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

医疗信息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疗信息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疗信息化论文

第1篇

(一)广泛普及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与知识,从而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对突发事件及时作出反应。程序化、数字化的计算机功能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原则性、群体性、单科性展现出特有的优越性。对于心理治疗,信息技术可以将喜怒哀思在图像、语音表达方面呈多元化,制造愉悦、和谐的氛围。

(二)医院院前急救网络与人民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全面覆盖城乡的医院院前急救网络,保障人民急救医疗的基本需求。急救中心体现了“生命至上”的理念。院内急救方面利用医学信息技术对于相关人员的计划安排,抢救设施的布置,急救设备的维护、以及问题的警示等有着良好效果。

(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化在信息检索、资源共享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自己特有功能,快速引入新理论、新疗法,交流疑难病症诊疗方法。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医疗资源共享,有利于临床医师更全面的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最佳诊疗决策和可行的诊疗服务。

(四)在自己的岗位上,临床医师能够全面了解病人信息,及时查对原始的影像及数据变化,结合临床检查分析病情;利用计算机检索,与国内外医学信息交互,综合既往就诊情况,制定诊疗方案;快捷传递公费、自费、医保、农合的官方信息,节省了病人的时间,真正把时间用在了生命的挽救。

(五)C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EMR系统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医师通过集成医疗终端可以直接录入、查询各种记录,结合临床体检,制定后续诊疗方案。医技科工作人员能够参考详尽的临床资料,判断检查结果。

二、科学发展是完善医疗信息化体系的重要举措

(一)科学地完善操作体系,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医院办公自动化、医疗研究与教学、医学咨询、健康咨询、医院内外医学信息资源共享、院内会诊、远程会诊、医疗监控等,临床医师的信息并联于多个体系,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病人的前提条件。

(二)个性化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必须全面支持医、护、药、技、财政等事件处理和医院各部分的信息管理。原始数据的采集,体系运行中各部分间的协调、维护,信息化人才的配置和与专业信息部门协调,决定信息自动处理效果。临床医生谙熟信息化技巧,才能寻得捷径。

(三)随着医院发展,各种新技能和医院需求要匹配。医护人员信息化水平要与医疗质量、医院管理、教学科研、技术革新及创新能力适应。信息管理网络体系的思想之一,是实时转达、自动处理信息流。医院信息管理网络体系所处理的就是信息流,信息流的源头就是临床执业医师的医嘱,医嘱必须通过信息网络准确传递。

(四)网络传播速度快,计算机和网络对信息本身不能分辨正确与错误,一旦有意外的操作失误,有可能导致不良的甚至灾难性的连锁反应。电脑通过稳定的程序工作,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电脑程序破坏、网络传递错误,对临床工作是影响、对病人可能是致命。必要的病人信息保密也是临床工作者分内的事。

(五)眼前,医疗大数据的出场能让医疗信息化开始发生新的突破,然而多数医院信息化还为拥有多个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孤岛”,将大数据更方便地用于临床,每一个病人从全新的诊疗模式得到更多实惠,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第2篇

医疗云的体系结构与云计算的服务类型相对应。

2云计算在医疗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2.1建立个人健康电子档案,共享医疗信息云计算超大规模的计算和存储功能为全球共享医疗信息提供了可能。将个人健康电子档案放到“云”中,通过云计算,医生就可以在世界各地随时调出患者的个人健康资料,无论这个患者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在云计算中个人的健康资料通过加密后存放在中央服务器中,只有知道密钥的人才能调阅,这样就达到了全球安全存取的目的。云计算的应用也为医院和患者节约了时间与金钱,并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医生也可以将自己对某种疾病的治疗心得保存在“云”中供全世界共享。特别是当一个医生发现一例复杂的罕见病例时,他就可以将与此病例相关的症状、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信息到云中。如果其他地方出现了同样的病例,那里的医生就可以在云中得知此病例的有关信息,避免耽误治疗。云计算的高可靠性为病人和医院的隐私资料提供了保障,不必担心病毒入侵和资料数据的丢失,因为云计算系统不需要任何软件操作,而是由“云”的另一端世界最先进的团队进行操作,所以不必担心其可靠性。由于减少了软件,对用户端的设备和水平要求降低,使得医生和医院在使用时更加简便。

2.2实现医保全国结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许多老人随子女居住,而医保却不在居住地,但由于我国的医保结算不能跨城市甚至跨省使用。为了医保,老人经常要两地奔波,费时费力。另外有些疑难病症患者也不可避免要跨区域治疗。个人觉得我国的医保全国结算可以在云计算的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通用的医保结算网络系统,从而全面地解决这一难题,这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便利,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本。

2.3平衡医疗资源,化解医患矛盾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的事例常见报道,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造成的。我国高素质的卫生医务人员、尖端的医疗设备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而这些医院普遍人满为患,挂号难、诊疗难、缴费难、取药难,使得看病成了患者的负担,由此导致的医疗纠纷也逐年增加。而农村、边远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严重匮乏。所以唯有通过云计算,建立共享服务,在医疗卫生服务整个环节中实现协同和整合,才能推动医患资源的灵活流动和结构优化,化解医患矛盾。

第3篇

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医学工程部、维修部及设备仓库的相关功能,实现数据共享及对接,全面实现医院范围的实时数据流转功能。医疗设备信息化就是要实现设备招标、档案管理、安装验收、款项支付、设备效益分析及财务报表、供应商档案管理、故障维修、计量检测及预防维护于一体,实现各数据实时共享互用的系统化,一体化管理。

2系统功能

2.1设备档案管理功能

系统除了应有完备的数据库功能外,能进行固定资产到期提醒及折扣到期提醒功能,还可以进行集中检索或者导入与导出功能,应可以进行相关软件的关联搜索及数据填录与流转,可以关联设备使用科室直接进行对应设备收入统计,进行月汇总自动进行效益分析并生成效益分析报表。还可以在相关设备的目录下新建医械不良事件备忘及处理的情况。在设备数据的建立过程中,可以体现医疗设备招标、安装及验收的相关进程。设备档案系统可以在临床科室设备模块功能下检索汇总各自科室的设备信息,有利于临床科室对科室设备的清点核对及销账并对科室进行成本控制。临床科室可以直接在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上对本科室的设备进行报废申请,并实时显示处理状态,能实现报废完成后的归档功能。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应包括医学工程维修信息化,可以进行相关状况的挂靠及查寻功能;可以在设备档案的设备子目录下实现新建维修日志、预防性维护保养功能及计量送检情况;可以通过时间导出维修数据或保养数据及计量目录等。在建立设备的档案功能过程中应包括了记录招标信息过程的功能,可以由医学工程部导入excel表格数据或者录入数据的方式,然后再由维修部根据相关的状态进行安装与否的状态确认,由设备仓库进行入库做账与否的确认。

2.2供应商档案管理信息化

在设备信息化系统中增加供应商档案管理功能,可以借用调用数据或者以附件的形式检索供应商相关资质材料,并在系统中与设备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在设备档案目录下的设备供应商名下使用附件的形式上传供应商资质证明及产品注册证等材料。可以在供应商名下进行供应商信用评价记录和服务态度记录,并能具有显示和提醒功能,以方便在采购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采购设备的优质化。

