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能源经济论文范文

能源经济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能源经济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能源经济论文

第1篇

鉴于目前中国煤炭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煤炭市场需求逐年下降,加之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中势必加强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因此,必须加大去产能力度,实现净产能下降,促进煤炭生产良陛发展;通过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督查及问责,严控新增产能;发展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低的先进产能,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应。

钢铁行业需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去僵尸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调整产业布局,打通产业链。另外,需增加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减少损耗并逐步实现零损耗,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有色金属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方向是严控冶炼产能扩张、大力发展高端材料、实施公平用电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和企业利润。

水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任务主要是通过建立市场监督机制等措施遏制新增产能;运用政策量化去产能指标和市场运行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政府有效引导错峰生产;提高水泥实物质量、减少资源消耗、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做好水泥区域市场建设和协调工作。

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要结合中国电力行业的实际发展,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调整电源结构、合理引导新能源发展、扩大有效供给能力、激发转型发展活力。

第2篇

(一)新能源产业技术还处于未成熟阶段。我国目前对于新能源产业技术的研究还处于未成熟阶段,部分甚至仅仅处于研发阶段,无法投入实用。就短期来看,新能源产业成本较高,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少,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产业。

(二)新能源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由于缺乏创新能力而导致的核心技术缺乏一直是抑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不具备核心技术,导致我国的生产水平跟不上世界市场的需求,使得新能源产业盈利能力不足。

(三)新能源产业政策配套不足。由于大部分新能源产业都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其生产成本较高,获得市场认可度的难度大,很难在竞争中进入市场,需要国家的扶持。加之,我国的财税政策在资金投入、激励企业创新和引导社会投资方面并没有太多作为,这样的结果导致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四)新能源产业技术转化率低。由于我国的中介服务系统并不发达,导致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率非常低。一方面是企业难以得到合适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科研机构找不到合适的成果扩散渠道,这种第三方连接的匮乏导致了先进的技术成果不能产生社会效益。

二、新能源经济增长的出路

(一)实现产业内良性竞争。在不同地区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新能源产业,因地制宜,试点小规模开发。但是开发新能源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满足许多复杂的技术要求,许多企业无法获得相应地资质,造成进入壁垒很高。如果仅仅由一两家企业单独进行开发则容易形成垄断,严重限制经济的发展。而目前我国的情况也就是这样,特别是在新能源发电这一块,往往是央企“吃肉”,中小企业跟在后面“喝汤”的局面。故而,只有打破垄断,形成产业内良性竞争,才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以科技带动产业振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就目前来看已经落后于世界的许多国家,一般消费者也更加倾向于购买传统的矿石燃料。所以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发展应该考虑到多重发展道路并进的方法。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都是一个新兴的课题,所以即便存在着发展上的不平衡,差距也比较小。这种比较小的差距一方面让我国存在着技术上赶超他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技术引进制造了困难。所以,新能源的这种特性就明确了一点,其发展壮大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培育。这种扶持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方面的支持。财政资金的流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的变动。只有拥有了足够雄厚的资金,才能满足科学研发的经费需求,也才能吸引人才的流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

第二,政策方面的支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政策为新能源的市场投入保驾护航。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性的在短时间内有效带动科技的发展。

第三,配套设施的建设。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并不是简单地提供能源就行了,它需要一整套将新能源有效利用的基础设施。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仅是一次大规模的资金流动,还需要政府对各方进行统筹调配,相互呼应。第四,整体的规划。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规划,可能因为政府扶持的原因,会让一些新能源的生产出现一些爆发性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只是暂时地。一种能源真正被广泛使用需要有一整套相关产业来配套,这种产业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的浪费,以科技发展水平为前提,循序渐进。

(三)培育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我国家,在为高速的发展寻找代替能源的同时,更新国民的能源理念也是发展我国家所要面对的问题。将我国传统的克勤克俭的生活态度以“低碳消费”、“低碳生活”这样的时代新词重新介绍给人们,让人们理解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并将之作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真正从精神文明的角度接受新兴能源的应用。

三、结束语

第3篇

从以往学者的研究来看,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对外开发程度、经济发展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化程度。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从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三个角度来评价能源效率。

1技术进步

不管是古典经济学还是内生经济学,都认为资本、人力和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经济中,技术进步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产率,因此,众多学者在研究能源利用效率的时候,重点考察了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Huang通过使用Divisia指数法将能源消费根据六大产业进行技术和结构分解,对1980—1988年间的能源强度进行分析,发现技术进步能够解释其降低原因的73%-87%。李廉水、周勇(2006)关于能源效率的研究也表明技术效率是各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不仅仅在于提高能源资源的有效配置,它还能通过调节产业结构影响能源强度。本文将选取政府财政科技投入、R&D试验经费和就业人口增长率三个指标作为技术进步的观察变量,通过研究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来考察能源效率的变化情况。

