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苏姗・霍兰德;幼儿教育技术;幼儿软件评价;发展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9-0011-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9.002

引言

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颁布,学前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两股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始起步。从研究的角度看,在学前教育信息化起步之始,应该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我国的现状是什么?二是国外有哪些先进思想和经验可以借鉴?结合本土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是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美国是教育技术的发源地,其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在美国稳定而庞大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学术群体中,苏姗・霍兰德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一 苏姗・霍兰德其人及其对幼儿教育技术的贡献

苏姗・霍兰德(Susan W.Haugland)博士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和幼儿教育软件评价专家,也是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technology integration)领域的领军人物。她于1979年至1999年期间在东南密苏里州州立大学(Southeast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儿童发展中心工作,是该校名誉退休教授,现分别为丹佛大都会州立学院(Metropolitan StateCollege of Denver)和大都会州立大学(Metropolitan StateUniversity)的早期幼儿教育系教授。1992年,霍兰德开始负责发展性软件和网站的评定(Developmental Software and WebSite Awards),1999年开始担任KIDS&Computers公司的总裁。

霍兰德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软件评价以及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从事幼儿教育技术研究以来,论著等身且被广泛收录和引用。她的个人介绍也被收录进Who's Who in America,Who's Who in Executives andProfessionals、Who's Who in American Education等书籍、年鉴。她对幼儿教育技术的开拓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在全美率先开展幼儿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在美国,尽管教育技术在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系统中发展迅速,但在早期教育领域发展也是滞后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者、教师和家长担心技术对于幼儿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美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早期教育领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起步。霍兰德就是这早期开拓者的代表性人物。她于1985年在东南密苏里州州立大学发起了KIDS计划(KidsInteracting with Developmental Software),在全美率先开展幼儿教育技术的研究。霍兰德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3岁以后的幼儿使用计算机具有很多的潜在好处,她的幼儿教育技术思想建立在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这与全教协会(NAEYC)提出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的观点不谋而合。其发展适宜性幼儿教育技术思想对美国早期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率先开展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研究

软件作为信息载体在计算机用于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幼儿软件却良莠不齐,并且大部分不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霍兰德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全美率先开展幼儿教育软件的评价研究工作,并将之作为自己研究工作的重点。她1985年主持制定的Haugland/Shade幼儿软件评价量表自以来,经过不断地完善修订已经得到全教协会的认可,并成为全美权威幼儿软件评价标准。从1990年开始,全教协会吸收了Haugland/Shade量表,从1993年开始在每年的年会上都开设专门分会场,并将其定为NAEYC年会的技术特色专场。1997年,霍兰德在KIDS计划基础上创建KIDS&Computers公司,开始将幼儿教育软件评价进行商业化运作。面向社会提供教师培训、咨询、软件和网站的评价等服务。KIDS&Computers公司作为第三方幼儿教育软件评估机构,以其专业性和职业操守在全儿软件评价领域享有盛誉。其每年推荐的发展适宜性幼儿教育软件,以及提出的指导性建议对全儿软件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二 苏姗・霍兰德的技术观

长期的幼儿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霍兰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观。具体包括技术本体论(是什么)、价值论(技术在幼儿教育中有什么用)、实践论(幼儿教育中如何用好技术)。

1 本体论:技术是什么

作为幼儿教育学者,霍兰德并没有专门讨论过技术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她关于技术本质的认识渗透于其众多相关论述之中。霍兰德所指的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站、幼儿教育软件等。霍兰德认为,不同的使用方式,决定了技术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技术有时如同黑板和粉笔,为幼儿学习提供信息,幼儿从技术中获取知识(Learn fromtechnology),从这个角度看,技术是教育的工具。而有时技术在“信息收集、全球性的交流、学习成就的展示、互动性活动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独特的学习机会”。技术的“支架”作用能够“为幼儿提供帮助、支持和指导以使其不断建立认知能力和技能并掌握难度较大的任务”。从这个角度看,技术是作为幼儿学习的资源、环境和伙伴而存在(learn withtechnology),是幼儿的认知工具。

2 价值论:技术在幼儿教育中有什么用

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一直备受争议,其中持负性观点的居多。霍兰德作为幼儿教育技术的开拓者,她对于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充满乐观,但同时也保持谨慎的态度。她认为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霍兰德接受之前研究者的研究结论。认为计算机在取代其他幼儿活动和幼儿的基本生活经验,剥夺儿童的童年、提供非现实世界图景、增强社会孤立性、降低幼儿情感意识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危险。另一方面,霍兰德认为“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儿童应该有机会早点在生活中适应技术”、“我们几乎没有选择,计算机已经摆在那里,而且会更加普及”。信息技术在应用得当的情况下,也许是在促进幼儿发展上迄今为止所发明的最为强大的工具。信息技术在促进幼儿更为主动的学习、更为独立的学习、更为个性化的学习、增强问题解决技能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另外,霍兰德非常看好网络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认为网络在“信息收集、研究、虚拟野外考察、全球交互与分享、发表成果、增强动机等方面,能为幼儿提供不可替代的学习机会。”

3 实践论:幼儿教育中如何用好技术

霍兰德对于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所以其技术观的核心就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取向问题。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出现的种种问题源于幼教工作者两种错误倾向:技术工具主义和技术万能论。前者仅仅将技术看作一种工具,以传统的方式使用技术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技能训练和教学游戏。后者将技术的优势无限扩大,无条件地将其视为解决教育问题的“百宝箱”。为此,霍兰德引入了“发展适宜性”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基本取向。她认为幼儿在体质、情感认知上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需求,对于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着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发展适宜性的方式使用计算机才会给幼儿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受益”,包括:“更多的主动性学习,更多不同的知觉和概念的学习模式,较少的精神乏味性学习任务,学习的思考速度提高,更适合幼儿个体的学习,更多独立的学习,获得更好的帮助以促进概括能力的发展”。

三 苏姗・霍兰德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思想

相比计算机硬件,软件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更具有决定性。如何选择与评价幼儿教育软件是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这也是霍兰德幼儿教育技术研究的重心。全教协会(NAEYC)在1990年开始吸收了霍兰德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思想,并从1993年开始在NAEYC年会中设立专门会场对教师进行Haugland/Shade评价标准使用培训,标志着霍兰德在全儿教育软件评价领域的领军地位。

1 霍兰德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目的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受到重视,幼儿教育软件也得到蓬勃发展。然而在霍兰德的早期调查中发现,市场上90%的幼儿教育软件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训练-练习”(drill-practice)软件,不适合幼儿的发展。霍兰德还曾专门对这些非发展性的幼儿软件和发展性的幼儿软件教育效果进行过对比试验研究。研究发现这些市场上占90%的非发展性软件对幼儿的认知、自尊等关键领域影响不明显,甚至很大程度上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与家长在为幼儿选择软件时困惑,或根本不做任何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霍兰德开始关注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问题。并具体提出其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1)幼儿软件评价的首要目的在于评估幼儿软件的发展适宜性,除了分类鉴别之外,还通过评估为幼儿软件设计开发提供指导方针;(2)通过制定标准,提供一个系统、客观的工具,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可以增强对幼儿教育软件选择和判断的能力;(3)对管理者来说,通过适当的幼儿软件评价可以用来提高管理的效率。

2 霍兰德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理论基础

在霍兰德看来,“幼儿不是小大人,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情感、认知和社会需求。幼儿软件的设计应该反映出幼儿的独特性。和任何提供给幼儿的课程资源一样,幼儿软件必须是健康发展取向的。”霍兰德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思想根源于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在后来的不断发展中,更直接的思想来源是全教协会1986年的发展适宜性实践思想。霍兰德根据“儿童发展理论”提出“发展性软件评价”思想,并于1985年开发出第一版本Haugland/Shade量表作为幼儿教育软件开发的基础。霍兰德曾专门对其研制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标准和全教协会提出的发展适宜性实践指导方针进行了对比,她认为二者是一致的,有着相似的设计思路,都是“建立在儿童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在不断完善中,霍兰德将其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称为“发展适宜性软件评价”。发展适宜性是在学前教育出现较为严重的小学化倾向背景下提出的,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发展的一套理念。它是全英幼教协会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立场,是学前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具体包括:年龄适宜、个体差异适宜和文化适宜。

3 霍兰德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内容

幼儿教师和家长在选择教育软件时,霍兰德强调应考虑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软件产品要符合学校、学区、州所认定的目标或标准;二是软件内容中即使是幼儿发起或控制的暴力也应该避免;三是发展适宜性是最根本的考虑。她的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她和谢德制定的Haugland/Shade发展性适宜性软件评价标准之中。该标准始创于1985年,后经1991、1996两次修订不断得以完善。该标准从幼儿发展适应性的角度出发,从儿童、教师和技术三个维度提出了发展适宜性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十条指标。具体包括:“年龄适宜性、儿童控制、清晰的指导、可延伸的复杂性、操作的独立性、无暴力性、过程导向性、技术特征、模拟真实性和可变换性。”随着全教协会对发展适宜性概念的不断完善,霍兰德在她的软件评价中新增了“文化适宜性”,即充分考虑到语言、国别、性别、文化、家庭等因素,新增了反偏见(anti-prejiudice)作为评价内容。文化适宜性的增加使得霍兰德幼儿教育软件标准在评价内容上不仅更加公平全面,还为其评价思想走向国际奠定了基础。

4 霍兰德幼儿教育软件评价的方法

霍兰德曾经运用其Haugland/Shade发展性适宜性软件评价标准对众多幼儿教育软件进行评价。从她对其软件评价标准的描述和实际进行的软件评价来看,霍兰德对幼儿教育软件评价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指标体系评价法。她的十条指标根据各自定性特点的描述,对被评价幼儿软件采用0、0.5、1计分。总分达到7.0分的被视为发展适宜性幼儿教育软件,否则为非发展适宜性的。在依据指标定量评价的同时,还有专门的栏目对软件进行简短的描述和评论。通过这些定性评价,“我们经常为软件设计者就软件如何更好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提出建议。”这种以定量为主,定量定性结合的评价方法是霍兰德软件评价方法的显著特点。另外,为了促进自身软件评价研究的发展,霍兰德进行了很多实验性的软件评价,“这些评价很多是基于教室中早期儿童利用软件的实际反应。”

5 霍兰德关于其他幼儿软件评价系统的研究

教师选择幼儿软件有两条路径:一是根据一些幼儿软件评价系统的推荐来选择;二是采用某种评价系统自己来进行评价选择。无论采取哪条路径,教师选择采用某一种幼儿软件评价系统是第一步。尽管霍兰德研制出了Haugland/Shade评价系统,但为了给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依据和指导,霍兰德专门对多种幼儿软件评价系统进行了研究。

首先就利用软件评价系统来选择幼儿软件,霍兰德进行了中肯地表述。她告诫教师,“利用软件评价系统选择软件有优点也有局限性。”利用软件评价系统选择幼儿软件最大的好处在于教师无需预览软件。这为教师在时间、精力和经费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然而教师利用软件评价系统选择幼儿软件也同时存在两大局限;首先,不存在包打天下的软件评价系统,所以事实上有不少很不错的软件并没有通过评价系统的评价脱颖而出;其次,评价系统的评价和这些评价变得被公众可用之间具有滞后性。而且这种滞后的时间取决于软件评价系统本身。霍兰德指出,当教师选择软件评价系统时,最重要的因素是所选择的评价系统符合他们自身的教学哲学取向。通过调查,霍兰德在众多的幼儿软件评价系统中遴选出了7款幼儿软件评价系统,并着重分析了这7款评价系统的教学哲学取向、适用年龄段、各自不同的优点。这项研究成果成为教师选择评价系统时的重要参考工具。

四 苏姗・霍兰德关于计算机与幼儿课程整合的思想

信息技术作为幼儿教育资源,虽在很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如何用好才是关键。在霍兰德看来,“计算机活动越来越趋向与所有课程的整合”。“只有当计算机融入课程时,儿童才能在概念理解、抽象思维、言语技能、问题解决等方面获得发展。”所以霍兰德的不少研究围绕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展开,并逐渐形成了其整合思想。

1 计算机与幼儿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

为确保幼儿园教室中以发展适宜性的方式使用计算机,霍兰德提出了五个关键因素:“计算机摆放的位置、软件选择、教师指导、支持活动和教师培训。”

在幼儿园课程学习中,计算机方便易得是前提。所以在幼儿园教室中,计算机的摆放至关重要。霍兰德反对幼儿园惯用的成立计算机室或技术实验室的做法。她认为这些做法使得幼儿不能随时根据需要接触计算机,而且很难与课程活动有效衔接。她主张在教室中设立“计算机中心”,在具体摆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高、视角等因素,以使所有幼儿都能看得见,并易于获取。

