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第1篇

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重心,应该是抓好、抓实常规教学。因为常规教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基础夯实了,班级管理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顺利前行。常规教学通常包括社会生活常规、家庭生活常规、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这几方面内容。对低年级班主任来说,首先得抓好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让学生养成初步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良好的品行习惯。为了使入学不久的学生学会并掌握系红领巾、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整理餐盘、准备上课用品等五项学校生活技能而尽快适应小学学校生活,还特意开展了“自理五项大比拼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个人自理五项练习、小组自理五项评比、自理五项班级层面评比。让学生向家长、老师、学长等请教,学习最基本的五项学校生活技能;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让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派能起示范作用的“志愿者”每天检查班级学生学习自理情况,记录并及时反馈。又如:班级里开展“我爱我的小书包”活动,活动分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步,先让学生猜一猜“我的书包有多重”,再现场测一测。并让学生思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结果?第二步,让学生展示“我的书包里有什么”,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第三步,“给我的书包减减肥!”,让学生们出出主意,谈谈怎样爱护自己的书包。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上述活动时,可以不必那么循规蹈矩地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分组分工等,那是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而要以充满童趣的活动为主,让活动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开展,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哪怕效果不那么突出,也能为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及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中树立积极向上、展现活力热情的精神风貌。因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文化土壤,而这恰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完全相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特色文化的物化表现,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班主任可借此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设计和制作,用自己的双手布置美化教室,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例如,有一个班级经过学生民主讨论决策都形成了共识:以“爱生活、爱阅读”为班级文化特色口号,除了学校统一的队角外,在教室里另行开辟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策划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发动全班学生都来参与“图书角”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系列活动,具体包括:1.图书角名称、图案征集;2.图书角板块设计;3.书架的设计;4.图书的来源与流转;5.图书的借阅与管理;6读书心得征集与展示等。在全员参与、人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最后每一块内容由一个小组(组长领衔,组员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活动有声有色。利用“百草园”来开展了以“植物保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报名,分组研究“植物管理中浇水的学问”、“植物管理中施肥的学问”、“植物管理中光照、温度的学问”,通过小组研究掌握植物管理的方法。学生们采访了学校开心农场的负责教师和花工爷爷,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义工讲课,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管理植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笔者还引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点滴的感受和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学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三、结合班级事务管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等布置的各项活动,最终都得落实到班级。如果光靠班主任老师单枪匹马,累且不说,效果还不尽人意。要想班级管理工作有特色、出亮点、创和谐,班主任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领他们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这样既可以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从服务于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设计目标

班主任老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喜好,在班级里选择一项具体的工作来负责,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分工,定期实行考核和轮换。例如,在高年级以“让学生学会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为目标,进行了“班级卫生工作自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卫生工作目标分解—分组承包班级卫生—实践任务分解—制订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实施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监督、调整实施方案,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班级管理常态化。班主任老师把任务下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全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具体实施,再到后续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事情可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班级的小主人。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还使他们过剩的精力有了释放的空间和时间。

(二)学生成长、班级管理、教师指导评价三位一体

第2篇

1实践活动为主线,发挥课程效应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三是专题细化。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四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同时,这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2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2.1在角色中体验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体验他人。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温室里的幼苗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我们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能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练、体验吃苦,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其实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他们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在大干世界里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面对着孩子的热情,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2.2在角色体验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常言道:学以致用。面对老师的铮铮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新知识,不难发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主动的学,首先要让他们的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两年多来的课程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阳光普照。

