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机械化养护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我省四条高等级公路自建成通车以来,其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和风沙、雨雪、日晒等自然气候因素影响下,再加之原路面存在的施工质量缺陷,导致路面出现坑槽、松散、拥包、车辙、搓板路、路面沉陷、桥头跳车、路面龟裂、网裂等病害。由于我省四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时间不同,施工条件不同,交通状况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其各自主要存在的病害类型也不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主要依据交通部部颁规范关于高等级公路新建工程施工工艺有关条目规定,根据各条线路路面主要病害类型,施工地点具体情况,交通安全状况,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并结合养护工程的特点,在施工工艺的采用方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作了一些小小的改进。这些经验在施工实际应用中,不仅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主要施工工艺及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简介如下:
1.测量端面的选取水准测量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拉坡效果、材料用量、路面平整度、纵横坡是否平顺。在进行旧路面测量时,采取网格布点方式,考虑到铣刨宽度为2米,路幅宽度一般为10.5米,因此纵断面一般取6个,选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点,这不仅准确反映旧路面病害状况,也为铣刨作业提供准确铣刨数据。
2.线型衔接平顺的保证措施路面维修工程决定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新旧路面线型衔接是否平顺,主要在于纵横坡设计是否合理。工程实践中往往出现纵横坡二者发生矛盾的情况,应把纵坡控制放在第一位,横坡兼而顾之。经过西铜公路K73左半幅工程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3.铣刨工艺根据旧路面测量结果确定的铣刨深度进行铣刨,为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对一次铣刨后联结层仍存在龟裂、松散现象进行二次铣刨,直至出现稳定基层。在进行西铜线K32+800左右半幅、K55+250右幅施工时,由于路基压浆处理,路面被水泥浆顶起,形成25CM高的拥包,在保证4CM面层摊铺厚度的原则下进行铣刨,铣刨面出现未板结成型二灰砾石基层,为确保新铺面层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二次铣刨,铣刨深度控制在8CM,面层结构为8+4CM,路面厚度及面层强度得到了保证。
4.玻璃纤维网格栅铺设技术西临高速公路自建成通车以来,对路面基本没有进行过保护性养护和损坏维修,路面裂缝和伴有沉陷的局部网裂数量众多,分布很广,西宝高速公路局部路段也存在路面龟裂和网裂现象。为了在保持原路面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原路面修补质量,部分提高路面强度,减缓路面裂缝出现的时间和数量,提高路面的抗疲劳性,西临线路面修补工程在国内首次大面积使用在新铺面层下增铺玻璃纤维网格栅新技术。西宝线局部路段网裂现象严重的路段也铺设玻璃纤维网格栅。玻璃纤维网格栅在柔性路面结构的应用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主要用于阻止裂缝扩展和降低车辙,提高路面使用寿命。由于塑料格栅在高温下变形严重,使它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而玻璃纤维网格栅除了在力学指标上高于塑料格栅之外,在高温下变形也很小。因此西宝线西临线都采用了玻璃纤维网格栅。西临线维修工程经质量监督部门检测,旧有路面裂缝一旦扩展到新铺面层便停止扩展,新铺面层基本上没有产生反射裂缝。
5.在我省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中首次使用沥青抗剥落剂我省关中地区路面沥青施工一般有三种集料可供选择:蓝田一带玄武岩(中性),渭河以南花岗岩(酸性)和渭河以北地区石灰岩(弱酸性)。西临线路面维修工程采用蓝田玄武岩,属中性,由于所购集料中0—5料的级配组成不是很好,而场内二次调配能力有限,所以在配比时采用较高的砂(富含氧化硅)的含量来弥补不足。为了防止减弱沥青与集料的粘结性能,在沥青中按照0.3%的比例加入西安公路研究所研制的PA——I型沥青抗剥落剂,其使用效果非常明显,加了PA—I型沥青抗剥落剂的混合料比未加的要稠,沥青裹复集料显得更饱满。二、机械化养护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施工组织管理工作是决定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的重要因素。
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不同于一般新建公路的施工组织管理,机械化养护站结合养护工程的特点,根据各条线路所处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原路线的线形设计指标及其具体病害,分布区域特点等,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完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西临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施工点位多(61处),分布集中,分布区域不广(K3—K19),西临全线中央分隔带设立紧急通道,因此采用先右幅再左幅,各道工序采用流水作业法。工程总工期22天,起吊设备2次,平均每天摊铺面积1300平方米,平均每天修补点位3处。
西宝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施工点位多(157处),分布区域广(K20—K118),每隔3KM设有紧急通道。采用以机械调运为依据,将西宝线划分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先右幅再左幅,逐点流水作业法,然后由一个区域调运至下一个区域,进行下一个区域施工,施工思路清晰。西宝线总工期43天,起吊设备14次,平均每天摊铺面积1061平方米,平均每天修补点位4处。
三、机械化养护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为了确保路面维修工程质量达到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严格目标管理,工序管理与岗位责任制度,对施工各阶段质量进行检查、控制与评定。
1.施工前材料与设备检查工程开工前加强施工材料与施工机具的检查工作,由主管领导亲自进行实地调查,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对拌和场及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配套情况和性能、计量精度等组织专人进行检查。
关键词:公路;机械化养护;管理模式
引言、
公路养护机械化的目的就是通过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来提升养护管理水平,利用机械化保证和提高公路养护质量、效率、安全和道路服务水平,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障公路运输经济大动脉畅通,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经济、快捷、方便、安全的优势,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其综合社会效益。
1国内机械化养护的现状
1.1管理模式概况
随着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全国各地公路系统相应建立了一些养护公司或大的工区。由于是从过去老体制走过来的单位,人员“大锅饭”,械“大锅饭”的意识仍然存在,还没有完全形成专业化养护力量,无论是机械设备还是机械管理水平,都与不断提高的养护标准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养护工大部分仍然分散在基本固定的路段上作业,养护生产基本是以人工为主,辅之以少量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机械。机械设备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车辆单车核算,机械效益单机考核的制度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行。
1.2机械配备情况
各省市所属的地方公路局(或公路处)过去的养护机械设备总体相对落后,种类数量偏少、技术水平低、设备不配套、利用率低,加上在养护改制后建立的养护公司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出现设备更新缓慢,新工艺、新功能的机械设备不能跟上,机械设备配置不科学,没有规划等情况。
1.3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现状
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不专业,操作人员素质不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滞后于设备技术水平,个别设备的配置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也制约了养护机械化的进度。由于过去对机械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机械管理员不专业,另受养护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养护方式陈旧落后和养护经费的影响,养护单位宁可用人而不用机械,淡化了机械管理人员的参与意识,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与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养护单位注重眼前效益,忽视长远利益,缺乏对特种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
2机械化养护的思考
2.1养护体制的合理改革
随着养护体制的改革,各省市地区建立了养护公司,但养护公司工区的分布比较分散,技术力量和养护设备力量不够专业化,对一些大型设备由于利用率低而导致费用、效益低下。针对此情况,建议成立专业化养护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加大培育发展专业养护公司的政策和力度,使之逐渐成为符合现代企业标准并具有竞争能力的公路养护企业,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养护机械化。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成熟的高速公路养护中心,同时结合各地的路网具体情况,成立等级路面养护中心。即把一些相对分散的道班合并,成立养护中心,养护中心下面可成立若干工区,工区内组建一些专业的机械化养护班组,如路面清理组,路面修复组,路面灌缝组等。机械设备配置方面:一些大型、专业性的机械设备如装运设备配备养护中心,根据工区内机械化养护班组的不同内容配置相应的机械设备。如此可以形成大中修工程中心统一调度,实现跨工区联合作业和跨地区快速抢修作业,保证了养护力量的集中,从而提高养护效益,真正实现机械化养护。
2.2养护机械配备的原则
随着路面等级的提高以及社会对道路养护的服务性要求的增强,养护设备正朝着产品多样化、系列化、成套化、一机多能综合化、大型与小型两极化方向发展。养护机械的配备应以主要养护工序完整、作业效率高为原则,配备基本养护机械的种类和功率:以保证养护质量为原则确定养护机械的技术性和水平。
(1)养护机械配备应体现经济、使用、高效、因地制宜的原则;
(2)养护机械配备应体现主动预防性养护与道路病害维修相结合的原则;
(3)养护机械配备应体现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原则;
(4)养护机械的种类应以大、中、小相结合,专用机型与多功能相结合为原则;
(5)养护队伍对公路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能力为原则。机械配备的优先顺序一般为:①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以及安全作业的养护机械优先;②代替人力,完成大作业量和大劳动强度养护任务的作业机械优先;③作业质量必须由机械性能水平保障的机械优先;④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施工和养护的机械优先;⑤配套成龙、技术成熟的机械优先;⑥旅游专线公路的清扫、洒水、规划以及绿化机械优先;⑦具有环保功能的机械优先。
2.3机械化养护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2.3.1机械化养护的资金
机械化养护的硬件标准即机械装备率和机械利用率,而机械装备的购置和使用都需要相当的资金。公路养护部门与运输生产等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运输生产企业的设备利用率越高则效益越好;而公路养护机械设备利用率越高,则费用支出越大,养护单位承受的经费压力越大。如此会存在机械利用率与完好率的矛盾。因此机械化养护需要解决好资金问题,最好的途径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如无锡在解决机械化养护中的资金问题采用的“三个一点”:地方部门出一点,主管部门出一点,养护公司出一点。
2.3.2机械化养护中“人”的因素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导者,不提高人的因素和水平,再好的机械化配置都只是摆设,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率。养护体制的不断改革,人员的意识与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首先应改变过去体制所影响的“大锅饭”意识,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建立行之有效的机械管理办法。同时,由于养护机械的不断发展,管理人员、操作维护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才能适应新设备的要求,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只有机械管理人员和操作维护人员的意识和素质与养护形势和现代化机械相适应,才能使机械更好的发挥效益,达到降低养护工劳动强度,降低使用成本,提高机械使用率,提高公路养护质量的目的。
2.4机械化养护设备的发展趋势
2.4.1预防性养护设备和服务性养护设备将受到进一步关注。预防性养护是指根据公路检测评估结果,在道路病害出现之前实施有针对性的预先养护处理,以防止和延缓路面性能恶化,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养护项目。预防性养护技术如稀浆封层、石屑封层、微粒封层等类的封层技术。服务性养护是指养护部门对行驶在管养路段上的各种车辆提供应急服务(如提供机动加油设备、应急维修等),及时清除对车辆有害的路面洒落物,减少车辆故障,保证公路畅通的养护项目。
2.4.2环保型养护设备将受到青睐。随着我国主干公路的建成,旧路的改造、废料的利用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来。如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和就地冷再生以及厂拌再生受到国内生产厂家及国外商的普遍关注。
2.4.3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技术已较成熟,但快速反应能力、高效、高质量作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结束语
科技以人为本,发展机械化养护的最终目的都还为人类服务,虽然我国在发展机械化养护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机械养护应用上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机械化养护一定会越来越完善,并且普及到公路养护中来,更好的为公路服务。
参考文献
[1]薛官玉.公路养护机械化是现代化公路养护发展的趋势[J].山西建筑,2007(5).