计算机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软件。霍兰德强调教师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软件,一定要保证是发展适宜性的。鉴于目前市场上此类软件仅占20%份额,幼儿教师在选择软件时往往遇到困难。霍兰德还为教师选择发展适宜性软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霍兰德认为,计算机与幼儿园课程整合要求幼儿都具亲身实践的机会(hands-on opportunities),教师应该鼓励但不能强迫幼儿在教室中使用计算机。由于幼儿对使用计算机的热情并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相应的指导。为此,霍兰德提出教师应建立一个有计划的轮流指导系统,并就不同年龄、不同特点幼儿的指导提出了具体建议。霍兰德还提倡家长也应该加入到指导队伍中来,以提高指导的效率。同时霍兰德也非常强调幼儿伙伴之间的作用,“记住,计算机指导并不总是来自于成人,儿童伙伴之间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当他们互帮互学时,也增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霍兰德早期研究显示,只有当延伸活动在有效增强幼儿软件的主要教学目标时,幼儿才会获得显著发展。所以活动为丰富幼儿在教室中的计算机经验提供了重要支持。霍兰德提出,教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保证活动对各类软件的支持作用:“一是设计特殊的活动,以丰富幼儿正在计算机上使用的软件:二是将计算机整合到课程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对课程重点内容起支持作用的软件。”

计算机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整合,教师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培训可以使教师学会操作技能,建立自信,并掌握将计算机整合到他们课程中去的策略。”霍兰德吸收爱普斯坦(Epstein)的观点,提出幼儿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四个关键步骤:教师获取实践经验、工作坊的交流学习、典范和导师指导示范、后继监督。霍兰德进一步认为,无论哪一个环节,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真诚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是有效培训的关键。另外,由于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霍兰德提出教师培训应该是持续性的。

2 关于计算机在幼儿园教室中配备的数量

霍兰德除了专门对幼儿园教室中计算机的摆放进行研究外,为了提高应用的效果,霍兰德还专门就幼儿园教室中计算机的数量进行了研究。她认为,“在幼儿园教室中计算机与幼儿的比率最好能达到1:5,最大不能超过1:7。”在计算机不够的情况下,可将计算机集中起来,每个班级按月、季度或学期轮流使用。霍兰德认为,很多幼儿园将计算机平均分配,往往在一个教室中只有一台计算机,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最有才能的教师也无法实现计算机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3 霍兰德关于计算机与幼儿课程整合的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霍兰德明确指出当前幼儿教师将计算机整合到其课程中的失败根源在于“她们是以传统的方式使用计算机,而非是发展适宜性的”。在其众多的论著中,霍兰德反复指出技术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发展适宜性,即要考虑到年龄适宜性、个体差异适宜性和文化适宜性,在尊重儿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其他所有整合原则都以此展开。

具体活动支撑原则。在发展适宜性的指导思想下,幼儿获得发展性计算机经验(developmental computer experience)是计算机与幼儿园课程有效整合的基础。霍兰德认为,“如果幼儿的计算机经验不是发展性的,他们还不如不接触计算机。”幼儿获得发展性计算机经验单靠选择出发展适宜性的软件是不够的,还需要选择或“设计一些具体活动(concrtetactivity)来丰富、支撑这些软件”。换句话说,软件的发展适宜性还需要通过适当的具体活动作为中介,才能用活、用好。霍兰德认为,具体活动是一种亲身实践的经验(hands-on experience),幼儿通过适当的具体活动,在课程学习中利用丰富的资源,自主发现、操作和探索,并获得发展性计算机经验。

儿童参与性原则。霍兰德深受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影响,认为在发展适宜性的课程整合中,幼儿是参与性的学习者。计算机作为教室中学习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幼儿认知的工具,为幼儿认知发展提供脚手架。通过设计的具体活动,“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由幼儿负责”,“幼儿控制学习的过程,并通过探索构造概念与建立知识。”

易接触和有效性原则。幼儿在课程整合活动中经常需要主动操作计算机,这就决定了教室中的计算机在摆放上应该是易于幼儿接触的。霍兰德还非常重视性别差异在幼儿接触计算机时的影响,强调教师在软件选择和教学时应予以注意和提供必要指导。而要保证整合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室中的每一个幼儿对使用计算机充满自信,并且将之视为可用的学习资源”。霍兰德强调应鼓励而非强迫幼儿使用计算机,每一个幼儿在课程活动中都应该有亲身实践的机会。

4 霍兰德关于计算机与不同年龄段幼儿课程整合的思想

霍兰德认为3岁之前的幼儿通过身体(眼、耳、口、手、脚等)进行学习,计算机不适合这种学习方式。所以霍兰德不赞成3岁之前的幼儿使用计算机。对于3岁之后的幼儿,霍兰德经过实验研究提出,教师进行整合时,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使用不同的整合方式。

对于3~4岁的幼儿,应该顺应他们的意愿,在具体活动框架下由幼儿自主探索。3~4岁的幼儿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时显然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时间是关键。即使幼儿在利用计算机学习时遇到障碍或毫无预期的结果时,教师也不应该给予太多干预,而是给予一两句话的提示即可。霍兰德认为,在教师提供最小帮助的情况下,幼儿仍能成功使用计算机。为增强和扩展幼儿的计算机经验,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根据幼儿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提出一些问题。从霍兰德的上述观点看,3~4岁的幼儿在教室中使用计算机显然应该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相对于3~4岁幼儿,4岁以后的幼儿在教室中使用计算机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但这取决于提供给他们的计算机经验的类型和他们接触计算机的频次。霍兰德认为,4岁以后的幼儿在他们的计算机经验方面应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应该相对具体一些,可以直接指向幼儿的学习目标。在组织形式上,可以适当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可以在组内和组间分享他们的成果。

5 霍兰德关于计算机与反偏见课程整合的思想

全教协会一直以来非常强调在早期教育中提供反偏见课程(anti-bias curriculum)的重要性。提倡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多元文化,避免提供刻板性(stereotypic)的材料和活动。霍兰德认为计算机在开发和促进反偏见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指出计算机与反偏见课程整合的四个环节:第一是选择使用反偏见软件。霍兰德还专门进一步指出了反偏见软件的六个特性:多语言、国际视野、性别平等、种族差异、不同年龄能力、多元家庭风格;第二是教师应创设一种环境或活动,促进幼儿认识并肯定班级中存在的不同,帮助幼儿接受他人;第三是保证性别平等。教师应该为男孩和女孩提供接触计算机的相同机会;第四是利用计算机提升幼儿文化意识。即通过交互软件或网络,幼儿感受其他文化,消除壁垒,真正理解个体差异,并建立全球理解。

五 霍兰德关于幼儿使用家庭计算机的建议

第2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融合;缩小差距

“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和实施,以及全国教育信息化两次工作会议的召开,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等重大教育项目的实施,民族地区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了历史的突破,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覆盖各级各类学校,为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为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 “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信息技术教育设备,来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促成教育教学手段改的改进,将其作为缩小教育差距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此结合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三通两平台”为标志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要依托和支撑,更是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差距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学校层面,应始终把“三通两平台”建设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主要推手,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科教师观看两次远程教育提供的全国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同步课堂等节目,学习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模式,为开展模仿教学、创新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借鉴的依据。同时充分利于信息技术设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为主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同时为教师参与活动、互相学习、切磋教艺搭建网上教育资源平台,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在教师层面,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开通“教师空间”,应用好教师空间,上传、下载优秀课例、视频、微课、论文,学习借鉴,同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也就是说,通过消化吸收,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让优质教育资源进入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育平台的利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这一目标的提出,不言而喻,其“人人皆学”便是对师生提出的要求,作为“授业解惑”的教师不仅要学,而且要会,更要熟练掌握,自如应用,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才能够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新形势,才能符合时代对师者的要求。因此,学校要始终把强化教师信息化培训,作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前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在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以及人事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供需科目培训项目,加强学校教师的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发挥学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作用,开展校本培训,力求所有一线教师熟练掌握应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的操作水平。要采取以课代训的形式开展培训,比如开展以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应用为核心,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采取讲座、观摩课、研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总之,要通过培训,提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有效开展教学的能力,强化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广泛应用,促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并形成 “班班通、人人会”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格局。

(三)信息技术设备运用的强化,促进教育模式手段转变。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配置和各种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不仅可以拓宽教师视野和知识层面,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且也可以在应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般地促成教师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的改进,以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自觉,丢弃传统的“灌”、“背”、“考”传统教学方式,不断拓展授课的广度与深度。由此逐步确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读、做(做实验)练、议、讲(老师精讲)、诱相结合的灵活变通的教学模式的形成。同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成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同时,必将为学生构建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幻灯投影、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信息渠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是夯实教育基础的着力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在学前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会给幼儿带来真实的感观体验,拓宽幼儿的眼界,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多媒体和录像等设备独有的可反复呈现、动态呈现的特点,会让一些相对枯燥、难以了解的事物与关系以及科学原理以深入浅出、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增强了教学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直观性。因此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要缩小教育差距,就必须得注重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要在推进学前教育工程建设过程中,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建设要放在一盘棋上,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配置,特别要注重信息技术设备配置,在配齐配好教玩具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配备班班通一体机、点读机等多媒体设备,在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硬件设施配置的均等化的基础上,保证学前教育教学手段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使幼儿普遍接受信息化教育。

当然,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一直在路上,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缩小教育差距任重道远。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应用好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并将其作为推进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还需要不断探索,特别是在 “双语”资源开发、应用,以及学校信息化装备建设、管理、应用、培训、研究和评估体系方面的建设还需要作很多的尝试。然而多年来的持之以恒的信息技术教育广泛深入运用,已经给我们许多的经验和借鉴,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支持下,信息技术教育必经谱写更加光辉而灿烂的教育新篇章。

第3篇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文献类型的图书馆。是以智能化、个性化用户服务为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具有跨库检索、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同时具有数字资源、网络服务和特色技术三方面特征。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要达成“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学校图书馆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功能内涵。近年来,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我们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1 建设技术先进、兼容性较强的数字化图书馆平台(图1)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本校图书馆数据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初具规模,基本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其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理论文献”“学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儿童文学故事”“教育科研文献”等数据文献资源,同时也购买了“知网”“读秀”等数字资源库资源。纸质文献通过技术处理转换成为数字资源。文献全部采用Adobe Acrobat的PDF格式来进行制作,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真实纸质图书的外观,使学生在阅读时,纸质图书感很强。

2 有效利用数字化图书馆平台,建立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资源库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教学与学科建设,以用户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整合各类资源,建立起了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资源库。其结构与功能如图2所示。

学前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分类

第一类: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室),如动画教材、教学音频、视频、PPT课件等。

2~3岁是幼儿想象力萌发阶段,幼儿在这个年龄喜欢的内容有交通工具和各种动物的故事、充满美丽幻想的传说故事,数字图书馆为这个阶段年龄幼儿配备了动画教材;4~5岁是幼儿性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这个时期喜欢描述完整故事的画册,内容充满快乐、友爱、幽默,既明快又有趣,四五岁的幼儿对喜怒哀乐是非常敏感的,也开始辨别善恶,通过视频让幼儿认识人类的各种生活态度,对事物的思维方法、感觉方式等。

第二类:学前教育理论文献,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管理、学前儿童教育研究、幼儿园游戏、蒙台梭利教育理论、0~3岁亲子教育、育婴师培训辅导等。

第三类:教育科研文献,科研成果、研究报告、会议论文、重点学科导师发表的专著或论文、优秀毕业生的论文、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等。

第四类:音乐、美术、舞蹈、技能类书籍。

学前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重要作用

1)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科研。广大教师借助学校数字图书馆来查阅所需要的教、科研参考资料。图书馆也免费为他们提供参考咨询、定题跟踪、目录检索等服务,深受师生欢迎。

2)方便了师生的学习与研究。学校数字图书馆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他们借此获取到幼儿教育研究的相关资料,大大节省了研究者的时间与精力。如学生在幼儿园教育实习过程中,以某一行为问题儿童为研究对象,撰写一份“行为问题学前儿童的个案研究”报告。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就要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在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中都能找到。研究者可利用网上数据库检索文献、也可利用目录索引、文摘、教育网站获取文献资料。

3)其他作用。为学校国培、省培、远程网络培训等项目提供支持,方便学员查阅资料,学习网络课程。如在2012年省级培训项目中,教师指导学员上网查阅资料,拟定教案,撰写论文等。2012年国培远程培训项目,也安排学员在线学习,完成相关作业。

3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一定经费支持

依托学校现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所需经费,如表1所示。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首先考虑的就是经费问题。这其中包括3个方面:一是网络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经费,网络设施的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设备的配置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二是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用于购买电子图书、各类数据库、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及特色馆藏建设等;三是安全防范,如安全防范系统的购置等。以上所列均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基本需求。

4 人员素质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应具备更加宽广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要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工作,它需要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仅凭一人之力或各自为政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培育一支精诚协作、优势互补的馆员队伍。

参考文献

[1]申军霞.中小学数字校园内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7):56-59.

[2]李兴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文化意蕴[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6-9.

