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软土路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
1软土路基的特点分析
淤泥及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其成分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常成絮状结构,并含有机质,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有的可达200%。孔隙比在1-2之间,个别可达5.8,它具有较高的压缩性。软土强度低,粘聚力小,标准贯入击数N普遍很低,通常不大于5。其渗透性差,渗透系数一般小于10-5mm/s,固结速度慢,若软土层厚度超过10m,要使土层达到较大的固结度往往需要5-10年之久。并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流变性,灵敏度通常大于4,一经扰动,其絮状结构受到破坏,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荷载的作用下,因缓慢剪切变形抗剪强度逐渐衰减,在主固结沉降完毕之后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平原或山区都广泛地分布着海相、三角洲相、湖相和河相沉积的饱和软土,其厚度由数米至数十米不等。
2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常用处理方法
2.1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通过钻孔置入到处理土层的预定深度,然后将浆液(常用水泥浆)以高压冲切土体。在喷射浆液的同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提升,即形成水泥土圆柱体;若喷嘴提升而不旋转,则形成墙状固结体。加固后可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防止砂土液化、管涌和基坑隆起,建成防渗帷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粘土、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等地基。
2.2冻结法
冻结法采用液态氮或二氧化碳膨胀的方法,或采用普通的机械制冷设备与一个封闭式液压系统相连接,而使冷却液在内流动,从而使软而湿的土进行冻结,以提高土的强度和降低土的压缩性。适用于各类土,特别在软土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大于7-8m,以及低于地下水位的情况下是一种普遍而有效的施工措施。
2.3挤密法
挤密法是利用挤密或振动使深层土密实,并在振动或挤密过程中,回填砂、砾石、碎石、灰土、二灰或石灰等,形成砂桩、碎石桩、灰土桩、二灰桩或石灰桩,与桩间土一起组成复合基础,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或液化性。砂(砂石)桩挤密法、振动水冲法、干振碎石桩法,一般适用于杂填土和松散砂土,对于软土地基经试验证明加固有效时方可使用。灰土桩、二灰桩挤密法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深度为5~10m的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
2.4机械碾压法
机械碾压法是指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它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和胀缩性,防止土的冻胀作用及改善土的抗液化性。常用于基坑面积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季节性冻土地基、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这种方法简易可行,但仅限于浅层处理,一般不大于3m,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大于5m;如遇地下水,对于重要工程,需有附加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它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和胀缩性,防止土的冻胀作用及改善土的抗液化性。
3水泥土搅拌桩方法的应用
3.1泥土搅拌桩的概念
水泥土搅拌法按照施工工艺,可将其分为浆液喷射法和粉体喷射法两种,前者形成的加固体称为深层搅拌桩,后者形成的加固体称为粉喷桩,二者统称为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法是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一种新颖方法,它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状或粉体状)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其所形成的加固体与桩间同承担上部结构的荷载,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变形,采用干法(喷粉)或湿法(喷浆),主要取决于被加固土的土层含水量。一般当土层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时宜采用湿法,大于50%时宜采用干法,而界于30%~50%之间时可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3.2水泥土搅拌桩的制作工艺
(1)就位:对中、调平;(2)预搅下沉:下沉的速度可由电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工作电流应小于70A(随机型不同而有差异);(3)制备水泥浆:下沉到预定深度后,开始制备水泥浆,并注入集料斗中;(4)喷浆搅拌提升:提升20cm,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压入土中,边喷浆边旋转,同时严格按预定提升速度提升搅拌机;(5)重复搅拌下沉、提升:将搅拌机边旋转搅拌边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再边搅拌边提升,直到升出地面;(6)清洗;(7)移位:对于单搅拌轴的深层搅拌施工机械,在预搅下沉时也有采用喷浆切割土体、搅拌下沉的工艺,以防止出浆口下沉过程中被堵,但要严格控制水泥总量和分布均匀性。
3.3水泥土搅拌桩的技术要点
(1)预搅下沉时,要严格控制下沉速度,使土体被完全切割破碎,以利于与水泥浆拌和均匀。特别是对于较硬的粘土夹层,如果在预搅下沉时下沉速度过快,土层不能被完全切割,造成很多游离的硬粘土块,在后续的重复搅拌过程中,不管如何加强复搅都无法将其消除,致使桩体中夹含大量的原状土块,降低了桩身强度和检测合格率。所以,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预搅下沉时,针对特殊的粘土硬层要适当放慢下沉速度,通过转速和下沉速度可以算出叶片每旋转一周的下沉量(即土体被切割后的最大粒径),然后反过来再控制转速,重复搅拌的下沉和提升速度也要控制转速;(2)制备的水泥浆不能离析,因而水泥浆应在搅拌机中不断搅拌,直至压浆时才可将其缓慢地注入集料斗中;(3)预搅下沉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水冲下沉,只有遇硬土层下沉太慢时,才可适量冲水;(4)预搅下沉时就开启压浆,容易造成后来的涌浆和水泥浪费现象,也给桩头开挖和清理工作带来麻烦,应尽量避免;(5)为确保加固强度和加固体的均匀性,压浆阶段不容许出现断浆或停浆现象,输浆管道不能发生堵塞,并严格控制搅拌机的提升速度。当出现断浆现象时,应将搅拌头下沉0.5m后重新开启压浆泵开始压浆、提升,提升速度要通过试验来确定,以确保搅拌头提升至桩顶设计标高时压浆刚好完毕;(6)当桩顶设计标高与现场地面相近时,应特别注意桩头搅拌质量,可待搅拌头提出地面停机后,再利用其自身重量对桩顶加固土下压,以保证桩头的密实性;(7)水泥用量要采用单桩控制,一桩一清,确保灰土比例。
参考文献
[1]宁有满,管纪群.粉喷桩在处理软土地基中的作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2]麦宏晃.浅谈潮汕一级公路软基处理技术[J].广东水利水电,2004.
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工作的探讨
常用软土路基处理技术软土路基具有强度低、股届满、变形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使得其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能稳定的提供足够的支撑与承载,进而影响公路路基与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及使用寿命。针对软土路基处理的重要性,我国及国际公路建设施工研究机构度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多年的施工经验积累以及相关实验表明,我国软土路基施工中更多的采用袋装砂井、复合地基以及钢渣换填等技术医进行处理。根据对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应用效果的分析以及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可以看出,软土路基处理方式的科学选用、有效的施工控制与管理是实现软土路基处理与施工目标的关键。以常用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特点为基础进行施工管理体系的完善作为影响软土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将决定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决定预定施工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现代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针对软土路基处理施工基础的应用情况以及特点进行施工管理体系的完善。针对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特点,施工企业应明确管理体系中各部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内容以及技术要求。同时,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还要针对软土路基施工所采用的处理技术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管理工作内容、重点的明确,促进软土路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软土路基施工质量。注重施工管理材料控制与管理,保障软土路基施工质量在现代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用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是现代软土路基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以软土路基施工所采用的技术为基础,结合施工材料的需求进行材料控制与管理。首先,应注重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核。确保供应商能够根据工程施工需求进行材料的供应。在此基础上,施工企业还要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与复核。通过进场检验确保进场材料能够符合软土路基处理施工需求。同时根据袋装砂井、钢渣换填等施工技术要求在施工前对材料进行复核,确保施工用材料能够满足设计需求。以材料控制为基础确保软土路基施工用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软土路基施工管理工作的目标。以技术管理为重点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为了实现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质量管理目标,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应在招投标阶段即开展技术分析与技术管理重点的探讨工作。通过对公路工程实际情况、软土路基实际情况的分析与探讨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要点与重点。结合工程实际施工中所采用的技术方式,如袋装砂井技术特点、钢渣换填技术特点等进行技术管理工作。将技术控制与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保障软土路基施工质量。为了实现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管理的目标,施工企业还应加强现代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与施工技术的了解与熟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方式,保障路基稳定性与承载力。针对软土路基施工重要性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针对现代工程建设过程中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的现状,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对施工质量、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软土路基处理所采用的技术以及施工进度安排,科学的开展设备养护与管理。以科学的设备养护工作避免设备因素对软土路基施工质量的应用、以严格的专人操作管理以及设备操作技术控制保障软土路基施工质量。通过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实现公路工程路基基础稳定性、路基承载力的提高,为促进我国公路工程基础建设奠定基础。
注重企业综合技术力量的提高,促进软
1.1公路形状
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应参考公路形状这一因素。公路的形状与路堤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路堤高度与宽度的不同,又决定了应使用哪种施工技术。例如:当路堤高度较低、宽度较大时,不应使用换填法,因为在此种情况下,使用换填法很容易导致公路发生局部破坏。除此之外,路堤的高度与宽度越大,给路基施加的压力也会越大,处理不当时,发生路基沉降的程度也会越高。因此,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必须参考公路形状这一因素。
1.2路基状况
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应参考路基状况这一因素。在软土路基中,主要有两种土质,一是黏性土,二是砂性土。在公路工程中,对于不同的土质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以使施工技术对路基的影响尽可能小,对于黏性土,应采用压实法,对于砂性土,应采用挤实砂桩法。除此之外,软土路基的软土层厚度也有所不同,根据厚度的不同也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表层处理。因此,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必须参考路基状况这一因素。
1.3公路条件
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应参考公路条件这一因素。公路是分等级的,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流程。对于等级较高的公路,应采用专门的沉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而对于等级较低的公路,则不需要采用特殊的沉降处理方法,而是等到公路的沉降过程自然结束之后再进行路面铺设。因此,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必须参考公路条件这一因素。
1.4环境因素
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应参考环境因素。每一条公路的周边环境都会有所不同,而周边环境对公路施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有些公路周边地下水较多,施工人员就应考虑到地下水的变化对公路的影响,然后再采用最适合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除了地下水这一因素之外,该地区的气候、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对公路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多变的周边环境下,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周边环境的特性,选择使用合适的施工技术。
1.5地形因素
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应参考地形因素。前文已经谈到软土路基主要出现在内陆平原、盆地山涧、海滨平原等地区,显而易见,软土路基所处地区的地形会有所不同。地形的不同就会影响到整个公路的设计,公路设计应与地形相协调,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软土路基的处理也会变得麻烦,为使施工效率变高,就应尽量避免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进行公路施工,当不得不在此处进行施工时,应根据地形的特征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因此,在选择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时,必须参考地形因素。
