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商业银行风险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信息能力;风险管理;信息成本;信息匹配
2005年7月,财政部了俭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明确要求上市银行及拟上市银行必须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代替目前普遍采用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五级分类法”,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更能反映贷款的真实价值,但由于现金流量是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未来值,所以建立在现金流量分析基础上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定量技术和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息、信息度量以及信息能力的构成要素
1.信息及其度量。信息可以是一种知识,也可以是一件发生的事件,或一条消息。对决策者而言,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信息对决策人的信念会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决策的做出。商业银行的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即D=f(A1,A2…Ak),其中A1发生的概率是Pi,i=1,2……,K。当P接近1或0时,事件发生(或不发生)的确定性就变大;当0
在信息论中,月称为熵。可以证明,当P=1/2时,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熵值)达到最大。这一结论是符合常识的。即概率分布越分散,不确定性就越大。新信息的获得可改变事件的概率分布。H是原来的熵,H(I)是收到信息I以后的熵,则H(I)≤H,否则信息I是没有意义的。信息I的作用就反映在熵的减少上,因此H-H(I)就称为信息I提供的信息量。决策人获得新信息后,对事物原有的看法就有了改变。这种改变就体现了信息的作用。这种转变可用贝叶斯公式来表示:
2.信息能力的构成要素。信息能力的本质是在不确定的经营环境中增强决策者的判断能力,如不能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全面消化可能会使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被简化或曲解,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决策者获得了有关贷款人的新信息后,原有信念就发生了改变(或增强、或减弱)。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直接影响着金融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拥有高质量的信息,能使决策人员迅速察觉到有关风险增加的早期预警信号。现实环境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决策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信息贫乏的;同时,决策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噪音”环境,也需要练就如何从“噪音”中鉴别真实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的构成如表1所示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息指标体系不完整,不能有效支持决策者对风险状况的深入分析和评估。(1)现有指标体系不能全面反映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敞口状况,如缺乏非信贷资产的结构及质量指标以及利率和汇率等方面的风险监测指标;(2)信息指标体系雷同,不能体现不同银行的经营特点和风险水平,也不能有效反映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之间的相互关系:(3)现有指标体系滞后于混业经营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部分指标的计算口径和标准已不符合银行经营的实际状况,因此不能如实反映银行的经营风险。
2.信息来源渠道不统一,导致决策所依据的基础信息缺乏准确性。(1)统计数据“政出多门”。银行内部的会计、统计及信贷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资料,各部门的数据及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有时导致信息数据相互矛盾;(2)对客户信息反映不全面。企业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和存款账户时,只需提供工商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的批件,很少有关于企业经营背景及主要股东或董事的个人资料。这种做法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防范风险的需要;(3)统计指标和会计科目设置不对应,导致会计资料和统计资料之间缺乏衔接性。
3.信息资料的分析处理存在不系统、不完全的缺陷。(1)信息分类停留在表层,细化程度不够.导致银行对客户风险状况的分析,仍局限于简单的数据汇总和经验判断上,因而没有能力解释风险的变动趋势,以及对潜在风险和未来风险进行预测;(2)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我国尚未建立网络化的监管信息系统,缺乏可供监管和决策人员随时调阅、分析信息的处理平台。数据库建设的落后,影响了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对客户进行动态风险管理的能力。同时,许多银行的电子信息工作仍停留于替代手工处理的需要,还没有达到满足包含数据挖掘、综合账户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深层需求的高度:(3)现行的按季、半年和年生成统计报表的制度存在数据生成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决策和监管部门对银行经营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和连续监控的需要。同时,也导致了决策人员必须花时间和精力重新收集、核对和处理数据,增加了信息成本;(4)存在部分银行未能严格执行统计和会计制度,导致信息资料失真的现象。
4.在利用信息提高决策能力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价模型和预警系统,我国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仍在于合规性监督检查上,缺乏采用历史比较分析、行业比较分析和期限缺口等动态分析手段,因而难以起到早期预警和指导银行早期防范的作用。
