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子政务发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1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概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被提上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调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同实现的整体效应必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1997年7月1日,克林顿总统颁布了联邦政府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确立了联邦政府政策的基本框架,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中,联邦政府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和建议。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原则包括因特网发展是市场驱动的所以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产品或者服务买卖并达成合法协议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政府必须参与时政府参与的目标应该是支持和创造一种可以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为商业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政府必须深化对因特网的特性的认识从而对现有的一些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重新进行审议、修改或者废止、打破网上交易的法律框架的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促进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表现为互动关系,经过研究发现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2“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启示
2.1做好灾备方案,确保信息安全
经济社会中存在大量数据,WestWorld公司的报告指出,在每500个数据中心中就有1个每年要经历一次灾难。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数据,数字信息是源头活水。刘家真教授提出了制定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必须考虑管理者的责任和办公自动化网络上运行的电子消息必须作为凭证加以管理。刘家真教授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面临的风险,根据国情提出文献的档案数据宜采用同城异地备份与远端异地储存其离线备份的灾备方案,并对远端异地离线灾备基地的建设、管理与可持续运作提出了建议。刘家真教授还深入研究了更新与迁移在档案保护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更新与迁移可能带来的档案内容信息损失风险,并提出了如何规避这类风险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对于信息的更新与迁移过程中的丢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刘家真教授指出,“保护数字文献的关键在于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性,为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还提出了3M策略:数字媒体的选择与维护、科学管理以及技术迁移。”因此,要建立信息安全平台,保护网上政务资源。搭建安全支撑平台和安全应用支撑平台。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与保护必须放在第一位,数据丢失了,或者被删改了,起不到应有作用,甚至会起到负作用。
2.2政府市场联动,强化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公务员及社会公众日益紧迫的需求。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问题。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这些原因和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必须强化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要引入市场机制、把握好电子政务的市场定位、确立客户关系管理和赢利模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尤其要让第三部门、企业集团甚至民间组织加入,让他们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之一。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巨大工程,短期的规划是注重解决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制订中长远规划,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建造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模型,熟练掌握电子政务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几种主要方式和内容,间接影响至少要考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效益,直接影响应考虑到电子政务对政府、相关企业及咨询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好坏标准要交给市场而不是政府,这样政府才能牢牢抓住主动权。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电子政务推进标准化必须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为电子政务标准选择正确的类型、级别与形式就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明确电子政务标准化在标准类型归属、标准级别划定与标准形式确定方面的特殊要求,正确选择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类型、级别与形式。2.3协同政务建设,攻克关键技术
政务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个环节,要从行政决策组织、行政决策活动、行政执行组织、行政执行活动、行政监督组织、行政监督活动、公务员培训等几个方面探讨电子政务的协同发展以降低行政成本的机理。如公务员的部分培训内容可以在网上进行降低培训成本。
降低政务成本要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协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自身运作能力的强化,协同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组织实现职能整合、信息整合、业务整合、流程整合,最终实现政务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提高。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注意解决好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必须设计好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国产软硬件的相对不成熟,在集成时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在现有的国产软硬件的基础上,要经过反复测试和优化形成一套真正运行稳定、切实可行的国产软硬件的集成应用方案,确保应用国产的关键技术。
知识产权和隐私的保护技术急需攻克并同步更新。应当从提高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意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者道德,以及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方面来保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我国知识产权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和国外比较差不多。国外知识产权类网站的开发者主要是国际协会或组织,行政管理网站占据主要地位。我国是以中央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带动地方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建设,实现各知识产权信息库的资源共享。要保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权利人享有合法权利。
2.4依法管理政务,制度职能创新
电子政务呼唤新的管理理念。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电子政务的全过程,要运用信息时代的人本思维重塑政府管理模式,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进电子政务实际上是要达到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新的制度平衡。
电子政务始终要以依法行政为大前提。电子政务立法的宗旨应当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办公效率。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本质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公平、透明、和谐的环境。电子政务要立法。立法中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模式、立法层次、立法效力等。电子政务的运行必须在法律监督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必须基于信息法律的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建设法制社会。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环境。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的流程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发展应完善:与政务信息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电子政务不仅在公共行政领域,而且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各级政府治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提供了现实条件。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工具。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各部门网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要重点解决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引入IT治理的思想,对电子政务中实施IT治理,找到实现电子政务制度与技术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5高效优质服务、狠抓绩效评估
我国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已在各级政府和部门中逐渐开展起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大发展。
电子政务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正在成为现代政府运作的主要方式,成为政府更好的实现其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而在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后,电子政务能否真正取得预期的成效已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巨大的资金投后,实际效果却与预期相距甚远。究其原因,缺乏与电子政务运行特点相符合的绩效评估体系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要形成我国自己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可以把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提倡综合应用模式,突破产出层次。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突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战略选择,同时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改革的进程,做好战略规划。从政府网站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重点政务业务系统建设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稳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家真.数据丢失的风险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4,(01).
[2]刘家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要求[J].档案管理,1999,(01).
[3]刘家真,倪丽娟.创建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灾备基地的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6,(04).
[4]刘家真.更新与迁移中的风险管理策略[J].北京档案,2005,(10).
[5]刘家真.保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4).
