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宪法基础论文范文

宪法基础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宪法基础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宪法基础论文

第1篇

论文内容摘要:现代设计的大环境中,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有被忽视的趋势。传统的装饰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减少了引导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设计的创作源泉。传统装饰基础课是创作的根源,是从具象到半抽象再到设计的过渡,是对同一物象进行多种变化可能的探索,是从对物象进行重新构想,或简洁或繁复,它的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也能够和现代设计中思维的形式训练结合,它的扩散性思维和多元化造型手法对创意产业也起着一定的影响。

在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国内的设计教育呈飞速发展趋势,社会经济需要设计教育的大步跟上,创造本土品牌需要设计教育合理结合传统设计教育与现代观感的设计教育。我们在赞叹速度带来的各种丰富便利时,也应该感受到面临的某些问题与困难,中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是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在现在各种文化互相交融、影响的全球环境中,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怎样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艺术教育的同时,发扬本土设计艺术,在日渐成熟的现代设计领域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培养未来优秀设计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其自己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抛弃原有的艺术文化,那显然是不明智的,我们应在学习西方设计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发展国内设计艺术,在现代感中体现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近些年来,传统的装饰艺术文化有被忽视的趋势,从以往的“工艺美术”教育到现在的包豪斯教育体系,传统的装饰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学院和学生为了尽快进行专业实践,专业设计课有提早进入低年级阶段班级的现象,这个调整有合理的一面,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传统装饰基础课程来说,相应地裁剪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一方面会使设计思维的形成少了引导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设计的创作源泉。WWW.133229.COM另一方面,学生接触到工业设计所带来的抽象思维设计,也可以通过传统装饰艺术课程,得到更好的多元化创作,结合本土文化进行适合现代视觉观念的优秀设计。

一、传统装饰基础课是创作的根源,是具象到半抽象到设计的过渡

传统装饰基础是对具体的物象中体悟,是对原有物象进行再创造,是连接具象与抽象设计的纽带,它既具有现实自然形态丰富的一面,又具有创作中形成的或繁琐或简洁的风格,把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有其丰富的艺术魅力。在装饰基础的训练中,通过对植物、动物、人物、风景等抽象的变形,相应地拓宽设计思路,掌握具象事物的最重要特征,掌握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思维链接,运用现代的设计形式,进行图像化的形式设计,使设计更加贴近生活,具有人性化的一面。装饰基础课需要运用提炼、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创造艺术形象。如果缺少了从自然形态到创作这一环,相应地就减弱了对事物的深入观察。毕加索对“牛”的一系列形象探索,也是在对具象事物的观察和形式构造的探索中创作,“牛”的系列形象展示了从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种变体。康德在他的著作《判断力批判》中的一段话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自然只有在貌似艺术的时候才显得美,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而又貌似自然才显得美。”可见,对自然形象的探索一直以来是形式美感的需要。

有的人认为传统无法跟上现代设计的思维,其实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在传统装饰艺术中也一样存在,清代的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其实就是构成艺术美。“一以当十”、“似与不似之间”,这些传统装饰基础中常用的手法一样用于现在的构成设计中。装饰基础课程的训练内容来源于生活,对设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快节奏生活的到来,西方简洁主义的艺术冲击,工业化产品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设计,设计是为市场和社会服务,和经济、生活紧密相连,脱离生活只讲究形式的设计难免让人感觉华丽的虚构,一个脱离了本土文化的设计无特色可言,一个没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也无优势可言,装饰基础课程的削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装饰艺术的熏陶,在设计教育中,我们现在不是寻求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模式只会使设计的路子走得越来越窄,豪无创新的可能,只有发展自己的特色,掌握基础设计步骤,结合现代设计的理念,在加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熟悉本国的传统艺术设计中比较外来先进文化,才能拓宽思路,一方面继续提升本国的传统设计,一方面在激烈竞争中为本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在《2007全国设计伦理教育论坛》上的发言中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二、装饰基础的多元造型手法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创意产业是一个经济名词,早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p.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装饰基础课作为创作的基础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对各种材质的表现,对各种传统装饰艺术的多元化造型手法进行研究,在图形设计、色彩感觉、构图设想、材质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的可能,这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创意需要有这种发散性思维,这能启发在思考中释放自己的个性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找到更切实的表现方式,更好地在现代设计中把握创新。

从图形设计上来说,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从现实物象中提炼、概括,是对物象经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在观察中寻找切入点,从这些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维结果,再通过多元化的造型手法,作多方位的图形设计变形,这就要求对观察对象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都进行剖析深入,再进行延展,激发联想,而创意行为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产生。创意行为需要突破普通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有深入的观察,作多方位的思维,才能有合理的异于常人的创意。创意并非是无物可据,无形自来,创意行为的思维训练中,观察是创造性技法之一,没有形象性就没有审美,也就没有艺术可言,创意的行为起始于设计的初步,装饰基础设计的这种仔细观察多方位思考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创意的迸发。

从色彩感觉来说,装饰基础包括研究各种色彩对人类情感的作用,而各种场所、日用品、大到城市建筑色彩的整体规划,都同色彩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对色彩的喜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创意行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色彩感觉,那就忽略了人类的感情。装饰基础研究的是人类在生活中积累的各种图形财富,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色彩,这对掌握不同人群的色彩感情有着很好的探索。

构图设想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一环,装饰基础设计所涉及的图形中,无论对单独的图形还是绘于各种材质上组合的图形等,都对构图作了细致的考虑。在现阶段的装饰基础课程中,并非是要抱着原有的传统内容不放,而是力求在符合现代设计思维的创作中设想,所思考的内容可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把传统的精华融合于现代设计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用全新的思维逻辑方式融入现有产业实现价值创新,分析具象造型艺术构图设想的三个必要环节——观察、研究自然;抽象、概括自然;引申、表现自然。这三个环节都是在发展的模式下进行,根据现有的内容通过构图设想进行新的思维来实现创新。

艺术的实用性是传统装饰艺术固有的内容,各种图形在材质应用上达到新的视觉感受。装饰基础设计来源于现实中的物象,通过一定的装饰手法对现有的物象进行设计变形,再通过各种材质表现,使图形在材质上达到观赏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对图形作适合于某种材质的考虑。装饰基础设计在材质应用的练习上对装饰艺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也唯有在实用的基础上才能有所突破。在当今创意时代,具有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材质上的应用教学,无疑使装饰基础设计能够尝试更好地与现代产业接轨。通过装饰基础的模拟教学,把设计与技术、文化、产品和市场融为一体,这样既有利于传统艺术产业的延伸,又可以为现有的产业拓展发展空间,使创意产业成为可能。

设计归根结底是为经济服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迫使设计教育切实了解市场所需,只有跟市场结合,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产品,才有可能闯出自己的市场,才有可能在国际贸易中找到我们的定位,传统的装饰艺术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使装饰艺术真正成为一种创意产业。

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关注美感设计,包括对生活形态的理解、设计管理、战略和产品计划方面的研究。装饰基础设计是从生活形态中,通过观察事物内部外部结构,进行多种思维变化创作,它是界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思维训练方式,是对同一物体进行多种变化可能的探索,是对物象进行重新构想,或简洁或繁复,它的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也能够和现代设计中思维的形式训练结合。

当然传统装饰基础课从现代设计观中来看,思路上也有陈旧的一面,以往有重技法轻创新、重平面效果轻材质塑造等的现象,我们只有在现代设计教育的大环境中完善装饰基础,才能让传统装饰艺术更上一个台面。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建构新的设计教育体系,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2001’清华国际工业设计论坛暨全国工业设计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2001。

[2]蔡军:“设计·策略·教育——中国工业设计的思考”,《美术观察》,1998.8。

[3]过伟敏:《走向系统设计》,江西美术出版社,南昌,2005。

第2篇

本工程是为了新建广州至珠海城际轻轨的建设而进行的升高改造,本工程新建铁塔两基:N11A、N12A;基础全部采用灌注桩基础。但是由于现场青苗赔偿等问题无法施工,使得N12A铁塔需要沿大号方向移位102m,移位后基础位于山脚下方。4基础设计:基础位于山脚下,现场初步勘测,由于桩机等大型施工机械无法进场施工,暂定基础采用大板基础或人工掏挖基础(需根据地质勘测报告确定)。5地质勘测:Ⅰ腿淤泥:4.3m、强风化2.0m、中风化5.0m;Ⅱ腿淤泥:5.0m、强风化1.4m、中风化5.0m;Ⅲ腿淤泥:5.1m、强风化1.2m、中风化5.0m;Ⅳ腿淤泥:4.2m、强风化2.3m、中风化5.0m;

2基础设计存在问题

N21A铁塔基础作用力为T=90t、N=120t、HX=25t、HY=10t。根据原设计的初步假想,采用大板基础或人工掏挖基础;但根据地质报告情况,此处铁塔基础位于山脚下,地质按一定坡度进行分布,如果采用大板基础,基础底板需置于持力层,此处选择在强风化层,但是考虑到地质按照一定坡度分布,如果仅置于强风化层的表面,则基础抗侧滑强度不足,但如果基础底板置于强风化层下方,则基础埋深在5m以上,由于无法进大型施工机械,且需进行钢板桩护基,无形中增加了施工危险及施工成本;即便是修通道路进入大型施工机械,则成本比原设计所用灌注桩基础要大很多。根据地质情况也无法采用采用人工掏挖基础,因为上半部分为淤积地质。采用人工掏挖基础危险系数相应增大很多,淤泥下方为强风化、中风化采用人工掏挖基础也不现实。