5.在信息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缺乏连续性和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1)许多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讦级等临时性需要,信息工作缺乏制度保证;(2)报表体系指标雷同,对高风险银行的风险敞口反映不够,而对低风险银行监管过度;(3)各银行间以及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未能充分利用市场监督和中介机构的信息供给作用;(4)信息交互系统的缺乏限制了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比如银行为了节省费用,很少给客户及时邮寄明细对账单或定期存款自动转存回单,信息交互机制的缺失使存款人、债权人、投资者、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缺乏足够的信息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信息能力: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的瓶颈约束
1.信息能力不足使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片面追求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将一些极具发展潜质,但在目前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排斥在服务范围之外。由于不具备高水准的信息分析能力,决策者只能依据事先设置好的规则、程序处理问题,缺乏依据健全、准确的信息进行灵活管理的能力。
2.信息能力不足使我国商业银行不能有效地对客户群
进行细分,因而就无法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特征进行分类管理和差别定价。我国银行经常利用总结和汇总性信息评估客户风险,缺乏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采取不同定价策略的能力。结果要么是将低风险客户定义为优质客户,从而放弃高风险同时又能带来高收益的业务;要么是由于不能识别风险而以低廉的价格承担了过高的风险。由于在风险管理方式上是回避风险而不是控制风险,影响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
3.信息能力不足降低了商业银行评估风险价值的能力,也妨碍了定量技术在风险管理决策中的运用。价值评估是识别、评估和安捧风险机会以赚取回报的能力.风险业务中充斥着不确定性,决策人员需要掌握各种技能来管理和利用这种不确定性获得利润。价值讦估技能可帮助金融公司辨别风险业务中存在的盈利机会。价值评估技能的作用:第一,获取更多的有关风险的信息:第二,对可获得的信息进行更准确的分析、评价:第三,利用对信息的评价制定有效的决策方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信评估标准一般是定性化的,主要依据项目负责人、信贷审批人的经验判断,决策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对风险的偏好都影响着决策的质量。
4.信息能力不足制约着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创新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越来越窄,中间业务、消费信贷以及个性化理财等创新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盈利空间的必然途径。但创新业务的开展对银行的信息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新的经营环境,银行必须根据客户的投资偏好、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增值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结合我国汇率体制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出浮动与固定利率期权,与利率和汇率挂钩的期权产品等。但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目前仍停留于组织存款、安排贷款等传统业务上,信息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息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1.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信息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建立完整的客户信息资料库以及风险管理的框架模式,强化基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第二,建立一套灵敏的市场跟踪反馈系统,提高商业银行的信息搜寻能力;第三,提高基层商业银行的信息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对风险进行独立的讦估和判断。
2.改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提高基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积极性。(1)简化新业务的审批程序,有效发挥基层机构贴近市场的信息优势,分散风险;(2)提高基层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理顺风险管理的责、权、利关系,从体制上强化风险管理意识;(3)强化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在银行的内控机制中,合规风险的管控至关重要,因为合规风险是产生其他风险的一个重要诱因。合规风险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内部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的职责都要有清晰的界定,所做的工作都要有具体的程序要求。为此,必须建立合规信息的反馈与处理机制;(4)建立风险控制问责制。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资金运营过程中由于财务结构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而引起的财务风险。为了规避财务风险,需要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识别,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为了进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识别,需要对以往银行所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应对措施,避免下次发生。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风险的监管,对财务资产负债表等财务资料定期汇总进行研究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发现潜在危机,同时,银行财务风险也需要对往来客户的信用风险与经济市场风险进行识别。客户的负债清偿能力是需要银行谨慎考核判断的。面对市场经济需要不断的进行市场监管,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可能影响财务风险的原因,做出对策,规避风险。
一、商业银行风险特征
(1)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双重性和相关性:商业银行风险存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与取得收益的机会,这不仅与其自身的经营活动影响,更受其服务对象的经济行为决策和活动效率的影响。正是因为银行风险的双重性和相关性,所以会使经济主体产生一种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有效配置资源。(3)可控性:商业银行风险所具有不确定性,并非意味着不可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把风险控制到一定范围内。(4)加速传染性:银行风险一旦爆发,不同于其他经济风险爆发,它会因信用基础的丧失而提高金融经济危机的发生。(5)集中累积性:企业融资渠道与方式单一,使银行风险过于集中化;基层银行的经营不善并不会危及其生存,各种风险通过向上级转嫁,逐级汇总到总行,这样风险将逐步累积。