2.3维修档案管理及维修保养信息化、系统化

功能直接调用设备档案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唯一性标识的关联下设备的子目录,用于设备维修档案的维修日志登记及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登记;可以进行汇总并统计故障次数及维修保养次数;可以实现按日期按设备进行数据汇总列表导出。

2.4设备仓库的信息化功能

设备仓库信息化功能应完善耗材的基础数据外,在目前招标的情况下,还应该对采购计划管理进行流程再造,完善退单功能,在不予采购的情况下可以由采购员对科室订单进行退单处理,在临床功能界面上可以弹出窗口提示采购计划退单的情况说明。一旦采购员确认退单后,退单的内容可以在系统上直接清空,避免了系统重复统计。设备仓库信息化管理进程中,除了要注重耗材出入库的信息化开发,也应加强设备出入库的信息化进程。加强设备仓库信息化建设,从入库时间到出库时间及发票登记和合同编号的关联状态,甚至对支付状态等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信息流程去向及登记。真正实现设备从招标完成、录入系统、安装验收情况,入库到出库,再到档案建立及支付等完整一套的信息全流转。

3总结

第4篇

通过对医疗质量环节、要素间关系分析,能够承载所有医疗质量信息的唯一载体就是病历,病历记载了病人诊疗过程及治疗效果,从病历中可以看出医生给予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是否科学、合理,医疗过程中有无医疗缺陷等,对病历记载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分析、归纳、总结,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这样才能起到对医疗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的作用。从而将结构化电子病历、结构化医嘱、电子化临床路径作为实现智能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及数据来源。电子病历(ElectronicMedicalRecord,EMR)是随着医院计算机管理网络化、信息存储介质(光盘、IC卡等)的发展及互联网的全球化而产生的,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必然产物,也是医院病历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其在临床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但这还仅仅是电子病历应用的起步,电子病历将成为医院信息化的核心。它的重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电子病历经过信息加工后可以成为卫生部门主要的医疗信息数据来源,二是在医院可以实现对医疗质量的控制管理。结构化医嘱的实现为结构化电子病历、电子化临床路径实施提供了数据基础。在医嘱系统中将医嘱数据进行深入的拆分和标准化处理,使之成为可进行质量控制的数据元,对医嘱录入、审核、执行、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数据采集工作,规范了医嘱的合理性、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对于护理管理、院感管理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使之整合到质量管理系统中。医疗质量管理的数据元素分布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直接或间接应用于患者的诊疗环节,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散性和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使之自成体系。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数据元素的构成来自各个应用系统,临床业务系统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医疗质量管理的完整性。依据《医院基本数据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等政策法规,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连续性和继承性。采用目前卫生领域已有的国际、国内普遍应用的成熟标准,如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HL7临床文档架构(CDA)等,以实现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与国际接轨,根据医院自身情况规划并设计了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为实现准确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异,要尽量将病历资料转变为计量资料才能实现,在终末质量评价系统设计中,采用病历医疗质量模型评价法,模型使用公式为,病历医疗质量代用值(P)=(1-)×100%,其中M代表病历分型,D代表医疗缺陷,T代表医疗转归,病历医疗质量代用值P求出后,按提前划定的不同级别病历分值进行“对号入座”,由此得出评价结果。在我国医院分级管理等级评审中,对各级医院统计指标有明确规定,一级医院39项,二级医院51项,三级医院50项,这些指标都是终末医疗质量的真实、客观的反映。它们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基础质量管理系统、结构化电子医嘱、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所以终未医疗质量评价系统运行依赖于上述几个系统,在医疗质量管理系统上发挥质量控制管理作用。

2设计应用基础质量方面

以基础质量管理为导向,按照规划需要完成32个周边系统的研发工作,它们的建设将极大的丰富医院智能管理系统的内容,系统设计中可以为基础质量管理提供560个信息采集点。这些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不但为各种管理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基础质量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使基础质量控制走上智能化。环节质量主要发生在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诊治和护理工作中,因此组建了结构化电子医嘱和结构化电子病历,它们的结构化不但为临床路径的电子化、智能化铺平了道路,还为环节质量的快捷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在系统中建立的采集信息点个数已经超过1200个,已经完成结构化电子病历3600余例,病历质量差错率明显下降,质量显著提升;电子临床路径目前完成1000余例,临床路径入径率、完成率都得到提高;在单病种的费用控制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终末质量方面由于医嘱系统,电子病历系统都进行了结构化设计,因此当电子病历在科室进行归档时,会对该病历自动生成质量评价,若评价为乙级病历禁止医生归档,明确告知医生存在哪些质控扣分元素和扣分原因,并自动记录医生提交病历的记录和质控结果,杜绝人情打分和疏漏记录的现象发生,这样可以为行政绩效管理和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准确的质控数据。

3总结

第5篇

1.1机构设置情况

1.1.1市级

北京市新农合制度的顶层管理组织为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由市卫生局(现为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和市民政局等多个委办局组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主管处室为基层卫生处。2007年成立了市新农合服务管理中心,但目前尚未承担新农合的直接经办任务。(1)单位性质及编制。2007年1月,按市编办《关于同意成立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中心的函》[京编办事(2007)2号]文件设立组建市新农合中心,为市卫生局所属,相当于处级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编制9人,其中正处级1名,副处级1名,工作人员7名。截至2013年年底,实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处级领导2人。(2)单位职能。承担新农合方案的指导、评估;负责新农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负责开展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调研、咨询服务及经办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安全使用进行监督,包括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北京市新农合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基金筹集情况、基金支出管理情况和支出经办工作记录等;总结和推广各地区新农合经验。

1.1.2区、县

按照相关新农合经办管理机构设置要求,至2004年年底,北京市13个涉农区、县都成立了由区、县正或副职担任主任,卫生、财政、民政和人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县卫生局,区、县卫生局下设新农合管理中心(办公室)作为经办部门。按照区、县新农合经办机构的职能,一般设置管理、审核、督查、会计、出纳和信息统计等岗位,人员编制应以10万参合农民为基数(包括10万以下),人员编制为5人,每增加10万参合农民应增加1.12个编制。截至2013年,各区、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共有编制136人,实有工作人员131人。北京市各区、县乡镇新农合经办机构基本设在乡镇政府,未独立设立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和编制,一般采取乡镇政府社保所或计生办人员兼职负责乡镇新农合的筹资和补偿工作。

1.2人员情况管理人员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人员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方面。新农合管理人员应具有卫生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审核监督人员应为卫生技术人员并熟悉医疗业务,会计、出纳人员应是持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的财务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应熟悉新农合工作和信息统计管理业务,所有经办机构的业务管理人员都应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对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未提出具体要求。

1.2.1市级

(1)基本情况。市新农合中心目前实有工作人员8人,男性、女性各为4人。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上3人,40~50岁2人,30~40岁2人,30岁以下1人。(2)人员质量。北京市合管中心在岗人员8人,基本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人为硕士研究生。从所学专业上看,临床医学专业2人(均具有中级职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3人,护理专业1人(具有中级职称),药学专业1人(具有初级职称),社会保障专业1人,人员结构基本符合新农合经办机构的人员专业要求,但缺乏计算机专业人员。