关键字: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一、新时期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保证高速公路在运转过程中的重要的保证,是保持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总量大幅度增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高速公路的管理要求也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可以减少公路的投入,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达到节约成本,统筹兼顾的目的。如果养护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而导致公路环境以及各种人员配备上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好路率,充分发挥公路存量资产的最大效益,促进社会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是公路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的一环。
同时,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的必然选择。交通是资源占用和能源消耗都比较大的行业。在我国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等矛盾更加突出的今天,交通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日益受资源、能源的制约,特别是资金、土地的约束尤为突出。在一定意义上,公路建设是积极的发展,养护管理则是永续的发展。只有切实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养护尽最大努力延长现有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通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公路设施的效率,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其它资源的消耗。
二、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绝大多数属于管养一体型, 进一步细分为: 行政事业型、企业化管理, 事企结合以及“一路一公司”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发展初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其优势是, 拥有属于自己的养护队伍, 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集中养护维修, 提高了高速公路抵抗风险的能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这些管理体制所显现的弊端也愈来愈多, 主要表现在:
1、养护管理体制不能适当发展需要。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沿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公路站作为交通局的下设机构,既是公路管理者又是养护生产者也是养护质量的监督者,这种“政事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极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则致使监督失去严肃有效性,造成公路养护高投入、低产出,养护质量差路况不稳定,生产与管理责任不清发生养护质量问题责任很难追究;同时养护经费的来源、拨付及使用方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经营性要求。
2、管理方式陈旧,效益低下。现行的公路养护方式大多以道班为单位经费按人头分配,道班对辖区的公路实施全面的养护和管理这样导致协作水平不高,劳动效率低下。养护单位一方面急需专、精、尖的人员,而另一方面却无法解决剩余职员的安置问题,形成了人事用工的“两难”局面;在工资分配上,效益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员工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故劳动生产率低下。
3、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由于资金不足,造成养护作业信息化、机械化程度低设备更新缺乏必要的资金积累,无法实现机械设备的保值、增值,又由于公路养护部门是事业单位,养护机械属非经营性资产,致使养护机械用于对外开展经营创收受到限制,机械设备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三、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策略
1、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养护管理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并在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养护机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以它自身的优点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各种机器设备的完善,已经是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应尽快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配备必要的路面、桥梁技术数据采集检测仪器,积极参与高速公路管理经验交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养护机械化是高速公路养护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逐步配备节能、高效、低污染、低噪音、大功率、多用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快捷的要求。
2、严格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指定在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限定和规范的作用,在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中,要加强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具体到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对各个环节所中人员及机器设备的要求和规范性应有明确的规定,只有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并按照其规定严格执行,讲原则不讲关系,讲纪律不讲情面,讲实效不搞漂浮,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才会有条不紊、严而有序的开展。
3、提高养护职工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养护队伍。有针对性的对桥梁养护、路面维修和隧道养护等技术人员进行严格、专业的培训,加强养护技术人员的学习,增加专业技术知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打造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的专业化高速公路养护队伍。一支好的队伍,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而且需要高的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这就需要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使员工能够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更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期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和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束语
养护管理体制的不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养护事业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精干合理的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培育规范的养护作业市场,是高速公路养护事业的最终发展方向。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还处于体制转变的起步阶段,在探索市场化的过程中,要树立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养护事业发展的观念,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推进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形成统一、高效、有序竞争的高速公路养护体制。
参考文献
[1] 何秀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园林施工;养护管理;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人民精神文明生活要求的不断提升,城市绿化正在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共同关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作为园林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着园林工程的绿化效果还关系着园林工程的艺术价值,所以做好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是园林工程的关键所在。本论文分析了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的特点,并对两者有效结合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其实就是按设计要求用艺术的观点种植植物,并使其有效成活,尽早发挥绿化美化作用。设计是绿化工程的灵魂,离开了设计,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将无从下手。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的充分掌握,严格按设计图施工,是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养护管理也需要园林施工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
施工组织机构要在切实体现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超前意识,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为工程竣工后的养护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是实现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
1.1优先选择本土植物种苗
由于每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土壤特征不同,在园林建设中选用地被植物时,应该优先选择本地的地被植物。因为本地地被植物已经适用了当地的土壤、气候,所以它的适应性也高于从外地引进来的植物。且本地地被植物的种植可以体现当地特色,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本土野生地被植物既能满足城市园林景观各种要求,也有助于城市绿化快速建立稳定生态系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少某些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本地野生地被资源需要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城市环境中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的协调发展。
1.2生态配置优化
利用地被植物造景时,必须了解本地的环境因子,精选相适应的地被植物,根据所选地被植物的生长速度、生态习性与长成后可达到的覆盖面积与草、灌、乔木合理搭配,使各种生物各扬所长,构成和谐稳定并能的植物群落,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常绿树因为郁闭度高,树下面常常形成空地或秃斑,这样八角金盘、山麦冬、沿阶草等地被植物应该被种植在这些地方,比草坪易成活。
1.3植物适度合理的高低搭配
植物群落最下层一般都配置地被植物,对乔木起很好的衬托作用,才能与上层的乔灌木形成错落有致的组合。上层树木的分支点较低时,一些贴地生长的植物应该被选择。相反,上层乔灌木的分支点高,可选择植株较高的地被植物。种植地开阔上层乔灌木稀疏的地方,可配置较高的地被植物。种植地狭窄的地方,可配置较矮的地被植物。
2.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
持之以恒做好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巩固绿化成果。只有将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才能更好的实现园林施工,园林养护也需要设计理念体现。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理念,这是营造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对园林养护的必然要求,养护要全力促成设计理念的实现与延续,让园林绿化工程更好地发挥社会生态效益,
2.1树木养护管理
通过艺术设计和绿化林木,树木枝条通过认真管理得以均衡生长,植株能够保持丰满自然,做到错落有致,才能保证绿化成功。乔木树干要求笔直挺拔,应该有计划分段疏除老枝和培育新枝。及时锯掉成年大树不规则树枝,以免遇大风雨时发生折枝断干,甚至连根拔起现象,造成严重损失。灌木必须有形有序,树木不断生长并通过人工不断修剪而成树形,包括方型、圆球型、磨菇型等。乔木灌木,都需及时清除残花废果,以免耗费养分。
2.2草地养护管理
均匀一致、四季常绿是草地养护原则。一般情况下,可按种植时间的长短将绿化地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种植至长满阶段,即初植草皮,种植一年或全覆盖阶段,也称长满期。第二,旺长阶段,即植后2―5年,也称旺长期。第三,缓长阶段,即植后6―10年,也称缓长期。第四,退化阶段,即植后10―15年,也称退化期。种植以后6―10年的草地,生长度下降,工作重点变为注意防治病虫危害。幼虫需拨开草丛才能被发现。及早发现也要及时在幼虫低龄用药,并在三天后清理掉枯草,补施尿素液,一般六、七天后就会开始恢复生长。
2.3绿篱养护管理
由于绿篱要求较高的肥水条件,要求初植绿篱时在客土中拌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料,这样才能生长快。施肥原则包括:基肥足,追肥速,剪后必施。必要时进行根外施肥。水分管理,需保湿为主,表土干不白,雨后排水和防渍,以防引起烂根,影响生长。
2.4盆栽花卉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中的盆栽花卉主要包括盆栽阴生植物和盆栽时花二大类。盆栽花卉经过两个阶段培育而成,在花圃进行培育后盆后生长到具有观赏价值或开花前后,摆放到绿化景点中,用以点缀、美化生活。另外园林绿化中含有少量成品盆景,放置于特需景点中,其与木本盆栽花卉栽培管理大致相同,不同关键之处在于修剪保形。不同盆景具有不同艺术造形,若不修剪可能会失去原有的设计风格。盆景修剪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切忌破坏观赏面,失去原有的风格和艺术造型。
2.5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
园林养护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以现代技术为基础,广泛地使用机械操作,才能逐步改变传统耕作方式,摒弃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小劳动强度,增强劳动生产率。运用方便和功能齐全的园林机械,如割草机、割灌机等,效率高,又省时省力。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不少工种属于手工艺性质,用机械代替不大可能,需要保持手工操作特色。在注重推广使用机械操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园艺水平。
3.结束语
园林施工有机结合养护管理问题,涉及面很广,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待我们去作新的观察和探讨。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辟新的认识,增长经验,使园林更好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蔡栋辰.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22:163-164.
