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金融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网络金融论文

第1篇

现状对大学生们来说,网络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家可能会脱口而出:游戏、聊天、看电影等等。网络的普及和便利性能快速、有效地实现每个人对娱乐的不同需求。当然除了娱乐,人们还可利用网络进行办公、联络和学习。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电子期刊、教育教学网站、专业论坛等等,这些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品来说覆盖面更宽、视觉冲击力更强。大学生们完全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个人感兴趣的领域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但实际情况是青年学生们对网络学习资源的使用频率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导致这个现状的原因有二:一是“不想”。网络中丰富的娱乐工具分散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轻松有趣的娱乐氛围使他们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学习上;二是“不会”。有些大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很渴望了解各方面的资源和知识的,但其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方法还不了解和熟悉,导致他们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频率不高。第一种情况是主观上的,第二种情况是客观上的。第二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决,只需要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和使用资源的方法,这些在《计算机引论》等相关课程里都有介绍;第一种情况就相对复杂,需要社会、家庭、高校等各个主体的氛围营造和途径引导,也需要学生自己的配合。下面以金融专业为例,选取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为载体来探讨教师如何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来实现途径引导。

二、教师应结合各课程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

1《货币银行学》课程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在讲授这门课程中的《货币与货币制度》一章时,我们可使用网络播放《世界货币集锦》的视频短片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国的货币(包括面额、图案、颜色等);同时可登陆到“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浏览图文说明以及播放《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指南》的短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方法时,学生们饶有兴趣的拿出第五套人民币,对照视频里的防伪方法仔细进行辨认,还时不时地相互交流防伪的细节。从中既了解了人民币这种货币本身,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辨别货币真伪的方法。在讲到《金融机构》相关章节时,可布置类似于“查阅任意一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并了解其资产、负债、中间及表外业务发展现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该银行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几点建议”这样的课后思考题。学生们要去完成这样的思考就必须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查阅的过程中:也许有些学生就会发现和比较不同银行在开展同类业务时的不同情况;也许有些学生会锁定一家银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其业务开展的现状及原因,存在的制约和今后发展的方向等。这样的安排都是为了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宽、更深的方向发散。

2《国际金融学》课程

《国际金融学》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及内容。如在讲授《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等相关章节时,在介绍了部分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登录“中国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浏览和下载其中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历年外汇储备统计表”、“中国外债数据”、“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等统计图表。这些图表一般都是当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比教材中的历年金融统计数据更具说服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教材中的历年数据和网络中的最新数据间的联系和区别,结合当前中国、国际经济形势和政策来讨论其变化的原因,并预测今后变动的方向。可以以分小组讨论的形式,也可以以撰写课程小论文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增强学生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总结、分析、表达等各方面的水平,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证券投资学》课程

《证券投资学》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该门课程研究证券投资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学科。该门课程中的《证券投资实务》部分实践性更强,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证券教学软件。完成多媒体教学、证券行情实时同步解析、模拟操盘、讨论、答疑等实践教学环节都离不开网络。

4《会计学原理》课程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原理》课程也是金融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介绍会计要素和科目、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及会计账务的处理等内容。在涉及到《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时教师们可引导学生采用手工记账和借助专业财务会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练。在学校软硬件设备允许的前提下,还可由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专业讲解,学生参与会计模拟实训,进行仿真实验,对学生熟悉和掌握具体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总结

第2篇

1、网络金融概念特色

(1)概念

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是1种通过个人电脑、通讯终端或者其他智能装备,借助国际互联网以及通讯技术无境域限制的联结客户与金融机构,以实现及时获取经济金融信息、享受网上金融服务、展开网上金融交易的金融流动。网络金融包含在线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网上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

网络金融安全,是指金融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遭到维护,不受偶然的或者者歹意的缘由而受到损坏、更改、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畅通快捷。网络金融安全包含系统安全以及信息安全两个部份,系统安全主要指网络装备的硬件、操作系统和利用软件的安全,信息安全主要指各种信息的存储、传输以及走访的安全。

(2)特色

世界第1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1网络银行(SFNB)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八日开业以来,国际金融界掀起了1股网络银行浪潮。这1金融立异正彻底了金融业以及金融市场的业态,银行由实体化向虚拟化发展,金融服务的时空界线再也不显明。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金融拥有下列1些特色:

一、虚拟化。网络金融市场是1个信息市场,同时也是1个虚拟化的市场。网络金融虚拟化主要表现在金融实务虚拟化、服务机构虚拟化、交易进程虚拟化以及交易货泉虚拟化。

二、无界性。网络金融的无界性主要是指金融流动无时空局限,打破传统的金融服务时间、境域、空间、方式等限制。网络经营企业只要开通网络金融业务,世界各地的上网用户皆可能在任1时间、任1地点、以任1方式成为其客户,并以商家愿意接受的任1电子货泉支付,交易地域隐约性给计量造成难题。

三、低本钱。虚拟形态的网络银行交易本钱远小于物理形态的金融机构经营本钱,而且服务效力患上到提高、服务质量没有降低。这是网络金融患上以呈现并迅速发展的最主要缘由。

四、加密性。传统金融下交易进程依赖于物理设置以及现场办公,而网络金融下交易进程采用技术上加密算法或者认证系统的变更或者认证来实现。

五、信誉性。电子货泉以及网络金融的发展,使患上1些电子商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涉足短时间电子商业信贷、中介支付、投资理财参谋等金融或者准金融业务,而金融交易信息传输保留的安全性、客户个人信息、交易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的维护日趋遭到公家的关注。无疑,人的信誉价值和游戏规则的固化是网络金融快速发展基石。

2、网络金融安全现状

网络金融安全伴同着网上交易的整个进程。主要有两个方面:1是来自金融机构内部,网络系统本身的安全和本身的管理水祥和内控能力。如因为软硬件配置不匹配、系统设计不公道、运行不不乱等构成的安全隐患;2是来自于金融机构外部,取决于选择的开发商、供应商、咨询或者评估公司的水平,和其他各种外来因素如黑客袭击、自然灾难侵袭等所酿成的安全问题。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国内八%的网站都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有二%网站的安全问题还10分严重。安全问题已经日趋成为困扰网上金融交易的最大问题,影响我国网上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网络金融流动中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一、金融设备后进。我国金融电子装备的核心技术大部份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国产化率低、立异自主知识产权少,在金融电子化进程中,整个金融系统内的操作平台,和电子支付系统等核心技术,都对于国外技术的依赖性愈来愈大,因为平台软件源代码末公然,致使我国金融安全的基础至关薄弱。因计算机硬件故障造成系统停机、磁盘列阵损坏等事件,成为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隐患。

二、网络系统漏洞。互联网自身固有的技术体制存在缺点。基于远程通讯的便利,互联网并未斟酌安全性问题,因此基于信任主机之间的通讯而设计的TCP/IP协定缺少安全机制,树立在互联网络为基础的金融网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防毒软件功能不强,造成网络运行不不乱,被病毒入侵、被黑客袭击,轻者数据毁坏丢失,重者销毁硬件。目前全世界的黑

客袭击事件,四%是针对于金融系统的,我国则高达六%以上。

三、交易系统缺点。依照我国有关规定,金融机构的网上业务要到达3级安全标准,但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安全状态都未到达这1请求,其自行开发、利用的网上交易系统大多未经由权威部门的检测认证,存在安全节制技术后进、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抗袭击能力不强、响应滞后、走访授权凌乱、客户地址及邮箱等资源维护不力等情况。呈现系统虚假信息泛滥;账户密码被黑客破译,数据资料、交易指令被篡改,资金被窃取,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被盗卖;信息传递的私密性、真实性、完全性、不可否认性缺少保障等等现象。

第3篇

1.1现代网络金融会计的发展背景

现代会计是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现代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会计的发展还会受到经济发展条件的要求和技术条件的进步的影响和制约。随着我国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金融技术和条件发展迅速,迅速扩散至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随着传统银行业的业务处理活动也都将在网上进行,会计工作的重点也随之进行转移,并由此促成了网络金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2现代网络金融会计的优势

(1)网络金融会计最核心的优势就是它主要针对的是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现在的网络金融立足于金融大数据分析,涉及的会计信息非常全面和复杂,这也是现代金融机构开展网络经营的重要资源和调节器,也是网络金融各层次的管理及决策依据的重要参考。对次,在对网络金融会计信息达到充分共享的基础上,可极大的发挥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的使用效果,也大大降低了金融企业搜寻、等待、联络会计信息的成本。

(2)网络金融会计是网络金融系统与会计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在现代化的无线网络客户平台上,记录、计量、反映网络金融交易的可行性,基于无线网络平台的数据交换,及时反应有关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再传统的会计处理工作中,对企业所有的财务处理活动均需要从取得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表单到调整账项结构,再到最终统计出会计报表,这些活动繁杂而容易出错。在网络金融的平台上,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忙的手工记账系统中彻底独立出来,依托于网络信息的强大处理能力处理会计信息,生成会计数据信息。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及时的获得会计信息,也可以从大数据中得网络金融会计安全瓶颈及解决的路径文/谢文景到充分的会计信息,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网络金融会计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创建公共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用网络化的虚拟世界实现传统的金融商务营运,通过对金融网络会计数据的处理,提高金融会计核算的处理效率,强化了商务会计的公用型和指向性。同时也加大了对会计报告实时系统的使用效果,提高了会计端口对会计账务处理的速度,大大的缩短了对网络金融有关的财务数据的处理、报表生成的周期。通过网络平台的大数据支撑,可实现对日常金融会计采集工作中的速度和针对性,可以实现随时根据需求指令采集和计算会计资料,并及时保存相应的会计报表、财务报告要素,彻底实现了对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的全天候追踪和收集,便于我们的财务端口及财务数据的需求者及时掌握和了解有关金融机构的第一手会计信息和相关凭证资料,为会计岗位理性、客观、真实出具财务报告提供方便。

