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科普论文范文

小学科普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科普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科普论文

第1篇

1.教师对网球课堂的管理不够严格

网球课程是一项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在网球击球中,学生的手、脚、眼、脑等各部分都要协调进行才能完成击球动作。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体育管理,即对体育事物的管理,是管理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它以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问题作为实践对象,追求的是体育实践的最佳管理效果。如果将此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就能够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网球学习实践的管理,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进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网球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目前有些老师认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因而在教学中缺少或者放宽了必要的约束性。教学活动不同于日常的锻炼身体活动,应该保持必要的严肃性,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从而在课堂中认真执行,教给学生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秩序和规范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例如,教师的讲课时,学生的拍球动作,一个同学拍球,周围几个学生听不清楚;学生的讲话,学生交谈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谈话内容中,也无法听清教师的讲课;学生上课不穿运动服穿牛仔裤上课,这样导致无处放置网球,只能拿在手里,从而影响了击球的效果。诸如此类,教师的课堂管理,也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只有这些细节都管好了,学生的网球学习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2.教学场地器材的局限性

我国最近一次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普查表明,全国高校网球教学场地同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严重不足。一块网球场地一般同时可容纳4人训练,一般以同时承担6人的教学为宜,通常情况下,每位教师有3片教学场地。但是,根据笔者的走访和调查,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班人数在20~50人之间不等。按照这一数据计算,最少人数的班级仍然存在教学场地不足的情况。倘若进一步来看,教学人数在40人以上的班级,在3片教学场地中完成教学任务必然十分困难,学生学习和练习效果显然无法保证,网球课只能变成网球认识课了。而且,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学生的意外损伤。学生距离太紧密,动作不敢做得太开,缺乏完整性,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练习质量。教师的讲解只有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才能转化为学生具有的技能,但是,练习场地的紧缺,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场地因素在当前情况下,对网球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各高校应解决的必要问题。器材也是影响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不提供网球拍和网球,上课时学生自备球拍,这就使得家庭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不愿选择这一“贵族运动”。教学中,有的学生自己购买球拍,有的学生借用同学的球拍,使用起来小心翼翼,打球的次数有限,无法完成动作的定型。

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1.加强学生课堂管理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的一个有序的过程,必须加强教学的管理。首先,应对学生的候课提出要求。教师要求至少提前5分钟到场做好上课的准备,学生也应有同样的要求。提前5分钟到场,学生不仅可以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时,提前到场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适应课堂的练习节奏。在教师教学完成后,学生要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不断巩固学习的成果,真正将网球运动技能学会,从学到会的过程,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一堂课开始前到场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开端,从而心情愉快地开始课堂的学习。其次,努力提高学生听课的能力。许多大学生经过高中的书山题海考入大学,对听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体育课听课的重要性不以为然。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听课,听会听懂教师对每个分解动作的细节标准,才能在自己的运动实践中真正地运用这些标准。体育课教师讲课的时间相对其他课程较少,讲课的重点和关键点学生如果没有把握好,脑子里都是模糊的,自己打球时也就难免随心所欲,无法完成教学要求了。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听课的要求。再次,要加强学生练习纪律的要求。每堂课教师根据备课认真开展各环节的教学工作,对练习的内容、练习方法和练习频率都有相应的要求。但是,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离教师的要求,在场地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练习,而且会对学生上课的安全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练习纪律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师从全体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控制有秩序地练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要提高对运动积累水平高的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针对该层次水平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调高他们的目标,在引导和适度的压力感的双重作用下,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巩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这部分学生积极转化为班内的骨干力量,在自身技能提高的基础上,还可以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学的练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行动力。

2.教师加强对网球教学的研究

第2篇

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全球迅猛发展。它能提供通信、检索、最新动态和娱乐服务,这为优化田径普修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我校小学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小学体育教师,因此,少儿田径内容作为我校田径普修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适宜的。为此,课题组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深入调研收集了来自三方面的田径教学内容资源,第一来自国际田联和中国田径协会网站中提供的相关少儿田径资料;第二来自部分优秀小学网站中提供的田径教学内容;第三来自师范院校尤其是以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的兄弟院校相关田径教学内容资源。经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后对我校田径普修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删掉小学中不开展的和偏难的教学内容,如铅球和标枪;降低难度动作教学,如教学中降低栏架高度和栏间距;增加趣味性强和团体性项目的教学内容,如在跑的教学中增加迎面接力,在投的教学教学中增加垒球和实心球技术的教学,增加跑、跳、投三项融合项目的教学;变化田径项目教学内容,如跑教学中不仅有变速还进行变向教学,投的教学中不仅有远度投教学还有定点投教学。经过调整和优化后的田径教学内容更贴近小学田径教学,使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随着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田径普修课时有过去的280学时左右减至目前的70学时左右,在有限的时间内还需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必须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能够提供多样、便捷的交流方式和强大的检索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微信朋友圈、E-mail等在线信息网络交流平台,构建了不受时空限制的师生互动平台,如教师能够上网为学生提供和推荐优秀的田径网站、视频等资源,学生也可在线向老师咨询、探讨或辩论问题,从而能使学生全面的认识事物、培养学生思辨思维,这正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二、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理论、实践学习的相互渗透,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曲线、动画和视频等信息进行有序的编辑和整合,形成一个多视觉表达的信息载体。它不仅可以刺激人体视、听等多种感觉系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更便于学生理解、思考,起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题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田径普修理论课的多媒体课件和收集编辑了田径教学项目的视频资料,包括田径运动概述、田径运动教学组织、田径运动场地、田径运动技术原理及主要教学项目技术动作视频。在传统的田径多媒体教学中,往往理论教学和技术实践教学分离,如一般在学期末或学期中集中进行理论教学,这样的教学安排,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充分实现理论对实践的迁移及指导作用。因此,在对2013级小学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田径普修课中,任课老师借助于Ipad、Surface等计算机终端,在新技术学习的开始,先进行该项目有关的理论课教学,包括项目的发展史、项目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及进行相关技术动作视频观摩,然后进行技术动作学习,最后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计算机终端中的视频进行对比和任课老师的讲解,掌握新技术。这种教学顺序优点如下:第一,能够激发学生对新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第二,能够在学习开始建立正确的动作表像,传统教学中仅以教师示范为主,而通过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重点、有步骤、多角度的实现动作的展现,还可以通过分解、回放、慢放等技术手段,能更清晰的将动作展示给学生,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要,进而提高了学生对动作表象的记忆和痕迹。第三,技术原理学习为后面技术动作学习会产生迁移和指导效果,有效学习的发生往往产生于对事物深入理解之后,如学生在进行跳练习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蹬摆配合”、“运动补偿”等概念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技术的掌握。

三、使用视频图像技术记录和分析学生技能表现,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

视频图像是人们利用各种工具以不同形式和手段观测客观世界而获得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例如图像的采集、获取、编码、存储和运输,图像的合成和产生,图像的显示和输出,图像的变换等。科学统计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约75%来自视觉系统,也就是从图像中获得的,视频图像及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实现人们从图像中获取大量信息的设想。长期以来,高校田径普修教学以学生运动技术掌握为中心来实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是教师示范和自我练习,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不同程度地忽视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在2013级小学教育(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教学中,使用了Sony公司生产的DV摄像机对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进行现场录像,并利用移动便携录像采集和图像处理系统对录像进行技术处理和制作,通过课堂回放、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到对他们自己的技术动作的观摩和互相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反馈的实效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把学生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常见错误动作进行定格、回放、慢放等方式,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这样在教学的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四、应用计算机管理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关注其全面发展长期以来,田径普修课程在以“学生运动技术掌握”为主的教学思路影响下,多数学校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理论笔试、理论口试、运动技术考评、全能项目测试及教学实践考试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多为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甚至有的还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对其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在田径普修开课初期,任课教师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学生填写,老师收集整理学生资料等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运动经历、身体素质等情况,最后通过利用计算机的文件管理技术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创建学生学习档案,为后继教学内容和个性化强度安排提供依据。在田径运动中,有许多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还需在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动作,如跳远中的空中动作、投掷项目中最后用力顺序、跨栏架技术等,是学生接触较少的动作,教师的关注和即时评价对学生技术动作学习掌握有很大影响。在实践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问题并进行评价,这对增加学生自信和提高学生练习效果都有很大作用,同时任课教师需将这些评价编辑、输入计算机中,不仅是后继教学的反馈资料同时也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情感投入及能力表现的真实记录和反映,这些都能为学生最后的定性评价和综合评价提供详实客观的资料依据。

四、结语

第3篇

论文摘要:2002年,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并要求20O3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施行。{=纲要>指出,把“健康第。_”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高等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体育基础、体质状况、爱好、家庭条件以及生活环境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现行的统一计划、统一操作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达到最佳效果,要改进这一现状,就要遵循体育课程内在的规律,给学生以尽可能大的选择空间,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方式,以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效果。

2OO2年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普通高校体育工作总的指导方针,也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纲领。我们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主要是:学生的健康第一,为了达到这目的,高校体育可以采取更多的、更灵活的、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体育教学。

健康是个总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方式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另外高校的学生由于健康状况、体育教学和一刀切的统一要求,已不适应现在的形势了。为此我们设计出了“针对式教学模式”,就是要像<纲要’所提出的,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1针对式教学模式示意图

2针对式教学模式的4个环节

1)大学生入学时(第一学期)以行政班为单位参加普通体育课。任课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健康状况做详尽掌握;

2)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出一个锻炼计划(或称运动处方)。该计划可以以学期为一个周期,也可以学年或整个大学期间为周期。该计划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详略粗细要得当,也就是说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之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作用。学生根据此计划进行选上体育课和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刚根据计划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对计划中不合适之处及时予以修正;

3)教师对学生执行计划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记录,并作为学生体育课成绩的重要依据。例如。学生执行计划情况,认真程度。学生体育能力提高幅度以及健状况等。

体育部、教研室等可根据上述情况对教师的工作业绩做出评价。

3针对式教学模式的计划制定

如前所述,针对式教学模式有4个环节,其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和健康状况是基础。而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则是关键环节,是核心工作。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尽量准确全面,除了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因为有时参加体育锻炼需要投入,如购买器材、服装、门票等。在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时,一定要有学生的参与,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给出条件,如学校和其他方面能提供的体育锻炼的场所、器材、时间等,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选择项目,球类、跑步、游泳、跳健身操等。这可采取简便易行的方法。如比较基础脉搏。注意自我感觉和饮食,睡眠的情况。

体育锻炼计划应该用书面形式明确下来,具体格式可自定,但是书面计划中要设有记录体育锻炼进行情况的地方,也要留有修改和补充的地方。这个计划应该一式两份,教师和学生各留一份,在这个计划上学生留有相应的记录,教师定期检查,并以此作为学生体育成绩的重要依据。

4针对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学生的整修整个体育活动过程(包括上课和课外活动)都得到了一定的有效控制,提高了效率;由于计划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制定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这是通过体育手段达到健康的目的必要因素;促使每位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水平都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而现行的统一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是,有~定体育基础的学生即使不下功夫锻炼,体育课成绩也能得优,而基础差的学生即使下功夫锻炼也难有好的成绩。如果按嗜针对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体育课等作评价,上述现象有所改进;

这种教学模式会使教师的工作量有所增加,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但这也给了教师们一个发挥自己所学专长的展示自己能力水平的机会。体育部、教研室据此对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很容易做出量化评价。