2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2.1深层水泥搅拌桩的处理技术
在进行公路施工之前,应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控制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本文将着重对此进行介绍。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控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悬挂吊锤,为保证水泥搅拌桩的垂直度符合标准,应将吊锤悬挂在主机上,然后再对水泥搅拌桩的垂直度进行调整;第二,质量检查,即对水泥搅拌桩进行质检,其中对水泥用量的检查尤为重要;第三,搅拌配合比,即水泥搅拌的配合比,对此,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水泥搅拌;第四,二喷四搅,这是在软土路基中常用的水泥搅拌施工工艺。
2.2排水砂垫层技术
在软土路基中,最为常见的路基状况就是土层非常薄、含水量非常大,针对此种情况,应使用排水砂垫层技术。排水砂垫层技术是指在软土路基上铺一层砂垫层。砂垫层可以使软土固结,并且与排水层的作用较为类似,除此之外,砂垫层还可以作为地下排水层,降低填土内的水位。显而易见,排水砂垫层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软土路基土层非常薄、含水量非常大这两大常见问题。
2.3软土路基施工的机械碾压
前文已经讲到软土路基主要有两种土质,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黏性土。对于黏性土,必须进行路面压实,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则可以使用机械碾压进行路面压实。由于软土路基较为复杂的特性,软土路基的软土分布一般都比较分散,表层土的厚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导致公路施工的难度变得更大,而使用碾压机对软土路基进行碾压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保证路面的平整。
2.4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
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也就是压密注浆技术。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源自日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外国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频繁,高压喷射注浆技术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传入我国,并在我国得到了改进与发展。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是指通过高压喷射出水泥浆液,借助高压喷射形成的巨大冲力进行混凝土搅拌,并最终形成混凝土圆柱。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可以对软土路基进行有效的加固,还可以防止路面出现渗漏问题,从而提高软土路基的土层密度,加强路基的承载能力,保障公路的路面质量。
2.5回填土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回填土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是对软土路基进行系统施工的技术。回填土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挖除软土路基的软土部分,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将软土部分挖除,然后再进行分层回填;第二步,使用装载机平整路面,在路面平整之后,再使用压路机进行压震,并反复进行八次;第三步,使用回填土进行回填,回填土主要为粗砂与碎石;第四步,定期进行软土路基沉降观测,观测人员应使用标准仪器进行定期观测,并依照观测数据进行路面维护。
2.6挤实砂桩技术
前文已经谈到对于软土路基中的砂性土应采用挤实砂桩技术进行施工。挤实砂桩技术是指采用振动或冲击的方式,强行将回填土填入软土路基之中的施工技术。挤实砂桩技术可以使原本松软的砂性土变得较为牢固,并使砂性土能够与周围的土层较好地融合到一起,加强整个土层的牢固性。
3总结
1.1高校开设课程情况
以南京为例,南京理工科院校中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高校较多,这些院校中大部分都购买了相应的土木工程方面的软件,如PKPM结构设计软件,鲁班造价类软件,广联达造价类软件,为了满足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要求,因此也建立了相应的专业机房,但是专门开设的有软件应用系列课程的并不多,专业机房的利用率也并不是很高,主要是用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阶段的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民办院校和高职高专、大专院校中对于软件技术应用的课程,开设的相对较多。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校阶段就能充分接受和社会上需求一致的软件操作训练,从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1.2可开设专业软件技术应用的课程
土木工程路桥方向可开设软件技术应用的课程很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类。
1.2.1道路桥梁方向设计类课程
路桥类可开设软件应用的课程主要有: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专业软件具体又分道路和桥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两种类型。目前国际主流道路辅助设计软件主要有:CARD/1,Bently,Civil3D。国内常见的道路辅助设计软件主要有:纬地三维道路设计系统,路线大师,EICAD,海地,天正市政道路,鸿业市政道路及路面结构HTDS2003。国内常见的桥梁辅助设计软件主要有:桥梁博士,桥梁大师,桥梁通等等。
1.2.2道路桥梁施工组织及造价类课程
工程施工组织及工程造价类可开设软件应用的课程主要有: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标等课程。专业软件主要有:同望公路造价软件、海德纵横公路工程造价软件、广联达系列软件、上海鲁班系列软件、清华斯维尔系列软件、神机妙算软件、南京未来清单软件等等。
1.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会上存在的工程类软件如此之多,各个地区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对软件的购买也不一样。各大高校对于软件的购买以及开设相关课程,也是针对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以及学校年度设备采购计划而定。对于高校中,要熟练地掌握这些软件需要学生在课后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练习,而这往往是很多学生不愿做的,只要教师不作硬性规定或要求,主动学习和应用这些软件的学生凤毛麟角。因此,直到大学毕业,真正能够掌握或部分掌握这些软件的学生极少[3]。鉴于以上的情况,高校路桥方向开设软件信息技术类课程,主要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3.1现有软件开发合作不理想
现有软件开发缺乏统一部门的管理,从而导致很多软件功能基本相同,只是适用地区不一样。同时,很多软件公司里面的员工大多数是计算机等专业出身,对工程实际并不很熟悉,从而设计开发出来的软件,在处理真正的工程实际时,会产生一些偏差。
1.3.2教学资源及人才的缺乏
各大高校中的教师,绝大部分是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而来,教学经验虽然非常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相对较差,因此教学缺乏与工程实际接轨。
1.3.3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还不强
学生在校阶段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对于软件应用类的课程,必须要求学习者经常上机操作,熟能生巧,应用软件来解决实际工程图纸中的问题,这样,软件应用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1.3.4地区行业标准相对独立
由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建筑行业标准,这就使得教师在训练学生软件操作时,必须选择采用某一个省份的地区定额作为教学需求,很多教师都是选择学校所在地的省份的定额,但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当学生毕业后如果回到家乡,对于工程软件部分就必须按照工程所在地的操作来进行。
2提高专业软件化程度的措施
2.1高校方面
1)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编制教学计划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在满足学生修满学分,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开设专门的软件应用课程,而不是仅仅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时候集中培训。2)对于软件的选择,高校在购买软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对软件的评价或用户的多少,而不能单纯考虑价格,尽量购买专业方向的主流软件。我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先后购买了有关专业软件。如天正建筑CAD、鲁班系列软件、PKPM系列软件,EICAD,桥梁博士。为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学生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和水平,实现理论与应用有机结合,路桥方向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3)机房的管理。专业教研室应建立自己的专业机房,同时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4)教师培训。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软件培训,然后服务于教学。5)积极参加各种软件开发商举办的高等院校软件竞赛。目的不是在于获得奖励,主要是能和其他兄弟院校的学生同台竞争,从而找出自己的差距。6)校企共建“双师”结构的实践教学团队。通过引进、培养补充紧缺专业人才,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7)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水平。
2.2学生方面
1)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路桥方向各种软件,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对于软件课程的考核,不应采取课堂考试的形式,可采取机房上机考试,或者布置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思考后独立完成,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在毕业设计中加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4]。我院根据教改项目的构思,在毕业设计中加入了专业软件应用。目前已经在2013,2014届毕业设计中实施,同时计划在往后的毕业设计中进一步加大专业软件的应用。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锻炼,学生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学工部组织成立软件应用兴趣小组或社团,让学生充分了解软件信息后,才会更认真的学习。3)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各种软件竞赛,走出校园,了解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学情况。同时,对于获奖的学生,应给予表彰。
3结语
文章以某道路桥梁工程为例,该道路桥梁工程总长度为15263.3m,双向四车道,路面宽度为24.5m,路基宽度为26.5m,由于该道路桥梁工程的长度相对较长,沿途的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在道路桥梁工程出现了长度为253.2m的软土地质,如果不经过处理在上面进行施工,将不能够满足道路路基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大于1.20的要求,通过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分析,该道路桥梁工程是施工单位决定采用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分析
2.1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现场勘查。
软土地基的现场勘查工作主要包括:首先,现场的测绘调查,分析软土地基分布区域的地貌、地形等,同时分析软土地层的成因、范围、深度以及性质等;其次,选择科学的勘查点以及勘查手段,常用的勘查手段包括原位测试法、钻探式勘查法、室内土工试验法等;再者,软土地基评价,当获得了软土地基施工现场的相干参数之后,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获得软土地基的沉降性、均匀性、灵敏度以及承载能力等。
2.1.2选择合适的施工处理方案。
根据现场勘查获得的相关数据资料,对比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之间的优劣性,选择合适的施工处理方案,可以是某种施工处理方法,也可以是多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组合,同时还应该评估施工技术、机械、环节、工期以及材料工程等各种印象因素,综合各种因素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案。
2.2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
目前,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2.1灌浆处理技术。
灌浆处理技术是通过利用电化学原理、高压旋喷法、粉喷法等将能够改善软土地基性质的浆液注入到地基裂缝中,灌浆浆液可以是水泥砂浆、水泥浆,还可以是化学材料,例如硅酸盐等,灌浆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质。粉喷桩处理技术是最常用的灌浆处理技术,该种灌浆处理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施工机械简单,操作方便,加固效果好等,在采用粉喷桩处理技术时,应该严格的控制钻机的位置,保证钻机按照既定的设计要求进行就位,桩的孔位置必须和设计图纸的位置完全吻合,垂直方向的偏差不能超过1.5%,通常不超过50mm,严格的控制水泥喷入量、停粉时间以及喷粉时间,以此保证粉喷桩的长度和质量,同时还应该做好施工日志,全面、详细的记录水量、孔深、孔位等信息。
2.2.2强夯处理技术。
强夯处理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之一,也称之为动力固结法,该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表现为:将具有一定重量的重锤提升至一定的高度,然后由重锤自由降落,通过重锤的重力作用对地面产生巨大的冲击,以此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强夯处理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费用低、设备简单等应用优势,该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适用于低饱和粘土、杂填土、黄土、粉土、沙土、素填土等软土地基,但是不适用于饱和度相对较高的软土地基。因此,道路桥梁施工队伍在采用强夯施工处理措施时,应该充分的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构造。
2.2.3排水固结处理技术。
排水固结处理技术是最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之一,主要包括袋装沙井法、沙井法、砂垫层法等:砂垫层法指的是在软土地基的顶层铺设足够量的砂石,通过填土荷载将软土地基中多余的水分排出,该种排水固结处理技术能够实现排水固结和路基填筑的同步进行,达到在填筑过程中保证路基排水效果的目的,同时又不会承受过大的荷载被破坏;沙井加固处理技术指的是在采用钻探器械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钻孔施工,然后选取足量的砂石灌入,吸收软土地基中的水分,以此实现排水固结的效果;袋装沙井加固处理技术指的是选取足量的满足施工要求的砂,将其装入到透水性良好的编织袋中,然后用专用的机械设备将沙袋打入到软土地基中,该种排水固结处理技术具有节省材料、费用低、施工效率高等优点,致使其在道路桥梁工程的软土地基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2.4换填加固处理技术。
