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安全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谷类食品安全常识
谷类是我们的主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谷类位居第一层,在传统膳食中也处于重要地位。
一般家庭多会选择全麦面包、高纤维饼干、全麦面粉等来满足体内谷物的摄入量,根据美国农业部建议,挑选谷类食品时,尽量选择全谷物,首先看看成分表里是否带有“全”字,比如全燕麦、全谷物、全黑麦等,其次多食用玉米、燕麦、高粱、荞麦等粗粮,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谷类食品虽然标注了“全麦”、“100%小麦”等字眼,但其实只是添加了麸皮,缺少胚芽,不属于全谷类,父母购买时要仔细认清。
肉类食品安全常识
肉类是饭桌上不可缺少的“重头戏”,肉质的好坏不仅影响口感,更关系到家庭饮食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孩子宜吃适量瘦肉、鱼肉、动物肝脏,补充蛋白质、铁元素等,少食羊肉等易上火的肉制品。
挑选肉制品时,建议到口碑好的大型超市或农贸市场,清楚地了解各种肉制品的保质期,比如畜肉保质期相对长,禽肉保质期相对较短;其次仔细观察,新鲜的肉类表面光泽湿润、组织均匀,太干的肉不够新鲜,太湿的肉要注意可能是注水肉;第三闻一闻是否有异味,按压一下若有弹性则是肉类新鲜。
蛋类食品安全常识
禽蛋类多指常吃的鸡蛋、鸭蛋,此外还有鹅蛋、鹌鹑蛋、鸽子蛋等,建议儿童青少年多吃鸡蛋,每天摄入1-2个为宜,一颗鸡蛋中钙、磷、铁和维生素A含量很高,营养利用率高达98%,因此也被营养学家成为“完全蛋白质模式”。
父母在选购鸡蛋时,记住四个字“看、摸、闻、听”,一般新鲜鸡蛋蛋壳粗糙,上面附着霜状粉末,放在手心重量相当,闻起来有轻微生石灰的味道,当放在耳边摇晃时,新鲜鸡蛋音实,贴着蛋壳没有晃动感。
果蔬类食品安全常识
许多父母认为,水果蔬菜只要挑选看起来新鲜的就是健康的,其实不然,许多商家会不定期喷水、冷冻或使用其他方式来保持果蔬的新鲜,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擦亮眼睛。
挑选果蔬应注意看形状和鲜度,形状正常的果蔬一般是常规栽培,没有经过化学急速等化学品处理过的,父母可以放心给孩子食用;许多消费者认为,果蔬上有虫洞就表明没有打过药,吃这种果蔬是安全的,其实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果蔬是否容易遭受虫害是由蔬菜的不同成分和气味的特异性决定的。
奶制品食品安全常识
奶制品包括鲜奶、奶片、奶粉等,奶制品营养价值高,被称为“白色血液”,尤其能够为成长期儿童补充钙质。奶片及类似乳制品中经常有各种不利于孩子发育的添加剂,并不建议经常食用,鲜牛羊奶虽然新鲜,但选购的家庭远不及配方奶粉,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配方奶粉的营养确实更全面均衡。
食品安全常识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激励存在着激励机制完全没有建立,或者激励的方法、手段不尽合理,业绩评价方式不科学,业绩评价方式不够科学,激励力度不够、赏罚不当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是安全保卫组织负责人不够重视激励机制,对激励机制的建立缺乏可靠依据。没有设立用于激励的专项经费,保卫组织对激励机制的认识还存在误区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和改革高等院校安全保卫工作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日趋完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自主性也在得到加强。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运行机制都较改革开放以前更加顺畅、灵活,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在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难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安全保卫激励机制就存在许多不健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影响着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一直以来许多高校保卫组织的领导、干部以及安全保卫部门的专家、学者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探讨、研究都把视角聚集在如何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方法、措施上,而极少放到安全保卫激励机制上。因此,很有必要认真、系统地分析高校的安全保卫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便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等院校安全保卫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激励机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安全保卫工作顺利开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机制还未真正建立
当前.一些高等院校的安全保卫组织在开展安全保卫工作时,往往是注重工作目标的确立、任务的制定及纪律的约束,而忽视了保证工作目标实现的激励机制的建立。也就是说仅强调安全保卫工作人员认真按照工作目标努力完成任务,而不考虑如何对出色、超额完成职责任务的人员的褒奖、激励的一整套机制的建立。这些保卫组织往往只在保卫人员的年终总结时,象征性地发一份奖金。只要不违法违纪,不被处分、辞退。那么人人都会有份。尽管为了显示不是“大锅饭”,也大多是“轮流坐庄”地评出几个“优秀”分子。但这些“优秀”分子的评选并没既定的标准。随意性很大,根本形成不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也促进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80%高校的安全保卫组织还未真正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安全保卫工作激励机制。
(二)激励方法、手段不尽合理
某些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激励方法大部分是以一般的薪酬制度代替了激励制度,这种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模式表现为: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奖金。它的不合理有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工资的确定,只注重工种的重要性和技能难度,而忽略了工作强度和环境状况等其他因素。另外,基本工资确立后。提升工资机会极少,不利于促进安全保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工龄工资是按安全保卫人员的工作工龄而增加,从表面上看,是一条为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增加基本工资的途径,以便留住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广西的高校安全保卫组织几乎都是采用此薪酬制度。但是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对以上办法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这种工资只是时间一到、人人有份的补偿,对勤奋进取和平庸度日的安全保卫工作人员一律同等对待,致使安全保卫工作人员间缺乏竞争,这是一种变相的大锅饭。而且对初到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安全保卫工作人员造成消极影响,使他们认为想增加薪酬只有靠熬日子了,他们只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即使有的高校安全保卫组织制定了一些激励的规定,也是拉不开档次,体现不出各个奖励等级及奖励与不奖、处罚与不处罚的区别,同样形成不了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业绩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在已经初步建立了激励机制的高校安全保卫组织中,也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之处。首先,考评的方式基本上还是以定性考评为考核标准。不少高校的保卫组织在对保卫人员的月终、年终工作或各种专项工作的考核时,大多还是停留在以前的以定性评价为考核标准,而没有制定出对各项工作指标以量化形式来衡量业绩的考核标准。如:《广西医科大学保卫处对校卫队员奖励办法》第五条:“由于执勤工作认真负责,及时发现正在作案的案犯,虽未能抓获,但有效地保护了学校及师生员工的财产,可给予适当的奖励,价值重大者给予特殊奖励。”这样的奖励条文显得过于笼统,不利于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激励机制的评价项目不齐全。不少高校安全保卫组织在对保卫人员的工作业绩考评时,所制定的考评项目较少,只有大项目,没有小项目,而且有些大项目也不齐全。对开展安全保卫工作中所有的各项参与因素没有充分考虑,致使一些应当纳入考评项目中的内容没有被纳入,如:考评项目中往往只有巡逻、值班、守护、抓案犯等具体的工作内容、措施,而没有把学习训练、工作环境、工作危险性以及管理水平等内容考虑进去。导致安全保卫人员的所有参与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合理的、公平的评价认可,甚至没有得到回报、奖励,这大大打击了安全保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激励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至今,高校的安全保卫组织对保卫人员的奖励,一直沿习这些年来的物质奖励形式,就是发点奖金万事大吉了。这些奖金多的有几百或上千元,少则几十元,年年如此,没有新意。对其他可以使用的激励形式没有使用,例如:没有获得奖励的可以给予表扬、通报表扬,获得奖励的可以给予带薪休假、加薪金、购买各类保险、晋级、晋职、免费保送高级业务培训等形式相当缺乏。尽管保卫人员拿着那点所发的奖金也不“烫手”,但年年如此,就会造成“心理疲劳”,再也激发不起太大的工作积极性。当他们一旦发现还有其他工作岗位比现在的工作岗位更有吸引力或者有更多的激励形式。那么安全保卫工作人员便会出现“跳槽”、“炒鱿鱼”或者在原地“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有85%的高校校卫队员,不愿意把这项工作作为终身职业,认为此职业无前途。68%的高校保卫组织的校卫队人员普遍存在只从事6—10个月的时间就“跳槽”或被“炒鱿鱼”的现象,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保卫组织没有什么激励制度,激发不起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厌工”、“弃工”,另谋高就去了。
(五)激励力度不够.赏罚不当
在实际工作中,某些高校安全保卫组织对保卫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相对较弱,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无法掌握保卫人员的真实工作情况,监督管理时紧时松,导致保卫人员的工作表现及其成绩不易被发现,失误容易被忽略,无法做到及时褒扬先进、鞭策后进。或发现了保卫人员违反工作制度、出现工作失误或发现认真负责、小有成绩的保卫人员都似乎同样没有太强烈的反应,给人以先进、后进一个样,没有多大区别。有的安全保卫组织甚至对有得过且过思想的、或职工干部怨言颇多的脱岗、睡岗等失职、违反制度的保卫人员,还想帮助其遮遮掩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给予严肃处罚,对失误和过错的处理手段疲软。而对在工作当中,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有战绩的保卫人员没有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褒扬成绩的手段同样不强。如此功过不分、赏罚不明、激励力度不强的做法极大地打击了不少高校安全保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高校安全保卫激励机制存在以上问题的成因
(一)安全保卫组织负责人不够重视激励机制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的安全保卫组织负责人不够重视安全保卫激励机制的建立。或者对激励机制认识有偏差。许多的安全保卫组织负责人都还没有充分认识激励机制对于完成工作目标的重要作用,没有把尽快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保卫激励机制提到议事日程来考虑,认为有了一个薪酬制度就已经可以完全起到激励安全保卫人员工作积极的作用了,那些工作机制只是对机关公务员而言的,没有必要在高校安全保卫里建立什么烦琐的激励机制。甚至还有不少保卫部门的领导认为:现在的安全保卫人才资源供过于求,谁不愿意干可以马上走人,我们何愁没人来。
他们认识不到高素质、有经验、有成绩的工作人员是每一个工作团队的宝贵财富。因此造成对高校保卫工作做出成绩的人员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在工作中存在不良问题的人员没有及时的纠查、惩治。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耽误了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对激励机制的建立缺乏可靠依据
由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性,他的性质既具有一定的武装性,又具有一定的服务性。但是目前我国对高校安全保卫组织尚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行业规章,更没有一部制约性、效力性强的法律、法规明确他的管理体制、组织权限、人员条件、劳动保障、工资待遇、奖惩制度等内容。因此,高校安全保卫组织的工作人员的劳动保障、工资待遇这方面只能由各个单位根据各自的情况、领导认识、喜好来制定,这使得高校的安全保卫组织在对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保卫人员的激励没有任何的法律依据或者行业统一依据。在制定奖励规定或者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就难免出现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