5针对式教学模式的六项转变

5.1由目的不明确向明确转变

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大学生对去上体育课或参加活动之前,可以说其目的是不明确的,或不是很明确的。因为即使去上课,一般也事先不知道要采用什么具体手段,达到什么具体目的。而大学生自己到运动场参加体育运动时,一般也都是无计划的随意行动,其目的不可能很明确,而在针对式教学模式中,由于事先有了计划,所以其目的是具体而明确的。目的明确,其锻炼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5.2由被动行为向主动行为转变

由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计划,是针对自己实际情况的真实的需要而定的,并且自己也参与了计划的制定,所以能够促使其主动去参与体育锻炼,这对于那些体育基础差的。以及不爱运动的学生尤其有作用。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其效率和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5.3由群体行为向个体行为转变

现行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统一的群体行为即全班都进行一个项目,都采取同样的练习手段和方法,都采用同一的标准来评价体育成绩。这势必会使一些体育基础好学生“吃不饱”,而一些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又“吃不消”。而采取针对式教学模式,就可以改进这种状况,因为它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时尽可能地变统一的群体行为具体的个体行为,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则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要有一定的难度。

5.4由每周一次的体育锻炼向每周数次转变

现在的高校体育安排是每周两学时。并且都安排在一起。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不自己另找时间参加体育锻炼,那么他(她)一周只有一次体育锻炼,而且这只限于在校时,放假期间和大学的后两年都没有体育课了。每周一次的体育锻炼对于提高健康水平是不够的。在针对教学模式中,体育锻炼计划已把课外体育活动也包含进来了,因此可以使大学生由一周一次的体育锻炼变为一周数次(至于锻炼几次由本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最好能达到《纲要》中提出来的每天保证的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5.5由课堂行为向生活方式转变

针对教学模式表面看是教学过程。是课堂上的行为,其扩展延伸也只限于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但是由于让学生参与了为自己制定体育锻炼计划,能够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学生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种种益处时,就会热爱体育锻炼。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体育锻炼,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一来,体育锻炼就会从一种课堂行为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

5.6由阶段向终身行为转变

纵观我国的教育体系,体育课是开设时间最长的课,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共有l4年。尽管其时间比较长,但是和整个人生的几十年相比还是阶段性的,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达70岁了。如果把学校比作培养人材的工厂,那么高校则是最后一道工序,其体育是其中的一个车间。这个车间的工艺好坏对其产品一学生(人材)是影响很大的。大学生通过针对式教学的培养,从关心自己的体育锻炼到形成了积极主动的体育意识,提高了体育锻炼的技能和能力,养成了体育锻炼习惯,使体育锻炼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这势必会成为终身体育,这正是《纲要》所提出的高层次的目的,也是高校体育所努力的方向。

第4篇

一、深入开展“星级”创建活动,学(协)会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继2005年开展“星级”学(协)会创建活动后,今年,各学(协)会把创建活动作为自身建设的主要抓手,以创建为纽带,不断拉高工作起点,提高工作质量。区财会学会继续推进“五好”分会评比活动(五好即一是组织建设加强、学组活动开展好,二是继续教育深入、会员素质提高好,三是爱岗敬业显著、服务经济成效好,四是诚实守信廉洁、财会人员信誉好,五是维护合法权益、会员之家建设好。),组织8个分会开展明争暗赛、争先创优活动。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评比,很有成效,既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又得到财政局的充分肯定。区监察学会结合反腐倡廉工作,在广大会员争当学习型会员的活动,引导、组织广大会员学理论、学业务、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以调研为基础,以探索新形势新时期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为主旨,带动广大会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取得很好的实效。区医药学会在创建活动中,以会员中的志愿者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检查,活动开展很扎扎实实、并朝着经常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区农林学会在创建活动中,以服务“三农”为方向为重点,年初工作有计划,每月工作有安排,主要工作有专人负责,主要活动常年不断,主要会员有定向职责,并且投入较多的资金,创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区桃农学会针对面广量多的桃农急需技术服务的情况,把创建的工作落实到为桃农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上,深受桃农欢迎。区青少年辅导员协会在创建中突出抓好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以科普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成效显著。区环境科学学会、区计量学会、区蔬菜协会等学会在创建中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较好的成效。总体上看,2006年学会工作的活力增强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学会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广泛深入

(一)全方位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科普宣传也是学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区科协的组织和统一部署下,各学会积极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开展了服务“三农”、区第五届“双科周”和“9·17”全国科普日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区科协组织区农林学会、医药学会、环科学会等学会,携带各类科普资料,充分利用庙会、集市,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下乡服务活动,先后在堰桥、阳山、玉祁、洛社等镇开展科普集市活动。参与科技人员达100多名,共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2万余份。区农林学会还专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编写了“水蜜桃无公害生产技术”、“水蜜桃全年病虫害防治日历”等技术资料,受到广大桃农的热烈欢迎。

二是“双科周”期间,各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结合自己的业务编写了相关科普资料,撰写了有关科技论文,举办了不同规模和多层次的学术研讨会、科技报告会和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科普画廊、宣传标语、横幅和科普宣传车等载体,以讲座、板报、科普挂图、开培训班、外出参观、志愿服务等形式强化科普宣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三是“9·17”全国科普日期间,各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共拉出横幅10多条,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应。此外,区科协带领区医药学会等单位送科普进社区,在堰桥镇新惠苑小区摆摊设点,为小区居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科普大餐。

(二)各学会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稳步推进科经结合

惠山区科协组织各学会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学会作用,做好“金桥工程”和“厂会协作”工作。各学会(协会、研究会)通过组织牵线搭桥、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推进技术进步,使这项工作逐步向科学化、正常化、规范化和成效化的方向发展。今年的“金桥工程”、“厂会协作”工作,以“百名科技专家‘民企’行”为主题,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度惠山区共实施“金桥工程”项目16项,其中区级学会完成7项,如惠山区环科学会与石塘湾综合污水处理厂和杨市污水处理厂的协作项目;共组织验收了“厂会协作”项目14项,其中区级学会完成4项,如惠山区农林学会和江苏农科院的水蜜桃全园套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加快了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我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效显著

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学会工作的重点。为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普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06年区科协会同区教育局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做了大量工作。联合下发了《关于参加第十七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的通知》(惠教发[2006]29号),积极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省、市“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据统计,全区共有24所中小学参加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达6584人。在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小制作比赛中,共有8587人参加;在科学小论文竞赛,参加人数达5688人。今年四五月间,区科协还会同其他部门联合举办了一次科普征文比赛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其中有1000多名学生撰写了征文,其中,53名学生和20名指导老师获奖。全区各校特别是省锡中等学校科普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据统计,全区各校组织科普讲座13次,参加人数11713人;组织科普知识竞赛8场,参加人数达4052人;有2所学校举办科普图片展览;4所学校建立科普网站或气象站;各校还普遍开展网上读书活动。阳山中心小学顾芳老师荣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洛社初中、天一实验小学参加了无锡市科技实验学校的评比。

此外,为了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区科协今年还举行了向部分小学赠送科普图书活动(送科普图书进校园活动),向天一实验小学、阳山中心小学、钱桥中心小学、前洲中心小学等学校分别赠送了一批科普图书,为广大小学生送去了“精神食粮”,先后赠送了价值近万元的科普图书4000余册。

三、推动学术交流活动,成效显著

(一)技术培训富有成效。各区属学会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各种培训班110余次,14000多人得到了培训。土地、质监、医药、质量、桃农、蔬菜、纪监、农林、环境等学会今年开办的培训班最少的3期,最多的达30多期。区财会学会常年办班不断,累计培训达9000多人次;区农林学会今年共办班30多期,培训人数达2500多人次;区蔬菜协会今年共办班9期,累计培训菜农600多人次;区医药学会还举办了妇产科和中西医结合等学习班,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来授课,有12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听讲。

(二)学术交流有声有色。各学会结合实际,举办了一些综合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术层次,扩大学术活动的影响力和受益面。区医药学会仅在本年度的年会上,收到学术论文35篇,其中,10篇优秀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区纪律监察学会收到学术论文近30多篇,并计划再出一本学术专著。区农林学会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专人专题交流,今年收到论文近50篇;区环境学会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学术研讨,收到论文17篇,区财政会计学会第一分会举办了学术研讨会,有10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区水利农机学会、质监学会和土地学会等单位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今年来各区属学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6场次,1260多人参与了学术交流。惠山区科协把学术交流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全年组织各学会举行学术交流130余次,有10000多人参加,交流学术论文1200余篇。学会举办各种咨询活动160余次,有20万人次进行了咨询。今年5月双科周期间,区科协会同环保局、科技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和“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的优秀科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论文推荐稿264篇,共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和提名奖30篇,并将获奖作品结集出版,书名为《创造未来——惠山区科普论文集锦》,各学会所推荐的论文在评选中都获得了好成绩。

四、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真抓实干

(一)强化组织力量。学会组织建设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基础,惠山区科协十分注重学会的基础建设和组织建设。在区科协的指导下,区农林学会等单位顺利换届,区纪律监察学会、区微循环学会、区鸭业协会相继成立,另有区花卉苗木和鳜鱼2个协会尚在筹建中。此外,各学会通过换届选举、争取经费支持、成立分会、学会小组等形式,大力发展会员,2006年度共发展会员3000多名。惠山区蔬菜协会为帮助解决菜农销售难的问题,专门召开了二次农企对接座谈会,6户蔬菜大户与华顺公司正式签订了定单,年销售蔬菜达200吨,发展会员100多名。

(二)狠抓制度建设。为了确保区科协的工作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在组织开展常规性工作之外,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区科协除定期召开办公会和有关会议外,着力抓好各学会(协会、研究会)每季度的工作例会。从今年一季度起,每季度召集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负责人参加工作例会,通报区创建工作情况、部署下阶段主要工作、各单位交流工作情况等,使学会管理工作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迈进。

(三)明确考核机制。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要求,今年区科协继续在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中开展创建“星级”学会活动,该活动明确了学会年度工作中的十几项硬性指标,丰富了学会工作的内容,对学会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区财政会计学会、区医药学会、区环境科学学会、区水利农机学会和土地学会等学会依据创建标准,都积极开展了“星级”学会的创建活动。

2007年整体工作思路

一是围绕科普创建目标,着力开展科普创建活动。

2007年是我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正式启动之年,区科协学会工作将继续围绕创建目标,来策划和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努力与创建工作相衔接。要按照创建要求,一方面深入开展“星级”学会的创建工作,继续拉高起点,提高标准,以“星级”创建促科普创建。一方面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继续开展好各种科普实践和科普服务活动,以活动为抓手,大力扩大学会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会工作效益。要按照今年印发的创建工作台帐,做到任务、职责和考核要求三明确、三落实。

二是不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动员各学会围绕全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促进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水平和质量,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智力支持。鼓励支持学会举办学术研讨、技术交流与高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示相结合的展览交流活动,配合会展经济,发展科技会展业,努力打造活动品牌。

三是继续发挥好为经济建设架桥服务的作用。

发挥学会各自优势,广泛开展“金桥工程” 、“厂会协作”等活动,对上年度的对子和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推动区科协会同区级学会联合开展相关技术服务活动,选择企业或重点选择有关项目进行技术服务。

四是继续加强完善学会组织建设。

2007年区科协将以改进和加强对学会组织和学会活动的管理为重点,推进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高学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通过改进管理和加强服务,引导学会适应形势发展和需要,加强学会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继续实行星级学会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工作。