二、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一)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国家风险的来源于商业银行外部的风险。1、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未能履行契约中约定的义务而造成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2、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商业银行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它存在于银行的经营活动中。3、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物价上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4、国家风险是指因外国政府的行为而导致商业银行损失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
1、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取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包括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2、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工作失误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等引起的风险,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3、资本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无法抵御坏账损失,缺乏对负债的最后清偿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经营安全的风险。4、法律风险:是指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效益目标不符的风险。5、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谋求长远发展目标和追求短期商业利益的过程中,不适当的规划和战略决策的商业银行出现非预期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1、财务内部风险控制管理系统不完善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导致不能准确的对财务风险做出预警与分析,从而使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脱轨,造成资金的损失。银行内部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部门各司其职,风险管理部门并未能总揽全部风险管理工作,造成各部门独立运作,风险管理的作用也随之降低。内部控制的监督问题也是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银行整体的面貌、环境和机制都应该受到时刻的关注,财务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要内部经营不停止,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便不能停止。2、战略目标定位单一中国商业银行战略目标定位主要面向国家与大中型企业。主要是为了规避坏账的风险,缺乏整体的兼容性,过于单一的战略目标,不仅对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起不到过多的拉动作用,对于银行内部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也得不到太大的推进作用。3、信用风险过高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要的经济业务,从中获取利息差实现盈利,然而部分借贷的个人或者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的履行合约偿还贷款,这种信用问题会导致银行资金难以回笼,不良资产比重增加,从而减缓资本流通,财务流转出现问题,产生财务风险。4、财务决策不恰当由于商业银行没有良好的投资审核机制,缺乏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工具,加上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不根据实际情况考察,擅自以自己观点为中心进行决策,导致决策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经济市场不相适应,不被市场所接受。5、资本结构不合理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介入了股票,债券,基金市场等各类业务,从而加快资金的流动,这使得商业银行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去运转,但由于利率市场的不稳定,经济波动幅度较大,这使得以信用为基础,但却是最大负债者的商业银行,一旦发生财务危机,资本套牢,资金周转不开,从而加大财务风险。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1、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晚,宏观经济体制尚不成熟,市场监察力度薄弱,导致以盈利目的的商业银行,过分看重利润以至于私下违法操作来达到指标取得发展,银行缺乏规避财务风险的工具,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到事前控制风险,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2、中国政府政策的庇护当地政府看过于重经济发展,出台各种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使各地金融机构与日俱增,金融竞争加剧,但是却忽视对于经济市场的监督与管理,造成市场的紊乱,经济的动荡,商业银行也从中大受影响,为了达到政府的指标,假账与虚假操作比比皆是。
四、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与对策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原则