(三)没有设立用于激励的专项经费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使之正常运行,必须要设立激励机制的专项经费,以保障他的落实。但是,在我们所进行的调查中,大部分的高校的整个安全保卫工作经费还是很充足的,可是这些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经费的大部分都用在了物质防范与技术防范等安全保卫工作的具体措施上了,而极少会留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激励保卫人员的专项经费。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大多数形式的激励是建立在使用资金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资金作后盾,建立起来的激励机制,即使再科学、合理,那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四)保卫组织对激励机制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关键词:大学生;微信传播;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一、研究背景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应用程序,投入使用后以其信息便捷、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用户。大学生是活跃在微信中的中坚力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22日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3.2%,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的95.1%。在网民构成中,在校大学生比例约占30%(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2016年4月8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微信使用率为69.1%,在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中排名第二,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18~25岁的使用人群比例约占总使用人数的45.4%,其中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微信在大学校园中的使用率直线上升。调查发现,84%的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时间达到一年以上(包括一年),67.5%的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是节省短信费和电话资费等,47%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是为了关注好友的生活动态。微信与大学生的社交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环境简单,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其传播与信息安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发现与分析
此次研究选取了西安某高校,采用了网上电子调查问卷的方法,回收有效问卷共200份。样本的性别构成大致为:男生共129人,占64.5%;女生共71人,占35.5%。专业基本构成为:理工类121人,占60.5%;文史类共63人,占31.5%;艺术类共16人,约占8%。(一)大学生对微信功能的使用呈多样化。大学生广泛使用的微信功能有朋友圈、摇一摇、微信相册、扫一扫、附近的人、微信支付、漂流瓶、公众号等。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朋友圈的使用率占80.5%,占据最高比例;公众号的使用率占75%,位居第二;微信支付排名第三,占42%;大学生使用扫一扫这一功能也占据较大比重,为39%。此外,微信相册的使用人数占总人数的27.5%,使用摇一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使用附近的人这一功能的人数占总样本的10.5%,漂流瓶的使用率占7.5%。(二)参与微信活动中潜在的信息泄露途径分布广。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会参与许多微信活动,如测你的前世今生、今日运势等测试类游戏,免费抽奖活动,扫码关注非官方微信公众号,非正规的砍价活动,微信投票活动,点击不明微信红包链接等。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仍有28.5%的大学生在参与微信活动时不会质疑主办方的权威性。根据数据统计,参与微信投票活动的比例为总人数的71.5%,排名第一;扫码关注非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比例为总人数的63.5%,排名第二;测你的前世今生、今日运势等测试类游戏也占据较高比例,为31.5%;参与免费抽奖的比例为总人数的30.5%;非正规砍价活动的参与率达24%;点击不明微信红包链接的参与率为13.5%。此类微信活动多是不法分子通过这几类微信活动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从而达到篡取用户个人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联系方式、个人位置等)的目的。例如,免费抽奖类活动往往中奖率极高,用户中奖后需完善个人信息才可以领取奖品,然而用户并不会收到什么奖品。这些活动都有自己的后台服务器,用户在与其互动中会在后台留下痕迹,不法分子通过这些痕迹能够全方位地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后台服务器会通过游戏向用户手机植入木马程序,窃取用户的银行卡、支付密码等造成用户财产上的损失。(三)大学生能对微信中传播的个人信息保持一定的警惕,但警惕意识淡薄。大学生在微信中传播的内容对研究微信的个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价值,而大学生在微信中参与的有关活动及其社交行为,则最能说明大学生这一微信使用群体在个人信息与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如下: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50.5%的人认为他们与陌生人交谈时不会涉及自身信息,34%的人表示偶尔会,8%的人表示看心情,还有7.5%的人表示会涉及自身信息。另外,关于是否遇到过微信中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占50%比例的人表示自己可能有,但不清楚。43.5%的大学生经常与自己相关的真实动态,2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28.5%则认为自己不会与自己相关的真实动态。基于此,在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方面,大致可分为警惕意识强和警惕意识较弱这两种情况,在调查对象的数量上,二者几乎是对半存在的。可见,部分大学生对个人信息这一概念比较模糊,对个人信息的防范意识比较弱。根据数据统计,因为参加某个微信活动而收到陌生人的广告或任何形式的信息骚扰的情况,33%的人表示有,38%的人表示没有,29%的人认为可能有,但不清楚;遇到类似情况,占50%比例的人表示会提高警惕,拒绝参与;占17.5%比例的人采取置之不理,继续参与各种活动的态度;还有20.5%的人知道存在安全隐患,但不拒绝活动;有12%的人持其他态度。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参与微信活动的过程中,针对信息泄露情况警觉性较差,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对某些隐含风险的微信活动认识欠缺,致使对个人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威胁。从对大学生的微信社交行为来分析,整体上大家对个人信息安全能够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但部分同学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仍较淡薄,且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使得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信息泄露风险。
三、大学生微信传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自身隐私信息的公开化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朋友圈的使用率最高。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自由表达情感,并选择是否分享其位置信息,不法分子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在聊天中拉近彼此距离,从而成功促成网友会面。例如,西安某高校女大学生在朋友圈其失恋的动态后分享了她的位置,犯罪分子与其聊天后,以会见异性校友的名义要求与她见面,成功后迅速赶到约定地点进行诱拐。另外,浏览朋友圈时,大学生很容易被标题化的内容吸引,进而点击阅读。这种习惯是不健康的,如果这仅仅是不法分子博得用户吸引力的手段,那么用户的点击就可能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二)参与活动不核实其权威性。关注微信公众号送小礼品的活动在各大高校中比比皆是,大部分大学生不会考虑自己被要求关注的公众号的权威性。关注了微信公众号之后,在微信上与公众号后台运营者进行互动,参加一些活动,个人信息很可能会在无形之中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进而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造成威胁。(三)轻信微信购物易引发信息泄露及交易诈骗。研究表明,71%的大学生在微信上绑定了银行卡,这就为“微商”打开了一个年轻的市场。大学生进行微信购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个人商家的“微商城”“微店”中购物;另一种是从微商或者已经成为微商商的朋友处购买。这样的交易建立在朋友圈的信任之上,交易成功后,卖家会以要寄出商品为由向大学生索要电话住址等信息。随着微信购物圈的扩大,微信购物带来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大学生群体对商家及商品缺乏辨识能力,交易诈骗频发。(四)微信红包“陷阱”。随着微信的不断升级和使用,微信红包功能越来越受大家的追捧。据央视新闻报道,有一种“红包”以链接的形式发给微信用户,这种“红包”其实被植入了木马病毒。它设计的页面跟微信钱包十分相像,用户在点击的时候,个人信息与手机绑定的网银、支付宝等账户就会不知不觉地被人盗用,随后转走用户的钱财,而这一切用户根本不知晓。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遇到不明链接时,尤其是微信红包链接,点击并参与的大学生还占有一定比例,这对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着潜在威胁。(五)互联网环境下交友的潜在危险。依托微信的强互动性,微信交友也使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来自人身、信息及财务的安全威胁。微信“摇一摇”是微信内的一个随机交友应用,用户通过摇一摇可以匹配出与自己同时摇一摇的微信用户,这种新奇的交友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自微信推出摇一摇以后,它的使用次数每日多达一亿次。正是由于摇一摇随机交友的便捷性,所以摇一摇对大学生微信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摇一摇的随机交友具有匿名性,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单纯,戒备心弱,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进行不法活动。例如,不法分子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拟一个化名通过与大学生微信用户的日常聊天来窃取他们的个人信息。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媒介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由微信引起的违法犯罪的案件,我国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对其进行约束和制裁。另一方面,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环境较为单纯,社会经验不足,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认识浅显,防范意识淡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从新媒体素养、微信使用习惯及防范意识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提出建议。(一)加强对微信传播特性的认识,提高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普及新媒体素养教育,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的效用、正负向影响,正确认识、使用微信成为当务之急,可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个人信息的防范意识。在微信被广泛使用的形势下,准确认识隐藏在微信中的信息漏洞应当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今后再遇到微信中不明链接和不明红包时,大学生要提高警惕意识,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应当避而远之,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另外,在微信使用过程中遇到诸如违法犯罪行为时,要明确其危害性并广而告之。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将会在今后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变得更加从容。(二)正视微信传播,树立健康的微信传播心态,形成良好的微信使用习惯。大学生良好的微信使用习惯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与陌生人的聊天中应尽量避免提及自身信息,杜绝通过这一途径泄露个人信息。选择性阅读与参与微信活动时的谨慎,是形成良好使用习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既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内容的辨识度,又要求其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贪图小利,不抱有猎奇心理。(三)做好个人隐私保护,提升自身风险防范意识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说,要规避微信传播所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大学生要在微信传播过程中提高戒备心,不随意加陌生人;对陌生人要。设置朋友圈权限,与对方交流时刻保持警惕;对微信链接中非官方信息的安全性要持怀疑态度,不随意在不明链接活动中填写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内容。大学生在享受微信传播带来的社交便利和娱乐的同时,更要重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
作者:张南 韩珂 马海燕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01-22.