【摘要】本文把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从制度建设、安全管理、装备建设、技术建设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
一、前言
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避免互相扯皮、推诿和工作遗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等级公路本身固有性质决定了高等级公路损坏后必须及时进行修补,尤其是路面部分损坏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时刻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领导及各岗位职工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完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实行检查登记制度,对存在问题的事项,应有书面记录和书面整改意见,在施工旺季和公路运输繁忙时期之前应对工程、养护、机械设备等的安全情况进行专业性检查,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一线检查、督促安全生产工作。本文把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从制度建设、安全管理、装备建设、技术建设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科学规范日常养护施工作业,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日常养护是高等级公路维修养护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日常养护具有经常性,部分作业具有突发性等特点。因此,科学规范日常养护施工作业也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规范日常养护作业,首先要根据不同工种的作业性质,制定出合理的安全作业制度,以制度约束作业。其次,建立长效的检查机制,通过检查及时纠正作业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及时补充、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再次,建立长期的安全教育制度,定期对各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作业的重要性,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以制度规范作业、以检查促进作业、以教育保证作业的机制,达到减少、直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搞好养护管理基础工作
一个单位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部件,要想整部机器运转正常,就必须保证每个部件运转正常。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无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操作可行的规章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到底要建立哪些制度,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其一,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一个岗位,其二,便于操作执行,言简意骇。其三,一切从实际出发。我认为目前应抓紧制定《高等级公路维修工程定额及编制办法》,《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检查评比办法及标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手册》,并制定详细的日常性原始记录,如公路巡视日记、养护工作日记、异常天气记录、路产损坏记录、维修工程日记及技术调查记录。既路况调查记录、桥梁定期检查记录,交通情况调查记录、桥涵淤积(冲刷)情况崐观测记录、路面纵横缝观测记录、桥梁伸缩缝观测记录等等。制定这些原始记录目的是将公路及与公路有关的情况及时准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规律,以便“对症下药”,为做到“预防养护”打好基础,最终达到早发现、早预防、少支出、效果好。把病害处理在萌牙状态。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
四、培养一支反应快、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
培养一支反应快、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负责以路面为主的公路大修,专项工程养护工作,下设公路工程作业队:负责路基、路面、桥涵,防护及河槽维护与抢修;房屋维修工程队:负责局管房屋,水、电、暖维修与养护;交通工程队:负责路面标线、标志、防撞护栏、隔离栅、收费、通讯、监控系统维修与养护。公司内设工程技术部:负责下达生产任务、质量检查、工程量审核。计划财务部负责年度计划制定与资金支出控制,工程决算。综合部:负责日常行政、后勤及人事、劳资等工作。
在机械配备上,必须以专用机械为主,如洗刨机、压路机、摊铺机、拌和楼等,非专用机械如翻斗车等可采取雇佣社会车辆方式解决,据了解目前社会车辆过剩,随时可以雇到。以减少初期投入过大资金,并减少管理费用和难度。
五、提高养护管理技术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的转变。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农机推广;问题;方法
农机化为农业发展中一重要内容,农业是否可以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农业发展中的机械化问题,从农业角度上来看,机械化为农业发展的基础。现在,国内机械化虽然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可是农机的推广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依旧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着一些距离。笔者探究了如何应用农机推广来提高农机化的发展,详细情况见下文。
1农机推广在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
现在我国农机化程度越来越强,对农业实际生产量以及人力和物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农业生产人员几乎都是农民,他们没有非常强的机械化意识,并且在农机化方面也没有较高的认识程度。所以,在推广农机时,就应该对农民进行培养,让他们提升对农机化认识水平,进而使机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更具利用效率。
2现在推广农机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2.1没有完善的推广体系
推广农机工作中。因为没有健全的服务体系,致使农机推广无法顺利展开。有一部分机械设备在实际作业时,会发生一些故障,而农民却没有良好的操作与维修技术,再加上没有健全的服务体系,使农机推广工作未被广大农户所认可。
2.2没有充足的推广经费
推广农机时,经常会因为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导致推广不能真正落实,这对于农机化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所以,想要顺利地进行农机推广,就必须获得政府的支持,由政府投入推广资金,以促进农机化的稳定发展。
2.3没有多样化的推广方式
现在垦区农机化发展非常迅速,但机械设备的实际应用形式还非常单一,致使农机的真实效果没有被发挥出来。推广农机时,就是使众多机械设备都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进而加快农机化的发展速度。现在大部分农民都没有较强的创新改革意识,更不会对机械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从而阻碍农机化向前发展的脚步。
2.4推广人员没有充足的知识含量
推广农机设备的过程中,因为众多农民没有亲自接触过这些农业机械。所以,自身对于农业机械是否使用存在着严重的猜疑,再加上农机推广人员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因而不能准确进行机械介绍,使得农机演示过程也非常的模糊且简单。这样就会导致广大农户对新农机很难接受,阻碍了新农机的宣传。此外,推广人员自身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还会导致信息落后迟延的情况发生,最后获得到的推广效果自然不会十分理想
3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实施的新方法
3.1完善推广方式和规范推广行为
为了保证农业机械技术能够在有关部门得到顺利推广,提高推广工作的工作效率,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农民中进行宣传,利用法律制约和农民的监督职能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完善推广。并落实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规范具体的机械技术推广措施,在系统的试验、培训、技术服务的工作中,凸显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最大使用价值。
3.2借助农机补贴政策扶持发展农机大户
在农民土地种植中,要对田地实施补贴,还对购买机械的农机大户进行补贴扶持。从而提高农民利用机械技术的积极性,并在购买机械的同时免费提供技术的培训和前期的技术服务工作。另外,在农机的购买中要增加质量保护管理和合同的建立,利用延长质量保证的年限等,让农民能够安心的使用农业机械。
3.3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宣传
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由于农民们的科技信息渠道较少,不会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对相关的机械技术查询,导致农民们的信息一直处于较闭塞的状态。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建立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宣传队伍,定期宣传目前的机械技术,并利用图像、数据等信息让农民们进行全面的认识。
3.4培训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
由于工作人员的时间限制,不能够对各处所有的农民进行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在推广工作中,可以对所在区域的农民选举先进分子,培训相关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先进分子的技术传播,快速的推广机械操作技术。帮助技术人员对相关的推广方法、原则及程序进行改进完善,本质上就是科学管理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及农机工程技术三者的统一。学科的统一性因提升科技的整体能力而得到充分发挥。
3.5建设示范基地促进先进新机具与新技术推广
示范基地的建设首先要获取相关财政部门及政府部门的支持,通过示范基地对机具的试验,将适用的新机具与新技术向农户推广,使其认识到农业机械的使用对农业生产的有益之处。提高农户使用机械化技术的意识,改变其传统的生产方式及观念,指导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新机具、新技术。
【关键字】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由于气候的变化,交通的压力等原因,沥青路面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破损,需要翻修或重建,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沥青废料,这些废料如果随便丢弃,不仅会产生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十分重要。而所谓的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就是将需要翻修改造的旧沥青路面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再生技术进行再利用,主要的流程是先对旧的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回收,然后用机器将他们破碎、筛分,再把它们和新的再生剂、材料、新沥青按照比例进行适当的配合,重新拌和成能够满足新道路建设需要的、符合国家以及交通行业标准的沥青混合料,最后把它们用于道路建设。它是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生产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重要意义
交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保证公路的畅通,对交通运输业等各种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交通是整个国家社会保持运转的根本。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已经修建的公路的使用时间的逐年增长,许多公路开始出现破损,需要进行翻修、养护,我国的公路事业已经由以前的建设为重点转变成现在的养护建设并重的新阶段。新建、维修、重建、养护、升级这些任务重叠起来,我国的公路事业十分有压力。怎样获取每年新建,重建公路的资源,怎样处理每年废弃的沥青路面产生的废料,这些问题一直存在和困扰着公路建设人员。经过不断实践研究,终于有了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在处理废料的同时还能产生新的资源,这一技术直接解决了公路建设的两大难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沥青再生利用应用技术是公路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体现在: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共同目标,旧的沥青废料、碎石料的处理问题也是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它的合理处理对环境保护相当重要。
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人口基数大、数量大,对资源的需求量也是十分巨大的,优化资源的利用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再生利用技术恰恰就做到了资源优化利用的这一点。
3、修建公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国家每年在它的身上投入了不少了人力、物力、财力。它的花费是巨大的。资源的多次利用就可以节省购买新材料的花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路建设的成本投入。
国内外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1、国外的发展现状