[6]李纲,彦.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平台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被提上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调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同实现的整体效应必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1997年7月1日,克林顿总统颁布了联邦政府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确立了联邦政府政策的基本框架,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中,联邦政府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和建议。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原则包括因特网发展是市场驱动的所以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产品或者服务买卖并达成合法协议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政府必须参与时政府参与的目标应该是支持和创造一种可以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为商业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政府必须深化对因特网的特性的认识从而对现有的一些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重新进行审议、修改或者废止、打破网上交易的法律框架的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促进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表现为互动关系,经过研究发现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2“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启示
2.1做好灾备方案,确保信息安全
经济社会中存在大量数据,WestWorld公司的报告指出,在每500个数据中心中就有1个每年要经历一次灾难。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数据,数字信息是源头活水。刘家真教授提出了制定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必须考虑管理者的责任和办公自动化网络上运行的电子消息必须作为凭证加以管理。刘家真教授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面临的风险,根据国情提出文献的档案数据宜采用同城异地备份与远端异地储存其离线备份的灾备方案,并对远端异地离线灾备基地的建设、管理与可持续运作提出了建议。刘家真教授还深入研究了更新与迁移在档案保护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更新与迁移可能带来的档案内容信息损失风险,并提出了如何规避这类风险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对于信息的更新与迁移过程中的丢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刘家真教授指出,“保护数字文献的关键在于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性,为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还提出了3M策略:数字媒体的选择与维护、科学管理以及技术迁移。”因此,要建立信息安全平台,保护网上政务资源。搭建安全支撑平台和安全应用支撑平台。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与保护必须放在第一位,数据丢失了,或者被删改了,起不到应有作用,甚至会起到负作用。
2.2政府市场联动,强化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公务员及社会公众日益紧迫的需求。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问题。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这些原因和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必须强化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要引入市场机制、把握好电子政务的市场定位、确立客户关系管理和赢利模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尤其要让第三部门、企业集团甚至民间组织加入,让他们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之一。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巨大工程,短期的规划是注重解决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制订中长远规划,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建造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模型,熟练掌握电子政务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几种主要方式和内容,间接影响至少要考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效益,直接影响应考虑到电子政务对政府、相关企业及咨询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好坏标准要交给市场而不是政府,这样政府才能牢牢抓住主动权。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电子政务推进标准化必须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为电子政务标准选择正确的类型、级别与形式就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明确电子政务标准化在标准类型归属、标准级别划定与标准形式确定方面的特殊要求,正确选择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类型、级别与形式。2.3协同政务建设,攻克关键技术
政务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个环节,要从行政决策组织、行政决策活动、行政执行组织、行政执行活动、行政监督组织、行政监督活动、公务员培训等几个方面探讨电子政务的协同发展以降低行政成本的机理。如公务员的部分培训内容可以在网上进行降低培训成本。
降低政务成本要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协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自身运作能力的强化,协同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组织实现职能整合、信息整合、业务整合、流程整合,最终实现政务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提高。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注意解决好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必须设计好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国产软硬件的相对不成熟,在集成时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在现有的国产软硬件的基础上,要经过反复测试和优化形成一套真正运行稳定、切实可行的国产软硬件的集成应用方案,确保应用国产的关键技术。
知识产权和隐私的保护技术急需攻克并同步更新。应当从提高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意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者道德,以及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方面来保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我国知识产权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和国外比较差不多。国外知识产权类网站的开发者主要是国际协会或组织,行政管理网站占据主要地位。我国是以中央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带动地方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建设,实现各知识产权信息库的资源共享。要保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权利人享有合法权利。
2.4依法管理政务,制度职能创新
电子政务呼唤新的管理理念。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电子政务的全过程,要运用信息时代的人本思维重塑政府管理模式,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进电子政务实际上是要达到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新的制度平衡。
电子政务始终要以依法行政为大前提。电子政务立法的宗旨应当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办公效率。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本质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公平、透明、和谐的环境。电子政务要立法。立法中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模式、立法层次、立法效力等。电子政务的运行必须在法律监督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必须基于信息法律的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建设法制社会。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环境。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的流程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发展应完善:与政务信息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电子政务不仅在公共行政领域,而且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各级政府治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提供了现实条件。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工具。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各部门网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要重点解决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引入IT治理的思想,对电子政务中实施IT治理,找到实现电子政务制度与技术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5高效优质服务、狠抓绩效评估
我国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已在各级政府和部门中逐渐开展起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大发展。
电子政务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正在成为现代政府运作的主要方式,成为政府更好的实现其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而在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后,电子政务能否真正取得预期的成效已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巨大的资金投后,实际效果却与预期相距甚远。究其原因,缺乏与电子政务运行特点相符合的绩效评估体系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要形成我国自己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可以把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提倡综合应用模式,突破产出层次。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突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战略选择,同时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改革的进程,做好战略规划。从政府网站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重点政务业务系统建设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稳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家真.数据丢失的风险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4,(01).
[2]刘家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要求[J].档案管理,1999,(01).
[3]刘家真,倪丽娟.创建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灾备基地的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6,(04).
[4]刘家真.更新与迁移中的风险管理策略[J].北京档案,2005,(10).
[5]刘家真.保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4).
[6]李纲,彦.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平台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1).
[7]查先进.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07).
[8]邓崧,彭艳.我国电子政务的和谐发展模式及问题研究[J]电子政务,2005,(12).