1、可操作性:筛选提取银行相应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抓住核心内容,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做到方法得当,流程明确。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财务预警的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财务预警的效率。2、可比性:为了进一步加强数据的可塑性,将银行过去与现在或与它行财务业绩的横纵对比,在制定表格的时候应保证项目的名称、内容、结构与现行的有关制度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这样可以得出的指标不仅可以与本银行自身内部过去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得出银行近期的发展趋势,还可以与它行的经济业绩进行比较,及时找出银行财务管理中的缺陷与差距,进行纠正。3、全面性:财务预警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它受多种要素影响。所以,要把反应银行财务经营状况与市场经济运营情况的各种数据结合起来,层层递进的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发现所有威胁银行财务管理的风险,找出原因,规避风险。4、及时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非对称性的周期波动,这要求银行必须及时掌握市场动向,把握波动规律,时刻监督经济走势,及时分析风险指数,对银行目前所处的环境以及未来发生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对策。5、可调节性:中国金融体制正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新的金融品种,经营模式层出不穷,中西方经济交流也日益广泛,在此条件下管理部门可以借鉴西方经济的预警模式,顺应中国的金融环境,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的调节、完善自身的预警机制。
(二)商业银行财务预警指标
1、外部系统指标(1)通货膨胀指标通货膨胀是反应一国币值稳定程度的基本经济指标,一国经济是否稳定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率过高,货币的供应量过多,从而加剧银行的投资风险并且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银行的高端客户为了规避风险会选择从银行抽出资金投入其他渠道以赚取利润。这样银行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2)财政水平指标财政收支差额与GDP的比率是测算一个国家财政负担能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当财政余额比例较低,易于出现财政赤字,造成宏观市场经济环境动荡,名义利率上升,通货膨胀加快,贸易顺差加强。从而货币供给率大幅提升,由于市场中有大量的流动货币,容易引发资产价格的泡沫性膨胀,从而储蓄存款,不良贷款也会大幅提升使得银行压力过大。(3)利率水平指标利率是市场经济中调节平衡的重要杠杆,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都会影响着利率的上下波动,出现较大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为了规避这类风险,通常以4%为国内外利率差变动水平预警值,并且运用利率风险敏感度的非线性模型来分析银行的净值状况与资产和负债利率的比重是否在合理的区间,来维持银行稳健经营。在预防利率波动的前提下,银行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定价以达到盈利的目的也是首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银行通常以净利差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净利息收人水平的指标,侧面反映银行在资金交易过程中的价格行为与自身效率。净利差=生息率-付息率=银行利息净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银行总资产。据统计2014年FP银行净利差为2.27%,表明银行在制定利率的过程中考虑较为充分,制定合理的利率进行借贷达到盈利。2、内部系统指标(1)流动性风险指标流动性风险在银行的日常经营中主要来源于资产与负债两个方面,主要包括人民币流动比率,人民币存贷款比率,拆入资金比率、拆出资金比率。人民币流动比率=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该指标用以考察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配比关系,中国央行规定该比率不得低于25%。2014年FP银行流动性资产余额为4195924百万元,流动性负债余额为3932639百万元,俩者之比为人民币流动比率等于106%,远高于央行规定的比率下限值。由此可判定目前银行处于无警状态,资金运营稳定,但也要不断进行监管,预防人民币币值大幅变化引发危机。人民币存贷款比率=各项贷款总额/各项存款总额×100%。为保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中国央行规定该比率不得超过75%。据统计2014年FP银行各项贷款总额为2028380百万元,各项存款总额为2724004百万元,两者之比为人民币存贷款比率约为74.46%。接近于央行规定75%的指标。暂时处于无警状态,但由于指标过于接近限定界值,且该指标越高,则表明银行负债对应的贷款资产越多,流动性越低。为了避免该指标值超过规定限值,此时FP银行应集中监察存贷款业务的进行,调整存贷款业务的结构,完善存贷款业务机制。拆入资金比例=拆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其主要用于弥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造成的临时资金流动性不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该比率不得超过4%。据统计2014年FP银行拆入资金余额为63098百万元,各项存款余额为2724004百万元,两者之比为拆入资金比例约为2.32%未超过央行规定指标,表明FP银行目前处于无警状态,但为了保证资金平稳运行,及时弥补资金流动性不足,银行还应该继续加强监管,规避财务风险。拆出资金比例=拆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该比率不得超过8%。2014年FP银行拆出资金余额为1702百万元,各项存款余额为2724004百万元,两者之比为0.8%远小于人民银行规定拆出资金比例最高值8%。处于无警状态。数据表明就2014年度FP银行拆借给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资产结构较为完善有利于实现整体资产收益最大化,但FP银行还应不断完善拆借结构,注重监督、控制。(2)信贷风险指标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人不愿或不能履行合约、按时还款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信贷问题数量逐渐增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与不良资产比率上升,资金周转不开,同时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防范能力较差,从而引发财务危机。为了防止有关信贷问题的发生,要求利用“五级分类法”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方面,将借款人的信贷风险进行逐级划分,按照相应的信用额度进行审慎借贷,增强抗风险能力。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总额/各项贷款总额×100%。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中国不良贷款率指标也逐年成下降趋势。根据2014年FP银行报表显示FP银行该年不良贷款总额为21585百万元,各项贷款总额为2028380百万元,两项求比为1.06%小于10%的不良贷款警戒指标。处于无警状,横向相比其他各大银行银行不良贷款率都维持在1%左右,为了保持竞争优势,FP银行还应该继续维持较低的不良贷款率,通过多收少带,债务重组等方式转化不良贷款,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不良企业的管理。不断的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实现资金合理运营,降低财务亏损风险。在同行业中赢得竞争优势。