[2]王元卓,范乐君,程学旗.隐私数据泄露行为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65-70.
[3]丹尼尔•沙勒夫(美).隐私不保的年代[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45-152.
[4]P.W.辛格(美),艾伦•弗里德曼.网络安全:输不起的互联网战争[M].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164-170.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重要性;措施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大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社会所面临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大学生时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这对高校的安全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状况
(一)大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薄弱
大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薄弱,是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高校的安全法制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摆在边缘化的位置。很多大学生认识不到安全法制的重要性,忽视了安全法制知识的掌握,加之高校校园相对闭塞,大学生接触社会有限,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许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欠缺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其安全法制意识薄弱,导致一些危害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高校缺乏安全法制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
高校缺乏安全法制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疏于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降低了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水平。高校普遍注重专业教育,十分强调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他们的安全意识、法治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的素质培养。绝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法制教育以选修课为主,从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师资力量配备上来看,很多从事安全法制教育的教师自身的相关法律知识有限,尚不能从专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系统的自我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这些非专业化的教师是无法真正胜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
二、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推进依法治校,稳定学校秩序
高校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有利于推进依法治校、稳定学校秩序。首先,高校并非独立于社会的一方净土,推进依法治校,能够从根本上维护高校校园秩序,从而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高校校园尽管相对闭塞,但是其依然具有一定的开放空间,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秩序产生不利影响,只有推进依法治校,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意识
高校进行安全法制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高校应积极贯彻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呈现、安全法制讲座等形式来普及安全法制知识,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素质,使之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甄别各类的不良信息,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三、推进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
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是推进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关键。第一,可以定期邀请安全专家或者法学教授来为大学生进行安全法制讲座,通过解剖安全事故案例、播放安全教育视频等形式配合安全法制教育,进而丰富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知识。第二,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督导作用,将安全法制教育贯彻到班级管理之中,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以此实现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提高其安全法制观念的目的。
(二)将安全法制教育引入日常教学中去
将安全法制教育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法制教育。可以充分地利用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等形式来普及安全法制知识,将安全法制知识穿插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在日常的具体教学中,应增加关于安全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教学,特别是围绕学校最近发生的安全事件来进行讲解和说明,激发大学生学习安全法制知识的兴趣。
(三)将安全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将安全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内化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充分地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进行安全法制宣传,还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校园安全法制专栏,有针对性地对安全法制问题进行深入解读,通过法制问题答疑、观看安全录像、安全法制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学习安全法制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领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进而提升其安全法制素质。
四、结语
推进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校园秩序的稳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有效开展安全法制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观念、将安全法制教育贯穿到教学之中,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从而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素质,使之以更好的姿态走向未来人生。
作者:朱宁 姚兵 单位: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廖运雯.刍议当代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J].才智,2012,26:220.
[2]房立明.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之浅见[J].中国轻工教育,2008,02:44-46.
近年来,部分高校发生了性质严重的安全惨剧,如武汉某高校“一双臭袜子引发的血案”、河北某高校“富二代开豪车撞人案”、上海某知名高校“同寝室室友投毒杀人案”,以及时常在高校会发生的宿舍火灾、交通事故、自杀自残等事件,使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安全教育管理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技巧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核心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各种安全保障和服务。高校的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如果仅靠硬性的“教”与“管”,而不运用柔性的“以情感人”,学生多半会口服心不服,安全教育管理应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情感关切、情绪管理、情谊感染、情份联接的运用。[1]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意义
(一)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
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校园内的安全事故主要有七类:一是安全措施不完备的学习设施和危险建筑所导致的安全事故;二是集中在楼道、通道、台阶、校门等处发生的拥堵挤压造成的意外伤害;三是火灾事故、爆炸、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四是与教职员工有关的学生伤害事故;五是在文体活动中的意外伤害事故;六是与学生本身有关的伤害事故及学生违纪行为所导致的人身伤害;七是校内外交通事故等等。[2]一般认为,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事故与隐患包括以下几类:政治安全、学业安全、住宿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就高校现实状况而言,学校安全事故具体发生形式有:政治安全如,蛊惑、非法集会、恐怖事件、泄密等;学业安全如,安全事故,如无故出走、无故退学、失踪失联、考试作弊等;住宿安全事故如,入室盗窃、入室抢劫、诈骗、火灾、打架斗殴、晚归不归等;人身安全如,如食物中毒、校内外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各类纠纷、涉入犯罪等;心理安全事故如,自残、自杀、伤人、报复社会、自闭、与家庭亲友和周边人际关系紧张等。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内容应与高校易发易生的各类安全事故相对应,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和管理措施。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意义
1.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部分高校校园内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些伤害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大部分当事人在事故发生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自我保护意识极其淡薄,对一些不怀好意之人、社会缺乏理性认识,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欺骗或者利用。他们都缺乏安全防范的意识,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许多隐患。由此可见,开展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从而预防犯罪和伤害事故的发生,减轻学生家长的担心,减少对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威胁。[4]
2.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可以优化校园“软”环境
当今大学办学形式多样化、管理方式社会化、校园规划开放化、学生结构复杂化等新的特征,使大学校园的治安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严峻。因此,开展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有利于形成“全员”安全意识,强化高校防护管理措施和能力,优化高校软环境,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人文氛围。
3.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国家安全保卫意识
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复杂多变,不容乐观。几十年的和平环境使大学生放松了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警觉,大部分青年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全面、不透彻。全面准确地认识国家安全形势,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责任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意识是国家赋予大学生的新的使命和任务。
三、“情感关切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一)“情感关切法”的内涵
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成分,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动力和组织作用,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情感关切为一个系统性的名词,包括情感表达、情绪管理、情谊感染、情份联接四个方面。“情感关切法”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感情、诚挚的心情、温和的语气、亲切的关怀,运用情感共鸣、情绪感染、情谊联接、情绪引导的方法,不断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思想沟通、心灵交流、行为互动,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要,从而提高管理效果,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情感关切法是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管理理念、人本思想和“需求层次理论”的借鉴与延伸。“情感关切法”是现代高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情感关切法”避免了传统管理的肃性与非人格化,转以一种亲和力、人情味来管理教育学生,强调自律,运用情感的手段来约束人的行为,用“内在”的影响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因为“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育情景中的相遇。[5]使被学生心甘情愿的服从规范,接受管理教育,从而增强对他们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情感关切法”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1.高校安全教育管理运用“情感关切法”更能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就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言,“爱”和“信任”需求是他们在本年龄段最渴望的成长营养元素。如果学生管理者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在高校安全教育中,学生管理人员运用“情感关切法”,以亲友、长者的态度和胸怀,用情感感染、情感传递的方式更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与认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树立安全忧患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自身防护能力是对自身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只有让学生自身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意义,他们才会信赖学生管理人员,才会把学生管理人员当作朋友,才会主动配合学生管理人员做好自身及校园的安全防护工作,从而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
2.“情感关切法”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互融通
当代大学生有他们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遵循“以生为本”,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符合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育管理。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是正在感受我国高校教育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代,他们在接受新的管理模式的同时必然出现了一定的情感脱节。由于过去习惯于“他律”,学生被动地接受命令和要求,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势必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要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情感教育。[5]
(三)“情感关切法”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目标展开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建章立制,还要保证教育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以谈话、谈心、关怀、关心等方式,实现情感表达、情绪管理、情谊感染、情份联接的目的。所以,情感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归根到底是要做到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辩证统一。
1.坚持“以人为本”,用情感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