电子政务就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机关或有关机构以电子的方式进行公共管理和处理政府事务。它包括三个部分:①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③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是企业以电子方式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或者以电子方式为手段的经济活动。它包含了四个部分。①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交易。②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③企业与政府的电子交易。④消费者与消费者的电子交易。
2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2.1基础管理
在基础管理这种分层组织结构上。政府和企业面临的是同样的挑战:政府面对的是突发事件危机处理。企业响应快速多变的用户要求,同样需要增强组织的信息化灵敏度。政府提高办公和公共管理效率与企业提高商业管理效率,也都要求将信息化改造的重点放在业务管理流程的重组上。
2.2信息技术基础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等来实现其功能。电子政务要求不仅要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同时要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民众、企业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也要求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与其合作者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2.3服务理念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都具有服务的直接性(减少中间环节的直接沟通)、高效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交互性(通过网络信息并得到反馈)和透明性(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等特点,同时都能降低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电子商务最终的归宿是生产者更直接贴近围绕消费者,为消费者服务,电子政务的目标也将是政府对群众的要求进行更快捷的反映,更直接地为人民服务。
3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3.1政府网上采购会诱导企业信息化并起示范作用,推动B2B电子商务的发展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B2B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中的重头戏,应优先发展,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较容易实现,而且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大宗的,通过引入电子商务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B2B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事实上,与传统的企业采购相比,企业网上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获得采购主动权,提高采购效率,优化存货管理,保证采购质量。应该说,企业网上采购需求很大,但这种需求目前在我国主要还是潜在的。政府网上采购可为企业网上采购作出榜样,带动企业网上采购。制约B2B发展的原因之一是信誉问题,在我国,传统商业信誉就比较缺乏,网上的商业信誉更难以确定。政府的信誉度高,对买卖双方不存在不讲信誉的问题,加之政府采购多为财政性资金,资金上有保障,政府网上采购能为解决网络交易信誉问题带一个好头。
3.2电子政务的发展能推进B2G、B2C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加快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和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含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政府机关内部网络和政府专用信息网络的建设等。电子政务系统的完善和政府内部信息网络的建立及其与公共信息平台和因特网的互联,使政府不再游离在网络以外,企业就可以开展对政府的电子商务,B2G电子商务就会得到应用与发展。B2C电子商务,即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涉及面广,市场前景可观。从长远来看,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将最终在电子商务领域占重要地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以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模式的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只能占很小的比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家庭信息化程度低,加之对网上交易的信誉有怀疑。电子政务开展后,公众要得到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就必须进行家庭信息化建设,配备计算机和相关设备,通过电话线路或专线上网。由于接受政府的网上管理与服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并不存在信誉问题,所以,公众愿意上网,乐意接受政府的电子化管理与服务,并逐渐形成网上行为的自觉性。当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家庭上网较为普及、公众有网上行为的习惯后,也会产生网上采购行为。这样B2C电子商务就会全面展开并迅速发展。
3.3政府建立网上专业交易市场,可带动电子商务为经济建设和市场建设服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方面
政府建立网上专业市场不仅具有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活动的双重性质,而且能为指导和管理电子商务积累经验。中小型企业、个体企业的资金与信息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对于繁荣市场,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重要。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的网上专业交易市场,既具有权威性,又可避免重复建设,还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前来参与,迅速形成规模和气候,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电子商务要求政府管理电子化、网络化,而电子政务的开展又有利于政府对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的监督
电子商务实现后,大部分商务活动都在网上进行,商务信息都在网上传递与交流,如果政府部门采用传统的方式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管理,肯定效率很低,甚至无法实现。政府对商品价格的调节就是如此。如果实现了电子政务,政府就可以通过网络访问企业的网页,获得企业产品质量、等级、产地及销售价格的真实信息,从而避免原来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政府报告时恶意更改造成的信息失真。可以在将各行业各企业的价格、产地、质量等信息收集齐全后,通过专门的价格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市场信息,并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促进商品流通、提高商品质量的方法,再根据价格中存在的问题,将处理结果转化为政府决策、电子命令,通过网络发送到各个需要调整价格的企业,并在网上监督其更改。如果实现了电子政务,政府还可面向消费者设立价格网,专门接收来自消费者对价格的意见,从而帮助政府更好地实现价格调控作用。
虚拟电子市场上同样存在不合理价格、假冒伪劣商品,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同样有矛盾。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面向公众设立专门网站,以利于消费者检举质次价高的商品和企业。实施EDI报检后,用户坐在本公司的办公桌前,通过微机和电话进行报检商检部门接到报检数据后,经检务审查收费,然后自动进入计算机系统中,这样可加快商检报检的速度,缩短商品检验周期,既极大地方便报检部门,又能减少因重复录入而产生的错误。
4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
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宏观上讲,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互动,有利于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进而创造我国在新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微观上讲,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互动,政府与企业可以资源共享,进一步优化两者更深层次的整合,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政企办公交互信息的时间,改善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也提高了政府监控工作的能见度,企业也可以利用政企的这种互动关系,挖掘有利于自己的公共信息资源,延伸企业价值的增值链。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在信息时代的超常规发展。
参考文献
[1]娄策群.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3).
[2]强韶华等.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J].北方经贸,2003,(10).
[3]陈涛,张明毫.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研究[J].商业研究,2005,(15).
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机遇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事实上,电子政务已经迅速地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的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技术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各项决策活动的政府,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已经存在了200年以上。随着网络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来临,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模式。政府的组织形态也有可能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水平的网状结构转变,减少管理的层次,以各种形式通过网络与企业和民众建立直接的联系。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将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对原有的政府形态进行改造的过程,希望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最终构造出一个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形态。