五是学会常规工作力求突破,增强新亮点,取得新成果。

第5篇

一、深入开展“星级”创建活动,学(协)会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继2005年开展“星级”学(协)会创建活动后,今年,各学(协)会把创建活动作为自身建设的主要抓手,以创建为纽带,不断拉高工作起点,提高工作质量。区财会学会继续推进“五好”分会评比活动(五好即一是组织建设加强、学组活动开展好,二是继续教育深入、会员素质提高好,三是爱岗敬业显著、服务经济成效好,四是诚实守信廉洁、财会人员信誉好,五是维护合法权益、会员之家建设好。),组织8个分会开展明争暗赛、争先创优活动。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评比,很有成效,既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又得到财政局的充分肯定。区监察学会结合反腐倡廉工作,在广大会员争当学习型会员的活动,引导、组织广大会员学理论、学业务、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以调研为基础,以探索新形势新时期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为主旨,带动广大会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取得很好的实效。区医药学会在创建活动中,以会员中的志愿者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检查,活动开展很扎扎实实、并朝着经常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区农林学会在创建活动中,以服务“三农”为方向为重点,年初工作有计划,每月工作有安排,主要工作有专人负责,主要活动常年不断,主要会员有定向职责,并且投入较多的资金,创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区桃农学会针对面广量多的桃农急需技术服务的情况,把创建的工作落实到为桃农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上,深受桃农欢迎。区青少年辅导员协会在创建中突出抓好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以科普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成效显著。区环境科学学会、区计量学会、区蔬菜协会等学会在创建中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较好的成效。总体上看,2006年学会工作的活力增强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学会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广泛深入

(一)全方位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科普宣传也是学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区科协的组织和统一部署下,各学会积极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开展了服务“三农”、区第五届“双科周”和“9·17”全国科普日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区科协组织区农林学会、医药学会、环科学会等学会,携带各类科普资料,充分利用庙会、集市,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下乡服务活动,先后在堰桥、阳山、玉祁、洛社等镇开展科普集市活动。参与科技人员达100多名,共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2万余份。区农林学会还专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编写了“水蜜桃无公害生产技术”、“水蜜桃全年病虫害防治日历”等技术资料,受到广大桃农的热烈欢迎。

二是“双科周”期间,各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结合自己的业务编写了相关科普资料,撰写了有关科技论文,举办了不同规模和多层次的学术研讨会、科技报告会和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科普画廊、宣传标语、横幅和科普宣传车等载体,以讲座、板报、科普挂图、开培训班、外出参观、志愿服务等形式强化科普宣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三是“9·17”全国科普日期间,各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共拉出横幅10多条,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应。此外,区科协带领区医药学会等单位送科普进社区,在堰桥镇新惠苑小区摆摊设点,为小区居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科普大餐。

(二)各学会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稳步推进科经结合

惠山区科协组织各学会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学会作用,做好“金桥工程”和“厂会协作”工作。各学会(协会、研究会)通过组织牵线搭桥、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推进技术进步,使这项工作逐步向科学化、正常化、规范化和成效化的方向发展。今年的“金桥工程”、“厂会协作”工作,以“百名科技专家‘民企’行”为主题,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度惠山区共实施“金桥工程”项目16项,其中区级学会完成7项,如惠山区环科学会与石塘湾综合污水处理厂和杨市污水处理厂的协作项目;共组织验收了“厂会协作”项目14项,其中区级学会完成4项,如惠山区农林学会和江苏农科院的水蜜桃全园套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加快了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我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效显著

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学会工作的重点。为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普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06年区科协会同区教育局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做了大量工作。联合下发了《关于参加第十七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的通知》(惠教发[2006]29号),积极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省、市“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据统计,全区共有24所中小学参加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达6584人。在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小制作比赛中,共有8587人参加;在科学小论文竞赛,参加人数达5688人。今年四五月间,区科协还会同其他部门联合举办了一次科普征文比赛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其中有1000多名学生撰写了征文,其中,53名学生和20名指导老师获奖。全区各校特别是省锡中等学校科普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据统计,全区各校组织科普讲座13次,参加人数11713人;组织科普知识竞赛8场,参加人数达4052人;有2所学校举办科普图片展览;4所学校建立科普网站或气象站;各校还普遍开展网上读书活动。阳山中心小学顾芳老师荣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洛社初中、天一实验小学参加了无锡市科技实验学校的评比。

此外,为了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区科协今年还举行了向部分小学赠送科普图书活动(送科普图书进校园活动),向天一实验小学、阳山中心小学、钱桥中心小学、前洲中心小学等学校分别赠送了一批科普图书,为广大小学生送去了“精神食粮”,先后赠送了价值近万元的科普图书4000余册。

三、推动学术交流活动,成效显著

(一)技术培训富有成效。各区属学会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各种培训班110余次,14000多人得到了培训。土地、质监、医药、质量、桃农、蔬菜、纪监、农林、环境等学会今年开办的培训班最少的3期,最多的达30多期。区财会学会常年办班不断,累计培训达9000多人次;区农林学会今年共办班30多期,培训人数达2500多人次;区蔬菜协会今年共办班9期,累计培训菜农600多人次;区医药学会还举办了妇产科和中西医结合等学习班,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来授课,有12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听讲。

(二)学术交流有声有色。各学会结合实际,举办了一些综合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术层次,扩大学术活动的影响力和受益面。区医药学会仅在本年度的年会上,收到学术论文35篇,其中,10篇优秀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区纪律监察学会收到学术论文近30多篇,并计划再出一本学术专著。区农林学会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专人专题交流,今年收到论文近50篇;区环境学会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学术研讨,收到论文17篇,区财政会计学会第一分会举办了学术研讨会,有10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区水利农机学会、质监学会和土地学会等单位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今年来各区属学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6场次,1260多人参与了学术交流。惠山区科协把学术交流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全年组织各学会举行学术交流130余次,有10000多人参加,交流学术论文1200余篇。学会举办各种咨询活动160余次,有20万人次进行了咨询。今年5月双科周期间,区科协会同环保局、科技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和“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的优秀科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论文推荐稿264篇,共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和提名奖30篇,并将获奖作品结集出版,书名为《创造未来——惠山区科普论文集锦》,各学会所推荐的论文在评选中都获得了好成绩。

四、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真抓实干

(一)强化组织力量。学会组织建设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基础,惠山区科协十分注重学会的基础建设和组织建设。在区科协的指导下,区农林学会等单位顺利换届,区纪律监察学会、区微循环学会、区鸭业协会相继成立,另有区花卉苗木和鳜鱼2个协会尚在筹建中。此外,各学会通过换届选举、争取经费支持、成立分会、学会小组等形式,大力发展会员,2006年度共发展会员3000多名。惠山区蔬菜协会为帮助解决菜农销售难的问题,专门召开了二次农企对接座谈会,6户蔬菜大户与华顺公司正式签订了定单,年销售蔬菜达200吨,发展会员100多名。

(二)狠抓制度建设。为了确保区科协的工作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在组织开展常规性工作之外,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区科协除定期召开办公会和有关会议外,着力抓好各学会(协会、研究会)每季度的工作例会。从今年一季度起,每季度召集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负责人参加工作例会,通报区创建工作情况、部署下阶段主要工作、各单位交流工作情况等,使学会管理工作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迈进。

(三)明确考核机制。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要求,今年区科协继续在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中开展创建“星级”学会活动,该活动明确了学会年度工作中的十几项硬性指标,丰富了学会工作的内容,对学会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区财政会计学会、区医药学会、区环境科学学会、区水利农机学会和土地学会等学会依据创建标准,都积极开展了“星级”学会的创建活动。

2007年整体工作思路

一是围绕科普创建目标,着力开展科普创建活动。

2007年是我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正式启动之年,区科协学会工作将继续围绕创建目标,来策划和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努力与创建工作相衔接。要按照创建要求,一方面深入开展“星级”学会的创建工作,继续拉高起点,提高标准,以“星级”创建促科普创建。一方面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继续开展好各种科普实践和科普服务活动,以活动为抓手,大力扩大学会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会工作效益。要按照今年印发的创建工作台帐,做到任务、职责和考核要求三明确、三落实。

二是不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动员各学会围绕全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促进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水平和质量,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智力支持。鼓励支持学会举办学术研讨、技术交流与高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示相结合的展览交流活动,配合会展经济,发展科技会展业,努力打造活动品牌。

三是继续发挥好为经济建设架桥服务的作用。

发挥学会各自优势,广泛开展“金桥工程” 、“厂会协作”等活动,对上年度的对子和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推动区科协会同区级学会联合开展相关技术服务活动,选择企业或重点选择有关项目进行技术服务。

四是继续加强完善学会组织建设。

2007年区科协将以改进和加强对学会组织和学会活动的管理为重点,推进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高学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通过改进管理和加强服务,引导学会适应形势发展和需要,加强学会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继续实行星级学会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工作。

第6篇

文章摘要: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在全区中小学中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培养……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在全区中小学中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积极响应我区创建省科普示范城区的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科技活动特色,经研究决定举办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一、主办单位:鸠江区教育局二、承办单位:芜湖市第三十二中学三、活动时间:暂定2007年11月22日前后(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确定)四、参加对象:区中小学生、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五、活动方案(一)组织领导1、成立活动组委会组委会负责科技节活动总体方案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实施,协助新闻媒体对活动的宣传报道等工作.2、组委会名单主任:赵敬东副主任:杨祥衡李广庆许斌陶承军成员:姚晓虎曹小谋汪文付杨正安邢修林吴云杨国强胡宗品(二)活动要求1、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加强宣传力度,在全校营造良好的重科教氛围,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有力支持.2、报名截止日期为2007年11月15日,请各校将科技节报名表(见附件)通过电子政务报区电教馆.(三)活动项目竞赛项目1、发明创造类:作品内容不限,要求是学生个人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制作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意义的实物作品.2、创意设计类:指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实物的创新设计,但必须是根据科学原理可以完成的(金点子).3、科学小论文:指中小学生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观测)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4、科技展板评比及展示.5、现场电脑科幻画.6、热气球升空.7、手掷纸质模型滑翔机.(直线距离)展示项目1、机器人展演.2、叶脉画制作演示.3、凤鸣科普站“校园科技接力”活动展示.(四)评审标准1、发明创造、创意设计、科学论文类评审标准“三自”原则和“三性”原则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发现、提出、选择的.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的.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科学性: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先进性: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新颖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没有公开使用过,该项研究课题及论文的选题有创意;先进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显著的进步;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的研究结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实用性: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的影响范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小学生的项目在依据“三自”和“三性”原则的同时,根据目前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和水平,融入“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重点考查项目的探究过程,考查在探究过程中小学生初步探究能力和基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掌握.发明创造、创意设计类作品须填写附2“发明创造和创意设计作品说明”表.2、科技展板评比及展示要求:各校按统一规格制作2块科技教育宣传展板,按高170厘米,宽90厘米制作.一块展板介绍本校开展科技活动的情况以及学生的科技小论文等;另一块展板围绕本届科技节主题(节能绿色健康)专门介绍科普常识或最新科技动态,最好以专题形式出现.展板总体要求美观、图文并茂,有科技特色,不得到广告公司统一喷绘.3、现场电脑科幻画比赛形式:现场运用各类绘画软件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金山画王除外)制作完成的绘画作品;包括主题性单幅画或表达同一主题的组画、连环画.单纯的数字摄影画面不属于此项作品范围.评分标准:(百分制)①主题正确、鲜明、突出.(30分)②构思健康、新颖、有创意.(20分)③绘画方面:用笔细腻、色彩调配等(50分)参赛人数:各代表队参赛人数限定2人以内.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备注:各校在报名时需标注清楚使用何画图软件,以便赛方提供相应软件.4、热气球升空注意事项:这项比赛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升空要求:参赛者将事先制作好的热气球带入比赛现场,并且贴上编号(在赛前的科技辅导员会议上进行抽签决定),热气球在升空时,下方必须有不少于1m的铁丝相连,在铁丝的下方与绳子相连,热气球升空高度要求达到20米.评分规则:本次比赛以热气球升空的负载多少决定名次(负载为50克的钩码,由大赛组委会发放),若负载相同,以升空时间决定成绩,用时少的获胜.所有选手必须按抽签顺序依次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比赛只进行一轮,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准备、点火升空(达到20米高度)、安全回收和灭火四个程序.遇到下列情况时比赛成绩无效:热气球升空不足20m.热气球没有成功回收的;热气球被烧毁的.总用时超过20分钟.参赛人数:各代表队限定3组,每组3名学生.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评奖办法(特设)所有拥有有效成绩的小组均有奖,一、二、三等奖分别按20%、30%、50%设置.注:“区e之梦科技营”将组织参赛学校科技辅导员对“热气球升空”进行培训,培训时间另行通知.5、手掷纸质模型滑翔机制作要求:由组织单位提供1张70克的a4纸、在10分钟内现场完成一架飞机折叠.(不得将成品飞机带入场地,机身长度不得低于20厘米,翼面宽度不得少于2厘米)评分规则:在宽8米的道上手掷飞行.以起点至首次落地点的距离为成绩,如落点出8米道宽,成绩为0.按飞行距离长短排列成绩.(制作不评分)参赛人数:各代表队参赛人数限定6人以内.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附1:鸠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报名表学校: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序号姓名性别参赛项目辅导教师备注附2:发明创造和创意设计作品说明项目名称项目简介设计该项目的目的和基本思路该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该项目中申报者的主要贡献(发明点或创新部分)所在学校意见附3:科技节开幕式当天活动具体安排表时间内容地点负责人备注9:00开幕式领导讲话操场主持人32中舞蹈表演操场李嘉9:30热气球升空操场杨国强9:30手掷纸质模型滑翔机.篮球场胡宗品8:30电脑现场科幻画网络教室吴云9:30科技创新优秀作品展示科技室邢承喜9:30科技展板展示操场看台邢修林10:00—11:00机器人展演多媒体室曹小谋10:00—11:00叶脉画制作演示阶梯教师汪文付10:00—11:00凤鸣科普站“校园科技接力”活动展示科技室罗小飞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第7篇