高校应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情感关切法”强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理智的沟通和行动消除误会和疑虑。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中,学生管理人员(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首先应把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熟悉学生的家庭背景,才能让学生对学生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理念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师生才能建立安全“命运共同体”。对于学业安全,学生管理人员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在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的时候对重点学生进行开导谈话和心理激励;对于政治安全,应把握重要节点,保持头脑清醒,提前做好介入式宣传和警示教育;对于住宿安全,应经常深入学生寝室,调查了解学生在宿舍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住宿环境、宿舍设施安全状况,以便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对于人身安全,学生管理人员应以一个家人亲友的胸怀,耐心细致,通过各种警示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心理健康安全,应深入了解学生性格、家庭特点,对重点学生应重点关注,给予正能量的关怀和跟进指导,促进这些学生心理状态转好。
2.坚持“重点预防”,强化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度
学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系统的工作,它事关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事关学校的声誉与影响。高校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原则,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高校安全教育有重点时期,即新生入学、老生开学、寒暑假放假前、法定节假日、灾害易发期。具体说来就是:新生入学后向学生派发安全提示,组织安全教育和警示讲座,向学生介绍安全防范知识;开学前后,重点向学生宣传防盗防骗知识;法定假日、寒暑假,重点做好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交通安全、宿舍防盗、防人身伤害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灾害发生季节,重点加强防雷、防汛、防地质灾害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高校安全教育有重点对象,即新生、毕业生以及心理异常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较为薄弱,因此要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和宣传;即将毕业的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容易被犯罪分子诈骗和误入传销组织,需要提醒他们注意谨防诈骗;心理异常学生,学校要对他们进行定期追踪式辅导,帮助学生克服问题,防范事件发生。高校教育应重点关注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宿舍、饭堂、校园周边商铺等场所,应定期组织宿舍检查和消防演习疏散演练;要通过广播、宣传横幅、网站宣传等方式提醒学生在这些场所警惕偷窃行为。[6]
3.坚持“内外结合”,加大学生心理安全预防力度
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稳定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2004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2006年北京市教委提出:在首都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简称“三进”)的工作,2008年上海颁布了全国首个地方性《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规定该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以此为契机许多省市和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而安全知识课程教学也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取得了积极的发展。不过就全国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2012年通过对17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三进”情况的调查发现,实现安全教育“进课堂”的不到60%,“进教材”的不到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如今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处于宣传阶段,实践教学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的层次。同时,对于积极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高校,“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让人困惑,在校大学生因安全意识差而被抢、被盗、被骗、被害的案件及火灾、交通事故等仍屡有发生,大学生参与违法犯罪仍呈增多趋势,安全教育到底有没有用?还要不要继续?这样的追问令人疑惑,更令人深思。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之原因分析
国内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是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特别是信息科技变革带来的安全教育“教”“学”双方观念需求冲突的结果,其原因可归纳为:
(一)教育体制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安全”一词的内涵已扩展了许多,非传统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先后进入安全视野,但一直沿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制模式却没有对此及时做出调整。教育规划上,国内却至今没有统一、权威、可操作的政策条例来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开展缺乏强制力,知识内容缺乏深度广度和系统性,带来了诸如教学随意、目标模糊、主体不清、评价缺失等等一系列问题。
(二)内心认同缺失
当代大学生中许多是独生子女,不少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脆弱,一方面普遍对自身的安全期望很高,总强调别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安全防范、身边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对学校的安全教育不当回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安全教育多为发生问题后非常重视,但具体落实却是重管理轻教育,重形式轻内容,重事后轻预防;高校职能部门地位尴尬,落实空间和能力有限;具体从事安全教育教学的同志,对安全教育的前途发展方向迷茫、信心不足。对安全教育缺乏内心认同的普世心态,导致安全教育的思想根基脆弱,难有作为。
(三)教学创新乏力
当前,校园和社会安全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各种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安全概念、安全情势、犯罪形态、教育手段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变化。在新生活方式冲击下,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明显,他们追新求异,对知识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需求,在对安全知识的兴趣上:新颖的形式、轻松的课堂、互动的模式、感兴趣的知识点、社会热点安全问题等,才是他们更愿意看到,并能留得下深刻印象的安全教育。这些变化,没有被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员及时捕捉、重视和研判,安全教育缺乏思考和创新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也让高校在持续、深入推进安全教育方面力不从心。
三、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体系
破解大学生安全教育发展困局,需要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需要高校安全教育保守思想的转变,更需要从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上锐意创新、寻求突破。
(一)完善体制“要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章第4条和第22章第70条的规定,虽然其再次重申了安全教育的重要,但缺乏配套细则,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有效落实。而翻看《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也存在类似“落实难”的问题。因此,必须制定一份专门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统一、权威的规范性条例或文件,以强制力和导向性解决大学生安全教育“落实难”的体制障碍。文件应由教育主管部门为主负责起草,根据当前安全情势和大学生特点,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制、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安排一一规定,明确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指导各项安全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开展。
(二)科学规划
1.明确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教学性质在教学开展中的具体表现,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不同的教学形式因其教育定位、教学投入、师生重视度、考评的不同而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应明确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只有从制度上规定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才能给高校领导、职能部门及学生带来约束和压力,有效保证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在课时学分设置上,建议不少于32学时/2学分,并在大一首学期开设。同时,应积极发挥选修课的作用。相对选修课,虽然必修课效果更好,但开设难度较大,不仅需要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而且教学资源也不是每个学校都具备。而选修课则不同,一般具备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或专技人员就可以申请开设,在落实安全教育教学方面更灵活及时,可以成为安全教育必修课教学的有益补充或过渡形式。
2.化解师资困扰
任何教育最终都需通过人来落实,教师就是其中实现知识传承的纽带,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师资方面的多重困扰。首先,高校内部长期存在对安全教育权责划分不明晰的问题,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保卫部门则认为安全教育主要是学院领导和学工处的责任。对此,从职能归口和专业性角度出发,保卫部门是校园安全归口职能部门,熟悉校园与周边治安状况,安全教育能有的放矢,牵头安全教育名正言顺,是最为合适的施教主体,能有效主导教学和指导各院系、学工部门共同落实安全教育工作职责。其次,专业安全教育师资匮乏。安全教育没有对口的学科设置和专业师范生,也无专业培训机构,师资来源和素质一直是落实安全教育教学开展的瓶颈,因此必须着力拓宽师资途径。对此,可以在高校开设安全教育学科来培养科班师范生,也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社会机构成立专业培训机构,组织高校教师或保卫干部等进行安全教育岗位技能培训,解决教师数量和质量上的困扰。最后,还需优化安全教育师资环境,着力解决高校保卫、学工、思政部门中从事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岗位、职称、待遇、科研课题、交流培训等,为其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促其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3.丰富教学内容
安全教育不仅包括行为安全、防护技能、心理健康,还包括思想安全、非传统安全等诸多方面,因此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力求丰富,不仅要包括传统的法制教育、防盗抢骗、火灾交通、避险逃生、急救护理等,还应将非传统的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环保生态等知识一并涉及,并注意顾及学生对热点安全问题的关注、对感兴趣安全知识的需求,结合各校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安全观。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既要有感性层次的讲解——具体意识形态、法律、防护技能、心理常识等技能知识的学习和社会阅历的开阔积累;也要有理性层次的引导——在具体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从安全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更新扩展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能力。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都需围绕核心——安全意识的培养,因为安全的最高境界不是事发和事后的处置,而是事前的防微杜渐,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就是学生自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三)创新引领
1.兴趣引领,创新教学手段
兴趣能激发学习动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特别是对于像安全教育这样的课程,首先,大学生大多认为安全教育就是训导说教、索然无味,而实际中也确实普遍存在忽视对学生兴趣激发与引导的情况,因此急需创新理念,努力激发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兴趣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借助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力。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把握力,把安全知识用精彩的形式讲授,如充分发挥视频教学、案例评析、情景模拟、分组辩论、团体讨论等教学方法手段的效果,配合师生互动,营造愉悦气氛,让学生对安全知识留下清晰深刻印象;另一方面要重视PPT课件的作用,制作内容精炼、简单易懂、形象生动、要点突出的PPT课件,从书籍、网络、新闻等渠道选取素材,插入相关案例照片、现场图片、漫画、falsh、游戏测验等,配以页面动画、音效将枯燥的安全知识点新颖丰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借助网络,放大教学资源
网络在当前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传播渠道,青年大学生群体恰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忠实受众,占领网络信息阵地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未来至关重要。为此,既可通过与安全教育教学开展成熟、经验丰富的高校联系,开展远程视频教学,共享兄弟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也可将精彩的安全教育教学课堂摄像刻录下来,或制作短小精炼的“微课”视频,挂到校园网专门的安全教育视频教学专区,学生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安全知识,点击学习即可。还可以通过网络将最新的社会热点安全问题、安全提示、防范经验视频下载下来,通过校园安全教育网站平台把安全资讯及时,给学生多样的安全知识学习了解途径。
3.多途多法,重视教学评价
对安全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有三方面,第一是老师给学生的评分,它有助于学生客观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白不足之处,增强安全自信心;第二是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它有助于老师真实掌握课堂状况,改进教学、提高水平;第三是安全教育对校园整体安防体系建设的贡献评价,它有助于校园安防体系的完善和安全管理政策措施的改进。但现实中注意收集分析这些评价,并重视利用这些评价的不多,甚至不乏对安全教育不评价和乱评价的情况。对此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评价,并创新评价方法——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评价安全教育的效果,比如:将学生答问、作业、互动参与等课堂的表现计入对学生的期评成绩,考试试题的设计着重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拓展学习的能力,注重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将校园发案情况与安全教育挂钩,整体评价教育效果等。
四、结语
完善管理制度。一是要完善自律协议,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要将有关条款列入自律协议中,告诫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及其做的后果,它的警示作用更强。二是要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依据和保障。三是要落实安全责任书,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到个人,让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来关心安全问题,树立“安全无小事”的防范意识。四是要引入和完善社会保险机制。要强调学生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立性、主体性和自律性,同时引入社会保险机制,减少学校、学生的后顾之忧。