换填加固处理技术指的是根据勘察所获得的数据,选用强度高、稳定性好的石灰、砂石等置换原来的软弱土质,以此改良原有地基或者形成双层地基,达到加固地基、控制地基沉降等效果。在采用换填加固处理技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根据道路桥梁工程的具体状况选择符合相关设计要求的换填材料;其二,在进行置换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分层换填、加固和压实,通常采用机械碾压进行处理,保证地基的压实度满足相关的施工要求,;其三,精确的计算换填的深度以及面积,保证换填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
3结束语
关键词:道路改造;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一、软土路基成因
路基强度及稳定性与路基干湿状态密切相关。路基干湿状态是由土中含水量的高低决定的,而含水量的高低取决于各种湿源的作用和延续时间。由于路面宽、路基低、排水设施不全或失效,使得雨水和生活污水向路基内渗透、地下水位升高,路基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土的水稳定性差等原因,导致路基软化。
二、软土路基判别
(一)测定方法
所谓软土,比规范[1]中的定义广泛,包括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湿粘土。对软土路基的测定可以采用弯沉测定:
将相对完好的砼板块逐一编号。采用两台5.4m贝克曼梁及一台BZZ-100标准车,按每车道双向往返检测。选取位于横缝、断缝附近的板角等荷载最不利位置作为检测点,测点分主点(受荷板)、副点(未受荷板),主点位于板横缝前10cm,副点在横缝后10cm,分别测定主点弯沉和副点弯沉。[2]
在非不利季节检测时,弯沉值根据经验进行季节影响修正。实际取其系数=1.1~1.2。
(二)判别方法
平均弯沉值反映了原结构的承载能力,而弯沉差则反映了加铺后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出现的机率和严重程度。造成原结构承载力不足的原因有板底脱空、基层强度低和软土路基。采用排除法通过值来判别软土路基。当45≥≥20时,进行压浆处理;>45时,先将砼板打裂压实,使其与基层紧密结合;再次检测,仍然有>45,表明基层强度严重不足或有软土路基;挖除路面结构后,通过路基顶面弯沉的检测,或者通过路基土的干密度、天然含水量综合判定。
三、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比选和优化
(一)做一个模拟软土路基方案其具体条件和基本要求
1.公路自然区划为Ⅳ3,路基干湿类型为潮湿,但不加高路基,不增设地下排水设施,只对地面排水设施进行修复;
2.软土路基处理最小面积=4.2×5.0m,即一块砼板的面积,属于局部软土路基;
3.大部分软土路基为稠度=0.5~0.9的湿粘土,不易破碎晾干;
4.软土路基深度<2m,其中上部为路基工作区,对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高;
5.软土路基处理不能对原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处理后应达到强度与原路基基本一致、工后沉降为零、水稳定性好的要求;
6.雨季施工,行车干扰大,工期三个月。
(二)比选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按处理深度分为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浅层处理的深度≤3m,因此拟处理的软土路基属于浅层处理的范围。
浅层处理施工工艺简单,投资少,是施工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浅层处理一般有换填法、晾晒法、垫层法、动力固结法、加筋法、灌浆法、排石挤淤法和爆炸排淤法。
分析后认为,晾晒法等七种方法不符合上述条件或要求。换填法通常用于软土路基分布范围较小,深度≤2m的情况,换填料可视具体情况用砂、砂砾、改良土或其他适宜材料,因此初步决定采用开挖换填法处理。
(三)优化
原路基为粘土填筑,若采用砂、砂砾等材料换填,虽然保证了自身的强度和稳定性,但此类材料具有透水性,其内部的干湿变化,会引起四周路基土的软化或二次固结,导致路面的不均匀沉降等病害。若采用风化石换填,存在着风化石粒径、强度、土石比例的问题,粒径大、强度低、石含量多,施工时不易压碎压实,除存在与透水性材料相同的问题以外,其自身的强度和稳定性也难以保证。若采用粘土换填,由于施工面小、地下管线多,填土难以压实,浸水后自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样无法保证。
土经改良后不但强度提高,还能呈现出板体性和一定的水稳定性,弥补了上述材料的不足。为使换填部分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原路基基本一致,选用了与原路基土质相近,<40%,<18,含水量适宜的低液限粘土(CL)进行改良。
改良土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和水泥,由于水泥改良土工序少、早期强度高,适用于春融期、多雨季节、地下水位高、工期紧迫地段。最后确定采用水泥改良土换填的处理方法。
四、软土路基施工工艺
(一)换填深度
开挖过程中可以观测到,随着深度的增加,坑壁四周路基土的密实度逐渐降低,含水量逐渐增大,上部1.0~1.2m范围内的密实度高含水量小,并且有明显的分界线。表明路基工作区深度为1.0~1.2m。
当软土路基较薄,有硬底时,清除后直接换填。当软土路基较厚,应挖到坑底土与四周路基相同土层的密实度一致时的深度,一般为1.0~1.2m;当坑底土过湿时,下挖到保证上部回填压实时不出现“弹簧”的深度,一般为0.4~0.5m,总的换填深度=1.4~1.7m。
(二)水泥掺量
换填土的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内部及四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造成路面病害,因此应与原路基保持基本一致。
由于难以准确检测原路基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掺量无法按常规试验确定。路基的回弹模量不但是路面设计的基本参数,更是衡量路基质量的基本指标,并且设计值已知,因此水泥掺量通过回弹模量室内试验确定。由路基设计弯沉值=200,计算出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47MPa,再根据公式[3]反算得到室内试验回弹模量标准值=135MPa。水泥掺量不宜小于3%,实际控制在3~4%,否则难以拌和均匀。为提高下部改良土的早期强度,使上部工作区能尽早换填,上下部采用相同的水泥掺量。
(三)压实
压实功愈大、分层愈多愈容易出现弹簧。由于对工作区以下密实度的要求相对较低,故采用挖掘机铲斗击打配合双向振动平板夯(工作重量123kg)压实。待具有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工作区范围内的换填,尽可能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边角用双向振动平板夯压实,压实度≥95%。
五、结语
1.与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检测不同,水泥砼路面的检测有主、副点之分,必须配备两台贝克曼梁。用一台贝克曼梁只能检测出、,混淆与、与两者的概念会造成误判。采用双向往返法检测,贝克曼梁的支点和主测点不在同一块砼板上,消除了支点变形对测点弯沉值的影响;测完后检测车驶离受荷板,消除了后轴落点对主点弯沉值的影响。贝克曼梁法检测的是回弹弯沉,自动弯沉仪法检测的是总弯沉,落锤式弯沉仪检测的是动态总弯沉。贝克曼梁法是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采用其它方法必须进行标定换算。同样,现场承载板法是路基回弹模量的标准检测方法,采用其它方法也必须进行标定换算。测定弯沉和模量时,都应将季节因素考虑在内。
2.与公路不同,道路由于两侧人行道和建筑物地基高于行车道,加上排水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路基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容易产生病害。
3.与新建道路不同,改建工程是对道路功能的恢复和提高,应遵循一切服从于老路,一切有利于老路的原则,达到新旧一体,路基稳定、密实、均质,为路面提供均匀的支承。经过几十年地运营,绝大部分路基已经稳定,已适应了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应充分利用。
4.与地基中的大面积软土路基不同,路基中的软土路基一般都属于局部浅层软土路基,处理后要求工后沉降为零,并具有较高地强度和良好地稳定性。尤其是路基工作区,对保证路面强度与稳定性、满足行车要求极为重要。
每一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均有其针对性、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必须根据具体条件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处治效果。对能达到处理效果的方法进行使用阶段技术可靠性、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造价、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综合评比,确定最合理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并不在于技术的先进与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关键词:路桥施工 软土路基 处理
中图分类号: TU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多变:有处于青藏高原的常年冻土;有位于滨海平原的软土等等。针对不同的土质在道路施工上也就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是对我国土木工程的一项巨大的考验。本文针对软土路基的处理,做出如下分析:
一 软土与软土路基的概念
(一)软土的概念
软土,即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总称,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高,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淤泥沉积物与腐殖质组成。这类土质主要分布于沿海城市,珠江三角洲等含水量较大的地区。这种土质孔隙大,压缩性强,土里往往沉积大量天然水。这类土质如不好好治理,会严重影响路基的坚固。
(二)什么是软土路基?
软土路基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这类地基每层之间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别较大,土层层状分布也相对复杂。对于这种路基的处理,需要针对每层土壤的不同特性找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
二 软土路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软土路基的处理通常有两种办法:一种自然沉降;另一种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方式对地基进行处理。自然沉降在这两种方式中是比较经济的一种,但是其本身的实施度要困难得多。自然沉降的方法仅限用于工程量较大的、工期较长的项目。然而采用相应的技术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在工程有限制时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从而被更广泛的应用。
三 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
(一)填换法
填换法是针对浅层土壤而言的,首先要将土层较浅位置的土挖出去,继而用一些强度较高的、抗腐蚀性的、质地坚硬的石头、砂砾等重新分层填充。再用人工或者机械等手段去夯实、压实,将材料充分混合,从而达到道路路基坚实的要求。
(二)垫层法
垫层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地基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使路基达到应有的强度。另一种是把表面部分软弱土层挖去,置换成强度较大的砂石素土等。垫层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加速土质的固结;防止路基冻胀;使路基的刚度均匀化。垫层的材料一般有砂垫层材料,粉质粘土垫层材料等。在垫层施工中常用的为砂石垫层材料,即用各种砂石混合良好,且不能含有垃圾或者植物残体等影响稳固的物质存在,铺设的厚度一定要适中,不要影响上层的排水效果,从而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与强度。
(三)压实法
压实法是通过挤压或夯实将土壤的孔隙变小,多半是通过物理方法或者化学原理将其实现。孔隙变小了,路基的强度也就相对变高。
1 灰土挤密桩对路基的处理
灰土挤密桩对于黄土路基的处理还是比较奏效的。其原理在于生石灰吸水后膨胀,使桩间的土脱水,膨胀后的生石灰挤压路基上的土壤,从而使土壤间的密实度增大,继而增强了路基的强度,这种方法试用与路基中含水较多的土壤,如: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在于:生石灰可以就地取材,材料不难找到;工程的难度不是很大,可以在时间上缩短工期。
2 强夯法
顾名思义,强夯法就是利用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并使其自由下落,达到夯实路基的效果。这种夯实是为了提高路基的强度,降低压缩性。夯实法被广泛使用在我国沿海城市。当然,夯实法也有不适用的土质,它不适用于较厚的淤泥质与淤泥土壤。因为强夯法的加固效果取决于路基的渗透程度,所以必须要有良好的排水通道。
(四)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针对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等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在建筑物建造前在场地上先行加载预压,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排水固结法分为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降水预压法、电渗排水法。需要针对不同的软土土质选用不同的排水固结法。
(五)化学固结法
1搅拌桩法
是指利用特质的搅拌机械,用水泥或其他材料作为固化剂,在深层进行搅拌。将软土与固化剂进行强制的搅拌,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形成坚实的桩体并与原来的地基融为一体。从而起到复合地基的作用。
2灌浆法
灌浆法是将某些固化的浆液注入土壤路基的孔隙中。这些浆液通常是利用液压、气压等因素被注入的。从而改善路基的物理性质,增强路基的抗压性等。
(六)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法
土工合成材料是土木工程应用的合成材料的总称。这种材料是人工合成的,放置在路基上能使各种材料良好的融合在一起,不论是从表层还是深层,都起着加固的作用。具备防渗,排水,加固,过滤等多种特性,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
四 对软土路基处理的一些意见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对软土路基的处理与研究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初具规模。但是从现状来看,仍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关注,根据软土路基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与建议。
深入研究路桥软土的基本特点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地质,分析出该段路基软土的具体特性:并以此作为模板,找到加强路基稳固的最适宜的方式方法;并从工程角度出发,分析着重研究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从而更好的应付突发事件。
深入开展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
路基沉降的计算方法是处理路基沉降的核心内容之一,开展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就刻不容缓。
加强路桥软土路基处理的系统化研究
近年来,针对软土路基处理的系统化的研究的论文并不少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对这些论文进行具体的、系统化的分析与研究,这对软土路基的处理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施工上都有很好的帮助。
提高路桥软土路基处理的智能化研究
在工程领域,很难找到一个最好的答案,那么,换一种思路,“退而求其次”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人工智能方法是解决软土路基处理智能化的最好的办法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我国路桥软土路基处理的研究还会继续不断深化,这就需要我们土木人将全部的热忱投入其中,尽力弥补路基处理的不足,争取完善路桥软土路基的处理。
总结:
在路桥施工中,不注重软土路基的处理是很危险的。作为技术人员,一定要充分的掌握其特性与相应的应对措施,还要加强技术理论的学习,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共同保障软土路基的安全问题。从而让我国公路建设更有保障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连军,冯勇.地基处理方法综述[J].山西建筑.2007 (4).