3基础设计处理方法

由于电力工程《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仍然采用安全系数法,故此处设计仅需满足设计中所要求的下压、上拔、倾覆演算的要求即可,经过现场多次勘查,结合地质报告,最后征得施工部门意见确定此基础设计的条件如下:基础埋深要小大于2.5m(基础维护可以采用松桩处理);如果需采用灌注桩基础,则灌注桩基础深度不能深于中风化(不能采用冲钻,因为此合同为总包合同,如果超出原合同部分则由施工部门自行承担)。基础材料用量、地基处理措施等费用不能超出原设计范围。根据以上条件,结合本基础所处地基情况,以及原设计所用费用经综合考虑,采用斜柱基础与灌注桩基础相结合的方式,基础侧向位移采用松桩挡土墙处理方法。根据斜柱基础与大板基础的对比知道,基础作用力相同的情况下斜柱基础受力形式更加好,且节约材料用量。数学模型的建立,本工程所用基础由于没有具体的数学模型,所以参考承台灌注桩基础,基础下压由斜柱基础底板承担,基础上拔由斜柱基础和基础下灌注桩部分(仅考虑自重部分)承担,基础水平作用力由斜柱基础和基础下灌注桩部分共同承担;考虑到基础所处地质情况结合钻探资料,基础侧位移需做挡土墙,而此条线路改造根据火炬开发区的规划及供电局的规划,此段线路需要近期改造拆除(施工图已出),所以此次改造为临时改造方案,故挡土墙处理采用松桩挡土墙。斜柱基础下方仍采用松桩地基处理。最终设计的基础形式如图2所示。上部斜柱基础埋深1.5m,下部灌注桩基础在基础底部以下4.7m,入中风化岩层0.5m以上。

4设计中需思考的问题

本工程是为了解决复杂地质情况下施工工艺问题而进行的基础变更,基础采用的是斜柱基础与灌注桩基础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在上拔演算中由于数学模型建立方面缺乏经验,此次上拔演算中未考虑到灌注桩基础摩擦力。虽然本工程已经竣工运行将近两年多时间,但是却给我们设计人员一个提示,就是我们在新型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要继续学习实践,搜集更多的同行所做的优秀设计作品,为我们以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5以后设计的展望

第3篇

一、信用保险业的作用

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所引起的主要问题有:银行呆帐坏帐问题,企业三角债问题,消费信贷市场不发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国际贸易信用风险问题等。就消费信贷而言,以房地产市场为例1995年,1996年及1997年全国普通商品房空置率分别达到87.8%,87.5%和87.4%。而我国中等水平住宅与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之比在大多数城市超过6,其中上海达10.6,北京达10,3,广州达10.2。而低收入水平和高房价正是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条件。可是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银行和客户之间相互不信任及过高的交易成本成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障碍。而发展信用保险业一方面可以弥补目前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市场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第一,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增加风险承担的主体,从而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促进市场发展。信用保险是保障被保企业应收帐款免受不正常损失之保险。对银行而言,保险公司的介入一方面可以与其共同承担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银行按期收回款项。银行风险的降低可以使投保人贷款的可得性提高。从整体而言,信用保险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信用风险促进了市场效率的提高。

第二,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降低信用市场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如消费信贷市场与信用保险业的结合,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的介入可以更加有效的克服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并化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促进信贷市场规模的扩大。

第三,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出口和消费,降低银行呆帐坏帐比例,对房地产,汽车等市场的发展,对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以及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等。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贯穿了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个人消费市场。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对企业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的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和管理体系的发展,以及社会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实行存款实名制,但是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包括存款实名制在内的所有信用制度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仅仅建立了存款实名制并不能有效化解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而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降低整个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

二、目前我国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程度高低是一国信用制度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信用保险业务主要包括出口信用保险,消费信贷保险等。

1.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善,出口企业面临严重的信用风险、国家政治风险及汇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出口商选择灵活的贸易支付方式,降低信用风险,提高出口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球国际贸易中有12%是由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日本、法国、德国则分别达到39%、21%和13%。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仅占出口总额的1%左右。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首先是整体发展水平低,险种单一,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重视不够,业务规模与出口规模相比很不对称。

第二,因出口信用保险较强的外部性和高风险性,一般而言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性支持。目前国家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支持不够,造成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偏高,费率的厘定不合理,限制了出口信用保险业及出口贸易的发展。

第三,由于目前出口贸易尚缺乏企业资信调查系统,造成出口企业对客户信息了解不够,在没有出口信用保险配合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的故意欺诈行为。

第四,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目前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快出口信用保险业的立法工作,使出口信用保险做到有法可依是规范和促进出口信用保险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消费信贷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商业银行增长较快的贷款之一。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汽车和助学消费信贷等方面,其中住房消费贷款占绝对重要地位。2000年上半年,个人消费信贷达2500亿元,而个人住房贷款达2130亿元左右。消费信贷市场的顺利发展必须有保险业的积极参与,化解信用风险。以美国为例,1991年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中各类抵押债务占GNP的68%左右。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之所以如此发达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因为,首先美国建立了政府机构担保与私营保险相结合的完善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制。政府抵押担保机构有联邦住房管理局(FHA)和退伍军人管理局(VA)。私营保险机构与政府抵押担保各占住房抵押保险市场的一半左右。据《1997—1998年度美国抵押保险公司协会统计汇编》,私营保险的市场份额1993年占53.1%,1994年为48.2%,1995年为61.3%,1996年为54.7%。其次,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的担保比例高,经营方式灵活。联邦住房管理局(FHA)针对低收入家庭提供100%的贷款担保,贷款人首付5%的房款就可以得到30年期的银行住房抵押贷款,有力地促进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且美国有综合性的多品种房地产保险与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一起在美国房地产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对而言,我国消费信贷保险市场,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首先,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地产保险的良性运转机制。住房制度改革滞后,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启动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导致一方面是商品房闲置,另一方面是居民的住房面积严重不足。其次,保险机构没有在信贷市场上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缺乏有效的防范机制。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条件苛刻,交易成本高,贷款期限短,不能有效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与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国家相比,我国与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相配套的房地产保险品种较少。房屋产权保险,抵押保险,委托保险等险种市场目前还是空白。

3.其他信用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由于我国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出口信用保险,住房及汽车消费贷款保险之外的信用保险业仍是有待开发的领域。但是由于信用保险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如出口、房地产、汽车等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对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三、促进我国信用保险业发展的途径

信用保险的发展有赖于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而信用保险业的发展本身又会促进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在目前我国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我国的信用保险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我国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不仅是缺乏个人信用的商业保险及个人信用评估和管理体系,而且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而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信用作为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贯穿于社会交易行为之中,促进交易效率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的统一整体:

一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主要由企业资信调查报告和企业资信数据库构成。以美国为例,美国的Dun&BradstreetCorp拥有近5700万家企业的信用档案,每一企业都有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ID身份号码。这样客户就可以通过电脑实时检索企业的信用信息。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也应参照美国的作法,象个人存款实名制一样,企业的帐户和信用往来也应实行“实名制”,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资信数据库,彻底杜绝如多头开户等行为。这样就节约了企业信用评估和管理成本。对政府监管当局来说,也节约了监管成本。

二是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环境和信用秩序十分混乱,个人信用观念淡薄,这种信用危机严重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与个人信贷结合起来,采取个人信用调查与消费者自主申请相结合的形成,完善个人信用评估方法,逐渐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将会强化个人信用意识,规范信用秩序。

三是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及相应的立法。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应加强立法工作,为信用制度的建立制定法律规范。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规模企业信息的披露和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显得十分重要。同时,由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政府作为拥有暴力潜能的第三方建立一定的惩罚机制,增加违约成本,对维护信用制度的良性运转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除保密法以外,对企业资信数据的开放度缺乏法律界定和规范,不利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四是发达的社会信用管理行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搜寻成本。而相应的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可以降低搜寻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

2.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出口信用保险及出口信贷担保制度,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出口信用保险具有高风险性和很强的外部性,纯商业性的保险机构无法独立承担风险,而其本身对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出口信用保险一般作为政策性保险,由政府给以一定的支持,以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和保险费率,促进出口。目前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尚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国家专项基金数额过少,费率过高,导致投保成本高,投保比例过低。

3.尽快建立完善的抵押贷款保险体制。

就住房抵押贷款而言,建立针对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抵押贷款政府担保制度和商业化的保险制度,一方面可以改善全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启动房地产市场,带动经济发展。据上海社会科学院1981年的投入产出研究,我国在住宅上每增加1亿元投资,可带动其他23个相关产业增加1.479亿元投入,直接和间接带动的产业有60多个。当前住房抵押贷款及其他消费贷款保险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缺乏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及信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经验。

4.加快社会信用管理和信用保险的立法工作。

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消费信贷保险等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保险法》的相关规定过于简略,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其他如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汽车信贷保险等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民法》,《商法》的相应规定和保险法一样,过于简略,且缺乏实施细则。

第4篇

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煤炭地质勘察理论体系方面,也更加的完善和健全,三维地震技术的出现,促使地质勘查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且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勘查标准和操作规程,以此来健全和完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种类也比较的齐全,但是却有着比较复杂的赋存规律和开采地质条件,这样就给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一些发达地区,后备资源远远不能够满足需求;而那些西部地区,虽然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但是却有着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就无法有效开展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近些年来,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传统的勘查技术,并且结合煤炭资源的具体情况,如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将单一的勘察技术给有机结合起来。在对东部煤炭进行深部勘查的基础上,开始监测和治理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矿区,以此来科学勘查煤层气及各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煤炭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它是煤炭工业生产和发展前提,通过煤炭地质勘查,可以更加安全和高效的开发煤炭资源,并且还可以促使工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地质勘测技术发展状况