(4)网络会计信息的通过网络后台处理数据,由于网络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和识辨能力。会计岗位在对会计信息做处理时,可查询各种类型的会计信息,以便更加全面满足网络金融时代信息用户对财务数据的需求。网络金融系统既可以提供一般的财务信息,也可提供非财务数据;既为财务人员提供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的数据信息,也可为金融机构提供整个供应链端口或者社会其他经营部门的经济数据信息;既可为使用者提供历史方面的数据信息,也可提供现时性的信息和未来数据信息;既提供绝对意义上的指标类数据信息,也提供相对指标或其他分析性信息不是很重要的佐证数据。网络金融机构既可在一定的期限内记录和保存会计信息数据,也可以按月、季、年提取会计数据信息,还可随时根据需求提取会计信息;网络金融机构既可以直接通过系统平台向用户传递数据信息,也可经过授权在线向数据需求方提供最新的数据信息:网络金融机构既可以向需求端提供数字化的集成数据信息,也可以提供生成后的图像化信息与语音化信息数据信息。

2、网络金融会计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金融行业的信息管理落后于金融无线网络系统的需求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还存有不少的缺陷,从我国网络金融的决策体系来看,网络金融系统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网络技术的安全管理规范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对于网络金融会计数据的处理,曾有网络金融界的专家认为,根据我国现在的金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现状,最重要的是“信息资产风险监管是金融监管体系的核心理念。”而这句话的信息风险资产是指在网络信息化进程中,信息资产的设计、规划、服务、运用、监管以及操作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业务风险。从当前我国整体金融发展的形势来看,金融会计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都已具备比较完善的体系,但依然缺乏有效的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监管和指导上还处于一个较初级的阶段。因为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较短,往往缺乏比较完整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意识,信息处理机制缺乏统一的平衡目标,也缺乏上下级之间监管的运作机制,从而造成上下级监管不到位,就在不同程度地减弱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

2.2我国境内或者境外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呈快速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网络金融会计网络信息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网络技术挑战。金融会计网络信息系统和其它的重要信息系统正成为国内外不法分子恶意攻击和破坏的重要目标,他们喜欢利用自己高尖端的网络信息系统技术对我国金融系统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一旦出现失误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国家和集体的金融资产造成非常大的损失。不法份子利用他们所拥有的高科技,在整个网络金融无孔不入地进行破坏活动,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目前已有不少的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和损害,并给我们的金融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2012年国防科技大学的曾做了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管理中心95%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和侵入,其中以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为其攻击的重点。

3、解决网络金融会计发展瓶颈的新思路

3.1建立健全网络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在网络金融的大数据快速处理信息的背景下,对我国的网络金融机构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建立起比传统会计更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会计信息安全的主动保护,除了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金融会计处理系统,这也是当代网络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网络金融会计充分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网络金融企业而言,要建立一个安全完善的网络金融会计系统1应由以下元素构成:

1、必须建成一个基于大数据的安全可靠的网络金融通信网络,在网络系统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反病毒技术和软件。注重在主动和被动防御的基础上,在会计数据的处理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及手机客户端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通过对传统网络金融数据信息的分析技术手段以保证财会数据信息安全、迅速的传输。

2、及时的做好金融会计数据信息备份工作,建立灾备防护体系。备份是防止网络财务系统意外事故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它包括对信息系统的硬件备份、系统数据备份、财务软件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四个方面。

3、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具体的数据安全及会计处理特点,建立信息安全的预警机制,应根据系统重要程度确定相应的安全保护级别,并针对相应风险级别进行设计建设。

3.2培育和建设一支网络金融会计安全专业人员队伍

因我国的金融会计网络系统安全问题事关重大,组建一支专业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网络金融机构而言,专业的安全会计从业人员应是专门负责信息网络方面安全保障、安全监管、安全应急和安全威慑等方面的工作的。在网络金融会计安全的基础上,要根据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一些安全问题,制定出对关键设施或部位继续完善的应急预案,让每一个会计岗位人员都牢记在心,防患于未然。才外,还要对金融会计的专业安全人员进行定期的、有目的的业务和技能培训,让这些专业人员真正具备随时变化的网络金融环境所需要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各项主动和被动防范技能,随时随地应对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安全事件。如上面所述,多管齐下,多渠道实施综合防范,真正建立起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风险的全方位、各角度、大环境下的安全管理。

3.3网络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内控机制,保障会计系统运行安全

第4篇

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两个:一是P2P金融,二是第三方支付。其一,P2P金融。P2P即人人贷,P2P金融又称为P2P借贷,P2P是Peer-to-Peer的简写,其意思就是个人对个人。P2P金融服务是以公开透明的信用信息为基础,由具有资质的互联网平台(第三方公司)作为媒介,借方在互联网平台上借款标,贷方竞标以向借方放贷的行为。P2P平台在融资双方之间充当第三方,不实际拥有资金,只是向交易双方提供服务。P2P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借方无须提供实物抵押或担保,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并以借方商业信誉作为还款的保证。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信息,出资人完全对整个业务流程控制和负责,包括自行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自行完成借款行为,并且承担借款结果,自负盈亏。利用互联网平台,贷方可以整合互联网平台内的一系列数据,包括交易数据、客户评价度数据、口碑评价、货运数据、认证信息等,同时综合一些外部数据,包括海关、税务、统计等方面的数据,通过数据匹配和量化分析,形成一整套同时具有定性和定量指标的风险控制标准。得益于互联网的即时性、海量信息和互动性优势,P2P可以高效实现金融服务,同时显著降低成本。其二,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在商家和消费者缺乏信用保障或法律支持的情况下为其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中间平台”。在交易中,买方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商品后,不直接向卖方付款,而是向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付款,如果付款成功,由第三方通知卖家发货;商品送达时,买方验货收货之后,如果没有差错,则通知第三方付款给卖家,由第三方进行转账,从而使卖家收到货款。作为一种支付托管行为,第三方支付使得交易款项在流通中实现可控性停顿,即资金只有在双方意见达成一致时才会进一步流动。借助于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交换功能,第三方支付可以与各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接,在同一界面上整合多种银行卡选项,使得消费行为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高消费者体验。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往往依附于大型互联网企业,本身资信情况良好,且有各家银行对其信用进行考量,因此能够解决网上交易的信用问题,降低交易风险,在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传统商业银行扩大了业务范畴。

二、中小企业借助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的途径

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虽然政府的政策逐渐倾向于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金仍然困难重重。近些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是很多中小企业难以通过传统融资途径得到资金支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难以实现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情况下,银行间接融资也倾向于规模大的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准入门槛过高,抵押资产不足,又往往难以获得担保,所以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不愿放贷给中小企业。另外,现行的商业银行融资体制也影响着其风险偏好和资源配置。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规模小、资本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不强、公司治理缺陷、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信用等级。目前,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但是这些银行主要的业务对象却是大客户,市场也集中在大中城市,从而加剧了地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3-4]。互联网金融从兴起之时就面向规模小、分散的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网络融资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快、频、短”的特点相符合,对中小企业贷款具有天然的优势。从现状分析,中小企业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网络融资。

1.基于P2P金融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机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需双方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使用者成本极低,用户量急剧增加,产生了规模效应,中小企业网络融资得到迅猛发展。P2P模式可以整合小额贷款需求和闲置资金理财需求,通过平台信息,借贷双方匹配,甚至对资金供求进行优化组合,为交易双方提供多种选择。交易双方可以不经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中介服务直接联系,其本质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贷方与借方直接签署借贷合同,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和高透明度,有针对性地了解对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现状。在互联网平台上,信用级别高的借款人可以最大化自身的信用优势,其融资需求将得到优先满足,同时可能获取更多优惠。根据第三方网贷资讯平台的统计,截至2013年底,整个P2P网贷行业交易规模超过600亿元,已有超过800家网站平台提供相关服务。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还可以自行撮合具有不同需求的交易方,尽量满足各方的特殊需求,特别能满足在传统融资模式中易被忽视的群体,进一步扩大了融资空间。P2P金融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其资金融通快、门槛低的贷款模式能很好地满足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需求。

2.基于大数据,第三方支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基础和便利大数据的意义在于对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和再造,使其具有空前的应用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和网络宽带等高新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运用,互联网金融不但可以获取传统商业银行模式化的交易结果数据,而且能获得大量非结构化的交易轨迹数据,从而深度融合并挖掘数据信息,显著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交易透明度,同时扩展并完善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功能,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上实现金融脱媒[5]。这样,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的参与度更强、协作性更好。利用互联网平台,卖方和买房都能够获益。例如,对商家而言,通过第三方支付,销售回款得到保障,并且通过提供多种支付工具争取到更多消费者;对消费者而言,由于在卖方收款之前可以进行验货,不必担心商品质量,从而增加了在网络上的消费信心,增强了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更加有效地服务中小企业,整合小额融资需求和理财需要,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新思维和新技术,大幅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同时扩展客户群体,增加全社会的金融福利。有关数据表明,由于支付便捷、交易成本低、信息透明,过去几年中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年增速一直在100%以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覆盖范围逐年大幅提高。

3.基于电商小额信贷,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自从2009年央行和银监会确定小额信贷的合法地位后,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依据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充分挖掘客户的交易、消费和信用等信息的基础上,批量发放小额贷款。这种模式仅根据企业的信誉发放贷款,无须提供抵押或担保,并以企业的信用程度和商誉作为还款的保证。这种“随借随还”的模式使得借款成本分散在多笔交易和多家企业上,降低了风险,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降低了资金成本。互联网融资将取自于海量数据并公布于网络上的信用信息作为贷款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突破了企业单纯依靠固定资产抵押和企业担保等问题的限制,增加了企业融资的灵活性,并且可以降低企业融资交易成本和参与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4.基于众筹新模式,助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破解众筹是一种公开向网民募集项目资金的新模式,也称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互联网强大的传播特性,使之可以广泛地发动网民,募集资金。众筹融资比传统的融资方式更为开放,不但可以筹措资金,而且可以向广大网民进行项目宣传推广。特别是一些网络用户了解和喜欢的大众化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融资获得项目资金,因此众筹是中小企业利用创意赢得资金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新的项目融资方式可以概括为消费者先行垫付货款,再由项目运作方制造产品,特别适合尚在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据网络平台“点名时间”公开数据,在上线之后的不到两年时间里,“点名时间”就已经收到7000多个项目提案,其中有近700个项目上线,项目成功率接近50%,众筹融资在解决中小企业用资快、用资频等方面能够发挥一定作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和影响扩大,银行传统金融模式也在应对互联网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变革,并且不断融合互联网金融的某些特点。得益于广泛分布的网点和服务网络,商业银行只需要对现有服务体系进行改造升级,建设自有互联网金融平台,或者拓展已有的网络平台的功能。在不久的将来,商业银行的模式很可能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即以互联网为载体,银行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和手机银行办理金融业务的新模式。通过这种新模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融资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优势互补,银行的信贷偏好很可能会得到显著改变,从一味偏好大企业转而更多考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互联网金融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影响传统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促进中小企业网络融资的健康发展