美国是最新开始研究和使用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国家,他们的试验研究最早开始于1915年,但是由于就此之后美国进入到以大规模公路建设为重点的阶段,这一技术的研究就被忽视了。直到1973石油危机爆发,才重新得到重视并开始迅速发展,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技术的成熟这一技术在美国进入到常规实践,据最新资料的了解,美国废旧沥青路面重复利用率在近年来达到了到80%。在欧洲大陆,这一技术的研究开展比较晚。其中,联邦德国是对这一技术的研究比较成熟的国家,首先将该技术用于公路路面养护。而芬兰全国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到几乎全国都在做废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日本是从1976年开始对这一技术进行研究的,到现在的发展水平已经极大地节约了材料、投资费用并有效保护了环境。纵观国外,他们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发展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几乎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沥青再生利用技术,达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程度。
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这一技术的试验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较慢。后来进入到大规模公路建设为重点的时期,这一技术的研究几乎是处在停滞状态。直到近几年,由于公路养护和重修的迫切需要,这一技术开始再发展并得到较大的进展。
四.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关键及针对性措施
1、技术关键。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关键在于:
沥青路面废料的变异性:不同的废料它所包含的沥青含量以及沥青的老化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这些成分的变异性较大。这直接影响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成分及质量;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在不烧伤旧沥青的前提下,保证拌和温度并使用新旧沥青均匀混合是技术关键,这也是一个技术的难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其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评价:这是确保其性能不低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关键。
2、针对性措施
建立健全质量即时监测和快速反应系统及相关制度,以科学、针对性强、有效的统计方法评价废料的质量,对其做严格而细致的管理控制,争取较好的解决废料的变异性问题。先行直接引进国外先进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确保拌和工艺和质量控制满足要求,下一步再积极的开展设备的研发工作。引进专用的试验设备,解决混合料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评价问题,事实上,国内一些机构已具备相应的试验能力。
五.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1、积极开发和研制灵活机动的再生机械
沥青路面的再生铺筑工作是很困难的,它的工艺复杂且程序多。要想高效有质量的完成这一工作,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机械化操作就成为了关键,要想提高机械化的施工的水平,减少劳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就需要新的灵活几点到再生机械的辅助。机械的开发和研制就是相当重要的。
2、国外再生剂大都是化工部门研究提供的,我国石油部门目前尚未能顾及。由于过去我国公路大部分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较薄,一般不用再利用,所以对再生剂总的需求量不大。然而,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今后沥青路面再生利用作为公路的一项日常应用技术,对再生剂的需求量必将大大增加,为此,扩大再生剂的料源和品种,使之规格化、系列化,是石化部门和公路部门的共同研究课题。
3、废旧沥青再生效果的检测与评定
废料在热态下呈熔融状态,能够与液态的新沥青交融混和而成,这仅是一种理论推测。虽然以再生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可间接分析再生效果的优劣,但仍不是一种直观的检测方法。有人提出了一种染色检验法,采用这种直观的检测方法,可以为评价混合料拌和工艺水平、再生混合料的品质等提供可靠的依据。但由于染色法较为复杂,仅限于试验研究应用。为此,还必须研究方便而快速的检测与评定方法。
六.结束语
我国公路事业的建设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要想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废料和开发新能源是重中之重。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应用技术就实现了一箭双雕。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技术的发展时期较晚,所以技术的发展并不十分成熟。鉴于我国目前的情况,引进和利用国外已有的成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引用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自身的情况,并且要进行创新的开发研究才有可能在在这一领域得到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平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利用研究 (被引用 4 次) [学位论文]2005 - 长沙理工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2]许彬 沥青路面现场乳化沥青冷再生应用技术研究 [学位论文] 2009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同济大学 道路与铁路工程
[3]韦琴 杨长辉 熊出华 凌天清 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概述 (被引用 3 次) [期刊论文]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 -2007年3期
[4]李献民 李强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会议论文] 2009 -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成立大会
关键词:公路桥梁,养护质量,养护工程
1公路桥梁养护质量管理概述
1.1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管理的特殊性
公路桥梁养护工程技术复杂、涉及面广、作业流动、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它的效果比其它行业更难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影响因素多:桥梁养护是为了保障桥梁效果,但其本身接触到的大多为三、四类桥梁甚至是危桥,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均会直接影响到桥梁养护质量;(2)连锁性较强:桥梁养护分为养、观、诊、断、修、治、评7大环节、一环不慎,全盘皆输;(3)易发生失误:桥梁养护多为混合作业,参加工种多、涉及技术杂,养护条件参差不齐,机械化水平较低,多依赖于人工作业,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不良效果;(4)受时间限制:桥梁养护本身就是在于时间赛跑,养护质量与进度的关系较难协调:(5)受资金限制:桥梁养护资金与养护任务不成正比,养护质量与资金的关系较难协调;(6)社会影响大:桥梁效果影响到政府形象与社会稳定,必须把好养护这最后一道防线。
1.2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管理现存问题
桥梁养护应当以“百年大计”来形容,但近年来,一些桥梁管养单位意识淡薄、管理混乱、有章不循甚至无章可循,其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观念问题:部分桥梁养护者尤其是领导同志,对效果的重要性、综合性、艰巨性认识不足;(2)制度问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靠“软件”揽到工程,凭“公关”通过验收;(3)经费问题:质量管理经费严重不足,质量管理在桥梁养护工作中捉襟见肘、软弱无力;(4)体系问题:桥梁养护质量的教育、责任制等环节尚不完善,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5)以人为本:与生命相比,任何经济损失都是微不足道的,首先应保护人员免遭伤害;(6)预防为主:桥梁养护质量管理应将“防”作为核心,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7)动态管理:与桥梁养护动态管理相一致,应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
2控制与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体系
2.1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概述
2.1.1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含义
桥梁养护质量控制是为满足桥梁养护质量与安全要求所采取的技术与活动,其主要环节有:①制定桥梁养护工程效果标准与计划;②按照效果标准实施桥梁养护质量计划,在实践中不断改进;③对不符合效果标准与计划的行为及时纠偏,使桥梁养护工作平稳前进。
2.1.2 公路桥梁养护安全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事后发现并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事中或事前避免效果问题的发生;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应重视并运用好法律武器,以免事后相互推诱。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应有所重点,需处理好与进度控制、资金控制间的关系。
2.1.3 影响公路桥梁养护质量的因素
桥梁养护质量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人、机、料、法、环(即公路桥梁养护者、公路桥梁养护设备、公路桥梁养护材料、公路桥梁养护方法、公路桥梁养护环境,加强这5类因素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桥梁养护质量的关键。
2.2 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分析
针对人、机、料、法、环五类因素,对公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从质量和安全两方面分别做出相应信息库。
2.2.1 公路桥梁养护安全控制信息库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方施工;机械化施工
1引言
水利工程对于我国水资源开发、水资源保护以及水利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水利工程与部分建筑工程相比其存在有施工量大、施工环境相对复杂的特点,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到机械化施工方法,利用大型机械对水利土方工程施工,能够有效地提高土方工程施工效益,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水利土方工程及其机械化施工原则
水利土方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对水利工程中的防洪施工、水电施工、工程水土保持、土方垃圾处理等环节。而在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其不仅要考虑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层面,同时也要考虑水利建设层面,在水环境中建设的土方工程,工程施工环境更为复杂。水利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原则包括:1)水利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应遵循环境保护原则。环保施工、绿色施工是当前工程施工的主题,是环境保护和工程施工的双赢做法。而在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采用机械化施工,不仅会对地区内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环境中的生态和谐。所以,在实际的机械化施工中,使用工程机械、选择工程机械应该尽量减少对工程环境的破坏。2)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应该遵循便利性原则。水利土方工程施工量较大,使用到的工程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机械比较多,所以,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水工能够合理地进行,在当前工程施工中,应该注重遵循方便性原则。在选择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选择方便使用、运输便捷、机动灵活的工程施工,保证机械化施工现场管理中,能够做好合理的调配管理,保证施工正常使用。另外,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应尽量选择现代自动化控制设备,按照施工量合理选择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保证工程机械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力。
3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3.1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机械化设备相关问题
水利土方施工中,采用机械化施工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水利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中,还存在有机械化调配问题,影响了机械化施工的具体进行。一方面,在实际的水利土方机械化施工中,还存在有机械设备选择不合理问题。当前机械化施工背景下,不同施工环境和施工量情况应该选择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而水利土方机械化施工中,机械化设备的选择方式存在难点,部分单位施工中不能合理地安排设备租赁和设备采购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土方机械化设备的选择效益。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机械化设备使用应该保证工程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而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机械化施工管理人员对设备使用缺乏合理的管控,设备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操作不正规,设备缺乏合理的保养,也造成了设备损坏问题,影响工程施工的具体实施。
3.2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机械化施工环保问题