为了营造科技创新型建设氛围,贯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加快科普示范城区建设步伐,推动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通知“为贯彻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精神,2015年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题为《节约、创新、发展》的要求”,为了把此项活动办成我区的特色和精品项目,经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区教育局、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者协会研究,拟在2014年11月份,举办庐阳区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庐阳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庐阳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者协会及相关学校。

庐阳区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主席:黄|

副主席:姜鸿杰刘芳王翠英

执行主席:殷硕景董召奎谷云岳彩莲

大赛执行:闫如成邹磊

大赛组织协调:王碧波尹亮鲍妮娜

“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共同协商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庐阳区青少年科普协会(区电化教育馆408室)。

二、大赛宗旨: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

三、大赛主题:《节约、创新、发展》,科幻画不单设主题。

四、大赛参加范围:庐阳区范围内职业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在校学生和民办机构辅导的学生。

五、活动内容: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优秀论文评比和科学幻想画比赛等。

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面向所有中、小学生。

2)参加发明创造比赛的作品应是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评选委员会依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项目。

3)科学论文要求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参加科学讨论会的论文可以是中小学生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评选委员会依据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论文。

4)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5)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6)竞赛类作品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2、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2013年7月1日后完成的。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5、评审标准。作品按照自主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要求。具体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章程》。

6、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六、活动要求: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和实施。要围绕主题,以立足普及、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创新实践为原则,广泛开展活动。

七、参赛要求

1、严格规范竞赛工作。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的“三自原则”,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三性原则”。

2、注重能力培养。注重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青少年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索身边的科学问题。鼓励和发掘青少年质朴的原始创新意识。强调和提倡青少年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

3、作者人数规定。同一项目(竞赛项目)的作者不得超过两名,否则不予申报,两名作者的项目视为集体项目,集体项目按10%的比例参评。一个项目的辅导老师不得超过两名。获奖项目只表彰第一辅导员。

4、科幻画作品要求

1)作者要求:5—14周岁的少年儿童。

2)作品要求:

①、参评作品要求符合主题,充分体现科学幻想;

②、参评作品一律在规格为38M×54M纸或其它材料上绘制,不需装裱;

③、作品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画种,作品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但不包括非画类的美术品、工艺品;

④、参评作品仅限个人作品,即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

⑤、参评作品要注意构想的独特性、新颖性。抄袭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评资格。

3)评审标准: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统一要求。

5、科技辅导员竞赛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2)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从当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的。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5)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八、申报材料:

1、科幻画:科幻画原件、申报表一式2份,一张张贴于作品背面,一张用回形针附在作品上。

2014年9月15日前,科幻画申报材料、汇总登记表(同时报送电子版),逾期不接受申报。作品资料请自行留存,作品不退。

2、学生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3、教师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4、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作品1份、附件1份(电子版同时报送)。

九、专家评委:为了提高我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水平,本届大赛由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将邀请安徽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肥科研院所专家和市科协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比赛进行评审。

评委会顾问:黄|(庐阳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姜鸿杰(庐阳区区委常委、科协主席)

刘芳(庐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王翠英(庐阳区政府副区长)

评委会主席:董召奎(庐阳区科协常务副主席、科技局局长)

殷硕景(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评委会副主席:岳彩莲(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谷云(庐阳区科协委员、科技局副局长)

评审组组长:徐楠桔(省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组织成员之一)

郑军(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二室主任兼、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负责人)

评审组评委:韩德民(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

孙怡宁(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合肥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评委)

王刚(合肥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

十、作品评审方式:采取专家评委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十一、作品征集对象:庐阳区区域内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及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

十二、表彰奖励:区级竞赛根据不同项目设置作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社会实践奖,另设优秀辅导奖和优秀组织奖。

十三、奖项设置:

1、科技创新特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00名

2、科技创新一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50名

3、科技创新二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颁发获奖证书

4、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奖6名

5、优秀科技辅导员:中、小学10名

十四、活动依据:依据庐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庐阳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考评标准》的要求开展本次活动。我们将庐阳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的参与率作为对学校科普工作考评重要条件之一。

十五、工作日程安排:

1、筹备:2014年6月15日至11月30日;

2、2014年10月15日成立第六届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3、2014年11月18日上报作品;

4、2014年11月22日专家评审组对作品评分;

第8篇

一、坚守一个理念

我校的科技教育理念是“用科技教育筑起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校园就是科技的乐园,是孩子们享受教育,体验美好人生的地方。学校强调普及,强调全员参与,全体师生都是快乐的参与者,自觉的行动者,自信的创新者,让科技成为师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二、找准两个定位

我校的科技教育特色的定位分为特征定位和发展定位。特征定位为“关注热点,呵护生命”,发展定位为“省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三、打造三个平台

科技节平台。东周科技节定于每年11月份第一个星期举行,为期半个月,全校师生参与。科技节前半段安排展示类项目,后半段安排比赛类项目。东周科技节活动内容包括六大系列:科幻绘画、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和科技实践活动、机器人和四模。

创新大赛平台。创新大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项目有科幻绘画、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和科技实践活动、机器人和“四模”。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区级比赛,并组织师生观摩市级、省级及全国科技创新比赛。

校外交流平台。科技校外交流活动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省、市科普基地及基地科技特色学校资源,组织学校优秀科技活动团队前往,认真学习别人的成熟做法和先进经验。

四、建设四个阵地

课堂教学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以科学课、综合课、美术课、机器人教学课教学为主,以其他学科渗透科技教育为辅,结合校本课程《科技坊》《科幻梦》等进行教学。这些课程全部纳入教学处的日常管理。

课外活动阵地。在课外活动中,各中队都以科学教育的项目进行命名,每周三下午的第三节为科技活动课,并将科技教育与少先队工作进行整合,在各中队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全员参与科技教育活动。

社区活动阵地。每学期5月份、12月份各组织一次向社区宣传科普知识、展示科技教育成果,学习社区科普做法,共同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基地活动阵地。每学期组织一次全体学生外出参观科普基地和绿色环保设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五、搞好五个结合

科技教育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大队制定科技教育呼号:“科技,科技,我生命的日记!”每周的科技教育活动集队时,全体少先队员要高呼这个口号。各中队均以科技教育内容命名,如:机器人中队、科幻绘画中队等等。各中队要选择自己最强的项目来命名自己的中队。相同名称可以附加序号来区分。大队部每周对各中队的科技教育活动进行巡查和反馈。

科技教育与各学科渗透相结合。各班除按学校课程设置科技教育课外,各学科均应渗透科技教育的知识和宣传科学的精神。每学期两次的教案检查,渗透科技教育作为一项指标参与量化分评定。教学课评价同样也有渗透科技教育这项指标。

科技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每周一组织学生参加清洁美化校园的劳动,在劳动中启迪培养学生的科技思想;利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劳动,让学生了解农科知识;组织学生利用掌握的农科知识,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探索农业科学的新天地。

科技教育与社会调查相结合。关注社会热点,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是我们立足社会调查的基点。社会调查一是针对周边社区的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二是针对周边的资源进行了解,提出利用的有效方案。

科技教育与参观活动相结合。每学期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一次,要求教师提醒学生留意并发现参观物的科技信息,把发现的东西及启迪到的思想用文字把她记录下来,当作作业上交。

六、形成六大系列

科幻绘画。科幻绘画是东周小学科技教育特色的龙头项目。东周小学的科技教育,最早就是从科幻绘画入手的,科幻绘画在省市以及全国等各级大赛中取得傲人成绩后,其它项目也跟着铺开,从而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科技教育特色。科幻绘画主阵地在美术课堂。

机器人。东周小学是深圳市机器人定点学校。建设机器人教室和机器人教学训练场,开设机器人教学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机器人比赛。机器人教学和比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四模。“四模”包括车模、空模、航模和建模。由于“四模”普及率高,而且容易,希望能够通过四模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科技方面的兴趣。“四模”活动主要安排在第二课堂进行。

小发明。小发明的创意多数来自生活中的发现,因此我们想通过小发明让学生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善于发现,善于创造,为今后的大发明奠基。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校外的实践探索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学校把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当做社会实践的重点。

科技小论文。学校规定语文教师是小论文的指导者。科技小论文主要是对科普知识的介绍,如对生活用品或食品的介绍。科技小论文不要搞高深的东西。

七、制订七个措施

普及教育。学校科技教育通过课程化的手段,使普及率最大化。教学课程化的做法包括每个年级开设科学课,体育安排三模训练课,数学安排七巧板训练课,美术引入科幻绘画内容,语文安排小论文写作,综合课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三年级以上开设机器人课程。

常态管理。学校注重对科技教育的常态管理,包括课程管理和活动管理都纳入教学处的日常管理之中。每周由教学处负责把各班的科技教育开展情况记录在检查表中,汇总成反馈表,每学期期末统计各班的科技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各班、各科技特色中队辅导老师的量化分,使科学教育真正成为师生全体参与的领域。