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机遇。江总书记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quot;。我国政府的现代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在信息时代,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企业必备的手段一样,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
信息化使许多政府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快、更好,帮助政府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理。今天,无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或者国家安全的保障,都不能没有电子政务的支持。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将对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发展起着示范作用。电子政务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同时,建设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政府。
梳理主线规范业务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利用信息技术重新梳理,可以有效推进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
如何实现由“现有的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决不是有了投资,买了设备和软件,或者说政府上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的问题。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按照朱?基总理“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要与政府职权能转变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应该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而不是以政府的部门或地区为规划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给政府重新“梳一次辫子”。把那些最急需的政府业务流的“辫子”先梳理出来。等到按照优先顺序把“辫子”梳完了,一个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就出来了。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业务流就是要转变的政府职能;而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部门就是要调整的政府机构。
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方法
我国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数以万计。如果采用个体经济的办法任由部门各自开发自己的系统,不仅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更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势必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实际上,电子政务中包含许多的标准“零部件”,如人事、财务、计划、公文、档案、器材、考勤等等,不下数十种。如果这些“零部件”都规范化和标准化并由企业来开发,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还可以形成和支持一个相当大的软件产业。
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一定非要政府投资不可,民众也是电子政务的一个“财源”。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角色是准确地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实现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系统开发的任务应该留给企业去做。如果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建立一支队伍去搞本部门的系统开发,不但成果不能商品化,而且为内部人员非法修改系统和犯罪提供了机会。
分步发展循序渐进
建设一个成熟的电子政务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时间,这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
起步阶段政府信息网上是电子政务发展起步阶段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大体上是通过网站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如法规、指南、手册、政府机构、组织、官员、通信联络等。
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在这个阶段,政府除了在网上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这个阶段的一个例子是用户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政府的表格(如报税表)。美国政府规定,联邦政府的最重要的500种表格必须做到可以在网上下载。
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在这个发展阶段,政府与用户可以在网上完成双向的互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用户可以在网上取得报税表,在网上填完报税表,然后,从网上将报税表发送至国税局。在这个阶段,政府可以就公共工程项目,或某个重要活动的安排在网上征求民众的意见,民众也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政府提出询问或建议。
网上事务处理援用上面举过的例子,如果国税局在网上收到企业或民众的报税表并审阅后,向报税人寄回退税支票;或者,在网上完成划账,将企业或民众的退税所得直接汇入企业或民众的账户。这样,民众或企业在网上就完成了整个报税过程的事务处理。到了这一步,可以说,电子政务在民众报税方面是趋于成熟了。
显然,这个阶段的实现必然导致政府运行方式的改变。原来政府与民众的“接口”是在办公室,现在则移到计算机屏幕上了。因此,需要调整原有的某些政府部门及某些人员;设立一些新的部门及新的岗位;重组政府的业务流程。如果一个部门说它已经实现了电子政务,而机构和运行方式却原封不动,那么,这个部门的信息化肯定是不成功的。
上面所举的的例子,只是政府数百个业务流中的一个。这数百个业务流的信息化不可能同时进行,只能按照轻重缓急,根据需要和可能,一批一批地开发。因此,建设一个成熟的电子政务可能需要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
确保安全把握分寸
不能将安全问题绝对化,不是“越安全越好”。一个门需要几把锁,取决于门里放了什么东西。
不同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对于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将安全问题绝对化,不是“越安全越好”。一个门需要几把锁,取决于门里放了什么东西。显然,锁越多,“安全”的成本就越高,门的使用效率就越低。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系统要求,实现“恰到好处”的安全。换言之,在设计系统安全措施的时候,必须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权重,并求得适度的平衡。
目前,国内有一种趋向,好像建一个系统就要搞一个独立于互联网的专网,理由是要确保系统的安全。专网太多,不仅将使电子政务的投资急剧增加,而且,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专网太多,还给政府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造成许多壁垒,降低了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信息系统的效率,给中央政府为了监控和决策而获取信息带来了很多困难,利少弊多。为了保证国家的核心机密,有必要建设若干个独立于互联网的专网。但是,进入这种专网的系统越少越好。因为,进入这种专网的系统越多,专网的安全就越没有保证。
因此,有必要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的科学管理。什么系统需要专网,什么系统不需要专网;什么系统需要加密措施,什么系统不需要加密措施,应该通过系统的安全评估来回答。
安全评估应该从政治上、经济上、技术上回答系统中的信息究竟有多么重要,在安全上究竟受到哪些潜在的威胁,这些威胁有多么严重,如果信息或系统受到侵害将造成什么后果,才能确定系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措施。
突出政务知难而上
“电子政务”中的关键字是“政务”,而不是“电子”!如何克服形形的社会阻力是电子政务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遇到两个主要的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电子政务的一体化问题,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但是,由于职责的划分和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比较有利于国家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第二个难点是所谓数字鸿沟问题。如果不能做到民众普遍上网,那么电子政务只能是为少数人提供了方便和服务。事实上,那些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如社会救济)往往可能正是那些无法上网的人。为了克服这个难点,许多国家都想了很多办法。如意大利的波哥纳市向所有的民众提供免费上网和电子邮箱;加拿大和新加坡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计算机的补助;牙买加利用邮局,英国利用公共图书馆,印度利用公共信息亭等方便民众就近进入政府网站。
【摘要】:由于电子商务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被各国政府所青睐,并把它引进了行政系统了,形成了全球的电子政务热潮--它正在广泛地使用于政府传播和接受信息,提高政务办公效率,降低支出和收税的成本,并增强政府对居民的信息服务。本文简要介绍美国电子政府在这方面的观念和做法,希望对国内电子政府的开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电子商务主体学习居民
一、政府网络采购成为重要内容
在美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首先为政府提高效率及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可能。在私有企业,B2B电子商务已经降低了采购成本,并提高了10-50%的采购效率。美国政府已经逐渐开始适应这种变化。基于电子商务的政府网络采购,使采购过程更具效率、更具透明度。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把有关合同方式的采购信息置于网上,并通过在互联网上公布获胜的投标和运营评估,政府增加了透明度并提升了专业标准。既然未来的采购通告可以置于人人都可看到的互联网上,对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公众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透明度,所有这一切将导致私有企业和政府间的更好的合作。这样具有两个明显的正面效果,首先,使得私有企业在政府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另外,由于私有企业将被要求满足政府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将有助于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二、EDS成为电子服务主体
