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能源经济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鉴于目前中国煤炭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煤炭市场需求逐年下降,加之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中势必加强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因此,必须加大去产能力度,实现净产能下降,促进煤炭生产良陛发展;通过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督查及问责,严控新增产能;发展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低的先进产能,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应。
钢铁行业需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去僵尸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调整产业布局,打通产业链。另外,需增加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减少损耗并逐步实现零损耗,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有色金属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方向是严控冶炼产能扩张、大力发展高端材料、实施公平用电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和企业利润。
水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任务主要是通过建立市场监督机制等措施遏制新增产能;运用政策量化去产能指标和市场运行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政府有效引导错峰生产;提高水泥实物质量、减少资源消耗、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做好水泥区域市场建设和协调工作。
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要结合中国电力行业的实际发展,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调整电源结构、合理引导新能源发展、扩大有效供给能力、激发转型发展活力。
(一)新能源产业技术还处于未成熟阶段。我国目前对于新能源产业技术的研究还处于未成熟阶段,部分甚至仅仅处于研发阶段,无法投入实用。就短期来看,新能源产业成本较高,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少,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产业。
(二)新能源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由于缺乏创新能力而导致的核心技术缺乏一直是抑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不具备核心技术,导致我国的生产水平跟不上世界市场的需求,使得新能源产业盈利能力不足。
(三)新能源产业政策配套不足。由于大部分新能源产业都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其生产成本较高,获得市场认可度的难度大,很难在竞争中进入市场,需要国家的扶持。加之,我国的财税政策在资金投入、激励企业创新和引导社会投资方面并没有太多作为,这样的结果导致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四)新能源产业技术转化率低。由于我国的中介服务系统并不发达,导致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率非常低。一方面是企业难以得到合适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科研机构找不到合适的成果扩散渠道,这种第三方连接的匮乏导致了先进的技术成果不能产生社会效益。
二、新能源经济增长的出路
(一)实现产业内良性竞争。在不同地区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新能源产业,因地制宜,试点小规模开发。但是开发新能源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满足许多复杂的技术要求,许多企业无法获得相应地资质,造成进入壁垒很高。如果仅仅由一两家企业单独进行开发则容易形成垄断,严重限制经济的发展。而目前我国的情况也就是这样,特别是在新能源发电这一块,往往是央企“吃肉”,中小企业跟在后面“喝汤”的局面。故而,只有打破垄断,形成产业内良性竞争,才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以科技带动产业振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就目前来看已经落后于世界的许多国家,一般消费者也更加倾向于购买传统的矿石燃料。所以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发展应该考虑到多重发展道路并进的方法。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都是一个新兴的课题,所以即便存在着发展上的不平衡,差距也比较小。这种比较小的差距一方面让我国存在着技术上赶超他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技术引进制造了困难。所以,新能源的这种特性就明确了一点,其发展壮大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培育。这种扶持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方面的支持。财政资金的流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的变动。只有拥有了足够雄厚的资金,才能满足科学研发的经费需求,也才能吸引人才的流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
第二,政策方面的支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政策为新能源的市场投入保驾护航。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性的在短时间内有效带动科技的发展。
第三,配套设施的建设。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并不是简单地提供能源就行了,它需要一整套将新能源有效利用的基础设施。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仅是一次大规模的资金流动,还需要政府对各方进行统筹调配,相互呼应。第四,整体的规划。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规划,可能因为政府扶持的原因,会让一些新能源的生产出现一些爆发性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只是暂时地。一种能源真正被广泛使用需要有一整套相关产业来配套,这种产业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的浪费,以科技发展水平为前提,循序渐进。
(三)培育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我国家,在为高速的发展寻找代替能源的同时,更新国民的能源理念也是发展我国家所要面对的问题。将我国传统的克勤克俭的生活态度以“低碳消费”、“低碳生活”这样的时代新词重新介绍给人们,让人们理解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并将之作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真正从精神文明的角度接受新兴能源的应用。
三、结束语
从以往学者的研究来看,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对外开发程度、经济发展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化程度。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从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三个角度来评价能源效率。
1技术进步
不管是古典经济学还是内生经济学,都认为资本、人力和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经济中,技术进步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产率,因此,众多学者在研究能源利用效率的时候,重点考察了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Huang通过使用Divisia指数法将能源消费根据六大产业进行技术和结构分解,对1980—1988年间的能源强度进行分析,发现技术进步能够解释其降低原因的73%-87%。李廉水、周勇(2006)关于能源效率的研究也表明技术效率是各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不仅仅在于提高能源资源的有效配置,它还能通过调节产业结构影响能源强度。本文将选取政府财政科技投入、R&D试验经费和就业人口增长率三个指标作为技术进步的观察变量,通过研究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来考察能源效率的变化情况。
2产业结构研究能源效率时
产业结构变动一般指的是一二三产业或者轻重工业的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王俊松、贺灿飞(2009)采用对数平均的LMDI方法表明,1994—2005年,我国能源强度降低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的贡献在2001年后不断降低,而产业结构变化在1998年之前降低了能源强度,之后由于高耗能产业在1998年后的比重上升导致能源强度的上升。学者们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意见基本一致,即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比重过高,会大大降低能源效率,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而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本文将选取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两个指标作为产业结构的观察变量。
3对外开发程度对外开发程度主要测量
地区吸收外国投资的程度,包括我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包括在外商在我国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吸收了外国先进技术,有利于提高本国的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能源效率时将关注点放在对外开发程度上。MielnikaandGoldemberg(2002)在分析了20个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和能源强度后,得出了能源强度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的结论。邓瑜(2013)通过构建中部六省国内R&D、FDI技术溢出与能源效率的框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可以有效地促进中部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另外,结合国内研发投入,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不仅能提高能源效率,还能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更好地吸收外商投资,从而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因此,本文将从外商直接投资、地区进口贸易额增长率、地区出口贸易额增长率三个角度观察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效率不仅仅要考虑经济指标,同时还要兼顾环境指标。吴琦、武春友(2009)认为能源效率应该是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的综合效率,能源经济效率即单位能源消耗的经济产出量,能源环境效率即单位能源消耗的污染排放量。本文也将从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废气量两个角度来考察能源效率,
二实证分析
1模型建立对影响
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后还需要进行实证验证和量化,为说明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之间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协动影响程度,本文将采取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性研究,并提出如下两个假设。假设1:地区开放程度会对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并间接影响能源效率。假设2:技术进步不仅对能源效率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还会通过对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从而间接作用于能源效率。