第5篇

1.网络金融安全分析

网络金融一般而言包括网络银行、证券、期货以及支付结算等业务,总体而言因为借助互联网作为平台进行金融业务,因而被称为网络金融。网络金融的进行都是依靠互联网上的电子数据进行传输,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和快捷方便的优点,而依靠电子信息传输这个特点,也成为了风险高发的原因之一。金融业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行业,由于本身的变幻不定以及需要足够的信用作为保证,再加上一般各个方面之间的资金网络互相连通,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往往牵扯到整个资金链,从而导致风险爆发的严重后果。而网络金融除了上述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自身的弱点,那就是其通道和联系都是建立在电子数据方面的,这方面相对于一般的资金融通,更容易出现信用危机(因为不容易追责),而更加快速的资金流动和不稳定的网络状况,也进一步给了破坏者可乘之机。高技术条件下的网络金融一方面提高了技术门槛,另一方面也给了更有技术的人进行投机行为的空间。而金融活动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债务风险,一旦连续出现断裂和坏账的情况(网络金融环境下更容易出现,由于违法成本更低),也必然的会给操作者难以承受的后果[1]。

2.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别

2.1计算机硬件方面的风险。硬件方面是指一般性的计算机硬件性能,现阶段由于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非常的频繁,往往为了能够运转新开发的软件导致不过几年前的硬件淘汰过时。而现在进行网络金融操作的计算机理论上基本合理运转的比较多,但是比较陈旧的也不少,硬件的不过关可能导致金融软件的运行不畅,从而增加危险。而且当计算机一旦发生故障,就可以导致正在进行的网络金融活动瞬间中断,乃至于出现可能被他人利用的可乘之机,而且突然地中断对于业务而言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了,因此也是不可能不谨慎对待的问题。

2.2计算机软件方面的风险。网络金融也是需要依靠一定的金融软件进行操作的,而软件本身就是存在可能被利用的漏洞的(这个是天然缺陷,不可能完全避免,只不过或多或少而已)。对于金融软件而言,一方面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有了一定的限定,另一方面,对于信息技术的高手来说,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也总能找到相应的方法。而其所依托的计算机系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系统一旦受到攻击,那么就非常容易导致所有的软件的损坏[2]。更何况运行过程之中本身就处于一个不断的克服软件风险的过程中,一旦运行中发生数据错误,那么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对于网络金融而言,软件方面可能的风险,还要更大。

2.3网络情况方面的风险。网络金融需要依靠互联网,而互联网本身是全球联通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数据即使经过加密,也完全可能被有心人搞得到,更何况全球性也注定了危险可能来自四面八方,是注定的防不胜防。在交易和结算方面,因为完全依靠电子数据传输,其覆盖面和风险比较大,而正因为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安全脆弱性,也容易由于范围过于广泛而受到损害,而这样的结果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大片区域的问题。对于网络风险而言,传染性的网络病毒和特定的网络攻击都是很难完全抵挡得住的,对于这些东西而言,网络安全措施往往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动得难以完全抗衡。因此,在网络金融风险方面,网络风险为其中最容易出现状况的一环。

2.4交易操作的风险。由于网络金融的交易和操作都在网上进行,因而其本身的存在具有一定程度的虚拟性。虚拟下的操作不容易进行更好的追责,从而降低了信用违法的成本。在网络金融中的许多风险案例中,信用危机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金融业而言,信用环节一旦有问题就是全面的崩盘。网络虚拟环境下双方身份不够透明,信息交换程度更不对称,因此优势方一旦出现信用问题,对方往往根本没有反应和追究的机会,即使能够做到,也一般只能承受更大的损失(敢于信用违约,自然是看到了违约的损失小于其收益而已)。

3.针对网络金融安全进行风险控制

3.1完善立法,加强政策调控。网络金融风险之所以屡屡出现人为因素,主要还是钻法律的空子,针对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地方有部分规定又不能统一的状况。所以必须要完善法律对于网络金融安全的规定,制定健全和统一的法律规范,来完善网络金融参与者们明确的权力和义务,保证对于责任的判定能够切实的执行。同时应当适当的引入政策的调控,固然政策多变,而且政治调控多了也影响正常运行。但是在规范化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阶段下,适当的进行政策调控,对于网络金融秩序的保障,也未必没有好处。

3.2改进技术,防控信息技术漏洞。同样针对网络和软件方面的风险,则是需要进行比较完善的技术改造,来避免过于频繁的遭受侵害。而硬件方面,则是需要尽快的进行更新换代,保证技术的及时更新,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避免网络风险的发生,但是对于风险的控制和抵御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对于技术漏洞的填补一般而言都是亡羊补牢,但是补上总比不补强,完善已经出现问题防御,自然就是为了避免在已有的风险上再次出错,能够有这样的弥补,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远离大部分问题了[3]。

3.3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很多企业出现网络金融风险问题都是由于自身的内部风险管理方式不稳定,也没有很好的防控措施。因此在进行针对建议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操作者自身的问题,只有自己用心去避免,才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而在企业内部显然需要有针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和监控,需要自身专门的针对,然后配合外部的监控防治体系,才能够在其中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对于操作人员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来避免问题,也需要培养和强化他们的专业水平,落实责任问题,进而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才是从自身做起的最好方式。

4.结语

第6篇

在金融信息系统中,信息与数据会经历产生、传输到应用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面临着很多来自网络的安全风险。在网络发展的这几十年中,安全问题一直存在,而且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随着数据中心扁平化、云计算和SDN等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更多的潜在安全威胁随之出现,包括以DDoS和APT攻击为代表的各种新型威胁。这些安全威胁涵盖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多种威胁同时出现,使得金融信息系统面对的信息安全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安全攻击呈现组织化的特征,应用层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高级持续性威胁APT不断升级,系统建设过分依赖于国外设备和技术的弊端显现出来。在这样的网络安全背景下,金融信息系统处于比以往更为复杂的环境之中,面对着更多的威胁,承受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金融信息系统结合现在的网络特点,制定信息安全防范措施,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从具体技术上讲,主要涵括防火墙、IDS、IPS和SOC等关键技术。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在网络之间的一个或者一组实施访问控制策略的设备,它把一个可信的网络同不可信的网络隔离开来,将不同安全要求的设备及服务划分到不同的安全域中,同时检测两个网络间的所有连接,并依据安全策略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和审核,在防火墙上制定恰当的控制策略,可行之有效地阻挡外部非法入侵。

(2)IDS技术:入侵检测系统(IDS)是入侵检测过程的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能检测、识别和隔离入侵企图或计算机的未授权使用,它不仅能监视网上的访问活动,还能针对正在发生的攻击行为进行报警,还可以结合其它安全产品,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具有主动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3)IPS技术:入侵防御系统(IPS)是一种主动的、智能的入侵检测、防范、阻止系统。其设计宗旨是预先对攻击性网络流量进行拦截,避免其造成损失。它一般部署在网络进出口处。和IDS的不同就在于IPS不仅能检测入侵的发生,而且能通过一定的相应方式,实时终止入侵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实时地保护系统不受实质性的攻击。

(4)SOC系统:安全管理平台(SOC)在狭义上是指对安全设备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的运行状态监控、事件采集分析、安全策略下发;而广义的SOC系统则是对所有IT资源,甚至是业务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包括对IT资源的运行监控、事件采集分析,还包括分析管理与运维等内容。它是以资产为核心,以安全事件管理为关键流程,采用安全域划分的思想,建立一套实时的资产风险管理模型,协助管理员进行事件分析、风险分析、预警管理和应急响应处理的集中安全管理系统。

2金融信息系统的特点

经过不断的发展,金融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服务逐渐增多,不再只是提供简单的新闻资讯与行情报价。目前,大部分金融信息系统可以提供股票、基金、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等金融品种的行情报价、资讯、数据和相关分析等服务,从数据的传输存储角度来讲,金融信息系统中各类数据呈现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股票、债券等品种的行情报价讲究实时性,每笔数据需要及时展现在客户端,对延时要求非常严格,例如从卫星接收下来的行情数据,经过几级跳转到最终的,各环节都是系统拼速度的重点;对于资讯模块,时效性没有行情那么严格,但是资讯系统一般的特点是大量的小包传输,这就要求其中的各类设备对小包传输快速、准确;基础数据类服务则对实时性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是需要系统能够存储大批量结构化、非结构化等类型的数据。从系统的计算能力角度来讲,金融信息系统中各类服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行情报价,在系统中非常注重传输环节,对于计算处理能力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新闻资讯的传统展示功能也是这样的,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丰富的资讯关联检索等功能则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而对于数据分析服务来说,高性能的计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给用户准确的计算结果。从而可以看出,每个系统模块的各项需求都有各自的特点。

3应用于金融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作为金融行业中一个典型的系统,金融信息系统对网络安全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而且,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系统中不同的业务模块各有特点,对安全方面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为满足这些需求,可供选择的网络安全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合理选择与使用,那就需要按照网络安全设计原则来进行实施规划。