[2]袁得富,史建党.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J].河南科技.2006 (10).
[3]李阳.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四川建材.2007 (1).
[4]赵金健.郭建军.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6).
关键词:离心试验 硬壳层厚度 路基变形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基础建设越来越显得重要,尤以公路建设为主,日益适应了人民的需求。由于建设高等级公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在贵州山区等软土发育较为明显的地方,我们面临着诸如软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承载力低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好以上特点,并且修建高质量的公路具有重大的意义。山区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变形特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也日益受到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关注。本文依托工程通过硬壳软土路基室内离心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硬壳层厚度对于软土路基变形影响。
1 硬壳层
在软土地基上部,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上部软土水体蒸发,使得土体硬度变大,形成一层硬度大的土层,其密实度大,压缩性高,抗剪切能力强。能承担一定的外部荷载,称之为硬壳层。
2 模型制作及运行
我们采用水泥砂浆模拟基岩性状;按照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模型的填筑,采用最大干密度2.09g/cm3以及最佳含水率9.0%作为填土参数,然后通过压实度和填筑的高度来控制分层压实的质量。制模时,为了防止模型周边的边界效应,我们在模型周边涂上黄油。我们在模型的横断面上绘制网格线,并在模型箱外的玻璃上嵌入大头针来两侧点的变形值。这样可以方便、直观地观测到软土路基在离心试验后的变形。
3 室内离心试验
根据n2t=T,其中t为模型在试验中运行的时间,T为实际自然作用时间,以n=60为参数离心机运行120分钟可以模拟软土路基在实际自然环境下时间T为T=(60×60×120)/(356×24×60)=0.85(年),大约为10个月,也就是离心试验模拟了路基在10个月内的变形情况。
本论文依托贵州遵毕高速公路软土路堤原型做研究,以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考虑到边界效应的影响,模型的比例尺不宜取得太大;为了方便小尺寸构件的模拟,模型的比例尺同时不宜取得太小。鉴于以上两点原因,本次模型试验的模型的比例尺取1:60。
3.1 3cm硬壳软土地基路基 (模型一)
此模型试验中需要的参数分别为: 试验模型重心坐标x=25.50cm,y=14.45cm;根据模型箱的尺寸,确定相应试验条件下的模型率、离心加速度。
经过试验可以发现:
①在模型一中,硬壳层及硬壳层下4cm处最大的水平变形发生在距离路基中心350mm处,也就是路基坡脚处,此处水平变形最大,在外界荷载作用下容易引起剪切变形。
②模型一中硬壳层以及硬壳层下软土的最大竖直变形在路面的垂直下方,因为随着路基填筑荷载的增加,填筑引起的应力在此集中所以产生的竖向变形较大。通过试验,模型一中距离中心430mm处硬壳层及硬壳层下4cm处垂直变形变为负数,说明此处以发生剪切变形,将出现隆起情况。在坡脚处最大水平变形达到5.5mm,路基顶面最大竖向变形达到12mm。
总结模型一的变形特性,可以看出此硬壳软土路基的水平变形主要集中在路基坡脚处以及边坡处;沉降变形主要集中在路面的垂直下方。
3.2 5cm硬壳软土地基路基(模型二)
为了得到不同厚度硬壳层对路基变形的影响结果,我们在将模型二的硬壳层厚度由3cm调为了5cm,其他保持不变。本次模型试验的模型的比例尺不变,试验模型重心坐标x=25.85cm,y=14.20cm。
经过试验可以发现:
①模型二中硬壳层以及硬壳层下4cm处的软土的水平变形主要发生在距离路基中心350mm处。
②模型二硬壳层以及硬壳层下软土的沉降变形最大处主要位于路面的垂直下方。
4 试验结论
通过模型一二变形的不同,可以看出不同的硬壳层厚度有不同的变形特性。其中模型监测点的水平位置均是相对于路面中心线。
①水平变形
1)变形的位置相同。模型路基顶面最大水平变形都集中在路基路肩处;模型的硬壳层和软土层的最大水平位移均发生在路基坡脚处以及路基边坡处附近。
2)变形值不同。模型一的水平变形较模型的大,并且最大水平变形比模型二相同位置的变形大了约一倍;在距离路基中心370mm的坡脚处,模型一路基水平变形值为5.5mm,模型二为3mm。
3)变形值分析。模型一硬壳层厚度为3cm,模型二硬壳层厚度为5cm。具体见表1。
②竖向变形
通过分析试验后竖向变形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模型一与模型二有着不同的竖向变形特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变形位置相同。模型一与模型二的路基顶面没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模型的硬壳层和软土层的最大竖向变形主要发生在路基顶面的垂直下方。
2)变形值不同。模型二路基顶面平均竖向变形小于模型一的竖向变形,大约为模型一路基顶面平均竖向变形的75%;。
3)变形值分析。模型一硬壳层厚度为3cm,模型二硬壳层厚度为5cm,具体见表2。
通过研究模型一与模型二的水平、竖向变形特性,可以看出硬壳层的厚度对于竖向变形和水平变形都会造成影响,其厚度越大,抑制变形的能力会越强。由于硬壳层具有扩散应力及应力封闭的特性,使得在有硬壳层的情况下,地基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而且硬壳层厚度越大,性能越优秀,抗变形能力越强。可见硬壳层对于软土变形具有一定的影响,应该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周沁.路堤荷载下考虑侧向变形的地基沉降分析[J].甘肃科技,2006(07).
[2]方磊,朱中卫.软土路基侧向变形影响因素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11).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质量控制
一、软土地基影响因素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空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
1、地基状况
土质条件的影响。黏性土: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压实法。在施工中采取的处理方法对地基的扰动必须尽量小。砂性土:采用挤实砂桩法或振动压实法对可能发生液化的砂性土进行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黏土一经扰动,强度降低很多。
地基构成情况。在软土层较浅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简单的表层处理。重要的构造物基础常用开挖换填法。若软土层较厚,应使用其他方法配合表层处理法,具体分析如下:夹有砂层且厚度较薄(5m~6m以下)的软土层,采用表层处理法、荷载压重法等,即使是7cm的砂层也是有效排水层,在土质调查中不要遗漏。软土层厚且无砂层的情况,因排水距离长,因此固结沉降需较长的时间,同时强度也将增长。
2、公路等级要求的道路性质
对于设计要求的公路道路等级越高,平整度要求也越高,越需要采取强而有力的软地基沉降处理措施。反之,公路等级较低时,可先铺简易公路路面,等待地基沉降结束后,再铺常规的公路路面以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公路道路的形状。路堤的设计宽度与高度也是选择处理方法时要考虑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采用换填法时,对于宽而低的路堤容易出现局部破坏的现象;在设计高度大而稳定性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压重法将受到较大的限制;此外设计的路堤越宽越高,则地基产生压力的底部将越深,而引起深处黏土层沉降也越大。
3、公路施工的周围环境
公路施工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处理地基时的振动、噪声及地下水的变化和多余的泥水散落等,因此在选择软地基施工方法时必须详细的加以考虑。
对于路堤高度较高而地基特别软弱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基可能会经常发生大的隆起或沉降。因此,假如在路堤坡脚附近有民房和重要建筑物时,应充分考虑多方因素以减小总沉降量,同时控制剪切变形。如果工程中不能采用这类方法实现目的,应考虑事先对可能受影响的建筑物或者民房加以保护,否则应考虑以高架桥梁代替路堤的方法。
二、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
1、碎石桩的压密注浆技术
压密注浆技术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如地质地貌、天气等,要对相关因素进行收集分析计算,最终设计出最适合的方案。压密注浆碎石桩技术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碎石和水泥。具体做法是对已经加固好的桩位投放碎石,然后使往桩里注入水泥,等到水泥凝结度达到初级的时候,再通过之前留下的管道向桩里注入水泥,这样可以使碎石间的缝隙得到充分的衔接,使桩体四周的土质变得更加的密实,采用压密注浆技术还需要用到其他辅助技术来,利用钻孔技术对地基进行钻孔,然后将碎石等材料投入钻孔中,再进行注浆,将水泥封在孔中,与周围的土地形成复合地基。压密注浆技术,加快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压密注浆技术与碎石桩相结合的方法,因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所以适合于各种地形环境;这种施工技术,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提升了路基的承载力。
2、置换法改善软土路基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表面处理技术只能改善软土路基表面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而整个路基的耐久性却难以保证,对道路的正常使用与养护造成了严重影响。用于处理软土路基的置换技术主要就是通过将高强度土体替代软土来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利用爆炸技术和人工置换土体等强制置换土体是软土路基主要的置换技术,软土路基置换技术可彻底改变路基的土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置换土体常常为粗粒土,在人工置换后还往往会将土体夯实。
3、软土路基施工的冻结技术
冻结法在公路软土路基施工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包括制冷机、液化氮或者二氧化碳,冻结法首先要将液态的 C02进行膨胀,运用制冷装置使软土路基定型、冷冻,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软土的强度,冻结法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和制冷系统可以使得液体在低温的状态下流动,从而加固土层的硬度。
4、加载技术改善软土路基
加载技术处理软土路基主要是采用人工压实的方法来改善软土路基的工程力学性质。在实际工程中,应采用重型压路机对软土路基进行反复的人工压实工作,排出软土路基中的水分降低水含水量,减小软土路基中的孔隙,减小软土路基的变形。在对软土路基进行反复压实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压实工作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与监督,以保证软土路基的压实效果。通过对软土路基的反复压实可将软土路基压制成符合道路工程施工要求的路基土壤。加载技术处理软土路基简单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达到道路路基施工要求,已被广泛的运用于我国的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处理中。
三、软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对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措施。完善施工管理是软土施工工程的一个重点内容。良好有序的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工程顺利完成。在软土施工中采取的措施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进行探索。首先,严格划分工作以及责任分配,由于软土施工技术自身具有的特点,不同的部门应该分管不同的技术步骤,并且出现技术困难时,相应部门及时有效的予以处理。
2、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措施。施工材料的好坏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在软土路基的管理中同样也需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软土路基在现在的公路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施工管理中应重点关注。首先,在施工前,要严格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选择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坚决杜绝等腐败问题的出现;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监督材料的使用以及进货的过程,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被用在公路建设中,这将会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此,在工程验收阶段,需要对材料进行再次复核。做好每个环节的材料管理工作,使软土路基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作为交通的主要方式,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和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为了避免在竣工后投入使用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在设计时就要注意各种问题,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工程进展变得顺利,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轻工程量。
参考文献
[1] 尹志钢YIN Zhi-gang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及其应用[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10年5期.
