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系统毕业论文范文

系统毕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系统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系统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管理系统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79-01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在资料整理、选题、论文撰写及指导、格式检查、资源共享、论文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使用信息化的电子系统对毕业论文设计流程进行管理,既方便了老师和学生,也可以节省更多的教学资源,老师、学生还可以高效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仅方便学校对毕业生论文的整个流程的管理,而且摆脱过去由人用纸和笔进行的费时费力的繁重工作。可以把每一年的毕业生论文相关资料存储在数据库中,可随时查看和打印相关数据,既节约资源,又达到对毕业论文统一管理的目的。[2]指导教师使用在线答疑功能,同时,便于导师及时了解学生论文进度,提高工作效率,指导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Internet实现网上操作,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一个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信息互动的平台,为身处不同地理位置的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从毕业设计课题的申报,到毕业设计论文提交,再到论文的评审及成绩的给定,最后对毕业设计资料进行归档,这一系列的工作均可在网上实现,实现高效毕业生毕业设计的高效管理。

一、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1.能够实现从毕业论文选题到学生答辩通过的教学任务。由指导教师给定毕业设计题目,教研室主任审核通过后,通过系统平台给学生。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通过异地登录选题系统可以查看毕业设计题目,自己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特长及自身爱好,选择相应的毕业设计题目。选题成功之后,学生需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在任务书中需要明确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预计完成时间以及指导教师等信息。接着,学生填写开题报告,对所选设计题目进行研究方向和可行性、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和分析。指导教师同意此生开题之后,学生进入设计开发和毕业论文撰写的阶段,在此期间要定时向指导教师汇报设计进度,[3]论文撰写完成之后,将论文提交给自己的指导教师等待审核。若审核通过,则进入答辩环节,答辩完成之后,指导教师及答辩小组老师将成绩输入系统,系统自动生成学生的毕业论文总成绩。最后,会根据论文的专业方向及成绩等级将论文进行分类并存储,以便之后的学生下载、参考,指导教师提交优秀毕业论文。

2.能够实现资料的高效管理、有效利用、快速检索和统计。

3.还应能提供以下服务:、更新、处理公告;相关信息查询;留言、论坛等。

4.对网站进行定期维护,如访问统计、网站日志、权限管理等。[4]

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功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对论文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功能。指导教师设定时间对学生设计开发和毕业论文撰写进度进行检查,实现论文在线提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论文审核书,只有通过指导教师审核的学生才能参加答辩。

2.选题的处理功能。原则上按照教师、学生双向选择模式确定学生论文选题工作,根据学生专业情况进行分流选题。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于大部分同学采用指导教师命题学生选题的方式,即多对多方式进行师生互选题;对于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可以自主命题,学生选择心仪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对于极少数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指派指导教师督促和指导他们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学习任务。

3.论文综合评分的功能。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进展程度和论文水平,在论文答辩之前给自己指导的学生一个初评成绩,答辩小组老师给定成绩的平均值作为答辩成绩。按照教学的管理要求,初评成绩和论文答辩成绩应按照一定比例最终给出论文综合成绩。

4.对论文资料统计的功能。对数据库中的论文资料进行导出导入以及打印操作时,使用水晶报表可以实现动态数据绑定,将需要打印的论文资料数据与水晶报表相连接,提高了打印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浩君,吴皖赣.高校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1).

[2]周晓辉.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设计(论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价值工程,2011(14).

[3]段春梅.基于JSP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福建电脑,2011(09).

