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技术创新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分析
(一)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概念界定
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是指为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和成长过程提供知识、技术、经验、资金、人才、信息、基础设施和实验场地等服务以及协调和沟通各创新主体间的联系与交流,促成合作,实现技术创新的活动,主要包括评估咨询、成果转化、知识传播、风险投资、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教育培训、知识产权等服务活动。
创新服务机构是指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和成长过程提供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各类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评估和咨询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科技信息中心、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专利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各类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围绕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就是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二)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基本内容构成
企业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过程涉及资金、人才、信息等多种要素,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服务、孵化转化服务等等,每类服务都有相应的服务机构。
(1)专业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是指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科技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主要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技术检测、诊断、测试等方面的服务。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资助企业开展技术项目研发,帮助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创新联盟等。
(2)孵化转化服务。服务转化服务主要是指面向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的服务,从服务的主体看,主要包括创业苗圃、各类孵化器(如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专业技术创业中心、产业园等)、加速器、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技术开发交流机构、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创新驿站、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3)融资服务。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成长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风险投资机构、担保机构、科技银行、贷款机构、创业基金等。通过为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微科技企业及其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多渠道、全过程、全方位的融资服务,是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4)人才服务。人才是企业实现创新价值、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人才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信息服务,培训教育服务和咨询服务。
(5)政策服务。主要是为企业了解、使用、享受各类政策提供的服务,包括编制服务指南、举办政策培训、设立政策受理机构等。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获取政策信息、了解政策流程,从而准确地使用和利用政策为自身技术创新和发展服务。
(6)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信息、法律法规信息、政策、人才信息等等。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和载体主要包括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如专利检索机构、行业资讯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
(7)市场服务。市场服务主要是指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和商业模式创新所提供的服务,主要依托政府培育或引入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得以实现。
二、科技企业对科技创新服务的需求分析
企业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成长时期对创新服务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性。
从技术创新链看,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的企业,对技术信息、研发资金的需求比较大,处于成果转化、产业化阶段的企业,则对成果评价、技术交易、创业风险投资的需求较大;而处于产品生产阶段的企业,则对市场开拓、人才服务等具有较大需求。
从企业成长周期看,处于种子期的企业,对技术、资金、孵化服务的需求比较强烈,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人才、知识产权、资金服务比较强烈;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技术、人才、市场服务比较强烈;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对技术、人才、信息和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较大;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对政策及信息的需求较大。
三、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
综合以上因素,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是:围绕服务体制、服务机制、服务载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努力形成“服务体制健全、服务机制优化、服务载体集成、服务内容全面、服务对象分层”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见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发展模式图)
服务体制健全:设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专门开展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工作。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现有的职能基础上,强化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职能。
服务机制优化: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5个机制:即产业联盟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企业联合机制、市区联动机制、产权保护机制。这5个机制中核心是资源整合机制和市区联动机制。
服务载体集成:建立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这个系统下建立6个平台:即信息互通平台、技术转移平台、仪器共享平台、人才交流平台、文献数据平台、园区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所需的相关服务。
服务内容全面: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内容包括6个方面:即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资金服务、政策服务、权益服务。这6方面基本上囊括了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绝大部分内容。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并提到了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信息、缺人才、缺资金、缺科学管理知识和真诚周到的社会服务。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已是当前形势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以及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必须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去认识。但是,由于政府导向、市场环境、科技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十分薄弱,中小企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这同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很大,其涉及的产业门类又非常多,他们需要的技术服务是多方面的。现存的技术服务机构从数量到质量都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尤其是企业需要的能够提供直接和专业技术服务的机构数量严重不足。
2. 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人员素质和能力不高。现有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因为长期以来都是由政府财政开支的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不活,缺乏动力。因此,从软件到硬件都不适应为企业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的要求。由于管理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差,很难直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3. 对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管理还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目前社会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性质各异,归属不同。发改委系统、科技部系统、技术监督局系统、教育部系统,都有一批公益性、半公益性的技术服务机构存在,还有许多没有归属的商业化的技术开发公司,成果转化公司等。这些服务机构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和合作,各行其是,不能发挥整体优势。更有甚者,经常出现无序竞争,往往发生收费过高,服务不好,诚信缺失的情况,使中小企业蒙受损失。
4. 国家机构改革之后,对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被弱化。原国家经贸委曾十分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并过一些指导性文件,对地方的公益性技术服务机构给过较多支持,包括资金的支持,各地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因此而取得一定成效。机构改革之后,由于工作职能的转移,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客观上造成了弱化对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支持的结果。
二、 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有赖于建立政府、中介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共同参与的创新体系,才能形成整体合力。要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思路开展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努力构建省、市、县三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形成覆盖所有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平台。