2数据来源与预处理数据采用
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相关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数据利用之前,观测到有些省份的数据不符合拟合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初次剔除和处理。
1)缺失值处理。在数据收集时,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万元GDP能耗数据缺失,因此剔除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样本数据。
2)离群值处理。使用SPSS软件对每一个变量的箱型图进行检查,发现北京市的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单位GDP能耗数据严重偏离其他样本,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发展远远超前或落后于其他地区。过度离群值不利于找出各种能源利用效率驱动因素的路径作用和效果,因此,删除这些不利于找到数据规律的样本。
3)指标的标准化处理。①正向化处理。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所采取的指标中,有些指标是逆向指标(包括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废气排放量),指标不同向不利于对整体结构进行同向化分析,因此需要对这些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通常做法是将逆向指标取其倒数,最后处理完的指标能体现出该指标的数值越大,反映该能源利用效率越高;②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各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同时正向化换算也会使指标的离散程度发生改变,不利于对各指标之间的数值大小进行比较。因此,本文将选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结构方程模型最常用的的估计方法是最大似然估计法,这要求数据尽可能的符合正态分布,而经过Z-score标准化方法处理后的数据已达到正态分布,因此满足条件需求。同时,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量有严格的要求,本文在经过数据处理后剩下28个样本数据,虽然达到样本量最低要求(15个),但观测样本数据需达到200个以上,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才能比较稳定,本文将使用amos21软件中的自由抽样技术(bootstrap)对数据进行再次处理,从而达到200个样本需求。
3模型估计
1)选取卡方自由度比((2/df)、SRMR、NNFI和CFI四个指数对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评价。初次设计的模型中,开放程度对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效果影响的P值明显大于0.05,不符合要求,但模型拟合指数合格。
2)考虑到模型输出结果中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正向影响关系不显著,删除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作用关系,修正后的模型分析结果明各项系数P值均小于0.05,模型评价指数也达到要求,因此模型合格。
4模型数据结果经过分析和修正的最终模型和标准路径系数分别。结果验证了假设1的成立性,即地区开放程度会对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并间接影响能源效率。但数据结果不支持假设2的成立,即技术进步虽然对能源效率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但不会通过对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进而间接作用于能源效率。
三模型结论分析
1结构模型路径系数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假设1成立,假设2不成立。可能原因是采用的数据是一年内的数据,而短期内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作用不明显。开放程度对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作用明显,分别达到0.89和0.96。说明吸收外资和提高国际贸易往来能够享受其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在综合比较国外先进生产方式的前提下,能够促使我国淘汰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资源浪费现象,最终致力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相比产业结构更能有效的提高能源效率,路径系数为0.639,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为0.398。由于产业结构在短期内变动不明显,因此,从短期来看,各部门和各行业开发新技术,投入新设备,能够有效的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而从长远来看,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所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才能更好的利用能源资源。
2测量模型路径系数分析
模型分析结构中,各观测变量的路径系数均大于0.7,说明各指标的选取均能很好的解释对应的潜变量。对产业结构而言,正向化的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x12)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为0.884;R&D经费支出(x22)和政府财政中科技投入(x23)是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影响的主要因素,路径系数分别为0.963、0.952,因此,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在这些研发经费的投入,研发有关能源利用的管理方法、技术与设备,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科技进步来带动技术发展。在开放程度的三个观测变量中,外商直接投资(x31)对其的作用最大,积极的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不仅能够形成具有高素质和先进技术的人才高地,而且在外资流入过程中能够产生技术外溢效应,通过借鉴、知识流动和管理技术的扩散等,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资源利用技术上的差距,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四结语
理论知识、心智技能及动作技能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教学策略都存在显著差异,三种类型的学习目标也构成了三种典型的学校类型,研究型大学以培养理论知识为主,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动作技能为主,高职则以培养心智技能为主。与传统研究型大学比较,尽管高职也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其核心学习目标是技术应用、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等心智技能,理论知识是为心智技能服务的,而不是建构理论体系本身。与中职相比,高职也需要学习操作技能,但也不是核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是中职的核心学习目标,而高职的操作技能是为心智技能服务的。同时,高职体系内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心智技能要求又强于工科类专业。由于工科专业的理论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所以对操作技能也有一定的要求,而经管类专业属软学科,理论往往只有模糊的指导意义,加上实践对象的非物化性,经管类专业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都不是十分突出,经管类专业的工作往往是解决一些诸如活动方案、分析报告等事务性任务,这些任务的内核恰恰是心智技能,因此,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学习目标是心智技能。
2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心智技能原型的基本性质与结构分析
心智技能是心理对外部事物的内部模拟过程,由于外部具体事物千变万化,纷繁复杂,心理不可能对每个具体事物进行模拟演算。大脑之所以能够处理纷繁复杂的事物,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原型模拟功能。所谓原型,就是相似事物的代表形式,大脑就是用原型表征各种具体事物的,通过原型,实现由外界的具体事物到心理的典型原型,再到抽象的概念的转换。对原型的心理模拟过程就是心智技能,对原型的认知是心智技能学习的关键。不同原型的性质与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工科类专业与经管类专业学习对象与目标的不同,心智技能模拟原型的性质与结构也存在显著不同。根据模拟对象的不同,心智技能的原型主要分为事务原型、操作原型、认知原型等几种典型类型。从性质上看,事务原型主要是典型事件的模型,对应的心智技能则是对事件运行的提前模拟过程,包括的要素可以用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概括,主要有时间、地点、参与者、原理、预算、控制、规则、效果等。操作原型是典型操作的模型,对应的是动作技能的心理模拟过程,比如学习做菜,开始操作前在大脑里想象整个做菜的过程。操作原型的要素与事务原型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包括材料、工具、流程、规则等。认知原型是典型理论的模型,对应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模拟过程,比如浮力定律等科学原理,其要素包括符号、公式、条件、原理、前提条件等。高职经管类专业学习目标以事务原型为主,工科类专业以操作原型及认知原型为主,而研究型大学主要以认知原型为主。不同原型的结构存在差异,从本质上讲事务原型是以时间为组织核心的原型,围绕时间流程组织各种原型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叙事原型;操作原型以对象为核心组织要素,称之为描述原型;认知原型则以原因为核心组织要素,称之为解释原型。所以,高职经管类心智技能很多体现为以流程为核心的计划、方案、报告等,这些以叙事为核心的技能就是高职经管类专业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比如某某营销策划方案就是典型的叙事型原型,掌握了某些典型营销策划原型就很容易学会一般的营销策划技能。原型的功能在于实现用“一般”代替“个别”,实现由具体到普遍的迁移。所以,熟练掌握原型是迁移能力培养的关键。
3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心智技能原型的典型特征分析
1.1变量平稳性检验在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四种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前,首先要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选用ADF单位根指标来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即单整序列)才能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否则就会产生伪回归问题,进而造成错误的结论。因此,下面将分别对GDP增长率,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长率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只要检验结果表明这五个变量都是单整序列,接下来就可以对它们进行其它检验和回归分析。为了研究的方便,以下分别利用YGDP、XC、XO、XG、XE来表示GDP增长率、煤炭消费增长率、石油消费增长率、天然气消费增长率以及电力消费增长率,并且这五个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注:表示对应的一阶差分序列。从表2可以看出,YGDP、XC、XO、XG、XE数据序列除了XG序列是非平稳的,其它序列都是平稳的,但是各序列皆在一阶差分下平稳,表明YGDP、XC、XO、XG、XE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I(1),因此可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下一步分析。