建立长效机制,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1、明确责任,合理分工,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氛围。大学生安全教育不是某个部门单独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化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学校安全保卫处、学生处、工会、宣传、团委、教务处、后勤基建处、学生宿舍办、心理咨询室等职能部门应各尽职能、互相配合,为学生的安全和成长、为学校的稳定积极工作。专业课老师也要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以及学生自我保护的教育渗透到课堂。班主任、辅导员、专兼职教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都应参与到安全教育工作中,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2、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开展,也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重点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对重点时期的教育。重点时期包括新生入学、开学或放假前后、毕业前夕、节假日及周未、外出实习等。这些时间段,由于学生或对新环境不熟悉,或忙于开学准备、复习考试、毕业离校、或热衷交际应酬、外出游玩,或初涉社会、疏于防范等原因,容易发生各种事端。应教育学生在这些重点时期必须严加防范。
(2)对重点部位的教育。重点部位人员比较集中的教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对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电子阅览室,以及其他重大活动场所,这些部位易发生事故和各类案件。应教育学生保管好自身财物,遵守纪律、服从管理、文明礼让、熟悉安全通道等,以避免发生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和安全事故。
(3)对重点人员的教育。重点人员指有心理障碍、性格孤僻、心理压力大、纪律观念差、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应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教育,教育学生调整心态,并注意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防止因心理问题或严重违纪而酿成事故或走向犯罪。
首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化陷入困境。很显然,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可单独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或选修课,落实相应学分。但实际上,由于缺乏专业支撑,从课程设计、教材到师资队伍都非常匮乏。目前,一般高校都由保卫干部或辅导员来承担安全教育课程,但这支队伍离高素质、专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几乎没有高校能够单独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而要落实学分就更不容易。
其次,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和手段落后。目前,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有新生入学教育、军训、主题班会、班团重大活动,或者将安全教育安排在实习动员、毕业设计等环节开展。由于大学生对这些传统的教育形式接受度不高,因此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手段上,高校保卫干部或辅导员主要以讲座、培训、灭火演练、’应急疏散为主,手段单一,无法激起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兴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动性极低。
最后,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教育部、省市教委三令五申,大力推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但另一方面,高校在落实安全教育经费、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安全教育师资等方面的政策无法及时落地。如黄迎乒老师通过对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学校领导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视不够,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滞后。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究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重视情境式教学模式,更提出在教育程中应充分意识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努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高校安全教育的目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安全观,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说到底安全教育是了大学生自身,学生是安全教育的主体。因此安全教育课程不能以教师为主导,不能简单的说教、听教或灌输,而是要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角,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更多地应以讨论、案例体验为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活动中。
充分重视情境教育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获得的。因此,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创设有利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而相互协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具体,在安全教育中,开展诸如榜样学习、游戏教学、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音乐欣赏、参观考察等等,都是寓安全教育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也就必然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注意的是,情境教育中的协作、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手段,可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也要充分让学生在安全教育活动中进行协作、交流。
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有效应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在多媒体和互联网如此发达、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安全教育更积极应用各种工具和各种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如建立安全教育网站或BBS,让学生充分互动,参与案例讨论;或者分类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开设网络测评试卷,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测评;制作安全课程视频或者课程PPT,供所有学生下载、学习、分享。
三、总结
风险社会下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美国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1943年在其著作中首次使用了“国家安全”(NationalSecurity)一词。至此,国家安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国家安全的概念界定,一直存在争议,一般是指作为政治权力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它包括国家独立,和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笔者认为“国家安全就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3]近年来,高校和境外合作交流越来越多,部分境外敌对分子利用参观访学、学术合作、文艺演出、国际大赛等形式培养或扶持“内部势力”,伺机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因此,国家安全教育要突破传统安全的讲述,要转向国际形势、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增强有效防范和应对来自国际经济领域的各种经济安全的能力,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防范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窃取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秘密,严禁窃密、泄密,要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应对化解能力。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出版了《生命教育》(EducationforLife)一书,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概念,并在美国加州创建了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全球迅速发展。然而,我国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则较为迟缓,2005年上海市公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沪教委德〔2005〕21号),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在高校中“生命安全教育”目前还是空白,据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已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尤其在现阶段,风险社会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正日益侵蚀着没有任何防范技能的大学生,高校要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通过开设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生命的价值。
高校逐年扩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生就业难,据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达660万,还有2010年、2009年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随着就业催生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被卷入传销组织,因就业压力而自杀等引发的“生存恐慌”心理疾患不断蔓延,同时就业中的不公平性被堆积和放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这种由“风险社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要同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共同面对社会风险所带来的冲击,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风险识别能力,防范就业陷阱,杜绝就业安全隐患。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着网络给自己带来的诸多方便与快捷、知识与乐趣的同时,其身心正承受着网络带给他们的“煎熬”。网络的超时空性和隐蔽性,正成为某些境外敌对势力向大学生思想领域渗透的工具。大学生因网络成瘾,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荒废学业、心理和行为异常,甚至出现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非理,如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传播信息垃圾和计算机病毒;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或制造社会混乱。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在思想上形成一道网络安全的“防火墙”。[4]
风险社会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在现代风险社会中,高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由传统安全教育向安全教育常态化转变;要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探索校府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资源共享;通过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构建现代化的安全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实现高校安全教育和谐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地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安全教育同其他学科建设相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教学,使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计学分。加大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培养和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安全意识上,要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警,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园预警系统,并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向大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培养他们规避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全力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
由于高校在地域、办学历史、发展理念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应该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业、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实现“校府合作”,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要不断盘活社会资本的存量,通过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有效互动和通力合作,以建立“安全教育基地”为载体,使安全教育由课堂走向课外,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与企业和其他高校的沟通和联系,推进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在安全教育实施中,加强同公安、司法、卫生、文化、建设、交通、工商、质检、宣传、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着力构建“学校主导,政府配合,社会参与”的合作格局,有力推进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
网络的复杂性和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增加了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难度,因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要党、团委、高校和大学生等相互配合,形成立体的全员育人格局。
1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同志多次强调,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提高高校党委引领和控制意识形态的能力,正确引领意识形态发展的方向。为此,一要坚持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领导,包括政治、组织、思想等领导;二要提高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领导能力,加强执政党建设,保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掌握意识形态教育主导权。
2发挥共青团的职能作用
共青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者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防卫者,因而,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离不开它的支持。其一,开辟共青团网上教育基地。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其二,树立为青年服务的理念。共青团在解决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问题的同时,要着眼于解决大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3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的中坚作用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队伍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这是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因而要加强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建设。其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老师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主体。我国必须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选拔、培训及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既懂意识形态又懂信息技术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专业队伍。其二,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教育作用。调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网上网下的问题,积极探索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规律,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老师的合作,增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4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导作用