政府也可以运用互联网传播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以比十年前能做到的更快地回复居民的询问。在世界范围内,政府正在建立信息交流系统,使得居民选择不同层次的参与。居民可以运用互联网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下载正式表格,以及学习其他重要的政府信息。
电子服务传播(ESD)提供了网络接入数据库的途径,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网络商业交易,以及提供信息基本构架,使得在几乎任何地方,政府都是可接入的。ESD解决方案的收益点包括:
1、通过建立公共服务点,提高公众对政府计划的参与。
2、改进公共服务,却不会提高纳税人的整体费用。
3、在法规的解释和应用中提高了透明度和一致性。
4、针对那些要求个性化帮助的客户,提高并细化了服务质量。
5、增加了居民获取政府服务在时间、地点上的选择性,包括在家、在办公室以及其他地点。
ESD渠道被政府用于实现一些基本目标,包括:
1)提高政府的民主过程和体制意识。
2)电子传播信息和服务。
3)提高公众在政府和行政机构的运作过程中的参与性。
4)在民主进程的基础上,给予居民直接的、政府性的支持。
税收表先可以在数秒内从ISR网站直接下载。说明性小手册、电话号码以及经常被问及的问题的答复都可以快速提供给居民,另外,希望与他们的国会成员写信的选民可以选择用发e-mail的形式。
美国政府正在不断提高其在网上提供信息和服务的能力。现在,居民可以获得超过2,700万网页的政府信息和不断增长的在线交易数目。个人可以查找并下载500多种使用频繁的政府服务表格,包括税收和社会安全服务、选民登记、军队征募、执照更新和商标登记等。
去年,联邦政府推出了一个新网站--FirstGov.gov,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使得用户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FirstGov.gov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通过使用由私有部门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该网站可以在1/4秒不到的时间内搜索半兆的文件,一天可以处理上千万种搜索。个人可以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并在数秒内一次敲击接入所有相关文件和网站。州和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政府的经验
尽管联邦政府极力推进政府对互联网的使用,电子政府最大的潜在影响依赖于州和地方政府。既然州政府自身更清楚地认识到影响当地居民的问题,他们可以用最及时的信息、事实、新闻和其他栏目更新他们的网站。所有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都设置了正式的政府网站,并可以通过FirstGov.gov连接直接进入,或所有其他的搜索引擎获得。每一个政府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每个州的居民的具体需求的有用信息。
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健康和人类服务机构建立了一项在线服务,称为加尼福尼亚护理网。该计划被设计用于帮助加利福尼亚居民为他们自己和家庭寻找健康护理的机构和服务,它包含了大多数经州政府认可的、有保证的老年人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种类包括:健康、社会服务、心理健康、酒精、药品和老年人护理服务。该网站有助于用户寻找他们所在地区的相应机构。例如,网站访问者可以在具体指定他们所需要的服务种类(例如一个社区居民治疗系统或一个心理健康康复中心)之前,敲击"心理健康护理机构"。一旦他们已经确定了他们所需的服务种类,他们可以输入他们的邮政编码来寻找附近的相应的机构,或者他们可以进入有关病人的信息,确定哪些机构最适合他们的要求。
华盛顿州信息服务部门(DIS)和税务部门(DOR)在1997年合作推行一项互联网计划,即自动化地计算税收,并使企业电子化申报并支付他们的税收。电子税收申报(EIF)系统是该网站的一个交易性系统。互联网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也已提出并被证实可行,网站应用系统的安全网络支付已经启动和实施。更重要的是,ELF系统是通过简洁的界面、自动化的计算、自动化核查错误、安全加密环境、网络收据和现代化的网络保障做支持的。DIS和DOR同样遵循"32/10规则",该规则是由参与其中的企业建议的,他们认为他们仅仅愿意使用费用低于一张32美分的邮票以及只需花费不到十分钟时间的系统。
其他正在有效使用电子政府的州的例子,包括犹他和肯得基。犹他网站最为人知的特色是有关在盐湖城举行的2002年奥运会的信息连接。肯得基的主页提供了有关农业的连接和有用信息,农业对于该州大量的烟草农场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网站也包括有关州和地方政府的信息、企业的发展、州就业机会、州公园和娱乐、以及运输服务,再加上无数的帮助政府为他们的居民提供高效服务的其他有用服务。
美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
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因特网发展应该以市场为驱动,因为创新、拓展服务、广泛参与、降低价格等只有在市场主导的环境下才能实现。在一种受管制的行业中则无法实现,即使是在某些需要共同行为的领域,政府也应该尽可能鼓励产业界自我管理以及私营部门带头论文。
2、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买卖双方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产品或者服务买卖并达成合法协议的过程中,尽可能将政府的参与或干预最小化。政府将严格控制对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商务活动制定新的以及不必要的规定,简化政府办事程序或者避免征收新的税收和关税。
3、为商业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当政府必须参与时,政府参与的目标应该是支持和创造一种可以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那些需要政府干预的领域,政府的作用应是确保竞争、合同履行、保护知识产权和私有权利、防止假冒、增强透明度、增进商业贸易、促进争端的解决。
4、政府必须认清因特网的特性。因特网的优势和获得的巨大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其分散的本质(decentralizednature),以及其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bottom-upgovernance)。过去60年来为电信、无线电和电视行业建立的规范框架对因特网来讲可能并不适用。对现有的一些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应该重新进行审议、修改或者废止,以满足电子时代的新要求。
5、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当今因特网本身就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网上交易的法律框架必须打破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采取一致的管理原则。对因特网进行完全不同和多重管理只会阻碍自由贸易和全球商业发展。
美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
1、关税和税收。因特网上进行交易的产品或服务,都应该是无关税的,亦即不应该对电子商务征收新的税收。因为因特网是一种全球的媒介,所有的国家都应该从这种无壁垒贸易中受益。现有的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税收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一致,并且做到易于理解和管理。根据现有的税收原则,州和地方政府应该合作制定出统一的、简单的电子商务税收方法。
2、电子支付系统。在电子支付系统发展初期,迅速改变着的商业和技术环境,使得制定及时、合适的相关政策非常困难。因此,法规和规则不应当缺乏灵活性,不应当是高度约束性,否则会对电子商务发展造成潜在的伤害。近期而言,电子支付个案监测的做法是可取的方式。
3、电子商务通则。政府支持制定一套国际统一的贸易规范以促进电子商务。这种规范应该鼓励政府对电子合同的认可;鼓励国际普遍接受电子签名以及其他类似授权程序的规则;促进为国际贸易活动制定可替代的争端解决机制;制定可预测的根本原则,使权责明确;让电子注册的使用合理化、简单化。
4、保护知识产权。因特网上的商务活动经常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销售与认证。为此,政府将研究并征求公众对保护数据库方法的建议;促进全球共同努力,为相关专利提供有效的充分保护,建立能够决定专利要求效力的标准;在全球开展工作,以解决那些由于不同国家对因特网相关商标的不同处理方式而引起的争端;建立审议域名的分配制度,以创造更加竞争的、以市场为基础的体系,并力争造就因特网这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
5、隐私权。政府支持私营部门建立有效的、用户友好的以及自我规范的隐私管理体系的工作,这包括促进对个人隐私认知的机制、网上选择的应用、信息的公平获取与利用,以及争端的有效解决。对于那些不能完全由产业通过自身规范和技术独自解决的隐私权问题,政府将和产业以及有关各方共同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6、安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必须是安全且可以信赖的。如果用户对他们网上的通讯安全不够信任,认为他们的数据不能避免被截取或者更改,那他们也就不会利用因特网来进行商务活动。政府正在与产业界合作,采取措施,促进这种市场驱动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并满足社会和用户对安全和可靠性的需要。
7、电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全球电子商务依赖现代的、严密的全球电信网络,以及与之相连的信息的应用。然而,许多国家现有的电信政策正在阻碍先进数字网络的发展。美国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以消除竞争、客户选择、低价格和更优服务的壁垒。
8、内容。政府鼓励产业界进行自我规范,采用有竞争性的内容评价体系,开发有效的、用户友好的技术工具(如过滤和封锁技术),从而使父母、教师以及其他人员能够阻挡不适当的内容触及儿童。
9、技术标准。互联网的技术标难以及其他相互作用的机制应该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来决定。技术在快速变化,如果政府试图建立技术标准来管理互联网的话,将只能导致阻碍技术创新。
“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作为美国政府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性政策框架,反映了产业部门、消费群及网络界的广泛意见与要求,体现出联邦政府大力促进从业者与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的战略意图。这一框架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是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的纲领性文件,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每年报告执行情况,提出政策调整与更新战略建议,并促进相关政策及战略的实施。
纵观“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所确定的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不难看出美国正在以下几个方面,致力于电子商务在美国以及全球的发展:
1、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务模式,要求必须有良好市场环境。包括适宜的社会环境、竞争环境、管理和服务环境等。为此,政府强调市场化原则,主张发挥私营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鼓励私人投资,建立自律性产业规范与规则,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