龙头牵引。科幻绘画是本校科技教育的龙头项目,以科幻绘画为龙头牵引机器人、“四模”、小发明、小实践、小论文的发展,是本校科技教育的基本模式。

激励创新。通过集会对师生进行荣誉表彰,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师生事迹入选“东周小学科技教育展示厅”;选拔优秀师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等培训和参加对外交流活动,这些行动为师生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

比赛检阅。通过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和创新大赛检阅师生的科技普及效果,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内外各个层面的比赛,如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四模”比赛。科技节和创新大赛是检阅学生科技素养和水平的重要平台。

第9篇

2004年,大地震引发的印尼海啸夺去十几个国家至少22万人的生命。就在人们对那场灾难还心有余悸的时候,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规模罕见的地震和海啸,随后引发的核电站事故使日本面临空前的灾难。就目前而言,科学上对于地震与海啸发生的关系仍有许多未知数,海啸预警依然面临极大挑战。什么样的地震才会引发海啸?海啸到底能不能预测?遇到地震和海啸我们应该如何避险?本刊搜集和推荐了一些与地震、海啸有关的网络资源,希望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加了解它们。

太平洋海啸博物馆

太平洋海啸博物馆网站专门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专区,解答学生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海啸发生的原理和预警系统的工作方式,学习有关的词汇,阅读论文,查询权威数据,进行在线测试等。此外网站还介绍了博物馆开展的有关项目,海啸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图片、视频等。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高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及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付费下载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

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的地震灾害在线学习部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提供有关的课程、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源。网站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设计了不同的教育资源。为儿童提供地震的历史知识、基本科学原理、在线游戏、动画演示、图片资料、避险方法和在线提问等内容。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各种与地震有关的新闻资料、教学计划、图片、影片、动画等内容。网站的每个教育资源均标注了所属类型和适用人群等信息,非常方便使用。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幼儿园至高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及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免费下载

中国数字科技馆

这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的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公益性科普服务平台。致力于汇集挂图、图书、论文各类科普资源素材,为社会各界进行科普创作提供帮助和服务。其中包含有关地震与海啸的内容,如地震与海啸发生的科学原理、图示解析、动画演示等,以及有关的历史资料。此外,网站还设计了小游戏,通过互动性的体验让参与者了解自救与互救的知识。教师也可以使用网站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语言:中文

试用年级:小学至高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及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免费注册后下载

中国科普博览地震虚拟展馆

中国科普博览网站以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为基本信息资源,内容包括天、地、生、数、理、化等各个学科。地震虚拟展馆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宣传中心和北京市地震局。网站包括颤动的大地、探索地震的奥妙、地震来了怎么办、唐山地震自救二十例、地震历史文物、现代地震研究等6个主要板块,除了介绍地震的基本原理、主要现象、自救方式等常规科普信息之外,还将最新的地震研究成果编辑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片和动画,使之成为青少年课外学习的好去处,也同时为成年人继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语言:中文

试用年级:小学至高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及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

中国地震科普网

该网站由中国地震局主办、中国地震防御中心承办,以“探索地震科学奥秘,学习防震减灾知识”为宗旨。主页设有“防震知识”、“影像中心”、“地震事业”、“科普文苑”、“减灾纵谈”、“地震百科”、“疑难解答”、“在线帮助”、“信息动态”、“最新震情”等10大板块。除了基本的地震知识和震情播报之外,还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地震科普,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影像中心”浏览科教片、资料片等,也可以在“疑难问答”板块进行提问并且留下邮箱收取答复。

语言:中文

试用年级:幼儿园至高中

第10篇

2021年教师节表彰先进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在x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当过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劳技老师、体育老师、美术老师、思品教师……虽然有些科目我并不擅长,但我都会尽心去教。实施新课程之后,我从常识老师过渡到科学老师,此后开始专心于这一门课程。尽管因学校课务安排还教过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但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科学兼数学或其他。沉浸科学教学教研时间久了,我益发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是一门重要却没有被足够重视的学科,在大家都认真的前提下,教科学绝对是最辛苦的。

我要用自己的付出,让学生喜欢科学课,让大家了解科学课。以今年为例,我任教的是六年级科学,我不仅仔细钻研教材,还认真制作了每课课件。说实话,做课件是很辛苦的事儿,从研读教材内容到参阅他人的课件资料,从思考作业本的题目到网上搜索图片,而我又比较要求完美,完成一节课的课件平均要花三个多小时。科学课,当然少不了做实验,而最让科学老师觉得辛苦的,就是准备实验器材。本学年,我和学生把书上的主要实验基本上都做了,而且一般都是进行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权利。我喜欢在课堂上用相机记录学生活动的精彩时刻,看着学生那一张张开心或专注的脸庞,我体会到工作的价值。

三年前,我组建了“科学俱乐部”社团,把热爱科技、乐于探究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展开科学探索活动,与科学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在实践中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今年的科学俱乐部成员共xx人,跨越了四到六年级三个年龄段,其中有老队员也有新队员。为了能让学生喜欢和有收获,我真的是绞尽脑汁,从确定主题、设计教案到准备材料,其中的辛劳旁人是难以想象的。如今,依托科学俱乐部开展的主题科普活动已成为我校的科技特色,多次在丽水市电视台展播。今年就有“畅想太空”、“趣味实验课堂”和“陀螺大赛”三个活动在市电视台“欢乐天地”栏目播放。

20xx年x月xx日,xx区教育网公告出第一批学科基地名单,我校成为全区唯一的一个科学学科基地。学科基地的称号,既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而每一项实质工作,都要靠身为教研组长的我去落实。20xx年xx月xx日下午,我组织了xx区小学科学学科专题研讨会暨学科基地展示活动,主题为“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这次面向全区的校本教研展示,我让本校的三个年轻老师上交流课或经验交流,并向全区科学老师汇报了我校科学教研组的备课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

20xx年x月x日,在我校召开了xx区小学科学命题专题研训活动,我在会上作了题为《怎样出好实验探究题》的讲座,并组织了教师现场命题活动。20xx年x月xx日下午,xx区小学科学疑难问题专题研训暨学科基地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我在会上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分类和回收利用》。这些活动有效组织和开展,充分发挥学科基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等作用,深受大家好评。

因为成绩突出名声远扬,20xx年x月x日,xx市xx区xx一小科学组专程来我校进行科学考察,我先后上了《哪根蜡烛先熄灭》科技社团活动和《昼夜交替现象》科学观摩课,并作题为《麻雀,也有自己的天空》的教研经验交流,受到天河一小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网络教研,已成为当前教学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要实现网络教研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人引领、组织和管理。多年来,我在小学科学网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组建小学科学QQ群联盟,到负责xx小学科学论坛,还有xx省小学科学协作组的管理工作,每一项工作我都想尽力去做好。每天,我把许多业余时间和精力放在浙江小学科学论坛和几个主要QQ群的管理工作。

关于论坛,我及时做好新会员的审核工作,时刻关注着论坛动态,督促各版主履行工作常规,促进论坛和谐稳定的发展。至于QQ群,我最讨厌的是垃圾用户,看见它们在群中发无聊等信息,一举报二删除绝不留情。遇到群友在QQ群里提问,我喜欢引导他自身去分析思考,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我把自己的大量宝贵资料与大家分享,我无比虔诚对待教学工作,我用真心和耐心对待学生,正所谓“用心灵赢得心灵”,学生喜欢我的科学课,我也结识了许多工作上的朋友,包括遍布全国各地的许多网友。本学年,我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如下收获:

1、论文:《精心策划专题,实施按需培训》获全国一等奖,《有效调控,和谐课堂——小学科学课堂的散乱现象和调控策略》获全国二等奖,教学随笔《一定要“看到”岩石的变化吗》发表在《科学课》20xx年第一期,新闻报道《六年改革结硕果,众志成城谱新章》发表在《科学课》20xx年第六期。

2、讲座:在xx学院作讲座《小学科学教师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在区级会议上作讲座3次,主题分别是《怎样出好实验探究题》、《实施三全管理,有效监控质量》、《小学科学六下教学建议》。

3、科技: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共有34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x人次,二等奖x人次,三等奖x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在20xx年度xx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x人次,二等奖x人次,三等奖x人次。在市电视台“欢乐天地”栏目播放主题科普活动x次,内容为“畅想太空”、“趣味实验课堂”和“陀螺大赛”。科技报道《发射水火箭,放飞航空梦》发表在《少儿科技》杂志20xx年第一期,科学小论文《家庭盆栽葱的实践研究》发表在《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20xx年第三期,科学小论文《金边黄杨,你的金边到哪里去了》发表在《少年发明与创造》20xx年第六期。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青少年科学教育;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47-001

我们学校创建“小学科学教育办学特色”源于上世纪末基础教育办学特色建设的热潮。第一阶段主要是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学校以此作为办学特色创建的起点;第二阶段主要是学校加强了科技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整合,渗透创新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近5年来,第三阶段我们主要构建以科学教育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追求目标的办学体系。办学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升华,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办学效益,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创新的舞台。

一、明确科学教育理念

一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作为一所普通农村小学,学校办学不仅体现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更应与时俱进,走出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我们明确“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个着力点,为科学教育办学特色工作的推进引路导航。

二是开拓创新,特色强校。我们把科学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一个核心、两大策略、三种渠道、四个转变、五个结合”的理念构建科学教育特色工作的运行机制,增强学校办学的动力和活力。一个核心: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核心目标。两大策略:发挥传统科学特色项目优势策略,开拓创新“大科学”教育品牌策略。三种渠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特长学生,面向可持续发展学生。四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指导方式的转变、活动内容的转变、评价机制的转变。五个结合: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相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优势互补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和谐发展相结合、课程改革与科学教育有机整合相结合、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有效指导科学教育相结合。

二、构建科学教育文化

1.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我们让科学教育特色走进全部课程,渗透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思维等素养,确保办学特色长盛不衰,并不断发出新枝。

①上好“专业”课程。我校中高年级科学课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专门课程。根据《课标》要求,我们提出科学课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注意教材的调整、补充、扩展。课堂上,注意运用生成的课堂资源。教学提倡合作――探究模式,注重组织和指导学生按照“提出探究问题――组成合作伙伴――展开探究活动――共同验证结论”四个步骤展开学习。

②挖掘学科课程。我们要求各科教学在不改变自身课程体系和要求的情况下渗透科学教育内容。做到思想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注入新的科学思想观念和教学策略;内容渗透――在原来课程基础上向科学技术方面扩展;方法渗透――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手段渗透――用科学最新成果和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③开发校本课程。依据学校科学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我们编写校本教材《金钥匙》,每周一节开展教学,强化科学思想渗透,传递科学信息,提升科学学习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精心设计并积极开展科学特色教育活动,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策略,我们要避免特色建设“运动化”,强调科学特色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努力在提高特色活动的质量和实效上下功夫。

①求活求新的德育活动。各班通过召开主题队会,介绍科学发展的历史,新技术革命的现状,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传奇故事。

②求实求细的科普活动。学校每年5月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宣传栏播报科技小知识、科技信息,在校内外发放环保倡议书,科技辅导员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活动等。每年9月举办科技节,开展发明创造、科学小论文、科幻画、车模航模、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

③求新求异的创新活动。学校成立了科学幻想画、科学手抄报、科普知识比拼、科普剧表演、科学小实验、模型拼装、计算机等多个兴趣小组,科学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教给研究方法,参与研究活动,各班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科学课题,如《盆栽植物调查》《校园周边环境调查》等。