没有绝对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活动中,大学生一方面是受教育者,接受主体的引导,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安全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大学生自己接受,才能真正起作用,因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其一,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观念,认识发挥自身能动性的重要性;其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大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充实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
教育内容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中介,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由于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虚拟网络社会而产生的意识形态新样式,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在考虑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个体需求的同时,将网络社会的特殊性纳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充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
1网络法制教育
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容易滋生网络犯罪,网络安全离不开法律的维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一,澄清认识,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转变大学生的观念,使大学生意识到网络不是一个“绝对自由”的空间,要在法律范围内用网。其二,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在建立一批有吸引力的法律类网站的同时,将教育内容与日常网络生活结合,形成润物无声的网络法制教育方式。其三,开设专门的网络法制课程。将网络法制教育纳入大学生法制教育课堂中,在法律基础课中增加网络知法、守法、维权等内容。
2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意识
形态安全的维护不仅需要法律硬约束,还离不开道德软支撑。网络道德教育是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中内容。其一,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其二,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教育。这是最直接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网络文明观念。其三,加强自律教育。培育网络自律意识是网络道德教育的落脚点,这样才能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落在实处。
3网络安全技术
教育网络技术是网络意识形态产生的物质前提,只有掌握网络安全技术,才能真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技术教育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题中之义。一方面,开设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将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纳入课堂,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真正提高大学生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
三拓宽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阵地
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要在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同时,扩大社会实践阵地,开辟网络新阵地,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1优化理论课主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形态,亦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性、实践性和现实性,一方面,通过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帮助学生厘清网上各种意识形态的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扩大社会实践阵地
“是从实践中来并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掌握,也只有真正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一方面,扩大社会实践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建立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践基地,深化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的认同;另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受到“网络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的侵蚀,需要加以思想引导,增强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的辨别力。
3开辟网络新阵地
网络成为西方争夺大学生的新阵地,并且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网络社会而产生的,因而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离不开网络阵地的支撑。我们必须主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加强对网络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如果不去占领,各种非甚至反的东西就会去占领,因此我们必须抢占网络宣传的制高点,唱响网上主旋律;另一方面,加强网络阵地的管理,发挥网络阵地“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作用,保证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四创新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法
传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法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也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但与网络的特性、人在虚拟社会中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等不相符,因此,我们在借鉴传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法的同时,必须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法。
1上下联动
上下联动主要是指联系大学生网上网下生活,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其一,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网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以网络为工具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网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要指面对面的现实教育。二者具有互补性,因此,我们要在发挥传统课堂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其二,把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讲,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对的仍然是现实的人,因而教育者要把握大学生网民的思想实质,解决好大学生网民思想情绪中反映的实际问题,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生活化和人本化。
2软硬并举软硬并举的方法
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相结合、软性疏导和硬性堵截相结合。其一,软件开发与硬件建设相结合。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因此我们在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硬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相关软件。利用集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育软件,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其二,软性疏导与硬性堵截相结合。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决定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必须软硬兼施。在抵制各种有害思想侵袭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生进行疏导,真正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入脑、入心。
3一多结合
本文作者:孟国忠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
大学生安全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制度载体、工作载体和实践载体,在制度载体方面,虽然各高校都已制定了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规定,但大多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体系。不少人认为,学生的安全教育,仅仅是学生工作人员和保卫部门的事,其他人员基本不会参与到其中。因此,全校上下并没有形成一个人人重视关心安全教育、人人是安全教育的参与者与实践者的良好氛围;在工作载体方面,基本上是说教的灌输的多,体验感受的少,手段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实践载体方面,过去高校安全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法律法规、公共、人身财产安全等传统领域,随着社会安全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加上学生自身出现的一些新特点,许多新的教育内容不断产生,传统安全教育的有效性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宏观层面看,当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应当关注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有心理安全、社交安全、生命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4]
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氛围。一要建立并完善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5]校院主要领导、机关工作人员、保卫人员、学生处和团委工作人员、心理咨询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员。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发挥不同的作用,以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既有领导的重视与关心,又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专兼职学工人员及专业教师的积极配合与参与。二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每学期通过给学生家长邮寄学年小结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可以为学生家长参与到安全教育当中起到促进作用。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让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发挥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行动中锻炼,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而热爱学校,愿意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高校要制定科学、有效和具有特色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从制度上确保高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是对学生进行分类动态管理,尤其要关注其中的困难群体,实行安全教育工作月历制,使安全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使其常态化、具体化,并强化督导检查。二是大力推进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进课堂、进头脑和进宿舍,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本校的教育体系,并贯穿到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此外,还要将学生宿舍作为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时刻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三是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将其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安排相应教学时间和教学主题,尤其是要将教育重点放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并落实相应学分。加强师资建设,确保经费投入。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因此队伍建设显的尤为重要。要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以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要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提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和实效性;要建立专门的培训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涉及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是每个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考核,既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要保证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经费投入,尤其是保证安全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训的经费。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服务学生。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全员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氛围,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放在工作的首位,努力实现学生的心理期望,为安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学校暂時无能力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解释工作,使学校与学生之间真正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共同面对一些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感觉到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二要加强“三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事物、认识自我,正确对待生死、荣辱、苦乐等问题,从而较客观地理解、分析人生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保持开阔的胸怀,冷静妥善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保障心理行为健康发展。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一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安全技能训练、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应急演练、急救训练、经验交流等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校内,充分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法律学科教师、心理学教师、国防教育教师、体育教师、实验室教师、学校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干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在校外,可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指战员、法律人士、安全专家、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等共同参与教育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大力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举办主题画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报纸、网络、“两课”、宣传栏、专题讲座、大型咨询会等宣传阵地,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纪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关键词:校园交通安全;深圳大学;交通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2-2485(2013)09-018-03