第4篇

[关键词]以园为本 教研制度 统筹规划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60-02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市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深感园本教研这种草根运动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幼儿园、每一名幼儿教师从本职工作实际出发,研究解决常态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推动幼教工作的提高与发展。为此,我们确定了以“220100”为落实园本教研的有效载体。

一、开展常规教研,夯实园本教研基力

常规教研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主渠道。我们在园本教研中,突破了常规教研上课―听课―说课―评课被动式的教研模式,转变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和总结―再到发现问题”作铺垫的主动式园本教研,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自主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我们做到了“三实”“四坚持”,扎实开展好几项常规活动。三“实”即:真实、扎实、朴实。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做好每学期一次的优秀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设计评选工作,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学会和教育报刊推荐优秀作品。近几年,我们教师发表、获奖的科研成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二是坚持每年一次送教下乡,送教进城活动;三是坚持每学期一次“教学能力”“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名师教学展示”活动;四是坚持每月一次幼儿园向家长的开放月活动。以上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园本教研活动的创新夯实了坚实基础。

二、完善教研网络,共享园本教研魅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吉林市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幼儿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构建和完善我市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信息化服务平台,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全面实施网络教研的新型教研工作方式,突破时空限制、拓宽教学研究途径,拓展园本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实现区域交流共享,形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引领和资源支持,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全面促进了城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育质量。

我们建立了教育共同体和教研基地网络机制,充分发挥基地幼儿园和网络教研队伍的辐射带动作用。如:龙潭区――将单纯的教育科研业务指导工作与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业务部门指导、各园积极参与的“园际合作机制”,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工作模式,构建起龙潭区“城乡幼儿教育发展共同体”,即:强强共赢、城乡共通、区域共融,使“共同体”的成员单位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互惠多赢、共同发展,形成持续不断提升园本教研工作质量,全面促进区域内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园本教研新格局。

磐石市――通过区域学科专题研讨、送教下乡互动研讨等活动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公办与民办、企办、乡镇园园本教研交流活动,发挥基地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支持、鼓励基地园与其他幼儿园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双向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各学科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达到资源共享,逐步缩短城乡教学差距。

昌邑区――坚持以“传、帮、带”方式增强幼儿园“园本教研”力量,将幼儿园园本教研成果贯穿于教育教学中。采用联片式教研,打破区际、园际界限,根据教研活动需要,随时调动各区、各园教师,进行联片教研,实现资源共享。

丰满区――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以主题活动的整合作为内容,将集体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共育、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等都视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主题教研模式,注重主题活动中计划的制订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逐步调整和完善主题活动系列。

三、统筹规划,分层教研,激发团体教研活力

教研工作是沟通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和中枢,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恒久变量。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地域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部门的工作状态,要提高教研工作质量,必须转换教研工作思路,改变教研工作方式。因此,我们依据教研工作基本规律和教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创新教研工作方式,确立了“统筹规划,专题研究,分层推进”的教研工作模式,紧紧围绕《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统筹幼教整体工作,选择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重点、难点及要点问题开展专题性的教学研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专题研讨、现场展示、专家引领、教学论坛和教学评比五个层次的活动,将研究工作逐层引向深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

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以案例为载体开展园本教研,在“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的基础上,探索出“目标驱动式”“课题推进式”“专题研讨式”的园本教研模式;针对园本教研园际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探索出“园际互动式”“区域联动式”“城乡交流式”园本教研活动形式;根据家长需要,为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我们探索出“家园互动式”园本教研活动方式等……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要求同一水平、统一尺度,但要求园园有行动,人人有收获。

“统筹规划,专题研究,分层推进”的教研工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了教研工作的活力,提高了幼教教研的工作质量。

四、深化课程研究,凝聚园本教研引力

(一)重视基地的建设

我市作为国家首批实验市,于2006年4月在吉林市幼儿园召开了“220100工程”启动大会,确立了蛟河市、龙潭区为实验区,20所幼儿园为实验基地,100名教师为实验教师。

2007年9月,在蛟河市召开了“吉林省第二届园本教研工作现场会”,介绍了蛟河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经验。2008年6月,在龙潭区乌拉街中心幼儿园召开了吉林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现场会,介绍了《教育发展共同体策略》的经验。以上两个经验在2008年9月吉林省“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交流会上作了大会发言,同时我市的9所幼儿园园本教研科研成果以录像的形式在大会上作了展示,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幼教同仁的一致好评。

2010年3月,成立了幼儿园园本教研实验基地共同体,以吉林市幼儿园为实验基地活动中心,发挥我市两所国家级实验单位的优势,定期组织20所市级实验单位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老师们在反思、交流、共享的平台上互助互学、合作共赢,迈向专业成长的脚步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坚实。

(二)深入课题研究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努力推动教育科研,有利于锻炼教师队伍,推动教育科研,振奋教师精神,扩大幼教影响力。

我们在“九•五”期间承担了吉林省社会科学幼儿创造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获得了吉林省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吉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

在“十•五”期间,我们承担了吉林省社会科学《幼儿创造教育模式多元化》研究,获得省教育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承担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创新》研究,此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中。

“十二•五”实验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三)建设“园本课程”,彰显特色教育

第5篇

相关热搜:特殊教育制度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学

经过十几年发展的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移动学习成为主流必将在各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原因;其次阐述了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一方面论证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论文解析出近年的移动学习研究热点;最后分析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以期给研究人员在特殊教育领域进行移动学习研究、实践提供思路。

 

一、引言

 

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教育技术:第一阶段的电化教育;第二阶段是与网络技术结合而形成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属于第三代的远程教育,并发展为E-learning(数字学习),E-learning迅速改变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第三段阶段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而形成的移动学习。[1]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中应用而产生的,是网络教育的延伸,属于E-learning的新阶段。应该说移动学习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E-learning的必然选择。

 

美国新媒体联盟指出移动应用程序和平板电脑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主流。移动学习(M-Learning)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2]移动学习在很多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应用,但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却鲜有成果,有必要通过文献比较分析,探索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描绘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轨迹,筛选研究主题。

 

二、移动学习成为主流的必然性

 

1.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速度不断提高,采用智能手机作为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自然而然产生,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发展。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3]它打破了时空障碍,构建了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碎片式学习的巨大需求,开展“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的学习。[4]移动学习是数字学习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说M-learning是E-learning的子集,其核心特征是4A(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通过实施移动学习进行的教育称为移动教育。所以,E-learning必然发展为M-learning。

 

2.高速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达到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5]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发放了4G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4G时代。[6]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终端,加上网络环境的改善和上网成本的降低使得用户走向高流量应用。例如视频、语音等在应用越来越广泛。4G相对于3G来说,将更快,更便宜。4G环境下的基于视频等应用程序将更大发展,这些都将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变化。

 

4G让移动学习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其实,在2G或者3G时代已经出现基于云端和客户端的移动学习产品,但是因为带宽、稳定性和费用,影响用户使用。4G网络将促使移动教育爆发式增长。[7]

 

3.移动学习的特征分析

 

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子集,也拥有E-learning的共有特征:多媒体性、交互性、以学习者为中心。[8]

 

移动学特征是4A,所以其独有特征如表1所示。

 

移动学习的独特优势相对于传统的E-learning,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这奠定了它在未来学习中重要地位,再加上技术的成熟,使其必然成为主流学习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由于具有碎片化、便捷性等特点,4G网络又促使移动学习向互动化和移动化、游戏化和社区化及大数据的应用三种趋势发展,那么移动学习软件会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多,所以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会促使移动学习越来越普及。[9]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移动学习研究项目取得很多成果,如黄荣怀教授的“普适学习资源服务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的“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2008年),此处不一一列举。[10]

 

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文献检索:篇名包含“移动学习”或者“移动教育”;期刊为国内教育技术学方面权威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如图1所示,四本期刊上刊发的移动学习论文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

 

2010年~2013年,在上述期刊有关移动学习论文共计67篇。下面对这67篇论文的主题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近四年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以期给研究人员参考。

 

黄荣怀教授将移动学习的研究方向划分为理论、支撑技术、应用模式、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五个方面,本文进行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子项,如表2所示。[11]

 

为了提高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采用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对论文分类。67篇论文两人相同分类的论文是59篇。我们进行信度分析。[12]

 

相互同意度K为:K=2×M/(N1+N2)=2×59/(67+67)=0.88;

 

分类信度R为:R = n×K/[1+(n-1)×K]=2×0.88/[1+(2-1)×0.88]=0.94。

 

其中n为研究人员数,N1和N2分别为分析论文数,M为两人分类论文相同数。

 

信度为0.94,可以认为论文分类是可靠的,下表为N1分类。

 

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是资源开发,系统开发和应用模式。

 

(1)理论研究方面:侧重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学习策略研究;综述类论文比重最大,说明移动学习的关注高,但缺乏一定的创新;也提出一些新的移动学习模型,如高宏卿等人提出的基于云计算平台Hadoop的移动学习模型;[13]杨文阳等人依据终身学习理念设计了一个支持移动学习的框架;[14]王梦如等人提出移动学习系统设计的结构概览功能图和以OSI为隐喻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框架。[15]

 

(2)课程开发研究:侧重移动学习的设计、课程资源建设和移动学习环境创设。顾小清等人探讨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及实现;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时有引入主题图(刘俊等,2012),有引入概念图理论(李浩君等,2013),还有认知负荷理论(司国东等,2013);移动学习的情境创设有采用MANET(郑云翔,2010),有采用接合自然增强现实(李婷,2011)还有基于知识可视化(李亚男,2013)。

 

(3)应用模式研究:侧重移动学习在教育中应用模式的实践研究。应用到英语的移动学习,甘文凝等人采用播客技术,曹超等人采用Podcasting技术,刘永权等人采用FRAME模型;有将高等教育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并研究移动学习的成效;有关注远程教育的移动学习应用及分析(郑炜,2010,王晓晨,2013)还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农村的移动学习和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和超常儿童教育。[16]-[18]

 

(4)系统平台开发:侧重教育不同理论或者理念开发出不同的系统或者应用程序。设计移动学习平台有基于专家系统(傅钢善,2010);有基于GSMModem(党小超,2010);基于位置服务理念(王萍,2011);有基于RFID(张豪锋,2012);有基于联通理论(宓小土,2013);有基于强化理论(王嘉琦,2013)。当然,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开发智能手机APP程序,研究人员开始关注3G和4G网络的程序设计。

 

四、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启示

 

1.移动学习研究存在问题

 

(1)偏重理论研究。

 

目前这方面研究主要在移动教育可行性、资源开发、短信息服务、WAP站点建设等四个方面,其中对具体的基层、基础教育关注极少(2013年的“基于云课堂的中学生移动学习实践研究”开始关注中学的移动学习),对移动学习学科学习效果提高的相关研究尤其缺乏。

 

(2)缺乏对特殊教育领域的关注。

 

以“移动学习”(或“移动教育”)+“移动教育”(或“盲”、“聋”、“培智”)作为条件检索,在上述四个期刊中为0篇,仅仅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有《移动学习—未来聋生学习的新视窗》和《聋教育环境下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探究》,为移动学习应用于残障人士提供了个案。2012年12月南京聋人学校经配备了基于无线网络移动教学终端等教学设施,仅仅是下意识地将其作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尚未对移动学习理论、应用模式展开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对该领域以及该群体的关注是微乎其微,而国外早就关注这个群体(欧盟的E-learning项目)。

 

(3)片面追求技术,实证性案例不足。

 

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做了很多系统、平台或者资源的设计研究,但是普遍缺乏对同一个问题深入研究,这就导致研究深度不够。研究人员力图将各类高新技术引入,但是匮乏该类技术在移动学习本身应用中关键问题的突破。造成系统数量多,却鲜有如PCS简单又卖座的精品系统。即理论研究所占比例较大,但是鲜有深入创新研究,片面追求技术,缺乏针对性实证研究。

 

2.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滞后的成因分析

 

从婴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成人教育等都有广泛应用,还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农村的移动学习和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和超常儿童教育,而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却悄无声息。[19][20]

 

制约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发展的因素:

 

(1)作为移动学习平台的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本身存在不足。

 

智能手机有限的存储容量很难满足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视频音频的存储,特殊教育领域的用户对视频音频需求相对于普通人更大,比如盲用学习系统肯定采用更多音频。

 

智能手机的待机时间短,特殊教育领域采用更多的视音频,手机处理时大量数据,更耗电,所有特殊教育人群在移动学习时间更短,否则会出现手机没电的问题。

 

数据处理能力不够强,应用程序使用过多,会造成处理速度下降而死机,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人群也是障碍。

 

特殊教育领域能够获得学习资源较少,缺少资料,缺少互动和交流,使得移动学习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2)用户群小,资源少,难以产生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最重要因素。抛开各种理论基础,特殊教育移动学习系统单从研发的投入要远超其他领域的。从婴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移动学习系统不胜枚举。如英语单词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除了沪江词典、金山词霸等老牌应用外,还有百词斩、拓词、完美背单词等。移动学习系统获得盈利最主要是拥有庞大用户量,而特殊教育移动学习系统不太可能拥有庞大用户量。造成了缺少移动学习系统和学习资料,特殊教育人群更不愿采用移动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3)3G网络难以满足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动学习。