(一)煤田地质勘察的走向

盆地地形中煤炭资源的研究让煤炭勘察工作更有保障。其中,《中国聚煤作用系统分析》建立了聚煤作用系统和系统分析方法,为我国开展聚煤盆地煤炭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另外,东部煤田的勘探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东部煤田构造和找煤研究》为实地的煤炭开采奠定了基础,东部地区煤炭开发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不断加强,聚煤盆地的综合研究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在华北、华东、鄂尔多斯盆地等多地域展开了盆地聚煤规律的研究,从盆地整体的高度上把握我国煤炭资源的聚集形式和规律。

(二)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

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煤田的地质特点也会有差别。各种新型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钻探的速度和质量,也使我国煤炭钻探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煤田地质勘察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勘察的准确率和精度。煤炭开采的钻孔技术业发展迅速,钻探装备不断更新,钻探工艺也进一步改进。这就意味着我国煤炭勘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煤田地质特点,建立独具特色的煤炭综合勘察技术体系。围绕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加强对煤田地震技术研究,提高对煤炭勘查的准确性。三维地震技术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种技术成功的减小可误差,提高了勘探精度。这种技术把查明地质构造的准确率提高到了60%以上,同时突破了各种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对煤炭勘探范围大幅度扩大。

(三)煤炭地质勘查信息化及“3S”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快。在煤炭勘探和开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为了提高煤炭勘探的准确性,在煤炭勘探中建立类似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从煤炭地质勘查到野外数据采集都要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建立电子版地质报告,以GIS系统为平台,建立《全国煤炭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全国煤炭矿产地数据库》,并初步形成《全国煤炭资源信息系统》框架。重视对煤炭遥感技术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质地形进行测量,绘制高精度地质地图。航测和地理信息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我国水利行业建成的“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这个系统采用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数字成图,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四)煤炭和煤气层资源评价

我国完成的三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和《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在我国煤炭工业规划和国民经济宏观决策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要正确进行煤炭工业的宏观决策,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就需要对我国的煤炭和煤气层的资源有合理评价。

三、煤炭地质科技面临的挑战

目前来看,我国的煤炭勘探和开发工作还相对滞后,地质勘探程度明显不足,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改善必定会影响国民经济建设。要正确进行煤炭工业的宏观决策,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就需要对我国的煤炭和煤气层的资源有合理评价。四、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发展方向。我国的煤炭消耗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最高的,而且现阶段里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很高。工业生产基本能源原料都是煤炭,这就预示着在将来的发展中煤炭的供应量会紧密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在将来工业生产中还会增加,煤炭资源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煤炭资源勘探在新时期下要提高勘探精度,确保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做保证。建立新的地质勘查机制,创新地质勘查技术,培养精干高效的地质队伍,努力把煤炭勘查工作做好。在煤炭技术勘查上树立科学发展观,对煤炭开发实行可持续发展,重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一)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

在以后的煤炭资源勘查中主要重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依靠高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升煤炭的地质勘探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是煤炭勘查,加强煤炭地质基础研究,最大限度的发现新的优质煤炭资源。

(二)明确主要任务

1.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研究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煤炭勘查技术,确保对沙漠、黄土层、采空区等复杂地区的合理勘查和开发。加大对东部深部煤田地质勘查力度。进一步发展复杂地区条件下的三维地震技术应用,深化地震勘测技术研究,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强多元地质条件下的信息复合技术研究,建立高准确度地质模型,整体提高煤炭地质勘查精度和地质报告研究程度。加强煤炭地质综合勘探技术研究工作,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仔细到3-5米的小断层,甚至是1-2米的小断点。如果是复杂地区,就应该达到现有简单地区的探测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岩性探测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让勘探精度显著提高。

2.加强洁净煤技术的地质基础研究。在煤炭资源利用中,洁净煤技术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就全球来看,各国的洁净煤技术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提高了对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这就要求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将煤岩学、煤化学等基础理论与洁净煤技术的有机结合,了解煤炭形成的原理和过程。另外还要从地质-地球化学角度了解煤炭中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揭示煤的物质组成在煤炭资源开发中的迁移、富集、转化等物理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为优化洁净煤技术,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3.展开煤炭资源评价。在这方面注意应用新的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完成煤炭资源的总体评价才能对煤炭资源总体开发理清思路。清楚了煤炭资源分布优势、储藏状况、开发的难易程度,再在实际的勘探中合理利用,才能做到煤炭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对全国的煤炭资源潜力和国家煤炭规划区资源都要有合理的评价。

第5篇

[关键词]外出打工;回馈效应;县域经济

一、引言

本文所指的外出打工的主体既包括进城打工的农民,也包括前往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的来自中小城镇的剩余劳动力。因此,这里所说的外出打工者或打工者的含义比一般所说的农民工的含义更加宽泛。打工既包括受雇于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也包括在上述城市或地区的自我雇用,如自己或合伙开办小餐馆、小建材店、承包小旅馆等。

对于外出打工的现象,大多数研究文献是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及为城市经济提供廉价劳动力的角度去探讨的。也有一些文献讨论了外出打工与县域经济的关系问题,如蔡文著认为发展县城经济的实质是要解决“三农”问题,而其中的关键是要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样实际上是将外出打工视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以减轻县域经济发展的负担的重要途径。王培根、龙泉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分析的深度上挖掘不够。凌斌、王勇以安徽省无为县为例,论述了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对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简单的理论讨论层面,实证分析和数据运用比较薄弱,而且只是关注回乡创业,回乡创业实际上仅是外出打工的回馈效应之一。

外出打工者的原籍地大多在县城及县城以下的镇和乡,本文旨在讨论外出打工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影响的机制和途径以及对县域经济中的城镇化有怎样的推动作用等。

由于外出打工者的消费、投资等活动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所以我们只能主要采用与打工者面谈或访谈的方式以获得相关数据和第一手资料。由于笔者生活和工作所在地及旅游、工作的关系而到过的城市,还有由于笔者及亲戚原籍地的关系等,这种访谈在上海、苏州、深圳、海口、厦门以及江西省的永修县、德安县、进贤县,安徽省的泾县、青阳县等进行。在上海、深圳等上述城市访谈的打工者来自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在永修县、泾县等上述县访谈的外出打工者(或访谈其家人、亲戚)外出打工的省及城市有上海、深圳及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海南等。当然,外出打工的城市有的也位于中部区域,如江西的打工者前往安徽某个城市打工。

二、打工者知识的积累、传播与返乡投资

按照罗默、卢卡斯等人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来自劳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边干边学”。从边干边学的角度看,打工者的打工过程无疑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这种知识的积累和技艺的学习在不少方面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因为从知识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是指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如语言、文字等符号形式)加以完整表达的知识,后者则是指那种与一定的情境、过程相联系的,难以通过符码系统表达的知识,如技艺高超的厨师的厨艺、某些生产工艺技术等就属于隐性知识。当然,这两种知识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同一知识体中往往既包含显性知识,也包含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获取和传播常常需要通过一定指导下的“边干边学”和“边学边干”来实现。打工者的打工过程及其目的——返乡投资不仅实现了显性知识从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县域的传播,而且实现了隐性知识的上述流向的难度较大的传播。

打工者的知识积累不仅来自打工过程本身,而且来自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整个文化环境、先进观念等,这即是所谓的打工会开阔眼界,更新观念。

打工所积累的知识为打者寻找和发现家乡的商机提供了能力和胆略,如江西省永修县城的第一个房产中介公司就是曾在上海某房产中介公司打工的返乡投资者所开;最早的为数不多的几家洗车点之一,是曾在深圳某洗车场打工的返乡者所开。又如安徽省青阳县城最早的少数几家电脑修理公司之一,是曾在上海从事过电脑修理业务的返乡者所开。此外,外出打工的积蓄,则为他们返乡投资提供了一定的资金基础。

我们的研究还表明,打工者的知识积累率和资金积累率与打工的集聚度密切相关。外出打工的集聚现象不仅存在于打工的空间构成方面,还存在于打工的行业或工种构成方面。在我们所实地调查的输出打工者的许多地方,往往是少数人到某地去打工,会带动当地甚至周边地区的很多人也前往同一个地方打工;往往是少数人外出打工从事某一职业,当地其他人也外出从事同种职业。如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的相当一部分外出打工者曾一度集中外出生产糖果;江西安义县外出打工者则以加工塑钢、铝合金门窗闻名。在上海市杨浦区的包头路(殷行路至民星路段)、松花江路(双阳路至黄兴路段)及抚顺路等处,安义人开设的塑钢及铝合金门窗型材加工、销售店几乎是一家连着一家。在深圳市的一些企业,也常可发现同一企业的打工者大多来自同一地方的现象。

打工集聚的原因可从老乡提供的信息的便捷性及带来的安全感等方面解释。打工集聚的效应则主要体现在:(1)信息和生产经营工具等的较好共享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了“老乡经济体”的规模经济效应;(2)提高了市场知名度,降低了市场需求方的信息搜寻成本;(3)增加了与企业或雇佣方的谈判力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打工者的经济利益,这在目前打工者利益屡受侵犯的情况下尤显重要;(4)有助于加快打工者的知识积累,因为集聚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互补,从而增进打工者的共同知识。