第3篇

最近,社会热点莫过于柴静的《穹顶之下》,所以很多组的学生都在热议这个问题。不仅自己调查整理数据,统计南通一年中的雾霾天数,还结合政治会议、视频现象、网络资料、幽默段子等综合形成了最后展示的作品。还有一些介绍了现在的网络词汇,亦或是房价问题,虽然学生并不具备专家所有的只是高度,也没有专家的专业眼光和深邃的视野,但是他们展示的都是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这种综合性的训练让他们意识到以前自以为和自己无关的话题居然和生活息息相关。因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并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突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从而有了更多的生活体验,有了更大的展现平台。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有灵活的思考方式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这一类的活动恰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在准备期间,可以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在展示之前,可以再组内提前演示,通过他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思维缺陷,从而进一步完善。不管是任何形式的课堂,都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语文基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更是一个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因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外的准备时间较长,所以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可能预计到的问题进行预估、辅导之外,其他的方面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在课堂上进行综合活动时,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但是却没有实现原本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在布置任务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给他们一个案例或者是成品,告诉他们大概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查阅资料,最终形成自己的想法。不管怎样,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略。但是,怎样在自由的氛围下有效地实现活动目的,这一点很值得深思。同样,在评价时,评价体系也不应该以单一的分数为目标,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与否,思维创新能力提高与否,才应是教师更加关注的地方。但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时间的困难度,比如如何发动全部的学生加入其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并不能很快地意识到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后的生活中渗透性很强,所以经常持着无所谓的态度,冷眼旁观。也有一些人,因为自身能力的问题,在小组中扮演的是附属的角色,只负责琐碎的细节,所以参与活动的每个同学得到的能力锻炼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如何让弱者变强,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取长补短,这在活动伊始就要考虑好。同一方面,一个人的热情度是不可能永远高涨的,当学生对于这种上句新鲜感的事物热情退却时,语文实践活动有怎样继续维持呢?所以在拟定活动方案时,一定要注意量的范围,如果每次涉及的都是学生不熟悉的领域,那么好奇心与兴趣度自然会被调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应该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小组的展示台,每一个人都应该投入其中,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分工与定位,找到学以致用的机会。当语文课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活动导入时,可以用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或者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从而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如“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在讲授时可以以“打”这个词引入,比如“打水、打架、打雷、打电话、打击”这些在汉字中可以用简单的“打”字概括,在英文中,他们确是不同的词汇,这个可以作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开始。学生在课堂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联想,会联想到中美学校对于《灰姑娘》这个故事的不同解读,会联想到中西方的思维差异,包括孩子的教育等方面,这些信息在微博及社交网站上都是热门话题,他们会自己搜集话题,在展示的过程中还会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查漏补缺。通过观点的表达与交流,确实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会更快地进入工作岗位,更快地步入社会,如果在校园中每天只是纯理论的灌输,他们会产生脱离实际,也不知道如何将理论应用与实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前提下,以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为导向,以就业需求为牵引,以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而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算是一种学生与职业人的过渡过程,一个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的过程。学生将被动的吸收转化为主动的探究,才会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要很好地完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对教师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活动中,不仅学生需要大量的准备,教师对活动方案也要精心策划,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这一点仍需要教师仔细思考。

作者:王佳玮

第4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创新能力 善于发现 勇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28-01

综合实践活动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我开始时也是这样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很多有价值的活动主题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的点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求学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学生在课余时间体验不同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00后的儿童,不会自己系鞋带,不会洗袜子,不会整理自己的书桌,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要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即使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1.在角色中引领学生体验他人。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温室里的幼苗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我们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只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练、体验吃苦,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其实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他们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面对着孩子的热情,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2.在角色体验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常言道:学以致用。面对老师的孜孜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新知识,显而易见,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主动的学,首先要让他们的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

三、走进孩子的心灵从德育入手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每个人的习惯来自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座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是一条便捷之路。

比如针对我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值日等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天使”的实践活动。首先,我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视频,利用课上时间让大家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不文明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目的达到了,我便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为争当“文明小天使”,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生们也表现得信心十足。仅仅几天时间,我便发现我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其结果来得如此之快,是以往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教都不能比的。可见,让学生亲眼所见,适时地情境教育,真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和新的开掘。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与沟通,相互影响,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顾建军主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5篇

化学可以说是一门神奇的学科,一些实验现象是非常有趣的,并且值得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化学教学的开始阶段是比较重要的,有好的开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如果单靠教师的语言导入就会显得比较单一,形式上的单一不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想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在课堂导入阶段就需要多下功夫,以更加新颖的方式来开始课堂教学。有一些化学实验想象可以称得上神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给学生“变魔术”,教师可以让学生配合自己完成“魔术”过程,让学生能够观察到魔术最终的现象,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切实的体验实验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充满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学习“钠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表演“水点酒精灯”的魔术,首先教师可以提出疑问“水能够将酒精灯点燃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学生都会感到疑惑水怎么会将酒精灯点燃呢?在印象中,水通常都是用来灭火的,怎么可能支持燃烧呢?这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酒精灯,然后进行魔术演示,接着学生会观察到水真的将酒精灯点燃了,这样的现象马上就会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被这样的魔术现象所吸引,并且急切的想要知道出现这样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教师可以进行课堂导入,想要知道真正的原因,那么就开始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了解钠的化学性质,就会得到想要的答案。