 

目前3G网络的速度虽然能够基本满足移动学习系统的数据需求,但是网络的稳定性对特殊教育的人群移动学习有较大影响。比如视障人群在使用移动学习系统,肯定下载大量音视频数据、上载音频数据,对网络速度、稳定性都有较高要求。移动学习系统的互动环节,视障人群一般采用音频作答,输入法也较多采用语音识别输入法,如讯飞语点输入法,字库是在云端,输入文字时需要上3G网才能输入。在这样的大数据环节下,每月200M左右的数据流量也很难满足特殊教育人群的移动学习需求。

 

五、4G网络环境下的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新机遇

 

其他领域移动学习的火热,由于硬件设备和网络等因素造成其在特殊教育领域遇冷。4G网络或许给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新机遇,4G网络高速度更利于音视频的传输。因此,4G网络环境下,特殊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新的机遇。

 

(1)参考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将其引入特殊教育,将并探索出适合于我国特殊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要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与策略;构建某学科的移动学习内容与资源的设计、分析框架,提出移动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的原则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规范。

 

(2)将移动学习引入特殊教育,并进行应用实证。例如各学科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资源建设、基于手机的康复(尤其是语言)训练系统、基于手机的认知评估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等,国内尚属于空白。

 

(3)将移动云引入到移动学习。移动云是云计算的扩展,即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等)通过3G、WiFi、4G等无线上网的方式使用云计算的服务模式。采用移动云后,大量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交由云端服务器处理,减少了移动设备工作量,这样就降低了对移动设备性能的依赖性,在获得良好的可靠性的同时也延长了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这样,就能够较好弥补移动学习中的移动设备的缺陷,也就有利于将移动学习应用到特殊教育。根据移动学习需求和移动云计算特点,移动云计算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有三种模式:移动学习,即服务模式(mLaaS)、移动终端增效模式、微云模式。国外这方面刚刚起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六、总结

 

移动学习属于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热点。笔者们首先分析移动学习将成为主流的必然性,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项目,详细总结了国内近年在权威期刊发表的有关“移动学习”的论文,梳理出近年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同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滞后,分析了其滞后的因素,在4G网络环境下,通过移动云计算技术或许能够给特殊教育领域的移动学习研究带来新的方向。

第6篇

一、以办学条件短板补救为抓手,大力提升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1、补齐高中学校硬件短板。一是投资1000万元,按照省级示范高中配备标准,尽快为两所高中配足配齐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二是积极争取中省项目,完成县中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和操场改造完善,大力改善高中办学条件。

2、抓好薄弱学校升等改造。一是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争取中省市项目支持,为全县村级小学按国颁标准配足配齐教育教学设备,使全县中小学内部设施配套基本实现标准化。二是争取中省项目资金1729万元,实施师生餐厅、学生宿舍、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体育场地改造等5类项目工程,进一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3、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并落实省上“电子白板班班通”项目设备60套。

4、强化农村薄弱学校帮扶措施。切实加大城区学校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并将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学校综合工作考评之中,评选表彰一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5、加快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进程。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标准,整改完善、查漏补缺,认真做好各种数据审核和申报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全力争创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二、以岗位培训为抓手,不断增强两支队伍素质

1、抓好各类师资配备。一是争取解决7所新建镇公办幼儿园师资配备问题,确保7所镇公办幼儿园今年投入使用。二是继续通过省考和人才振兴计划、免费师范生就业等途径,招聘一批短缺学科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强化教师业务培训。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专业标准,推动校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改进校长教师培训方式,切实加强岗位培训、交流培训等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培训,年内完成国家级及省、市、县四级各类培训3500名,同时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适时外出交流学习,大力提升校长管理水平和教师执教能力。

3、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立名校长、名教师评选奖励长效机制,年内评选县名校长10名、名教师50名,推荐市级学科带头人10名,并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优秀人才落实相关待遇,为真正干事创业的校长和教师提供脱颖而出的平台。

4、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为全县教师逐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逐人进行体检,确保全县教师身心健康。

三、以深化学校管理为抓手,深入推进教育改革

1、建立学校班子综合研判制度。根据《校长专业标准》等文件,建立完善学校班子综合研判制度,通过现场查看、工作述职、民意测评、个别谈话等程序,组织开展全县学校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将研判结果纳入学校综合工作考评,作为学校管理人员评优数模、提拔任用、交流轮岗的主要依据,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

2、建立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探索县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办法,实行校长和教师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合理流动,推进师资均衡配备,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制定刚性激励政策,对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和轮岗交流教师实行倾斜支持政策,调动教师支持农村教育的积极性。

3、建立绩效工资分等发放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和分配办法,按照中省规定,严格落实《县教育系统教职工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试行)》(政教发〔2009〕302号),将教师30%的绩效工资按照工作实绩考核结果由学校实行分等发放,从而规范学校财务支出结构,从机制上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4、建立学校管理创新激励机制。设立学校管理创新专项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激励全县学校争创知名学校,年内创建省级知名学校1所、市级5所、县级30所,以知名学校创建活动引领全县学校实施管理创新、增强发展内涵、提升质量水平。

四、以高效课堂改革为抓手,全力提高教育质量

1、努力深化高效课堂改革。一是实施高效课堂建设深化年活动。深化课堂改革,提升课堂核心竞争力,不拘一校一法,倡导百课争鸣,百花齐放。加强备课环节,名师引领,教研跟进,促进交流,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总结试点校区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评选表彰高效课堂示范学校30所、优秀教师50名,编印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全面推广适合我县教育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二是组建“课改专家组”,以专题讲座、名师大篷车、高效课堂论坛等形式,科学指导学校课改工作,全面促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

2、扎实开展教学资源应用。一是抓好校校通、班班通项目及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管理和应用,大力开展常规多媒体教学、电子备课实效性研究,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切实提高电教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抓好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培训工作,组织远程教育设施使用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电脑制作辅导教师培训等,不断提升全县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的能力。三是抓好电化教学竞赛活动开展,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说课竞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评赛、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征评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3、不断强化质量提升措施。一是下势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对小学、初中之间教学质量相互衔接与促进的研究和指导,探索实施贯穿各个年级质量形成及评价考核的新机制,切实加大教学质量检测监控和奖惩兑现的力度,尽快在义务段学校之间形成个个强内涵、校校争名优的竞争态势。二是稳步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指导两所高中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促进两所高中形成各自的管理特色、教学特色、文化特色和课程特色。加大对教师教学工作日常考核及学生管控力度,将日常检查考核结果纳入终端质量评比之中,强化质量形成过程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效益;改革高考奖惩模式,实施高一、高二、高三联动推进的激励措施,促使各个年级合力抓质量、保提升;科学优化高考备考策略,扎实搞好模拟练考、质量分析和研究指导,及时吸纳高考改革信息,切实加强与省内外质量名校的交流力度,学习借鉴外地的好做法和先进经验,全力提高高考复课质量,力争实现2014年高考工作新突破。

五、以第二课堂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1、切实加强德育教育。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学校教育始终,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切实抓好“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组织力量编写印发地方教材《美丽县》,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争取省市县重视和支持,努力办好县青少年宫和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力争将其创办成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2、不断强化体育艺术教育。严格规范体育、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学,并将其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充分利用学校青少年宫,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学生体质。积极开展兴趣小组、学生才艺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评选表彰100名优秀学生和50名优秀建设者。

3、努力改进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抓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指导学校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编印校本教材,扎实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积极开展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和心理健康讲座,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六、以学校骨干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幅提升职特幼教办学水平

1、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以县职教中心内涵升级为抓手,改革职教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年内完成职教招生1500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10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000名,实现与2家全国职教名校联合办学,并创建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使职教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把县职教中心创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2、保障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建立县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坚持特教特办,积极协调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经费和师资人员,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对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及特教未来发展进行统筹谋划和安排,促使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推动我县特殊教育迈上新台阶。

3、狠抓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奖补政策,完成省市下达的村级公办幼儿园改造建设任务。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城区和有条件的镇发展学前0-3岁早期教育。制定和完善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标准,建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考评办法,把“启智健体”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开展幼儿教育“小学化”专项督查整治,改革幼儿园教育方式,推广游戏教学、活动教学等有效教学方法,促使全县幼儿教育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大力开展示范幼儿园创建活动,年内创建1所省级、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及10所星级民办幼儿园。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力争年内使我县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8%上。

七、以法制教育为抓手,下势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1、强化师生法制教育。一是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法制教育的要求,采取专题培训及法制报告会、研讨会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位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10学时的法制培训,提高校长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施教的水平。二是切实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大力开展法制讲座、模拟法庭、法律进校园、宣传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活动,不断强化学生遵规守法意识。

2、狠抓学生安全教育。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制度,以防火灾、防触电、防溺水、防踩踏、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防上当受骗等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并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指导督查学校幼儿园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各类安全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3、严抓隐患排查整改。按照《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落实教职员工安全职责,实行校园安全日查、周报、月汇总制度,坚持每天开展一次校园安全检查,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整治,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中队力量,切实加大校车运行监管及城区学校上下学时段交通治理力度,全力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4、加大奖惩激励力度。大力开展学校安全管理评比表彰活动,年内创建2所市级“平安校园”,评选10个校车安全运行先进单位、安全管理示范学校30所、安全管理先进个人80名。同时实行学校安全工作“黑牌”警告制度,对学校安全工作失误的学校进行黑牌警告,取消其评优资格,并对校长及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通报,进一步促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八、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服务群众为重点,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解决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干部教职工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刻查摆,从严整改,真督实导,建章立制,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切实改变作风,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

第7篇

多形态 网络教研 模式 实践

随着幼教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传统的集会式教研活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需要。于是,网络教研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县教研部门从2009年起开展了网络教研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就开展多形态网络教研的背景意义、运行模式的实践过程进行简要阐述。

一、多形态网络教研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浙江省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网络协作组项目的开展,我县迈入了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开发与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多形态网络教研意义深远。

1.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网络教研是一项可研发的、有效的教研载体和形式。2005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正式立项并全面启动“新课程网络教研”建设工程。同年6月,全国首次“新课程网络教研工作会议”在海南召开,9月,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副司长在会上讲到:“网络教研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

2.传统教研形式的明显局限

传统的教研形式一般是集会式,通过会议形式开展报告、讲座、观摩、交流等活动。会议规模经常受到场地及设施的限制,如本县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幼儿园的多功能厅最多只能容纳100余人,要让全县800余名教师都集中参加根本不可能。其次,会议前期准备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再加上与会人员交通食宿费用等,综合起来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第三,由于幼儿园师资配备紧张,农村幼儿园每班只有一名教师,如果参加教研活动的话,就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了。第四,传统的教研活动通常只能一人讲众人听,教师对讲座者的观点只能被动接受,缺乏双向或者多向交流。因此,传统的教研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3.网络教研的创建优势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已成为现代教研的主流趋势,具有众多的优势所在。首先,不受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其次,信息容量大,全国和全世界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第三,能够节约时间和经费,网络的信息可以第一时间送达,而且教师们尤其是乡镇幼儿园的教师不用耽误一天的教学参加教研和报销差旅费。因此,提出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型幼儿园教研模式,旨在为教师提供多元化、便捷式的研修方法,便于随时互动交流,使研修行为具有常态化、开放式、实效性的特点。

二、多形态网络运行模式的实践

在探索多形态网络运行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研究,经历了静态运行模式、动态运行模式和自主运行模式三个阶段,具体阐述如下:

1.静态运行模式,引领教师走进网络教研

静态运行模式主要以学科资源、信息为主,以幼教博客的形式为平台,基本上没有互动交流的内容。此模式在运行的起始阶段,由于没有形成网络研究的氛围,参与的教师比较少。我们教研部门根据这样的情况,为教师们创造了学习参与的机会。比如,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把相关的资料放在网络里,可以节约文本书籍的费用。还利用网络平台提交培训的作业,考核试卷等。骨干教师培训中,将网络教研纳入培训内容,使骨干教师在网络中发挥他们的骨干辐射作用。鼓励她们将自己撰写的优秀论文、案例上传到网络上,与大家交流分享。在教育技术培训中,进行各种网络技术平台使用的操作指导。使网络平台的使用不成为参与网络教研的障碍。在学科教研培训中,利用网络中的优秀资源作为培训内容之一。比如国家级的学科培训资源,各种网站中的名师课堂实录等,真正引领教师走进了网络教研。

各个幼儿园还开展了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将本园的教育资源分类上传到网络上,供全县幼儿教师共享。资源库中的类别有:教学论文、教育案例、活动方案、教学课件、环境创设、幼儿作品、图书资料、教玩具材料等,教师只要一点击链接,相应的资料就会呈现,大大节约了教育成本。