[2] 吴金权 关于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期刊论文] 《科技促进发展》 -2011年2期.
[3] 尹志钢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及其应用[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10年5期.
(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48)
摘要: 以巴布亚新几内亚Mendi-Kandep公路为背景,介绍了在热带多雨地区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公路软基处置的换填垫层法和土工织物加固法结合使用的效果,说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同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土工织物的布设及受力特点,并对垫层尺寸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 公路软基;土工织物;换填法
中图分类号:U4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107-03
作者简介:刘平(1981-),女,河北沧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路施工技术;刘长有(1981-),男,河北承德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路施工与管理。
0 引言
Mendi-Kandep公路项目位于巴新南高地省,该地属热带雨林地区,常年多雨且降雨量较大,历史最大日降雨量在300mm以上,项目沿线软基分布较广且软土性质很差,经轻型动力触探仪测定,标准入土深度30cm的锤击数仅10~25次。由于原设计图中未对软基提出处理方案,因此项目部设置了试验段就本路段软基处置方案进行论证。由于Mendi当地的建材极为匮乏,很多材料需要从莱城运输,从Mendi派车运输一趟材料需要近一周的时间,考虑到以上现场的情况项目部提出了采用部分翻晒换填并加设土工织物的处理方法。
1 换填及土工织物加筋作用
在软土路基的众多加固方法中,换填和土工织物加固相对于使用各类桩加固软土路基而言有着较大的优势,首先动用的机械设备简单并且数量较少,工艺也相对简单;其次相对于桩体加固路基而言路基土换填成本较小;最后,对于像本文涉及的工程所在地等材料不易取得的偏远地区,换填土可以就地取材或对本地材料进行改善使用。
长期的工程实践也表明土工织物加固软土路基时性能优良、价格低廉,而且使用限制少而被广泛采用,对于提高软基承载力,减少路基沉降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路基软土换填垫层法是根据工程软基土的特性,对部分软土进行挖处后再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或素土垫层,最后再在垫层上回填强度较大、压缩性小的改良土或其他类型填料以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特性的软基加固方法[1]。
换土垫层及土工织物对软土路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地基承载力:地基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地基土层的抗剪强度,一方面换填路基土和铺设砂石或素土垫层可以有效改善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另一方面在路基中加设土工织物,承载力与地基下土层的抗剪强度有关,换填土及砂、碎石等填筑材料抗剪强度较软土层高,因此可提高地基承载力[2]。
②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地基稳定性:在软土上铺设砂石垫层等透水性好的材料,在上层荷载的作用下,孔隙水可通过垫层迅速排出,消散了孔隙水压力,使得下层的软土固结从而地基稳定性,另外相关的研究表明,在路基中加设土工织物后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路基的稳定性安全系数时有明显提高。
③减小路基沉降:换填垫层法一方面通过利用压缩性很小的换填土置换压缩性较大的软土减少了路基的沉降量,另一方面通过铺设砂石垫层达到排水固结的作用,在施工期排水固结可以最大程度上释放软土的沉降空间,避免在道路修筑完成后因为路基沉降而造成路面破坏;土工织物不仅可以提高土基的整体性还可以通过自身拉伸变形及与土体的摩擦作用减少中心沉降,从而达到降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的目的[3]。
2 垫层设计
路基垫层的设计须满足路面对路基沉降变形及路基承载力的要求,同时要求满足一定的经济性要求,垫层的设计是指对垫层厚度和宽度的确定,垫层的厚度取决于软土层的抗剪强度,保证在垫层的作用下软土可以承受上层荷载作用而不发生剪切破坏,垫层须有一定的宽度以保证在上层荷载的作用下下层软土不会出现从两侧挤出而产生破坏,并要求有足够的排水固结效果。
2.1 垫层厚度的确定 垫层厚度指标要求垫层底面以上包括垫层自重、垫层上填土自重以及道路承载力设计标准之和小于垫层下方软土的承载力[4],具体要求如下:
bD—垫层底面宽度(m);
h—垫层厚度(m);
β—垫层扩散角(°),取值参见表1。
2.2 垫层宽度的确定 垫层宽度应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具体可按式(3)来计算求得:
bD=b+2htan β (3)
式中:bD—垫层底面宽度(m)。
垫层顶面每边宜超出基础底边不小于300mm,或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标准放坡,同时整片垫层的宽度应根据施工的要求适当放宽。
3 土工织物加筋设计
当垫层上填土厚度逐步增大时填土自重在地基内产生垂直和侧向应力,并且应力大小呈现中间大逐渐向两侧延伸减小的分布,在这种同一截面不同位置上的应力差异的作用下,路基的沉降也呈现出中心沉降大而两侧沉降逐渐减小的情况,甚至在路基两侧出现凸起,在这种作用下埋设在填土中的土工织物会协同土基下沉而出现变形,这种变形使得土工织物产生一定应变并反作用于其周围土体产生对土体的锚固作用[5]。土工织物的锚固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在填土施工过程中填土的压实度,填土压实度越高其锚固效果越好,从而发挥了土工织物对于路基填土的加筋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实际填土的作用下土工织物的应力分布也呈现中间大并且向两侧递减的分布,这也说明了土工织物与路基填土变形是协同的,土工织物对于填土有加筋作用。
为了确定土工织物的最优布置,本次试验选取了四个典型的试验段,其中ACh22+080m路段为自然填土路段,其路基填土未设置土工织物,完全反应填土的自然沉降结果;BCh22+560m路段在垫层底部铺设一层土工织物,用于测定在土工织物最少的情况下路基的沉降情况;CCh22+920m路段为在垫层底面、表面及0.5m填土范围内满铺1层土工织物的三层试验段;DCh23+400m路段为在垫层底面、表面及每隔1m各铺满1层土工织物的多层补强路段。试验路堤填筑材料为轻亚粘土,每次填土厚度为0.5m,碾压后的干重度要达到15.5kN/m3。同时在路基填土埋设沉降观测仪器及沉降板、土工织物位移计等监测装置用以测定在不用土工织物作用下路基的沉降特性。
从图2中可以看出,A试验段由于没有土工织物的加筋作用,路段中心沉降较大,同时两侧土体拱起明显,并且在初期一周之内发展较快,后期发展速度减缓,以试验段A作为基准路段,用以比对不同土工织物布设方式对其他路段的加筋作用。B试验段在沉降发展初期与试验段A相似,但一周后沉降发展速度减缓较为明显,说明土工织物在沉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加筋作用开始凸显,后期沉降较小,同时路基两侧的拱起也较小;C试验段在初期的沉降较A试验段较大,这是因为在初期加设土工织物而需要加强碾压的原因使得路基压实较好,于此同时沉降发展较为缓慢,在经过10d的自然沉降之后,土体的沉降基本趋于稳定,后期的沉降发展极为缓慢,而两侧土体在碾压和土工织物的作用下变形很快就趋于稳定;D试验段土工织物层数较多,从沉降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经过碾压后立即达到较大值,并且后期沉降发展极为缓慢,在经过一周自然的缓慢沉降后基本达到稳定,后期不再发展,其两侧拱起也有类似规律。综合上述不同土工织物加固方案沉降发展的状况,结合经济分析,本工程适合采用第三种加固方案,既可以保证土体在施工后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又可以保证工程的经济性。
4 工程实例
4.1 地质情况 该路段设计填土高度为3.5m,地下水距地表1m,地区土质分层从上至下为:
①0.5~1.2m的黏土,重度17.5kN/m3;
②5~8m的淤泥与淤质粘土层软土,重度17.8kN/m3,含水量W=63.3%~116.5%,天然孔隙比1.344~2.122,压缩系数2.55~4.71MPa-1;
③粘土及中砂层,硬度较好,可作为持力层。
4.2 方案的确定 按挂车-100进行验算,根据图3受力,布置挂车四辆,荷载为55.7kPa,换算土层厚3.09m,容重18kN/m3,为路基宽度×计算宽度=17m×11.2m,采用挖除软土铺设砂垫层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工织物借土回填至设计标高,经研究分析确定采用砂垫层处理方案。
4.3 实测路基沉降结果 在工程实际处理路段取任一里程Ch25+230m处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如图4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到采用了换填垫层和土工织物加固后路基沉降表现出以下特性,在路基填筑完成后一周内路基中间部位沉降速度较快,一周内沉降量达到逾40mm,路基两侧拱起达到25mm,经过这一时间段沉降后一方面填土自然沉降过程趋于停止,另一方面土工织物在路基沉降的过程中变形受力从而产生了对路基填土的加筋作用,并且在一周后基本达到稳定,后期的沉降发展极为缓慢,并且从最终的沉降发展来看,其沉降也能达到相关标准和设计的要求,说明所采取的路基处置方案可行。
5 结论
本文以巴布亚新几内亚Mendi-Kandep公路为背景,介绍了在热带多雨地区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公路软基处置的换填垫层法和土工织物加固法结合使用的例证,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①在热带多雨地区软土层较厚的情况下采用挖处上层软土后换填翻晒土或其他填筑材料并且在其中布置土工织物加筋对于处置道路软土路基效果较好,并且相较于采用各种桩加固软基而言较为经济。②在采用土工织物处置软土路基时可根据规范、设计要求沉降控制量对土工织物的布置方式进行验算,必要时可设置试验段进行现场试验,在换填垫层上下设置的土工织物对减少沉降比较有效。③垫层的尺寸特性应根据简算反复校核、调整,使得垫层厚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董永竞.东新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2]唐洪祥.土工织物补强软基的作用机理与整体稳定性分析[J].北京:岩土力学,2005,12.