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刚刚接触化学知识,可能对一些化学现象和学习内容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都不是很清楚。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一些化学研究方法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一些教学计划。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更加具体的学习化学知识,从中收获知识,教师需要在举行实践活动之前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按照学习计划来开展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有计划的完成学习内容。比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下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的状况,并且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水资源浪费或是污染的画面,首先就是让学生对于水资源有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的教学计划可以设计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化学工厂周围进行观察,寻找附近的河流,观察一些化学工厂附近的水流情况,水资源是否受到了污染,根据学生观察了解到的现象,教师可以进一步的讲解水资源保护以及净化等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从理论到实际的教学计划,逐渐的带领学生深入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加实际化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计划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综合实践课程能够顺利的开展。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实验可以说是化学的灵魂,在教学的过程中,实验和理论知识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的化学教学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进行机械的学习或是简单的记录一些笔记,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说,教师应该探索和创新全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获得能力上的提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够让学生从真实的活动中获得乐趣,同时体验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让学生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的步骤,按照正确的步骤完成实验内容之后,教师再给学生揭示实验的原理,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能够有更深刻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水的净化”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要用一些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可以采用明矾、活性炭吸附、沉淀、过滤等方法综合运用的形式来进行水的净化,学生要掌握实验的目的,同时了解实验步骤。接下来的实验步骤,首先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样,然后进行观察,然后向杯中加入少量的明矾,用玻璃棒搅拌,并且加入少量的活性炭进行搅拌,通过最终的过滤,然后观察最后的水样,完成净化过程。那么这一实验的原理又是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明矾到了水中可以电离出两张金属离子,其中的铝离子又很容易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最终的反应原理也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实现明矾净水。

第6篇

很多教师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基本不去开展的,关键原因有以下三点:(1)忙作业.教师忙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反馈和点评,通过对作业的训练、反馈、点评、变式,再反馈等形式进行强化性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会花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2)怕思考.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没有的,就苏科版教材而言,也是在近几年才设置这样一个活动的.而教师对这样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缺少教学经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怕思考、怕开拓、怕创新;(3)取材繁.综合实践活动的取材较常态课复杂,真正要让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的话,所需其次的数量、品种都比较复杂,有些器材是学校实验室无法提供的,因此,如果要上综合实践课,就需要花费教师很大一部分财力和人力.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活动的停滞不前,导致综合实践课被习题课、讲评课给取代.而教材预设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因此而消失,教师而因此继续迷失在强化训练的题海战术中.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后面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活动内容是“制作简易液体密度计”.本活动可以按照教材中的设置,进行以下几个步骤,并达成以下效果:

(1)浮沉条件巩固.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说明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由此可知,学生对物体的浮与沉应该达到运用的目标.因此,在活动前,我们可以借助以下情景再次温故一下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将一个鸡蛋放入烧杯的淡水中,鸡蛋下沉,请学生对鸡蛋受力分析,并获知此时鸡蛋所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此时往水中加盐.鸡蛋脱离烧杯底部,悬浮在盐水中,再次请学生受力分析,学生获知此时浮力变大,并等于重力,浮力变大的原因是排开液体的密度变大.再次往烧杯中加盐并不断地搅拌,学生对鸡蛋所受浮力大小分析,获知鸡蛋排开液体的密度变大导致浮力再次变大,由此浮力大于重力,而导致鸡蛋上浮,当鸡蛋露出水面后,由于排开液体体积变小而导致浮力变小,最后浮力减小到和重力相等,鸡蛋漂浮在水中.为了激发学生对密度计设计的思考,我们再次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激发学生对密度计设计的思考,教师往烧杯中慢慢加入盐,请学生观察鸡蛋浸入液体部分的变化,并请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会发现鸡蛋浸入盐水中的体积变小,学生也知道此时浮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在重力不变的情况下,排开液体的体积会随着液体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教师再次启发道:“由此可见,液体密度的大小可以通过什么体现出来?这又称之为什么方法?你会根据这种现象设计出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器材吗?”)