1.2.2区、县

(1)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年底,各区、县新农合中心(办公室)共有编制164人,实有工作人员136人。其中男性63人,占46.32%;女性73人,占53.68%。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上28人,40~50岁41人,30~40岁36人,30岁以下31人。管理人员(中心主任、副主任)共有30人,其中男性13人,女性17人。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上0人,40~50岁23人,30~40岁7人。(2)人员构成。各区、县工作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01人,大专学历19人,大专以下1人。专业情况较为复杂,临床及相关专业28人,卫生管理专业23人,两项仅占总人数的37.50%;财务专业22人,另有其他专业,如教育、人力资源等共31人。由于各区、县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人员(主任、副主任)基本都来自区、县卫生局或卫生系统(如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内部调剂,所以30位管理人员中,有26人都具有医学教育背景,占86.67%;其中卫生管理专业最多,有11人,占42.30%,其次是临床相关专业7人,占26.92%,其余分别为护理类4人,防保类2人,麻醉1人,病案管理1人。其余4人中有2人为教育相关专业,1人为行政管理专业,1人为财务专业。

1.3经办服务开展情况

1.3.1市级

由于北京市新农合在市级层面无经办业务,因此市新农合中心更多承担的是对各涉农区、县新农合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与服务等,故对市新农合中心的工作效果需从这几个方面予以考量。(1)业务培训。对各区、县的业务培训工作是市新农合中心的主要职责之一。根据每年的工作重点与工作要求,主要涵盖的内容有:政策解读、医疗单据审核、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维护和财务规范等。培训的范围也由最初的以各区、县新农合中心管理人员(主管局长、中心主任副主任)为主,逐步扩大到具体业务经办人员,如财务人员、审核人员等。(2)运行监管。市新农合中心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区、县新农合进行监管与指导。市新农合中心每年都会对各区、县进行一次全方面的检查,内容包括新农合制度建设情况、当年筹资情况、基金支出情况、医疗单据审核及基金监管情况等,重点为新农合基金的管理。(3)课题研究。市新农合中心也会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利用现有数据等资源,与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合作进行课题研究。自2009年以来,市新农合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展了《北京市新农合10年发展评估》、《北京市新农合规范管理研究》等多个课题研究。与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的《北京市区、县新农合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北京市卫生局依据此研究结果,于2013年出台《关于北京市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支付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京卫基层字(2013)5号],现已在平谷区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1.3.2区、县

(1)参合率逐年提高,新农合制度得到农民的认同。北京市新农合实施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初始阶段,北京市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237万人,农民参合率为71.88%,其中,门头沟最低,只有44.94%,海淀区则达到95.36%。此后,经过事实的教育,农民参合积极性逐渐提高,2013年各区、县参合率已全部超过95.00%。(2)新农合的保障范围由大病延伸到普通门诊,促进了农民的医疗服务利用。新农合实施初期,北京市制定了“以大病为主的补偿模式”,启动初期,新农合平均住院率很低,新农合受益面较窄,难以缓解一般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2008年起,北京市调整了新农合政策,各区、县也开始实行门诊统筹与大病补偿相结合的模式,将普通门诊费用纳入到新农合报销范围,从而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面。(3)对定点医疗机构的严格管理,保障了参合农民相关利益。各区、县均意识到对医疗机构监管的重要性,多数区,县采取了定期或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的方式进行监管。如顺义区2006年出台了《顺义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考核办法》,设置专人,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考核管理及三级住院情况的核查,并于2010年起由区财政每年出资100万元,对定点医疗机构实施考核奖励。

2存在的问题

2.1人才结构的专业性不强

人才队伍是各经办机构管理的核心要素。作为卫生管理部门,专业性要求无疑要大于其他部门,而各区、县新农合中心还承担着具体经办职责,专业性要求更是不言而喻。新农合制度与医保制度相类似,故工作内容上也一样,都是将医疗单据审核作为核心工作。但各区、县新农合中心中具有医疗教育背景的人都占较小比例,专业的、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审核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30名区、县经办机构的管理人员中,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占到25人,比例尚可,但在普通工作人员中,这一比例尚未达到50.00%。医疗单据审核工作是各新农合中心的核心工作,专业性人才的缺失,会给仅有的单据审核人员带来不小的工作负担。而当工作任务较重时,其他工作人员也会被迫“赶鸭子上架”参与审核,但审核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2.2管理内容有所欠缺

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不大完善新农合基金的监管是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北京市各区、县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内容仍限于新农合处方和病历的审核和报销,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能力较弱。尽管一些区、县与辖区内医疗机构签订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但这种“单相思”式的管理起到的作用有限。

2.3管理网络不健

全北京市市级和区级新农合经办机构设置完整,但基本无独立的乡镇经办机构,经办机构管理网络不健全。全市和各区、县的管理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的管理需求,乡镇新农合管理能力更不能满足需求。

2.4经办机构人才队伍不稳定

作为新农合业务管理部门的新农合中心目前大都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但由于对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在人事管理方面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不统一、不规范,造成人员待遇低、类似人员差异大,加之新农合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存在着部分人才流失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作队伍不稳定,对新农合工作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5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近年来新农合业务的不断扩展和信息系统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北京市新农合信息系统无论是在硬件还是网络配置上,都已无法满足现今各区、县的实际工作需要;目前,开展HIS系统与新农合系统直接对接的医院数量比较少,大多数的单据仍然是通过人工二次录入系统,工作量大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录入错误。

3建议

3.1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新农合管理工作中,医疗单据审核作为核心工作,不仅关系到基金的安全运行,还与医疗机构的有效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应首先重点引进具有医疗教育背景、医保管理审核经验及保险精算等相关人才,加强医疗单据的审核工作。其次还应适当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还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现有管理、经办人员队伍,提高其业务和管理能力。同时,相关保障体制机制应及时跟上,稳定机构队伍,避免因政策原因导致稀缺人才的流失。第三,要提高经办人员待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3.2借鉴医保信息系统的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解决新农合管理不规范、提高资金运作的透明度、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等问题的必由之路。目前北京市已有部分区、县建立了县域内的新农合信息平台,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北京市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搭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基础,并可充分借鉴医保信息系统的模式,或直接在医保信息系统中加入新农合系统,用最经济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实现北京市新农合管理信息的网络直报和现代化。

3.3探索制度整合

第6篇

(一)存在欺诈骗保行为

1.定点医疗机构违规套取基金。医院违规的主要表现:一是通过虚假住院、虚报费用等手段来骗取基金;二是把本不属于住院的病症采取收人住院或人不在医院的挂床住院方式来套取基金;三是将非医保项目换成医保项目申报费用。有的药店则利用医保卡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提供方便,从中提取一定的手续费。

2.医保卡持卡人特别是享有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的参保人员将本人的医保卡转借给他人冒名顶替去医院就医或到药店买药,造成一人持卡多人使用。

3.多头重复报销。目前,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等不同医疗保险险种实行属地管理,且统筹层次较低,结算系统尚未联网,一些人乘机在各险种或地区之间重复参保、重复报销,在审核时很难发现,造成医保基金流失。