1.2协整检验通过对残差(residual)进行ADF检验判断其平稳性,以检验YGDP、XC、XO、XG、XE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YGDP、XC、XO、XG、XE序列通过了协整检验,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1.3相关关系分析根据表2的检验结果,YGDP、XC、XO、XG、XE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的各变量间的线性模型,如下所示:(1)对模型(1)进行最小二乘(OLS)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根据DW值可以判断,变量之间存在自相关性,并且XG与XE的系数不显著,XG也没通过符号检验。由表4可知,R2值达到0.69263,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高,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F值为8.93125,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DW值也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各变量之间已经不存在自相关性。根据表4的结果,煤炭消费增长率(XC)在1%水平下呈现出显著性,石油消费增长率(XO)、天然气消费增长率(XG)与电力消费增长率(XE)都在10%的水平下呈现出显著性,并且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长率都通过了符号检验,表明这四个因素会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相反。根据四个变量系数的大小,得出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支持,首先是煤炭,其次是电力,然后是石油和天然气。
2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消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依旧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耗能、低能效的现象还是十分突出,坚持开发新能源、降低污染依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能源制约经济发展这一瓶颈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改善也与能源消费结构相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如水电资源、风电、核电等。坚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改善我国低效的能源消费结构,拓展能源的来源,降低污染排放,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首先,国家应该坚定经济转型的思路,把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工业经济一步一步调整为集约型经济,要把节约资源和有效的利用现有能源作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既定目标,只有坚持走这条道路才能又快又好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势必要求我们节能降耗。
第二,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线的第三产业结构将会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尽可能的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限制能源消耗高、利用资源和生产的效率均低、污染排放高的产业发展,进一步发展第二、三产业,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产业。现今的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变缓,要稳定经济增速,平稳发展路径就必须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发展误区,开辟崭新的能源消费模式。
论文摘要:中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发展能源农业经济大有可为,首先,中国需求市场空间大,其次,我国有丰富的农业能源资源,再次,中国农村丰富剩余劳动力利于能源农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总之,发展能源农业经济,对突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具有重大意义。
一、能源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世界能源市场剧烈动荡。世界石油储量仅能供给人类40年使用的现实,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为降低经济与社会对石油的高度依赖,一些石油进口国开始寻找能有效替代石油的燃料,因此能源农业产业脱颖而出。
此后由于中东石油的充分供应,能源农业产业发展滞缓下来。最近60多个月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开始重新审视和实施生物燃料的开发和应用。
巴西自1975年大规模开发、生产石油混配酒精燃料,成为世界仿效的榜样。目前全球乙醇生产量已占到世界汽油消费总量的3%左右,而巴西这一比重更高达40%。
2006年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在6年内使乙醇成为与汽油并驾齐驱的汽车燃料。2006年出售乙醇混合燃料至少达40亿加仑,2012年要达75亿加仑。通用和福特汽车公司也为使用乙醇混合燃料E-85(包括85%的乙醇和15%的汽油)的汽车推出了促销计划。
中国是个能源短缺的国家,1997年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1993年以来,中国净进口石油依存度由0.45%上升到目前的11.5%,接近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时美国净进口石油依存度12%的水平。因此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发展能源农业经济,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能源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能源农业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能源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后者以生产粮食、蔬菜为主,主要以满足人们食用需求。而能源农业则是由于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短缺而产生的以生物质能为原料的石油替代品,目的是为满足能源工业的需求。由于能源农业前景广阔、石油替代品产量迅速增加、新品不断涌现,是农业经济发展、增长的新亮点。如年利用2000万吨稻秆供140万千瓦发电机组发电,吨价300元,则农民增收60亿元,可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不仅消除了随田焚烧污染,得到了清洁的电能,又增加了农业经济产出和效益。
(二)能源农业所需生物质能的农业作物供给前景广阔
目前,美国利用玉米和巴西用糖类等作物大量生产乙醇汽油。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完全可以做到在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能源农业。考虑能源农业的经济性,已有日益增多的树木、杂草等纤维品和农业产品加工废弃物被用作替代能源产品的生产原料。除乙醇外,还可生产高品位生物燃料包括生物柴油、甲醇、沼气等。目前欧洲有50%车辆是使用生物柴油运行的。
(三)能源农业所需生物质能的作(植)物制品开始形成企业化生产
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的油菜籽在我国资源丰富,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发达国家类似“生物柴油”制品生产已具备企业规模化,例如壳牌石油公司在德国北部投资建立的一家生物柴油提炼厂,年产油量可达125万桶。
三、中国发展能源农业经济大有可为
(一)中国需求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是一个一次性能源短缺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生产更是浪费惊人。2004年我国GDP只占全球的4.4%,但却消耗了全球12%的能源。2005年和2006年我国进口石油分别达到1.3亿吨和1.43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0%,预计到201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因此,我国亟须科学用能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对能源农业产业的需求十分巨大和迫切。
(二)中国运用农业植物制乙醇汽油
我国2005年12月由国家八部委决定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
车用乙醇汽油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新型汽车燃料。乙醇可用农作物谷类和秸秆等生产,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意义。
根据国家权威机构测算,预计到2010年我国全社会汽车保有量达到5800万辆。目前汽车用原油年耗量约为11000万吨,占全国石油消耗量的40%,如果车用乙醇汽油的乙醇按10%混掺量计算,年节约汽油1100万吨。
(三)中国掌握生物质炼油新技术
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质洁净能源室获悉,科技人员将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原料进行热解液化和再加工,可变废为宝,将秸秆转化为生物油。这项成果已获安徽科技厅鉴定。实验表明,木屑产油率60%以上,秸秆产油率50%以上。
(四)中国利用农作物秸秆直燃发电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调查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秸秆年产量为6.5亿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7亿吨以上,相当于3.5亿吨标准煤。
采用欧洲成熟的秸秆直燃供热发电技术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既是大型的节能项目,又是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最大的支农项目,更是发展能源农业产业经济的突破口。保守测算可供直燃发电的秸秆资源量达2亿吨(折标准煤1亿吨),如年利用2000万吨秸秆,每吨收购价为300元,则农民直接增收60亿元,且节约标准煤1000万吨,可供140万千瓦火电机组一年的消耗。这对于防污染浪费、节能增效益、反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五)中国建立能源农业基地
中国秦岭、淮河以南低山丘陵地区广为种植的油桐、乌桕和全国各地的蓖麻等木本油料植物,都是生产“生物燃油”的最佳能源农业植物。另据农业部门调查,云南有120多万公顷荒山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红河等江河沿线干热、干暖河谷地带,特别适合宜于不择土壤、耐干旱、喜高温的蒿桐生长。蒿桐种子含油率可达30%,3千克可炼500克生物柴油,一亩地可丰产籽种300千克。
(六)中国农村丰富的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能源农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
中国农村有丰富的剩余劳动力,可在居住的房前屋后、行道路旁、沟堤河岸、农田地边空地、丘陵山地、坡地,选择种植能源农业生物,或进行规模化经营,这样既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又发展了能源农业经济。
四、为发展能源农业创造政策配套环境
(一)发展能源农业经济的战略方针
中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能源农业经济。建议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方针应该是以自立更生为主,坚持替代石油战略方针:(1)坚持“国内为主国外为辅”的石油供应方针;(2)坚持“天然气、石油和人造石油并重”的石油生产方针;(3)坚持“煤制油、气代油”节约用油方针;(4)坚持“适量、适时、适地”的进口石油方针。
(二)创建能源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我国能源形势严峻,能源供应安全面临极大的挑战。为了突破能源瓶颈,发展能源农业产业有着战略意义。但新型产业在起步发展阶段,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需要政府和法律层面上的强有力扶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政府要组织、推动能源农业发展
没有政府组织、推动,能源农业产业不可能迅速自发地发展。正因如此,政府的扶持特别重要,要强化宏观能源结构的管理与引导。政府以制定法律、法规来引导、激励、支持和推动农民扩大能源农业植物种植,提高生产能力,加快发展能源农业产业。
2、能源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法律环境