2.动态运行模式,引领教师参与互动网络教研

动态运行模式是以浙江省教研室创建的“浙江省教育资源网”――幼儿教育协作组为平台,开展教师需要的网络在线教研、网上答疑等活动。网络在线教研形式灵活,参与面广,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发起者只要在幼教资源网上发起一项教研活动后,教师们就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该研讨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直到该活动结束时,发起者再进行整理、汇总,形成在线教研活动的成果,在县域范围内推广。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园园长带头做出表率,积极参与研讨交流,引领教师发现问题、探讨方法、共同解决。

另外,还利用“园长教师QQ群”的形式,进行动态式网络交流、资源共享。管理员和群内的园长随时随地帮助教师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还组织教师开展网上集体备课,即骨干教师设计了优秀的教案后,教研员审核把关后上传到网络上,成为各个幼儿园教师集体备课的蓝本,各园教师再结合本班实际,通过集体备课形成自己的教案,切实提高了教案的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3.自主运行模式,创建自我网络研修平台

当教师对网络教研越来越需要时,就会自觉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发展。个人博客是一种理想的、自主式的网络研修形式。教师们可以通过经营个性化的教育博客,创建自我网络研修平台,把自己的教研成果、研修资料积累起来,为自己服务,也便于和同伴分享。两年来,已经有50多名骨干教师注册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她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展示教学研究成果、开展交流对话。据统计,共上传日志、资料1000余篇,成为网络教研的一笔巨大财富。

教研员也设有自己的博客,博客的内容包括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各类活动通知、优秀论文、经典案例、研究成果、课件资料等,供全县教师下载使用。自主运行模式的建立,真正使教师的研修成为了一种习惯。

总之,幼儿园多形态网络教研是对传统教研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对园本教研的延伸和拓展,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文化。开展多形态网络教研,不仅提高了广大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而且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灾后重建进展顺利

二、统筹城乡措施有力

半年来,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增添举措,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一是科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在学校灾后建设项目规划中,按照统筹城乡教育规划、满足学生就近入学和“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优化全县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将现有的50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调整为42所,并在全市今年率先全面消除村小。

1 2 3 4 5 6 7 8二是积极推进城乡教育现代化。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力度,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实施了农村学校教育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满覆盖,努力实现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

三是着力实施“以城带乡”举措。积极推行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启动了成华、大邑“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成华区28所优质学校采用对口帮扶和捆绑发展形式,对我县23所中小学进行扶持。同时,石室中学对口帮扶安仁中学、市工业学校对口帮扶县职高,将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全面提升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新格局。为此,县教育局又对全县42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实行了“对口帮扶”、“捆绑发展”模式,结对学校时间为3年,并对城乡结对学校在结对期间实行互动管理、捆绑考核的评价制度,以此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促进城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步提高。

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易安信公司捐资7.5万美元用于安仁镇幼儿园的标标准化建设,该项目于4月20日进场施工,预计于9月 20日竣工交付使用。同时积极做好金星、出江、雾山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工作,3所幼儿园预计将于七月底开工。县教育局将以此为试点,不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以此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1 2 3 4 5 6 7 8五是努力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积极采取教师住房团购及教师周转房建设两种形式,努力解决665名农村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保障全县教师队伍稳定。上半年,投资3150万元启动了

教师周转房建设,拟在全县6个点位,相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房450套,每套35?,预计将于7月底开标。同时,已有200余名教师向团购房提供方“凯西祥荣”房产公司递交了定金,其中100余名教师签订了购房合同,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继续着力实施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学校科学管理工程”,建立完善了全县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督查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行了普通高中教学质量量化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了从局班子成员到学校教研组、科任教师等相关人员的教学质量责任制。不断推进全县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了《学校科学管理评价细则及操作办法》,建立了学校管理信息统计档案,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举措,完成了新一轮的学校管理常规督查,在全县学校形成了抓管理、重质量的良好氛围。

2011年,我县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专科一次上线1896人,本科一次上线834人(不含艺体飞双上线的87人),全县理科最高分608分、文科最高分613分。我县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较去年大幅度增加,在全县参考学生数较减少130人的情况下,本科一次上线人数突破800人,较增加增长 13.9%;文科本科一次上线较增长61.5%,提高幅度较大;同时,在不包含艺体飞上线人数的情况下,全县同龄人口上线率达16%,万人上线率达到 16.7,进入郊县前列。

1 2 3 4 5 6 7 8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继续大力实施了“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干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

一是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精心组织全县近5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全市“千名校长大练兵”,举办了校长练兵县级论文答辩活动,对全县46名教导主任开展了业务培训,促进了学校干部队伍教育观念、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自今年以来,县教育局将“校长上课”、“校长参加科研”两项作为硬性要求予以落实,进一步强化校长的实干意识,培养专业型干部队伍。

五、德育工作突出实效

1 2 3 4 5 6 7 8六、教育

惠民成效显著

县教育局坚持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措施,积极部署实施职教三年攻坚,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资助工作,成效明显。

二是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半年来,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495人,推荐就业367人;针对企业员工、失地农民等开展技能培训5889人,创业培训174人;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和标准,积极打造韩场兰田社区、安仁金井社区、韩场正福社区、安仁五显社区、晋原镇红光社区、鹤鸣仙鹤社区等6个社区工作站为规范化社区教育工作站并组织上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 2 3 4 5 6 7 8七、学科活动深入扎实

按照县委“项目提升”年的工作要求,2011年下半年,县教育局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学校灾后重建

1、加快建设进度,全面完成32个中小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确保今年9月份全县学生顺利搬入永久性校舍学习;

2、逐步配套落实灾后重建及危房改造学校的绿化工程、美化工程,进一步实现全县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化和优质化;

1 2 3 4 5 6 7 83、统筹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29所城乡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

解决因集中布点造成学生上学远的问题;

4、加快全县学校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工作,按照全县学校灾后建设进度,完成一所学校,配备好一所学校,力争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重置,为我县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强宣传,积极协调,确保于年内完成农村教师的住房团购工作。

二是扎实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积极开展成华、大邑结对互动发展学校以及县内捆绑发展学校间的教育教学学习交流、互动探讨活动,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2、全面推行“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完成最后一批薄弱学校的“脱薄”工作;

3、结合灾后重建,认真开展城乡学校的师资调配和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支教工作;

4、积极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确保出江幼儿园、金星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于年内顺利完工。

三是不断加大职教攻坚力度

1、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配合相关部门,力争12月底全面完成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努力确保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实习实作基地于8月份如期开工建设,为我县职教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2、强化招生宣传,不断增添措施,全面完成市级职教送生和县内职教招生任务,普职比例达5:5;

3、加大成人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成人学校基地、社区教育工作站的检查指导,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10000人、技能性培训5000人的目标任务。

1 2 3 4 5 6 7 8四是狠抓学校内涵发展

1、以实现灾后全面提升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特色学校建设。认真落实《成都市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力争县内评选的10所学校推荐评审为成都市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实施素质教育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争全县70%以上学校成立规范的心理咨询室;大力开展庆祝建国60周年、“唐仲英爱心奖学金”评选等德育主题活动,不断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3、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学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制度,努力形成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化、学校管理科学化的全新格局。

五是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9篇

一、灾后重建进展顺利

二、统筹城乡措施有力

半年来,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增添举措,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一是科学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在学校灾后建设项目规划中,按照统筹城乡教育规划、满足学生就近入学和“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优化全县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将现有的50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调整为42所,并在全市今年率先全面消除村小。

1 2 3 4 5 6 7 8

二是积极推进城乡教育现代化。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力度,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实施了农村学校教育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满覆盖,努力实现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

三是着力实施“以城带乡”举措。积极推行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启动了成华、大邑“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成华区28所优质学校采用对口帮扶和捆绑发展形式,对我县23所中小学进行扶持。同时,石室中学对口帮扶安仁中学、市工业学校对口帮扶县职高,将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全面提升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新格局。为此,县教育局又对全县42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实行了“对口帮扶”、“捆绑发展”模式,结对学校时间为3年,并对城乡结对学校在结对期间实行互动管理、捆绑考核的评价制度,以此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促进城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步提高。

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易安信公司捐资7.5万美元用于安仁镇幼儿园的标标准化建设,该项目于4月20日进场施工,预计于9月 20日竣工交付使用。同时积极做好金星、出江、雾山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工作,3所幼儿园预计将于七月底开工。县教育局将以此为试点,不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以此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1 2 3 4 5 6 7 8

五是努力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积极采取教师住房团购及教师周转房建设两种形式,努力解决665名农村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保障全县教师队伍稳定。上半年,投资3150万元启动了

教师周转房建设,拟在全县6个点位,相对集中建设教师周转房450套,每套35?,预计将于7月底开标。同时,已有200余名教师向团购房提供方“凯西祥荣”房产公司递交了定金,其中100余名教师签订了购房合同,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继续着力实施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学校科学管理工程”,建立完善了全县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督查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行了普通高中教学质量量化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了从局班子成员到学校教研组、科任教师等相关人员的教学质量责任制。不断推进全县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了《学校科学管理评价细则及操作办法》,建立了学校管理信息统计档案,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举措,完成了新一轮的学校管理常规督查,在全县学校形成了抓管理、重质量的良好氛围。

2011年,我县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专科一次上线1896人,本科一次上线834人(不含艺体飞双上线的87人),全县理科最高分608分、文科最高分613分。我县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较去年大幅度增加,在全县参考学生数较减少130人的情况下,本科一次上线人数突破800人,较增加增长 13.9%;文科本科一次上线较增长61.5%,提高幅度较大;同时,在不包含艺体飞上线人数的情况下,全县同龄人口上线率达16%,万人上线率达到 16.7,进入郊县前列。

1 2 3 4 5 6 7 8

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继续大力实施了“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干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

一是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精心组织全县近5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全市“千名校长大练兵”,举办了校长练兵县级论文答辩活动,对全县46名教导主任开展了业务培训,促进了学校干部队伍教育观念、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自今年以来,县教育局将“校长上课”、“校长参加科研”两项作为硬性要求予以落实,进一步强化校长的实干意识,培养专业型干部队伍。

五、德育工作突出实效

1 2 3 4 5 6 7 8

六、教育

惠民成效显著

县教育局坚持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措施,积极部署实施职教三年攻坚,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资助工作,成效明显。

二是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半年来,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495人,推荐就业367人;针对企业员工、失地农民等开展技能培训5889人,创业培训174人;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和标准,积极打造韩场兰田社区、安仁金井社区、韩场正福社区、安仁五显社区、晋原镇红光社区、鹤鸣仙鹤社区等6个社区工作站为规范化社区教育工作站并组织上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 2 3 4 5 6 7 8

七、学科活动深入扎实

按照县委“项目提升”年的工作要求,2011年下半年,县教育局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学校灾后重建

1、加快建设进度,全面完成32个中小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确保今年9月份全县学生顺利搬入永久性校舍学习;

2、逐步配套落实灾后重建及危房改造学校的绿化工程、美化工程,进一步实现全县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化和优质化;

1 2 3 4 5 6 7 8

3、统筹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29所城乡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

解决因集中布点造成学生上学远的问题;

4、加快全县学校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工作,按照全县学校灾后建设进度,完成一所学校,配备好一所学校,力争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重置,为我县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强宣传,积极协调,确保于年内完成农村教师的住房团购工作。

二是扎实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积极开展成华、大邑结对互动发展学校以及县内捆绑发展学校间的教育教学学习交流、互动探讨活动,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2、全面推行“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完成最后一批薄弱学校的“脱薄”工作;

3、结合灾后重建,认真开展城乡学校的师资调配和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支教工作;

4、积极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确保出江幼儿园、金星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于年内顺利完工。

三是不断加大职教攻坚力度

1、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配合相关部门,力争12月底全面完成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努力确保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实习实作基地于8月份如期开工建设,为我县职教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2、强化招生宣传,不断增添措施,全面完成市级职教送生和县内职教招生任务,普职比例达5:5;

3、加大成人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成人学校基地、社区教育工作站的检查指导,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10000人、技能性培训5000人的目标任务。

1 2 3 4 5 6 7 8

四是狠抓学校内涵发展

1、以实现灾后全面提升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特色学校建设。认真落实《成都市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力争县内评选的10所学校推荐评审为成都市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实施素质教育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争全县70%以上学校成立规范的心理咨询室;大力开展庆祝建国60周年、“唐仲英爱心奖学金”评选等德育主题活动,不断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3、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学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制度,努力形成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化、学校管理科学化的全新格局。

五是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10篇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请笑纳!