(二)“两定单位”的医疗机构存在医疗服务不规范情况

1.过度医疗。医生诱导患者过度就医,一是进行无指征检查①、重复检查,或滥用高档医疗仪器进行检查等;二是不合理地使用处方和用药,多用药、滥用药、用贵药。住院不合理,降低出人院标准,诱导可在门诊治疗的患者住院治疗,小病大治大养。

2.弄虚作假,串换项目。主要表现为将医保不予报销的项目串换成医保报销的项目,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以外的项目换成目录以内的项目骗取医保,将不属于医疗报销范围的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交通肇事、医疗整形美容等费用纳人医保结算。

(三)“两定单位”的一些定点零售药店存在违规现象

1.串换药品。一是将自费药品、保健品甚至是各种食品、化妆品、生活用品、医药器械等换成医保药品名称结算医保资金,吸引参保人员刷卡消费,获取不当利益;二是有的特殊病定点药店将非特殊病用药申报为特殊病药品结算。

2.违反药品配售规定。有些单位不按医保外配处方规定剂量数量调剂药品、另行调换调剂药品或者伪造处方。经常出现的情况,一是超量、重复、超适应症、超物价规定配售药品;二是部分药店处方管理不规范,存在调配不合理处方、无处方、编造处方以销售处方药等问题。

3.医保管理不到位。一是一些药店未对医保药品单独建立进销存账,造成实际销售与医保结算对账困难;二是有的药店结算费用只传输药品总金额,不传输明细数据。

二、信息化条件下医疗保险管理安全对策

(一)对于欺诈骗保行为的对策

对于一人持卡多人拿药或者就医的行为,目前是采取加大医保监管力度,开展实地稽核、明察暗访、不定期抽查、专项检查、受理举报等多项检查,不断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以保障广大参保职工的权益,但这仍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基于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医保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数字身份的操作者即这个数字身份的合法拥有者。身份认证可以防止没有访问权限的人访问网络资源,这是保护网络资产的重要关口。在现有的多数应用系统中,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采用传统的要求即用户输人“用户名和密码”的模式。这种模式密码人们容易忘记或被别人盗用,用户忘记了密码就无法进人系统,必须持有相关证件并通过系统管理员进行查询重置密码才能解决,如果系统管理员也忘记了密码,那么整个系统可能都无法使用,必须重新安装或用更复杂的方法才能解决。他人如果盗取用户密码冒用了用户身份就会给用户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指纹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指纹具有惟一性,到现在为止全世界仍然找不出两个具有完全相同指纹的手指;二是指纹具有稳定性,即从人出生六个月指纹长成到死亡后尸体腐烂,指纹纹线的结构、类型、统计特征的分布等都不会有太大变化。现在有关指纹识别的算法越来越成熟,不断出现新的指纹识别算法。通过用指纹识别来代替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医保系统身份认证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一人持卡多人就医或买药,就能为医保管理提供更好的安全性保障。

(二)进一步开发完善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和医保付费监管系统

针对过度医疗及弄虚作假骗取医保资金的情况,一是应进一步开发完善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除了可以共享各科室信息化、促进临床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分配、达到快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控预警,医生能实时从医保中心数据库中调取参保患者的门诊医疗信息,包括就诊次数、就诊时间、就诊医院、就诊诊断、发生费用等基本就诊信息以及医师处方明细,以便出具合理的后续治疗方案,防止参保职工采取多次变换定点单位、定点科室和医生过度利用医疗服务套取药品变卖获利,从而减少对医保资金的浪费,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二是进一步开发或完善医保付费监管系统,在数据库中把药品目录进行分类,把医保、新农合目录内和目录外的药品区分开。增加一些警示功能,如果医生选择范围外药品,则弹出消息框提示此药的使用范围,可有效防止医生乱开药、开贵药等,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如果参保人员取药费用超过规定金额,则弹出消息框提示医师超量。添加管理部门对医生诊疗过程的审查功能,监督人员可根据监控系统筛查的疑似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稽核,对某些医生违反医保相关政策对患者不合理检查、用药等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监管效率。 另外,还要进一步开发或完善医保付费评价系统。目前,社会普遍存在趋利思想,医生很难自觉主动地采用经济的治疗方案,除了完善医保付费方式外,还应增加医保付费评价系统,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治疗、费用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之间进行比较,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疾病诊疗付费标准,为今后医疗费用的预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医保政策和完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加强对定点药店的监督管理

对定点药店要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实时监控程序,利用进销存管理系统管理药品、客户、供应商信息以及进行药品采购、药品销售、库存盘点、销售退货、客户回款等,并完善这些功能,这样就能方便管理者了解药店运营的情况,也能对药品进行统一管理,杜绝药店向参保人员销售化妆品、保健品、日用品、酒和食用油等物品并用医保卡结算的违规行为。

三、加强医管稽核组织,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一)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督与管理

可抽调具有医学临床经验并且熟悉医保业务、法律、网络的专业人员组成医管稽查小组,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督与管理。监督管理人员主要利用这些信息系统,通过调取医院的病历、药店的售药处方及药店的进销存账目等原始数据,注重检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及合理售药”等方面内容,对“两定”机构进行监督。同时,也对“两定”机构的药价、检查、医疗和经营的合规性进行监管以及医、患、保三方之间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并负责对“两定”机构每年度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二)加强对医保管理基金监管软件的应用

针对医保基金管理运行中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应结合医保监控工作的实际需要,借鉴各地进行医保实时监控的经验,加强对医保管理基金监管软件的监测应用,注重从汇总数据和可疑数据的分析中发现问题。同时,要加强对软硬件的升级、管理、维护,根据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特点不断完善软件功能,为加强医保监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结语

第7篇

模块设计

1GPRS模块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电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无线数据通信市场将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市场。GPRS是基于新型移动分组数据承载业务,始终在线且传送速率高,而费率计算又是以传送的数据量为依据,也就是说移动数据用户可以始终保持与IP网或其他数据网的连接,快速实现数据通信,但又按实际数据通信的流量来付费,因此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1GPRS模块的硬件接口

接口主要有:①电源和接地。芯片工作电源一般都是3.3V,1.8V等,考虑到一些损耗等,为了模块正常工作,要求工作电源在3.7V到4V不等。电源要稳定,且容量足够。②SIM卡座。③串口。GPRS模块与单片机间一般是通过串行口进行通信的,通信速率最快可以达到115200b/s。除了串口发送(TX)、串口接收(RX)之外,微控制器与GPRS模块之间还有一些硬件握手信号,如DTR、CTS、DCD等。为了简化微控制器的控制,硬件设计时可以不使用硬件握手信号(具体以厂家的模块说明为准)。④与语言通话相关的引脚,话筒、听筒之类。⑤开关引脚。一般都会有控制模块开关的引脚,通过给个低脉冲来进行开关机,跟手机开关机差不多。有的模块还会开放复位脚,通过拉高或者拉低来对模块进行复位。硬件设计时也可通过控制模块的电源来达到控制模块开关的目的。⑥状态指示脚。一般都会有个GPRS模块状态指示脚,接上LED灯后就能知道模块的工作情况。⑦天线。