能源农业产业初建期,由于技术、理论及设备等的暂时缺陷和缺乏规模效益,以及市场不成熟等,产业会有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不佳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制定法律、法规,特别需要政府税费政策的鼓励来推动产业的发展,通过税费的减免、亏损补贴以及电力上网、油品上市给予价格优惠等政策,使农民种植能源农业植物和下游炼油、发电企业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促使能源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3、推动能源农业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从能源农业的植物品种的选育、种植等,一直到最后企业制油或发电的全过程,都要注重科学实验和科技研究与应用。建设立项、科技立项和创新等,要列入规划,以得到政府有效的宏观指导和具体上的帮助,防止重复建设。把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与降低成本上,充分显示和发展能源农业新型产业的优越性。我们要集中力量在技术与产品创新上,以创新突围、以创新立足发展能源农业产业经济。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对资产的管理就是对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管理。在企业财务活动中,投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与资产的形成和使用紧密相关;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和收入也与资产的消耗和增值相关。因此,资产经营管理对有效组织财务活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搞好企业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另外,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采购管理关系紧密,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与企业的营销管理直接相关,无形资产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关联,因此,搞好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有重要价值。
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几乎涉及企业所有的成员和活动,但是不同成员在资产经营管理中的职责却是不同的,作为CEO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伙伴、独立和客观的战略与策略分析家、提供决策支持信息的革新者,CFO在企业资产经营管理中的职责是什么呢?
一、CFO在企业资产经营管理中的职能
(一)立足企业整体经营进行资产经营管理
1.基于企业目标的资产经营管理。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但不同行业的企业、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其具体目标可能有所不同,有时以“做大”为目标,有时以“做强”为目标,有时以“做富”为目标,相应地这些不同目标下的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思路是不同的。
在“做大”目标下,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追求的目标是收入的最大化。实现此目标的途径很多,但从资产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增加收入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扩大资产投入规模,靠外延扩大再生产增加企业收入;二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快资产周转速度,通过内含扩大再生产提高效率、增加企业收入。
在“做强”目标下,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从资产经营管理角度追求利润最大化,除了可通过资产经营管理增加收入外,可从以下角度增加利润:一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二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
在“做富”目标下,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追求的目标是资本增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从资产经营管理角度追求资本增值,除可通过上述“做大”、“做强”的途径外,主要还应结合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一是优化资本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用尽可能少的股东投入资本,支配与控制尽可能多的资产,提高资本增值效率;二是优化资产结构,搞好企业资产重组,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基于企业战略的资产经营管理。企业战略通常包括整体战略和组织内部单位战略两个层次。整体战略关注企业是否处于合适的行业组合,什么样的行业是企业正确的选择;组织内部单位战略关注企业应扩张还是收缩,是采取低成本竞争策略还是产品差异化策略。企业资产管理必须以企业的战略与策略选择为前提,并据此进行资产管理。
首先,应进行企业战略分析,通常包括行业分析和企业竞争策略分析。行业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行业的盈利水平与盈利潜力,因为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市场谈判或议价能力不同,其盈利能力和潜力大小可能不同。企业竞争策略分析的目的在于根据行业分析的结果,正确选择竞争策略,使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和高盈利能力,其中最重要的竞争策略有两种,即低成本竞争策略和产品差异化策略。
其次,企业资产管理要依据企业整体战略,决定企业在各行业的资产投向、资产规模、资产结构;依据企业内部战略,决定企业资产是保持规模、扩张规模,还是缩减规模;依据企业的竞争策略选择,决定企业资产的具体投向和资产使用情况。
(二)通过资产经营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
1.基于现金流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企业不应只将现金看成是普通资产,而应将其与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一是将现金流管理与企业价值创造结合起来,通过增加经营现金净流量,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二是将现金流管理与企业资金管理结合起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将现金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和支付能力管理相结合,保证企业经营持续、健康发展。2.基于资产规模扩张的企业经营管理。资产规模通常决定着企业规模,在当今大部分企业追求规模扩张的时代,如何通过资产规模扩张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CFO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是通过资产规模扩张管理,进行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技术进步对企业产出的贡献;二是通过资产规模扩张管理,优化企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三是通过资产规模扩张管理,搞好资本经营,用较少的资本控制较多的资产,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3.基于资产配置优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资产配置状况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如企业自营资产与对外投资的结构状况、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结构状况、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结构状况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CFO应通过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正确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4.基于资产使用效率提升的企业经营管理。提升资产使用效率是资产经营管理的核心与关键。CFO要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一是要提高资产使用率,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浪费;二是要提高资产利用率,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产。由于企业资产使用与利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如存货管理水平及效率与企业销管理水平紧密相关,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及效率与企业投资管理、技术管理和资金管理水平紧密相关,速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都可反映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通过对企业资产使用效率的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CFO的重要职责。
二、CFO如何搞好企业资产经营管理
(一)提升资产经营管理理念
1.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理念。企业资本增值的核心是价值创造,而价值创造的基础和直接体现都与资产相关。因此,CFO在资产经营管理中必须始终树立价值创造理念,以是否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作为资产经营管理的标准。但由于企业创造的价值与实现的价值并不总是一致,因此CFO不仅要重视资产的价值创造,还要通过正确处理企业与投资者、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企业价值或使企业价值在市场上得到更大幅度的实现。
2.资产经营理念。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理念的指引下,CFO在资产管理中一定要突出经营资产的理念,在资产存量经营中,要树立充分有效利用资产,避免资产闲置、浪费的理念;在资产增量经营中,要树立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理念;在资产配置经营中,要树立资产结构优化及风险与收益均衡理念。
3.管理控制理念。要实现上述资产经营目标与理念,CFO必须加强对资产经营的管理控制。具体体现在:各个层次上的管理控制,如从战略层面、经营层面到作业层面的控制;各个环节或资产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利用各种职能进行的控制,如制度控制、预算控制、报告控制、评价控制等。
(二)掌握资产经营管理技术
1.资产经营技术。凡是进行资产经营决策的方法都可划归到资产经营技术范畴。从整体看,资产经营技术可分为资产扩张和资产收缩经营技术;从经营内容看,可分为资产存量、资产增量和资产配置经营技术;从具体资产看,可分为现金、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经营技术等。
2.管理控制技术。从程序上说,管理控制技术包括战略目标分解、控制标准制定、控制报告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控制者激励等环节;从具体方法上说,包括预算控制、反馈控制、适时控制、评价控制和报告控制技术等。
鉴于能源需求旺盛的中国将面临着化石能源供给约束,有必要就化石能源供给约束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和002排放的长期趋势的影响做出科学评估.然而,已有研究都是基于通过能源技术进步、能源结构转换或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减少能源需求从而减少002排放的思路进行,没有考虑化石能源供给约束的影响.有的研究虽然考虑了能源进口的限制因氣但没有充分考虑国内能源供给的约束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构建了包含资源耗竭模块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政策模型,模拟了能源供给约束下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和002排放的长期趋势,探讨了如何通过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控制C02排放,希冀为中国制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科学参考.