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通常是反映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防范能力,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提出拨备覆盖率最佳状态为100%。据调查2014年FP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49.09%,同比下降了70.56%,虽然处于无警状态,但由于2014年FP银行拨备覆盖率大幅下降,预测2015年在不良反弹的基础上,银行信用成本也会有所下降。目前,FP银行应该随时关注资产质量在经济波动下的表现,加强前瞻性风险识别,完善拨备计提体系,实行更加细致的分类监管。(3)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充足率是资本安全性的指标,标志着银行面对投资风险和业务风险所带来损失的补偿能力,资本充足率越高,表示着银行偿付能力越好,稳健程度越高。反之,资本充足率较低,代表着银行偿付能力较低,若风险资产过度膨胀引起资金大量亏损,易导致银行资本不足弥补亏损,产生财务危机影响银行正常运营。若其指标为负值,则表明该银行自有资本正在减少。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为了规避风险,通常情况下,银行资本充足率预警指标为8%。根据2014年FP银行年度报显示FP银行2014年资本总额为325974百万元,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2868897百万元,两者之比约为11.36%高于资本充足率目标比率8%。暂时处于无警状态,风险极小,但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也应时刻掌握资产与负债的比重,了解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若有重大偏差可及时进行调整,预防财务危机。
(三)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级别
通过以上银行财务预警指标的分析结果来看,FP银行各项指标均在第四级,属于安全状态,今后应进一步密切观察指标的变化。
(四)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1、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
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加强对人员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各个部门明确分工,互相配合,有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风险管理部门加强对银行经营资金流动的监管,对银行每一笔业务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做出处理,规避财务风险。
2、加强市场控制与监测
加强对市场的监察与管理,制定银行内部对各类和各级内部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根据业务的性质、复杂程度与风险级别,设定定期审查与监察跟踪,风险管理部门及时向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有关市场风险与银行内部财务问题的报告,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进行分析与研究,掌握其运动规律,制定多种应对措施,及时调整经济策略,加以防范财务风险。
3、完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是取决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比率是否恰当,当银行结构处于最优时,银行的财务利益也就最大。在资本结构上,银行要存留一定量的资本保持较强的资本实力;另一方面在负债结构上,需要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控制贷款增长速度,拓宽基本金来源,做到合理借贷,审慎借贷,强化借贷关系管理,优化资本结构,勇于创新业务,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作者:宋云婷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郭琳.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江波.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3]彭紫淇.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3
早在1992年度,Kiang和Tam就开始利用三层的BP神经网络开始进行网络训练。他们训练的主要方法是把先前输入到网络中的一些样本作为基础,然后提供一套权重,在通过BP神经网络对网络进行训练之后,就可以根据系统把任何新输入的公司自动划分为非破产公司和破产公司。通过诸多实验表明,神经网络这一方法在预测和评估银行的风险状态时,是非常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在预测的适应性、精确度和稳健度来讲,它都远远超过其他形式的银行风险预警方法。
2005年,王秀珍和张美恋研究了在商业银行的安全系统中运用了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预警模式。通过对现今商业银行在安全评价系统上的基本特点的研究,他们从中选择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研究。对这12个指标,他们对每一个指标可能存在的风险程度都进行了非常准确的推断和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每一个指标所存在的具体风险进行了准确的风险等级的评分。通过这些方式,建立了RBF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安全评价系统,可以对相关系统进行精确的安全风险评估。王秀珍和张美恋在基于他们所构建的RBF系统上再进行了示范性的仿真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也证明了该系统在安全评估系统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007年,牛源对商业银行安全状况的评估进行了改进。在评估商业银行的安全状态时,牛源采用了把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在他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他选择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的一家商业银行,然后整理该银行在过去10年间的数据。在这十组数据当中,对前八组数据进行再一次的整理,然后将这些数据作为今后学习的样本,对其分别输入向量组P,剩下的两组数据主要用于预测。对这两组数据的预测结果发现,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来建立相应系统然后对商业银行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的准确性非常高。在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等非常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上,神经网络系统建立起来的系统有着非常强的逼近和预测能力。