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1一、保育方面:

天天我一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透风,做好毛巾、杯子的消毒工作,以及各项卫生工作。在平时,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进行盥洗时,能及时看好秩序,留意幼儿的安全,并交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即使天冷也让幼儿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在午餐时,让幼儿做到不讲话、安静愉快的吃完自己的一分饭菜,做到不挑食、偏食,针对进餐有挑食的孩子,给予引导,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在昼寝时,我严格要求幼儿养成良好的昼寝习惯,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安静进睡;在接送方面,坚持做到人卡分离,认真完成职责,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孩子的快乐,是对我工作的鼓励,家长的满足,是对我工作的肯定。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学习幼儿园《纲要》及《幼儿园治理规程》,全面了解幼儿教育新动态,思想牢牢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代。在教学中,尊重幼儿,营造同等、热和的氛围,用眼睛关注每位幼儿,从幼儿身上汲取闪光点,往点亮他们自信的明灯,我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上风、智能,建立自信和对集体的回属感。在课堂上利用各种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激发儿童的爱好。

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根据主题进展需要设计了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时增减活动材料

本学期加强了幼儿阅读、写字、讲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养,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幼儿预备了:田字格本、数学练习本,充分利用了餐前、离园前这段时间,组织幼儿早期阅读、识字游戏、练习写数字、做算术题等活动。

三、卫生保健工作:

本学学期我班更加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严格按照我园的卫生消毒制度作好常规工作,卫生程序规范化;加强幼儿体能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幼儿,有针对性进行辅导,幼儿在拥有健康体质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幼儿能主动作好值日生工作;文明进餐,积极配合保健医生作好各项体检工作。加强消毒工作,杜尽流行病的发生;均本学期班级生病请假孩子少,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在本次“迎新年、运动会”上,我班孩子在团体操表演以及单项运动比赛中均获得较好成绩。

本学期还加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卫生教育,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帮助几个进餐慢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期孩子们身高体重增长迅速。

四、教师协作:

班级教师在工作中能以班级利益为重,在大家身体不太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针对班级出现的题目大家都能及时沟通,定期开班会,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做到了相互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班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五、家长工作:

本学期更加注重了和家长的沟通,及时全面地了解每位幼儿的思想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建议和意见,更多地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家园联谊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国庆节“我是中国人”的诗歌表演;和“我是中国人”知识竞赛活动;家长开放日;“幼儿自制乐器展”;新年运动会等。家长对班级工作支持度高,能积极参与园里、班级的各项活动,主动要求多派任务,乐意为班级孩子多做贡献。本学期还发放了班级电话联系表,成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5名,家长委员会切实发挥了桥梁作用。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不足之处:

对幼儿的细致观察不够,班级教师在指导活动区时指导不过来,活动区材料制作需更多创意。

根据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教育行为失误、迷惑、困难,向幼儿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请教和指导,进步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我相信,只要乐岗敬业,定会有所收获。我的精神生活中将会有一份凡人无法相比的欢愉。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的总结,我相信,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领导、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战,实现新的目标。

六、密切联系,增进家园互动

为了更好的做好家长工作,在每月的家访活动和“家长接待日”活动中,我同其他教师一道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里的各种表现。对个别幼儿出现特殊情况时,我都要求必须立刻打电话向家长询问、了解幼儿情况,及早掌握幼儿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师关心和爱护幼儿的一些举措,家长们也表示认可。对于一些幼儿在园内有一定进步时,我们马上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使该幼儿能继续进步。本学期进步较大的有:张艺萱、刘昱、林正烜、高宇、邓长屹等。

为了充实家长们的育儿经验,每月都及时更换家教栏中有关保育的文章,并通过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育儿的经验,我们还特请余鹏翔家长撰写有关家教的文章。

时间在幼儿的成长中过去了,我们班幼儿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的进步,这虽然是可喜的,但在其它方面的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自身方面,同其他教师在配合上不是很默契,在班级管理上不够大胆,有时还有听之任之的感觉;在工作中,培养幼儿在区角中的常规不够、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待于提高、使各项工作都能得到家长认可还不够。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带领其他教师一道,吸取他山之成功经验,在学习上认真努力,研究探索;在工作中,锐意创新,用新的思维理念、新的工作方法,打造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为我园添姿加彩的亮丽花朵。

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2望着渐渐成长的孩子们,从他们身上让我感受到一种自豪感,一个学期转眼过去,耳边仿佛还是孩子们刚入园时的热闹声。近半年的集体生活,使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各方面进步也不错,这里,我也该整理一下我的思绪,总结过去了的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各项工作水平。

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人在本学期中,积极参加各项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做好保教工作。

积极参加新编《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培训,认真参加课改活动,充分理解《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编写的中心意义。从本班孩子出发,注重整合,更新教育理念,使《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精神融会贯通,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使班级的吃饭常规、收拾玩具、排队等常规初见成效。做为班主任,我深知自己在班中的位置。

二、勇于改革,开拓活动领域

在课改活动中,能积极参加课改的理论学习,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带领其他教师认真探讨、领会《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的内容意图,在立足本班幼儿的特点,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和领域活动相辅相成,在选择中思考,在思考中选择,建立有利于本班幼儿发展的课程。如:“我是好宝宝”、“花儿朵朵”、“马路上”、“有趣的水”、“夏天的水果”、“夏天的蔬菜”、“天线宝宝”等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大量的生活环境,物质环境,利用社会、幼儿园、家长资源,使活动开展得活泼生动、丰富多彩,使幼儿在“玩”中“学”,去演绎活动中的主人。幼儿在课改活动中获得知识面更广阔,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开展分小组活动,使教师可以顾及到每个幼儿根据每个幼儿的情况及时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有进步。

三、坚定信心,规范良好常规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即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今后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根据班级计划中我班的几个弱点,着重开展以下活动来促使班级常规良好风气的形成:一是制作“幼儿一日生活”评比栏,用红、黄、紫、绿四色花,分别代替良好作息时间、卫生情况、午休情况、活动情况。对进步的幼儿及时表扬,对落后的幼儿给予鼓励;二是创设良好的区角,供幼儿分区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对个别幼儿进行教育,做到“三轻”即:说话轻、拿玩具轻、玩玩具轻;三是在中餐、午休中,以保育员为轴心,教师积极配合,使各项工作目的、步调一致,目前已有一定的效果;四是抓好班级的队伍工作,为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关键时期,通过一年的培养,班级常规初见成效,在升中班后,将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争取更大进步。

四、突出特色,打造双语教学

作为“双语班”的教师,首先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努力做到能用英语说的决不用汉语,为了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我同其他教师一道自费请三明一中的英语老师辅导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除了创设大胆的英语氛围外,我努力使我班英语教学突出本班特色,本着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同其他教师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一是在“一日生活”的空隙阶段来学习一些日常中要用到的短语、问候语,因为这部分时间较短,幼儿注意力较容易集中,这些短语较枯燥,这样学习往往会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利用各种手段,各种形式,各种感官来学习英语。如:学习英语中的菠萝时,让幼儿通过触摸、品尝来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习英语中的汽球时,让幼儿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来玩球,然后大胆地表述。在有趣的abc学习中让幼儿通过各个领域的整合,调动一切感观来发现学英语的乐趣。

工作上所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幼儿学习英语积极性渐渐增强了,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会不经意地说出英语。我指导廖老师开设“有趣的a、b、c”课题,在“以老带新”活动评比中获第一名,并参加课改汇报课。

五、德育工作,以环保为载体

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以爱护自己、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水资源、爱护鸟类等活动,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班开展主题为“有趣的水”活动中,我请我班环保局家长带来许多关于环境保护图片供幼儿观看;让幼儿玩水,通过玩水使他们感觉水的质感,并引导他们说说水有哪些用途、水是怎样来的和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通过活动来使幼儿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六、密切联系,增进家园互动

为了更好的做好家长工作,在每月的家访活动和“家长接待日”活动中,我同其他教师一道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里的各种表现。对个别幼儿出现特殊情况时,我都要求必须立刻打电话向家长询问、了解幼儿情况,及早掌握幼儿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师关心和爱护幼儿的一些举措,家长们也表示认可。对于一些幼儿在园内有一定进步时,我们马上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使该幼儿能继续进步。本学期进步较大的有:张艺萱、刘昱、林正烜、高宇、邓长屹等。

为了充实家长们的育儿经验,每月都及时更换家教栏中有关保育的文章,并通过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育儿的经验,我们还特请余鹏翔家长撰写有关家教的文章。

时间在幼儿的成长中过去了,我们班幼儿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的进步,这虽然是可喜的,但在其它方面的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自身方面,同其他教师在配合上不是很默契,在班级管理上不够大胆,有时还有听之任之的感觉;在工作中,培养幼儿在区角中的常规不够、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待于提高、使各项工作都能得到家长认可还不够。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带领其他教师一道,吸取他山之成功经验,在学习上认真努力,研究探索;在工作中,锐意创新,用新的思维理念、新的工作方法,打造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为我园添姿加彩的亮丽花朵。

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3时光荏苒,转眼猪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既有成功,又有失败;既有欢笑,又有泪水;伴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教师也在成长着,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我们的教学经验也在日益丰富着。一年来,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在各级幼教部门和学校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保教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理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改善幼儿园的园容园貌,带动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总结:

一、加强教学研究,大胆尝试课程改革,提高保教质量

1、从转变观念入手,以教研为手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年四月保教处组织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教研活动,九月组织教师针对课程进行教研活动,全园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刻苦钻研,精心研究,互相学习,且都参与听课与评课,评选出若干节优质课:如肖艳艳老师执教的大班语言活动《贪吃的哈罗德》、周明州老师执教的学前班蒙氏数学活动《测量》、聂天艳老师执教的学前班社会活动《神气的安全标志》和朱羽林老师执教的大班蒙氏数学活动《数物结合》等等均获得优质课。在活动中贯穿新的教育理念及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师角色发生转变,使教学形式由传授式向开放式转变,使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从而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式的活动形式。通过教研活动,使全园教师师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对教师的备课、教育活动,室内外游戏活动等加强管理,根据幼儿的年龄,依据《纲要》中各领域的教学目标,扎实落实保教常规,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丰实保教内涵。各班依据幼儿的保教常规创设了具有丰实内涵的各自特色的活动区角,老师们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废旧物品,根据季节和班级特点、依据主题精心设计,巧妙布局进行室内外,走廊及楼梯间的环境创设。特别是每班所设置的幼儿自由墙,让幼儿们各个区角活动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较好地培养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各科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生活的乐园、知识的摇篮。

3、加强幼儿一日活动的研究,对幼儿的一日活动及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和指导,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特别是今年“手足口病”预防活动中,我们园全体教职工加强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且大班幼儿还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读书和写字姿势。

4、大胆进行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

由原来统一的标准化的课程、改革为多元化、灵活性的园本课程,各班采用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教材,且围绕主题设立了教育目标,进行各种活动,如:数学是一门很难教课程,要将枯燥的具有一定逻辑的数学知识灌输给孩子,没有学具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鉴于这种情况,保教处派专人外出学习与考察,引进了《快乐体验数学》课程,让孩子在游戏和操作中习得知识,解决了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难点,深受孩子和教师的青睐。

5、通过丰实多彩的具体活动来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的艺术特点。

如“庆六一文艺演出”,庆“元旦”家园同乐亲子运动会和庆“六一”“元旦”幼儿绘画展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即培养了幼儿的艺术特点,又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增加了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架起了一道家园共育的金桥。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保教质量是幼教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是幼儿教师。教师整体素质、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我们坚持外学习内研究(培训)吸收外地先进幼儿园的教学经验,结合本园的实际,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1、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

我们通过集体教研、集体培训等形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进行《幼儿园指导纲要》知识竞赛活动,使教师们真正理会《新纲要》的实质,树立新的理念,用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且运用新的教育方法去组织活动和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幼儿发展。

2、开展评比活动、提高保育质量。

为了提高幼儿园服教质量,保教处特制定了班级服教管理条理,每周一检查,每月一公布,每学期一小结,并根据各类量化分(如服务质量、教学质量、班级卫生、幼儿出勤等)评选出优秀班级,使全园各班相互督促,互相促进。

3、参与各类活动、荣誉硕果累累。

通过开展培训听课、观摩课、优质课评比、自制视教具评比,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一些教学及论文评选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今年9月24日晚幼儿园组织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通过教育叙事、机智问答和才艺展示三个方面的角逐,我园熊莺老师脱颖而出,并于10月18日代表幼儿园参加了荆州市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的优秀成绩。由我园教学园长袁燕燕负责的研究课题《“湖北第一”促进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于六月了迎接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的领导和专家的中期评估验收,得到专家与领导的一致认可,并被纳入“中期评估优秀课题名单”。在荆州市幼教协会组织的论文大赛中,我园教师积极参与活动,上交论文十多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且由乐燕平、袁燕燕、平述霞、吴烨、杨永国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得市级一等奖,并被选送省幼教协会参评。

三、做好家园工作,携手共育幼儿。

为了做好家园工作,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和发展,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我园每年开展一期家长学校活动。今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县教育局六楼会议室开展了第二十九期家长学校,整个活动分三个议程:

1、特邀专家杨琴老师针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及家园共育问题做了专题讲座;

2、分管教学的园长对幼儿园近段工作向家长做了简单的汇报;

3、家长填写幼儿园家长问卷调查.