第2篇

本文通过深入教务部门和教学单位进行仔细调研,按照毕业论文开展的阶段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然后划分了系统用户的角色并基于这些角色完成了系统的用例分析,分析了系统的核心业务流程,最后得出系统功能的框架设计。

关键词:

功能性需求分析;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业务里程分析

1概述

作为大学本科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毕业论文具备了其它课程所没有的典型特征:①由于毕业论文的宗旨是考查学生对本专业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其完成过程中将会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研究对象进行结合。②参与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对象多,不仅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还包括负责毕业论文的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分院领导和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工作人员,管理层次多,职能划分详细。③耗时长。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毕业论文从开始选题到最后的答辩,总共耗时将近半年的时间,期间学生可以采取在校完成或者外出完成的形式进行毕业论文。以上特点决定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复杂性,不同的高校对该教学任务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的目的。

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主要围绕用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三个角度来开展。

2.1用例分析用例分析

主要分析系统中各类角色对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权限。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的分析,本系统的用户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务部门工作人员、教师、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学生共六种角色。系统用例分析就是分析这六种角色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应用场景。

2.1.1系统管理员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只负责本系统运行相关的支撑数据,即系统管理和基础数据两个模块中的功能。通常,系统管理模块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日志管理;基础数据包括专业设置、班级设置、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室管理。其中,部门管理是管理高校现有的教学单位和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角色管理是管理系统用户的分类信息,以便为系统的权限分配提供基础;菜单管理是管理系统可以操作的模块以及模块的层次结构;权限管理是将菜单的操作权限分配给每类角色,从而确保系统操作和数据浏览的安全性;数据管理是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日志管理是管理系统操作的日志,以便系统出现问题时,可根据系统寻找发生故障的原因;专业设置是按照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和隶属关系完成专业信息的管理;班级设置是负责按照专业设置学生所在的班级;教师管理是管理高校教师的基本信息;学生管理是管理在校毕业班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室管理是管理目前学校可供使用的教室,为答辩安排提供基础数据。

2.1.2教务部门工作人员用例分析

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基础数据中关于时间的设置、答辩安排审核和答辩结果审核。其中,基础数据中的时间设置包括学期的设置、选题时间设置和过程时间设置。选题时间设置主要设置学生选题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过程时间设置包括指导记录时间的设置、中期检查时间的设置和答辩时间的设置。

2.1.3教师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具有操作权限的教师主要包括指导教师和交叉评阅教师以及答辩教师。教师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出题、审批开题报告、指导记录、答辩申请审批、交叉评阅和答辩结果登记。其中,出题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指导教师的教师才具有该权限,交叉评阅也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交叉评阅的教师才具有操作权限;答辩结果登记通常由答辩小组组长来完成。

2.1.4专业负责人用例分析

专业负责人在系统中主要负责安排工作,包括教师安排和答辩安排。其中,教师安排主要安排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的人选;答辩安排则负责安排答辩教师的分组、参加答辩的学生分组以及教室和具体的答辩时间。

2.1.5分院领导用例分析

分院领导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两类信息的审核,分别是出题的审核和答辩安排的审核。

2.1.6学生用例分析

学生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主体,在该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选题、开题报告撰写、指导记录、中期检查、答辩申请、答辩安排和答辩结果。

2.2业务流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包含的核心流程包括撰写开题报告和答辩安排两个核心流程。

2.2.1开题报告流程分析

参与开题报告工作的主体包括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和分院领导,其流程如下:首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并提交给系统验证,验证通过后保存信息,并转交给指导教师审批,审批通过后转交给专业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最后的审核,并将最后的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

2.2.2答辩安排流程分析

参与答辩安排的主体包括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其流程大致如下:首先,专业负责人在答辩安排页面完成答辩安排的信息,然后提交给系统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再将安排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转交给教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将最终的审核结果反馈给专业负责人,并最终显示给学生和教师查看。

2.3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与功能性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更注重的是系统的整体性能要求,是衡量系统整体质量的依据。根据本系统的特点,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稳定性、准确性、安全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3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总结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图1中的系统管理通常负责管理一般系统运行所需的支撑数据。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由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和日志管理共七个模块组成。

4结束语

代码开发仅仅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系统实现的主要任务,在此之前需经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两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对这些需求进行整理后,完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计,为下一步系统开发搭建系统应用程序架构提供了直接依据。

参考文献:

[1]包慧敏.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2]郑鸿英.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刘珊.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陈斌.基于JQuery框架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苏州大学,2012.