2、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电子支付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电信技术标准等。比如1998年10月,克休顿总统颁布了“因特网税收自由法案”,规定3年内免征因特网或因特网接入使用税;2000年6月,国会众议院通过“电子签名法”,使得电子签名与书面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电子商务的全球化。因特网全球性开放的特点,使得建立网上国际贸易自由区的理想成为可能。为此,必须打破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建立一套国际统一的贸易规范与法律框架。包括对电子合同的认可、接受电子签名以及其他类似授权程序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机制、制定权责明确的根本原则等等。为此,政府率先实施网上贸易免税政策,并主张和推动各国对网上贸易免征关税。1998年5月,克林顿总统亲赴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敦促各国支持美国关于电子商务完全永久免税的建议。尽管发展中国家存在种种担心,但132个成员国还是签署了《关于电子商务的宣言》,规定至少1年内免征互联网上所有贸易活动关税。
4、确立一致性原则。美国政府认为,对因特网采取完全不同和多重管理措施,只会阻碍自由贸易和全球商业发展。为此,依据“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所确定的原则与相关政策建议,美国大力促进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其“柜架”的认同。事实上“框架”一出台就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支持,成为商讨全球电子商务政策及法规问题的准则。1997年12月,欧盟与美国发表了有关电子商务的联合宣言,与美国就全球电子商务指导原则达成协议,承诺建立“无关税电子空间”;1998年5月,世贸组织132个成员国签署“关于电子商务的宣言”,随后OECD国家也接受了关税豁免建议,世贸组织也已认可这一原则,1999年2月,欧盟又提出建立一个旨在协调全球通讯,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国际的提议:1999年5月,美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在关税、税收、隐私权、身份确认等方面确定了共同原则,强调了两个经济大国在电于商务方面进行磋商与合作的重要性,表明两国意欲通过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联手制定电子商务全球框架,以保持和增强两国的领先地位。
5、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
1993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行动计划以及信息高速公路规划,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逐步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1994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倡议,旨在通过卫星通讯和电信光缆连通全球信息网络,形成信息共享的竞争机制,全面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2000年美国政府向信息和通讯产业投入8.5亿美元,政府还提供1.1亿美元用于发展第二代互联网,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化生活方式逐步由梦想变为现实,人类社会开始跨入信息化时代.顺应时展潮流,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勇立潮头,秉承与时俱进之精神,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决策能力全面提升。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运作效率,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政府是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处理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的用户,只有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极大地提高政府业务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实施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1、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优化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提升政府的沟通效率和行政运作效率,简化行政运作程序,降低行政运作成本,从而节约政府经费与开支。
2、加强监管,促进政务公开。实施电子政务,能够电子政务,能够加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各权力机构业务运行的监管,并可实现政府相关信息和业务处理流程的公开化。实施电子政府后,政府的业务流程通过电子政府平台自动实现,其处理的过程、处理的时间、处理的依据、对于上级领导、相关公众、政务工作人员都是公开的,从而减少了传统政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实现了政务的公开化、透明化。
3、改善公众服务,提高政府形象。电子政务使政府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企业、公民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掌握和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的管理。以我国为例,普通民众过去要办一件事,要跑很多路、进很多政府部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利用互联网进入电子政务平台,每个人都就可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办事章程和各项政策法规。同时,政府也可过网络与公众进行进行信息交流,听取公众的意见与心声,从而使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互联网络是没有国界的,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将加强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树立我国政府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4、通过政务信息化,推动社会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由于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大使用者,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广域性,使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涉及面更广、影响更为深远。,在推动全社会信息化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实施电子政务还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九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3%,是我国GDP增长的3倍。2000年,我国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了1万亿元,成为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带动国民经济增长近2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9%。
三、电子政务存在问题
1.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
2.重视硬件投入,忽视制度建设和对公务人员的培训。电子政务建设既需要技术的支持,也需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公职人员的能力建设。电子网络下的政府管理和传统的政府管理,其理念和手段上有较大差别。因此,对公职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要使绝大多数公职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电子政务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要转变他们的管理观念,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工作的薄弱之处。
3.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然而,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一直是滞后的。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如缺少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法律法规的欠缺势必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4. 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各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论文大全。如英国在内阁办公室成立信息中心(GentralITUnit-CITU),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Govern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Board-GITB),爱尔兰政府成立了信息社会委员会(InformationsocietyCommission)等,负责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实施。但是,现在普遍担负不起这个任务。即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服务等,尚无职能部门管理。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行任何改革,思想解放是关键。应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想上接受这场变革,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要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并且要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之内。
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作为政务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党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论文大全。
3、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网络安全,促进电子政务发展。要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反病毒,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制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维护、内容和形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保障政府信息网络的规范、安全运行。针对电子政务的安全特性,现阶段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都有两种观点及操作方法。一是技术隔离,也就是政务完全搬上网,再利用技术的手段在网上保障政府的安全。如多级防火墙、网络分级授权、数字签名、数据库备份等。二是物理隔离,也就是不完全依赖虚拟网络,而是采用网上与网下联合完成业务,重要的审批、授权、决策等放在网下,还是依靠传统手段来执行。论文大全。很明显,两种隔离各有各的适用范围。