同年,MchmedOzkan等人使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商务银行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他们选取了一家土耳其的破产银行为样本,进行实验。经过了他们的实验,他们巧妙地发现,在财务数据的模式分类上,人工神经网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其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可以运用在预测商务银行的危机上,除此用途之外,人工神经网络还可以检测出商业银行各种潜在的危机。根据这些危机,银行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其安全。通过众多专家对BP神经网络的一系列研究不难发现,BP神经网络在处理经济数据时与其他的处理方式相比有诸多的优势。BP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可以从各种数据中发现其潜在的规律,因此它能够处理各种数据。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的自然的建模过程,因此它并没有复杂的传统过程的分析,也就不存在辨别何种非线性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一些传统的方法,要分清属于何种非线性关系会给后续的分析和建模带来非常大的不便和困难。
二、设置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和确定阀值
对于一个完善而又健全的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讲,其一方面要满足机构内部各个层次之间相互配合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是对宏观经济基本走势的综合反映。从宏观的方向来看,宏观预警要考虑到诸如货币流通风险、房地产泡沫等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是考虑外部条件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从微观上来讲,主要是考虑包括资本性风险、盈利能力等方面的风险,微观方面的因素主要考虑是考虑银行机构的风险。
1.宏观上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于整个银行业风险来说它会受到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问题都会对银行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增长率也就是俗称的GDP增长率,它是对一个国家在经济上的发展状况的具体体现。反映的是相较于前一年,GDP的增长。对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发展的基础条件的主要反映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率上。在泡沫经济当中,房地产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席位。在经济环节中所爆发的各种银行清偿力危机、信用危机等都是由房地产行业危机产生的。国房景气指数是衡量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变化程度和发展趋势,通常用百分制的方式来表示。
2.微观上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于一个银行来讲,它本身的资产是获取资金的重要保障,当然除此之外,银行业可以通过负债的方式来经营。要衡量银行在风险抵御和经营方面的稳定性可以从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来进行衡量,这两个因素可以比较综合地反映一个银行的资产方面的信息。对于商业性银行来讲,流动性风险也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风险因素。它是所有风险因素当中最直接的风险因素,也是在各种风险都发生了之后,最终表现出来的风险因素。存贷款比例和资产流动性比例是在基于中国的现实条件之下而建立起来的针对各个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预警的两个指标。商业银行在资产流动性方面的强弱可以通过资产流动性比例反映出来。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间比例就是资产流动性比例。
3.确定商业银行的阀值在确定了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对于一定范围内预警指标的数据是否会引发危机的产生可以通过阀值来确定。在阀值问题的确定上,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的国际通用标准来进行最终的确定,对于有的阀值由于其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国际通用指标值,因此,在对这些阀值的确立工作上,主要参考了相关的专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若干历史数据。
三、对于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预警方面的应用和建议
大多数商业银行通过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编程工作,以此对银行在操作风险预警系统方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在分析了各种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之后,尽量选择时间序列的数据,在这些数据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时间跨度较小,或者以月或者日为基准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可以使得预警的在时间上的间隔尽可能地小。与一般的风险评估系统相比,BP神经网络对于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预警系统上的分析并不是出于主观的因素,整个网络系统具有高度的客观性,同时它还具有高度的预测精准度和非常优秀的非线性处理能力。BP神经网络所具备的种种特点都使得它与其他的系统相比,最大化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引起的失误,可以想象,BP网络系统会在未来商业银行风险的管理和预测上有非常大的用途和现实意义。
在实际对银行的预警系统的控制工作中,由于很多因素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操作风险,并且有一部分的影响因素从一些人力资源系统和商业银行业务系统中都很难获取,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统计计算就需要用手工的方法在事后进行统计计算。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使得操作系统在判断上能够有效、准确。除却相关的风险预警系统,商业银行自身还应该完善其银行业务的各类信息系统。银行在完善这类信息系统的同时,要考虑多方的因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关键风险指标等因素的计算上,对于其他能够影响操作风险的所有因素都要进行考虑,并且归纳到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各种科学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运用,能够使得商业银行在风险预警方面居于有利地位,为各银行在操作风险上提供有效的措施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