3.营造时尚、温馨的教育环境。我们优化建设特色化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师生融入特色文化的熏陶之中,对特色文化产生更多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①营造时尚的物质环境。学校统筹规划系列科学人文景观,有“放飞科学的梦想”的雕塑碑、科普画廊橱窗、科普展柜等。我们建好学校科学教育网站,购置了天文实验箱、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录放机等设备,为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②营造温馨的心理环境。通过第一课堂的科学教学和第二课堂科学活动,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文化氛围,通过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能轻松愉快地学科学、搞创造。

③营造专业的特色环境。在配齐配强科学活动课和科学课教师的基础上,配备了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科学辅导员队伍,聘请了校外科学工作者和部分热心于学生科学活动的家长做全校学生科学活动的辅导员,从而保证了科学教育的正常开展。

4.开发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我们制订学校科学特色发展规划,多维度构建学校科学特色发展的近期目标与远期追求。

①把专家请进学校。学校聘请市县资深科技人员进行了“光纤通讯的发展”“科学养蚕”等科普讲座,并观看了科学录像、图片、标本演示等,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创造欲望。

②让科学走进家庭。学校定期举办由全体家长参加的科普知识讲座,让家长们了解最新科学技术信息,掌握一些教育知识和方法。家长多次带领孩子去曲雅河畔采集水样,寻访村民,调查候鸟白鹭的下落,拍相片,做记录,引发了孩子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

第12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普法》,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经研究,决定举办安阳实验小学第15届科技节。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着力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节相关活动,增强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活动主题:中国梦·校园梦·科学梦

三、活动口号:体验成长快乐,放飞科学梦想

四、活动对象:2—6年级学生

五、活动时间:2013年9—10月

六、组织机构

组 长:黄文罴

副组长:黄章勋、彭永帆、林聪玲

组 员:尹文琳、史建龙、程晓敏、金娥兰、王小梅、张碎莲、叶少勇、谢员妹、陈 前、金余荣、张元武、叶世蛮、金联众、彭青青、蔡庆龙、岑天矛、夏彬彬、朱启跑、郑益莉、周美美、项冰洁、董静静、陈文毕、陈千亮、许一森、蔡小丰、包珠谦、潘冬梅、唐小燕、陈花叶

七、活动项目

本次科技节活动项目由科学家讲座、成果竞赛活动、现场比赛活动、优秀科普示范班评选活动四部分。成果竞赛活动包括小发明、小论文、综合实践活动、科幻画、“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作品等5项;现场比赛活动包括小制作、智力七巧板、智力美化板、现场电脑手抄报制作比赛等4项。

八、活动时间

(一)宣传发动阶段:(第4周)

1、第4周朱启跑老师作动员讲话

2、下发科技节活动方案

(二)活动实施阶段: (第5周——第9周)

1、第五周(9月29日)下午3:00五、六年段集中体艺馆聆听科学家科技讲座

2、第5—6周:班级层面开展活动及选拔参赛选手

负责人:各班主任

第6周:小发明、小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上交

负责人:科学组

科幻画上交

负责人:美术组

3、第8周:小制作现场比赛活动

负责人:科学组及段长

智力七巧板、智力美画板现场比赛活动 负责人:美术组

现场电脑手抄报制作比赛

负责人:周美美、金联众

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作品上交

负责人:项冰洁

4、第9周:参加瑞安市科技创新大赛名单上报市局 负责人:政教处

(三)活动总结阶段:第10周

1、活动表彰 负责人:金娥兰

2、评选“校优秀科普示范班”

负责人:政教处、科学组

九、注意事项

各班要结合学校实际,以科技节活动为契机,做好班级的科技节宣传和选拔。

1、活动要有氛围,并结合班队课、墙报(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2、活动要有内容,以宣传动员、学生比赛、视频观看、网上收集资料等形式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科技教育活动;

3、活动要有记录,以文字总结、图片记录等形式及时记载活动过程。相关资料根据学校要求按时上交。

4、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全员参与科技节,全程指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科学素养。

5、各项比赛具体要求与细则请看各项比赛规程(附件1,附件2)。

6、为确保活动正常开展,作品申报表填好后统一交大队部卢爱秀老师处,报名表电子表格请到“数字化办公——常用资料——03政教处文件夹内——1、2013校第十五届科技节报名表”下载。

7、本届科技节参赛对象为校2—6年级学生,每个班级作为一个参赛单位,各班根据不同竞赛项目,学生以个人参赛。按低、中、高年段设各单项奖。“优秀科普示范班级”评比:以班级为单位,每项活动个人单项奖得分累计(个人奖一等奖记3分;二等奖记2分;三等奖记1分),参赛人数、上报情况及班级科技氛围等作为附加分,分值最高的班级获““优秀科普示范班”,每个年段取前三名。

八、其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

2013年9月23日

附件1:成果竞赛类

(一)发明创造类作品

1、发明创造: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技术创新、新品种、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等。要坚持“三自”(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三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原则,突出创新意识和科技含量。

2、每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参评,作品贴上标签,注明作品名称、班级姓名,并另附加说明。第6周周五之前上交第三幢一楼“世界之窗”(2、3、4年段)、“农业之窗”(5、6年段)展厅。

(二)科学小论文、优秀科技实践活动类作品

1、科学小论文:指科学研究小论文、研究小报告、实验小报告以及研究性学习中优秀的小课题研究报告等。

2、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学生(也可以以小组或班级)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形成科技实践活动成果,就活动完整的实施过程进行申报,要求把活动在实施时的系统完整的活动计划、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和总结评价等方面完整的原始材料反映出来,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或录像、新闻报道等材料,以及实施结果和实际收获与体会,活动体现的社会效益与对今后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3、每班各选出5件优秀作品参评,提供纸质文档1份。第6周周五之前上交大队部。

(三)少儿科学幻想画类作品

1、参赛作品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已发表过的作品。参赛作品绘画技法不限(不包括非绘画类的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规格一律为 4K(54X38CM)纸质或其它特殊材料。作品要求整洁,署名一律在作品背面右下角(包括作品题目、作者、班级、指导师及作品说明等)。

2、每班选出5幅优秀作品参评,篇幅4K大小,形式不限。第6周周五之前上交大队部。

(四)七巧科技类

1、“智力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作品评比(设计作品拍成照片上交)。主题:中国梦校园梦,七巧板幅数在50副以内。

2、班级名额不限,照片于第8周周五之前上交项冰洁老师处。

附件2:现场比赛类

(一)小制作类

1、每班选派5名学生参加现场比赛,第6周班级初赛,第8周学校组织决赛。二年级主题:看谁飞得远。三年级主题:叠纸杯。四年级主题:叠扑克牌。五、六年级主题:纸环滚起来。

2、二年级:材料:每人1张A4纸;要求:个人参赛;制作时间:5分钟。定好起点,最远为胜者。

三年级:材料:纸杯50个;要求:个人参赛;制作时间:2分钟。叠的高度最高又最稳者为胜者。

四年级:材料:扑克牌1副;要求:个人参赛;制作时间:30分钟。叠的高度最高又最稳者为胜者。

五、六年级:材料:A4纸2张、圆铅笔和固体胶、剪刀、直尺;要求:个人参赛;制作时间:30分钟。用2张A4纸做成一个纸环,纸环的边宽要小于4厘米,直径要在10~15厘米之间。圆环做好后,要从长40厘米,高20厘米的斜坡上滚下来,不能用手推纸环。测量方法:从斜坡底线到圆环停留位置的垂直距离为成绩,滚动两次,取最远的为最终胜者。

(二)智力七巧板、智力美画板类

“智力七巧板组合与分解”竞赛、“智力美画板”简笔创作画竞赛都是参加现场比赛,每班推荐3—5名学生参赛,工具由学生到小卖部自行购买。第8周学校组织决赛。

(三)现场电脑手抄报制作比赛类

1、四、五年级学生,各班推荐1-3名学生参加。六年级不做统一要求,如个别有意愿,也可报名参加。

2、时间:10月23日(第八周)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后,比赛时间1个半小时。地点:三楼电子阅览室。

3、参赛要求:

(1)学生不带任何文具用品、资料;现场提供网络环境、应用软件、部分相关素材。由教师确定主题,学生独立进行设计、组稿、排版编辑,形成一个A3幅面的手抄报文稿,以word格式保存在要求的目录下。

(2)应用软件:比赛电脑装有WindowsXP、IE、word软件。

第13篇

本栏目刊发一组文章,从不同侧面介绍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在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做法,以期对其他试点项目校有所启发。

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创建于1993年,一直以来,学校秉承“塑造健康人格,培养科学精神”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科技教育和教育科研之路。2011年春季,被确定为福建省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试点项目学校。

一、未雨绸缪——做好教育改革的准备

教育改革,是事关全省的一件教育大事。要做好这件大事,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把它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1.确定项目名称。作为省教育厅直接确定的试点项目学校,如何确定项目名称,学校领导经过反复斟酌,一致认为,改革试点项目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因此,我们把项目名称确定为“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

2.制定工作机制。学校成立项目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试点项目推进工作的管理和校本教材的审定工作;组建项目工作团队,主要负责试点项目推进工作的实施以及校本教材《创新与实践》的编写工作。同时我们还制定试点项目工作配套制度及机制,并对照落实。

3.做好舆论宣传。发动全体教师行动起来,为做好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出谋献策。学校设立试点项目工作专用公共邮箱、试点项目工作网站、QQ群,为教师们创设平台。2011年6月28日,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举行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启动仪式,泉州市教育局网站、《安溪教育》、安溪县广电局对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的试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题报道。

4.加大资金投入。为做好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学校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50多万用于建设两间标准化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并添置大量科学仪器。除了做好硬件上的投入,学校还注重营造校园科学教育氛围,创设校园科学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科学教育环境的熏陶下爱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5.优化师资配置。要做好试点项目工作,需要具备强而有力的师资队伍,为解决师资配置问题,除通过公开招考的两名初中物理教师外,学校还从现有教师中挑选3位年轻教师优先配足配强科学师资队伍。同时,安排行政领导兼任科学课及《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的教学。

6.调整课程设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就要保证科学课及校本课程《创新与实践》的教学时间。为解决教学时间问题,我们从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6课时及科学课3课时中各调出1课时来上校本课程《创新与实践》,这样,每周上两节《科学》课程和两节《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

二、紧扣重点——把握教育改革的命脉

做好教育改革的准备之后,就要分析工作重点,然后围绕重点全方位开展工作。

1.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

一是邀请省、市、县教科所与教研室专家到学校指导教育改革的相关工作;二是请本校省、市学科带头人为教师们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讲座;三是利用教研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改革理论及新课标、观看教学录像课、分析典型案例;四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学校,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及各级研讨会;五是通过开展现场课标知识解读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现场撰写教学设计、学科素养、评课等各种业务技能比赛,以赛代训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还开通教育阅读网并征订一些书籍、杂志,供教师们学习。

2.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在开发《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项目上,抽选骨干教师组建项目组,项目组先后召开19次会议,讨论教材的编写及修订工作。

①编写校本教材:我们利用两个时间段组织试点项目工作团队编写校本教材初稿,2011年暑假两个月着手编写三至六年级上册,2011年秋季编写三至六年级下册。在编写教材时,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校本教材的内容体系的主要依据是《小学科学》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及创新大赛项目,做到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二是把每册的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调查与探索、观察与实验、设计与制作、创新与发明。三是编写时主要体现地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突出可操作性。