2研究方法
2.1模型构建
1)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政策模型
中国能源-经济-环境政策模型是基于动态CGE模型开发的,参考文献,在生产技术模块中加入能源模块.模型使用多层嵌套的模型结构,并用固定替代弹性(CES)函数来描述能源之间、能源和资本、劳动之间以及劳动和资本之间的替代关系.模型假设中间投入品之间,中间投入品与资本-劳动力-能源复合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为0,此时CES函数转换为列昂惕夫(Leontief)形式.大多数部门的生产结构如图1所示.但对于炼焦业和燃煤发电技术、石油加工业和燃袖发电技术、天然气发电技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是上述行业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很难被其它的中间投入品或生产要素所替代,釆用Leontief函数形式来衡量原材料与其它投入品之间的关系.模型包括38个部门,2组居民家庭(城市和农村),3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能源).电力部门拆分为八项发电技术[2Q],能源要素投入来自八个能源部门.模拟的基准年份为2007年.2007年社会核算矩阵(SAM)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以及相应的海关、税收、国际收支和资金流量等数据编制;能源消耗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302排放因子参考文献;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弹性的设定参考文献[18,19]的参数设定,进口与国产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参考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第六版中经验值设定;行业劳动力的数据来自《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口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模型的动态化通过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要素技术进步来实现.2007年一2011年的相关经济参数根据基年的数据并基于经济发展实际值的拟合反演进行了校正.
2)耗竭资源供给模块
模型构建了可耗竭化石资源供给模块,以此来计算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每一期供给量.该模块采用了GREEN模型网的化石资源供应函数,即Qn=Qo((i-m)"+入_((【一")n_(丄—A)n))其中Q为化石能源供应量,R为已探明储量,Ro为基年探明储量,r为待探明储量,r0为基年储量,M为开采率,表示产量和已探明储量的比例,A=a广为转换率,即新增探明储量与待探明储量的比例为能源价格,⑴为价格弹性系数,n表示时间.煤炭、原油和天然气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开采业和天然气开采业的生产要素之一,这些能源资源很难被其它生产要素和中间投入品所替代,因而采用Leontief函数来刻画化石能源与资本-劳动力-能源复合品以及中间投入品之间的关系。由于投入产出表中的生产要素投入只包含劳动力和资本,因此,基准年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开釆业和天然气开采业的能源资源投入量需要从投入产出表中的资本投入项中根据外生设定的比例得到.参考文献[11,24],上述三个行业的资源投入数量占资本投入的比例系数分别为0.40,0.45和0.45.化石能源供给函数的相关系数。2.2情景设计本文的情景设计分为基准情景、资源约束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基准情景下,不考虑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资源供给约束较弱,用能效率提髙速度处于正常水平.考虑到未来的资源环境压力,GDP增速的设定比文献中的设定更为缓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根据外生的GDP反演得出(表2).2012年一2020年CPI根据近二十年的历史数据设定,参考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际经验,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物价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水平,本文设定2020年后CI?I逐渐减小,2030年后物价趋向稳定(表2).2012年一2050年劳动力设定见文献,人口红利在2015年一2020年间消失,劳动力人口趋于下降.2007年一2020年能源利用效率采用AIM模型的输出结果并结合节能中长期发展规划设定[28].由于如无重大技术突破,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能源技术进步的空间会变小,参考国内外的能效水平差距,设定2021年一^2030年不同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幅度相对于2007年一2020年下降20%,2031^-2050年提髙幅度相对于2007年一2020年下降40%.资源约束情景是在基准情景的基础上施加了化石能源供应约束,低碳发展情景在资源约束情景下进一步考虑了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固定资本形成比例的变化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基准情景下的中长期经济发展前景
基准情景下,我国GDP总量将从2007年的27万亿元(根据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增长到2050年的215万亿元(2007年价格,下同),年均增速为5%.从产业结构变化看,第一产业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50年相对于2007年降低6%以上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幅度有限,降低约4%.第二产业内部的变化较大,不同部门之间增加值增长幅度差异显著,煤炭开采和以煤炭为原料的炼焦业的增长幅度较小,2008年到2020年间大多数高耗能部门的增长幅度仍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继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较大,以“土木钢石”为特征的发展格局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从2007年的26.5亿tee增加到2050年的92亿tee(均按发电煤耗计),年均增速约3%.这意味着从2007年到2050年,我国将以3.5倍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实现8倍的GDP增长.能源燃烧产生的C02排放量将从2007年的56亿t增长到2050年的170亿t,年均增速为2.6%?从能源消费结构看,2050年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相对2007年下降13%,煤炭消费主要通过国内供应满足,国内供给量呈持续增加趋势,2050年将是2007年的2.5倍.石油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较为平稳,国内石油供应量逐步上升,但是增速趋缓.天然气消费总量增长迅速,2050年相对于2007年增长8倍多,天然气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将逐步上升,但仍以国内供应为主,国内供应量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基准情景下,非化石能源的需求增长明显,2050年相对于2007年增长6.5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达到16.5%.在基准情景下,要满足2050年92亿toe的能源消费量,中国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供应量都要快速的增加.但一方面,国内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资源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的供应时间有限;另一方面,国外可供进口的化石能源数量有限,过度依赖能源进口也会严重影响到能源安全.由于基准情景没有考虑化石能源供给的约束,实际上是难以实现、不可持续的,中国的中长期发展必须考虑化石能源的供给约束,追求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4资源约束情景和低確发展情景下的中长期经济发展前景
4.1经济发展水平
在资源约束情景下,受化石能源供应约束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比基准情景有所降低,尤其是2020年之后,化石能源供应约束对GDP的负面影响日趋显著.2050年全国GDP总量将比基准情景的水平减少17%(表4).在低碳发展情景下,由于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2025年前GDP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基准情景有所提髙,但随着能源供应约束日渐增强,2025年后GDP年均增速逐渐回归到基准情景水平.也就是说,在低碳发展情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将可以抵消能源供给约束对经济增长的负在资源约束情景下,由于能源供给约束,国内生产总值整体上下降幅度较大,但能源供应部门和高耗能部门增加值的下降幅度又髙于其它部门,第二产业增加值的下降幅度略髙于基准情景.在低碳发展情景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髙耗能部门需求减少和服务业需求增加,第二产业比重将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显著上升,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4.2能源消费量和C02排放量
不同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和c〇2排放数据。在资源约束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由于化石能源供应约束的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将大幅度减少.资源约束情景下,2050年的节能率(即基准情景和资源约束情景的能源消费总量之差除以基准情景的能源消费总量)接近33%,能源消费总量减少幅度较大.低碳发展情景下,节能效果更为明显,能源消费总量在2042年达到峰值(60.3亿tee),之后趋于减少,2050年的节能率将达到35.7%.在资源约束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使得C02排放量相对于基准情景也显著减少.资源约束情景下,C02排放量在2034年达到峰值(112亿t),2050年减排率(即基准情景和资源约束情景的C02排放量之差除以基准情景的C02排放量)将达到42.7%.低碳发展情景下,C02排放峰值可在2030年前后出现,为105亿t.2020年万元GDP的C02排放量相对于2005年下降41.5%,可实现国务院制定的2020年单位GDP的C02排放相对于2005年下降40%的减排目标.