[3]张彤宇.土工织物应用性能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加固技术;施工要点
1引言
道路工程的质量不仅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道路工程的施工需要保证高质量的完成。道路施工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软土路基问题,软土路基因为土质比较松软,土的硬度较低,导致其承重量较小,满足不了道路工程的质量标准。因此,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路基问题急需解决,软土路基的加固技术是提高整个道路工程质量的保证。
2软土路基的质地和危害分析
一般而言,软土的主要成分包括:软黏土、粉土和泥炭土等,软土的饱和度相对较高,甚至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软土的质地特征和该类别的土体的牢固性、硬度、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紧密相关。如果施加了较大的外力时,就会出现结构的变形、破损等情况。软土路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2.1较差的承载力
软土的主要特征是内部孔隙大、被压缩的可能性大、抗剪强度弱,当出现高强度的外力作用时,很容易出现变形和结构的破坏,表现在道路上是高度起伏、坑洼积水的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均匀的沉降。
2.2孔隙较多
软土地基的孔隙较多,压缩率较高。孔隙多就会使在土壤内部的水分被充分的保留,固结之后水分会大量的流失,土体就会出现沉降和坍塌的情况,这种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更大。
2.3低强度,很容易被破坏
软土的强度很容易被外界的自然力所影响,雨水的冲刷,土体很容易流失,这样根基就会受损,稳定性会大大降低。分析软土的基本特征和性能可以发现,道路工程的软土路基要进行加固处理,软土具有的触变性和流动性会造成路基的沉降和坍塌,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路面结构的受损和破坏,路面的不平衡性也给交通带来威胁,影响交通的通畅,甚至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3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技术
软土路基加固技术首先要了解软土路基的地质基本情况及其复杂程度,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固手段。设计过程中,如果工程的勘察工作不够细致,可以适当的进行相关的补充勘察工作,以保证工程的科学性。在路基勘察过程中,要明确水文地质因素对其作用,了解路基的基本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当的加固方法。
3.1换土法
如果天然形成的软土路基的厚度不很大时,可以选择挖出路基底层下面的一定区域的软土层,对其碾压代替高强度、高性能的材料,这样经分层碾压后的软土层密实度就有了有效保障。一般来说,软土的厚度在0.5~3m之间的都是适用软土法的,如果软土厚度超过3m时,可以挖去路基下一定深度的软土,在上面铺上一层碎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强路基的承载力,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
3.2抛石挤淤
这是一种强迫换土的方式,在软土路基大部分的位置投入体积较大的石块和石片,可以填充路基的大部分的位置,路基的稳定性会大大提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的淤泥性质的软路基的处理中。
3.3挤密法
挤密法是通过各种打桩机击入钢管,或通过高压射水和爆破等方式在软土路基上形成有规律的空隙,然后加入石、沙和石灰等材料,一起混合形成体积较大的桩体,使软土空隙大大的减少,变得更加密实。这种方法对加固空隙大的软土路基效果最佳。
3.4灌浆法
液压、气压和电化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可以借助浆管将浆液注入到地层,利用浆层的挤密和渗透性的特点,缩小空隙,排出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将原有的松散的土粒转变成结构稳定的整体,从而加固路基。
3.5加筋条法
如果软土路基的面积大、水位低的情况下,可以将软土层的土全部挖出,在表层加上1层砂石,砂石较少的区域加入筋条。筋条较为稳固,可以起到挤密的效果。这种方法可大大缩减资金,节省投入,在砂石较少的地区可以提倡采用[1]。
3.6土工布法
在软土路基上铺设土工布,不仅可以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且道路的排水也不会受到限制,如果软土路基是淤泥类型的即可以考虑铺设土工布。这种方法投入低,一般是和其他的加固方法一起使用的,单独使用的情况较少。
3.7排水固结
地基排水可使地基空隙大大的缩减,加快软土路基的加固过程。排水固结法主要包括水平的排水砂垫层和竖向的排水体两部分,在路基较薄,渗透性强的情况下,只需要在地面铺上一层砂垫层即可。
4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加固技术分析
道路工程施工中遇到软土路基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加固,使其承载力能够满足道路正常的行驶标准,保证人们出行安全。软土路基的加固技术有很多种,每一种加固技术的实施都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
4.1软土路基整体加固的技术分析
在道路施工中,当遇到的软土路基有的时候是整个路基内部的土质都比较松软时,实行整体加固技术是最适宜的。能够运用到整体加固技术的是灌浆法。将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浆液调配好,通过机器全部灌输到软土路基的内部,使得浆液将土层的空隙都填充起来。因为浆液具有非常强的凝聚能力,凝结的效果也非常的好,有了浆液的作用,软土层就能够被提高强度和硬度,从而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软土路基加固还能够运用到的整体加固技术就是强夯法。强夯技术采用的原理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将具有一定重量的夯锤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一定的高度自由落体,这个时候落到地面上将会对地面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力,对软土路基起到夯实的作用。通过夯锤的重力作用,软土路基的土层之间的空隙缩小,土质颗粒之间能够更加紧密的黏合,使得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增大。强夯法主要用于软土路基的土质是碎石土或者是沙质土的加固。为了使强夯法在实际运用中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在施工之前需要找准强夯点,并做出相应的标识。强夯法施工时,需要对施工的力道以及夯击的次数进行科学的计算,以保证整体路面的平整性[2]。
4.2软土路基局部加固的技术分析
在道路施工中,当遇到的软土路基只有部分的土质比较松软,或部分土质的水分比较大,而且出现的淤泥比较多的情况时,一般是采取局部加固的方法处理。局部加固技术在软土路基中的运用也比较多,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具体的操作方法。软土路基的局部加固技术与整体加固技术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换土法就是软土路基局部加固的方法之一。在采用局部加固法时,遇到的软土路基中的软土层面积和厚度都比较小,换土施工操作不需要耗费太多的劳动力就能够完美的达到对土层加固的目的。另一个局部加固技术是排水固结法。需要进行局部加固的软土一般都是位于河流附近的道路。软土路基中的水分含量比较大,只要将其中的水分抽出来,就可以使土层颗粒之间的缝隙减小。排水固结法的操作需要先将淤泥清理干净,再对其中填入加固材料。
5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讨论了解到,软土路基加固技术的使用对道路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影响。软土路基在实行加固技术时,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考虑,注意施工环节中的每个要点内容的把握。相关的施工单位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到软土路基在道路施工中存在的严重危害,积极的组织学习加固技术,使得软土路基路面的承载力能够满足正常行驶的需要,为人们出行的安全提供保证,为我国道路工程事业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佳.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探究[J].科技传播,2013(4):30-31.
关键词:软土路基;路桥施工;有效强化;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地基强度不足是路桥工程设计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因此对地基强度进行一定的处理时必须的。在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处理地基的方法,其中有固结排水法、静载法、材料铺垫法、抛石挤淤法、换算法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为了能够合理的选择并优化地基处理的有效方法,需要认真遵循各项工程本身的特点、处理要求、材料机具来源和路桥施工的总消费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考虑。
一、有效强化路桥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措施中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
(一)水泥土搅拌桩有效的长度设计
目前,根据一些学术论文的相关推导得到有关水泥搅拌桩有效长度计算的公式即:Lc=1.6D*Ep/Es。该计算公式中,Lc表示的是水泥搅拌桩的有效长度,D表示的是水泥搅拌桩的直径,Ep表示水泥搅拌桩的压缩模量,Es表示水泥搅拌桩周土的压缩模量。
(二)设计水泥搅拌的桩参数
设计水泥搅拌桩的参数需要设计桩径以及桩长。桩长一般能够到达承载力很高的土层里并能很容易的穿透力度较弱的土层里,水泥搅拌桩主要根据本身结构承载力以及变形程度来定论,与水泥搅拌桩长有着直接关系的是水泥搅拌桩的承载力,加上水泥搅拌机本身高低不同的强度因素,可总结出,水泥搅拌桩承载力的大小与水泥搅拌桩的桩长没有直接关系,通常深度是用湿法加固的不应该超过20m,若是用干法加固的深度不应该超过15m。如果设置出的水泥搅拌桩需要增强自身的抗滑稳定性,那么,水泥搅拌桩的桩长应该以危险滑弧为标准设置为超过其以下的2m。
(三)设计水泥搅拌桩布桩形式
对水泥搅拌桩加固效果有很大影响的是水泥搅拌桩的布桩形式。水泥搅拌桩的布桩间距的制定需要依据拟建工程的地质条件、深沉搅拌工程的施工工艺以及工程项目负载力规范,并借助软土地层的深后饱和的特点。在设计水泥搅拌桩的布桩时需要注意的是基础宽度范围的控制,以便能够有效发挥水泥搅拌桩的作用。并在水泥搅拌桩的桩顶制作一个厚度约为300mm的砂石垫层,砂石比例应该设置为6:4,且不能使用粒经超过20mm的粗砂。
二、有效强化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之水泥搅拌桩的应用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步骤如下:
(一)利用塔架或者起重机来悬吊搅拌机,并准确对准规定桩位。
(二)开启搅拌机需要在搅拌机冷却水的正常循环下进行,且起重机的钢丝绳需要被放松,促使搅拌机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效搅拌。
(三)水泥浆的制作是搅拌机在到达一定深度后,便会依据已经设定好的比例进行搅拌,并且自动把制作好的水泥浆安放在集料斗里面。
(四)在深沉搅拌机抵达到设计好的深度以后就会自启灰浆泵将水泥压入软基中,且会边旋转边喷浆,同时为了深沉提升搅拌机的速度必须严格依据工程设计要求。
(五)不断进行上下搅拌,深沉搅拌机的速度达到一定的标高以后,可以通过多次搅拌使水泥浆与软土相互得到充分的搅拌,变旋转边喷浆的方式可以充分提高搅拌机的运行效率。
(六)应用完搅拌机后,一定要注意搅拌机集料斗的清洁。
(七)重复以上六个步骤,完全融入路桥工程的施工中。
三、控制施工工程的质量
要使软土与水泥浆能够同时得到均匀的搅拌,需要把软土完全的预搅碎,即保障预搅工程质量。在搅拌水泥浆时,必须要严格依据工程设计配合比来配置,并且要避免水泥中结块的阻碍和水泥浆离析情况的发生,注重水泥搅拌机对水泥浆搅拌的充分度,知道水泥浆完好流进集料斗中。为能够连续性且保障强度的加固,决不能出现压浆过程中的断浆状况,即保障输浆管的正常工作,避免堵塞现象的发生,并且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设置搅拌机的搅拌速度和控制好搅拌机的提升,保证至多10cm/min的误差,保证每一深度在加固范围里被充分搅拌,也要严格根据施工设计数据控制好下沉速度以及重复搅拌机的提升。起重机的平滑度与导向机的垂直度得到保障就能够保证水泥搅拌桩与地面垂直。
四、有关质量的检验
依据路桥工程的施工设计,开挖一定数量的已经完成的桩体,然后直接观察加固桩体的外观加强对水泥浆与软土的搅拌状态、搅拌均匀性以及搅拌的整体性的客观认识。接着,利用最新引进的“钻探取芯”的方法,在水泥搅拌桩内进行,更深一步观察水泥浆与软土的搅拌程度,同时还可以检查出搅拌机的桩长是否符合路桥工程的施工设计要求。制作水泥土试件的水泥土式样也需要利用到钻探取芯技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试块与钻探技术制成的试件在强度方面加以比较,确定复合型地基承载力是否可靠。我国目前在强化路桥施工中软土处理方面高科技手法颇多,其中原位测试技术应用也相当广泛。检查搅拌机搅拌出的水泥浆以及水泥土桩体是否均匀就可以通过规范贯入试验、轻便钎探等测试手法进行科学性检查,同时,桩体强度是否合乎路桥工程施工设计要求也可以通过规范贯入试验手段进行测试。定期观测水泥搅拌桩的侧向位移以及沉降等方面这一动作发生在水泥搅拌桩实施过程中被加固处理过的软基切实投入使用后,这种测验被称为直观性的检查,同时也是路桥施工过程中最后的检查。
结语
集复杂性、与多边形于一身的土地层次存在于大多数的路桥工程中,但是这种特点的土层根本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路桥工程建设的严格需求,因为这种特点的土层对路桥工程建成后的隐患极大,路桥施工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无法避免沉降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最终导致竣工后的路桥不能够正常被使用。所以有效强化路桥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措施非常必要。对于不合格的软基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以及有效的改良。具有很好加固效果的水泥搅拌桩的成本相当低廉,因此,水泥搅拌桩在近些年广泛应用在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中,处理的最终效果也非常可观。路桥施工过程中,有效完善路桥工程中施工技术、施工时间、施工管理以及施工工艺,借助路桥施工过程中跟踪性检测,并科学化、理性化的施工指导保障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措施得到有效强化。同时,在强化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措施过程中累积了不少的经验,获得了一定的施工技术数据。从空隙水压力、水泥搅拌机的沉降以及水平位移试验数据与资料分析,我国大部分公路工程、桥面工程的软土路基沉降问题得以有效的控制,我国路桥施工工程中的软土路基处理达到了相对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田祥,卢霞.如何加强路桥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J].民营科技,2011,05:240.