活动中专家用生动的语言分析了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最佳途径,与家长产生了共鸣,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家长们情绪高昂,并与专家密切配合,积极互动,营造了一个浓浓的学习氛围,家长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总之,幼儿园的各项保教工作,在领导的决策与创新中,在全体教师们的辛勤努力、勤恳工作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们一定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进取,争取在工作中再创辉煌。

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4悠悠岁月,我担当这个幼儿老师角色已经整整六年了,回首以前的一幕幕,我依稀感觉就在眼前。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教育,要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那就得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我深知这份工作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我是教育者,孩子是受教育者,我一直本着“一份真诚、一份热情、一份爱心”这一宗旨来对待每一位孩子。

在这学期中,我除了对孩子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还利用课后时间自己查阅资料及教育丛书,向幼儿灌输课本外的知识,利用和老教师学习合作机会,谦虚地讨教工作中的难题,多多练习自己的各项技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以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各方面知识。

在这学期中,由于校内人员的调动,我又和另一同事搭班,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班内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我们广播操比赛取得全园第一名、“六一”节目在全园比赛中取得第一名、五名幼儿参加全国创意画大赛的入选并获得一枚金奖和一枚铜奖,孩子们整体水平的提高,家长工作的配合支持,无不让我感到欣慰、满足,付出总是有回报的。

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求自己每时每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听从领导工作分工,严格执行园内各项制度,以求做到尽善尽美。

其实,我知道自己还需再改进,再学习,对孩子再多关心一些,有时一人带班的时候,对那些调皮的孩子真的是伤透脑筋,也会用训斥口气来呵斥他们。同时应多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人是要不断反省自己的,才会发现自己的欠缺之处。

从事这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这么多年,也相应的从教学生活中总结了一些教育教学的经验,使得我更好地来引导、教育、服务幼儿,加强保教质量,以让幼儿在我的教育下,变得更活泼大方、更聪明可爱、更团结互助、更好学上进。

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开心的、新鲜的。

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5反思一个学期的工作,我有了很深的认识:我们都有一种感觉,当你追赶时间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当你等待时间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时间很漫长。不经意间步入了生命的又一个年头,开学初忙碌的身影还在眼前浮现,实在是让人感叹时间的飞逝。可是细细品味,却也发觉自己竟也成熟了些许。望着渐渐成长的孩子们,从他们身上让我感受到一种自蒙感,一个学期转眼过去了,身边仿佛还是孩子们刚刚入园的热闹声,这有半年的集体、游戏生活。使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各方面进步也不错。为了更好地做好以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如下小结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政治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我在思想上高标准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并认真做记录。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

一、教学方面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安排好每周计划活动内容,认真组织好每节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前的教具准备要充分、内容要丰富、生动、新颖,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教态上具有儿童化,形象生动,和幼儿融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学会在游戏中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常规教育方面

1、礼貌先从自我做起,对领导、同事、家长都要面带微笑主动问好。

给幼儿带个好头,并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培养幼儿成为一名尊老爱幼、讲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能友好与他人相处。

2、课堂活动纪律从生活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要正确引导幼儿课堂上的坐姿、培养良好的课堂常规;不许随便下位、回答问题时要举手、并学会尊重他人,安静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养成不随便打乱别人的讲话。

3、卫生习惯每天保持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带领幼儿认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在每周计划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现状情况,合理设计好每日的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和运动量知道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加强幼儿便后洗手的习惯,并能主动的在餐前、餐后洗手,餐后能主动漱口、擦嘴巴,能有条理地收拾餐具、折叠整理自己的被褥衣物。

三、业务学习方面:我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我十分注重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文化专业知识水平。

四、家园沟通

1、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

我充份利用了晨接和放学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通过家园联系表、面谈等形式来了解幼儿在家与在园的各种表现。

2、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表现,及时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3、在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热情有礼、对待特殊情况要冷静、有条理地进行交流。

4、工作上加强互动,对家长的建议虚心听取。

5、结合每月开展的主题教育,引导家长关注活动进展,并能主动参与到有关活动中,加深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了解,促进家长和幼儿园的良好关系,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成长。

五、存在不足:

1、本学期有时候有因自身懒惰思想造成的拖拉现象,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力争做到“今日事今日完成”。

2、工作中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

六、今后工作规划:

1、积极、认真开展幼儿课题的学习和探讨,多方面的提高专业技能。

2、珍惜教学机会,加大学习力度:

一是保持工作热情,继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今年我镇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县局重点工作和全县教育发展目标,结合我镇 实际,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管理机制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育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推进素质教育,凝心聚力谋发展,夯实基础创名校,不断巩固我镇在全县的领先地位,力争把茅市教育打造成衡南县一流教育强镇。

二、工作目标

1、聚精会神抓教学,全方位提高教育质量。

⑴初中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2018年初三中考仍稳住全县前列,各初中省市示范性高中上线人数必须完成如下任务(暂定):

学校

初一

定案人数

2017年上学期

前300名人数

任务数

衡南六中

249

122

90

茅市初中

194

138

85

斗山初中

61

40

25

合  计

504

300

200

②初二生地成绩170分(百分制)以上人数各校任务:

学  校

初一定案人数

170分以上

衡南六中

249

81

茅市初中

207

68

斗山初中

64

21

合  计

520

170

县职专招生各校一定要完成任务。

③其它各年级各科要努力提高合格率,设法提高优秀率,两率最低的班级不能低于第一名的二分之一。

⑵大力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①小六会考:从近五年全县小六会考成绩来看,我镇小六会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不容乐观,差不多与全县平均水平持平,数学成绩有时还落后于全县平均水平,这些成绩令人担忧,所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势在必行。镇中心学校要求各小学对小六的科任教师把好关,不能信任的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并制订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采用激励机制,大力提高小六教育质量。对于小六教学工作失职且会考成绩特别低劣者,造成乡镇排名靠后,中心学校将对其采取行政措施进行处分。中心学校对小六教学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②小学各年级要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重在提高学生的合格率、优秀率,降低学生的低分率,努力促进校与校,班与班,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各校还应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办成有特色的学校。

⑶规范幼儿教育,提高幼教水平。

一是要继续推行一年级新生资格审查制度,各小学招收的一年级新生必须接受一年以上的学前教育;二是要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逐步使幼儿教育规范化、市场化。

2、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茅市教育良好形象。

⑴领导率先示范,树立良好的威信。

身为学校领导或管理人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给老师留下深深的烙印。作为领导,必须做到三个要:期初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道德规范,平时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工作上要不怕得罪人,不怕揭盖子,不怕上交矛盾,不怕推卸责任,敢于抓难的,敢于碰硬的,敢治散的,以铁的手腕抓好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⑵教师爱岗敬业,遵守多项规章制度。

经济在发展,教师的眼光在变化。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受利益之驱使,不以得失论英雄,爱生如子,正确对待成绩差的学生,在社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⑶启动名师名生工程,为创名校创造条件。

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教育不能只讲精英,但不能不要精英,精英的价值在任何时代都不可否认。所以应启动名师名生工程,让精英人才脱颖而出。做到如下三点:一是各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出台新课题,起到—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二是倡导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提升理论素质,提升全镇教师整体业务素质;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4、强化三种意识,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

⑴创新教育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学校领导在管理上应积极探讨人本教育和制度管理的切合点。教师教学更应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上大胆创新,做到江山不老,面貌一新。

⑵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干好每一件事情。

全体教职工在工作中,要讲究“实”字,干实事,做到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不要只讲照顾,要耐得住寂寞,有奉献必有回报。

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级网络,创设和谐的校园氛围。

目前,教师走访家长少了,教师和领导沟通少了,社会矛盾大了。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真正懂得教育是一种服务,老师和学生既是朋友,又是兄长,社会有权监督学校。所以深入融合家庭社会,理顺各方面关系是目前教育的一种新课题。

5、加强师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

教育是形象工程,教育管理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较强的业务素质。我镇教师队伍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作风不良,学风不浓,教风不严,考风不正。为提升正气,克服不正之风,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做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反对不思进取,反对软弱涣散,反对享乐主义,以主人翁的态度做时代的弄浪儿。

6、抓好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本年度中心学校要继续开展“平安校园年”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此项活动来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各校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建立各项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本学年度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7、认真做好第三轮“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迎省检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迎国检这两项工作。这两项工作事关衡南县教育的整体形象和衡南教育的发展大计,各校要按照软件从严、硬件从实,指标就高不就低的要求,切实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大投入,完善学校各类设施,尽最大努力,确保这两项迎检工作顺利通过,推动全镇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对学校领导不重视、工作滞后、影响迎检工作效果的,将依规从严追究责任。

8、继续抓好勤工俭学、纪检监察工作、工会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

9、加强财务管理,按照教育局要求,中心学校执行对义务教育经费进行管理。上级下拨的经费只能用于对教学业务、师训、日常维修、水电交通、差旅等项开支,不能用作人头经费平均发放。初中3000元以上,中心小学1000元以上,农村完小500元以上报呈中心学校同意,方可列支归口,由中心学校统一记帐。

10、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细化管理,认真做好本学年度各项工作,确保年终目标管理考评得分稳居全县前三名。

三、主要措施

㈠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过硬的素质,带领教职员工团结奋进。

⑴校长以身示范,做廉洁自律的先行者。作为学校领导要想在学校产生很好的效应,就必须廉洁自律,大公无私。一切以学校的利益,一切以教师的利益为重,心中想着学校的发展,心中装着教职工的困难,以领导的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提高班子的凝聚力。

⑵坚持“凭实绩用人”的原则,坚持建立公开、公正的用人机制,坚持“想干事的给机会,会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的用人原则,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⑶认真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学校领导应加强现代化管理理论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探索一条自身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做学校发展的谋划者和领路人。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镇教师队伍从总体上来说是好的,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制约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⑴要狠杀教育系统内的不正之风。近年来,不正之风正在日益破坏茅市教育形象。主要有: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②工作时间从事第二职业;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资料;④公共场所聚众赌博;⑤责任感不强,作风懒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⑥期末监考、阅卷仍有不负责任的教师。本学年度中心学校将严厉打击这些不正之风。

⑵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现在学生择师择校的现象日益明显,所以启动我镇名师工程势在必行。各校都要制定培训计划,划出专项资金,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多组织教师教学比武,对于业绩突出的教师,学校在评优评先要优先考虑,在任免干部时,要优先提拔,争取在我镇的青年教师之中多冒出一些复合型、研究型的教师。在本镇内评选一批优秀教师,予以奖励。

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全镇师德标兵。“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怎样才能“亲其师”呢?靠的是崇高的师德风尚,所以各校都要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建立教师师德档案,继续执行中心学校的师德汇报制度。

㈡锁定目标,强化责任,提高管理水平,靠管理出成绩,靠管理出效益。

1、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管理措施。中心学校仍将继续对所有教师实行“一评两考”制度(评价师德情况,考核教学过程,考核教学业绩),并以考核结果作为工作调动、评先、评优的依据。按“一评两考”的排名对小学教师继续推行支教制度。各校在学年度初,也要不断完善各层面制度,即教师聘任制度、教师酬劳制度、教师考勤制度、教育质量奖惩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

2、锁定目标,层层落实任务。一旦目标确定,工作落实到人,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挖掘教师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强化教学管理,坚持质量立校毫不动摇。

⑴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检查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中心学校每期不定时检查两次,对“备、讲、批、辅、听、写、考”等环节全程监控。

⑵利用公开课、比武课、各科竞赛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各学校要有计划提出课改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提升质量的同时,提高学校的品位。

⑶高度重视毕业班教学工作,强化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指导、扶持力度。学校行政人员要分班、坐点管理,跟踪监督,做到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⑷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师生收集整理和应用的能力。教育信息化事关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时代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4、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让德育教育健康发展。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学校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⑴加强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行为习惯。

各学校利用班队活动、课间操、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⑵继承传统,创新建设赏心悦目的育人环境。

学校每年要拿出适量的经费,打造一些赏心悦目的、具有特色的文化窗口。如建设文化长廊、名人名言、宣传橱窗等手段营造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让学生感受文化气息,领悟人文底蕴,起到“春雨润无声”的效果。

⑶按县局德育目标管理方案对各校进行考核,并实行奖罚。

⑷每期不定时对各校进行卫生大检查,并按方案实行奖罚。

5、保证秩序,服务育人,千方百计保证学生安全。

安全工作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学生家庭幸福,事关教育是否和谐发展的大事。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必须做到:①各校都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建立安全工作制度,与班主任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加大安全工作管理力度;②继续推行“安全日报告制度、放学路队制度、危险路口执勤制度、课间巡视等制度,确保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无间隙的监控;③举办法制专题讲座,让学生知法、守法,确保校园无违法犯罪案件发生;④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用电、防火、游戏等方面的安全常识、自救自护知识教育;⑤建立特殊学生跟踪档案,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⑥建立食物购买登记制度,注明购买地点、数量及状况,发现问题有据可查;⑦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年“活动,建立考核奖惩办法。今后出现学生安全事故,相应责任人不仅要受到严肃纪侓处分,还要赔偿经济损失。