4.3不同能源品种的供应量和消费量
不同能源品种的供应量和消费量见表6.表6表明,资源约束情景下,煤炭消费量先升后降,2030年达到峰值34.3亿tee(折合原煤48亿t),2050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可比2007年降低24%,煤炭国内供应量在2028年达到峰值31.1亿tee.石油消费量于2034年达到峰值11亿tee(折合原油7.7亿t),石油国内供给量在2027年出现峰值5.7亿tee,之后随着国内供给量的逐渐减小,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将增大,2050年将达到74%.天然气消费量增速明显,2050年天然气占总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比2007年提髙10%,国内供应量于2040年达到峰值4.8亿tce(3613亿m3),2040年后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明显加大,2050年将达到59%.在低碳发展情景下,煤炭消费量在2027年前后达到峰值31.3亿toe;由于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可比基准情景和资源约束情景下降更加明显,2050年可比2007年降低近30%;煤炭的国内供应量于2025年达到峰值29亿toe.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内供应量和消费需求与资源约束情景下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由于低碳发展情景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相对于资源约束情景更快,对石油的需求量要略大于资源约束情景.在资源约束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逐渐降低,2050年分别为74.6%和70.4%,可比基准情景降低10%左右或更多;非化石能源的需求量相对于基准情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同时由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相对于基准情景有大幅度降低,因此,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的比例上升更快(表7).但是,不同的非化石能源发展轨迹不同.水电在前期发展速度较快,2025年后转为平稳状态.核电稳步发展,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越来越大.虽然风电装机增长飞速,但由于风电并网困难,近期风电发挥的作用有限,随着未来技术上的突破,风电的发展潜力非常可观.
5敏感性分析
由于模型中部分参数的外生设定会给模拟结果和模型的稳定性带来影响,为分析关键参数的影响程度,本文选取对经济增长和C02排放影响较大的部分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关键参数敏感性分析的情景设计.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C02排放,万元GDP的能源消费和C02排放相对低碳情景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降低)能大大提高(降低)经济增长的幅度,同时带来C02排放和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减少),万元GDP的能源消费量的变化幅度不大.替代弹性相比能源利用效率和TFP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化石能源之间的替代弹性的影响程度要髙于能源与资本劳动力复合品之间的替代弹性。
6结束语
论文摘要: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今年以来,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5.5%.工业“三皮”缩合利用产值为1985年的14.6倍。但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依然明显,我国姻铁、电力、水泥子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20%左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以上。
根据国家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机制。首先,国家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将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全国资源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显著削减,初步建立起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国家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依赖量的增长,企业抗风险能力非常差。由于长年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地质灾害、空气污染、水资源破坏、水质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矿区的生产生活。煤炭资源枯竭,次级资源、伴生资源大量废弃。煤砰石山自燃破坏了环境,影响了地下水、土壤土质和空气等的质量。以往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枯竭,酿成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
煤炭企业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少、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科技含量。煤炭企业是以煤炭资源为重点的企业,发展原煤洗选、型煤加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加大粉煤灰、煤砰石的综合利用,构建煤一电一建材产业链,引进关联度较高的技术、加大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应用,用高科技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韦约利用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同煤集团用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积极推进煤炭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同煤集团塔山工业园区的建设模式,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点,体现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通过拉长产业链,榨干废弃物,形成闭合的产业链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环境、资源所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在规划上充分利用地形高差,使煤流方向自高向低流动,各厂以园区主千道为中轴线,按原材料的来源进行合理布置,并力求工艺合理,系统简单,功能分区明确,减少环境污染。并设计上按照“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思想,形成以矿井为龙头,以煤炭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目的,实现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链。
塔山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构成是:以建设塔山矿井为龙头,配套建设相应的选煤厂;选煤厂生产的精煤直接装车外运;选煤厂分选出来的低热值煤(包括煤泥、中煤)和煤砰石输送到4x5万kW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发电,电厂产生的余热用于居民区的冬季取暖,同时建设装机容量为2x60万kw的坑口电厂,利用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和煤歼石为原料,建设水泥厂和建筑材料厂;利用采煤过程中采出的伴生物高岭岩为原料建设高岭土锻烧厂。这样,各个生产单位首尾相联,环环相扣,上一个生产单位的废料正好是下一个生产单位的原料,做到了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并且把废物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将传统的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单向直线式经济发展模式,变为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塔山工业园区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扭转多年来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大量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新路。从经济效益上看,塔山工业园区具有较大的盈利能力。根据初步制定的园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园区各个项目全部建成并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0亿元人民币,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39%,投资利润率10.57%,投资利税率14.78%,盈亏平衡点64.7%,12年即可收回投资,这些都大于(或好于)建设项目的基准要求。从社会效益上看,塔山工业园区建设将为改变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模式树立样板,做大了煤炭主业,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经营;保证生产接续,促进矿区社会稳定;并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贡献。
从同煤集团塔山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看到煤炭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和就地循环,走传统工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资本;能源行业;发展路径
2005年开始,在国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能源、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政策的带动下,各地纷纷制定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实施意见,宣告了一些尚处于“灰色”地带的投资领域的正式开放。但是,能源的各个行业一直都是资金、技术高度密集,公共资源和财富高度集中,国家意图高度体现的敏感。因此,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面临更多的政策壁垒和技术难题。
一、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理论基础
能源是一个宽泛的范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分类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其中,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等;新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无论是常规能源还是新能源,都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由于传统体制的原因,自然垄断被错误地理解成行政垄断,进而导致部门垄断的投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都是由国有企业投资,但是国有企业产权的所有者缺位和非经济职能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治理制度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这种控制削弱了企业运行的效率。国有企业的结构复杂,导致企业人的机会主义以及不作为现象发生得更为频繁。而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民营企业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将所有者、董事会及高级经理人的权利进行有效的分配和制衡,能够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保证资本的增值。