(1)总体适度安全原则任何信息系统都不能做到绝对的安全,过多的安全要求必将造成安全成本的迅速增加和运行复杂性的增长,从而,要在安全需求、安全风险和安全成本之间进行折中,做到适度安全。还有,系统的安全性和时效性,也一直是博弈的话题,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因此,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基本要求,从网络、主机、应用等层面加强防护措施,保障金融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另一方面,也要综合成本、速度等因素,针对金融信息系统的实际风险,提出对应的保护强度,并按照保护强度进行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2)区域隔离和访问控制原则根据信息安全分区分域的建设原则,对金融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分区分域,由于系统中各个信息资产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并且访问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把具有相似特点的信息资产集合起来,进行总体防护,从而可更好地保障安全策略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按照此原则,资源处理平台以及各种资源引入的接口机放入外部资源引入域;对于数据库类的设备统一放入据存储区,用于生产数据、加工数据的设备放入生产加工区,二者都属于数据存储生产域;各种服务的设备放入服务域;根据安全级别的不同又把接入区设计成为用户接入域(主要针对外用户访问系统的接入需求)和本地接入域(主要针对维护人员、内部办公人员等的接入需求);还有,各种安全相关的诸如SOC系统、防病毒系统、授时系统等放入安全管理域。根据以上区域划分而设计出的系统安全架构具体来讲,金融信息系统的核心交换区,可部署入侵检测、网络审计设备和漏洞扫描系统,可以定期对全网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主机等进行健康性检查,发现并修正系统中存在的弱点和漏洞;资源引入域、服务域可部署主机监控、主机加固、进程与服务监管和应用监控等防护手段,其中对于涉及实时数据的安全设备,需要设定较高的速度指标;用户接入区均与互联网连接,为保护所有服务器及设备不受到来自互联网的攻击与侵犯,必须在出口处部署负载均衡设备、防火墙、UTM设备等安全设备;安全管理域内可部署整个系统需要的安全服务类产品,漏洞扫描、授时系统、防病毒服务、补丁更新服务、堡垒主机和SOC系统等。对一些有保密要求的业务区域及网管区域,可以采用专用应用接入网关设备进行应用层的隔离,以保障信息的安全。还有,通过应用接入网关,可以将系统中同与外界网络联通的区域隔离开,形成不同的网络区域,如图4-1中的用户接入域和外部资源引入域。

(3)重点保护原则与关键技术应用根据金融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业务特点,通过划分不同安全保护等级,实现不同强度的安全保护,集中资源优先保护涉及核心业务或关键信息资产的信息系统,尤其针对网络环境新显现的特征,采用一些关键技术保障核心功能。根据采用“层层设防,集中控管”的设计思路,金融信息系统的防病毒系统可采用防病毒网关与防病毒服务器系统相互结合的方式,建立完整的防病毒体系。防病毒服务器系统主要实现对网络中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工作区进行病毒防护,严防病毒感染服务器和客户端后造成业务系统中断。为了切断网络中蠕虫病毒爆发对关键网络的业务系统产生的影响,在网络出口部署具有防病毒功能的设备,防止蠕虫、病毒等的进入。入侵防护系统目的是为网络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针对金融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和设计思路,在网络边界部署网络入侵防护系统,根据已有的、最新的攻击手段的信息代码对进出网段的所有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并按制定的策略实行响应,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数据的安全是系统的重中之重,认证系统与数据加密传输在网络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在通信过程中的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并保证体系过程中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系统向用户提供服务是系统的基本功能,但是DoS和新型的DDoS攻击一直威胁着系统的可用性。由于DoS/DDoS的实现方式的特殊性,传统的防火墙及IDS设备都不能有效的阻止这种攻击方式。因此,需要在网络中部署专门的防拒绝服务攻击系统来保护系统和设备。在金融信息系统的接入区互联网出口和专线出口处部署防拒绝服务攻击系统,使得来自外界的DoS/DDoS攻击流量被防拒绝服务攻击系统所吸引并丢弃,保证网络对外提供正常的服务。

(4)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网络安全问题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把防范黑客入侵和病毒感染理解为网络安全问题的全部,那是片面的。仅仅通过部署安全产品很难完全覆盖金融信息系统所有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必须要把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结合起来,更有效的保障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为了保证金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在关键连接链路上进行流量监控和服务质量的保证,并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日志记录。流量管理系统部署在金融信息系统的互联网出口链路上,通过端口镜像的方式,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并按照安全策略进行过滤和控制。这些记录与分析都要送达系统管理员以提高防范效率。堡垒主机与SOC系统联动,使各种安全手段形成合力,对用户登录和操作行为日志进行实时采集、实时监控、实时分析、异常报警、集中存储,使所有关键设备的操作、管理和运行更加可视、可控、可管理、可跟踪、可鉴定。安管平台对所有安全事件进行收集,对可疑事件进行报警,通知管理员及时处理,并加以分析,通过人为管理提高防护能力。对抗APT攻击,业内虽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案,但是提高人员安全意识与建立事件响应机制,建立多层次防御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减少攻击带来的损失。其中,具备行为检测、启发、异常检测、虚拟执行环境等功能的“进阶威胁检测系统”能够提供网络内的威胁可见性,在第一时间发现攻击迹象,并借由和其他系统的联动,能够增强和完善现有保护机制。对于系统安全防护,不仅要在运行维护时加强对系统软件的分析管理,而且要对硬件设备进行综合考量。近期发生的某外国政府利用本国品牌设备和软件进行非法监控事件,使人们对于国外品牌软硬件的安全性产生担忧。因此,对于金融信息系统中的核心设备、或者在建设新项目和备份系统时,需要优先考虑采用国产设备和软件,经过测试后部署应用,以确保设备以及整个系统的安全。

4总结与展望

第7篇

同时,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各类电商、支付平台的手机客户端应用也逐渐发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银行逐渐“触网”,纷纷推出了针对手机客户端交易的优惠措施。手机客户端安装率成为考核银行电子渠道发展的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各大银行建设的WLAN系统基本是内网应用,与互联网完全分隔。为降低银行手机客户端的推广难度,有的银行将客户端软件存储在内网服务中,供客户免费下载。但这种方式只能在Android系统手机中实现,苹果iOS系统的各类应用则必须连接互联网从苹果的AppStore才能下载安装,而下载安装完成后的应用,也必须连接互联网才能获取到相关数据。在银行网点让用户使用自己手机的3G/4G流量来下载网银客户端等应用,显然不符合客户的使用逻辑,因此建设网点的互联网WLAN网络对银行来说势在必行。

二、传统银行要与互联网企业竞争也必须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平台。

银行的平台优势在于拥有众多的营业网点,在营业网点部署互联网WiFi,可以通过WebPortal页面的推送实现网点轻量级门户平台的搭建,通过定制化WebPortal页面银行最新的金融动态及营销活动广告。不仅可以让银行客户进行手机银行客户端的便捷下载、银行官方微博、微信的点击关注,并且可以拓展网点的无纸化智能排队、银行电子商务实体店营销等业务。依靠营业网点的无线互联网平台,也能通过Portal短信认证方式合规获取用户实名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等),并收集客户的上网行为日志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实现用户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为实现后续精准化的产品营销和用户信贷级别的智能评估铺路。

三、结语

第8篇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受益于诸多因素:一是技术进步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使得精准营销和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二是网络客户资源具有长尾优势5,传统的“小众市场”成为新的商业蓝海;三是网络交易边际成本极低,降低了相关方参与成本;四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给使用者带来网络效应6;五是创业者们表现了卓越的首创精神,探索出了诸多将客户流量变成价值流量的商业模式;最后离不开社会特别是普通大众的参与和支持,以及监管部门史无前例对创新的包容。

二、探析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的本源

在新的商业生态中,电商跨界提供金融服务是一项重大、普惠的金融创新,基成功主因除了上述的互联网思维外,还有基于互联网的定制式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中介,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金融的功能,其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是既错位竞争,又互补合作。

(一)互联网金融的业态表现。互联网金融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金支付、融通、信用信息服务和风险管理功能的金融服务模式,是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和交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括3大类:1.网上银行。即商业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基于数据通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电话服务、网络服务和自助服务,其服务渠道信息化变迁经历了“水泥”网点的电子化、“水泥+鼠标”的固网化、“水泥+鼠标+拇指”的移动化3个阶段。目前,商业银行正逐步向投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非传统服务领域渗透,并尝试提供在线服务。2.网络银行。即纯粹的互联网银行,或没有众多物理门店的网络直销银行,主要通过网络提供非现金金融服务,如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SFNB,SecurityFirstNetworkBank)。3.电商金融。即狭义的互联网金融,其存在的基础是网络商业、社交和文化娱乐等行为,电商以第三方支付为整合工具,并向金融服务链上简单、大众化的功能延伸。目前,存在网络支付、网络直接借贷和股权融资、金融产品销售、金融信息服务4种新型业态。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劣势。超常发展的电商金融具有互联网经济的一般特点和优势,相比传统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催生了网络直接金融模式,替代并弱化了传统金融中介的部分功能;二是能够迅速整合大量的潜在客户,阻断了银行与新的目标客户的沟通联系;三是分流了银行部分活期存款和有效小额信贷需求,对银行支付和代销金融产品产生了挤出效应;四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规模定制和精准营销的商业模式冲击了传统银行标准化服务的商业模式。尽管如此,电商金融的发展模式仍存在一些短期难以跨越的问题:一是产品和服务品类单一,没有深入金融的核心领域,难以确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二是风险管理经验积累薄弱,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三是一些业务游离在灰色地带,有的涉嫌监管套利和非法融资;四是盲目投资导致项目产能过剩,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三)网上银行的优势和劣势。商业银行属信息驱动型行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电商金融无法超越的诸多优势:一是率先信息化。已将大多数传统业务电子化、在线化,现又在深度网络化、移动化进程中;二是范围经济。综合化经营进展迅速,业务边界延伸到投行等新兴金融服务领域和电商等非金融服务领域;三是规模经济。表内外资产负债规模庞大,大中型客户基础深厚;四是创新能力。具有丰富的需求洞察能力,专业产品的理解、创设、组合、配置能力。但在发展在线银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以下误区:一是重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而没有涉及商业思维、商业模式的变革;二是试图利用互联网服务所有客群,而没有在洞察市场的基础上,为细分后的客群提供专业化定制服务;三是简单将线下业务迁移到线上,而没有再造服务提供和客户管理流程;四是偏离熟悉的领域和优势业务,跨界深入电商领域,与电商金融竞争同一类型客户。

三、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定制模式和实践路径

定制是一种特别适合于互联网时代的高级商业模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范围的定制生产、特别是服务定制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商业银行作为惟一的现代金融综合服务综合方案的提供者,必须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降低其中介功能成本、扩展获取客户的沟道,在与电商金融竞合中,必要借鉴其定制式创新的经验,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定制全景式或全链式的金融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探索出适合其战略定位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定制之路。

(一)融合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和升级网上银行服务。1.重塑客户与银行的人性化互动关系。互联网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关系。未来,客户与银行的边界将日益模糊,客户可能承担的利益相关角色包括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自助提品和服务过程的生产者、产品和服务研发和定制的参与者、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情感认同者。2.以提升客户体验为核心,专注于极简化、极致化、迭代化。商业银行实施客户下沉战略,通过网络获取千万数量级的零售客户,需要在于细分大众客群的基础上,专注地提供简单、方便、快捷的平台服务和单一、极致、持续迭代的适配产品。3.重视信息技术管治的顶层设计,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和管理。银行需要优化基于流程和信息技术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结构,不断提升网络化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基础信息数据管理,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加强软件研发过程管理,提升系统研发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资本化管理,提升智慧服务能力;加强在线金融中介功能建设,提升信用管控能力。此外,需要将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优先配置到现代科技的创造性运用上,为基于互联网的产品、渠道、流程、组织结构、系统、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科技支持。