1深圳大学交通发展历程
深圳大学是响应中国改革开放而建立的一所现代化高校,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决定了深圳大学的财力雄厚。由此可知,深圳大学的教师待遇比一般高校的好,工资较高,于是机动车便成了大多数老师的代步工具,而且出于保护本地生源的政策,在校学生多为本地生,经济条件较好,因而大多数人拥有电动车。车辆一多,安全隐患就逐渐凸显出来,学校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和保护学生安全,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下是深圳大学最近这些年采取的措施:
1.1 2007年交通管理
1.1.1 机动车辆的管理。
(1)所有进入校门的机动车辆须减速慢行,本校车辆和教职工私家车凭《深圳大学机动车通行证》进出;进入校园的校外车辆领取(交回)“深圳大学临时停车卡”方能进(出)。学生生活区严禁机动车进入。
(2)严禁无牌无证车辆、出租车、拖拉机与社会旅游车辆进入校园。
(3)严禁在校园内无证驾驶机动车车辆,练车和试刹车。驾驶证照必须年检有效,并与所驾驶的机动车型相符。严禁酒后驾驶,严禁逆向行驶,严禁超载或病车上道。
(4)摩托车、超标电动助力车禁止在校园内行驶(治安巡逻车除外)。达标电动助力车必须按指定位置停放。
(5)车辆进入校园后,禁止鸣号,行驶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严禁超车,在遇学生上下课人流高峰时,机动车应主动避让,严禁与学生争道。上课时间,所有机动车辆严禁在教学区内行驶。
(6)本校车辆按指定位置停放,校外车辆在特殊情况下经保卫处批准,并交纳停车费可在校内停放。所有车辆严禁在禁行区域、道路和距离校门、路口、消防水栓15米内乱停乱放。
1.1.2 非机动车辆的管理
(1)非机动车进出校门时,须在黄线区域内下车推行。
(2)校园内禁止骑车带人,不准双手脱把或手中持物;不准扶身并骑,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3)所有非机动车应停放在自行车棚或划定的停车线区域内有序停放,严禁乱停乱放。
1.2 2008年交通管理
(1)清理、收缴机动摩托车、超标电动(仿)摩托车。
(2)调整校园内部分行车路线和车辆停放秩序,具体如下:
一是校大门(大西门)实行限时限行管制,在管制期间暂停机动车辆进出,所有机动车辆从校北门、南门进出;教工班车在正门外停靠,乘员步行进入校园,车辆由校外返回车队。
二是西南学生宿舍区(除学生餐厅生活保障车外)禁止车辆进入。
三是车辆从正门(西大门)右转经留学生楼与研究生楼路口转入文山湖餐厅前,经杜鹃山到海望楼路段单向行驶,禁止停放车辆;海滨小区西岗亭至东岗亭路段为单向行车道,右侧可有序停放车辆。
四是光电所至办公楼路段实行单线行驶,靠文山湖一侧划有停车位,车辆可有序停放在此路段。
五是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斋”字学生宿舍区、教工区、西南学生区禁止机动车辆(餐厅生活车除外)进入。
六是车辆从正门(西大门)左转经后勤楼、科技楼、艺术村、校医院到南大门为双向行车道,禁止停放车辆。
1.3 2009年的交通管理
1.3.1 校大门(大西门)实行限时限行管制,在管制期间暂停机动车辆进出,所有机动车辆从校北门、南门进出;教工班车在正门外停靠,乘员步行进入校园,车辆由校外返回车队。
1.3.2 非本校师生员工车辆(凭《深圳大学校园车辆出入证》)进入我校停车超过半小时的车辆,实行分段收费制度。
1.3.3 电动车自行拆除报警器。
1.4 2010年的交通管理
1.4.1 禁止超标电动(仿)摩托车在校园行驶。凡外观仿摩托车,整车重量在40公斤以上,时速在20公里以上的超标电动车为超标。
1.4.2 校大门(大西门)实行限时限行管制,在管制期间暂停机动车辆进出,所有机动车辆从校北门、南门进出;教工班车在正门外停靠,乘员步行进入校园,车辆由校外返回车队。
1.4.3 施的方案。
(1)从各大门进入的车辆均按指定路线单向行驶并停放在指定位置
(2)车辆定向出入须避开高峰时段,车辆停放后,若需在校内更换停车区间请走校外公路。
(3)禁止的机械动力摩托车、电动仿真摩托车、时速20公里以上或重量40公斤以上电动车在校园行驶的规定。合格电动车自觉限速10公里以下并且自觉拆除电动车报警器。
(4)规范西南区、桂庙学生公寓电动车行驶路线。上下课高峰时段电动车行驶路线为潮汐楼海滨小区溜冰场教学楼、潮汐楼海滨小区海边游泳池校医院聚翰斋艺术村科技楼文科楼。下课后原路返回。
(5)启用IC卡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对未持有本校固定出入卡的车辆进出校园将按市物价局核定的标准计时收费。
1.5 年交通管理
1.5.1 标电动车行驶。自行车、合规电单车不得载人,合规电单车、汽车在校园不得超速行驶(电单车限速15公里/小时、汽车限速20公里/小时)。
1.5.2 电动车定点出入:凡基本符合电单标准的电单车,前往文科楼按以下路线行走:学生区南门田径场元平体育馆建工学院文科楼的路线往返。
1.5.3 单车应当停放在指定地点,不得停放在道路出入口、消防通道上。
1.5.4 速行驶、飙车,
1.5.5 校园车辆出入卡进出南校区,不赞成学生开车上学。
2 2012年交通现状
从2007年开始,深圳大学的交通在不断完善。学校分析各种可能危害到学生们安全的隐患,学习有关交通管理方法并借鉴中外校园的车辆管理方法,制定了“定向出入、定点停车、限速行驶、凭卡出入”等方案,这些方案的成果是显著的。校园的交通得到相当大的改善,在实现了保护学生利益的同时,也保全了同学们的安全。
然而交通管理的完善是从来没有止境的。深圳大学2012年的交通管理在沿用2011年的交通管理的同时,仍在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案。因为校园的交通问题在交通管理改进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以下是目前常见的交通安全问题:
2.1 部分开电动车的学生交通知识薄弱
安全开车和文明驾驶的前提是熟悉交通规则,然而大部分学生为了上课方便而购买电动车,对交通知识了解并不多。若仅是一两个学生不懂交通规则也不会构成太大威胁,倘若是大部分学生不懂交通规则,那么情况将是混乱的。而且电动车异于自行车,它的速度难以控制,在密度如此大的电动车族里,总免不了擦伤甚至碰撞。据统计,从2012年1月到5月发生了48宗影响较大的有记录的交通事故。
2.2 部分学生交通安全知识薄弱
在侥幸心理的促使下,开快车、曲折竞驶等,一旦发生了意外,部分学生选择马上逃离或者推卸责任,最为重要的是部分学生傲慢、不知悔改。
2.3 停车不规范
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堵塞通道出口。譬如教学楼后门,因为后门被堵,从后门出来的学生改走草地,导致后门地带草地损坏严重。类似的堵塞不仅发生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地方也时常发生。有统计的违规停放的车辆一个月平均有18辆。
2.4 开小车的走读生和教职工在交通岔口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譬如在石头坞,自石头坞改为停车场以后,出口处总会时不时发生车辆擦伤现象。在石头坞停车的车辆不主动减速避让与陡坡开上来的非机动车、上下课时间段涌下来的人群发生碰撞。虽然曾发生的事故不大,不被引起重视,但依旧能成为危害学生安全的因素。
2.5 学校的车辆以几何倍数关系上涨,而且车辆集中在一个时间段(上下课)进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的交通压力。
2.6 南门车行道与人行道设制不合理。人行道过于宽阔,而车行道只能容纳一辆机动车经过,使得大部分电动车走人行道,导致电动车与公共设施(围栏等)发生碰撞。
3 安全隐患背后的原因
3.1 在校园的交通安全事故主角多为电动车,虽然深圳大学的禁摩风波从2007年就刮起,但电动车的数量在这些年来浮浮沉沉,在禁行电动摩托和超标电动车期间,数量大有减少,一旦放缓,数量又多起来了。深圳市今年规定超标电动车在全市主干道禁示行使。目前学生骑行电动车的区域局仅限于学校内,但学生依然冒着禁摩风险购买电动车。学生坚持骑电动车的具体原因如下:
(1)从地势上分析,深圳大学就是一个小山坡,学生生活区在下坡(斋区除外),教室在上坡。一般学生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出门,遇上夏季日,去到教室也汗流浃背,(据了解,骑自行车去上课的也不比走路的人流的汗少)若某学生整整一天都有课,那他就顶着臭汗奔波于教室之间。倘若学生在冬季日的中午回宿舍午睡,除去吃饭,来回的时间,仅有半个小时多的睡眠时间。
(2)从电动车本身分析,电动车以电为能源,一般学生能负担;体积较汽车小得多,可直达目的地,方便学生上下课;马力足,上坡不费力。自然电动车成了学生在校园的主要交通工具。
(3)增长率最大的群体是大一新生,一般而言,交通知识较为薄弱。新电动车一族得不到很好的交通知识教育,在路标不足的校园,新电动车一族乱放乱走现象严重。
(4)学校地小车多,停车位缺乏,对于与日俱增的车辆,导致乱放现象严重。常有堵塞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的现象发生。
(5)学校内路段宽度有限,难以实现双向行驶。一旦车辆逆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6)学校南门通道配置不合理。自人行天桥建成以来,经过南门的人流转向天桥,减轻了南门进出的交通压力。但随着机动车的增加,只能通过一辆机动车的车行道无法满足广大师生需求,致使较为轻便的电动车走上人行道,时常损坏公共设施。
(7)部分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逆行、载人、超速行驶、单手驾驶。而单手驾驶最常发生在下雨天路滑的情况下,危险更甚。
(8)校外路段的封锁堵塞,使得部分外来车辆进入校园走捷径,增加校园交通压力。
4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深圳大学是个人性化的大学,各个部门都能做到倾听学生意见,学生也能为营造更美好的大学而出一份力。纵观历史,深圳大学部分有效的交通措施来自于学生与保卫部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保卫部认真调研,协调,想方设法,力图找到更好的治理方向,一心一意为保障学生安全而努力。
深圳大学的交通管理都是在理论知识的支持下,寻找符合实际的管理方案,最值得一提的理论是交通流量均分原则、单向交通原理等,通过实施这种方案案,大大的缓解了深圳大学的交通压力。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拟将建设一条从南校区通往北门的车行天桥,这将是一个缓解目前交通问题的极好措施。但就目前而言,仍有很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改进。本文从现有交通规则的基础下,提出以下方案:
4.1 南门人行道与车行道的分配
合理增加车行道的宽度,使得南门车行道在只能容纳一辆机动车的前提下,增加电动车和非机动车辆的行驶通道。
4.2 增强新生的交通安全知识
每一个刚来到深圳大学的学子,必定对学校充满着期待与迷惘,我们能通过举行交通知识讲座让新生更好地了解到,深圳大学是一个关心同学,管理到位的大学。同时在校园增加指示牌、限速等交通标志,不仅让来深圳大学办事的市民找到方向,更让新一代电车族能更加规范行驶。
4.3 规范车辆的停放地点,有序整齐排放,禁止在主要交通路段停放。清理交通路段和安全疏散通道的车辆。方便上下课的同学。譬如在教学楼前的下坡路限制停放车辆,车辆统一放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但要维持一条通道通行。在教学楼前后门、图书馆门前留出一条通道。所有车辆要统一排放。
4.4 限定学生购买电动车的标准,禁止学生购买超标电动车。一定程度上限制上涨的电动车。
(1)处理废旧车辆,腾出更多的空间停放。
(2)加大交通管理力度,让每个措施确切落实。
注:以上涉及电动车的管理方案均以深圳市政府不禁止电动车行驶为前提。
关键词:学位论文 Open API开发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4-0069-05
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都已初具规模,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华东师大馆)学位论文数据库为例,目前已经收录了所在院校恢复高考以来的全部博硕士学位论文。其明显的持续性特点,已经成为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仅仅作为学术资源提供本校读者检索和全文下载服务,其主要原因在于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平台服务模式简单、系统封闭且只注重检索功能所致。探索学位论文拓展服务的新途径,对推进图书馆利用学术资源开展深层次服务、提升大学学术资源全方位服务能力,使其在服务社会、支持教学科研过程以及促进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当前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模式简单、系统封闭、单一学术型功能等特点,华东师大馆以学位论文数据库为例,在探索其深层次拓展服务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通过开发基于数据库平台的元数据Open API,实现了学位论文的拓展应用。并结合当前较为主流的通用门户网站开发环境,开发了标准的应用端Open API调用程序框架,为学位论文元数据嵌入社会网络环境及用户门户网站的数据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1 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发应用需求分析
1.1 国内外应用现状
当前,国内的学位论文主要由数据库商、国家法定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公益性学位论文共建单位以及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提供相对集中的检索和分级分布联合保障相结合的信息共享服务。但在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拓展其服务范围、开展增值服务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华东师大馆在学位论文数据库回溯建库工作中,对如何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开展深层服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国内外应用调研。美国普渡(Purdue)大学在开展学位论文为社会服务方面,推出了一个Web服务[1],其涵盖全州所有大学研究者目录以及一个可以在搜索结果页面显示每一位研究者指导的学位论文信息,为研究者和商业人士提供了一个获取学者以及其指导学位论文元数据的检索平台,在推进研究成果商业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平台后端的元数据信息,即通过全州各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系统元数据Open API自动获取,这种数据获取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自动获取多来源异构或同构数据以及数据同步更新一致性问题。在国内,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立了基于馆藏特色资源元数据Open API的集成服务支撑平台[2-3],用以支持面向用户环境的嵌入式服务。上述国内外利用学术资源开展的拓展服务为探索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1.2 需求分析
随着越来越多学术资源/内容的出现,基于学术资源支持教学科研的属性,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基于学术资源元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发现工具的研究,以提高在浩瀚的学术资源中为读者快速提供所需资源的能力,而学术资源元数据的其它属性往往被忽略。以学位论文为例,它作为大学的特有学术资源,除了拥有支持学术研究之外,因其特有的原创、研究生培养以及与教学关系紧密等属性,在社会服务、教学水平评估以及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在开发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的应用调研过程中,重点调研了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生院、学校信息化办公室、有硕博士授权的部分院系以及相关管理部门。主要的需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生院的需求。在为社会考生提供招生信息方面,研究生院的老师们在多年的招生实践中体会到,社会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选各大学研究生院门户网站作为信息源,考生希望从中获得大学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信息的同时,更希望找到符合自己研究兴趣的指导教师详细信息,每年的招生季都会有很多类似的咨询。因此,研究生院希望通过将学位论文元数据嵌入到招生信息的相关查询中,社会考生可以在查询博硕士招生信息的同时,获得教师历年培养研究生学位论文信息。
(2)信息化办公室的需求。华东师范大学门户网站由学校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建设。大学门户网站及院系所门户网站作为宣传大学教学科研成果的社会网络窗口,一般都设有类似“教师名录”或“教师简介”等栏目,栏目主要用于展示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兼职等个人信息,通常这些信息需要教师个人维护。往往由于各种原因,类似栏目的动态信息更新不及时,甚至空白,没有起到栏目设计之初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办公室及院系的老师都希望动态将教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信息嵌入到“教师名录”或“教师简介”页面中涉及教学成果信息栏目。
(3)学校职能部门的需求。职能部门的需求表现在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信息辅助教学水平评估及反映学科发展变化方面。希望利用学位论文特有的原创、研究生培养以及与教学关系紧密等属性,为学科发展、评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提供科学的统计数据。
1.3 技术思路
Web Service、SOA等技术架构为解决异构环境中的数据传递、应用互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支持。针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系统本身的特点,采用WCF平台进行面向应用的Open API的开发,提供学位论文信息服务Web Service,让不同系统的第三方应用根据需要调用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实现同构或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操作。同时采用轻量级的Web Widget技术,将小巧的客户端学位论文信息服务调用代码嵌入到用户浏览的网页中,实现学位论文信息的直接推送。通过面向服务端与面向客户端这两种互补的技术方式,来满足学位论文信息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利用Open API拓展学位论文的服务范围和应用领域,其核心技术之一是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因此,提高数据在传输和应用过程的安全、稳定性非常重要。同时,Open API的应用推广有其特殊性,它与一般的Web应用不同。因此,在学术资源Open API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1)明确应用基础上的针对性开发原则。Open API与Web服务不同,它本身并不能实现任何一个完整的服务,需要Open API提供者和应用平台两方面协作完成。因此,有明确的需求是快速实现Open API应用的必要前提。