从垄断行业的特征来看,自然垄断产业具有投资需求量大、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等特点,传统理论认为这样的产业需要由少数几家进行垄断经营才符合产业特征,但是垄断容易产生腐败,垄断企业会通过制定高价,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采取不正当竞争来排挤竞争者,导致市场的失灵。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政策的滞后性,管制又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允许较多企业进入,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才能迫使垄断企业提高效率,但是众多企业竞争又会损失规模经济,进而陷入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两难冲突。要解决这一冲突,就必须综合考虑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程度,要求二者都做出适当“让步”,以达到一个均衡状态。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美、日、英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能源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程度,降低了产业的成本,促使价格不断下降,产品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能源产业民营化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麦金森等人对18个国家的61个公司民营化前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民营经济进入之后,行业销售、利润和投资以及就业都有相应增长。而从民营资本的出路的角度来看,民营资本实现资本增值,势必要不断拓宽其投资领域。截止至2008年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62万亿元,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冲动强烈,能源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具有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大等特征,符合民营资本的逐利性强的特征,符合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同时,放宽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能够有效规避资本向股市、楼市汇集,引发资产泡沫以及通货膨胀。
二、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现实问题
1、传统体制障碍
长期以来,民营资本无法实质性融入垄断行业,已成为严重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障碍。2005年,国务院就下达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6条),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行业和领域,加快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度被媒体和民间称为“开启民营资本飞天元年”的这一指导意见却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且不说这36条本身的问题,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多地停留在“口号”形式上,暗地里对民营企业仍然心存“戒心”,甚至出台了自相矛盾的公共政策,比如《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强调在电力、通信、石油等领域内国有经济绝对控股。很明显,面对这两个相互“打架”的红头文件,民营企业要想在垄断行业占有一席之地,仍然困难重重。《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不仅作为单独的一项提出,而且首次提出了改革过程中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负责,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投资。各级政府也根据各地的发展水平制定了相关规定,如河北立法叫停能源行业垄断福利,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能源等垄断行业。但是,由于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尚且刚刚开始,我国的电价、油价一直是国家垄断,国有电力、能源企业长期得到政府的价格补偿,这种补偿机制极大地排斥民营资本的进入。同时,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定只是一份笼统性的意见稿,缺乏明确的实施办法以及惩戒措施,导致民营资本在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
2、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
虽然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获得强劲的发展。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粗放,没有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决策随意化,抗风险能力弱,人才短缺,企业家素质不高,短视现象普遍,技术积累和开发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民营企业参与能源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急于收回投资、尽快获利的投机意识,在经营理念和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效应,造成资源的破坏。以石油资源为例,这些年来,民营资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石油产业的经营,但更多集中于中下游产业,即流通领域的批发、零售企业争取成品油油源,较少进入开采领域,这其中当然有民营资本规避投资风险的原因,同时更多是因为民营企业存在短视问题,即为获取短期利益,采取破坏性、掠夺性开采手段,严重损耗国家的石油资源储量,忽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限度利用,给本来有限的石油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和浪费,同时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忽视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新能源,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虽然新能源能够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但是新能源生产背后引发新环境污染,比如生产太阳能板的多晶硅污染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势必要加强政府的监管,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
3、融资难问题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民营资本壮大的重要因素,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投融资矛盾尤其突出。民营资本全面进入能源行业,意味着中小民营企业也能进入这个行业分一杯羹,对于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考虑到国家能源安全及规模经济,全面开放是不可能的。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最广泛的领域还是新能源行业。但是,银行不原意贷款给规模不大、前景不明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及私募基金对行业的熟悉程度不高,不了解技术成熟度等关键性问题,对投资新能源也抱着谨慎观望的态度,因此,融资难也是限制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发展路径
1、破除行政垄断,为民营资本的全面进入扫除体制障碍
能源行业一直存在着“半行政、半市场化”的体制特征,距完全竞争还很远,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破除行政垄断,但是这个过程中就会触犯相当一部分的既得利益,因此改革阻力很大。按照美国经验,对于能源行业的管制应该去行政化,因为行政化会由于信息垄断和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寻租行为和行败。其次,加强竞争的培育,竞争的培育要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相结合,如果不制定更为详细的实施细则,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只能流于形式。山东省在《关于促进和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每年确定的省级重点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要不少于40%;市级重点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不少于50%。类似这样的规定是对民营资本的极大扶持,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保证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尽量做到具体化。其次,长期以来的政府直接定价或监管,导致成品油、天然气和电力之间的价格差别并不是由从生产到消费的成本和能源品质本身所决定,而是决定于政府与不同能源行业和不同用能终端之间的博弈,各种能源之间存在比价不合理问题。因此,推动能源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成为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核心,政府应转变角色,不能直接定价,只能进行价格监管。
2、民企与政府双管齐下,解决资源破坏与污染问题
民营企业在参与能源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应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维,不仅重视生产效率与效益,又要重视发展环境的保护,做到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已提交至国务院法制办进行审批的《能源法》规定在能源领域建立准入制度,因此,对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应设定明确的门槛,在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等进行严格限制,严格审查。对于一些污染性严重的项目,应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必须对污染物进行预先无害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对于企业新上马项目环评先行,必须在立项前向当地环保局提供生产工艺,做评估报告。无论是什么企业,只要生产就必须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决不能因为是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就忽视对环境的投入,任何企业都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法行事。
3、发展多元化的融资形式,破解融资瓶颈
能源行业的特征决定了其进入壁垒高,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难以承受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开发的前期投入和高额成本,而新能源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强化了银行的“惜贷”。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新能源,作为民营资本全面进入的领域,在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方面,应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除了争取银行贷款外,还应通过私募或风投基金、政府投资、协会支持等来获取资金支持。银行、风险投资及私募基金对民营能源企业的投资主要考察技术含量、企业规模、市场需求和上市前景,说明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关键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企业应加强与投资机构的沟通,通过翔实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获取银行的信赖。吸引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尚德模式”的成功揭示了政府投资成为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破解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快政府风险投资模式的制度化进程。行业协会在解决融资难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创造新的融资渠道,比如建立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资金。