1.2GPRS模块软件设计

GPRS模块的一般应用包括数据传输、语音通话、短信等。软件整体结构:程序中的所有代码最好采用C语言编写,并采用分层的结构,从底到上分别为串口驱动层、GPRS模块驱动层、PPP协议层、IP协议层、TCP/UDP协议层与应用层。若模块自带协议栈,就只需要串口驱动层、GPRS模块驱动层、应用层。上层函数的实现需要应用到底层函数,而底层函数的任务就是为上层函数提供服务。驱动程序编写:首先是串行口驱动层,实现打开串口、关闭串口、读串口数据、写串口数据等函数;然后,在这些串口函数的基础上编写GPRS模块的驱动函数。单片机通过串行口控制GPRS模块,进行拨号、设置等操作,控制的方法是采用AT命令。接下来可以编写GPRS驱动函数:开关GPRS模块函数、初始化GPRS模块函数、拨号函数、断开连接函数、检测是否处于在线状态函数。

1.3GR47简介

GR47是SonyEricsson公司生产的一款双频段GSM900/GSM1800的通信模块。可用以进行GPRS数据传输,具有支持短消息服务等功能。它采用3.6V电压供电;对外可提供多种接口,如天线接口、模拟音频接口、异步串行接口、SIM卡接口等,也支持I2C通信;内部集成了TCP/IP协议栈。因此采用此芯片会大大降低微控制器编程工作的难度。

2单片机选择

PIC18F6720是Microchip公司生产的较为高档的单片机,采用3.3V供电,其大部分指令均为单周期指令,几乎所有的相关硬件配置都映射成特殊寄存器,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具有A,B,C,D,E,F,G这7个可编程的I/O口;内部除了3840B的RAM外,还有1024B的EEPROM和128kB的Flash存储器;拥有4个定时器和多个中断源及2个中断优先级,有2个USART,功能十分强大,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芯片。PIC18F6720单片机控制GR47模块发送和接收数据,在软件中采用串行口的中断来实现收发数据和转发数据。

系统设计

1总体架构

用户可通过多种方式申请远程挂号;挂号时需提交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以便系统调取其健康档案。系统为挂上号地用户下发远程挂号短信凭据,用户持手机至医院就诊,系统使用专用终端验证短信凭据并打印挂号单,挂号单包含该居民健康档案的二维码标识。医生使用专用终端扫描挂号单上的健康档案二维码或输入码号,获取患者健康档案及以往就诊记录等信息。诊疗结束后,医生通过专用终端/PC提交诊断结果、化验、用药等信息,使患者的健康档案记录在档案数据中心得到更新。

在系统总体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由于分别采用了MPLAB和Proteus软件联调仿真模块,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2系统参数设定

2.1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也是条码,与一维条码不同,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同时存储信息。二维码能在很小的面积内承载大量的信息,印刷更容易、信息安全性更高,且适合各类镜头、读码设备的识别,更具可用性。二维码可用作居民健康档案的惟一标识,与居民身份信息、健康档案记录一一绑定。用户通过短信凭据验证获取挂号单后,医院即可使用专用设备扫描挂号单上的健康档案二维码或输入码号,读取数据中心的健康档案信息,并记录诊疗结果,方便有效。

2.2短信凭据技术

短信凭据是由纯文本组成的加密信息,无需终端适配,即可通过短信形式发送到用户手机,到达率100%。结合专用终端,短信凭据可应用于手机电子票、手机会员卡等多种情况。在居民医药卫生管理中,短信凭据可用作患者远程挂号的电子凭据。患者挂号成功后,接收短信凭据并持手机至预约医院验证即可接受诊疗,节省了排队挂号的时间和经历。

3数据预处理

系统采用GPRS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必须将GPRS模块配置到网络模式,使模块连接到GPRS网络。数据包在数据中心服务器和GPRS服务器中的传输是基于IP数据包的,但明文传送IP包不可取,因此选用PPP(点对点协议)进行传输,实现通过GPRS模块的数据和Internet网络的透明传输。GR47内部集成了TCP/IP协议栈,所以用户对IP协议相关的程序就不必编写,可以直接利用GR47传递数据。主程序流程大致如下:首先对单片机变量的初始化,变量初值一般均为0;对单片机相应配置单元的初始化,比如设定端口方向、设置中断优先级、定时器初始化等;然后由单片机控制GR47的电源,以决定是否开机;待开机成功后,查询网络是否注册成功;成功后即可建立模块与PC机服务器的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和短消息处理;根据需要发送一定格式的信息。

第8篇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杜克琳、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华平分别致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标准处处长、云南省卫生厅厅长助理汤学军,上海市闸北区卫生科技与信息中心副主任宗文红分别作了题为“卫生信息标准与标准测试”和“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大会主题报告,从国家层面介绍了卫生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推进情况、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概况、基本模式及策略,以及基于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各地卫生局相关领导、专家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华平在致辞时首先代表专委会感谢各地领导、专家们的到来,他说:“我谨代表专委会对各位代表的出席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借此机会对为这次大会顺利召开做出努力的东道主云南省的各位同志、领导,各位同行、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甘华平在发言中表示,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智慧医疗区域共享”,“我想,这既是当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交流重点,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变信心,信心变知识,知识变智慧,智慧是最高的层次,因此智慧医疗应该是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我们的憧憬。”

甘华平还表示,区域共享是指市县区域医疗卫生和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区域共享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智慧医疗的前提。没有互联互通,没有信息共享就谈不上卫生计生行业的社会医疗。“因此,我们要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表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确实是当前的热点,更是一个难点。王才有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一,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也正是由于比较新,所以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发展得比较快;第二,制度带来的挑战在于不同权力机关的协调统一问题,卫计委、发改委、药监局……不同机构之间要找到融合标准,实现可以互操作,其可行性方法的研究正在起步。“我们在区域卫生信息化推进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既包括管理上的,又包括组织的,包括业务的和技术上;既包括信息学的,还包括技术架构。这些挑战意味着在座的我们责任重大。中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得好不好,大家要有勇于承担的精神和责任感,以及必须完成任务的使命感。”王才有总结道。

第9篇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我们在学术论文写作当中不可忽视的,读者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来了解作者在论文的写作当中都查阅和引用了哪些文献资料。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网站建设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网站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何建权,邵骏.信息化新形势下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变革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1):59-61.

[2]朱朝霞,冯怡,李一鸣.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79-80.

[3]丁徐徐,温超,冀丽红,等.浅析新形势下医院网站建设与发展[J].中国医学装备,2012,12(7):52-54.

[4]朱雷,熊军,卜世波,等.我国医院网站医疗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13(9):1-9.

[5]吴艳君,于京杰,马锡坤.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医院信息化平台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42-44.

[6]吉宏图.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12):221.

[7]宋磊.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11):17-19.

[8] 周军.浅谈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J].现代养生,2014,12(10):170.

[9] 胡铁骊,欧阳荣,蔡斌,等.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C]//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2014:4.

[10]尹琳,王燕森.以信息化促进医院健康管理系统建设[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86-187.

网站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谢智慧.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法初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刘春英.“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赵园丁.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实验模块化教学思路初探.电子商务,2012(5).