(2)遵从调用方式简单的开发原则。Open API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应用服务,要完成一个Open API的应用部署,应用平台需要辅之以必要的编码才能实现Open API的嵌入。因此,Open API的调用方式方便与否决定应用部署的成败。
(3)注重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控制原则。与互联网资源Open API不同,学术资源Open API是针对学术资源而开发的,其后台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防止非法应用恶意调用的控制机制是保证数据源安全的重要环节。WCF安全控制框架下的X509证书以及在系统部署中兼顾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等技术在Open API开发和调用过程中非常重要。
2 技术实现
在基于上述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发应用的需求分析基础上,在程序开发过程中采用通用框架,以屏蔽学位论文数据库与应用端平台的异构性、开发语言的多样性等问题。同时,最大化降低所开发Open API的调用复杂度,以利于Open API的推广使用。基于这样的开发理念,开发了两种不同方式的API——Web Service API和Widget API,并提供相应API调用说明和调用应用案例。应用端可根据调用说明,套用案例快速实现学位论文Open API的调用,达到应用的快速推广。
2.1 Web Service API开发
Web Service、WCF平台等技术为解决异构环境中的应用相互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支持。Web Service技术实现了不同的系统之间用“软件-软件对话”的方式相互调用,软件应用之间可以基于Web无缝集成。WCF作为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标准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开发模型,具有很好的互操作、安全可信赖性以及通用性,并可以以一系列协议的定义、实现、为流程和框架,通过服务实现与服务内容的分离,轻松为学位论文数据库构建松耦合的分布式Web Service API。针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系统平台特点,在.NET环境下,以WCF为技术支撑,采用WSDL描述语言及SOAP协议,以面向服务的方式来创建学位论文Web Service API:
(1)以将为应用端开放的服务为依据进行服务协定定义,如以“专业代码”为参数,返回元数据集:
DataSet GetDataByMajor(string majorCode);
(2)实现服务协定
public DataSet GetDataByMajor(string majorCode)
{…// 详细实现,将结果保存在数组中返回}
(3)搭建宿主,服务
公开WCF服务,以IIS+.NET Frameword 4.0环境为例,以IIS作为宿主承载服务。
WCF的学位论文 Web Service API的通信机制是基于SOAP的Web服务,因此所开发的API可以与运行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进行通信。开发的Web Service API将学位论文获取服务封装成一个URL后,用所开发的Web Service取代用户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的直接读取服务。应用端从服务器端获取数据时处于一个相对透明的状态,只需要根据API调用说明文档了解API对外提供的函数及参数说明,在其Web服务中引用所的URL后,系统会生成访问数据库的类和对象,并将其实例化,即可像使用本地的函数一样来实现调用Web Services API提供的数据资源,无需关心数据库系统内部结构,从而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互操作 (见图1) 。
由于学位论文的特殊性,在接口开发时需要考虑推送数据的安全性,以确保所开发的Web Service API被授权的第三方调用。在安全控制机制上,采用X509证书机制,经过X509证书加密后的输入及获取到的输出内容,均为被加密的密文,即使是在公网中,也无法看到明文,确保了数据的传输安全;应用端和服务器端证书对匹配,又确保了接口的调用安全。
2.2 Widget API开发
借鉴Web Widget的开发模式,通过开发学位论文Widget API,将学位论文平台和第三方应用平台通过所开发的API联系起来,打破了网站间的屏蔽,使网站不再只是通过超链接的简单连接,便可以实现在第三方网站中混搭学位论文信息。在软件部署上兼顾Web应用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等方式来增强数据的安全控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学位论文Widget API主要分服务端、视图层、应用端三个框架。其中,服务端基于实现从学位论文数据库中获取信息;视图层定义学位论文展示形式,即相应的.js和.css文件;应用端传递相关参数并发起学位论文Widget API的调用命令。采用jQuery开发技术,将应用端的用户查询内容以Get的方法发送到学位论文数据库服务器端,学位论文数据库服务器以JSON格式返回查询结果到应用端,应用端通过嵌入视图层的相关代码,实现返回的学位论文信息在本地网页中的重现和融合(见图2)。
应用端调用Widget API时,只需要在其门户网站相应检索位置嵌入一段JavaScript脚本语言代码,并参考API调用文档中提供的查询参数说明,便可以实现从服务层获取数据并按照视图层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在本地网站展示,完成调用此类型的Open API功能。
//通过jQuery技术将应用端查询返回到服务器端,调用服务器端Widget.aps程序查询相关学位论文信息,Widget.aps会将查询结果以数组返回。
$.getJSON("http://IP地址/Widget.asp?callback=?&type="+type+ " &keyword="+keyword+"&page="+page,function(data){disp(page, data);});}
disp(page, data){…//对获取到的学位论文信息进行重组及重现};
视图层的数据重现方式可以是应用端自主开发,华东师大馆为了学位论文API的应用推广,还为应用端提供了视图层的数据重现方式参考案例,应用端可以直接将相关代码嵌入到自己网站中,若应用端需要特定的展示方式,则需要应用端做简单的本地化修改便可以使用。
3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实践
3.1 研究生院门户网站应用
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研究生门户网站,将学位论文元数据嵌入到博硕士招生信息查询栏目,社会考生可以通过 “专业名称”等途径查询历年研究生学位论文元数据(以“专业名称”为“逻辑学”的查询结果见图3)。
长期以来,学位论文只是作为学术资源提供本校读者的检索和下载服务,其学术资源以外的属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嵌入研究生院门户网站的应用,社会考生可以通过多途径了解学校研究生培养方向以及教师指导学位论文的数量、选题、研究方向、摘要等信息,对社会考生报考学校和选择符合自己研究兴趣的指导教师提供参考。同时发挥了学位论文作为学术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学术资源在社会层面得到共享。这一应用得到了研究生院的充分肯定,每年有专项经费作为应用的支持。
3.2 学校门户网站应用
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在学校教师主页的嵌入式应用,拓展了学位论文数据库服务范围,实现教师指导学位论文信息的动态。以软件学院某教师为例,其个人简介界面嵌入“指导学位论文信息”链接,点击即可获取其历年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信息(见图4)。
这一实践较好地实现了利用第三方平台——学校门户网站展示本校教师教学学术成果,实现学位论文元数据的针对性开放。并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扩大教师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同时,院系门户网站可以通过教师工号及姓名调用学校“教师名录”栏目信息,在院系门户网站展示本院系教师指导学位论文的相关信息,从学科或专业角度展示学校教学研究成果,增强行业竞争力。这一应用对扩大教师学术影响力、促进教学研究成果转化生产力以及产学研结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学校职能部门应用
(1)通过Open API获取各学科或子学科的批量数据,加之年限分面限制,从历年学位论文数量变化角度反映各学科领域研究趋势。通过结合Google图形接口,从Open API返回查询结果的XML格式数据直接提交到Google API,即可产生图形化分析结果。反映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数学”专业学位论文数量的变化关系图(见图5)。
(2)通过Open API获取各院系的批量数据,辅以学院、专业以及年代参数限制获取相关学位论文元数据,并通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运用屏幕抓取技术,可以直接获取学位论文被引数据,从中产生学位论文被引分析报告。通过教师指导学位论文被引数量这一侧面,为学校从学位论文被引角度评价教师指导学位论文质量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以教育科学学院2010年毕业生高被引学位论文为例的被引分析见表1。其中,学生、教师名字以编码表示;统计时间:2013-4-29)。
(3)通过Open API获取学位论文元数据,结合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关联关系,从教师出发,可以得到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等关联关系,形成上有教师下有学生,学生下面还有学生的学者关系网,从中可以分析从一个教师出发所形成的教学科研人员关系网(见图6)。
学位论文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某一方面可以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根据职能部门的需求,通过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获取特定需求数据,为学校职能部门提供第一手教师以及研究生的人员管理和统计分析数据,充分发挥了学位论文在支持管理决策方面的积极作用,应用得到了学校人事处、师资办、学科办以及研究生院的充分肯定。
4 结语
学位论文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信息资源和知识宝藏。其有效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仅是大学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还关系到学位论文原创性成果的社会化利用和论文创新成果的转移,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4-5]。华东师大馆在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展拓展服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希望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混搭应用实例,把具有稳定、合法、可靠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在原有学位论文仅仅作为学术资源提供检索服务基础上,推进学位论文深层次服务的开展,以改变学位论文数据库仅仅作为学术资源的单一属性。充分挖掘学术资源的多重属性,有效提高了学术资源的服务能力。
学位论文Open API的开发与应用不仅为大学图书馆探索利用学术资源开展深层次服务提供了参考模式。同时,图书馆作为数据库建设方,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带来更多校内外用户的持续关注,也促进了学位论文数据库的不断优化,提高了数据库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Nicole C.Engard. Librayr Mashups:Exploring New Ways to Deliver Library Data[M].Information Today,Inc.,2009:285-287.
[2]李峰等.跨界数据融汇模型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11):24-28.
[3]李春旺.图书馆集成融汇服务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2):1-6.
[4]贺德方等.中国学位论文收集与服务系统的构建[J].情报学报,2009,(8):634-640.
论文致谢一:
华东理工大学MBA的学习即将过去,首先要感谢华东理工大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感谢学院和MBA中心的老师、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经过这两年多来在华东理工大学MBA的学生生涯,让我收获颇多,无论是在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在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上。因此,在这里要感谢商学院的各位老师,在我两年半的学习中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情感,也提供了及时、周到、热情的服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衷心感谢我们20XX级国际班的同学们,与他们的探讨交流使我受益颇多,他们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学到不少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本篇论文在他的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从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到选题到开题报告的修改,初稿二稿乃至最后的定稿,导师都是全心投入、一丝不苟。
尤其是在论文的结构布局、理论基础、案例选取等方面,都给予了我全面的指导。在此,特向导师表达深深的谢意。
最后的最后,感谢各位老师愿意抽出时间来评阅本篇论文,你们辛苦了。
论文致谢二:
大学毕业五年后再考取华政的在职大学生就读,再次体验到学生生涯的喜乐。在繁重的审判工作之余兼顾学习,特别是上课要坐单程四小时的长途客车往返于杭州和象山之间,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各门课程,给了我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最好的机会,非常感谢导师吴一鸣老师的悉心指导,也非常感谢两年多来为我传道、授业、解惑的所有授课老师和杭州班的所有同学,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使我获益良多,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论文致谢三:
两年多的研究生生涯即将要结束,毕业论文就等写完这篇致谢就算搁笔了,这是多年求学之路的终点站,也是今后崭新生活的起始点。从论文写作的开始到现在,每一步的完成都离不开我的导师、同学、室友的帮助,特别是我的导师胡教授,更是倾注了很多自己的业余时间来指导我,在这里,谢谢胡教授。当然,也谢谢所有帮过我的人。
华理商学院提供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使我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研究生学习的生涯中聆听诸多专家的学术报告,并进行交流,给予我很多的锻炼和成长机会。在此,对学院及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们的无私教诲和帮助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也是完成本论文的基础。
另外,要感谢所有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他们给了我永远无法忘记的研究生生活。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我生活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鼓励是我不断的学习动力,此刻也希望他们能够分享我的喜悦。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本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感谢您们的悉心指导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论文致谢四:
完成《我国国家安全行政处罚立法与实践问题探究》的论文时,心中涌出了无限的感慨。不禁回想起20XX年的早春二月,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在华政交谊楼举行的20XX级在职法律学士的开学典礼,带着对“大学生”的憧憬,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望,带着重回校园的感动,带着认识来自法律各界各行各业的同学们的欣喜,开始了将近四年辛苦又值得回味的大学生旅程。读本科的时候,上课就相当于“工作”,而等工作之后再拿起书本,才能体会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当原本早已习惯的“朝九晚五”变成要上课读书至夜晚;当每个期末来临,要煎熬数个夜晚完成好几篇论文;当原来的“双休”变成“单休”,而这一周唯一的一天又要被单位的值班或者加班占用时,那种焦急无奈又激动充实的感觉,唯有这一路走来的同伴,才能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为了更好的把作者的学术论点和引用的文献论点区分开来,那么我们写汽车发展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呢?来看看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收集的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吧,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有所帮助。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蓝朝晖.中国汽车入世后得到跳跃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N].北京商报,2006-12-12.
[2]跨国巨头完成布阵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3-04-21.
[3]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N].经济参考报,2006-09-22.
[4]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N].机电商报,2006-03-31.
[5]徐刚.中国汽车如何面对自主创新[N].中国经济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N].中国工业报,2005-06-01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重庆交通学院2004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汽车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湖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湖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湖南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湖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