3.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据统计政府掌握了社会信息资源的80%,提高社会信息的价值,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关键。然而,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把信息看成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注得总体规划,先易后难,急用先行,协用推进。统筹规则,制定总体方案。各地区的电子政务总体规则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做到与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全面衔接。同时,要将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衔接,下级部门目标与上级目标衔接,行业管理部门目标与同级其他机关建设规划相衔接。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各地区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必须采取先易后难、急用先行的原则,密切结合国内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电子政务中应用系统建设工作的优先顺序。电子政务的发展,不可能全面开发,齐头并进,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
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要加强对政府部门电子服务的协同研究,制定政府部门电子服务协作规范,使各级政府部门在管理和服务时协同一致,真正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姬泊.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5(2)
2 、张维迎,.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 、金太军.论政府的网上责任[J].公共行政,2004(5)
4 、张维迎,.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 、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3(3)
6、胡广伟,仲伟俊,梅姝娥.中国政府网站建设现状研究[J].情报学报,2004,23(5)
关键词:公众需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45-02
一、引论
早期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都是以政府机构的职能为中心的,更多考虑的是政府机构的层级设置不仅办事效率低,而且难以及时、高效地满足公众的各种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就出现了基于公众需求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模式。公众需求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模式就是指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改善的、集成的服务,实现“前台”服务渠道整合,并且实现提供“后台”服务的政府部门业务系统的集成。[1]
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需求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覆盖绝大多数与公民、企业及其它社会组织相关的政府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公众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信息类服务
信息服务主要是指政府机构直接通过网站向公众提供的单向的、非接触式的政府公共服务,如利用政府网站、手机短信等方式提供政策、法律、法规条文等。信息服务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中最基础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2]同时,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的信息检索功能也属于信息服务的范围。
(二)业务类服务
业务类服务是指政府围绕业务项目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和表格的下载服务、业务的在线处理、处理过程的查询、处理结果的公布等。[3]
(三)沟通类服务
沟通服务是指政府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双向交流。[4]如政府通过电子邮件、BBS论坛等获取公众对政府服务的请求并做出及时回复,以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三、公众需求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公众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受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一)文化因素
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在社会中成长的个人,通过其家庭和其他主要机构的社会化过程学到的一套基本的包括价值﹑认知﹑偏好和行为的整体观念。[5]文化环境的差异导致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存在很大的不同。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相关群体﹑家庭﹑社会角色和地位。一个人的相关群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人看法和行为的群体,而且家庭成员构成了最有影响的主要相关群体。个人在和相关群体的频繁接触中受到他们的影响,产生类似的公共服务需求。
(三)个人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受到其个人特征的影响,特别是受其年龄阶段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以及自我概念的影响。人们在一生中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是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还根据家庭的生命周期来安排生活,根据各阶段的财务收支情况,处在每一阶段上的家庭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一个人的职业和经济环境也影响其消费模式,严重影响产品的选择,此外,生活方式也会对个人的消费行为与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四、公众需求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模式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指导思想——社会本位、民众本位
社会本位,民众本位是指政府应该成为认真为公民办事、主动为社会谋利的热情的、充满人情味的亲民的机构。[6]
1、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是社会服务。服务型政府的中心职能是社会服务职能,其他职能服从于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处于次要的位置。社会服务本身就是目的,服务的精神贯穿于政府活动始终,这是服务型政府依存的主要依据和价值所在[7]。
2、主张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是政府的中心职能,但是如何提供服务,提供什么类型的服务,取决于公众的要求和愿望,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要求理应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回应。[8]服务型政府需要建立公众的参与机制,保持公众参与渠道畅通,让公众选择和表达各自需要的社会服务。
3、政府与公民之间保持平等、合作的互动关系。“服务型政府”反对官员本位和政府本位,提倡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提高了公民在公共服务提供过程和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了政府与公民间关系更加真实的平等。[9]
(二)基本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政府部门要为其公民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10]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基本民生、公共事业、公益基础、公共安全等。同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在于农村,以平衡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差距。
(三)基本原则——以用户为导向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社会公众的需求,而不是来源于政府部门内部。各国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过程中一般都把为公众提供理想的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我国政府在信息化背景下也努力建设建立一个高效率、有统合力的、与民众具有和谐关系的、以理想的服务满足国民公共服务需求为基本目标的政府。
(四)构建途径
1、重组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电子政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的公共部门组织结构形式,促使公共部门的结构趋于扁平化,组织形态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减少管理层次,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避免失真[11]。
2、设立电子公民中心。“电子公民中心”就是将政府机构所有能以电子方式提供的服务整合在一起[12],并以“一揽子”的方式轻松便捷的提供给全体公民。“电子公民中心”可以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过程划分为诸多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个人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政府服务。[13]
3、建立网上政民互动渠道。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我国的政民互动已经进入更深层次的交流,即公民更加关注政府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则更加关注公民的需求与意愿。[14]网上政民互动的渠道主要包括设立“领导信箱”、鼓励网上、建立呼叫中心等手段。
参考文献:
[1]王菁.基于公众价值的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评价模式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3][4]赵生辉.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需求分析模型构建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唐协平.面向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最终服务需求识别与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7]谢宁海.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务服务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马萍.我国服务型政府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
[9]张永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浅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11):57-58.