[5]孙晓妍.基于UML的面向对象信息系统开发[J].价值工程,2013(10):189-190.

[6]陈振庆,罗兰花.基于动态描述逻辑的UML状态图形式化方法[J].2011,37(13):55-57.

[7]陈振庆.基于时序描述逻辑的UML顺序图形式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3(3):36-37.

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管理系统 B/S模式

本科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工进行毕业论文各种信息的管理存在着工作量大、速度慢、出错率高等方面的问题,设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显得非常必要[1,2]。

笔者对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课题申报、课题审核、学生选题、提交论文等环节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了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与整合了可用的网络资源,为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互式接口,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网上互动[3]。本系统采用了优秀网站开发技术ASP,后台使用Access数据库,从整体上实现了论文管理的各项功能,使得毕业设计课题的申报和审核、论文选题、论文提交、成绩考核等更易于管理,同时也可以对毕业设计课题的难度、工作量等其他信息进行详细管理,对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4]。

1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根据用户的不同分为4个模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专家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1.1 学生模块

注册:新用户需要先注册,填写自己的基本信息,本系统规定学号为0001~9999,即学生数最多为9999。

登录:注册过的用户可以使用“学号/姓名+密码”登录系统。

密码修改:初始密码规定为6位以上数字或字符,学生登录后可修改密码。

课题选择:教师申请的课题通过审核之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志愿。

结果查询:在教师选择学生之后,学生可以查询到自己是否被确认。

论文提交:学生可以在特定时间将写好的论文提交上去。

确认上传:论文提交之后要确认上传,一旦确认上传就不能再次提交了。

对教师评价:在论文的最后阶段要对教师进行评价。

留言:在教师确认学生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留言的形式与教师进行沟通。

1.2 教师模块

注册:教师首次登录也需要先注册,系统规定教师号为001~999。

课题申报:填写必要的信息进行课题申报。

课题修改:对申报的课题进行修改,查找错误。

选择学生:在学生选择课题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学生。

综合查询:可以查询相关主题的信息、分数和课题的审核结果。

论文下载:教师可以下载学生提交的论文。

成绩评定:教师在审核学生论文之后,可以对论文进行成绩评定。

论坛:教师可以在论坛上给学生留言,或与学生交流问题。

1.3 专家模块

一审:由各学院的专家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

二审:在一审中没有通过的课题要进行二次审核。

结果公布:公布审核通过的课题和没有通过审核的课题。

综合查询:可以查询相关主题的信息、分数以及课题的审核结果、教师的成绩、学生调剂情况等。

1.4 管理员模块

2 系统实现

系统是通过B/S三层结构实现学生论文提交、教师对论文的管理以及专家审核等功能。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的三层结构,当不同用户通过浏览器提交和评阅时,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Web服务器根据用户的指令执行程序,并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信息反馈给客户端。

2.1 登录和注册

2.2 学生模块

其中课题选择与结果查询、论文提交和确认上传部分设计如下。

2.2.1 课题选择部分与结果查询设计

本院教师申请的课题被审核通过之后,学生即可看到备选课题。每名学生有3个可供选择的志愿,但最终由教师决定哪个课题对应哪个学生。学生选择课题之后,可点击结果查询,查看自己的选择情况,如果正确则可以点击“完成”,否则点击“重选”。这两个部分的算法设计基本相同,只是在不同条件下显示不同而已。课题选择部分只是查询数据库,将教师申请通过的课题显示出来;而结果查询则是从数据库中查询当前学生所选课题的信息,将课题的选择顺序、课题名称、指导教师等结果依次显示出来。如果点击“完成”,则系统会弹出提示框,询问学生是否确定当前的课题选择结果,如果确定,系统将清空“志愿”的值,并显示“操作完成不能再进行修改”的提示。