打工者的知识如何向原籍地传播?怎样对原籍地的县域经济产生回馈效应呢?一是通过人员流动、信息交流给县域经济注入新的知识、理念等。一个值得咀嚼的现象是,较有成就的外出打工者在原籍地的家人、亲戚也往往会在当地经商小有成就。二是通过外出打工者的返乡投资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如截止到2009年4月初的不完全统计,江西省安义县共有27家建材类企业,拥有塑钢生产线400条,铝型材生产线26条,均为外出打工者返乡投资兴办,其产值占全县GDP的12.36%①,外出打工的回馈效应对于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在打工者的知识回馈方面,尤其值得提到的是春节期间外出打工者的大规模返乡探亲效应。春节期间,返乡的打工者走亲访友、品茶欢宴、促膝交谈。他们谈论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观念意识、打工的经历、学习的技艺及家乡的投资机会等,于是,春节期间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超大平台和知识传播的超大课堂。春节后,外出打工的流向和流量往往会根据新的信息有所调整,一些外出打工者常常会决定是否在家乡投资,甚至当地企业的一些经营思路、经营理念等也会出现微妙的变化。

参照著名的新经济地理学家Fujita和Thisse提出的涉及两区域的知识增长模型,这里假定全国分为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两部分或两区域,可得到县域经济的知识形成公式为:

Kh=[h(i)βdi+ηh(j)dj]1/β,0<β<1,0≤η≤1

其中,Kh为县域经济的知识总量,β为人们在知识创造过程中的知识互补参数,它反映了经济活动主体及其掌握的知识的异质性,sh为县域经济的员工份额,相应的,1-sh为城市经济的员工份额(包括打工者),h(i)和h(j)分别为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中的员工的个人知识,i=1,2,……n;j=1,2,……n。η为区域间的知识扩散强度,一般与空间距离成正向变动。η越小,代表了城市经济中的知识对县域经济的传播、输入越少,越困难。

打工者在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之间的频繁流动及对知识的传播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了自然的空间距离的阻碍性影响,提高了上式中的η值,从而增大了Kh值,即增进了县域经济中的知识总量。

三、打工者的消费、投资回馈与城镇化

外出打工者的消费对于县域经济的注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返乡期间的消费;二是打工收入回流转化为家人、亲戚的消费。由于外出打工者返乡的高峰期是每年春节,出外打工者人数多的县便出现了消费十分繁荣的“春节经济”现象。表1和表2是通过访谈和调查所得。

表1和表2的样本数据相差较大,除了与打工者打工地区的收入水平有关外,可能主要与对打工者取样的职业特性有关,而这又取决于在两个地区对于不同打工群体进行访谈、调查的便捷性差异。根据表1显示的数据,如果一个县有3000人春节返乡,仅春节期间在原籍地的直接消费就达:1017元×3000人=305.1万元。

除了消费外,不少外出打工者在经过一定时期的资金积累后,往往返乡在农村建房或在县城购房、购商铺。这在笔者所调查的前述各县是一种普遍现象。根据江西省永修县城最大的新建小区——建昌城市花园的不完全统计,该小区共分三期建有1118套住房,大约35%为外出打工者或外出打工者的直系亲属所购买。

在县城购房置业的外出打工者中一部分为原县城的居民,更多部分为原居住在该县农村和其他小镇的居民,他们在外出打工一定年限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创业能力后,往往选择在县城投资开店、购房置业。所以说,外出打工的重要回馈效应之一是促进和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城镇化进程,县域经济中的城镇化可由图1来简略地表示。

这里举一个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是一个历史名镇,镇上原来中年及中年以下的居民,大约有1/3已经迁往县城和其他城市,镇上现在的居民绝大部分为来自吴城镇管辖的松门村、松丰村、荷溪村、河东乡等乡村的农民。永修县城则有越来越多的住户,原为该县其他小镇和农村地区的居民或农民,永修县城甚至有一条街道曾被称作“农民街”,因为最初这条街的两边居住的几乎都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农民。

根据江西安义县公安局提供的户籍人口资料及对乡镇流出人口的摸查,到2007年,外出人口(其中绝大多数为外出打工)达90071人,占该县总人口的33.6%。外出人口的返乡投资和返乡购房使该县的城镇化率从2001年的20.19%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6.03%②。

外出打工的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在打工所在地或其他地方安家置业,不会回到原籍地。但不管选择在何处定居,都加快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因为原籍农村的打工者一般会选择在城镇定居,原籍小城镇的打工者一般会选择在大中城市定居。

归纳对江西的永修县和安义县,安徽的泾县和青阳县等回家乡定居的21名打工者的访谈,返乡定居的动因可表示,在外地买不起住房,外地的生活成本高及小孩入学问题是外出打工者返乡定居的最主要原因。

四、政策建议

外出打工的回馈效应并不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强化和吸收外出打工的回馈效应,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考虑的相关政策措施有:

第一,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不应将外出打工或进城打工仅仅视作是补充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需求,也应该从发展我国庞大的县域经济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要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切实保障打工者的经济利益,减少甚至消除拖欠、克扣打工者的工资的不合理现象,减少和规范外来打工者在城市设店、谋生的管理税费,以便城市经济通过打工者的途径更好地回馈县域经济。

第二,大力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提高春运能力,尽可能地让愿意返乡过年的打工者能够如愿。因为正如前述,打工者的春节返乡在信息交流、知识传播、消费支出、投资决策等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都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外出打工者的原籍所在地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交通建设。从对外出打工者的访谈和对一些县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基础设施越好,交通越便利的地方,外出打工者越多,外出打工的回馈效应也就越强。

第四,访谈中还发现,在外以单独或合伙开店形式打工以及受雇于人的技术性工种的打工者,返乡投资、创业的能力较强,可能性较高。而那些技术性含量不高的工种的打工者返乡投资和自我创业的能力较低。原籍地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那些有助于这类外出打工者就业的投资项目,以便吸引他们返乡就业,因为这些打工者在该行业毕竟还属于原籍地的“熟练”劳动力。

第五,改进和加强对外出打工者返乡投资的金融支持。调查和访谈显示,打工者返乡投资的资金目前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积累和向直系亲戚的借款,享受到的来自银行系统的金融支持十分有限。这既降低了打工者返乡投资的积极性,也制约了返乡投资的规模与层次。因此,在县域经济体系内,应重视发展小额贷款机构和合作信用社,以便更好地吸引外出打工者返乡投资、创业。

注释:

①②资料来源于江西省安义县人民政府网。

[参考文献]

[1]PaulM.Romer.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ournalofPolilicalEconomy,1986,October.

[2]FujitaandThisse.EconomicsofAgglomera-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

[3]安虎森.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蔡文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的发展[J].商业研究,2005,(24).

[5]狄强,张章.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县城经济[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4).

第6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工程质量、解决办法

工程监理行业从出现经历了不断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与此重要地位不相匹配的是,工程监理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探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监理中的一些问题和处理方法。

一、现在工程监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监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于1988年开始在我国试点,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建设部对工程监理的原则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始终坚持着“三控、二管、一协调”,监理的“三控”指的是对投资、进度、质量三方面的管理职能,可以理解为工程监理可以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贯彻项目的始终。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做可行性评估阶段工程监理就要开始发挥作用,在工程的设计、施工阶段跟应该把监督工作做到实处。但是在《建筑法》中只把工程监理的相关制度限定在施工阶段,这样就把绝大多数监理单位的只能限制在主抓“质量监理”。除此之外,《招标投标法》也对工程监理的实施范围有着自己的界定,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确有许多不规范的行为,甚至会有一些不正当竞争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无不说明尽管我国已颁布了很多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也都对监理制度都有所涉及,但是真正的能全面明确监理工作职能的法律先关文件还是十分的缺乏。

(二)社会对工程监理认识程度不足

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只有先自己重视自己,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工程监理公司对自己都对自己不够重视,很多社会监理机构为了降低公司经营成本,基本上都采取了项目聘任制,遇到需要监理的外地的工程项目,通常实行工程所在地招聘,当该工程结束后,若无后续工程,这些人员就不会从事监理工作,这样就照成了监理人员的不稳定。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监理公司为了承接业务不择手段,并且违背国家的相关监理收费标准,擅自减低自己的收费标准,以此不正当手段来保证公司在监理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种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饮鸩止渴,这样必然造成监理的实际收费过低的不良后果,使得从事监理的人员收入也很低,到头来严重危害监理行业的生存。最后,尽管绝大多数的社会监理人员都能按照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的行为,可以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建立的工程,但是少数人缺乏必要的责任心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在无形中降低监理人员的整体形象,让大众对工程监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产生了怀疑。

(三)工程监理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此问题表现在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以及监理队伍的组成结构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还略显不合理,首先是在设计、施工单位有多年工作经验,但是已退休的人员,他们经验丰富,但是因为年龄的缘故,在精力上会显得相对不足,最致命的弱点是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学习都比较慢。其次是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学些改行成为监理,而监理单位没有及时给他们进行足够的业务培训,再加上自身学习的监理知识不够扎实,这样就造成了,此类人只有一定设计与施工能力,但是监理工作还并不能很好的胜任。 再次是新大学毕业生,他们有着无数的优点,精力充沛、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勤学好问、态度积极,但是他们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实际经验极度匮乏,在工程监理这个行业是十分学要经验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做好这个职位。由此看出,目前监理队伍缺乏这三者的结合仁慈,即有完善专业知识储备、技术和管理出众、经验相对丰富的复合型监理人才。

(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监理的认识偏见

从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从实施到现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监理的认识态度让人心寒。完全没有意识到工程监理能够帮助其减轻工作负担、确保工程质量,反而认为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削弱了他们手中的权利,并且还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这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他们在监督时凡是涉及质量责任问题,一概加于工程监理身上,并且进行不良宣传。结果可想而知,这自然给监理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大众对监理的认识有所改变,认识度有所提升,但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人员对工程监理认识偏见依然存在。