6、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严格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政策,坚决杜绝各种变相收费行为。开源节支,严禁铺张浪费、负债发钱。努力争创“节约型“学校。

茅市镇中心学校

2017年8月30日

茅市镇教育系统2017年下学期周工作行事历

起止

日期

主   要   工   作   安   排

责任单位

8.27

—9.2

1.  教职工到校到岗

2.  组织学生入学

(全县中小学8月30-31日报到,9月1日正式上课)

3.  抓好入学教育

4.  分工分课(教职工岗位聘任)

5.  启用新课表和新的作息时间表上课

6.  制订(完善)各种计划、各项制度

各校

各校

 

 

各校

各校

各校

各校

9.3

—9.9

1.9月15日前网上新生注册

2.继续做好控流保学工作

3.组织开学工作检查

4.检查学校两项迎检工作

5.启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各校

各校

中心校、各校

中心校、各校

各校

9.10

—9.16

1.  庆祝第三十三个教师节

2.  组织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3.  学校新生注册及各校学籍异动处理

中心校、各校

中心校、各校

各校

9.17

—9.23

1.食品安全工作检查

2.小学教学状况调查

3.认真做好两项迎检准备工作

中心校

汎市小学

各校

9.24

—9.30

1.教学工作月查

2.青年教师亮相课(具体见通知)

3.各校开展“9.30”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开展“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时间可根据实际调整)

各校

中心校

中心校

各校

 

茅市镇教育系统2017年下学期周工作行事历

起止

日期

主   要   工   作   安   排

责任单位

10.1

—10.7

国庆节放假:10月1日-8日放假

10月9日(周六)上班

各校

10.8

—10.14

 1.中小学安全教育

2.进一步做好两项迎检准备工作

各校

各校

10.15

—10.21

1.青年教师亮相课

2.小学教学状况调查

3.检查小学毕业生升学情况

4.全县幼儿园规范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专项督导

中心校

中心校、黄巩完小

中心校

各校

各幼儿园

 

10.22

—10.28

1.检查学校安全工作

2.青年教师亮相课

3.全县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会

中心校

中心校

中心校

10.29

—11.4

1.教学工作检查

2.全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和德育常规工作检查,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检查

中心校 各校

各校(园)

 

11.5

—11.11

1.组织期中考试;

2.半期工作小结

3.全县校园文化建设调研

各校

各校

各校

11.12

—11.18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暨优秀班主任表彰会

2.小学住校及生活情况调查

中心校

 

中心校

11.19

—11.25

1.青年教师亮相课

2.全县学籍管理工作督查

中心校

中心校、各校

11.26

—12.2

1.教学工作月查;

2.各校根据养成教育和全市文明创建工作要求开展主题活动

各校

各校

 

茅市镇教育系统2017年下学期周工作行事历

起止

日期

主   要   工   作   安   排

责任单位

12.3

—12.9

1.  青年教师亮相课

中心校

12.10

—12.16

结合“12.13”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动

各校

十七

12.17

—12.23

青年教师亮相课

中心校

12.24

—12.30

1.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表彰

2.教学工作月查

中心校、各初中

各校

十九

12.31

—1.6

1.元旦放假12月30日-1月1日

2.期末工作检查

各校

中心校

1.7

—1.13

1.迎接县局教育目标管理考评

2.认真做好期末学生操行评价工作

各校

各校

1.14

—1.20

1.  认真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各校

1.21

—1.27

1.组织中小学期末考试、阅卷

2.期末工作总结评比

3.各种资料整理入档

4.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元月27日(农历12月11日)放寒假,下学期2月26日(农历正月11日)报到,2月27日(正月12日)正式上课

中心校

各校

各校

各校

 

 

 

第12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社区(DEC);理论;实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过程中,引起了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运用信息技术,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Digital Education Community,简称DEC),提供共享性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构造终身学习体系,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类人才,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区、镇(街)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关于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型城市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一些地区进行有组织的探索活动,如北京市西城区、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常熟市等都作了许多探索性工作。其他如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委开展的“构建区域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和青山区、荆州市沙市区和江汉油田等地区开展的“社区教育现状调查”和“社区教育模式与实验”研究,山东省青岛市洛阳路办事处开展的“社区调研”等,对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互动的研究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但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关于情况调查、模式归纳、经验总结等,缺乏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和应用。同时,关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的研究缺乏数字化环境和数字化资源的支持,教育资源无法共享,缺少互动机制,对数字化教育与学习方式的指导与实践运用不够。

如何利用数字化环境和资源构建学习社区,近年来海外有一些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研究个案,如1999年新加坡肯特岗数码实验室(KRDL)开发Common Town虚拟社区作为学习平台,并在亚太经济国家的部分学校开展实验,介绍各国的文化、传统、饮食、风光等专题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000年台湾中央大学的陈德怀教授等人,创建“亚卓市”虚拟社区(educities.org.tw),用于人们在网上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些个案,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引进数字化教育社区的思想与模式,对促进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发展摸索了一些经验,但有关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模型、应用平台、互动机制、评价体系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为此,本课题的研究从如下两个基本点出发:

1.转变观念,树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观念

转变过去只重视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的狭隘教育观,树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并重的大教育观以及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并重的终身教育观。

2.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

关于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必须与教育城域网络技术相结合,创建数字化教育社区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研究的意义

1.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习型组织,反映现代生产力对社区组织的内在要求。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涌现出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与以往单纯进行学习培训的组织不同,是借助先进的城域网络和共享的数字化资源,通过不断学习进行自身改革的组织。它要求社会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创造自身,强调学习不仅导致知识、信念、行动的变化,还增强了组织的革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它的出现反映了现代生产力对各类组织的内在要求。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社区的各类教育的整合,实施学习创新行动。数字化教育社区是利用城域信息网络系统,把一个社区的各类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组织机制,全面管理,统筹协调,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结合,相互衔接。它不仅是中小学教育,也不仅是校外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等,而是社区所进行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整合,是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促进社区的发展。在社区发展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保证。社区成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决定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而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文明程度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区发展的基础。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通过各种形式与内容的社区教育,不仅为人们提供学习各种知识、充实与完善自我的机会,也提高社区成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他们的民主、法制观念,把现代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有机融合起来,从而提高社区成员文明程度。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可以把特定地域空间的人形成社会共同体,使之成为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载体。因此,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可以成为人们更新知识、提高文化层次、增强工作能力的首选方式。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营造学习型社区环境,可以满足广大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的需求,为社区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

4.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教育社区的应用实践,发展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建立关于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模型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关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模式与方法。

三、研究的内容

1.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进行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研究

关于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研究,在国外只有一些研究案例,在国内才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层面: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规范操作程序。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重要步骤之一,而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又取决于其操作程序的规范性。所谓规范的操作程序,应该有两个基本要求,即建立学习型组织操作程序的指导思想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各主要阶段详尽的操作程序细则。

第二层面: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制度应提供个人终身参与组织化学习活动的机会。这种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等的叠加,而是利用建设学习型社区的理念,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为重点的高等教育、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以继续教育和岗位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进行整合。社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教育理念的形成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三层面:利用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构建社区终身学习体系。

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发展,是终身教育要达到的目的。终身学习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它为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侧重研究如何使学习者个人内部发生变化,如何培养学习者具有终身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实际上就是要建立解决社区成员“学什么”和“怎样学”等问题的学习体系。它贯穿于学习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不仅拓展了学习的内容范畴与时间范畴,同时也拓展了学习的空间范畴,使学习者真正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从而使人的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等方方面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校—家庭—社区的整体教育互动、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活动模式研究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数字化教育社区的主导部门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整体互动、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活动模式分为如下四类:

模式一:行政主导型模式,即以社区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如乡、镇、街道的教育办)为中心进行的连动型数字化教育社区发展模式。这类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协调者,以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职业教育为着眼点进行各种社区教育活动。此模式带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色彩。它将作为社区行政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工作目标体系并借助行政手段推进。通过行政力量动员社区各界参与社区教育,有利于发挥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青少年宫、图书馆、读书会、市民学校等)的资源优势。

模式二:学校主导型模式,即以社区所在的中小学校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型数字化教育社区发展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以社区内的某所中小学作为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组织者、协调者,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通过校外活动发展社区教育。它是由学校牵头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协调委员会,定期研究学校课外教育工作,参与学校课外活动协调与管理,并向社区居民开放校内数字化学习设施和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

这类模式能够较充分地利用中小学校办学资源,教育行为较为规范。但是,学校在调动和整合社区资源方面力量受到限制,社区居民将以学校名义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往往定位在课外活动层面上,难以真正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

模式三:社区网校主导型模式,即以社区网络学校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数字化教育社区发展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在社区利用网络系统建立区域性的社区网络学院(校)作为数字化教育社区的龙头单位,通过专业开发、课程开发、项目开发等多种手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手段进行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社区教育。

此模式可以形成一种以社区成人居民(在职或转岗从业人员)为主要教育对象,可以为其提供区域性、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大众化的集区域高教、成教、职教等为一体的新的大教育模式。此模式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休闲文化教育、企业项目教育与居民自主学习融为一体,使社区网校成为一种新型的前途光明而又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不同的社区教育办学实体。

模式四:企业主导型模式,即以在社会中有影响的企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牵头,组织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参与式自治型数字化教育社区发展模式。此类模式的特点是由社会中有影响的、热心教育的企业界牵头,与其他社会各界共同组成数字化教育社区协调委员会对本社区教育进行总体协调和具体策划。由于社区中各界参与建设,社区教育意识较强,社区居民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但是如果组织松散,便难以形成持久而有效的核心和合力。

以上是对各种数字化教育社区实践模式的概括和分析,可以成为深入剖析数字化教育社区发展模式之逻辑起点和思维取向。

3.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研制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

以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对社区教育信息化中的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开发、教育研究及远程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探索;通过Web化的各种软件技术,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融为一体,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包括:教育信息化的软件体系模型及支撑平台,教育过程中各种教学信息、教学资源信息编码的标准化,教育管理部分与学校、家庭间的远程通讯,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应用,教育数据仓库挖掘等。

4.建立1~2个数字化教育社区实验示范区

我们将广东省南海市和广州市部分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好的镇(街)区为实验区,建立数字化教育社区,由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统筹,以学校作为主体和基础,依托家长学校,整合所在社区的少年宫、体育馆、文物古迹、社区(居民)学校等机构,开展数字化教育社区实验研究,探索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模式,为其他社区开展相关研究和活动提供示范性经验。

5.数字化教育社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包括数字化教育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评价、社区服务工作的评价、社区成员的评价、社区教育效益的综合评价等。数字化教育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包括指标项系统(含一级指标和二、三级指标)、权重、标准、等级分值、评价依据和方法等,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字化教育社区的效益评价与分析。我们参考多种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的一级指标的基本框架如下,更详细的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规划与计划,包括整体规划的制定和年度计划的编制,要求是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可行。

(2)组织与管理,包括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

(3)网络与资源建设,包括教育城域网系统建设、应用平台和学习工具的开发、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等,充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节目网及计算机网络建立社区远程教育网络。

(4)基地建设,包括完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建立社区教育体系,包括社区内的教育培训机构的整合和利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等,并面向社区开放。

(5)实施与成效,包括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外来人口教育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等以及数字化教育社区如何发挥作用和发挥了哪些作用。

(6)保障措施,包括宣传、动员,经费保障,理论研究与咨询服务和检查与评估。

(7)特色与创新,包括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的应用所形成的显著特色,以及理论、模式、方法等的创新点。

6.数字化教育社区理论的推广与应用机制的研究

在试点单位取得一点经验后,可以考虑在教育城域网建设基础较好的省市、地区,通过各省电化教育馆等教育部门,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开展数字化教育社区的建设与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有关创建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方法。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1)利用华南师范大学和所处地区优势,开展数字化教育社区探索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教育技术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重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基地——广东省南海市,具备开展数字化教育社区研究的条件,政府部门也认识到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本课题负责人长期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与许多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研究工作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2)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发数字化教育社区平台

本课题组所在单位拥有一流的开发设备,课题组主要成员熟悉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开发研制了“数字化教育社区(DEC)”平台,已在一些实验区试用。本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03、04子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基础教育司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等,通过这些研究,开发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基础。

(3)合理组织研究队伍,保证研究顺利进行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育技术专家、教育学专家、学科教学专家、教育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与研究生组成,专业领域、年龄结构合理。本课题研究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以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社区为研究基地,以所在社区的中小学校为主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加强培训,选择部分实验区,制定实施方案,并依托有关学校,对社区干部、教师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理论、技能和研究方法的培训。

2. 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1)研究方法

在现状分析和典型社区调研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网站、虚拟社区进行分析;在实验区建设时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在对“数字化教育社区(DEC)”平台的评价修改、实验区工作与效益评价时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采用质的研究方法。

(2)研究手段

本课题研究采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如SPSS工具、网上测评工具等。

探索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它是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开展这项研究,不仅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也将对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体系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A].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M].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

[2]谢幼如。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策略[A].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C].2002.

[3]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