2.2.2 论文提交部分和确认上传部分的设计

在学生选好课题之后,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论文写好后可以通过论文提交功能进行提交。其中,论文命名格式必须为“学号+姓名”,并且文件后缀名必须是“.doc”,文件上传如果成功,会弹出提示窗口。系统之所以要设计确认上传功能,主要考虑到两个原因:(1)确认上传就意味着最终上传,与论文上传功能分开比较好;(2)论文提交程序中使用了window.parent.Finish()功能[7],但该语句在执行过之后程序就结束了。因此,即使在其后使用更新数据库的语句也得不到执行。

2.3 教师模块

由于教师模块的整体风格与学生模块使用了同样的框架,因此与学生模块的风格基本相同。

2.3.1 课题申报与课题修改模块的设计

教师在学生开始选题之前就要进行课题申请,只有通过专家审核的课题才能够被学生使用。课题申报页面主要是填写和提交课题的相关信息(如图4所示)。

只要提交的课题没有被审核通过,教师就可以进行课题的修改,以达到专家小组的要求。在课题修改页面中,会显示一个包含所有可以修改课题的下拉式菜单,点击某一个课题,则会跳转到与课题申请相类似的页面,只是页面下方的“提交”按钮变为“修改并提交”按钮。

2.3.2 选择学生功能模块的设计

当学生选择过教师的课题之后,可能出现一个题目多人选的情况,教师可视情况对学生进行挑选,页面将课题名称与对应的学生以表格形式显示出来。

当教师点击某学生时,页面会显示学生的基本信息供教师参考。一旦教师在某一课题中选择了某个学生,该学生就不能再被其他教师、其他课题选中。

2.3.3 成绩评定模块的设计

对于学生已经提交的论文,教师经过仔细阅览之后,可以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等级分为五级,即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2.4 专家模块

专家主要是针对本院系教师申请的课题进行相关审核,功能包括:一审、二审、结果公布和综合查询。专家不能够自行注册,须由管理员进行添加。

点击“一审”,系统会自动查询数据库,将教师申请审核的课题显示出来,并附以专家意见表格,用于填写专家的审核意见(如图5、图6所示)。

只有在“审核小组修改意见”中信息为“适用”的课题才能够通过审核,否则需要进行二审。二审的界面与一审基本相同,如果课题不能通过审核,则不能在结果公布中显示出来。

2.5 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的功能可分为3个部分:备份数据、删除数据和添加审核人员。

2.6 BBS论坛

BBS论坛是本系统中连接学生和教师的一个交流平台,在学生的功能主界面和教师的功能主界面上各有一个可以进入论坛的入口。对于学生来说,当学生选择过题目并且教师也选择了该生之后,学生就可以使用BBS论坛与教师进行交流,比如论文的提交时间、论文的格式要求等。对于教师来说,当教师确定学生之后,便可以与该生在论坛上以留言的形式进行交流,特别是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

本系统设计时考虑到教师功能与学生功能之间的差异,设计相应的界面时也有少许不同,由于学生只能选择一个课题,因此学生的论坛主页只有一个课题的相关入口;但教师不同,一个教师可以有多个课题,因此教师的论坛主页有多个课题的相关入口。

3 结束语

该系统在使用ASP和Microsoft Access 2000的基础上,实现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包括课题申请、课题的审核、学生选题、论文提交、论文下载、网上留言交流以及论文成绩评判等。整个系统模块划分清晰、容易理解和操作,同时各模块之间联系紧密,相互耦合,使得系统更加完善。

对于目前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而言,应从以下两方面予以完善:第一,网上交流采用即时通讯工具,如QQ,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第二,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也应当有相应的功能模块,与论文提交成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李巍,王华东.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1(8):32-34.

[2]梁敬东,伍世珍.基于J2EE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高等农业教育,2010(8):83-84.

[3]陈芳,陈朝.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8):2049-2050,2066.

[4]刘志铭,孙明丽,庞娅娟.ASP+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钱血忠,罗海驰,陈国俊.数据库原理及技术课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