1.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充当着别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能否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进展和成效,关系到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今后,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应从对单一企业和具体项目的支持转变为促进中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提高上,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和着力点将主要放在外部创新环境的建设上,更加注重从社会发展的目标需求出发,整合各系统能力,注重政策间的衔接和配套,以实现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整体效果。
2. 发挥企业的主体能动作用,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来源问题。在促进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中,应改变单个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依靠产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构建基于产业群发展的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中小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企业技术联盟,为集群内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发展、产品检测服务,加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互动,特别是要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带动和扩散效应,促进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通过集群内技术发展的互动,避免集群内部企业相同产品的技术重点投资,从而降低企业技术开发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推动集群整体发展。
3. 调动中介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目前,已初具规模的中介机构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力量,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的中介服务机构如投融资及担保公司所提供的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研发的资金问题。在企业开始研发新品,到研制成功这个过程中,中介服务机构应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技术咨询的“四技”服务,使企业避免少走弯路,从而降低企业的研发周期。因此,中介服务机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也可以缩短研发周期,这同样也是企业技术研发成败的关键。
4. 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结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与当地的科研力量紧密结合,运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充裕的人才优势,探求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方式,通过共同研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相结合,实现高精尖产品的研发,促进技术成果和先进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成为企业的技术孵化器。
三、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对策措施
建立和发展一大批科技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成果转让服务、技术信息服务、新技术推广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直接技术服务等各种技术服务,形成一个从国家到省、市、县区上下结合的,各种专业领域配套齐全的服务体系,为各中小企业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技术服务,从而确保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根据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性质和工作职责,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应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的综合机构的作用,通过与各类服务组织和相关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引导和鼓励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参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形成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紧密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技术创新服务协作网络,搭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1.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支撑。首先是要建立基于国际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专业网站,有针对性地搜集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经过必要的分析加工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难题,产品等信息。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获取及信息。其次要建立联系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系统,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建设各种公共信息数据库,并通过开发相关软件实现信息匹配,为中小企业与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交流提供手段和通道。第三是通过加强与IT公司、信息化服务企业的联系,推进中小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进程。
2. 建立技术协作体系,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建立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联盟,主要是通过与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促进中心等专业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促进中小企业新技术的应用。二是与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如模具设计、产品检测及污水处理等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难题。三是充分利用大企业技术力量、组织成立企业技术中心联盟,为中心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等技术服务。
3. 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建立产、学、研协同互动机制,由政府推动,采取联合、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和大学、院所的协作,抓住科研院所改制的有利时机,建立以行业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行业研发中心。二是通过财政引导、税收优惠和产权激励等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中小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研究开发投入。三是制定引进消化吸收的鼓励政策。设立消化吸收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配合高校和院所对重大工程项目中引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 建立融资、投资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尽快制定国家及地区性政策法规,完善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举办风险投资机构,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使风险资金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和发动机。二是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形成相互配套,协调运转的格局。加快上市融资步伐,疏通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优化企业结构,积极推进企业境外上市步伐,扩大融资范围。三是金融机构要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业务,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银行依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授权授信制度,完善信贷管理办法,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银行对科技企业商业信贷规模。政府通过贴息等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获得银行信贷。四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充分利用融资租赁、典当等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品(下转第99页)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5. 建立专家协作体系,开展技术咨询和诊断服务。主要是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建设专家数据库,充分发挥专家特别是离退休专家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难题,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企业诊断等活动。在网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开设网络咨询热线,委托专家进行网上咨询和答疑。
6.实施培训工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应针对中小企业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突出的特点,大力开展针对企业家的培训,主要可采用讲座、研讨以及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联合进行深层次的培训等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帮助其树立技术创新的力量和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应加强企业技术力量的培训,通过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企业培训技术创新实施人才。
7.建立人才交流协作系统,为企业技术创新引进人才。通过与人才市场等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交流的协作机制,指导中小企业招聘技术创新实际需求的人才,通过与高校合作,吸引高校毕业生进入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引进人才。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是人才欠缺,联合大专院校帮助企业按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操作人员三个层次培训人才,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8. 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应围绕企业技术研发、要素配置、信息服务等内容,建立健全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为核心的公共研发平台,以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提供检测条件为主的公共检测平台,以提供科研文献、情报、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黄苇町主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2.陆道生等编著.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一、日本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国家制度