2产业结构研究能源效率时

产业结构变动一般指的是一二三产业或者轻重工业的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王俊松、贺灿飞(2009)采用对数平均的LMDI方法表明,1994—2005年,我国能源强度降低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的贡献在2001年后不断降低,而产业结构变化在1998年之前降低了能源强度,之后由于高耗能产业在1998年后的比重上升导致能源强度的上升。学者们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意见基本一致,即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比重过高,会大大降低能源效率,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而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本文将选取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两个指标作为产业结构的观察变量。

3对外开发程度对外开发程度主要测量

地区吸收外国投资的程度,包括我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包括在外商在我国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吸收了外国先进技术,有利于提高本国的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能源效率时将关注点放在对外开发程度上。MielnikaandGoldemberg(2002)在分析了20个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和能源强度后,得出了能源强度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的结论。邓瑜(2013)通过构建中部六省国内R&D、FDI技术溢出与能源效率的框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可以有效地促进中部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另外,结合国内研发投入,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不仅能提高能源效率,还能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更好地吸收外商投资,从而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因此,本文将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进口贸易额增长率、地区出口贸易额增长率三个角度观察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效率不仅仅要考虑经济指标,同时还要兼顾环境指标。吴琦、武春友(2009)认为能源效率应该是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的综合效率,能源经济效率即单位能源消耗的经济产出量,能源环境效率即单位能源消耗的污染排放量。本文也将从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废气量两个角度来考察能源效率,

二实证分析

1模型建立对影响

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后还需要进行实证验证和量化,为说明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之间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协动影响程度,本文将采取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性研究,并提出如下两个假设。假设1:地区开放程度会对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并间接影响能源效率。假设2:技术进步不仅对能源效率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还会通过对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从而间接作用于能源效率。

2数据来源与预处理数据采用

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相关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数据利用之前,观测到有些省份的数据不符合拟合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初次剔除和处理。

1)缺失值处理。在数据收集时,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万元GDP能耗数据缺失,因此剔除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样本数据。

2)离群值处理。使用SPSS软件对每一个变量的箱型图进行检查,发现北京市的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单位GDP能耗数据严重偏离其他样本,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发展远远超前或落后于其他地区。过度离群值不利于找出各种能源利用效率驱动因素的路径作用和效果,因此,删除这些不利于找到数据规律的样本。

3)指标的标准化处理。①正向化处理。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所采取的指标中,有些指标是逆向指标(包括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废气排放量),指标不同向不利于对整体结构进行同向化分析,因此需要对这些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通常做法是将逆向指标取其倒数,最后处理完的指标能体现出该指标的数值越大,反映该能源利用效率越高;②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各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同时正向化换算也会使指标的离散程度发生改变,不利于对各指标之间的数值大小进行比较。因此,本文将选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结构方程模型最常用的的估计方法是最大似然估计法,这要求数据尽可能的符合正态分布,而经过Z-score标准化方法处理后的数据已达到正态分布,因此满足条件需求。同时,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量有严格的要求,本文在经过数据处理后剩下28个样本数据,虽然达到样本量最低要求(15个),但观测样本数据需达到200个以上,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才能比较稳定,本文将使用amos21软件中的自由抽样技术(bootstrap)对数据进行再次处理,从而达到200个样本需求。

3模型估计

1)选取卡方自由度比((2/df)、SRMR、NNFI和CFI四个指数对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评价。初次设计的模型中,开放程度对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效果影响的P值明显大于0.05,不符合要求,但模型拟合指数合格。

2)考虑到模型输出结果中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正向影响关系不显著,删除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作用关系,修正后的模型分析结果明各项系数P值均小于0.05,模型评价指数也达到要求,因此模型合格。

4模型数据结果经过分析和修正的最终模型和标准路径系数分别。结果验证了假设1的成立性,即地区开放程度会对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并间接影响能源效率。但数据结果不支持假设2的成立,即技术进步虽然对能源效率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但不会通过对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进而间接作用于能源效率。

三模型结论分析

1结构模型路径系数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假设1成立,假设2不成立。可能原因是采用的数据是一年内的数据,而短期内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作用不明显。开放程度对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作用明显,分别达到0.89和0.96。说明吸收外资和提高国际贸易往来能够享受其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在综合比较国外先进生产方式的前提下,能够促使我国淘汰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资源浪费现象,最终致力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相比产业结构更能有效的提高能源效率,路径系数为0.639,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为0.398。由于产业结构在短期内变动不明显,因此,从短期来看,各部门和各行业开发新技术,投入新设备,能够有效的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而从长远来看,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所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才能更好的利用能源资源。

2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分析

模型分析结构中,各观测变量的路径系数均大于0.7,说明各指标的选取均能很好的解释对应的潜变量。对产业结构而言,正向化的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x12)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为0.884;R&D经费支出(x22)和政府财政中科技投入(x23)是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影响的主要因素,路径系数分别为0.963、0.952,因此,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在这些研发经费的投入,研发有关能源利用的管理方法、技术与设备,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科技进步来带动技术发展。在开放程度的三个观测变量中,外商直接投资(x31)对其的作用最大,积极的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不仅能够形成具有高素质和先进技术的人才高地,而且在外资流入过程中能够产生技术外溢效应,通过借鉴、知识流动和管理技术的扩散等,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资源利用技术上的差距,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四结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