(2)密度计的设计.在课前,教师预先给每组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吸管、小铁丝、蜡块,烧杯、水、盐、酒精、刻度尺、剪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师的提问和桌面上提供的器材,进行设计.学生可以根据预设的密度计是漂浮的,列出F浮=G排=ρ液gV排=ρ液gSh,而h的改变,就意味着密度的改变,学生为此而想到先设计出一个能够漂浮在液体中的密度计即可.而水的密度是已知的,我们可以先测出这个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密度计,浸入水中的深度H,再让密度计浸入其他未知液体中,测出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h,ρ液gSh=ρ水gSH,推出ρ液=ρ水H/h.

(3)密度计的制作.制作的过程是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分成三步: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吸管、蜡封、铁丝来制作一个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密度计,而且漂浮高度适中,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不断调试;第二步就是密度计漂浮在水面上测出H,如图1所示;第三步是标刻度,根据ρ液gSh=ρ水gSH可以获知,h=ρ水H/ρ液来完成下面表格的,并把它标度好放入吸管里面.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密度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密度越大的区域,刻度越密.

(4)密度计的使用.学生利用自己制作出来的密度计对酒精、可乐、酱油、醋、盐水等常见液体进行测量,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让学生再次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对自己测量的液体的密度进行验证,即达到验证的效果,也巩固了学生对液体密度的测量,巩固了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他们所收获的那种成功的喜悦,是题海战术永远无法达到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对密度计的认知,我们还可以请学生完成以下三个延伸性问题:(1)你知道为什么密度计的刻度不均匀吗?(2)密度计越上面的刻度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3)你有什么办法来提高你所制作的密度计的精确度?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就这一节课分析,我们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效果:

(1)巩固基础知识.学生通过体验活动能系统地复习物体浮沉条件,结合受力分析和影响浮沉条件因素的变化来判断物体的浮与沉,并学会说明鸡蛋上浮或下沉的原因,达成课标要求;

(2)提升分析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设计密度计,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不是停留在做题的角度了,而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类问题,并通过对关键性问题的思考,从而达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活动来自于教材,而目标却可以远远高于教材,激发学生无限的思维;

(3)提升操作能力.从理论到实践,这就是一个飞跃,在实际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边设计边思考,边思考边制作,很多教师是把做和使用的过程放到课后去完成的,到第二课时再进行展示交流的.但是这个实践操作的时间虽然多,但是比学生反复训练题目的时间要短得多,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7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素养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迎接未来生活中的挑战。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因而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应采取积极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将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进而转化为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点燃信念的灯》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相关资料和动向等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并拟定调查问卷,以期对学生理想信念而开展调查活动。学生在调查活动中,如遇同学不在家等状况,则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应用文中留言条而进行留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文运用能力。基于此,学生的听、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对“我的理想”话题而开展讨论,一是小组交流;二是全班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该过程中,学生说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基础知识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文实践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不良影响。基于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通过施以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走进生活,关注环保》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增强教学效果。首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事先对活动内容加以了解和掌握,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交流。但是,如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则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和引发学生关注。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多媒体,将收集的材料信息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并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如此,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关注,而且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增强环保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取得最大成功。

三、加强情感教育

在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中,教师不仅为学生传递知识,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使命。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中,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合作,并进行情感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社会生活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对其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点亮爱心,奉献青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而开展教育活动。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撰写关于“爱心服务”的文章,使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爱心经历而编写。其次,教师挑选优秀文章而进行小品剧本改编,鼓励学生对爱心事件演绎。在活动中,学生能够用心扮演自己饰演的角色,并投入情感。基于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中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其教学效率是有目共睹的,因而教师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而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尤为重要。对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使专业教学理念深入学生之心,对学生发挥激励性作用;加强情感教育,使之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此,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强调以学得直接经验为主,从生活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因此应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丰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社区资源为依托来更好地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

一、开发课程资源,确立课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选题问题。恰当选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课题贴近学生实际,使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设计经济管理、交通、体育、环境等方方面面。活动课题的确立,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

(一)以社会资源为切入点,开发课程内容

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和发现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