二、解决办法

(一)建议加强和工程监理相关的法律建设

前文说到,我国的相关法律,《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或多或少对建设监理有些涉及,但是普遍存在一些局限性,仅把监理工作限定在施工阶段更注重于监督质量,这就直接找成了人们对于工程监理的认识偏差。针对这一棘手情况,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对现有法律中关于工程监理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要对工程监理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建立更能促进公正、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制度,可以提高工程监理机构的竞争意识,促进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与国际接轨。

(二)工程监理机构要不断自身强化

工程监理机构要主动树立监理权威的树立。一方面监理机构受雇于建筑企业,自然需要管理好自己负责的工程,必须要为业主服务好;再一面,工程监理作是一种职业,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它特殊的社会地位,这就有必要遵守自己的职业素养。所以,工程监理机构不仅仅要对建设单位负责,更重要的是还要对整个社会负责。在确保工程顺利、保证工程质量方面,这和建设单位的意愿是一致的。但是如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建设单位为了某些利益而照成的。所以,在工程的监理期间,监理要在此过程中要敢于行驶自己的职能,树立自己的职业权威。

(三)工程监理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能力

首先对监理公司的管理必须加强,这样有助于推进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还要加强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人才结构方面,监理公司需要不断更新调整,需要及时引进缺乏的人才,以此来适应监理工作的要求。对于新人员的培养,要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和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为胜任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在职人员,面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要完善自己,需要有计划的开展相关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控制工程质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这样促进工程监理人员可以不断提高水平和能力,使得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工程监理人员能够出色完成工作,从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与工程监理机构加强合作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应更正对工程监理的错误看法。把工程监理看做是分享他们权利的群体,这是很不科学的,这种不良情绪是万万要不得的。应把工程监理看作是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为他们减轻自身工作负担和压力的不可缺少的好帮手;是方便自己及时了解工程动态的有效途径;是协助他们搞好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除此之外,彼此之间还应该建立相互信赖、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凡是由工程监理提出的正确的有关工程方面的意见,均应给予全力支持。让工程监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所诉,工程监理机构应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监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做好沟通,由此才可以克服缺点不断进步,把工程监理行业做大做好。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民营资本;能源行业;发展路径

2005年开始,在国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能源、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政策的带动下,各地纷纷制定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实施意见,宣告了一些尚处于“灰色”地带的投资领域的正式开放。但是,能源的各个行业一直都是资金、技术高度密集,公共资源和财富高度集中,国家意图高度体现的敏感。因此,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面临更多的政策壁垒和技术难题。

一、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理论基础

能源是一个宽泛的范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分类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其中,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等;新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无论是常规能源还是新能源,都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由于传统体制的原因,自然垄断被错误地理解成行政垄断,进而导致部门垄断的投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都是由国有企业投资,但是国有企业产权的所有者缺位和非经济职能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治理制度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这种控制削弱了企业运行的效率。国有企业的结构复杂,导致企业人的机会主义以及不作为现象发生得更为频繁。而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民营企业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将所有者、董事会及高级经理人的权利进行有效的分配和制衡,能够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保证资本的增值。

从垄断行业的特征来看,自然垄断产业具有投资需求量大、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等特点,传统理论认为这样的产业需要由少数几家进行垄断经营才符合产业特征,但是垄断容易产生腐败,垄断企业会通过制定高价,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采取不正当竞争来排挤竞争者,导致市场的失灵。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政策的滞后性,管制又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允许较多企业进入,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才能迫使垄断企业提高效率,但是众多企业竞争又会损失规模经济,进而陷入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两难冲突。要解决这一冲突,就必须综合考虑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程度,要求二者都做出适当“让步”,以达到一个均衡状态。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美、日、英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能源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程度,降低了产业的成本,促使价格不断下降,产品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能源产业民营化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麦金森等人对18个国家的61个公司民营化前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民营经济进入之后,行业销售、利润和投资以及就业都有相应增长。而从民营资本的出路的角度来看,民营资本实现资本增值,势必要不断拓宽其投资领域。截止至2008年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62万亿元,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冲动强烈,能源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具有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大等特征,符合民营资本的逐利性强的特征,符合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同时,放宽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能够有效规避资本向股市、楼市汇集,引发资产泡沫以及通货膨胀。

二、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现实问题

1、传统体制障碍

长期以来,民营资本无法实质性融入垄断行业,已成为严重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障碍。2005年,国务院就下达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6条),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行业和领域,加快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度被媒体和民间称为“开启民营资本飞天元年”的这一指导意见却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且不说这36条本身的问题,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多地停留在“口号”形式上,暗地里对民营企业仍然心存“戒心”,甚至出台了自相矛盾的公共政策,比如《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强调在电力、通信、石油等领域内国有经济绝对控股。很明显,面对这两个相互“打架”的红头文件,民营企业要想在垄断行业占有一席之地,仍然困难重重。《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不仅作为单独的一项提出,而且首次提出了改革过程中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负责,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投资。各级政府也根据各地的发展水平制定了相关规定,如河北立法叫停能源行业垄断福利,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能源等垄断行业。但是,由于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尚且刚刚开始,我国的电价、油价一直是国家垄断,国有电力、能源企业长期得到政府的价格补偿,这种补偿机制极大地排斥民营资本的进入。同时,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定只是一份笼统性的意见稿,缺乏明确的实施办法以及惩戒措施,导致民营资本在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

2、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

虽然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获得强劲的发展。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粗放,没有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决策随意化,抗风险能力弱,人才短缺,企业家素质不高,短视现象普遍,技术积累和开发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民营企业参与能源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急于收回投资、尽快获利的投机意识,在经营理念和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效应,造成资源的破坏。以石油资源为例,这些年来,民营资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石油产业的经营,但更多集中于中下游产业,即流通领域的批发、零售企业争取成品油油源,较少进入开采领域,这其中当然有民营资本规避投资风险的原因,同时更多是因为民营企业存在短视问题,即为获取短期利益,采取破坏性、掠夺性开采手段,严重损耗国家的石油资源储量,忽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限度利用,给本来有限的石油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和浪费,同时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忽视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新能源,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虽然新能源能够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但是新能源生产背后引发新环境污染,比如生产太阳能板的多晶硅污染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势必要加强政府的监管,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

3、融资难问题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民营资本壮大的重要因素,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投融资矛盾尤其突出。民营资本全面进入能源行业,意味着中小民营企业也能进入这个行业分一杯羹,对于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考虑到国家能源安全及规模经济,全面开放是不可能的。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最广泛的领域还是新能源行业。但是,银行不原意贷款给规模不大、前景不明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及私募基金对行业的熟悉程度不高,不了解技术成熟度等关键性问题,对投资新能源也抱着谨慎观望的态度,因此,融资难也是限制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发展路径

1、破除行政垄断,为民营资本的全面进入扫除体制障碍

能源行业一直存在着“半行政、半市场化”的体制特征,距完全竞争还很远,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破除行政垄断,但是这个过程中就会触犯相当一部分的既得利益,因此改革阻力很大。按照美国经验,对于能源行业的管制应该去行政化,因为行政化会由于信息垄断和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寻租行为和行败。其次,加强竞争的培育,竞争的培育要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相结合,如果不制定更为详细的实施细则,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只能流于形式。山东省在《关于促进和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每年确定的省级重点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要不少于40%;市级重点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不少于50%。类似这样的规定是对民营资本的极大扶持,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保证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尽量做到具体化。其次,长期以来的政府直接定价或监管,导致成品油、天然气和电力之间的价格差别并不是由从生产到消费的成本和能源品质本身所决定,而是决定于政府与不同能源行业和不同用能终端之间的博弈,各种能源之间存在比价不合理问题。因此,推动能源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成为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核心,政府应转变角色,不能直接定价,只能进行价格监管。

2、民企与政府双管齐下,解决资源破坏与污染问题

民营企业在参与能源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应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维,不仅重视生产效率与效益,又要重视发展环境的保护,做到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已提交至国务院法制办进行审批的《能源法》规定在能源领域建立准入制度,因此,对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应设定明确的门槛,在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等进行严格限制,严格审查。对于一些污染性严重的项目,应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必须对污染物进行预先无害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对于企业新上马项目环评先行,必须在立项前向当地环保局提供生产工艺,做评估报告。无论是什么企业,只要生产就必须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决不能因为是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就忽视对环境的投入,任何企业都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法行事。

3、发展多元化的融资形式,破解融资瓶颈

能源行业的特征决定了其进入壁垒高,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难以承受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开发的前期投入和高额成本,而新能源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强化了银行的“惜贷”。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新能源,作为民营资本全面进入的领域,在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方面,应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除了争取银行贷款外,还应通过私募或风投基金、政府投资、协会支持等来获取资金支持。银行、风险投资及私募基金对民营能源企业的投资主要考察技术含量、企业规模、市场需求和上市前景,说明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关键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企业应加强与投资机构的沟通,通过翔实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获取银行的信赖。吸引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尚德模式”的成功揭示了政府投资成为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破解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快政府风险投资模式的制度化进程。行业协会在解决融资难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创造新的融资渠道,比如建立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资金。

目前,我国民营资本在能源行业创富,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和石油行业,而长远来看,新能源行业的创富机会更大。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资本全面参与能源行业不仅是个趋势,也将成为事实。可以想象,只要政府不断破除行政垄断,加强监管以及对民营资本的一贯性支持,民营企业凭借着机制等优势,将在能源行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马祥民. 对民营企业进入石油开采领域的分析与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8(4)

[2]徐英华. 我国民营石油企业发展的契机、难点及对策建议[J].未来与发展,2008(12)

第8篇

关键词:汽轮机 调节保安系统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K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052-02