[2]冯涌涛.浅议如何加强路桥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8:97+99.
【关键词】软土路基;粉喷桩法;加固机理
软土地基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的特点,此种地基在我国沿江、沿湖以及沿海等地广泛分布,对港口建设、公路路基、大型桥梁、涵洞、通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害。在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中,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对地基土上的路堤及路面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行车安全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大力发展,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用粉喷桩法加固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和涵基,在满足设计的前提下,不仅能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从而能适应快速填筑施工,而且能较好地解决沉降过大的问题,大大节约了施工作业时间。因此,该法已越来越普遍地用于高等级公路的软基处理中。
1.粉喷桩的成桩原理及特点
粉喷桩是利用粉喷桩机,用压缩空气将水泥干粉加到软弱地基土中,并在原位进行强制搅拌,吸收地下水,水泥和土进行化学反应,硬化固结后具有较高强度整体性水稳性的粉喷桩。桩与软土地基一起组成复合地基,两者共同工作,承担上部荷载。粉喷桩与桩间土的协调变形使地基土承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最终使土体得以加固,获得所需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
采用粉喷桩的优点如下:
1.1水泥与原土就地搅拌混合, 因此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土的承载力。
1.2水泥粉与原地基土就地搅拌混合时, 不必或只需向地基中注入少许水分(根据地基土的含水量确定),水泥粉充分吸收周围软土中的水分, 因此对含水量高的软土加固效果尤为显著。
1.3水泥干粉喷射时对土壤无侧向挤压, 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
1.4土体加固后重度基本不变, 对软弱下卧层不会引起附加沉降。
1.5在满足承载力及其它各项指标要求的情况下, 技术经济指标效果显著。
1.6施工时无振动, 无污染, 无噪音, 工期短, 施工现场较文明, 尤其适合在城市中使用, 且可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2.粉喷桩的加固机理
粉喷桩处治软基属于深层搅拌法中的一种,它是利用压缩空气向软弱土层中输送石灰、水泥等粉状加固料,使其与原位软弱土混合、压密,通过加固料与软弱土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凝聚作用、化学结合作用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软弱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柱状加固土,它与原位软弱土层组成复合地基,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2]。
2.1溶解-析出理论及水泥与软土的化学反应
溶解一析出理论是水泥固结理论中较为经典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水泥的固结过程就是水泥熟料在水中溶解成离子形式,并以水作为介质进行化学反应,形成了各种晶体从水溶液中析出.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实际工程中,常采用水泥固结理论中的溶解一析出理论来解释水泥和软土的反应[2]。
2.1.1水泥熟料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在水泥等固化剂与软土充分搅拌之后,很快与软土中的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及水化铁酸钙等化合物。其化学反应为
(1)硅酸三钙的水化:
(2) 型硅酸二钙的水化:
(3)铝酸三钙的水化:
(4)铁铝酸四钙的水化:
另外,在水化过程中,形成了能吸收大量自由水的钙矾石:
2.1.2土颗粒与水泥水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情况下,因水泥与土的搅拌不能绝对均匀。使水泥熟料包裹在软土团粒表面,这种灰包土的结构由于电化学作用,水泥熟料的水化产物易渗透入土颗粒的内部。这样,最后在粉喷桩桩体范围内形成了外层是水泥水化产物相联结,内层是被包裹的软士团粒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是粉喷桩强度的基础。其次,软土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并含有游离的钠离子、钾离子,它们能和水泥水化生成的钙离子进行当量吸附交换,使较小的土颗粒形成较大的团粒,使土体强度提高。
2.2其他因素对粉喷桩加固机理的影响
首先,粉喷桩在施工过程中对土体的振动或挤压使土体得到挤密,利用横向挤紧作用,提高了桩间土的强度和桩侧法向应力,使得桩侧摩阻力得到增加,桩体的承载力得到加强,使路基土粒彼此靠紧,空隙减少,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有利于满足路基压实度的要求。
其次,水泥的各种水化物生成后有的自身继续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有的与周围具有活性的粘土颗粒发生反应,形成水泥土的团粒结构,并封闭各土团间的孔隙,形成坚硬联结体。由于粉喷桩的刚度较桩周围土体大,在路堤填筑荷载作用下,大部分填土荷载由桩体承担,作用在桩间土的应力相应减少。
另外,地基的加速固结作用也是粉喷桩的加固机理之一。由固结系数Cv的计算式:Cv=■
可以看出,虽然水泥土类桩会降低地基土的渗透系数K,但它同样会减小地基土的渗透系数α,而且通常后者的减小幅度要较前者大,由此,使加固后水泥土的固结系数Cv大于加固前原地基土的系数,因而起到加速固结的作用。
3.粉喷桩加固软土路基的设计计算
粉喷桩加固软土路基的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为:决定设置搅拌桩的范围;选择桩长及确定桩的根数,使之能满足建筑物所需要的承载力与允许沉降量[3]。
在掌握了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设计要求之后,可按以下设计步骤进行设计:
3.1根据路基基础尺寸及软土范围决定采用粉体喷搅加固的范围;根据软土层厚度决定搅拌桩桩体的长度,一般情况下,桩体应伸至软土层底部。
3.2根据要求的承载力的大小,初步选定搅拌桩的间距,从而定出加固范围内搅拌桩的总数及每平方米内搅拌桩所占的面积。在公路路基土中,搅拌桩的排列一般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需要时,再作偏心计算看能否满足要求。
3.3根据初步选定的桩长L,加固区宽度B,加固区长度H,搅拌桩总数n,搅拌桩面积与加固基础面积之比(灰土置换率)αc,每排(宽度B范围内)桩的根数以及上述已取得的上部构筑物资料,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和总沉降量计算。
当计算出施工结束后的剩余沉降量小于或等于路基允许值时,说明计算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选择桩长进行计算。
4.粉喷桩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粉喷桩施工的主要工序在地下进行,无法直接监控。由于其关键工序是喷粉,因此,喷粉开始后,应设专人严格把关,严格控制喷粉时间、停粉时间和水泥喷入量。
4.2虽然目前粉喷桩设计计算方法尚能满足设计需要,但总的来说计算方法欠成熟,因为影响复合地基的应力和应变的因素较多。今后应从研究桩同作用、复合地基破坏机理入手,推导出更为合理的设计计算方法。
4.3施工是保证粉喷桩质量的实施关键环节,钻机深度等对加固深度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空压、动力及喷搅工艺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改进,以确保深部桩体的质量。
工程应用中要提高粉喷桩的质量,使其强度更高,提高粉喷桩的完整性、均匀性,使粉喷法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阮永芬,李佳彬.水泥粉喷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1,26(5):74-75.
[2]周金鹏.粉喷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机理与设计[D].硕士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03,(1).