1、从地方文化活动中发掘主题。例如,我县的道情、焙面娃娃、上党二黄、舜的传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调查研究,追寻历史的足迹,弘扬地方文化的精髓。

2、从自然环境中发掘主题。如:我县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我县的旅游文化开展全面而深刻的探究活动。阳城,处于华夏文明北方核心区。数万年的考古史和几千多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内涵丰富、品位独特的阳城文化。我县境内有礁峣山、索泉岭和走马岭等三处新、旧石器遗址。有关史籍记载:舜曾“渔于镬泽”,禹曾“导析城至于王屋”,汤曾“祷雨桑林,以观桑者”,养蚕缫丝的历史源远流长。科举时代曾创造过“十凤齐鸣、十凤重鸣”的佳话。阳城先民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遗址和轨迹,广布城乡,俯仰兼是。可引导学生对旅游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探究,还可开展对周边自然风光的探究活动,可开展“我是小导游”等一系列活动介绍阳城,发展阳城。

同时,还可以从地方农副产品及学校的突发事件等等中挖掘主题

(二)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开发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课程资源有一定的要求。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我们一是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抓好学科间的综合,超越单一学科知识体系的局限,要求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有力。二是开发自然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社区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力求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开发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士、气候以及综合环境。

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发挥“其中的生活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

(三)拓展学科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的关系,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入探究的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教师们要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围绕某一主题,对课本进行探究阅读。阅读一至六年级有关课文,摘抄和分析有关描写家乡的文字,分析其描写内容、方法、作用,并将其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再根据这样的思路进行研究家乡的特产,如研究小杂粮、山茱萸、核桃、花椒等,可以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二、合理实施课程,有效利用资源

新课程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呈现的教学形态,有一种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师的主要做是指导和组织儿童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才能有效呢?根据教学实际,我认为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活动的目标、内容、结构、形式等都要做细致的考虑,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有效指导是前提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重要形式,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起指导或引导作用,防止包办或代替。

2、教师教学设计具有生成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具有综合性强、开放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和课程资源极其宽泛等特殊的复杂性。因此,精心预设指导方案,努力为课程的实施准备较充分的工具和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有效指导的必要前提。

3、活动目标要具体化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只有明确、具体、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但是,如果活动目标不切实际,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仅仅是在追求活动的形式,那么,即使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实践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使目标具体、明确,教师必须读懂教材,把活动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二)学生自主探究是关键

1、增强趣味性,引发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首先是要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学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来劲,就跃跃欲试的讲究趣味性,“乐”中学习。

2、重视过程评价,引发自主探究

重视隐性目标、长远目标必定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赏识。评价赏识中,既要考虑到个体,又要考虑到群体,既要顾及情感态度,又要估计能力成果,更要努力建设及时、公正、激励、合理的评价机制,积极关切地加以赏识。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对自己的认可,感受到对自己的鼓励,由此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评价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实效

第9篇

关键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应用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什么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综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为核心,以主}的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2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2.1表现出语文性

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虽然综合性活动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是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交叉、渗透,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根植于语文学科,是语文的延伸和拓展,应结合语文课的自身特点,表现出语文性。

2.2体现职教特色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体现出职教特色,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目标是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打下基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与专业相结合,体现出专业特色,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3强调实践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实践的教育活动,要注重职校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社会参与性学习、实际应用性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4体现趣味性

根据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兴趣不浓等特点,实践活动要从中职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降低难度要求,形式上力求富有趣味,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如何加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3.1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迅速转变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作为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不断革新的今天。因为一天不学习,就要落后,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完成肩负的使命,就可能被淘汰出教师队伍。那么,我们学什么呢?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了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必须认真学习新《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与指示精神;其次,要认真地学习中职教育、教学、教改等方面的理论或行家手里的一些好的做法;再者,要系统学习新《教材》的课程,而且一定要摆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位置,处理好实践活动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三者并重的关系,摸准吃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3.2深入思考,精心设计活动计划

我们经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先要做计划,因为有了科学可行的计划,才能明确奋斗目标。首先必须以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指示精神为导向,再紧密结合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职业特点确定活动内容。因为,生活是语文,语文是生活;如果语文离开生活,就如同生命失去了灵魂一样。然后根据“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内容与教学需求,精心设计好活动项目与具体措施。总之,设计计划时,一定要符合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一定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思维规律,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与专业特点实际出发,考虑得越周密、越科学、越可行越好。