[4]于桦楠.基于网络环境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蒋文彬.高职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

[6]徐洪亮.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课题建设的实施分析[J].消费电子,2012.

网站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课整合的理论思考》.《湖北电化教育》.2002

[2]吴岚.《知识经济时代与教师的信息实素质》.《中国电化教育》2001

[3]苗逢春.《信息技术》高中版.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4]胡飞.浅谈网站建设——以“比翼”网站建设为例[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19(32):187-188.

第10篇

[关键词] 医院科技档案; 信息化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8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广泛运用,过去用纸墨、照相形成和传递的机关公文以及医疗图书、临床诊疗图形、影像、文献资料、科技情报等,都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式管理,由此而产生电子档案。可见,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了大趋势。其中,作为医院档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档案,记载了医院医疗、教学和科技发展的历史,反映一个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动态发展,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医院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更好开展,成为了医院人才建设,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的重要基础。如何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各方面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这一课题做一浅析。

1 学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 医院的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论着及其原始资料的收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及其相关实验原始资料的收集;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从立题至结题期间,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协作项目的协议书,技术转让或申请专利的有关证明等的收集;通过鉴定后的科研成果资料的收集。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1 来源广泛 医学本身是一个多专业的庞大科学体系,涵盖了医、药、卫生、微生物、职业病、生化等。其分科的细致与多样性决定了医学科技档案的来源相当广泛性和分散性。而这些科技档案均自然形成于每一个科研机构和有科研能力的单位及个人的研究工作中,因此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十分散乱。此外,医学科技档案的载体材料和形式也颇为多样化:载体材料包括纸质载体、磁盘记录载体、光盘记录载体等;档案形式包括文字材料,奖状、奖杯、证书等实物,这样导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加之漫长的科研过程和周期,无疑加大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

1.2 利用价值高 医学科技档案不仅具有凭证作用,同样也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先进的科研思路、方法及大量有价值的国内外科研资料,包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可为今后科研开展提供参考,并对避免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或为科研而科研等,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2 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两个基本特征,如何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医院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由于医院科技档案来源广泛,而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人力有限,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按照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建立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促进充分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建和完善:

2.1 医技人员个人信息管理 以科室为单位,将医院医技人员的个人科技档案信息输入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可提供各类科技档案,如各年度科研项目执行汇报表、各项科研经费报销登记与结果反馈、论文投稿登记情况表、学术会议审批及学术成果统计表,外出培训以及涉及到个人的科研教学信息等。

2.2 科研管理 在医院科研管理方面,医院科技档案系统可对各类科研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如学术论文的投稿管理、会议论文的登记、科技成果管理、学术交流管理(外请专家来院讲座信息管理、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学术着作及发明专利管理,并可利用检索功能进行查询、统计。

2.3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主要针对医院教学管理对象进行各类常规管理,它主要分三部分:研究生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医院科技档案系统通过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大专班……),对各层次各级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应用查询及统计功能对管理的学生各项情况、授课教师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等各类常规管理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控制,从而推动医院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2.4 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各级继续教育项目外出培训的审批与登记、各种培训授课的管理、住院医师的系列管理、全科医师的管理与考核。通过医院科技档案系统,可统计出医院某时间段内医生、护士、技术员、管理及后勤人员的参加培训情况,各种职称级别人员参加培训情况;作为授课人员举办的各种培训及授课情况。同时按照市卫生局的规定进行住院医师轮转考核成绩及评定记录,及全科医师的各种考核统计。

3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查询和维护 关于以上五个科技档案管理子项的信息查询方面,本院医技人员具有一定权限各种科研、教学情况进行查询;科主任可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统计,但不能做任何修改。信息管理方面,这一系统可由不同管理部门根据划分的权限分别对以上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人事基本信息、职称变动情况、党团关系维护、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出国经历、职业资格认证、护士资格的各种信息、社会荣誉及各种奖励等等。这样既保证了信息库的数据的动态更新,又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使管理者掌握详细的人才基本信息,给医院优秀科研工作者评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总之,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将一定程度上促进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和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并更好地实现科技档案资源在医院内部互联网上共享,让科技档案服务于民,方便本单位广大科技人员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伟,郝桂兰.医院科技档案应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239-240.

[2] 徐辉,罗林枝.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思路的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328,368.

第11篇

关键词:医院科技档案 信息化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广泛运用,过去用纸墨、照相形成和传递的机关公文以及医疗图书、临床诊疗图形、影像、文献资料、科技情报等,都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式管理,由此而产生电子档案。可见,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了大趋势。其中,作为医院档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档案,记载了医院医疗、教学和科技发展的历史,反映一个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动态发展,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医院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更好开展,成为了医院人才建设,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的重要基础。如何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各方面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这一课题做一浅析。

1 学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

医院的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论著及其原始资料的收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及其相关实验原始资料的收集;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从立题至结题期间,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协作项目的协议书,技术转让或申请专利的有关证明等的收集;通过鉴定后的科研成果资料的收集。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1 源广泛

医学本身是一个多专业的庞大科学体系,涵盖了医、药、卫生、微生物、职业病、生化等。其分科的细致与多样性决定了医学科技档案的来源相当广泛性和分散性。而这些科技档案均自然形成于每一个科研机构和有科研能力的单位及个人的研究工作中,因此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十分散乱。此外,医学科技档案的载体材料和形式也颇为多样化:载体材料包括纸质载体、磁盘记录载体、光盘记录载体等;档案形式包括文字材料,奖状、奖杯、证书等实物,这样导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加之漫长的科研过程和周期,无疑加大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

1.2 利用价值高

医学科技档案不仅具有凭证作用,同样也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先进的科研思路、方法及大量有价值的国内外科研资料,包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可为今后科研开展提供参考,并对避免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或为科研而科研等,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2 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两个基本特征,如何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医院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文认为由于医院科技档案来源广泛,而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人力有限,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按照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建立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促进充分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建和完善:

2.1 医技人员个人信息管理

以科室为单位,将医院医技人员的个人科技档案信息输入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可提供各类科技档案,如各年度科研项目执行汇报表、各项科研经费报销登记与结果反馈、论文投稿登记情况表、学术会议审批及学术成果统计表,外出培训以及涉及到个人的科研教学信息等。

2.2科研管理

在医院科研管理方面,医院科技档案系统可对各类科研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如学术论文的投稿管理、会议论文的登记、科技成果管理、学术交流管理(外请专家来院讲座信息管理、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学术著作及发明专利管理,并可利用检索功能进行查询、统计。

2.3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主要针对医院教学管理对象进行各类常规管理,它主要分三部分:研究生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医院科技档案系统通过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大专班……),对各层次各级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应用查询及统计功能对管理的学生各项情况、授课教师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等各类常规管理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控制,从而推动医院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2.4 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各级继续教育项目外出培训的审批与登记、各种培训授课的管理、住院医师的系列管理、全科医师的管理与考核。通过医院科技档案系统,可统计出医院某时间段内医生、护士、技术员、管理及后勤人员的参加培训情况,各种职称级别人员参加培训情况;作为授课人员举办的各种培训及授课情况。同时按照市卫生局的规定进行住院医师轮转考核成绩及评定记录,及全科医师的各种考核统计。

3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查询和维护

关于以上五个科技档案管理子项的信息查询方面,本院医技人员具有一定权限各种科研、教学情况进行查询;科主任可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统计,但不能做任何修改。信息管理方面,这一系统可由不同管理部门根据划分的权限分别对以上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人事基本信息、职称变动情况、党团关系维护、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出国经历、职业资格认证、护士资格的各种信息、社会荣誉及各种奖励等等。这样既保证了信息库的数据的动态更新,又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使管理者掌握详细的人才基本信息,给医院优秀科研工作者评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总之,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将一定程度上促进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和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并更好地实现科技档案资源在医院内部互联网上共享,让科技档案服务于民,方便本单位广大科技人员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伟,郝桂兰. 医院科技档案应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19):239-240.