关键词:施工技术;混凝土;过渡段;道桥;道桥施工;防水
在当前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高速前进,道桥项目也不断的增加,其面积也在扩张,一些高科技比如跨海大桥等项目也出现了,此时对于项目的建设规定也更为严苛了。接下来具体的分析几个关键的技术点。
1 合理的选取混凝土
在如今的项目中,混凝土是最为常见的物质,假如使用不合理的话,就会引发缝隙和破损等问题,严重的话将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建筑业不断的进步,此时的混凝土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6001900,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是由普通砂、高强陶粒、水泥和水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配制而成的,通常它的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密度小于1950千克/立方米,它本身质量很轻,是一种理想的结构用混凝土。它和普通混凝土所不同的是涉及到了表观密度的最大限值和最小的强度等级限值。
由于经济高速前进,此时的科技也获取了显著的成就,如今桥梁开始朝着大跨度的方向发展,此时混凝土本身的缺陷就被暴露出来了,影响到工程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高强混凝土走近人们的视野,它凭借着自身强度高,重量轻,能够有效的抵抗变形等的特点,很明显可以很好的应对其不利现象。所以,此类材料是日后项目建设中使用的关键材料。具体的说它的优点有如下几点:第一,能够降低桥梁本身的重量,提升其跨越水平。第二,能够提升其持久性,增加使用时间。第三,抗震水平优秀。
2 过渡区域的施工工作
众所周知,道路和桥梁的过渡区域时常的会出现不合理的下沉现象,也就是跳车问题。接下来细致的分析下沉的原因,论述应对方法。
2.1 导致下沉的缘由简述
2.1.1 桥梁地基
很多桥梁地基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比如含水多,不能够有效的应对剪力,长时间的受到自身的重力荷载等,所以经常在这个区域发生下沉现象。
2.1.2 台背填料
在选取填料物质的时候,要使用透水性优秀的物质,不过一般使用的这些物质有很多的缺陷,比如空隙大,建设时期无法掌控好它的压实性,由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也容易引起地基的压缩变形,此外,填料的压缩、固结、次固结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
2.1.3 设计
多种原因导致的钻探深度较浅,或者是没有及时的得到处理,从而导致其理论数值和具体状态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此时就使得软基的设计无法符合相关规定。
2.1.4 施工
一般来讲,在进行道桥建设工作的时候,因为道桥的建设次序的不同,导致桥梁两侧存在建设区域窄小等情况,此时就使得场地的建设环境很差。在实际的建设时期这种问题经常发生,因为建设方追赶进度,未认真的落实相关的要求,回填时没有掌控好尺寸,防水工作也没有开展好,此时就导致了很多的品质隐患发生。
2.2 整治下沉问题的设计建设关键点
通常采用砂类、渗水性土作为填料。
2.2.1 认真的选择过渡区域的填充物质
在进行过渡区域的填筑工作之前,要认真的选取使用的物质,把多类土壤比对分析,而且从实验结果中,比对这些土的技术特点,进而得到最为合理的土壤,将其当成是填料。通常采用砂类、渗水性土等这样的具有良好的级配水稳定性和压实特性的材料作为填料。
2.2.2 巧用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是一种具有很特殊的工程特性的材料,其有着非常显著的应力分散,能够防止土体发生一侧的变形问题,掌控好它的这种变形,就能够显著的提升其总体的稳定性,因为其有着很大的弹性,在车辆多次运行的时候,也会减少或不产生变形的累积,而且由于土工格栅与路基填土的摩擦作用,使上部荷载在路基中重新分配,降低了桥台台背局部范围土中的垂直应力,从而减少沉降。土工格栅因以上的这些性质,而成为一种有效控制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2.2.3 恰当的布置过渡区
因为桥梁是刚性的,一般不会出现下沉现象,路基本身是柔性的,可以有变形存在,所以在它们链接的地方就会出现下沉现象。所以,软基在处理的时候,要分析其强度,在特定的强度区域设置合理的过渡面。相同的,像是表层的路堤,也要设置过渡区。
2.2.4 选择有利于减少路桥过渡段沉降的桥台结构
在多样化的桥台体系里,过渡段路堤在桥台结构施工前填筑,不会受到建设区域的活动面的干扰,更加的便于大规模设备的运行,可以确保压实性好,压实度也更加的合乎规定。
2.2.5 优化施工组织
在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首先考虑减少路桥间的工后沉降差。应尽量提前软土地基路段的施工时间,通过增加预压时间,来减少软基路堤工后沉降。此外,对一些路基工后沉降可能大的工点,必须优先安排深层软土地基和桥头高路堤施工,并且进行静置预压直至符合规范要求为止。
3 做好防水路基面的设置工作
做好防水路基面的设置工作,对我们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道桥基面的防水工作的品质会对其使用时间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水流到里面使钢筋生锈,近而发生裂缝现象。尤其是钢箱式桥梁由于水的腐蚀造成钢结构强度破坏更为严重。接下来具体的讲述几类常见的应对方法。
3.1 道桥水泥混凝土路基浇筑后,在初凝阶段使用钢丝刷进行表面拉毛处理,这样可增加道桥路基面的粗糙度,以增加道桥路基面与道桥防水层和沥青路面铺装施工后的粘结力。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处理的粗糙度和深度要适合所选用防水材料的需要。
3.2 可以通过铣刨机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挖、翻修以及沥青路面拥包、网纹、油浪、车辙的清除处理,来除掉道桥水泥混凝土路基表面的浮浆,以提高道桥路基面与道桥防水层和沥青路面铺装的粘结强度。一般对路基面的浮浆进行清楚处理,可以使路基面的强度大大增加。
3.3 要想提升防水效益,就要认真的处理外层的混泥土路面的缺陷问题。桥梁的基础会生成很多小的缝隙,通常这些缝隙存在于浮浆中,能够经由打毛来应对这种问题,确保防水层可以发挥效益。一般是用凿毛机来进行处理,以提高混凝土表面附着力,增加新老水泥混凝土的结合度,从而保证水泥混凝土公路浇筑形成一个整体。
4 结束语
通过分析得知,工作人员要认真的分析项目的技术点,要尽全力确保建设品质优秀,为国家的道桥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广彬,李文化.道桥用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开发[C].全国第九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7.
[2]闫炳润,闫文玲.JBS道桥用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在黄河大桥上的应用[C].全国第十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8.
关键词:市政道路; 软土路基; 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在软土地基上进行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其地基处理技术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型实用的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就市政工程而言,由于工期紧、施工场地狭窄,同时还要维持既有道路交通正常运营等原因,软基处理较市政公路具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最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有隔离墙、桩网复合地基、塑料排水板、湿喷桩(粉喷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轻质路堤等等。论文重点针对几种常见的软基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软土路基危害
软土地基危害土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基层和面层及道路的使用寿命。如果基层位于软土路基上,在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土有可能挤入软土层,降低了路基的荷载强度,打破路面的受力均匀性,从而导致路面的破坏。又因土质含水量过高,很容易形成翻浆直到对路面的破坏。若软基面积较大,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强行施工,在使用过程中,路面很容易产生开裂,下沉、翻浆、下陷或位移等危害,不仅影响到正常的道路交通,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处理技术
在对市政道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软土路基的处理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道路施工中,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及其他因素认真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路基处理技术。目前,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论文首先阐述粉喷桩的定义及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并重点对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喷粉搅拌桩是通过特制的机械深层搅拌机,沿深度将固化剂水泥粉或石灰粉等与软土地基强制就地搅拌形成的水泥土桩。由于使用的固化剂为干粉,能充分吸收软土中的水分,对含水量相对较高的软土来说,效果比别的方法更好:相对其它加外掺剂的地基加固方法,粉喷桩所使用的固化剂较少,也不会出现地表隆起现象。施工地段施工前应进行清表处理,低洼地段应先用土填平,再进行粉喷桩的施工。粉喷桩的施工工艺为:粉喷桩机就位搅拌下沉至桩底钻头反转喷粉提升至距地面30cm处停喷复搅至桩底钻头反转提升至地面关闭粉喷桩机移至下一桩点。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粉喷桩测量定位要准确,桩机就位后,一定要进行水平调整,以避免施工中桩径倾斜。
(2)由于粉喷桩施工,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试验桩的施工工艺以及工艺参数严格控制:桩机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喷灰压力、水泥用量、喷灰时间、复搅速度、复搅深度、复搅时间。
(3)因粉喷桩属地下隐蔽工程,其主要工序均在地下进行,无法直接监控,因此其成桩的质量多采用间接的方式来加以控制。其控制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喷粉时间、停粉时间、水泥喷入量、钻杆的提升速度和搅拌速度及二次搅拌工序中的复搅深度等。
(4)为了保证桩体的整体质量,钻头钻止设计深度后,应有一定的停滞时间,以保护水泥到达桩底;整个制桩过程中,要确保边喷粉、边提升连续作业,如出现断粉,应及时补喷,且补喷的重叠长度不能小于1m;喷粉过程中,对电子秤的变化显示、钻杆的提升速度和搅拌速度应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各段的喷粉均匀。
(5)施工质量的检测:用钻孔方法连续钻取粉喷桩桩芯,切割成试块做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其强度。由于桩的不均匀性取样易于破碎,且钻取桩芯深度受限,使其代表性及可靠性受到影响。另外,可以反射波动测试法、动态测试方法测试,目的主要是桩身质量完整性,对桩身质量的判断主要是根据桩身反射波形来判断桩身的质量、桩身材料、连续性、均匀性及推定桩身强度等情况。
2.真空预压法在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2.1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开工前应做基准点交接,并对轴线和标高进行认真复查,做好原始记录并及时办理签证手续。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应做到:
(1)严格按建筑地基处理施工分项工艺标准及设计图纸要求施工,认真执行各项隐蔽预检制度,各分项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组织下一道工序施工,隐蔽及中间工程验收在工程项目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报请工程师、质检站共同参加复检验收,合格后,组织工程施工隐蔽记录和组织下道工序施工。
(2)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国家规范标准及市政府颁发的规定,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熟悉施工图纸,认真做好施工中的跟踪检查和技术交底工作。
(3)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程材料试验报告确认后,工程队方可使用;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技术参数,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施工所用材料由专人负责验收,不得使用不合格材料。
(4)测量放点人员对项目技术负责人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及平面控制点检查无误后,进行场地高程及平面控制测量并进行标识。
(5)技术负责人对工艺流程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技术员对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在《平面布置图》上予以标识。施工人员严格按技术要求施工,把好每道工序关,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及施工日记。严格计量制度,并做好记录。
(6)施工前工长必须向施工班组作全面技术交底。施工中认真检查执行情况。
(7)施工过程中发生严重的缺陷和质量事故,应及时上报,不行随意处理。
(8)严格执行工序交接、检查、验收制度,把上道工序的质量隐患消除在下道工序施工之前。
3. 强夯法在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3.1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因为若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重量减轻;落距未达设计要求的情况,在施工中也常发生,这些都将影响单击夯击能。
3.2 校核夯点放线,因强夯施工中夯点放线错误情况常有发生,故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进行布置。对某些基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夯击点,对办公楼和住宅建筑等,可根据承重墙位置布置夯点,一般可采用等腰三角形布点;对工业厂房可根据柱网来布置夯击点。
3.3 由于强夯施工的特殊性,施工中所采用的各项参数和施工步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结束后往往很难进行检查,所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和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4 在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其间隔时间可根据土的性质而定,时间越长,强度增长越高。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1—2周;对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2—4周。
结束语:
软土地基是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地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建设速度和道路建设完成后的使用寿命。通过相应的处理措施,改善加固软土地基的土质情况和地基的承载能力,是保证我国市政道路良好建设及运营的关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