3.3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创新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老师都是起主导作用的。作为组织指导的老师,首先应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实施计划,而且要狠抓落实;其次,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再次,老师还要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把各个作为个体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队,然后再采用一些具体措施,鼓励学生发挥团队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这样一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一定能轰轰烈烈地搞起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实现。例如在学过诗歌《静女》《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激流》之后,老师带领学生认真实施计划,即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在完成“阅读欣赏”的基础上,再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学生最敏感、最感兴趣的话题“中职生是否可以谈恋爱”组织一场辩论会。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在各队队长的带领下,纷纷行动起来。因为人人有任务,人人有事做,所以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角色,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围绕活动主题,或去图书馆,或去网上搜集资料,或看录像,或看书籍,学习辩论技巧,或列提纲,打草稿,撰写辩论稿。最后再通过小组合作、辩论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效果很好。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主人翁的自豪感,创造未来的信心倍增;与此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体味到语文的魅力,于是更加喜欢语文,学会应用语文,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第10篇

/

关键词 我与化学 课外活动 家庭小实验

广州市中学化学教研会开展“我与化学”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已十多年了,活动一直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在广州市中学化学中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也一直坚持组织学生参与这项活动,把活动看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性实践。实践表明,这项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养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格、不怕挫折的坚强毅力、勇于求索创新的意识以及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主人翁精神,最终达到促进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我与化学”的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论文、图表、课件,也可以是小制作、小发明等等,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笔者结合个人开展活动的经验谈开展“我与化学”活动的策略。

1 选题的策略

要开展好“活动”,选择适合的课题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首要环节,笔者认为课题即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与学的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也可能是学生或教师在生活中发现或遇到的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因此,选题要考虑以下2点:一是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声音代表着他们自己的学习实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依据这一原则所确定的课题才会吸引学生,才有研究的价值。二是选择课题,还必须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否则,课题将难以开展下去。

1.1 钻研教材。挖掘研究课题

1.1.1 挖掘“调查与研究”栏目资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立足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教材中栏目编排丰富多彩,版面设计活泼新颖。其中“调查与研究”栏目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教师若能重视该栏目的特点和作用,积极发现和挖掘该栏目的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则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以下是笔者认为可以挖掘的课题。

[案例1]在学完“水资源的保护”这一课题后,教材“调查与研究”栏目给出的内容为:从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搜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情况报道,并按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作分类整理,与同学进行交流。笔者号召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水资源污染的情况,通过报纸、网络收集关于水资源保护的一些知识,并把活动过程及保护水资源的建议写成小论文,然后与同学交流。另外组织部分学生开展社会小实验和社会调查。如“自来水的硬度检测”,“空气污染”与“酸雨”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同学们自主探究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案例2]在学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后,教材“调查与研究”栏目给出的内容为:调查汽车、工厂和家庭等使用的不同燃料的性能、价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案例3]在学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后,课本给出的“调查与研究”内容为:调查你家及你生活的社区金属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回收情况和回收价值等,对今后如何回收费弃物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此,笔者把学生随机按每组8人分成6个小组,先让他们围绕此栏目内容每组确定一个调查与研究的课题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然后每组成员就此课题内容明确分工,通过教师指导、实地调查、参观访问、查阅书刊、上网搜查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与研究。一个月后,“生活中常见金属废弃物的分类调查”、“金属废弃物回收的价值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防腐的常见方法”、“常见大气污染气体对金属铜、铁的腐蚀”、“金属腐蚀对工业的危害”、“金属文物的病害及其防治研究”等凝聚学生汗水和心血的调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呈现在教师的面前。

[案例4]“有机合成材料”后的“调查与研究”栏目的内容为:调查你周围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及形成的原因。用照片、漫画或板报的形式来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治理的建议,呼吁大家都来为减少“白色污染”而共同努力。笔者让学生组成课题组,课题组的同学在校内每班放一个“丢弃的塑料瓶回收箱”,课题组的同学每周收集一次进行统计,课题组的同学统计每周学校起码回收1000个塑料瓶,也就是说有1000个塑料瓶被废弃,课题组同学再到垃圾回收站作调查,同学们通过估算,发现整个广州市一年要丢弃30多亿个塑料瓶,已产生了“白色污染”问题。于是课题组的同学倡议“减少使用塑料瓶饮料,提倡使用玻璃瓶饮料”。