1 系统简介

某工程建设规模为2×180 MW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LZN55-5.6-0.65型汽轮机配套调节保安系统采用电液调节系统,基本功能有控制机组转速和功率调整电负荷,在异常情况下可迅速关闭主汽门和调节汽门,实现紧急停机。EH液压控制系统是汽轮机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工程EH油系统主要由供油系统、执行机构、危急遮断系统、EH油压低试验模块及管路系统组成。主汽门控制阀块内设计一个开关电磁阀,一个卸荷阀汽轮机挂闸,电磁阀处于失电状态,主汽门自动打开;当汽机跳闸后,电磁阀得电,卸载主汽门控制油,在主汽门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关闭,以保证汽机的安全。AST母管油压来自于两个主汽门卸荷阀。调节汽门控制阀块有部分和主汽门控制阀块相同,基于调节汽门有调节需要,阀块内有一MOOG发阀,伺服阀对油品的清洁度要求高,设置两个油滤。OPC母管油压来自于两个调节汽门伺服阀。

2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调试第一阶段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第一阶段调试:2016年3月18日启动相应设备后汽轮机挂闸参数如下。压力油压:14.0 MPa,安全油压0.80 MPa,OPC油压13.6 MPa,AST油压13.6 MPa,ASP油压7.5 MPa。挂闸后,主汽门自动开启属正常,两侧调节汽门自动开启,属不正常范畴。问题一:ASP油压正常,AST以及OPC油压有偏低现象;问题二:汽机挂闸后,主汽门自动开启正常,调节汽门出现自动开启异常现象。

问题解决:调节汽门MOOG阀主油路与调节汽门下活塞缸直通,也就是说MOOG阀卡涩在右侧位未在中间位;说明此MOOG阀异常。3月18日通知安装首先更换B侧MOOG阀; MOOG阀更换完毕后汽轮机挂闸试验情况如下:B侧主汽门缓缓开启,调节汽门不动,说明更换后B侧调节汽门正常;A侧主汽门、调节汽门均开启状态,A侧调节汽门异常状态;更换A侧调节汽门MOOG阀,之后挂闸试验,调节汽门动作正常,问题得以解决。由问题二联系问题一的出现,可以得出油质不合格的结论。19日,再次进行油化验,结果为纳氏九级,为此建议继续滤油。滤油时间不充足加上老旧机组搬迁,油管路及阀组模块积沉油污,管路开仪表孔铁屑未清理干净,囤积至阀组模块导致;EH油系统继续滤油10 d后,2016年3月29日,汽轮机挂闸试验,发现AST模块,反复出现卡涩泄流现象,ASP油压异常;拆解电磁阀组模块进行清洗,除油污杂质外,内部清理出机械杂质。清洗后复装,汽轮机挂闸试验电磁阀组模块正常,问题一得以解决。

2.2 调试第二阶段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第二阶段调试:2016年3月30日启动EH油泵运行并挂闸,OPC不起压。两侧调节汽门卸荷阀有内漏声音,回油管有温度,确认后停止EH油泵。2016年4月1日,经拆解发现两侧调节汽门卸荷阀阀芯封堵OPC与回油的O型圈嗤破,更换卸荷阀阀芯垫圈及O型圈。2016年4月2日危急遮断阀组热控试验完成,过程中发现各油压低现象仍存在;EH油母管压力14.2 MPa,机头挂闸安全油0.80 MPa(低于正常值,隔膜阀运行正常无泄漏现象),关闭左侧主汽门、右侧调节汽门压力油手动门挂闸试验,起压很慢,结果如下。压力油压:14.0 MPa,安全油压0.80 MPa,OPC油压4.5 MPa,AST油压10.2 MPa,ASP油压5.0 MPa。左调节汽门有压回油有内漏现象;关闭左调节汽门压力油手动阀后OPC油压下降, AST:10.4 MPa;ASP:5.0 MPa;4个AST,两个OPC电磁阀均温凉未发现卡涩内漏现象;这说明油压低主要在于调节汽门;经过反复试验排除主汽门泄露可能性后,拆除左侧调节汽门形成OPC节流孔及单向阀,未发现有杂质;关闭左侧主调节汽门手动阀,停运EH油泵拆出左调节汽门形成OPC节流孔;OPC单向阀拆出检查无杂质卡涩现象。该阶段调试发现的问题:问题一:调节汽门卸荷阀阀芯O型圈及垫圈嗤破导致系统油压偏低;问题二:卸荷阀更换O型圈及垫圈之后,发现卸荷阀漏油量依然存在系统泄压现象。

问题解决:调节汽门快速卸荷阀阀芯O型圈及垫圈嗤破,导致OPC油泄漏至回油;OPC油压降低,弹簧力加OPC压力满足不了活塞对压力油的密封,导致压力油出现泄流现象;更换新的O型圈及垫圈,卸荷阀阀芯不再出现泄漏现象;分析问题二出现的原因:卸荷阀内部泄流(在第三阶段调试分析解决)。

2.3 调试第三阶段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第三阶段调试:2016年4月4日汽轮机挂闸,在左右侧调节汽门开启0%状态下:压力油压:14.2 MPa,安全油压0.8 MPa,OPC油压5.0 MPa,AST油压11.8 MPa,ASP油压5.8 MPa。左侧调节汽门卸荷阀加盲板后,汽轮机挂闸,各油压基本正常:压力油压:14.2 MPa,安全油压0.8 MPa,OPC油压13.7 MPa,AST油压13.4 MPa,ASP油压7.0 MPa。2016年4月4日,右侧调节汽门加盲板其卸荷阀拆至左侧试验,左右侧DP回油管发热,表明卸荷阀内漏所致。最终锁定在卸荷阀压力油与OPC的节流孔大小上,此节流孔为1.0 mm。汽轮机单侧卸荷阀加盲板,单个节流孔泄油量还可基本满足系统油压(比正常油压要低一些);均不加盲板时两个节流孔同时泄流则油压更低;解决办法:更换更小孔径的节流孔,或者堵住此孔看情况。2016年4月5日因没有相应的节流孔,探讨封堵卸荷阀压力油与OPC相通的节流孔看结果:通知检修车间紧急加工与节流孔外径同样大小的铜质螺钉;在致函厂家确认节流孔事宜未果的情况下,将左右两侧卸荷阀节流孔均封堵。

问题解决:调节汽门卸荷阀节流孔孔径不符合要求,导致OPC油泄漏至回油;OPC油压降低,弹簧力加OPC压力满足不了活塞对压力油的密封,导致压力油出现泄流现象;最终问题解决:2016年4月5日,加工螺完成后,用螺钉封堵此节流孔,卸荷阀不再出现泄漏现象,系统油压正常。

3 结语

通过对该系统在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处理后,目前机组运行平稳,满足正常运行要求,以上问题上溯其根源在于制造厂设备的设计缺陷以及建设安装过程中赶工期、滤油工作不细致、现场环境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标准件不一定都标准这个问题并非普遍性,但不是不存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上问题给调试单位带来了种种困难,对系统甚至是机组造成危害的同时延缓了工程进度,由此带来的损失值得大家深思借鉴。

参考文献

第9篇

超临界300MW汽轮发电机碳刷出现磨痕,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出现磨痕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最终达到方案要求。

【关键词】:滑环磨损 修复

某新建电厂超临界300MW汽轮发电机#1;#2机分别于07年9月和08年1月投入运行,该厂地处海边,大气的特点是湿度大盐分高,发电机是采用东方电机厂引进日立技术生产,在机组运行不到一年时间均出现励磁滑环磨出磨痕,#1机正极励磁滑环由励端向汽端数第四支碳刷下出现40几丝的通体凹槽,#2机负极励磁滑环由励端向汽端数第二支碳刷下出现80几丝的通体凹槽(如下图所示),如不及时处理,将出现打火、正负极短接,势必影响生

产,留下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为此,厂领导积极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查找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1、存在的问题

滑环表面氧化程度严重;新机组投运前对滑环的清理不是太干净;碳刷质量不过关;滑环外侧的防锈漆皮掉落也会造成滑环表面的损伤;滑环制造工艺出现瑕疵;施工组装造成发电机励磁滑环磨损。

以上问题都会导致碳刷与滑环表面出现损伤、凹槽。问题查出后,专家组又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前期的准备和后期的处理都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流程。

2、解决措施

2.1前期准备工作

a:发电机停机后办理工单开工手续,完成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及组织措施并完成机组氢气置换。

b:拆除励磁滑环架上组合式刷握(带励磁碳刷)。

c:拆除发电机励磁滑环底板正极转子下与隔音罩连板的连接螺栓,吊离发电机励磁滑环隔音罩,至预先布置好的胶垫上。

d:拆除发电机励磁滑环底板上励磁滑环风扇罩底角及周围连接螺栓,吊离滑环风扇罩。e:拆除发电机励磁滑环架负极下方励磁母排与滑环的连接螺栓,拆除励磁滑环架负极上方汇流排的连接螺栓,拆除发电机励磁滑环架四个底角固定螺栓,将发电机励磁滑环架左右分离后,吊离发电机励磁滑环底板(发电机励磁滑环架绝缘底板动)。同样方法,吊离发电机励磁滑环正极滑环架。至此发电机滑环架负极已全部拆除。

e:按照厂家提供的图纸加工好机床车刀架底板,并焊接在滑环架底板上,固定好机床车刀架调好尺寸后将机床底板支撑架固定在发电机励磁滑环底板上。在机床车刀架位置装上由发电机厂家提供的小型砂轮机。