(二)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互补合作,提供在线交易金融服务。在网络经济生态圈中,商业银行具有资金、支付结算、信用及风险管理优势,电商具有交易数据、客户流量优势,双方基于开放包容的互联网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将网络流量转化为商品及金融交易机会。1.实施客户下沉战略,开拓线上零售金融服务。目前,电商金融提供的服务多属零售性质,多数商业银行也提出了零售金融优先战略,加大了针对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普通居民的普惠金融的供给力度。商业银行可大型厂商开展合作,服务于产业链、供应链、专业市场商圈上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如与成熟的电商合作,搭建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及基于电子商务交易的小额融资平台。2.借鉴电商金融经验,布局网络化经营管理平台。如与规范的网贷平台合作,建立线上小额融资专营机构;与排名靠前的销售网站平台合作,开拓基于支付结算的理财产品销售新模式。此外,现代企业组织架构日益呈现扁平、柔性、无边界、项目虚拟等轻型化趋势,商业银行应主动变革内部组织架构,以适应网络生态环境,更好地提供在线金融服务。

(三)立足线下机构网点,探索线上金融服务新的商业模式。商业银行要扩大中小客户的规模、提升客户的黏性,关键在构建一个有效、高效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商业银行不可能简单复制电商模式,需要结合行业的本质属性,寻找可行的突破点:1.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客群经营和管理模式。目前,商业银行尚不能完全驾驭大数据,但技术的进步,使得银行可以低成本地挖掘内外部数据资源的价值,运用于洞察客户偏好和需求、制导式精准营销、长尾市场批量获客、产品研发定制、风险识别和管控、流程设计等经营领域。如针对不同情景下的客户行为建立量化的信用模型,为银行内外部电子交易提供信用信息决策或顾问服务。2.打通内外部电子服务网络,打造无缝链接的在线服务。商业银行没有必要推倒重建已有的在线服务系统,可以网上银行为主,引入网络直销模式,无缝打通内外部服务系统和管理系统,构建统一的门户入口,使其可用性、易用性达到或超越领先电商的水平。3.整合客户接触渠道,创新网络信息技术的场景化应用。银行应统筹安排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和基于传统网点的服务,在简单与安全、轻松与严谨、优化体验与保障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加强各种服务渠道的场景化应用和组合,形成多维度的客户服务渠道体系。为更好地提供一致体验,商业银行应契合各种场景,创造性应用移动互联、物联网、自然用户界面、大数据、网络社交、4G等技术,应用于服务终端的移动、自助服务的仿生化、自然界面的傻瓜化、网络社交的生活化。

第9篇

(一)网络金融条件下的金融风险

网络金融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

1.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1)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数字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根据对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系统停机对金融业造成的损失最大。网上黑客的攻击活动能量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其可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进入主机、窃取信息、发送假冒电子邮件等。计算机网络病毒可通过网络进行扩散与传染,传播速度是单机的几十倍,一旦某个程序被感染,则整台机器、整个网络也很快被感染,破坏力极大。在传统金融中,安全风险可能只带来局部损失,但在网络金融中,安全风险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是一种系统性风险。

(2)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选择一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在技术选择上存在着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导致的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落后、网络过时的状况,导致巨大的技术和商业机会的损失。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技术选择失误,只是导致业务流程趋缓,业务处理成本上升,但对网络金融机构而言,则可能失去全部的市场,甚至失去生存的基础。

2.业务风险

(1)信用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网络金融服务方式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即网络金融业务和服务机构都具有显著的虚拟性。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络银行等网络金融机构,如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络银行。虚拟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网络金融中的一切业务活动,如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机构的物理结构和建筑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使交易、支付的双方互不见面,只是通过网络发生联系,这使对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对我国而言,网络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不仅来自服务方式的虚拟性,还有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而导致的违约可能性。因此,在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的信用风险不仅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制度层面的因素。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状况是大多数个人、企业客户对网络银行、电子商务采取观望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2)流动性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兑现电子货币的风险。风险的大小与电子货币的发行规模和余额有关。发行的规模越大,用于结算的余额越大,发行者不能等值赎回其发行的电子货币或清算资金不足的可能性越大。因为目前的电子货币是发行者以既有货币(现行纸币等信用货币)所代表的现有价值为前提发行出去的,是电子化、信息化了的交易媒介,尚不是一种独立的货币。交易者收取电子货币后,并未最终完成支付,还需从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收取实际货币,相应地,电子货币发行者就需要满足这种流动性要求。当发行者实际货币储备不足时,就会引发流动性危机。流动性风险也可由网络系统的安全因素引起。当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通信发生故障,或病毒破坏造成支付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必然会影响正常的支付行为,降低货币的流动性。

(3)支付和结算风险。由于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可突破时空局限,打破传统金融的分支机构及业务网点的地域限制;只需开通网络金融业务就可能吸引相当大的客户群体,并且能够向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服务,因此,网络金融有3A金融(即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提供服务)之称。网络金融的经营者或客户通过各自的电脑终端就能随时与世界任何一家客户或金融机构办理证券投资、保险、信贷、期货交易等金融业务。这使网络金融业务环境具有很大的地域开放性,并导致网络金融中支付、结算系统的国际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结算风险。基于电子化支付系统的跨国跨地区的各类金融交易数量巨大。这样,一个地区金融网络的故障会影响全国乃至全球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支付结算,并会造成经济损失。20世纪80年代美国财政证券交易系统曾发生只能买入、不能卖出的情况,一夜就形成200多亿美元的债务。我国也曾发生类似情况。

(4)法律风险。这是针对目前网络金融立法相对落后和模糊而导致的交易风险。目前的金融立法框架主要基于传统金融业务,如银行法、证券法、财务披露制度等,缺少有关网络金融的配套法规,这是很多发展网络金融的国家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国亦然。网络金融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相应的法规还相当缺乏,如在网络金融市场准人、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尚无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因此,利用网络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务,签定经济合同就会面临在有关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容易陷入不应有的纠纷之中,结果是使交易者面对着关于交易行为及其结果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甚至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5)其他风险。如市场风险,即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的变动对网络金融交易者的资产、负债项目损益变化的影响,以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带来的风险等,在网络金融中同样存在。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的各种业务风险与传统金融并无本质区别,但由于网络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使得网络金融在延续、融合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更新、扩充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首先,网络金融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安全风险成为网络金融最为基础性的风险,亦即它不仅关系到网络运行的安全问题,还关乎其它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风险、结算风险的状况;其次,网络金融具有传统金融所没有或远不重要的特殊风险形式,如技术选择风险;第三,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和不受时空限制,网络金融会使传统金融风险在发生程度和作用范围上产生放大效应,如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国际金融风险发生的突然性、传染性都增强了,危害也更大。因此,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和控制也就具有不同于传统金融风险

管理的手段和方式。

(二)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

目前我国在金融电子化业务中使用的计算机、路由器等软、硬件系统大部分由国外引进,而且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因此增大了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因此,应大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在硬件设备方面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落后于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大力开发网络加密技术,开发并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这是防范和减少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性能的根本性措施。

2.健全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从金融系统内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上防范和消除网络金融安全风险,要搞好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工作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并建立专职管理和专门从事防范计算机犯罪的技术队伍,落实相应的专职组织机构。对现有的计算机安全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健全各项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要害岗位管理,健全内部制约机制。

3.加强防范和控制网络金融风险的制度建设

(1)法律制度建设。我国目前已初步制定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应借鉴外国经验,在网络金融发展的初期及时制定和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如在电子交易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禁止利用计算机犯罪等方面加紧立法,修改《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条文中不适合网络金融发展的部分。尽管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金融创新,但为网络金融的规范、健康发展是必要和值得的。否则,在有关法律规范长期不健全的情况下发展网络金融会积聚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增大调整的成本。

(2)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保障。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人们就会减少经济行为的确定性预期,网络金融业务的虚拟性会使这种不确定性预期得到强化,不利于网络金融的正常发展,也会增大法律调节的障碍和成本。网络银行业务在美国得以较快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具有完善的社会信用机制。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我国却在5%以上。个人信用体系在我国也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应在我国大力培育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客观公正的企业、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电子商务身份认证体系,使“诚信”成为我国社会的道德基础,以减小信用风险。

(3)金融制度建设。为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应当有效控制电子货币的发行数量,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和电子货币的种类进行必要的限制。我国在确定电子货币发行者时,应当首先考虑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信用等级,并根据其信用等级决定获取电子货币发行资格、发行电子货币的数量、种类和业务范围。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信用等级应当每年进行考核,考核的指标可以选择资本金、已发行电子货币的数量及其余额、流通速度、外汇交易额、准备金和存款保险等内容。此外,要对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特别是发行电子货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对其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要求在中央银行存有相应规模的准备金,以实现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如果能够将电子货币和传统货币区分开来,分别制定各自的准备金率,会更有利于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4.建立发展网络金融的总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

我国的金融电子化是在没有统一规划和标准的情况下起步的。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分阶段逐步开发建设网络金融系统。这既有利于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范。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存在规划不统一、商业银行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规范不统一、商业银行之间使用的安全协议各不相同的问题。应制定金融业统一的技术标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成立为此奠定了基础。确立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才有利于统一监管,增强网络金融系统内的协调性,减少支付结算风险,并有利于其它风险的监测。

第10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系统安全体系 金融会计

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网络环境,包括两部分:一是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环境,即内网,通过组建金融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二是国际网络环境,即通过互联网使金融企业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可以说是基于内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即金融企业的内联网和互联网连接,为金融企业内各部门之间,金融企业与客户、税务、审计等部门之间建立开放、分布、实时的双向多媒体信息交流环境创造了条件,也使金融企业会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管成为现实。