日本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以政府为核心的经济、科技等体制都会对技术创新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政府以制定法律和条例、理顺税制和信贷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制定“R&D税惠”等对关键性产业进行宏观干涉,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加强立法,用法律和规章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日本政府为了保护与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早在1963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分行业对金融、税制、政府机构和事业团体等方面的内容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据统计,日本在战后50年间,先后制定了30多部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完备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官民结合的组织机构体系
日本实行的是中央地方二级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体制。在中央通产省及各级地方政府设置中小企业指导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国性中小企业行政组织网。另外,日本政府还从财政预算中拿出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官助民办或官办民营的中小企业团体,作为协助各级行政机关实施中小企业政策法令和扶持、指导中小企业发展及技术创新的社会力量。
(三)运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财政补贴政策。日本中小企业财政支持体系以财政补贴为主。一是“重要技术研究开发费补助金制度”。该制度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施,规定对一般项目政府补助二分之一的经费,对环保和节能项目补贴高达四分之三的经费。二是“构思阶段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度”。日本通产省设立了每年大约5亿日元的对构思阶段技术开发进行补助的制度,用以支持风险企业、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并对处于基础应用阶段的构思技术或自有技术的技术开发进行资助。
金融政策。以国家财政巨额出资为主体,组建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一是建立国民生活金融公库。政府全额出资,主要为小规模企业提供金融安全网。二是建立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侧重为中型企业提供长期资金。该公库成立50年来,已发展成为集融资、贷款的证券化、信用保险、调查研究、咨询及经营指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三是建立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相当于“中小企业银行”,由政府、中小企业团体联合出资,资本金5172亿日元。
税收政策。增加试验研究经费的税额抵扣制度,该制度规定,当试验研究开发经费的增加部分超过过去的最高水平时。则对增加部分免征20%的税金。
(四)建立技术援助制度,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援助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以技术指导与咨询、技术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和人员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援助网络系统。
(五)建立信用担保支持体系,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日本是最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家。其实行的是中央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52个地方信用保证防会两级担保体系。近年来,日本政府还建立了赊销债权抵押融资保证制度。中小企业以持有的赊销债权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信用保证防会进行债务担保。
(六)建立风险投资支持体系,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日本的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为扶持高技术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日本相继成立了风险企业开发银行、风险投资公司、研究与发展型企业育财中心。为从事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债务担保。
(七)实施TLO法,鼓励“产、学、官联合”模式
日本政府在1998年实施了日本的TLO法――《大学等技术转移促进法》(Technology Licensing Organization,简称“TLO”),从政策上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的“产学合作”。
二、日本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企业内部制度
(一)日本现代企业制度为技术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
日本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及内部组织制度,主要是规范的公司制。各类公司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而且十分规范的管理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建立了法人相互持股的网络化企业制度。这一制度可以保证股东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克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大量资料表明,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与企业的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企业的经营机制有关,灵活的经营机制正是中小企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具有开创精神的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
日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绝大多数是经营者或经营首脑(企业家),这是大企业很难比拟的,大企业的企业家同时又是发明创新家的人物越来越少。
(三)健全的教育和培训制度为中小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人才
在日本,中小企业十分重视对雇员的培训和教育。企业内的教育培训已经成为发展企业技能的重要方式,早在中等和高等教育发达之前,日本企业就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补充正规教育的事业内认定培训制度。
(四)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中小企业员工积极的技术创新的热情
日本公司激励机制是非常有效的,对其经理设计的报酬机制,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年功序列制”,有的经理人员拥有一定的股票与股票期权。对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擅长研究的员工给予特殊奖励,给予创新者丰厚的回报,使公司上下对技术创新充满激情。
(五)稳固的终身雇佣制是技术创新的可靠保证
终身雇佣制有利于保证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防止新技术因员工流动而被泄露的情况的发生,也有利于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实施技术创新。
(六)特殊的文化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坚实基础
公元5世纪,儒教传入日本,7世纪被定为国教,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这种思想在企业内被诠释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员工对事业的追求和奉献。在日本,很少有企业将“赚取利润”作为直接的目标,而是更多地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责任,不少企业将“感激”、“报恩”、“团队精神”的思想作为对员工进行培训时的主导思想。
三、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启示
日本中小企业在政府宏观制度和企业微观制度的大力支持下,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层次低、市场竞争能力弱等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日本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验可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路径
根据中国所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采取政府主导的模仿型模式,比较符合中国发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走引进――吸收――再创新的道路,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注重引进科技人才和专利技术来创造自己的核心技术。
(二)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
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也陆续颁布了一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对《科技进步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法律规章的贯彻落实。同时,要尽快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门法律,确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三)采取有效措施为技术创新解决资金问题
建立有效的融资途径:一是建立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有针对性地发展城乡中小型商业银行,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方面的服务;二是积极发展和完善民间资本市场,增强民间资本的流动性和有效性,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启动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给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以社会融资的机会。
(四)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在管理上转变观念,抛弃那种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中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效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五)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
要尽快出台《风险投资法》,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对研究开发高新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要在法律上给予保护和在经济方面给予支持。政府也应考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有成长预期的中小企业进行科研和技术创新。
(六)健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应该规范我国现有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进行合格的资质鉴定和评估。其次,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建立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融通、信用担保、创业指导、技术支持、管理咨询等社会中介组织。三是建立技术培训机构。通过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分阶段、按步骤实施培训,为中小企业培养真正能够从事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
(七)鼓励中小企业建立互助担保体系
政府应考虑建立中央一级的担保机构,同时整合和完善现有担保机构。另外要加大重塑社会信用的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参与注资担保机构,建立风险由担保关系方分摊机制,即由两级担保机构、协作银行、中小企业和政府分摊风险的机制。此外,积极鼓励各中小企业共同建立互助担保基金,为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八)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