目前,我国民营资本在能源行业创富,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和石油行业,而长远来看,新能源行业的创富机会更大。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资本全面参与能源行业不仅是个趋势,也将成为事实。可以想象,只要政府不断破除行政垄断,加强监管以及对民营资本的一贯性支持,民营企业凭借着机制等优势,将在能源行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马祥民. 对民营企业进入石油开采领域的分析与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8(4)
[2]徐英华. 我国民营石油企业发展的契机、难点及对策建议[J].未来与发展,2008(12)
关键词 会计技能竞赛 校园文化活动 融合
【分类号】G718.5
基金项目:该文为2015年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基金课题《基于学生管理工作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研究》(2015d05)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会计技能竞赛在众多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开展,高校管理者在新的政策环境中,秉承着以赛促改,以赛促创新的理念推行管理和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在会计技能竞赛和学生活动中,却常存在重复性,重复性的项目开展导致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整合,长久会造成院校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创新,影响学生参加竞赛或活动的积极性。以校园品牌效应,校园文化活动与会计技能竞赛融合,能给高职院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最终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资源,在会计系列专业发展上开拓创新。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及发展方向
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并落实团的十七大工作部署,实现“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全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都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文化繁荣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旨在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应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培养先进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而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在精神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待人处事,培养良好的性格,注重兴趣的培养,发展成健全的独立个体。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注重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激发教师和学生激情和创新能力,最终促进教学相长,院校长期发展永葆生机。
二、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现状
2012年,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成功开办。该项比赛是在仿真财务、税务、供应商等各种会计涉及的领域中进行的分岗位开放式的技能竞赛。高职院校为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专业品牌度,积极参加会计技能竞赛,在短时间内获得业务成果。但高职院校参加这种技能竞赛的经验较浅,人才、培训、组织、后勤保障等方面,缺少实质性长期性鼓励性的制度政策措施作支撑,缺少经验,缺少完善的管理培训,缺少奖励性的措施,造成比赛准备时间急,准备不充足,分配资源过度浪费,例如选手培训过于粗糙,无人主动带队和主动报名培训。
三、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意义
会计技能竞赛能给高职院校带来不可或缺的优势:提高院校知名度,打造专业品牌,获得良好的业务成果,成功培养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培训队伍;也能在当中选拔良好的学生苗子作为定点的培养对象,最终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把学变成教中做,层层深入。但由于院校制度不一,重视程度不同,选拔学生、深入培训、奖励性的措施不足等,资源造成过度浪费。在工作管理中遇到比赛通知,才急忙准备,被动安排的情况屡见不鲜。迫切需要改变这一现象的科学可信的制度、方法和理念指导,具体的解决措施。
党和国家的治国方针政策都在营造一个永葆生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院校需要培训身心健全的社会实用性的合格人才,贯彻先进性、群众性、创新性、绿色、开发共享的核心发展理念。在这种发展理念和模式下,校园文化建设举足轻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先进的发展理念,推行先进的管理办法,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开展与院校各种专业相关的技能活动,能充分融入核心理念,贯彻党和国家的核心指导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和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目的相同,弘扬的精神一致,基于学生管理工作下,两者能有机融合,能大大提高院校资源高度分配,资源能实现科学地充分利用,能从院校范围内培养和挑选学生,能在院校范围内实现专业技能培训,能科学地实现鼓励性措施,有效解决会计技能竞赛的事先、事中、事后的各方面人才、财力问题。最终能从基本层面营造良好的培养人才氛围,打造具有健全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用性人才。
四、建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的长效机制
基于学生管理工作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能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院校各个层面能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先进性、创新性、绿色的办学和培养合格人才的理念。
(一)建立贯彻院校各层面的技能竞赛与文化活动融合的管理运行制度
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离不开院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有力支持。建立科学技能竞赛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的管理运行制度,技能竞赛活动就能顺利开展,解决事先、事中、事后准备不足,支持力度和关注度不够的等难题,有效提供工作效率。自上而下的制度落实,能有力推动校园文化会计技能竞赛关注度提升,保障会计技能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树立以培养会计技能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品牌
在市场营销角度当中,每个产品都需要有品牌文化,在消费者群体中都需要有品牌口碑,建立品牌效应,在消费者某一种需要当中,能无意识地产生对某一品牌的需要时,品牌效应就会发生。而校园文化,在学生群体推广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品牌效应。而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技能是核心。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宗旨也是在培训社会实用性的技能性人才。既然需要品牌,品牌跟技能在学生管理工作角度看,性质一致,若能推动以培训会计技能的校园品牌,无形中就推广了会计专业品牌效应,在教师和学生当中,产生品牌需要,品牌效应,即会计技能看品牌,品牌就是核心,培养会计技能就是校园文化,也是办学的宗旨,也是会计专业校园文化特有的品牌活动的核心观念。因此,推动会计技能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就是树立以培养会计技能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品牌。
(三)充分利用学生工作平台,把会计技能融入课余文化活动各层面
建立校园文化品牌会计技能活动。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层层深入,实现点――线――面全面覆盖。在点的层面,通过学生个体,推广会计技能是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在整个专业学习中,需加强训练,在群体推广中,面向学生个体的学生活动社团,能建立以专业技能为主导的社团,以课余时间为主,带动不同专业的学生,体会学习会计技能的趣味;在线的层面,以会计专业为主要学生群体,组织并举办以趣味性为主的会计技能竞赛,并在班级层面展开奖励;在面的层面,将会计专业系部组织和举办的会计技能竞赛,推送到全院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面向的活动必须是院级层面的各系不同的学生,以各系学生组队的形式,参加会计专业技能比赛,落实全院推广,把会计技能融入学生文化活动当中,最终实现点――线――面全覆盖。
(四)以校园品牌活动为契机,挖掘有潜力学生参加各种会计技能比赛
在实现点――线――面全面推广同时,通过现时各种消息传播渠道,在把会计技能竞赛这个校园文化品牌宣传到校外,增加院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通过宣传和组织举办会计技能竞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能有效地挑选出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参加市、省、全国的各种会计技能比赛。参与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会计技能竞赛的学生,都是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较好的心理素质,在没有专业的培训参加更深一层的比赛前,已经通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给学生有充分的锻炼和训练,在专业教学角度上,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克服遇到各种市级以上专业比赛准备不足带来的各种困难,有利于后续的培训和发展。
(五)培养学生教师及院校管理的创新能力
能推广和实现有树立校园文化品牌的会计技能竞赛,在学生管理层面,能带动组织和举办的老师们充分结合系部情况,系部的优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在历次的组织和举办当中能顺利掌握各种会计技能比赛的关键。在学生角度下,能在专业技能和待人做事上,能得到双方面的充分锻炼,能打开眼界,培养自身成为社会适用性的技能人才。
五、总结
在学生管理工作角度下,树立校园文化品牌效应,校园文化活动与会计技能竞赛融合,能给高职院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开拓和运用更好的管理渠道,大大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学生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资源,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上的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祁丽.技能竞赛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4.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