一、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

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它除了一般信息系统的安全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安全特点。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是指由于人为的或非人为的因素使金融会计信息系统保护安全的能力的减弱,从而产生系统的信息失真、失窃,使单位的财产遭受损失,系统的硬件、软件无法正常运行等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开放性的网络金融会计环境下,存在信息失真的风险。尽管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金融会计失真的现象,但仍不能排除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可能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传统的依靠鉴章确保凭证有效性和明确经济责任的手段不复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确认标识,信息接受方有理由怀疑所获取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同样,作为信息发送方,也有类似的担心,即传递的信息能否被接受方正确识别并下载。

(二)企业重要的数据泄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变得尤为重要,它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甚至决定了企业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在网络传递过程中,有可能被竞争对手非法截取,导致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亦不容忽视。

(三)金融会计信息是否被篡改。金融会计信息在网上传递过程中,随时可能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非法截取并恶意篡改,同时,病毒也会影响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在利用Internet网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完成网上交易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来自于:①泄密。未授权人员非法侵入企业信息系统,窃取企业的商业机密,从而侵吞企业财产或出卖商业机密换取钱财。②恶意攻击。网络黑客的蓄意破坏或者病毒的感染,将可能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二、当前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一)金融会计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金融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安全设计方面缺乏总体考虑和统一规划部署,各系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规划建设,技术要求不规范,技术标准各异,技术体制混乱。国家标准制定严重滞后,法律法规不能满足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现行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不能为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完整配套的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漏洞、死角和非一致性。

(二)网络金融会计信息数据不安全

网络金融会计数据是记录在各种单、证、账、表原始记录或初步加工后的会计资料,它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对外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连接互连网后,会计数据能迅速传播,其安全性降低,风险因素大大增加,网络金融会计的信息工作平台是互联网,在其运作过程中,正确性、有效性会受到技术障碍的限制和网络与应用软件接口的限制,如网络软件选配不合适,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没有及时升级,或安全配置参数不规则,网络线路故障导致工作站瘫痪、操作失误等,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金融企业机密数据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互连网结构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其分布式、开放性、远程实时处理的特点,系统的一致性、可控性降低,一旦出现故障,影响面更广,数据在国际线路上传输,数据的一致性保障更难,系统恢复处理的成本更高。

(三)网络金融信息泄露导致金融会计信息失真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己经成为金融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甚至决定了金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而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是对金融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由于金融会计信息是金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全面的反映。金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还影响到金融企业管理的其他系统,目前利用高技术手段窃取金融企业机密是当今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构成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重要形式。

(四)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存在安全威胁

目前金融企业计算机已广泛联网,这是金融企业扩大业务范围,实现信息共享的必然结果。由于网络分布广,不容易集中管理,许多系统又是在存在安全漏洞与威胁的环境下工作的,不法分子可以在网上任意地点攻击,使金融企业不知不觉中被偷盗资金或泄露机密。金融企业经营的资金,不法分子作案得逞就能弄到金钱,因此其已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主要目标,且作案手段繁多,方法越来越高明。

三、解决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为防范和解决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工作中的安全问题,确保会计工作在信息系统条件下安全、高效地开展,笔者特建议如下:

(一)程序设计、开发阶段加强系统安全技术措施的运用。首先,要求业务部门谋划系统业务需求时,要充分考虑到诸多安全因素,对系统安全提出明确、具体的业务需求,一改过去重功能轻安全的做法;其次,在软件系统设计开发阶段,软件编辑人员应选用安全性能高的数据库、运用严密的编程语言开发软件,尽量减少程序上的安全“BUG”;再次,在硬件选型时,要尽量采用安全性能高、运行质量好的设备,减少硬件安全隐患;四是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金融系统软件开发规范和硬件选型标准,尤其明确安全规范。

(二)会计计算机系统应用阶段安全防范。

1 建议各银行对会计系统内计算机房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对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房、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责令立即进行整改。

2 各家银行有必要对自家先投入使用的会计计算机系统进行一次自我分析,目的是发现和解决系统设计、开发阶段遗留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对旧版本软件进行换版升级。

3 加强计算机安全教育,提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安全意识。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最基本的还是人的

因素。因此,需要尽更大的努力去提高人们对计算机安全的认识,尤其对会计系统安全的认识,各级教育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在这方面应做更多的教育工作。

4 将金融会计网络安全作为今后研究和防范的重点。目前金融计算机网络已走进我们身边,无论是集中结算体系的运转、电子联行通汇还是新兴的银行卡清算系统、网上银行和其他网上会计服务项目的开通,都离不开网络,而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也逐渐以网络的安全防范为重点,因为网络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安全。我们认为目前列入会计网络安全工作议事日程的就是尽快制定出金融会计系统网络建设规范,并逐级成立管理机构,负责网络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能验收和负责日常网络安全工作,如定期的安全检查,提出安全管理建议和修改网络规范的建议等。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银行系统第一届安全信息交流会”上,人民银行聘请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计算机安全专家作为人民银行计算机安全顾问的做法,值得基层银行借鉴。

(三)加快金融会计信息系统的制度和法规建设,改变制度和法规滞后信息系统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有关管理部门首先应认真分析目前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工作中存在诸多法规问题,要在征求有关计算机专家意见,并认真分析借鉴国外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金融会计系统法规性问题做出预测,从而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金融会计计算机安全规范和有关法规。其次,我们今后在利用计算机开发新的会计业务种类时,采取“试点一规范一推广”的模式制定金融会计领域的计算机安全规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制度的滞后现象。事实证明此种做法是成功的,比如我国积极吸取欧洲等国外银行在IC卡业务发展的经验教训,在IC卡试用初期,就由人民银行牵头有组织地搞IC卡应用规范和IC卡机具规范,并推动联合发展,为我国IC卡业务的安全、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再次,我们要善于根据我国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状况,及时完善和修改已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法规。

总之,网络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使得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以确保系统具有信息保密性、身份的确定性、不可否认性、不可篡改性、可验证性和可控制性。

参考文献:

[1]张荣.浅析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华章,2011,(18).

[2]赵森.网络技术对金融会计理论的影响.河南金融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07,(04).

第11篇

所谓第三方支付是指和各大银行签约合作,并提供和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支付交易平台且具备一定实力和商誉的独立机构的一个网络支付中介。据最新统计,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交易整体规模在2016上半年达134776亿元,同在2016年第二季度市场交易额为75037亿元,环比增长了25.68%,其中,支付宝以市场占率55.4%位居榜首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另外,人民银行在2015年12月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而发改委和央行又在2016年3月统一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同年,《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于7月出台。

2 我国目前第三方支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消费者与经营者在第三方支付中的地位不平等使得消费者在金融消费领域需要特殊的法律保护来实现实质公平,但我国法律体系在这方面存在着缺陷,从而面临法律适用的困境。

2.1 对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

消费者权利保护制度中最重要的权利是知情权。对于传统消费者来说,金融消费者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主要是由于信息服务的不对称性。在第三方支付网络中,消费者只可通过网页查询商品的基本信息,这将受到经营者故意夸大产品功效和性能的影响;另外消费者无法得知支付平台的安全性等级,只能依靠个人经验辨别来规避风险,所以第三方交易信息的不对称将难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2.2 对消费者资金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

消费者资金安全保障主要体现在:1、沉淀资金安全问题。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交易时,买方会先将存款存入第三方支付账户,由第三方保管,中间必然存在时间差,由此便出现了沉淀资金问题,在我国称之为备付金制度。2、未授权支付安全问题。现在我国目前互联网安全技术还有很多漏洞,消费者的个人支付账户信息在互联网中很容易被窃取,并且黑客直接进入到支付系统划转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我国目前法律对未经授权划拨资金的法律责任并未作明确规定。实践中,作为格式合同支付服务协议一般都会将此项内容约定为免责条款,以排除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未经过授权划拨资金中的法律责任,该项法律的缺失导致金融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救济。

2.3 消费者個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不完善

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属于隐私权的范畴,其个人信息享有不被他人非法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消费者在注册第三方支付平台帐号时通常会被要求填写基本信息,这很容易被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所掌握,但信息本身具有商业价值,这就导致信息随时被泄露的可能,因此金融消费者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中隐私权很容易遭到侵犯。第三方支付虽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其支付平台已积累了庞大的消费者数据信息,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不良企图,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谋取利益,对消费者造成影响。

3 完善网络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策

3.1 加快建立网络第三方支付的立法

法律制度体系始终是和谐稳定市场秩序的有力保障,只有遵循法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权益侵害问题。因此,目前针对第三方支付,相关法律部门急需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消费者资金流向的安全和支付过程中的知情权。在知情权保护上,相关法律应直接正面规定经营者的对销售信息告知义务,并列举经营者必须告知的信息清单,以保障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在隐私保护问题上,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综合立法,在短期内可以在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基础上进行加以修缮过渡。

3.2 完善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制度

完善备付金制度我们应该明确沉淀资金与孳息的法律属性,但美国却是将备付金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负债并非资产,而我国的理论与实践普遍也这么认为,备付金应该归属于支付服务使用者。为保护消费者权益,首先,应该提高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因为我们目前要求对备付金的利息收人是按季度提取风险准备金的10%,这个比例很明显偏低,况且备付金的利息原本就很少,根本不足以抵御风险。其次,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存款延伸保险制度,保障消费者的支付服务利益。除此之外,我们其实还可以利用客户沉淀资金的利息来强制他们购买一份存款延伸保险,而最高保额可以参照存款保险限额来设定。

3.3 完善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未授权支付的责任制度

未授权支付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对责任分担的规定。然而,在网上支付领域被篡改或盗取金融消费者支付信息,从而导致未经授权支付交易的情形经常发生,特别是消费者是否应该对未授权支付承担责任和责任限额负责。根据中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对于如果不能有效地证明是因客户原因造成资金损失的,那就应该由支付机构先行全额赔付,但并没有规定举证责任、责任承担等问题。我们一般认为顾客或者金融机构,如果谁能预防损失的发生,那责任就让可以花最低成本避免损失的一方来分担。

第12篇

关键词:金融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服务

 

1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构架

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构架有系统安全、物理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和管理安全。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1.1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

系统安全指的就是网络结构的安全和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等。毕业论文,网络安全。网络结构的安全就是指网络拓扑没有冗余的环路产生,线路比较畅通,结构合理。操作系统的安全就是指要采用较高的网络操作系统,删除一些不常用却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对一些用户的信息和口令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和限制。应用系统的安全就是指只保留一些常用的端口号和协议,要严格的控制使用者的操作权限。在系统中要对系统有一些必要的备份和恢复,它是为了保护金融系统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的恢复,在金融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对其内容进行备份。