②修订校本教材:2012年春季及暑假,我们组织项目工作团队针对《创新与实践》初稿在试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就地取材。校本教材要体现地方特色,我们就尽量采用安溪的相关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第2课“闽南文化调查”,就引导学生阅读《安溪县志》《安溪民间文学集成》,观看泉州电视台4套闽南语频道等。二是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学校各科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通力协作,达成共识。例如:有些内容需要提供实物图片就请美术组教师配合,拍摄照片或画出草图,再由信息技术组教师扫描插入图片;在文字推敲方面,请语文组骨干教师进行修改完善。三是亲近学生。在修改校本教材时我们选用我校学生自己的作品编入书中,如:六年级下册第11课“如何撰写项目简介”,我们把六年(7)班钱璐同学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农村乘车大小便问题的调查及对策——以安溪至龙涓乡的线路为例”作为范例。这样的修改,教材源于学生,用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探索教学模式。教师们充满热情、绞尽脑汁把《创新与实践》校本教材编出来了,如何上好这套教材,大家感到束手无策,在教师们眼中,它是“三无产品”,即无教参、无教案、无经验。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做到:一是召集执教教师,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会议,执教教师反馈上课中存在的困惑,讨论解决办法,达成共识。二是我们要求每位科学专职教师各针对一个板块认真编写一至两课时的详案,供执教教师参考。三是每学期都开展《创新与实践》教学研讨活动,就如何把握教材、实施教学进行探讨,同时针对校本教材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④讲究评价方式。有效的评价能很好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能激励学生更投入地进行学习。评价《创新与实践》这门课程,如果采用简单的纸笔测试,很难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的做法:一是知识性较强的内容采用笔试的形式;二是实验、设计与制作方面的采用让学生现场动手做;三是调查及创新与发明部分主要采用开展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每个班级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采用一至两个方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很乐意接受,效果较好。

3.加强学生科技实践活动。

做好改革试点项目工作,最终受益的是学生,所以说学生是改革的主体。我们不仅要让教师们参与到改革工作中来,更要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为达到这个目的,我校开展一系列活动:①召开学生动员大会。②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③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如:科学课上让学生们动手做实验;课外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植物,带学生们到养殖场观察动物,撰写观察日记;开展小种植、小养殖活动;每学期开展读一本科技书、看一部科幻影视作品活动;定期开展科技小制作、撰写科技小论文、画科幻画等比赛;④经常开展全校性大型科普活动,如科普黑板报、科学想象画、科普征文、专题讲座、主题队会和科普夏令营等多种活动,并与社区联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⑤组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等。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切切实实参与其中。

三、形成特色——品尝教育改革的硕果

通过前一阶段的摸索、实践,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已初步形成科技教育特色。

1.教育改革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几年来,科技教育已成为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参加泉州市航空航模比赛连续三年获一等奖;参加泉州市第七、八、九届科技创新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十多人次;参加省电子拼装比赛获团体第一名;参加省电子模拟探雷赛获团体总分二等奖;代表福建省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杯模拟探雷赛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三名;参加全国首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意大赛,荣获小学组团体金奖,还获得纸箱车大竞速小学组第一名,10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个人总分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创新型学校。

2.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①经过多次的讨论、修改,教师们已积累一定的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经过修订,《创新与实践》校本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可操作性更强。②项目组成员教育科研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项目组成员参加泉州市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2012年4月,一位教师被评为泉州市科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两位教师被评为市科学学科骨干教师;2012年5月,一位教师被评为县科学学科教坛新秀;2012年5月,四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分别荣获县中小学实验论文一、二、三等奖;撰写的两篇科学在CN刊物。2012年10月,《提高科学环保教育实效策略的研究》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2012年11月,泉州市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暨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汇报会在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召开,会上,13位教师执教的观摩课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第14篇

【摘要】要提高大学生科普能力,高校应该发挥其孵化器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更多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文章认为大学科技园建设与提升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能力有紧密联系,从而分析了北农科技园运作制度、体系与承担的科普教育职能等基本问题。北农科技园的科普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园区功能分区、园区发展环境、园区科普旅游开展三个方面。最后讨论认为:北农科技园运作是生态农业科普教育与科普旅游的良好载体,兼顾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合理运作之后具有一定文化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科技园;科普教育;北农科技园;都市型农业;辐射带动

为弘扬和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市属高校青年教师成立社会实践团”,暑假期间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见证辉煌成就,践行北京精神”首都城乡社会体验日活动。2012年7月20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代表、中央和市属媒体代表共1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年教师张祖群副教授与王波博士研究生等一行6人参加了上述活动,2014年下半年补充进行调研与电话访谈,重新补录文献分析,本文主要围绕“十二五”、“十三五”的转型时期北农科技园运作制度、体系与承担的科普教育职能等方面进行思考,主要目标是如何探索出一种兼顾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新模式这一问题。

一、科普教育综述:如何提升大学生科普能力?

2010年我国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显著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要求进一步普及科学技术教育。因此,我国高校急需加强大学生科普教育,提升其科普能力。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早已经开始了。王晓红(2001)[1]提出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投身科学实践活动,营造校园的科学氛围,重塑大学生科学精神;薛世平(2002)[2]提出高校应开设科普创新课程;廖洪元(2002)[3]等认为,通过建立现代科普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来引导大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提升大学生的科技素质;杨东铭(2003) [4]指出高校科普现状存在一定的盲区;王欧(2003)以2002年统计年鉴数据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部分国家农业园区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5];叶华松 (2005) [6]认为,应使科学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教育的主题;赵大中(2006) [7]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及弘扬科学精神,应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普活动,并建立科普活动的长效机制;许志峰(2007)[8]认为应借鉴国外成熟科学素质理论和先进经验,建立大学生综合性科学素质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王宇良,沈瑶琴,戚敏(2008)[9]认为高校科普人才严重短缺、科普能力被忽视,并思考“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科普的受众体,还是科普的传播者”;李同升、王武科(2008) [10]以“技术创新-中介平台-技术受体”之间关系为研究框架,分析了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系统、动力机制、主要类型。

近年来很多高校启动了“高校科普工程”,其目的和宗旨在于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以达到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大学生科学意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活动的效果。很多地方政府、企业与之合作,成立了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站、实习基地等,在全国高校建立大学科普橱窗,因地制宜开展各类高校大学生科普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工作不应仅仅限于从高校的视角来研究,更应拓宽研究视角,在兼顾多种效益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科普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大学生科普能力,高校就应发挥其孵化器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更多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而大学科技园就是发挥高校孵化器作用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大学科技园与科普教育是紧密关联的。一方面,大学科技园为科普教育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大学科技园实际运作中的基础设施为科普教育提供必要的硬件服务,大学科技园的专家学者大多是高校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软件服务,大学生在完善的硬件和软件的平台下,将会发挥更好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科普能力,完善我国的科普教育。另一方面,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需要高校的支撑,高校为大学科技园提供高科技和科研技术人才,高校的教师和博士生研究生、研究生及本科生等都促进了科技园的发展。因此,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与提升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能力之间有紧密联系。

二、北农科技园的运作与科普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功能分区

北农科技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亭自庄村西,其始建于2008年,至2011年8月学校总投资5000余万元,已初步建成了一个水电路暖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科技园总占地面积1023亩,其中1号地373亩主要是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农产品加工、综合服务,2号地186亩包括主要是设施果树、蔬菜园艺种植,3号地234亩主要是大田作物、精品种子实验区,4号地230亩主要是特色园林花卉植物苗圃种植区。

北农科技园通过对功能区的划分,一是便于对园区的管理,二是便于科普教学。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可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实践研究,增加其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在专业领域里研究的更深入。北农科技园的园区功能分工明确,不但有种植区、养殖区,还有农产品加工区、综合服务区。科技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在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进行科学种植、科学养殖,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现代科技中的农产品加工的教学实践环节。科技园功能区包括设施种植、露地种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等,对提高学生的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园区发展环境

北农科技园具有极强的教育职能,它不但在基础设施上满足了大学生进入到实践活动中的硬件要求,而且在技术指导和实验研究方面,有高校教师和专家、企业也可以满足大学生实践的软件要求。因为农业技术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分为公益型、市场型和两者混合型三种类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属于公益与市场混合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类型[11]。管理部门对入驻北农科技园的企业有特殊要求,一般入驻园区的企业负责人同时身兼教学厂长(主任)、项目经理、项目研发合作伙伴三个职位,体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角色扮演[12],为北农科技园在提高大学生科普能力、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孵化、发展科普旅游科普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发展等创造了条件。

一个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是科技园区良好运行、发挥功效的外部保证,而能否理顺管理体制、兼顾各个利益主体、融合现代政府治理与现代公司治理等是科技园区能否良好运行、发挥功效的内部保证。北农科技园目前入驻企业平均亩产值只有3000-4000元,与国内同类园区企业相比处于中游水平,发展潜力、目标与创新空间还很大(从4000上升到10000元)。已有研究表明,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园区政策环境、园区市场环境和园区金融环境等直接影响到园区的绩效创新,并间接影响园区创新能力[13]。只有以现代政府治理方法与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为引领,培育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才能为农业生态科技创新提供体制动力,从而创造一流的农业生态效益和农业经济效益[14]。

以小汤山农业科技园为对比,它作为目前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早在8年前,田新豹(2007)从总部经济的视角来对小汤山农业科技园进行分析,将加大吸引企业入驻的力度作为解决转型发展问题的突破口[15]。8年过去了,小汤山农业科技园的转型取得了可喜成绩,而北农科技园的辐射还不够,要辐射全国,需要从北京市级大学科技园跃升到国家级平台,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2014年12月,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这是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农(牧)业、农垦科学院共同参与的全国科技创新协作平台,使联盟成为国家农业科研联合攻关的核心平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骨干网络以及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6]。作为一个北京市属的农业科技园,北农科技园应该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三)园区科普旅游开展

北农科技园因为区位相对优越,除接待北京市内农业高校学生在此实习以外,也欢迎其他非农业高校、非北京所在地的高校学生到北农科技园参观体验。例如北京大学团委就于2012年上半年组织学生参观了北农科技园日光节能异型温室、灵芝虫草研究孵化基地、智能有机奶牛和家禽养殖场、葡萄酒和牛奶生产加工车间、特色蔬菜种植、生态鸡场和生态奶牛养殖场等典型园区,了解生态农业,体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思想。北京市教委多次组织市属高校青年教师、相关专业大学生下基层,到北农科技园进行社会服务实践。

以科技园、公园、植物园等为依托开展科普旅游已逐渐成为都市人追求的一种时尚。例如2012年5月,在北坞公园、海淀公园和上庄镇举行“乐活农耕,播种希望”主题的京西御稻插秧节,开展京西稻文化推广和市民农耕体验大型活动,该活动深受家长与孩子们的欢迎[17]。2013年杭州植物园为拓展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建立农耕科普园,向学生展示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区别,展示农业轮作、间作制度和生物固氮等科学机理,从农作物展示和农耕体验两方面开展农耕科普旅游,达到了极好的科普教育效果[18]。相比较而言,北农科技园做得更出色。北农科技园还积极开展针对小学生、儿童的亲子农耕体验,推出农耕类、创意手工类、厨艺类、游戏拓展类、科普实践类等40多项体验活动,不同数量家长与孩子的组合可选择不同的套餐,如周六欢乐之旅、周日芳香之旅等。家长与孩子一同喂奶牛、采摘蔬菜,栽盆栽,学习农业知识,享受田园绿色生活。北农科技园还与旅行社合作,推出亲子科普旅游产品。一对夫妻带着孩子一家三口一天体验特价326元,若加一名儿童一家四口则是480元,每5个家庭就成团。主要活动包括:参观蘑菇基地、牛奶养殖场、有机餐厅、栽花、采摘蔬菜、喂羊、田野荡秋等,在家长、孩子与泥土亲近活动中,增加了孩子对泥土的自然情感、对父母的亲情以及与其他小伙伴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亲子农耕体验推广了古老农耕文明,普及了农业科技,启发了儿童的科学探索精神,倡导了绿色生活理念,取得了极大成功。当前主要有“下乡体验式农耕”和“农业进城的都市农耕”两种农耕体验方式,前者更亲近泥土,后者因为交通通达性较好、来回时间可受控,更受家长与孩子欢迎。总之,城市家长带着孩子的农耕体验不仅拉近了市民和农民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距离和人与土地之间的距离。这实际上是践行一种“人本、生态、和谐”的生活方式,具有统筹城乡、追寻绿色田园生活方式的重大意义[19] [20]。