[2].徐辉,罗林枝.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思路的探讨.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19):368,328.

第12篇

目的:分析信息化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信息录入系统里,从信息的登记、修改、查询、审核、反馈、汇总等方面进行,在护理时按妇产科具体情况合理操作。为了提高护理效果,将妇产科信息管理分为护理、治疗、生产、康复、婴儿发展、查询、互助交流等区域。结果:为了保证信息完整,根据患者不同阶段记录资料,并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妇产科护理信息化管理有效性提高,提高护理效率,让妇产科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护理管理;妇产科

信息技术应用于妇产科可有效提高效率,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原本手工搜集信息耗时费力且易产生疏漏,为了提高护理有效性,本文分析信息化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使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管理内容

为了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效果,我们从信息若干方面进行。在进行护理时,还要根据妇产科具体情况合理操作。

2.应用方法

将所有患者信息录入系统里,信息收集由妇产科护士负责。可将妇产科信息分为护理、治疗、生产、康复、婴儿发展、查询、互助交流等区域。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根据患者不同阶段记录资料,对患者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1登记信息

2.1.1信息登记:患者入院时间,住院号,床号,姓名,年龄,诊断,五官功能状况,机体活动能力,外院、门诊及住院期间特殊检查报告及辅助检查结果,体重,身高,生命体征,用药情况,血型,家族遗传史,既往史,手术及外伤史,过敏史,传染病史,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记录,新生儿情况,怀孕时间,产程记录,特殊产检记录,生育史,配偶健康状况,家庭特殊情况,籍贯,文化程度,既往用药史,精神心理状况,怀孕期间异常情况记录,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家属姓名,家属电话,家属地址以及生产通知人。为了方便查阅,可以将患者的情况,编写成治疗情况册子、护理情况册子、采血调查报表等等[3]。所有的资料不仅要收集齐全,还要对妇女的其他资料进行补充,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效果[1]。

2.1.2信息修改:当之前信息记录改变,或登记错误能在相应时间内由当时记录者或是上级领导在一定权限内进行修改,并要留下相应修改人修改痕迹记录,方便必要时检查。

2.2信息查询

可提供妇产科的便捷查询途径,同时保护患者隐私,设置查询网站或微信或短信等及时查询提醒功能,患者注册会员,设置专属密码,并可设置自动提醒患者及家属定时进行复诊[2]。提醒患者及家属对婴儿进行定期采血检测及接种疫苗。提供相关妇产科宣教资料、视频,便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手术,用药,检查,饮食以及孕期、产褥期知识,婴儿健康问题,哺育方法等相关知识及注意点,并注明适合,慎用及禁忌之处。对于妇产科医务人员提供另一查询平台,方便查询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提醒患者,亦可提高患者后期护理效果,及时查找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另一方面,方便医务人员总结经验,及时收集资料,选择更好的治疗护理方法,节约资源,以更行之有效的方式服务患者。也可助其通过查阅前沿的妇产科临床资料提升自己专业水平,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3信息审核

每一个记录及资料的上传都要经过逐级审核,以防错误发生。

2.4信息反馈

对于审核不通过的可以反馈注明原因,记录或上传者亦可说明理由,同时还可建立医院内部跨科医务人员交流例如治疗或护理合并症,甚至可在上下级,同级医院之间进行相关疑难问题及知识的交流和反馈,经更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指导,更好的服务于民。对于患者或家属的在线疑问亦可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解答。

2.5信息汇总

方便妇产科医务人员收集资料,分析原因,选择更好的途径服务大家。

3.讨论

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可避免手工记录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减少疏漏[4]和纸张成本,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效率,也促进其他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了顺利实施这一信息化管理,要让护理人员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了改善护理效果,要将其分为若干区域,方便管理。为了信息的完整性,根据患者不同阶段记录资料,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这样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信息化管理水平,让妇产科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杜玉清;石凡华;侯庆锋妇产科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期刊论文]-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06):124-125.

[2]皮红英;魏畅;王建荣个人数字助理在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护理学报2014(04):36-37.

[3]邓玉环;薛梅医院再生医疗器械消毒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效[期刊论文]-护理学报2015(03):241-243.

第13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论文工作;医学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029-02

毕业论文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综合检验和对学校及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综合的检查,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掌握技能途径。我院自2006年开始第一届医学信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现已完成三届,本文就2006、2007、2008届学生毕业论文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提高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改进我院毕业论文工作。

1 毕业论文工作分析

1.1 基地建设及其作用:我院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主要是在高校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需要到相关医疗单位进行基础技能、医学信息获取、处理、整理技能及毕业论文设计能力的实习,这些能力的获得对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为保证学生毕业论文正常顺利进行,我院建立了一批以医院为主毕业论文实践基地。

1.2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是由学院根据专业需要聘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学位,有较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水平、教风严谨、责任心强,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担任。2006届21名学生由16名教师指导,2007届25名学生由6名教师指导,2008届14名学生由5名教师指导,基本情况,见表1。

2 讨论

2.1 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我院医学医学信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承担医疗部门信息设计、建设和管理,从事医学信息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根据我院该专业的教学计划,毕业实习及论文时间计18周(含10周的医院相关部门实习),我院该专业安排了10周的生产实习,主要内容为HM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CIS(临床信息系统)、LIS(检验信息系统)、PACS(医学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医保信息系统、医院网络和医学数据的建设与维护等。这说明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受到高度重视。

2.2 基地建设及其作用:

我院选用的是具有一定的带教条件、科研条件与设施三级综合性医院,每个医院接收5-6名学生,分组安排到医院管理部门,护理部、各临床科室、病案室、检验科、影像科、信息科进行轮转实习。实习基地除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基础技能、医学信息获取、处理、整理技能外,还对实习生政治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及教育及实习生在本单位的人身安全负责。从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实习基地的建设来看,我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满足我院学生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需要。

2.3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由表1可以看到三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配备比较科学,正高级职称水平的老师呈上升趋势,高级职称的教师占的比例较高,2006届的62.51%,2007届62.5%,2008届60%,由于学院信息方面师资相对不足,2007届、2008届学生又没有聘任外单位指导老师,所以每位教师所带学生数呈上升趋势,由2006届每位教师平均带教1-2名学生增至2008届位教师平均带教2-3名学生。