1.1.2 挖掘“家庭小实验”资源

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教材中就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家庭小实验”资源。

[案例1]在学完“水的净化”这一课题后,教材中“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笔者每年都会叫学生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领悟每一层的作用以及各层的净化程度。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并在单元复习时进行净水器净化程度的比赛,比比看谁的净水器净水效果好,谁的有创意。

[案例2]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课题后,教材中“家庭小实验”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试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这个小实验其实很容易做也蛮有趣,笔者把它放到学习碳酸根的检验时让学生回家做,考虑到学生家里没有石灰水,就叫学生自找容器,教师发石灰水让他们回家做。

[案例3]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H”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案例4]教材中的一些“活动与探究”也可以变成“家庭小实验”,如“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就可以在学习金属之前先布置学生在家完成。

挖掘教材中的课题有利于学生利用“活动”掌握和巩固课内知识,一举多得。学生完成“调查与研究”和“家庭小实验”后必有所得,学生将自己的活动过程以及所获得的收获记录下来就是一份很好的“我与化学”作品。

1.2 激励学生发现并敢于提出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不能限于由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师还要善于将提出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大胆地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其实,学生有好多有价值的问题,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做有心人,不仅要善于积累学生的问题,而且要善于激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来。例如:在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有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水滴到炽热的炭块上会冒烟和发出“哧哧”声的现象感兴趣和不解。于是笔者便鼓励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将学生分为2组进行实验设计。

1.3 学习交流,搜集课题

通过学习和交流,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搜集整理成研究课题,再结合自己、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课题研究。笔者从一些化学网站上搜集了大量的研究素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它们充实到“活动”中,扩大了选题的范围,开阔了思路。另外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论文选编也是很好的课题参考资料。

1.4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研究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生活问题或社会问题与化学学习相关,可以把这些问题积累起来,然后设计成一个研究课题。例如:利用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在学习了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之后,激励学生用生活中易得的塑料制品或其他器具,来制作简易启普发生器等等。从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开始便启发和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多留意身边的化学现象,做个有心人去思考有关的一些现象。如切开的苹果为什么变黄,对豆浆“假沸”现象的探究等。

2 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方法

课题选好后,第二个重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活动”的完成,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样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不仅能够教给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而且能够使学生少走弯路,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教师的指导要富有启发性。另外,教师要研究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指导;指导些什么。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1 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当师生共同确定好课题以后,就要和学生商讨、设计研究方案,此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课题研究要有一个整体思路,即:

(1)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

(2)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

(3)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践;

(4)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2.2 注意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有些课题,不可能由某一个学生完成,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的。而要想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必须要让每个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课题完成的参与者,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太会合作,或者说合作意识比较淡漠,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参与。因此,要在这方面加以指导。

2.2.1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应当说,无论何种形式、何种目的的教学活动,学生都应参与其中,问题并不在于学生是否参与,而在于学生如何参与。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主动参与研究目标的确定,共同查找资料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与老师、同学热情交流、沟通,共同探讨问题,那么他对问题的理解就会和小组的其他人员一样,是深刻的、全面的,他就对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会自觉地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去。因此,在指导的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多鼓励少指责。给每个成员都要分配具体的任务,使其明确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2.2.2 让全体学生参与

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指导活动中,对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要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其实,应该特别注意鼓励那些成绩和能力落后的学生,激励他们进步。

3 对“我与化学”活动开展的一些想法

“我与化学”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在广州市鲜有学科能开展参与面如此广的“活动”,“活动”给师生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笔者曾2次获得“优秀园丁”的称号。“活动”日渐成熟和完善,近年还开设“答辩”环节,让更多的师生得到交流和学习,笔者是和“活动”一起成长的教师,因为开展第一届恰好就是本人成为人民教师的第一年,故而对“活动”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此提出一些建议:

(1)开设网站让更多学生、教师甚至家长对“活动”有所认识。并且可以让师生在网站上得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