2.2、整个处理过程

a:用磁力表测发电机负极励磁滑环的偏心度,检查转子滑环径向跳动量。

b:启动发电机盘车,机床车刀架上小砂轮机与发电机盘车相向运动,机床车刀架进退及车刀的远近由人为操控,根据砂轮与滑环的接触情况(以砂轮平稳转动,不产生跳跃)调整好进刀量,由发电机负极励磁滑环炉侧由负极向正极方向开始,缓慢沿轴向成一条直线开始通体研磨发电机励磁滑环负极根据测量,每次研磨量在5丝左右),直到负极滑环末端,重新调整进刀量,再由末端沿轴向成一条直线返回,这样经过4个来回的粗磨,发电机励磁滑环负极的整圈凹槽已被磨平。

c:更换由厂家自制的细砂轮片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细磨,经过两个来回的细磨,发电机励磁滑环负极已基本研磨成形。

d:用#1细砂纸进行表面刨光,光洁度在1―3.2um间,至此发电机励磁滑环负极处理已完成。

2.3、发电机励磁滑环的养护

a:在进行发电机励磁滑环负极的研磨抛光处理后,应针对不同情况,对发电机正极的氧化层也进行处理,由于正极未发现凹槽,所以不需研磨只需用抛光片将正极滑环表面的氧化层除去即可,使其出现本体金属色泽。

b:正,负极励磁滑环处理完成,用试管刷清理励磁滑环通风孔内的积灰,然后用压缩空气进行细致的吹扫,直至无粉尘排出。

c:为防止在发电机停机期间,励磁滑环表面再次出现氧化层及锈斑,应在干净的打印纸上均匀的涂上一层白凡士林后,裹在发电机正负励磁滑环的表面,然后用再在打印纸上裹上一层防护塑料薄膜,最后用白布带进行包扎。

3、防范措施

为了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必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3.1、监造阶段必须了解整个发电机转子转动又无偏心现象及集电环与碳刷的接触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

3.2、安装施工阶段,必须按照图纸要求施工,防止碳刷架平台安装位置错位,造成碳刷架与滑环表面距离不等,造成碳刷受力不均。

3.3、机组首次启动,必须要重新检查励磁滑环表面的光洁度,防止氧化层生成(尤其在南方),仔细清理滑环表面的防护油脂,尤其对滑环冷却孔也要进行清理。

3.4、机组运转过程中,要重视发电机的巡查,若发现滑环与碳刷间有火花产生就要弄清火华产生原因,争取尽快处理。在机组运转过程中,要分别对正极和负极的组合式碳刷进行抽检,若发现碳刷弧形槽内不平有凹凸不平,这时就要加强巡检力度,并尽快安排停机检修。

3.5、南方地区尤其是临近海边,由于空气湿度大含盐较高,最容易发生滑环表面氧化,在每次机组停运时,要对滑环表面进行氧化层抛光处理,完成后要对滑环表面进行防氧化处理,(我公司是在滑环表面涂一层凡士林,再用塑料保鲜薄膜进行包好,包括滑环冷却风孔出入口。)在机组启动前,再将防氧化层清理干净,再将机组投入运行。

第10篇

1、论文中文题目。(二号宋体加粗)

2、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名称,所在省和城市名称,邮编,如多名作者则分行依次排列。(作者:小四号仿宋;单位等:六号宋体)

3、摘要:150~300字,需有简明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摘要书写中不能出现本人、本文等第一人称称谓。(五号宋体,摘要两字加粗)

4、关键词:3~8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五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加粗)

5、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内容均为小四宋体,行距1.5倍下同)

第11篇

论文题目(居中,黑体小二号字)

姓名(居中,楷体四号字)

专业、班级、学号(居中,楷体五号字)

指导教师:姓名(居中,楷体四号字)

摘要:(黑体五号字)内容(楷体五号字)

关键词:(黑体五号字)关键词1、关键词2(楷体五号字)

第12篇

会议围绕“科协、科技社团的法律地位研究”、“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国策”、“科技立宪与创新型国家”、“科技治理”、“科技与人权”等主题开展研讨,经会前广泛征集论文,共评出会议交流论文50余篇。据了解,国内以“宪法与科技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尚不多见,会议现场评议人的精彩评议、提问者的犀利问题和报告人的睿智回应让与会者享受到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与会学者针对促进宪法与科技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理论观点。

会议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李焕新主持,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朱占同,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冯元,福建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杜力夫,广东商学院副校长杜承铭等在会上致辞。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5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

李焕新在会上致辞时强调,宪法与科技发展是日益热门的话题,从宏观层面指导创新型国家建设,通过立法手段激励科技创新和发展是当今法制研究热点,亟需加强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他指出在不久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刚刚审议通过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就是明显的例证。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院长邓世豹教授在《论发展科学技术基本国策的实现》的报告中提出,“根本性”、“国家性”和“宪法性”是基本国策的特征和判断标准。发展科学技术是宪法中明确的基本国策,由此产生相应的国家职责,指导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和评价。他认为,要落实发展科学技术这一基本国策的宪法规定,实现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发挥好政府、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杜力夫教授在《论科技创新的基础》报告中以“李约瑟问题”和“钱学森问题”为切入点,研究论证建立科技创新体制与健全制度的关系,并提出完善的体系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厦门大学法学院周刚志教授在《论科技立宪与“创新型国家”之构建》的报告中论述,发展科技是政府重要的宪法职责,科技竞争力是法治国家的合法性源泉,也科技立宪的逻辑基础,科学与宪法的共生共进,构成了“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基点。

第13篇

一、宪法学在教材、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宪法学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1)宪法学教材管理比较混乱,导致宪法学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据初步统计,从1980年到1999年,共出版过70多种宪法学教材,进入21世纪后,宪法学教材逐步增多,不少大学的法学院都有了由自己的教师编写的宪法学教科书,而且有没有一本由本校教师主编的宪法教材,已经被人们视为该校的法学学科有没有能力自立于中国法学院系之林的标志之一。[1]这种随便编写教材的状况虽然貌似“学术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也导致很多教材可信度和学术水平都不高,漏洞很多。

(2)教材体系编排基本依据宪法典,缺乏自身理论体系。“从1957年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宪法学教材开始,在体例编排上,基本上以我国宪法典的条文顺序为排列主线,同时参照了宪法学理论的逻辑要求而形成。大多数教材都是在宪法学基本原理之后,介绍宪法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内容”。[2]这样编排的宪法学教材体系使宪法学成为注释宪法学,宪法学自身的理论体系难以建立起来,从而导致宪法学的学科性不强。

(3)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虽然,目前的宪法学教材在内容上较之于前些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部分宪法学教材或者相关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仍然还存在着内容陈旧,理论性不强,脱离实际,不能回答现实问题等问题。

2.宪法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

(1)教学方法仍然采用“满堂灌”的单一方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恰当选择和合理运用与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密切。但是从目前宪法学教学方法来看,大多数教师主要采取的仍然是对学生单向灌输的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习惯于按照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宪法典的结构为基线展开其授课内容。这些年的宪法学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内容的讲授往往使学生对宪法学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教科书的层面上,容易脱离实际。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教师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3]单纯的理论讲授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改进这一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2)考核方式单一。在目前的高校中,宪法学的考核方式一般都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是标准化命题,偏重于对宪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但是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测试。从性质上来说,宪法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法学,但从宪法学的教学目标来看,宪法学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能力的培养越发显得重要。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学生学习宪法学的兴趣不高

由于宪法学的基础理论课性质,在目前的高校中,宪法学课程普遍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但是其内容的相当一部分和大一新生在高中所学的“政治常识”相同,对于缺乏新意的内容大部分学生感到厌倦,他们希望学习一些他们以前没有学习过的内容,再加上宪法学教材的内容过于抽象空洞,实际应用性不强,所以学生很容易对宪法学产生乏味、枯燥的印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二、改进宪法学教与学的措施

由于宪法学教与学存在的上述问题,导致宪法学实际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提高对宪法学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课程教学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前所述,由于宪法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大一新生在高三学习“政治常识”的内容相同,这部分内容对他们而言,缺乏新意,很难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重视。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法学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一是应明确宪法学课程的学习目标。首先,宪法学作为法学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以宪法理论、宪法历史发展以及由宪法所规范的国家制度和原则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虽然宪法学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和阐明宪法典的内容,在表面上宪法学课程大部分内容与高三的政治常识有所雷同,但是政治常识和宪法学也存在很大不同,首先两者所体现出的理论深度和系统性不同,政治常识只是对国家制度常识性的介绍,而宪法学则是对宪法典内容的系统分析和理论概括,其理论深度远高于高中阶段的政治常识。其次,两者的内容也有些许不同,宪法学中有“宪法的历史发展”和“宪法基本理论”等内容,而这些政治常识则没有。再次,宪法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重在能力的培养。而政治常识则注重对国家一些基本制度的知识性掌握,重在知识的学习。[4]二是应提高学生对宪法学重要性的认识。要使学生认识到宪法学科在整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且使其认识到学好宪法对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和改革开放的进行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加强宪法学教材管理和宪法学理论研究

(1)加强宪法学教材管理。在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宪法学教材的选用上,应杜绝盲目使用由本校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尽量选取在国内影响力比较大、权威性比较高的教材,要改变教材的选用由主讲教师一个人决定的做法,整个教研室应对选用的教材进行集体研究,每学期对主讲教师申报的教材进行集体讨论,根据培养目标、授课对象、专业特色等情况统筹考虑,共同选出最优教材。

(2)加强宪法学理论研究。从目前的宪法理论和实践来看,造成我国宪法学教材体系编排基本依据宪法典,缺乏自身理论体系,教材内容陈旧落后,抽象空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宪法学理论研究的落后是其重要原因。比如对宪法学和政治学的性质和范畴界定不清,用政治学理论来解释和分析宪法学内容,用政治眼光来看待宪法学问题,从而使整个宪法学体系政治色彩浓厚,而该课程的法学性质则明显显得不足。还比如对宪法是理论法学还是部门法学的争论还没有停止,这一切都影响宪法学教材的内容,只有加强宪法学理论研究,才能不断促使其完善,使宪法学教材的内容更具有科学性。