2.4 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前题条件。从两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情况来看,选题是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能做到一人一题并体现中、小型为主的原则,能较好地结合科学研究,大多能与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密切结合。来源于科研的选题比例分别是2006届占14.3%,2007届占44%,2008届占50%。呈上升趋势。来源于社会生产实际的选题尚未涉及。

2.5 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

从三届学生的选题内容来看,学生选题涉及医院信息管理类、远程医疗和区域化卫生信息、医学信息教育及培训、医学网站建设及标准化建设及医学信息其他内容各个方面。所有选题均属于医学信息学范畴,而且与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最新进展紧密相联,有利于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综合训练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分类情况看:研究医院信息系统(含电子病历)的及远程医疗和区域化卫生信息直接指导医院院的课题所占比例达40%~50%。

2.6 毕业成绩: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写作态度、毕业论文的水平、答辩情况等的全面评判。由指导教师(占40%)、评阅教师(20%)、答辩小组(40%)三部分组成。从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分布,均成正态分布,组成合理,大多数学生成绩达到良好水平。

2.7 存在问题:首先,毕业论文实习基地尚待完善和扩充,到医院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的医疗卫生机构去实习,到目前为止学生的毕业论文实习只局限于医院各科室。第二,由于我院前二届学生不多,指导教师的配备只局限于学校的信息教研室老师及图书馆研究信息的老师,使学生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内容课题缺乏。第三,通过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写作能力偏弱,外文翻译能力不强等情况。第四,学生由于受就业、考研、毕业前补考等影响,时间上把握不好,存在前松后紧的现象,同进存在论文书写上的不规范。

3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在管理上必须健全完善的毕业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毕业论文质量标准与撰写规范;在质控上,要加强对毕业论文的全程指导和监督和反馈,严格毕业论文的前期、中期、后期质量检查;在基地建设上,建立、完善毕业论文实习基地并加强对基地的投入与建设;在教师方面,建立梯队型的指导教师队伍,坚持奖惩激励机制,选拔对工作高度负责,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任指导教师, 并对指导教师工作有具体、规范的要求。定期举办毕业论文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在学生方面,应要求学生弄清完成毕业论文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作,文献资料查阅、收集,数据处理等提出全面具体规范要求[3],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好毕业论文的时间,掌握好毕业论文的进度,正确处理好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及参加毕业前补考等关系。要提高毕业论文相关研究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抓好毕业论文的选题,打好毕业论文的质量基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

参考文献

[1] 方莉,唐中等.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思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120

第14篇

【论文摘要】医院信息系统是借助现代的数字技术,引进现代管理概念,对落后的经营模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内涵和质量,逐步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是医院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课题。本文介绍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念,阐述了如何规划、构建医院信息系统新模式,列举了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几个条件。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医疗服务市场的经济活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网络化水平成为现代化医院的标志之一。网络互联,信息交流,能为临床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信、及时客观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医院的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决策过程,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医院信息系统概况

医院信息系统在国际学术界已被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的重要分支。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曾著文为医院信息系统定义为: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对信息的处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数据的收集过程、数据的集中处理与分析过程和决策咨询与决策支持过程。一般来说,数据的收集过程与基层科室的事务处理活动相联系,数据的集中处理与分析过程与中层科室的工作任务相联系,决策支持过程则与高层领导相联系。

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医院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系统系列中较为复杂的一类,由于医院业务多,信息类型复杂,医疗过程专业性强,是一种知识型的劳动,因此对医院信息的处理要求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而且,医院信息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做好长远规划,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搭建完善的发展平台,创立良好的信息工程基础。

系统的设计公司应该是拥有相当丰富经验的工程团队,我们要按医院医疗业务的需求,打造出一个以方便病人为目的,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与决策支持为导向,建立覆盖医院业务过程的信息系统,实现医院的全方位管理,并在构造新系统的同时,采用把已有系统整合到新系统平台上的设计方案,这样就可以即保护了医院前期的工程投资,又使现有系统的用户无需改变已经习惯的操作模式,还应该要求设计者在新系统的设计中尽量避免不能将最先进的技术与功能拓展到新系统的缺陷,以保证系统发展建设的先进性。

三、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流程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涵盖面较广的系统工程,除了具体的管理思想之外,更多地基于思想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医院管理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的辅助管理手段,其建设、完善和发展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往往不能一步到位。管理者必须认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规律,立足长远,抓好系统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重在应用,应用越活跃,需求越强烈,效益就越显著。因此,在具体实施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要从简单技术人手,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管理方案则要从顶层做起,逐渐细化并向下层完善。:

四、保证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

(一)院领导重视

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医院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首要问题。系统实施前应该成立一个由分管副院长为信息系统工程的总指挥,信息科负责落实执行项目工程的各项具体工作,力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

(二)各科室配合

医院信息系统牵扯到全院所有科室及科室之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改变和重组,它更是全医院的管理问题,因此各科室的配合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高层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最了解管理上的信息需求和业务过程,所以从规划到设计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而且必须有科室参加。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管理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医疗服务市场的经济活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现代化医院的标志之一。网络互联,信息交流,能为临床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信、及时客观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医院的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决策过程,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医院信息系统概况

医院信息系统在国际学术界已被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的重要分支。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曾著文为医院信息系统定义为: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对信息的处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数据的收集过程、数据的集中处理与分析过程和决策咨询与决策支持过程。一般来说,数据的收集过程与基层科室的事务处理活动相联系,数据的集中处理与分析过程与中层科室的工作任务相联系,决策支持过程则与高层领导相联系。

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医院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系统系列中较为复杂的一类,由于医院业务多,信息类型复杂,医疗过程专业性强,是一种知识型的劳动,因此对医院信息的处理要求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而且,医院信息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做好长远规划,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搭建完善的发展平台,创立良好的信息工程基础。

系统的设计公司应该是拥有相当丰富经验的工程团队,我们要按医院医疗业务的需求,打造出一个以方便病人为目的,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与决策支持为导向,建立覆盖医院业务过程的信息系统,实现医院的全方位管理,并在构造新系统的同时,采用把已有系统整合到新系统平台上的设计方案,这样就可以即保护了医院前期的工程投资,又使现有系统的用户无需改变已经习惯的操作模式,还应该要求设计者在新系统的设计中尽量避免不能将最先进的技术与功能拓展到新系统的缺陷,以保证系统发展建设的先进性。

三、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流程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涵盖面较广的系统工程,除了具体的管理思想之外,更多地基于思想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医院管理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的辅助管理手段,其建设、完善和发展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往往不能一步到位。管理者必须认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规律,立足长远,抓好系统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重在应用,应用越活跃,需求越强烈,效益就越显著。因此,在具体实施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要从简单技术人手,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管理方案则要从顶层做起,逐渐细化并向下层完善。

四、保证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

(一)院领导重视

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医院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首要问题。系统实施前应该成立一个由分管副院长为信息系统工程的总指挥,信息科负责落实执行项目工程的各项具体工作,力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

(二)各科室配合

医院信息系统牵扯到全院所有科室及科室之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改变和重组,它更是全医院的管理问题,因此各科室的配合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高层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最了解管理上的信息需求和业务过程,所以从规划到设计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而且必须有科室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