1.2金融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就是要保证整个网络体系与信息结构都是安全的。物理安全主要涉及的就是环境的安全和设备的安全,环境安全主要就是防雷、防火、防水、等等,而设备的安全指的就是防盗、放干扰等等。

1.3金融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

金融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主要就是指金融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的需要,对访问的控制采用不同的级别,对用户级别的访问授权也是不同。收集验证数据和安全传输的数据都是对目前使用者的身份识别和验证的重要步骤。而对于金融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备份和恢复的机制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故障发生后第一时间恢复系统。

1.4金融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金融信息都是通过才能向外界的,而通过采取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加密来实现通信的保护,对网络中重要信息进行保护。而对网络进行入侵检测也是必要的,通过信息代码对进出的网段进行监控,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毕业论文,网络安全。对系统也要进行不定期的部件检测,所是发现有漏洞要及时的进行补救。

1.5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金融系统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网络,也运行着很多的网络,对金融系统进行信息管理,就应该设置安全的管理中心,要集中的管理,严格的规定和确定明确的责任和控制,确保金融系统可靠的运行。

2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措施

2.1设置安全保障的措施

对于任何未经允许的策略都严格的禁止,系统允许访问的都要经过眼的认证才能进入下一步,重要的金融信息要经加密的措施进行传输。要通过网络安全策略对金融信息系统的网络设置防火墙,用来保护各个金融节点的信息安全,允许授权用户访问局域网,允许授权用户访问该局域网内的特定资源;按业务和行政归属,在横向和纵向网络上通过采用MPLSVPN技术进行VPN划分。

2.2使用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的措施

为了金融系统有个安全可靠运行环境,遵循金融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策略,要在金融信息系统中安装一些安全技术和安全的产品。将金融信息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区域,每个区域都不同的责任和任务,对不同的区域要有不同的保护措施,即方便又增强了安全性。在金融想呕吐中安装一道防火墙,用来防止不可预见的事故,若是有潜在的破坏性的攻击者,防火墙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外部屏蔽内部的消息,以实现网络的安全防护。应该在金融信息系统中设置入侵检测系统,要对网络的安全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测,对入侵的事件进行检测,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金融信息系统中安装防病毒的系统,对有可能产生的病源或是路径进行相对应的配置防病毒的软件,对金融信息系统提供一个集中式的管理,对反病毒的程序进行安装、扫描、更新和共享等,将日常的金融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简单化,对有可能侵入金融信息系统的病毒进行24小时监控,使得网络免遭病毒的危害。定期的对金融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对系统中的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一一的进行检测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向系统提供报告。安全的评估与防火墙的入侵检测是相互配合的,够使网络提供更高性能的服务。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金融信息管理的安全措施

在管理的技术手段上,也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金融信息系统是相对比较封闭的,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业务逻辑与操作规范的严密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管理,加强领导班子对安全管理的体系,强化日常的管理制度吗、,提升根本的管理层次。

2.3.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如今我国更加重视信息安全的发展,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在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要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小组的任务就是要制定出符合金融发展的安全策略。管理小组由责任和义务维护好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2.3.2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法规,主要就是抓住内网的管理,行为、应用等管理,进行内容控制和存储管理。对每个设施都要有一套预案,并定期进行测试。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3 加强严格管理,加强登陆身份的认证,严格控制用户的使用权限,对每个用户都要进行信息跟踪,为系统的审核提供保障。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4加强重视信息保护的等级,对金融信息系统中信息重点保护,对重要信息实施强制保护和强制性认证,以确保金融业务信息的安全。也要不断的加强信息管理人才与安全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种会议、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信息安全普法和守法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自律水平。

3结语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信息系统的规模逐步扩大,金融信息资产的数量急剧增加,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实施安全保护已势在必行。目前互联网的应用还缺乏一定的安全措施,这样就严重的影响和限制了金融系统通过网络向外界提供服务的质量和种类。因此,各个金融信息系统都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构建一个安全的合理的金融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卢新德.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与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李改成.金融信息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方德英,黄飞鸣.金融业信息化战略——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

第13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营销”为纺织企业带来全新体验

 

回望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闪光足迹,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莫过于“节能减排持续深入开展”、“家电下乡轰轰烈烈”、“‘用工荒’引发企业‘加薪潮’”、“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电子商务发展迎来又一春”,并成功地助企添翼增力了。对于中国的针织服饰企业来说,响应并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一大举措,就是要在减少对土地、原料、器材、能源等消耗的情况下,把营销渠道做大做畅。“家电下乡”等活动为启动农村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里领着补贴种粮、外头打工搛钱的中国农民真的是“不差钱”了网络营销论文,目光敏锐的针织企业家们不约而同地举起了“城市包围农村”的大旗。而海外市场的相对疲软导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问题,迫使企业通过“加薪”10-30%的不等幅度来招聘人才,也使得企业家们认真思考起如何在节约或减少产品销售渠道的费用又扩大产品销售的问题了。而电子商务瞅准了危机中的新机遇,在内强素质的同时,也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一起从不同角度上积极地介入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领域,在帮助和服务企业洼地重起的进程,不断伸展开强健的翅翼。所有这一切,都给金融危机重创下的、正为资金“瓶颈”而发愁的纺织企业家们带来了希望,尝试“触网”的热情再度升腾,网络营销因而也就成为了“低碳化”时代的最时髦的营销话题之一。

展望到品牌“无缝隙营销”的美好未来

实现工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党和国家从十六大以来一直特别强调要着重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尤其是“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并覆盖了广大的城市乡村,同时还与国际互联网进行了亲密的接触,这不仅为由高科技一手打造起来的电子商务经济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也为广大的实体经济企业描绘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景。业内有人又将企业和电子商务借助信息高速公路打通的网络营销渠道称为“虚拟营销渠道”,而将企业面向终端市场构建起来的,主要以旗舰店、连锁店、商场专柜(专厅)、专卖店等为代表的营销网点称为“实体营销渠道”。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已经拥有4亿网民,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络购物成交额高达308.7亿元。虽然网络购物在已经成为一种购物消费的时尚新趋势网络营销论文,但在中国网络购物的普及率目前仅为上网人数的26.2%,而且大多在17――30岁的年龄范围。这与网络购物普及率高达67.8%的美国、57.3%的韩国相对差距甚大,而平均每分钟就新100位网民的中国大陆,网络购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另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入市”门槛较低,网络购物价格相对于实体营销价格也很优惠,这都极大地吸引着广大的企业与消费,网络营销商机无限。根据市场研究分析,4月26日,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2010百度联盟峰会上指出,“未来五年、十五年,中国互联网面向商业发展的机会很多”、“互联网‘好戏才演半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升级换代,电子商务与企业合作互动的日益亲密和紧密,纺织企业扩大营销渠道,实现品牌“无缝隙营销”指日可待。网络无所不在,营销无孔不入。

感受到品牌建设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电子商务为纺织企业量身打造的品牌视窗,以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借助现代文化创意的写实手法网络营销论文,将纺织服饰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功能特点和服务特色等,全面地、细致地、真实地展现在了世人的眼前,营造出各种神奇的视觉效果。如,日前在香港举办的“亚洲零售博览会”上,网络平台上的智能专卖店里配有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开发的智能货架系统、智能试衣镜,在给顾客带来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的同时,也对品牌的所有细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真实的展示。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纺织企业品牌信息上网方便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和了解,推动了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公开了企业的经营“秘密”,特别是品牌的流行款式,很容易引起针织同行们的效仿,甚至是抄袭,从而加重了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而要解决这一潜在的威胁,纺织企业就得在品牌特色、品牌优势的“不可复制性”方面下足功夫。随时替换或更新能吸纳低碳纺织原料的、能对接新能源的最新纺机设备自不必说,增强款式设计的文化创意品味、提升设计手段的高科技智能化水平都至关重要。而且在品牌影响力相当而又各领的竞争环境下,围绕低碳纺织的新要求来培育、巩固并不断增强自主品牌的特色服务,以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聚集更多的网络购物人群,从而实现不断提升产品营销额的目的。同时网络营销论文,网络平台加快了品牌信息的传播与消费意见的反馈,促进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便于企业及时地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市场流行趋势的变化可能,改进品牌建设,新增品牌活力,提高品牌竞争力。另外,品牌上网也强烈呼吁整个社会要尊重与维护好纺织品牌的知识产权,加快网络经济立法,营造良好的网络营销风气,为纺织品牌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为广大纺织企业寻找到突围发展的新路径

在国内市场的纺织大牌中,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李宁品牌年销售额一直排在耐克和阿迪达斯之后。为了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窘境,李宁品牌在营销观念上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觅得危中之机踏上了电子商务平台,大举进军网络营销市场,先后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建立了1000多家网店,终于在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83.87亿元,一举超越了这年销售额约为70亿元的阿迪达斯,与这年销售额仍为冠军的耐克差距甚微,并以一家主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和IT技术手段的“轻公司”的新形象网络营销论文,树立在纺织大牌的最前沿,也为广大的纺织企业树立了通过网络营销实现品牌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的典型案例。再看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国内市场上的其他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纺织企业),迫于转型升级的压力、劳动力成本骤增的压力、企业向中西部或海外转移的压力,一时难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用于扩大营销渠道之上。当它们看到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抛出的营销橄榄枝时,也都纷纷尝试起“触网”来,希望能像李宁品牌那样,借助网络平台能将自己所积累的用户资源迅速地转变为消费受众的市场功能,来实现自主品牌逆势飘红、企稳拉升、再创辉煌的意愿。此时,金融危机中迎来发展新机遇的电子商务领域,也在不断强化内功,实现了从原来单一的提供网络营销平台到开通网络支付功能的转变,甚至是实现了向纺织品牌的“网络商”角色的成功转换。如,由阿里巴巴集团创办的“网货交易”,就是通过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由淘宝卖家先扮演企业品牌商的角色,再将其向广大企业所采购来的大量商品卖给国内广大消费者的商品流通模式。据悉,“2010年(第五届)网货交易会”将于9月上旬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举行。在“网货交易”模式中,独立承担起商品销售的电子商务又与物流、包装等行业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甚至是在其内部衍生出相似功能的配送机构来网络营销论文,从而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来,为消费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也激发了企业生产的热情。另外,自世界金融危机从2008年9月爆发以来,已经出现过了美国次贷危机、迪拜危机、欧元危机等的多次变脸。海外市场变化多端、风云莫测,对于众多外向型的纺织企业来说,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做品牌的网络广告,不仅覆盖面大而广,而且也开通了规避诸多风险的广告投入新路径,在以“中国智造”创世界名牌的口号声中,品质卓越、服务提升的网络商品,会赢得良好的网络口碑,产生品牌形象传播的“鲶鱼效应”。“低成本、高效益、零风险”的网络广告模式,纺织企业家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14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关于网络使用行为包括对上网地点、上网时间、上网所从事的活动、会使用的网络工具,是否会因上网而耽误其它事等网络行为进行描述。【关键词】上网地点、上网时间、上网所从事的活动、会使用的网络工具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二)关于网络使用行为包括对上网地点、上网时间、上网所从事的活动、会使用的网络工具,是否会因上网而耽误其它事等网络行为进行描述。1.上网地点:最常上网的地点是家里(57.2%)及学校(35.1%)。2.每星期上网的次数:每个学生平均每星期使用网络2.52次。3.每星期上网的时间:每个学生平均每星期使用网络的时间为116 分钟。4.如果在使用计算机或是网络上有问题,最常去找谁帮忙是父母(29.3 %)、兄弟姊妹(24.9%)、同学朋友(22.8%)与学校老师(18.8%)。5.上网主要从事的活动(复选题):主要是查数据,其次是玩网络联机游戏。6.会使用的网络工具:大部分的儿童都会使用WWW及搜寻引擎,另外也有不少儿童会使用e-mail,使用QQ 及BBS 的儿童则较少。7.会不会因为使用网络而耽误作其它事的时间:认为会常常因上网而耽误其它事情时间的仅占4.5%,偶尔的占28.6,而几乎不会的占64.5%。