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机械化施工还存在一定的环保问题。水利土方工程施工是在水利环境基础之上实施水利建设,在其实施中要对水体环境、水体土方、区域内水土进行挖掘,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环境影响。另外,在大型机械化设备投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噪声污染,影响施工中的生态环境。
4水利土方工程机械施工的管理控制策略
4.1具体施工案例
本工程为安徽省蚌埠市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工程,该项目于2014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要求在堤防加固工程中,将黄苏段、天河封闭堤和塌荆段堤防防洪加固为20a一遇工程施工,堤防等级为3级,其中,延伸堤苏家岗桥至姚圩段堤防为4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涉及土方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加固堤防31.573km,护坡22.185km,防汛道路18.658km,穿堤建筑物8座。其中,黄苏段加固堤防21.15km,含新建堤防7.855km,铲除老堤8.283km、天河封闭堤加固堤段长8.5km,其中,加培土堤段8.18km,塌荆段加固堤段长3.534km,其中,堤内增加盖重1.06km,劈裂灌浆1.51km。以下是对本加固施工中机械化施工管理进行的总结。
4.2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
水利土方机械化施工过程中,水利土方施工机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水利土方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施工机械设备选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水利土方施工能够良好地进行。合理选择水利土方施工机械设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工程机械化施工前机械化施工管理者应该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准确的分析,根据工程施工量、工程施工环境、工程施工方案细节内容合理地设计工程机械选购方案,保证工程机械选择的合理性。2)水利土方工程施工机械化设备选择过程中,应该控制好施工设备的采购环节。在当前机械化施工中,土方工程施工设备采购分为直接购买方式以及租赁方式2种,在其选择的过程中,机械化施工管理者应该根据施工工期、施工具体需求计算直接购买方式以及租赁方式的工程效益,合理选择工程施工方案,保证工程机械化设备采购更加合理。另外,在具体实施采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机械设备的性能检测和质量检测,保证选择的工程机械设备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质量[1]。在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通过合理的工程机械设备选择,保证工程施工设备实施能够更加高效,从而保证工程施工更加合理。
4.3工程施工机械化施工的合理控制调配
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做好机械化设备的合理调配,应该建立机械化设备的使用调配制度,根据调配使用制度合理地使用工程机械化设备,保证施工更有秩序。如在制度内应该合理地分配好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养护时间以及维修时间,并按照施工现场规划好机械和设备的摆放区域,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2]。水利土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调配施工,应该注重机械设备人员培训。在实际的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应该对工程机械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实际的工程机械化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机械化设备使用人员的合理调配,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具备专业的机械设备使用技术和经验,保证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更加高效。
4.4工程施工中机械化施工环境保护控制
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当前绿色环保施工的理念,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机械化施工的环保控制。一方面,在机械化施工中应该对机械化设备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另外一方面,在机械设备施工后,施工单位应该做好生态资源恢复建设,保证施工合理地进行[3]。
5结语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80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用沥青混凝土做面层的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现代公路建设中的常见路面样式,具有强度和刚度好、稳定性高、防渗性能优、平整密实等优点。随着公路交通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逐渐极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平整度要求逐渐提高,如何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做好平整度控制,已经成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重点工作内容。
1 做好建设材料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实现提高沥青水泥砼路面平整度提高的目的,首先要做好建设材料和沥青混凝料的质量控制。如果建设材料和沥青混合料质量达不到施工要求,将会直接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施工平整度。为此,在进行施工材料选择时,一定要做好材料的质量检验,保证施工材料满足技术要求。其次,在选择混合料时,一定要进行完整的混合料配比实验,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符合路面设计要求,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提高打下基础。
2 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的平整度
沥青水泥砼路面基层平整度,直接影响着沥青水泥砼路面的平整度。实现对沥青水泥砼路面基层平整度的有效控制,能够为沥青水泥砼路面平整度达标打下基础。为了提高基层的施工质量,沥青水泥砼路面基层施工中,首先要注意对路基的平整度和高程进行控制。对于容易出现平整度问题的接头位置,则要采取合理的连续措施提高平整度,避免沥青水泥砼路面平整度因为基层质量问题不达标。沥青水泥砼路面摊铺时,为了保证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要注意摊铺和振捣环节施工的质量控制,避免涌包现象发生,对于道路边坡及转弯位置要加大控制点密度,以实现提高沥青水泥砼路面平整度的目的。
3 增设自动找平装置
现代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铺设施工中,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和智能化。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平整度,要加大对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引用力度。为此可以用机械化的找平设备替代人工进行找平工作,机械化找平设备时利用电磁波和声呐测量实现对路面平整度测量的,应用机械化找平设备,能够完成比人工找平更高的找平施工,并通过探测的数值对路面高程进行智能化调整,以实现对摊铺厚度进行智能化控制的目的。采用机械化和智能化找平设备进行沥青水泥砼路面找平,是提现代沥青水泥砼路面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道路建设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应用现代化找平设备前,一定要做好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整个施工队伍都能够配合现代化设备开展施工操作,依此保证施工质量并实现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效率的目的。
4 实现连续摊铺操作
连续摊铺操作作为沥青水泥砼路面施工的重点要求,对沥青水泥砼路面的平整度有决定性影响。路面摊铺施工中想要实现连续摊铺,必须首先保证摊铺设备的性能和摊铺速度满足施工要求。另外,还要根据工程施工量大小和摊铺机的工作效率进行合理的施工规划,并保证摊铺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和施工都能够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在进行摊铺施工时,一定要保证摊铺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力求在全体施工人员的配合下,有效的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摊铺工作能够连续进行,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摊铺机和其他设备及车辆的工作稳定性进行检验,并检查摊铺车辆的熨平板呈现的宽度、挠度、角度等于预期设计相符,保证摊铺工作的顺利开展。
5 规范碾压操作
碾压操作是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工作重点,在进行碾压工作时,一定要合理选择碾压机械,并根据施工要求选择碾压方式,做好碾压施工的质量控制,实现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提高。
5.1 碾压机械的选择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实际施工期间,所使用的碾压机械设备的实际性能对于最终施工完成后所呈现出的平整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高振幅的碾压机械设备在施工期间,有出现跳车以及以外夯击的情况出现,这直接对于沥青混凝土的路面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而自重超出工程施工需求的碾压机械设备,则直接会导致沥青路面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挤压效应的影响, 无法精确的控制最终路面平整度。因此,在针对碾压机械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道路施工的实际需求,依据需求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碾压机械设备,如果说是多台碾压设备共同施工,还必须要最大限度的保证运行振幅、工作频率等方面的机械参数完全一致,如此以来才能够使得各个不同部分的施工效果完全一致。
5.2 碾压施工技术要点
第一,在沥青水泥砼路面碾压施工时要把握好碾压温度。首先要把握好沥青水泥砼路面的初压温度,初压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导致沥青混凝土集料不稳定和不连续,影响路面平整度。其次在复压过程中要控制好复压温度,避免碾压机械的车轮脚印出现于混凝土沥青粘结的情况,影响路面平整性。在重要环节则要保证碾压温度达到施工要求,避免由于终压温度过低导致碾压密度达不到路面施工要求。
第二,做好碾压速度的控制。在碾压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碾压速度均匀,避免在碾压过程中出现突然的变速、停车。碾压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划和计划的碾压速度进行,避免由于碾压速度变化导致路面出现涌包,影响路面平整度。
第三,做好碾压机械行走路线的控制。碾压施工前,就要根据路面施工要求和机械宽度进行行车路线的设计,在施工时要保证严格按照碾压路线行进,避免出现叠压现象造成平整度下降。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中必须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一定要做好建设材料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路基平整度控制、自动化找平、连续摊铺、碾压施工控制等工作,只有做好上述几项工作,才能有效的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平整度符合要求,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现状;对策
目前,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对农村公路进行有效的养护与管理呢?本篇论文,笔者将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现状、解决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问题的对策,这两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一、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现状
(一)政府拨款不及时、不充足
众所周知,无论在任何地区,要想做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充足的资金是必备的,更何况是在资金、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目前,对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的专项拨款。但几乎每次政府所拨款项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加之要想得到政府的专项拨款是需要经过政府各个部门的层层申报和审批的,这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资金的不及时、不充足,成为了当下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二)对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认识不够深入
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不是做过几次就可以大功告成的,它是一项需要对其投入大量耐心,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它不同于农村公路的修建,修建公路虽然周期较长,但是修建完成后人们立刻就能够体会到它的作用。但养路与管理则不同,它是在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相对不重视,这也使农民对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
(三)设备老旧、技术落后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公路的质量要求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对农村公路进行养护与管理时,对设备及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是不断提高的。现在,农村有关公路养护、管理设备十分老旧,有的年久失修,根本无法使用,即使可以勉强使用的设备,也很难满足目前的需求。此外,在农民的思想观念里,养护、管理公路是不需要很大技术含量的,因此,对其相关技术的掌握和学习都不积极。这导致了目前在大多数的农村,养护、管理公路的相关技术都十分落后,根本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