3.提高教师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改进宪法学教与学的关键。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宪法学专业人才的引进,改变过去那种宪法学教师由政治学教师兼任的状况;其次,对现有的教师应加强培训,应定期派这些教师去一些名校的专业学习,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的提高;再次,应加强宪法学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改变过去那种由一位教师从头讲到尾的现状。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在宪法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不断研究探讨讨论式、研究式及案例等教学方法在宪法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完全由教师讲授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大量的图片、图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及师生的互动。

(3)考核方式多样化。在宪法学的考核方式上,除了采取传统的闭卷测试外,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例如,宪法学教师每学期给学生布置2~3次小论文写作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将学生的每一次论文成绩与在此之前一段时间内主动发言的次数相结合打一个相应的分数,作为一次平时考查成绩,并规定课堂发言及论文写作有自己的创见观点的给高分,以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课前多读书,课堂多发言,课外多写作,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自觉训练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5]

第14篇

一、宪法学在教材、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宪法学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1)宪法学教材管理比较混乱,导致宪法学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据初步统计,从1980年到1999年,共出版过70多种宪法学教材,进入21世纪后,宪法学教材逐步增多,不少大学的法学院都有了由自己的教师编写的宪法学教科书,而且有没有一本由本校教师主编的宪法教材,已经被人们视为该校的法学学科有没有能力自立于中国法学院系之林的标志之一。这种随便编写教材的状况虽然貌似“学术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也导致很多教材可信度和学术水平都不高,漏洞很多。

(2)教材体系编排基本依据宪法典,缺乏自身理论体系。“从1957年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宪法学教材开始,在体例编排上,基本上以我国宪法典的条文顺序为排列主线,同时参照了宪法学理论的逻辑要求而形成。大多数教材都是在宪法学基本原理之后,介绍宪法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内容”。这样编排的宪法学教材体系使宪法学成为注释宪法学,宪法学自身的理论体系难以建立起来,从而导致宪法学的学科性不强。

(3)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虽然,目前的宪法学教材在内容上较之于前些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部分宪法学教材或者相关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仍然还存在着内容陈旧,理论性不强,脱离实际,不能回答现实问题等问题。

2.宪法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

(1)教学方法仍然采用“满堂灌”的单一方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恰当选择和合理运用与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密切。但是从目前宪法学教学方法来看,大多数教师主要采取的仍然是对学生单向灌输的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习惯于按照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宪法典的结构为基线展开其授课内容。这些年的宪法学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内容的讲授往往使学生对宪法学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教科书的层面上,容易脱离实际。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教师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单纯的理论讲授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改进这一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2)考核方式单一。在目前的高校中,宪法学的考核方式一般都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是标准化命题,偏重于对宪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但是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测试。从性质上来说,宪法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法学,但从宪法学的教学目标来看,宪法学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能力的培养越发显得重要。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学生学习宪法学的兴趣不高

由于宪法学的基础理论课性质,在目前的高校中,宪法学课程普遍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但是其内容的相当一部分和大一新生在高中所学的“政治常识”相同,对于缺乏新意的内容大部分学生感到厌倦,他们希望学习一些他们以前没有学习过的内容,再加上宪法学教材的内容过于抽象空洞,实际应用性不强,所以学生很容易对宪法学产生乏味、枯燥的印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二、改进宪法学教与学的措施

由于宪法学教与学存在的上述问题,导致宪法学实际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提高对宪法学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课程教学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前所述,由于宪法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大一新生在高三学习“政治常识”的内容相同,这部分内容对他们而言,缺乏新意,很难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重视。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法学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一是应明确宪法学课程的学习目标。首先,宪法学作为法学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以宪法理论、宪法历史发展以及由宪法所规范的国家制度和原则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虽然宪法学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和阐明宪法典的内容,在表面上宪法学课程大部分内容与高三的政治常识有所雷同,但是政治常识和宪法学也存在很大不同,首先两者所体现出的理论深度和系统性不同,政治常识只是对国家制度常识性的介绍,而宪法学则是对宪法典内容的系统分析和理论概括,其理论深度远高于高中阶段的政治常识。其次,两者的内容也有些许不同,宪法学中有“宪法的历史发展”和“宪法基本理论”等内容,而这些政治常识则没有。再次,宪法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重在能力的培养。而政治常识则注重对国家一些基本制度的知识性掌握,重在知识的学习。二是应提高学生对宪法学重要性的认识。要使学生认识到宪法学科在整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且使其认识到学好宪法对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和改革开放的进行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加强宪法学教材管理和宪法学理论研究

(1)加强宪法学教材管理。在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宪法学教材的选用上,应杜绝盲目使用由本校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尽量选取在国内影响力比较大、权威性比较高的教材,要改变教材的选用由主讲教师一个人决定的做法,整个教研室应对选用的教材进行集体研究,每学期对主讲教师申报的教材进行集体讨论,根据培养目标、授课对象、专业特色等情况统筹考虑,共同选出最优教材。

(2)加强宪法学理论研究。从目前的宪法理论和实践来看,造成我国宪法学教材体系编排基本依据宪法典,缺乏自身理论体系,教材内容陈旧落后,抽象空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宪法学理论研究的落后是其重要原因。比如对宪法学和政治学的性质和范畴界定不清,用政治学理论来解释和分析宪法学内容,用政治眼光来看待宪法学问题,从而使整个宪法学体系政治色彩浓厚,而该课程的法学性质则明显显得不足。还比如对宪法是理论法学还是部门法学的争论还没有停止,这一切都影响宪法学教材的内容,只有加强宪法学理论研究,才能不断促使其完善,使宪法学教材的内容更具有科学性。

3.提高教师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改进宪法学教与学的关键。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宪法学专业人才的引进,改变过去那种宪法学教师由政治学教师兼任的状况;其次,对现有的教师应加强培训,应定期派这些教师去一些名校的专业学习,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的提高;再次,应加强宪法学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改变过去那种由一位教师从头讲到尾的现状。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在宪法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不断研究探讨讨论式、研究式及案例等教学方法在宪法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完全由教师讲授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大量的图片、图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及师生的互动。

(3)考核方式多样化。在宪法学的考核方式上,除了采取传统的闭卷测试外,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例如,宪法学教师每学期给学生布置2~3次小论文写作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将学生的每一次论文成绩与在此之前一段时间内主动发言的次数相结合打一个相应的分数,作为一次平时考查成绩,并规定课堂发言及论文写作有自己的创见观点的给高分,以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课前多读书,课堂多发言,课外多写作,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自觉训练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第15篇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高层次法律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兼具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具体要求是: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敬业精神,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立志为祖国的法制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本门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法学教学工作的能力或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包括律师、法官、公务员、企业法务人员和教师等)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基础性知识

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硕士生,应熟悉法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法学理论分析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应熟练掌握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养成法律人的法律思维,熟练运用法律推理、解释和论证方法;应当具有撰写起诉状、答辩状、判决书、仲裁裁决书等法律文书以及相关公文的写作能力;应掌握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专业性知识

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硕士生,应系统而牢固地掌握所在学科方向的专业知识;深入理解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能够熟练运用法学研究方法,并能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独立从事一定的学术研究。

(三)工具性知识

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硕士生,应当熟悉各种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和资料。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学术素养

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硕士生,应当热爱法学专业,形成牢固的守法观念和尊重程序的意识;具有独立的学术人格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崇尚科学精神,对法学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将一般性法学理论观点上升为系统法学理论体系的修养及能力;能够将法律思维方法和学术创新精神贯彻到各项法学研究过程中。法学硕士生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养成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潜心法学理论素养的积淀,学习目的和动机端正,具有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和责任感。

(二)学术道德

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硕士生,应当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拥护宪法,遵守国家法律,诚实守信,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法学硕士生应当恪守学术规范,崇尚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修身正己,忠于真理,学风严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摒弃抄袭剽窃,切忌弄虚作假,避免粗制滥造和重复研究,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四、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一)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硕士生,应当具备运用多种科研工具获取知识以及运用外语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本学科领域主流、经典、前沿的专业主文献,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具有通过法律实践、学术交流、文献检索等其他途径获取知识的良好能力;熟练掌握法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科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硕士生,应能运用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等基本原理分析法律现象,提出和解决问题;具有中国问题意识和解决中国法律问题的能力;具備自主地查阅、搜集、处理、归纳学术资料和信息的能力,能追踪学科知识前沿,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具备撰写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具备初步发现和辨别学术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学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的法律现象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工作实践的能力

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硕士生,应当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或其他专业技术和社会服务的素质和潜力,应当具备综合应用法律专业知识判断、分析和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组织、实施实证性调查研究的能力,能与法律实务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完成基本的法律接待、法律谈判和法律咨询等实际业务。

(四)学术交流的能力

作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学硕士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能熟练运用法律专业术语进行学术交流,具备与各法律实务部门接洽、联系的技巧和能力,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水平。

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硕士研究生正常毕业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以后授予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参考文献:

[1]陈立.武夷山.促进交叉学科研究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06.(1).

[2]孙国祥.张书琴中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矛盾性展开与破解[J].当代法学.2009(2):147一153

[3]冀祥德.论中国法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之转型—从以培养法学硕士为主转向以法律硕士为主[J].环球法律评论.2012(5):141一151

[4]曹义孙.中国法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研究CTS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59一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