(三)关于网络媒体素养将问卷结果计算之后可以得到五项平均分数,分别是网络使用能力(21.08)、信息评价能力( 2 5.14) 、网络安全能力(25.43)、网络法律能力(12.85)、网络礼仪能力(16.00 ) , 而媒体素养总分(20.10)则是由这五项能力加总之后平均所得。研究结果发现在每题平均得分上以“信息评价能力”(4.19)最高,而网络法律能力(2.57)最低,显见目前儿童在对于网络法律的概念仍有加强倡导的必要。通过这次调查,基本掌握宁波地区儿童网络媒介素养的大致情况。根据以上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笔者得出以下几项结论:

( 一) 证明儿童会上网的比例相当高。本研究发现儿童会上网的比例高达96.4%,这里“会上网”的概念被定义为“有使用网络的经验”。目前宁波市儿童家中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相当普及,父母会上网的比例高,即使家中没有网络,他们也可以在学校或其它地方上网,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中儿童会上网的比例高,可能与家庭环境及学校信息教育普及有密切的关系。

(二)研究显示,儿童上网的频率及时间都还算合理,唯一要注意的是上网所从事的活动,不论是本研究或其它研究均发现,大部分的儿童上网是以玩网络游戏居多。而家中可以上网的儿童比较容易因上网而耽误其它事。这就证明媒介系统依赖论的观点,即受众对于媒介的娱乐依赖是很有道理的。

(三)在网络媒体素养各项能力的表现方面,儿童“网络使用能力”和“信息评价能力”的表现要较“网络安全能力”、“网络法律能力”及“网络礼仪能力”佳。学校的信息教育多着重于前两者,而较不重视后三者的能力,后三者的能力较偏向于道德与常识判断的概念,因而可能与家庭教育、个人特质较有关系。

【文章来源】/list.asp?classid=29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15篇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文献计量;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49-03

移动电子商务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进行的B2B、B2C或C2C的电子商务。它将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及其他信息处理技术完美地结合,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交易活动、商务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1]。

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方式,利用了移动无线网络的优点,是对传统电子商务的有益的补充。尽管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开展还存在安全与带宽等很多问题,但是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方式相比,还是具有诸多优势的,因而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和普及速度很快。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移动电子商务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梳理其发展脉络,力图探寻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求对将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基于CNKI的移动电子商务定量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NKI是国内规模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其数据最有可信度。通过对其中所收录的移动电子商务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揭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就统计方法而言,本文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移动电子商务”为检索词,时间为2000年至今。对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650篇。通过对重复文献进行剔除,对文献标题进行分析甄别,删减掉会议记录、目录索引、新闻报道等不符条目,最终得到有效篇目604篇,作为本文进行定量分析的总样本。

(二)移动电子商务文献的定量分析

1.年度分布研究

研究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本文统计的604篇论文,其年代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近10年来,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数量大致呈上升趋势。2000年前,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仅有20篇;2000年初,全球通WAP服务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深圳、广州6个城市试用,论文数量呈现了井喷状态。从数量上来看,增长速度比较稳定,说明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研究工作进展顺利,规模日益扩张。而近3年来3G网络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普及,更是催热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如今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成熟期。

2.论文来源期刊研究

对论文来源期刊进行统计研究,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从而可以侧重选择核心期刊进行阅读研究。从对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论文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来源期刊非常分散,数量很大,有270种之多,且涉及范围也极为广泛,包括图书情报、科技、经济、计算机技术、农业、新闻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移动电子商务在当代中国已得到高度重视,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

据统计,刊文数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达到8本,可以作为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期刊加以重视和利用。详见表1。这8本期刊涉及范围包括经济、通讯、计算机网络。这也证明了移动电子商务是基于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支持,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新兴产业。

3.论文著者研究

核心作者在推动学科发展、开拓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统计,在选取的604篇论文中,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共有4位,可视为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的领头羊,具体情况见表2。

4.论文基金资助情况研究

由基金资助情况可以看出移动电子商务在国家及各地的受重视情况。据统计,选取的文献共得到过19种基金的资助。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3个,省部级基金项目11个,市级基金项目5个。而市级基金项目包括2个上海市的,3个重庆市的,足见这两个直辖市对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资助文献数目在4篇以上的见表3。

5.论文主题方向研究

统计分析出移动电子商务的主题分布状况有助于掌握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从而了解其发展现状并制定未来的研究目标。结合电子商务的基础教材,并参照其他学者对电子商务的主题分类,笔者根据所统计论文的大致内容,将主题大体分为5项,分别是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与方法、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

如图2所示,理论基础和系统构造的论文并不多,因为移动电子商务毕竟以电子商务为起点。许多理念方法都是通用的,仅在应用的形式上做了一些革新。随着许多新兴技术如二维码、电子支付系统的完善,这些技术如何更好的与移动电子商务相融合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而由于移动电子商务尚属于比较新兴的领域,安全问题还很突出,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它,这将成为今后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如何更好更快的为用户服务,将永远是研究者的目标。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在网络购物,在线支付,商贸金融活动,甚至旅游服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二、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的现状与特点

1.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比较欠缺

首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仍很狭窄,许多领域仍是空白。比如对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等移动电子商务的新领域的理论研究都十分匮乏。因此,需要加强理论模型的研究,使移动电子商务和这些领域的服务特征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完善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2] 。

其次,我国对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国内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焦点大多集中在对消费者的需求探讨上。但是,这种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少数几个影响因素的层次上,没有将这种影响因素进一步地扩展。

2.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保障问题

安全问题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能否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就目前而言,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移动通信安全、移动终端安全、支付安全、手机病毒的威胁和移动运营商的商务平台的安全等。同时,我国也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规范移动电子商务的行为,亟需相关行业准则的治理。

3.移动电子商务的移动支付机制不健全

未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移动支付的支撑,只有突破了支付这个瓶颈,移动电子商务才有可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主要有:从话费中直接扣除,手机与银行的支付业务绑定,通过预存费用的方式在移动服务商那里建立专门账户。据统计,信用卡是移动电子商务最流行的支付手段,75%的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通过信用卡支付,而信用卡自身的安全问题至今仍得不到所有人的认可。就现今的情形来看,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缺乏用户基础、产品服务单一等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4.移动电子商务的成本及网速问题

2012年550.4亿的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在13 040.0亿的网购整体交易规模占比为4.2%,和2011年的1.5%相比有了大幅的提升。虽然如此,与传统的网购相比,仍然只是极小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智能手机的价格普遍在2 000元以上,对中低收入者来说明显过高;而后续的上网费用更是问题,目前移动运营商多是按照流量或时间来计费的,无论哪一种费用都不低。二是移动网络的网速还不尽如人意,其移定性、覆盖面等都限制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3G网络虽然网速快些,但并没有得到大力的普及。

三、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的发展对策

1.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

首先,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不应该仅停留在移动购物的层面,应鼓励各行各业的学者参与到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将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到诸如医疗,教育,救助等多种行业中。其次,研究的焦点不应只局限于消费者的需求上,如何利用移动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的形象与知名度乃至提升企业的效益,也是理论研究的重要一环。最后,研究学者除了大学的教授外,也需要更多的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其中,使研究并不是纸上谈兵,与实际的运营更有力的结合起来。

2.加强安全保障

首先,应该在技术层面上做出革新,参照国外的成功先例,构建端到端的加密机制。并将PKI技术引入到无线网络环境中,建立“无线公开秘钥体系”(WPKI体系) [3]。其次,引导用户或强制终端系统集成商在移动终端安装安全平台,如 360 安全卫士、瑞星手机杀毒软件等,以便优化无线电子商务环境,从而极大减轻病毒及黑客造成的威胁。再次,要完善与移动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借鉴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经验,用有效地法律保证移动电商健康的发展。最后,应加速推行网络实名制,由公安部、商务部或信息产业部等权威机构来共同监督、实施,将移动电子商务从虚拟状态推向了实体化。

3.完善移动支付机制

201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这一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5大类35项标准,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明确了系统化的技术要求,覆盖中国金融移动支付各个环节的基础要素、安全要求和实现方案,确立了以“联网通用、安全可信”为目标的技术体系架构。有了系统完善的技术标准,再通过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协同合作,移动支付机制必经趋向完善。

4.完善无线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协同移动运营商加速完善无线基础设施建设。加速3G乃至4G网络的发展。好的无线网络环境是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础。另外,移动运营商应逐步降低资费,目前来看与合理价位仍有一定的距离。而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应进一步扩大,如学校、图书馆、商场等人群聚集地要做好WIFI的覆盖面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陈宇.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