二、解决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经济宣传力度、增加资金筹集方式
要想有效进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工作,充足的可用资金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拨款,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可用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加之获得资金所需时间较长,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正常进行。为了有效改善资金短缺的不良状态,笔者认为加大经济宣传力度,增加资金筹集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部门应该意识到,对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资金获取来源不应该过分依赖国家政府,农村及相关部门也应该有所作为,从多个渠道、多个角度解决问题。例如:基于当今社会正处于招商引资的热潮之中,相关部门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加大农村当地的经济宣传力度,让投资商看到当地的经济效益,从而吸引多个投资商的投资,获取充足的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资金。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国家政府的经济负担,又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的主力是当地的农民,而政府的职能部门则是需要对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进行辅助的。基于这种情况,改变农民的固有思想,纠正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与自己无关的诸如此类的理念,要彻底清除。
例如:农村环境的限制,使得当地的大部分农民对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的知识了解得不够深入、彻底,相关工作的经验也极为缺乏。因此,为了能够使农民尽早地成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主力部队,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所在,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教育活动,加强与农民及其他部门的协调沟通,为早日实现农民的真正当家做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增强人才储备
农村公路养护维护的设备需要定期更新换代,并采取新的养护技术对公路进行养护。相关负责人员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引进新的公路养护维护设备和技术,培养技术型人才,提高责任意识。组建专业化、机械化的养护模式,整理出一套机械化养护管理资料,让养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
古人云: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今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管理之上。与农村公路的建设相比,其公路的养护与管理是更为艰难的,是一项更为持久的战争。因此,当地农民和有关部门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应做好心理准备,并坚持对农村公路进行长期的养护与管理,必须要走出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关鸿利.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2]陆宁、王玺、赵磊、解燕平.陕西省四个示范区县农村公路养护问题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连贯性,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一)施工企业的资质由机械设备数量决定
国家规定相关施工企业应该按照自身拥有的净资产、注册资本等资质条件进行资质申办,通过审查合格拿到等级资质证书以后,才可以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施工活动。另外,只有按照一定标准投入了设备才能获得资质书,只有获得了相应的资质书才可以从事具体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资质书上的承办范围购置相应的机械设备。比方说一级的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应该只有拥有160t/h以上的沥青混凝土以及设备,拥有68台大型设备,才能得到施工总承包的相关资质,才可以承揽更大的工程。
(二)招投标的先决条件在于施工机械设备投入
我国在颁发了《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文》,对拟投入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表进行了制定,其中主要包括机械名称、额定功率等要素。公路施工机械按照该文件来说已经成为工程竞标的重要施工手段,同时公路施工机械在工程竞标过程中也是重要的物质手段,在工程投标中成为重要的先决性条件。
(三)施工企业经济实力主要体现在施工机械设备数量上
一个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主要体现在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上,公路施工机械在施工企业中属于一种固定资产,可以反映出单位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只有形成了经营上的良性循环,才可以在机械设备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多一分中标的胜算,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快,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所以,在公路施工中我们应该重视机械的重要作用,在施工中不断提高机械管理的重要地位,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使机械设备的更新力度得到不断加大,同时不断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力度。
二、公路工程机械的管理和养护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步入机械化的公路施工大道,引进了很多高科技设备和机械,但是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在使用和利用机械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极其容易损害机械设备,增加不必要的维修费用。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路工程当中的机械管理设备不够完善
在公路建设招标成功之后会有一段准备时间,投标成功的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准备和设计。这一过程的准备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对后期的施工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我国公路建筑企业的机械化处于刚刚发展时期,很多设备都不完善,并且受到了技术的限制和影响,容易造成机械和施工进程的断层,从而影响了最终的工程施工和质量。并且,由于受到了资金或者运输和技术的限制,很多大型设备无法及时的配置到公路施工现场,跟其他的施工机械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样就造成了机械管理的困难。
(二)公路工程当中的机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所谓的制度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是指建筑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之后的执行力不强,造成了管理和控制漏洞。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对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相当重视,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原则和标准,对公路施工中的机械操作和养护都有很多严格的规定,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了很多问题,导致最终的管理不够完善。一些施工单位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完全无视了国家的机械操作规范以及原则,造成了机械使用中的磨损和破坏。
(三)公路工程当中的机械管理设备在使用中受到的严重损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在实际工作当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机械的管理和养护。为了保证工期对工程建设设备进行超强度和超负荷的使用,造成了机械的磨损。另外,机械设备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容易被忽视,机械维修人员不进行细致的检查和维修,长时间的积累便会影响到整体的运行。还有一个要点是相关部门不愿意花费太多的资金进行机械维修,在出现问题之后仍然进行强制性的工作,这样不仅会大大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更是会让工程建设留有一些安全隐患。
(四)旧机械装备落后,新机械盲目购置
由于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施工单位现有的工程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机械设备的整体技术状态已经进入老化阶段,大多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一此大型项目的投标和施工组织上面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适应当前形势,施工单位需要适当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有此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没能科学制定机械设备发展规划和购置方案,导致所购置设备不能满足项目的施工要求,成为“废物”。
三、提高机械管理工作水平的相关对策
(一)挑选适宜的施工机械
优良的机械设备能够推进工程的建设,降低机械管理的难度。这需要我们坚持配置经济化的原则,根据现场的情况以及工程的规模来选择合适的机械。机械型号和机械数量都是影响机械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施工进度才能得到保证。遇到工程量较小的情况,为了解决成本,可以选用那些性能好的小机械工作,这并不影响公路建设的质量。相反的情况下,先进的大型机械设备适用于大型工程,具体的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除此之外,施工机械的配置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重点,要坚持优化配置的原则,为公路工程的建设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健全机械管理体制
良好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减少机械设备管理的压力,所以,明确机械管理流程是公路机械管理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工作人员应该引起重视。建立一套完整的机械管理体制,需要将管理效率与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样能够明确每个人的责任,防止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同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企业管理与群众管理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工作人员认真管理机械的保障措施,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只有将管理体制落到实处,机械管理工作才能更深入,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为公路工程服务,这样,不仅提高了机械化水平,还间接提高了公路质量。
(三)做好机械自身的安全修护工作
首先是一定要保证机械各个部位的正常使用,有缺陷或者问题的装置必须丢弃,不得心存侥幸的继续使用。同时,严禁非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机械的拆装工作,以免破坏了机械的内部构造,造成安全隐患;然后在是施工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工作前检查,工作中注意以及工作后检查的原则,做好预防、发现和处理工作;最后是施工单位需要在机械设备的周围设置比较醒目的安全提示牌,以免发生操作人员误打误撞破坏设备或者造成安全事故。
(四)强化对机械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机械设备的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机械的技术含量也增加了,这对机械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转变自身的思想, 掌握更加全面的操作技术,要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 这样看来,公路建设企业必须加强对机械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为公路建设培养出先进、优秀的人才,进而降低公路机械管理的成本以及提高机械技术水平。 公路企业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交流大会, 让工作人员之间相互进行沟通,在沟通中丰富自身知识,为公路施工机械管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机械管理人员要重视日常管理工作,加强机械设备的巡视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机械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同时,要及时保养和维修机械设备,分类保管机械设备,重视机械设备的防水防晒管理,确保机械设备在完好的状态下工作,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部门一定要提高公路施工机械的管理和养护水平,延长公路工程当中的机械的使用寿命,这样可以保证公路施工的机械化和科技化。
参考文献:
[1]王丽.公路施工中机械设备安装维修管理[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4:1.