三、结论与建议

北农科技园以种植、养殖、加工、循环四个产业平台为基础,合理搭配,做到上、中、下游结合,打通全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出一种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科普教育职能、生态效益良好的新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之在中国诸多农业科技园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北农科技园良性运作是提升科普教育的基础

北农科技园对生态猪场、生态奶牛教学示范牧场、生态养鸡教学示范场、农业种植、园林果艺等生态养殖和培育技术的运作,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北农科技园的生态养殖技术的辐射作用。科技园本身可以借助其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优势指导生态养殖及农业种植,运用高科技的生态养殖及种植技术增加产品的产量,提高产品的品质,为专门从事养殖和种植的人员提供示范作用。

如北农科技园的生态养鸡的教学示范场,鸡场以“生态农业、健康绿色”为出发点,建立了统一品牌、统一育雏、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体系的现代化鸡场,对养殖区、种植区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创造性地把现代化鸡舍建设和农业设施相结合,在保障鸡蛋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有机鸡蛋的现代化、规模化和可持续生产。生态养鸡,是指在动物福利思想指导下,把鸡放养在果园、山林和菜园,让鸡群在自然、自在、自由的环境中生活、生产。鸡群能够享受到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饮水,有广阔的活动场地,符合鸡的喜好,有利于鸡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养殖出的鸡适应性和抗病力强、食性杂、耐粗饲、节省粮食、易于管理、体型清秀、黄羽或黑黄相间羽色、柴鸡特征显著,鸡蛋品质也更加健康。又如生态奶牛教学示范牧场,牧场的占地面积是50亩,最大容量是120头牛,牛的品种主要是荷兰牛和本地牛,学名叫荷斯坦牛,俗称黑白花牛。牛场设计风格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建筑风格,在牛棚内部安装了风扇、喷淋、自动喷射系统、TMR的日粮搅拌机等基础设施,并装有阿拉伯挤奶系统,牧场采用的是科学养殖技术,整个养殖过程都是机械化的。整个牛场只有两个管理人员,并且管理比较人性化,牛棚外面是运动场,而且配有音乐和自动挠痒的设配,牛用过餐后可以出来散散步、听听音乐。北农科技园对牛奶质量也可以进行全程跟踪,只要扫描牛奶包装上的二维码,通过物联网技术就可以追溯每个家庭喝的每一袋牛奶是哪一天从哪一头牛身上挤出来的、这头牛吃的草生长在哪里、挤奶工人是谁、配送员是谁、牛奶的营养价值多少等多重信息。这种高科技的生态养殖对专门从事养殖业的人员起了模范作用。这种生态养殖的产量很高,每头牛每天平均产量大约是四十公斤,产下来的奶被直接运送到乳制品加工车间进行加工生产。这种集养殖、加工的一体化生产模式是一种示范的典型。

(二)对扩大科教职能的建议

北农科技园科普的辐射作用未来将表现在三方面。

1.北农科技园将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与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科研实验结合起来,提高大学学生的科普能力,实现高校“产、学、研”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2.科技园内的企业及其员工的企业辐射功能。科技园实现了将其科技成果和运作模式辐射给科技园里的企业,提高企业对科技应用的观念和科学的运作模式的思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提升企业员工的科学观念和科技思维,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普能力。

3.北农科技园可以将其与运作模式及科普教育职能辐射给周边的企业、高校及中小学。从事养殖、种植的企事业,可以参照北农科技园的运作模式,应用科学技术从事生态养殖及种植,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科普能力。周边的高校中小学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到北农科技园参观实习实践,增加科普见识,使科普思想和科普精神深入到学生的价值体系当中,提升学生的科普观念,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普素质。

所以从国家科普教育的角度以及提高全民的科普素质和能力方面来看,可以把北农科技园的这种运作模式看作是生态农业科普教育的载体[21]。未来北农科技园的科普教育、农耕旅游体验活动将开展得更加精彩。

四、结束语

北农科技园后期发展应该在高层次研究平台上下功夫,重点增强其科普教育的辐射功能。在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中,对自己未来转型发展正确定位,扬长避短,与北京其他科技园区保持良好“竞合”关系。北农科技园在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的科技运用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的辐射作用还比较小,在以后的运作与发展中,应加强高校、政府与科技园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给各个利益主体带来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创造更好的生态效益[22]。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匮缺与重塑[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57-60.

[2]薛世平.高校开设科普创作课程邹议[J].福建师范大福清分校学报,2002,(4):87-90.

[3]廖洪元,胡新华,邱煌明.高校科普的思考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报学院,2002(3):48-49.

[4]杨东铭.高校科普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J].宜春师专学报, 1998,(4):86-88.

[5]王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 ――理论、模式与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论文,导师:吴文良,2003:1-127.

[6]叶松华.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理论月刊,2005,(6):169-170.

[7]赵大中.对加强高校科普工作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报学院(社会工程版),2006,(3):45-48.

[8]许志峰.论高校大学生的高级科普内容与形式[J].科普研究,2007(5):47-51.

[9]王宇良,沈瑶琴,戚敏.高校大学生科普及其研究的几点启示[J].科普研究,2008,6(3):29-34.

[10]李同升,王武科.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8,(1):53-59.

[11]刘战平.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蒋和平,2007:1-174.

[12]程桔华.北农科技园:全产业链突围[J].中关村,2014,(1):38-39.

[13]郑宝华,王志华,刘晓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12):103-109.

[14]翟文华,周志太.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发展路径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76-80.

[15]田新豹.北京小汤山农业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张新伟、陈建成,2007:1-158.

[16]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J].河北农机,2015,(1):6.

[17]何健勇.乐活农耕 播种希望 海淀区举办2012年京西御稻插秧节[J].绿化与生活,2012,(6):2.

[18]高瞻,谭远军,莫亚鹰,等.农耕科普园的建设与效果评估[J].北方园艺,2013,(3):197-200.

[19]王秀艳.人本、生态、和谐――论中国当代的都市农耕体验[J].北京农业,2013,(23):26-29.

[20]王秀艳.论中国当代的都市农耕体验[J].改革与开放,2012,(8):86-87.

第15篇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的名称,其基本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叶圣陶说:“‘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

“语文”既作为课程名称,又作为教材名称。

关键词:“语文”含义;书面语;教材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9.010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9-023-02

收稿日期:2012-08-22

1950年6月,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出版了全国统一的以“语文”命名的教材。这套教材的《编辑大意》指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

无论是以“语文”作为课程名称,还是以“语文”作为教材名称,其基本思想似乎都可以明确表述为:“语文”即“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语)和“书面语言”(文)。叶圣陶解释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的命名及其解说,曾得到语文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吕叔湘先生在1978年4月22日以《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为题的讲话中说:“语文这门课,是老办法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好呢,还是想法统一起来?当时有一位同志提议说,我们就叫它语文行不行?语也在里头,文也在里头。后来就决定用语文这个名称了。”张志公先生在1979年5月写的《说“语文”》一文中也说:“原来的‘国语’和‘国文’,经过研究,认为小学和中学都应当以学习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学一点文言文;至于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总之,在普通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根据这样的看法,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国语’两个名称,小学和中学一律称为‘语文’。这就是这门功课叫作‘语文’的来由。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

在“语文”作为课程教材名称使用的过程中,对“语文”含义,除了“语文就是语言”之外,还有“语言文章”“语言文字”“语言文学”等几种不同的解说。

针对这些解说,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之中小学语文课本。当时想法,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自此推想,似以‘语言文章’为较切。‘文’谓‘文字’,似指一个个的字,不甚惬当。‘文’谓‘文学’,又不能包容文学以外之文章。”“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唯‘文’字含义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语文”一词有两个解释,一是“语言和文字”,一是“语言和文学”。该词典在解释“语言”一词时称:“‘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这就是说:“语言文字”专指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吕叔湘认为:“语文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来讲,可以有两个讲法,一种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另一种也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学,那就不一样了。中小学这个课程的名字叫语文,原来的意思可能是语言文字,但是很多人把他理解为语言文学。”吕叔湘先生这里虽然也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但仍然是指“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

可见,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实际上已经包容了“语言文章”(“文章”为书面语言)、“语言文字”(“文字”为书面语言的符号)、“语言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书面语言为载体)的含义。

既然语文教育中的“语文”应理解为“语言”,那么为什么这门课程不叫“语言”而称“语文”呢?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有时仅指口头语言,叫做“语文”,是为了强调这门课程不但包含口头“语”,而且包含书面“文”。1980年7月14日,叶圣陶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解释说:“一九四九年改用‘语文’这个名称,因为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既然是运用语言的本领的,为什么不叫‘语言’呢?口头说的是‘语’,笔下写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实是一回事。功课不叫‘语言’而叫‘语文’,表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习的意思。‘语文’这个名称并不是把过去的‘国语’和‘国文’合并起来,也不是‘语’指语言,‘文’指文学(虽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学作品)。”

我们理解:“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指的是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它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和规则(即狭义的语言)的学习,又包含着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所进行的言语行为(读、写、听、说)的训练以及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形成的言语作品的学习。正如钟启泉先生所指出的:“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王宁先生则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语文教学养成学生从语料中发现语言现象、概括语言规律的锐敏性、兴趣和习惯;教给他们贮存语言材料的正确、有效方法,促使他们通过自学的积累,逐渐丰富自己的语言;让他们在获得新知识的实践过程中,训练他们把已加工成熟的思想用最得体、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最后,还要以语言为桥梁,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意识、创造思维意识和文化修养意识。”

近几年来,在关于“语文”含义的讨论中,又有三种新的解说:“言语”说、“文学”说、“文化”说。

有学者认为:“‘语文’指的是汉言语,语文教育是我们母语汉语的言语教育。”笔者以为,这一观点缩小了语文的外延。语文学习,既包括言语的学习,也包括狭义的语言的学习。虽然作为母语课程内容的语言系统及规则,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发的经验和认知多少获得一些,但这些毕竟是零碎的,与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通过较高级的思维活动系统地学习是不能相比的。学校开设语文课程之所以有必要,即在于可以使母语的学习和掌握,由自发的、偏重感性经验的、少慢差费的暗中摸索,走向自觉的、偏重科学理性的、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讨,这其中便包括语言系统及规则的学习。

也有学者认为,语文就是文学,语文教育就是文学教育。笔者以为:这一观点同样把语文的所指缩小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方面,作为一门艺术,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相比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语文教育无疑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另一方面,作为学习语言的语料,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性质又是相同的。语文学习既然包含语言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学习,就已经包含了作为语言的成品的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学习,文学教育就已经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了。而以文学来解说语文,将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读写排除在语文之外,则显然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