关键词:道路;预防性养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裂缝填封是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能有效实现 裂 缝 填 封 防止因水的渗透导致路面裂缝的扩大 避免产生更严重的龟裂 坑槽等病害 从而延缓路面使用性能的退化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根据养护材料的不同,裂缝填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技术:
裂缝作为沥青路面破损的主要形式,关于裂缝病害的处治,应该依据裂缝病害的类型和程度的不同选择相应不同的病害处治方法。目前,修补裂缝病害常用的维修方法如下:
一、 裂缝填封类
(一)填、灌缝修补法
填缝是一种常用的裂缝修补方法,目的是阻止水和其它杂质进入裂缝。填缝修复工艺包括将裂缝中的杂物吹走或用切缝机和刻槽机将裂缝先刻槽,然后再灌入填封材料。这种缝的宽度一般20mm。
(二)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把沥青、水和化学物质(乳化剂,分为阴、阳离子两大类)的混合物,在强力机械剪力作用下,形成悬浮液,即用胶体磨使其变成的黑色流体,形成乳化沥青。在铺筑过程中,乳化沥青将渗入裂缝中,待其破乳水分蒸发,达到修补裂缝的目的,还可使路面平整。使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封层时,一般厚度在15mm以内,可采用层铺法或者拌和法施工。
(三)沥青混合料罩面法
这是一种根据路面裂缝严重情况,结合路段使用间隔年限,交通量较大,选用的一种方法。常用中粒式、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做罩面材料,一般厚度为15~40mm,施铺前原路面喷洒黏层沥青。首先标出裂缝和大面积损坏处,使用破碎机将大面积损坏处挖出,用切削机将裂缝处切割成V形截面槽,上宽最小60cm,深30cm(包括沥青层和部分基层),清净后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填平、压实。完成裂缝的处置后,在表面铺一层粘结层,然后摊铺30mm厚的密级配沥青碎石,作为平整层,再铺一层热压沥青,以13.5kg/m2的用量,撒铺规格为20mm的热拌沥青石屑,并将石屑压入热沥青层中。
(四)现场再生维修法
封层、罩面法虽可利用机械化施工,但对开裂处的沥青混合料未能触动,性能得不到改观,加之覆盖层的厚度有限,裂缝在封层、罩面后常会在表层复出。现场再生利用再生系列设备,将旧油面加热至沥青混合料融化松散,加入再生剂、一定数量的沥青骨料,就地拌和成新的沥青混合料,经摊铺碾压成性能较好的路面。现场再生法分为裂缝处再生和大面积裂缝油面再生。
裂缝处再生是指,先用已研制成的轻便型路面加热器,在裂缝处宽5~10cm范围内,加热数分钟后,约1m长的裂缝处沥青混合料便可变软,缝深则加热时间长。此时,用油壶倒入适量热沥青,掺入少量砂或石屑,人工就地热拌,使裂缝处自上到下左右两边形成含油量较大的新混合料,找平撒砂养护,这样处理过后的裂缝含油量大而且柔软,可吸收各种因素引起的应力。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可消除裂缝,人工操作,无需大型设备,是代替传统灌油缝的好方法。
大面积裂缝油面的再生是指,对于裂缝多的路段,用加热车对旧沥青路面实施两次加热,使表面裂缝深处全部融化变软,喷洒一定数量的再生剂和稀释沥青后与掺入的适量骨料,用再生机、铣刨机或人工实施就地拌和,然后再碾压成型。关于沥青路面热再生的具体实施方法将在第五章作详细介绍。
(五)HAP综合裂缝处理法
HAP综合裂缝处理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裂缝处理方法。目前常用的填灌缝法只是从表层对裂缝进行灌注封闭,灌缝材料可渗透至面层以下4~5cm,且裂缝各个部位灌注情况不同;而裂缝往往贯穿于整个沥青混凝土面层,达到10cm左右的深度,因此这种方法只是从表面上解决了裂缝问题,无法对整条裂缝进行完整的填补。HAP综合裂缝处理法综合运用了热沥青填灌缝法、稀浆封层法、贴封带法和机械灌注法等方法,并从工艺、材料上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进,能够从路面深层出发,自下而上对裂缝病害进行根本治理。
HAP综合裂缝处理法是基于HAP沥青路面防护剂的综合性裂缝处理方法。其中HAP(Highly Active Preservative)沥青路面防护剂是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雾封层防护剂,它是由AH-70沥青为基质的乳化沥青,并加入一些聚合物树脂、SBS热塑性橡胶等材料经预处理、改性、乳化及熔炼而成,是集材料、工艺、设备创新为一体的新型养护材料。
二、封层类预防性养护技术
表面封层是一层用连续方式敷设在整个路表面上的养护层,封层材料可以是单独的沥青或其他封层剂,也可以是沥青与集料组成的混合料。目前常用的表面封层技术有:雾封层、还原剂封层、同步碎石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与微表处、开普封层和纤维封层等。
(一) 雾封层
雾封层技术(FOG SEAL)全称为雾状封层技术,是将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沥青路面养护剂等流体状的材料,经喷洒机械喷洒在沥青路面上,从而封闭路面孔隙,稳定松散集料,修复路面老化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由于材料喷洒时,呈现出黑色的雾状,因此称为雾封层。
雾封层一般用于轻度到中度细料损失或松散的道路,对于开级配混合料出现松散时,雾封层可有效解决。无论低交通量道路还是高交通量道路均可使用雾封层。
道路经雾封层后:可更新和保护旧氧化沥青路面;填补小型裂缝和表面空隙;使低温下的路面免受损害,加深沥青路面的颜色,加大沥青路面与标线的对比度,防止开级配路面的松散。
路面雾封层技术处理路面渗水效果显著。沥青路面的很多病害都是由于水的原因造成的,必须有效预防路面进水非常必须的,而路面雾封层技术是一种很直接、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封层主要适用于改变原有路面的防水性能、平整度和抗滑性能。雾封层技术则主要适用于提高原路面的防水性能,改善路面抗滑性能,粘结松散集料及修复路表老化沥青,改善外观。雾封层技术仅在原路面上加了一层薄“膜”,因此,雾封层技术不能改变原路面的结构强度,不能增加原路面的结构承载力。
(二)还原剂封层
众所周知,随着沥青路面的使用,路龄在不断增长,面层中的沥青在温度、光照、水、大气等自然因素作用和行车荷载作用下逐渐发生老化。路面的结构就会逐渐形成坑槽、松散、开裂、剥落、碎裂等种种现象,给正常的行车带来极大地改变,严重降低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功能。
还原剂封层就是将专门研制的还原剂或再生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喷洒在已经老化的沥青路面上。其目的是更新和还原表面已经发生老化的沥青膏体,同时保护尚未被老化的那部分沥青,使其维持原有性能,减缓老化的时间。
三、结论
预防性养护措施的种类较多,不同地区不同管路部门和不同养护方针对不同的路况所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也不同。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关键词:普通公路;养护管理;设施;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某市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某市目前公路普通公路路网布局、养护管理体制与养护管理工程实际需要,提出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的相关注意事项,为公路养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普通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现状与特点
根据2013年6月对某市全市范围公路养护管理设施进行的现场调查情况及各区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上报的公路养护管理站、道班建设资料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现有养护管理站30个,道班141个,养护管理总里程3933.960km;按公路养护管理辖区统计,每个管理站平均养护137.5km(245.7万m2),其中包含普通国道、省道、县道。分析全市公路养护管理设施现状,主要特点有:1)布局不合理,空置率高。现闲置或其他可达设施总量的35%,道班闲置率达40%。2)规模小、配置落后。设施占地面积大部分在5亩以下,可达74%;建筑面积200m2以下,可达50%,且统计数据离散性较大;全市管理站平均占地面积3533.4m2(5.3亩),平均建筑面积:510m2;道班平均占地面积3209.4m(24.8亩),平均建筑面积:259.7m2。3)房龄长,部分设施土地产权不明确。1980年以前修建设施达41%,1980年~2000年修建达34%。4)与现阶段养护作业、管理不适应,道班数量较多。
二、普通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无规划
从“八五”期间1991年公路网规划到2011年国家公路网规划调整,某市域路网历经四次规划调整,公路路网在不断递进和升级,其形态、结构和数量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对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布局规划未做过充分的研究,简单地按照单条公路的基层养护管理单位工作需要与建设条件(有无建设资金、土地条件等)进行建设,整体规划意识淡薄,以整体路网养护配置养护管理考虑较少,存在与公路路网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2、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与养护方式转变不协调、对设施建设与管理不够重视
公路养护作业起初以劳动密集型作业为主,养护管理设施建设一般以单条公路工程配置建设养护管理设施,满足对单条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特点为设施功能简单、建设标准较低、设置间距较短。养护管理设施在公路路网上配置特点为以道班为主、配置点位较多、功能配置低等。同时,因历经公路建设“重建轻养”时期,公路养护与管理对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养护管理设施建设与管理没能与养护方式转变相协调发展,对设施建设与管理缺乏重视,出现设施闲置、不适用、规划漏缺、建设无依据、研究短缺等现象,因此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在规划布局、建设实施(建设规模、功能、建设标准等)受到很大制约,存在与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3、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尚无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规定
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过程中,现阶段尚无建设标准可依据、参考与执行,例如:管理站、道班占地面积;房屋建筑建设标准;办公用房、养护机械停放用地、机械维修用房、养护物资储备用地等确定;人员配置(数量、结构);养护工程任务、设施建设标准之间关系、道班与管理站优化合理配置等一系列问题均无据可依。
4、对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刻
在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一般容易简单地将管理站、道班的建设理解为其设施结构物的建设。其实,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是涉及基层养护管理单位养护生产任务实施、养护管理组织、养护物资、养护人员与机械配置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例如:养护里程与机械、人员配置的关系、养护生产资料(养护材料、机械配置)、人员配置与设施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的关系。
三、普通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注意事项
1、与公路网规划相协调
随着公路网的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变化,为满足基层单位对公路小修保养工程需要,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保持与小修保养生产任务、路网结构变化的适应,保持养护管理设施路网空间布局的合理,设施建设标准适度超前。
2、与养护管理体制相适应
某市公路养护现实行属地管理,坚持管理与生产分工、小修与保养分离的管理模式。管理站、道班主要负责辖区内公路小修保养工程,其建设应便于区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小修保养工程任务的实施与管理,其设施功能应满足实施公路小修保养工程需要。
3、与养护管理要求、养护方式相适应
近年来,随着养护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小修保养工程任务实现了由分散养护生产作业到机械化集中生产作业的转变,养护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公路养护作业范围考虑,公路养护作业由以单条公路短距离养护转变为辐射半径内中长距离养护,因此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与此生产作业方式相适应,对于平原地区可多设置管理站,发挥其养护资源集约利用,对于山地地段可设置道班,发挥道班养护生产的机动与灵活性。
4、坚持土地资源整合、集约利用原则
现阶段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按照基层养护管理单位实际养护需求对其辖区内设施进行整合。从规划路网形态、布局分析考虑对现有设施的取舍,加强对养护管理设施规模、功能、标准与生产任务实施、养护管理组织、养护物资、养护人员与机械配置等的调研与研究,对有条件的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于新建设施应与现有设施协调,合理布局、设计科学、建设集约。
结束语
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是公路养护的基层生产单位,其主要建设在普通公路沿线,具体负责辖区内公路小修保养工程具体实施,包括道班、管理站两类。从公路养护基层单位工作任务实际需求考虑,公路路网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适应公路养护工作组织生产资料、安排生产人员等要求,关系到公路管理部门养护资源配置,关系到公路路网应急保障能力的发挥。历经公路建设发展的“重建轻养”的时期,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出现“两个不均衡发展”。同时,随着近年来公路养护方式、养护管理理念的转变,沿线养护管理设施现状出现不适应公路养护现代化生产需要,因此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作为普通公路养护的重要配套设施,如何规划和建设,已成为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中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古献军.浅谈加强公路养护管理[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04).
[2]杨全.浅析公路养护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6).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高等级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实现高等级公路工程的预期使用寿命和功能,需要通过提高认识、采用新技术、改善机械设备、转变管理方式等措施来加强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
技术管理是公路养护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为执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确保养护工程质量,对生产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公路养护技术管理应严格控制和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做好交通情况调查、中况路况登记、工程检查与验收,路况检查和技术档案,健安基层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使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和使用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1.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基本目标
1.1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
1.2目的
采取正确有效的技术措施,经常保证高等级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及时维修损坏的路产,从而保证高等级公路具有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以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内容
为保持路况设施完好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为加固完善道路及运营设施而进行的专项工程;为恢复或改进原设计功能而进行的大修工程;对沿线机电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对沿线景观、绿地的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
2.技术管理任务
技术管理的任务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技术队伍,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技术培训,加强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教育和知识更新,构成自上而下、严密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
2.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的公路养护体系。通过研究、开发先进的检测、监控技术和仪器设备,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正确评价路况,提出科学的养护政策。如推广和应用路面、桥梁评价管理系统、实行病害科学处治;推广阳离子乳化沥青、稀浆子乳化稀浆封层技术等。
2.3强化公路标准化、美化和管理规范化意识,积极实施GBM工程,提高公路路况,增强抗洪、抗灾能力,美化公路环境。
2.4完成大中修和改善工程,使公路得到全面养护,实现良性循环局面。
2.5严格实施质量控制。贯彻执行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的规定以及工程监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建设,配置合格的实验人员,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3.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3.1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现代化生产地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技术经济水平,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技术、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及时进行修定。
技术规程是根据规范的要求,对生产过程、操作方法、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公路建筑材料技术要求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技术标准是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的文件,是养护生产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3.2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情报交流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必须围绕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施工中以及生产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解决各种技术问题,进行技术上和理论上的研究。
3.3技术文件管理
技术文件是管理部门、施工单位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共同依据,是积累和总结经验、传达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技术文件是否完整和正确,直接影响到管理和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生产技术越发展,对技术文件的管理的要求就越高。
3.4技术责任制
技术责任制就是把整个技术管理工作分别落实具体的人事部门,并使之制度化,他是保证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4.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通流量剧增,加快了公路的老化
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载车,日益增多,公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而原有一些公路,设计标准低,已适应不了新的形式。
4.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经费投入不足
养护体制还没按市场化运作,现模式基本上是公路段成立养护公司进行养护,未能完全走市场化道路。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
4.3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处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存在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4.4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
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
5.对公路养护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5.1公路的养护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养护规范的要求进行养护管理
无论是小修保养,还是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做好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原材料的质量试验,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并对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高速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
5.2公路桥面铺装、通道面层、桥梁伸缩缝、桥头搭板,水泥砼与沥青砼面产交接处路面,水泥砼路面沉降、断裂,沥青砼路面网裂、坑槽、沉降、车辙、拥包、泛油等病害,是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常要处理的技术问题,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如近几年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等,都有效地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5.3做好公路的施工安全管理,确保过境车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高速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确保高速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畅通。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一方面要对上路施工人员进行安人知识的培训。二是要配备完备的施工安全标志设施,如标志牌、标志车、反光锥,反光衣等。并按规范要求进行交通控制和渠化管理。
5.4养护管理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各种养护作业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采用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经实践证明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节省能源、有昨于环境保护。目前国际上再生工艺及方法大致可分为:热再生、冷再生、厂拌再生等,用于路面再生的机械有红外线路面加热、旧料破碎机、就地再生机等。
6.结束语
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正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探索我国养护作业的发展模式,以适应我国公路快速发展的需要。发展高速公路,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原则,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小东.公路养护技术的管理.民营科技,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