[10]符栋峰.电子政务发展与应用问题研究——以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电子政务项目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1]刘昕.公众服务型电子政务发展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2]李晓红.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政策保障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3年3期: 第66-67页
[2]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 2003年06期:145-147页
[3]陈庆魁、彭渝.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J].职业圈. 2007年07期:第24-25页
[4]道格拉斯 霍姆斯.电子政务[M].詹俊锋、李怀章等译.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13-150页
[5]侯卫真、于丽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治理[M].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7页
[6]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3页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文管理;发文;收文
1前言
电子政务是“互联网+”环境中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工作信息化的重要使命[1]。电子政务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体制创新,提高人民群众办事的方便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公文管理系统作为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在政府内部、部门之间实现公文拟稿、核发、审批、签收、存档等功能,优化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操作流程,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电子政务应用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办公已经从传动政务模式发展到电子政务模式,政府形态也逐渐从专制型、管制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2]。电子政务发展的理想目标如下:作为电子化的服务型政府,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形成有形资源无缝集成,个性化定制服务,零成本运行。因此,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国内外政府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通过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管理系统该技术改革行政程序,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平台,提供更加公开、透明、快捷的办事流程和服务模式[3]。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改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需要解决信息采集、过程建模、系统集成、安全保密等问题,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随意性,实现跨平台、跨空间的信息同步和共享[4]。经过多年的努力,政府服务机构已经构建了门户网,集成了多个电子政务系统群,包括电子缴税系统、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国家电网信息系统、车辆登记管理系统、公安信息管理系统、出入境管理系统等,为人们提供信息化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3电子政务公文管理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电子政务公文管理系统是政府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办公流程之一,其可以实现政府机构内部、部门之间的公文拟定、审核、发文、收文、存档和查询功能。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两个重要流程,分别是发文功能和收文功能[5]。发文功能是公文管理系统的最为关键的模块,其可以通过电子流程解决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发文操作,并且能够实时跟踪和记录发文流程,发文功能包括拟稿、核稿、审核、签发、归档和查询。(1)收文签收:收文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签收操作,将签收信息反馈给发文人。(2)收文登记:收文功能可以将相关的收文保持在历史文档数据库中,并且给拟办人发送相关的拟办通知,可以通过相关的手机短信通知客户。(3)拟办:拟办是指负责人收到相关系统的收来的公文的指挥,拟办负责人可以签署相关的拟办意见,如果签署人是一级领导或者其他领导,可以在公文上交代其他客户进行办理。(4)阅批:公文流转到相关的负责人处之后,可以交由用户进行处理,并且发送给相关的人员进行阅批处理。(5)分/催办:分办负责人收到系统传输的阅批公文后,其可以将公文分发给部门内部所有人员。(6)承办:部门人员收到公文之后,可以根据阅批人员或领导的意见承办,也就是根据公文完成政务工作,比如包括按照公文执行政府指令或出台配套政策。(7)归档:部门人员承办完成之后,可以将收到的公文保存在收文数据库中,这样就可以便于后期进行查询和统计,完成公文人员绩效考核工作。
4结语
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提升,电子政务公文管理系统将会引入更多的新技术,比如数据挖掘技术、智能存储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引入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保证系统公文传输、共享的安全性,进一步改进公文管理流程,丰富公文管理系统功能,为电子政务职能转变、效能提升作出贡献。
作者:顾巍 单位:无锡市体育局
参考文献:
[1]段璇.元数据管理模型在电子政务公文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5(12):150~151.
[2]常岑.基于RBAC模型公文流转系统权限管理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4):69~69.
[3]张佩珍.电子公文交换系统EDES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45~46.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电子政务结构模型应用框架
我国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也就是说政府各部门之问及政府与公众之问无法实现数据与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主要是由于各部门的网络系统都是由各部门自行构建,数据格式、技术实现和管理形式也不统一所造成的。如何有效地将大量信息资源和知识管理结合起来,实现知识创新并使其转换为生产力,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要消除信息孤岛现象,解决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在电子政务中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
然而,目前将知识管理应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还十分匮乏。随着我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推进,政府需要发掘公共管理的战略知识并进一步加以优化,从而将知识管理整合到电子政务中去。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及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要求,将知识管理理念应用于电子政务建设中,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更高层次。
1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系统模型
知识是指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及信息,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则是指,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信息与知识传递给适当的人,使其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与知识,采取行动,产生效益的过程j。从信息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是把信息转化为可被人们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并以此来提高特定组织的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对于政府部门和电子政务而言,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利用知识编码、知识分类及数据挖掘等工具对政府拥有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进行有效地组织、开发和利用,通过建立知识中心、决策支持系统来充分利用和共享政府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并充分挖掘政府信息资源和知识的内在潜力,将其真正转化为政府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从知识的生命周期来看,电子政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一条包括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等知识处理环节的知识链。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2将知识管理引入电子政务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电子政务系统则是指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实现政府政务流程和职能为目标的信息系统,是电子政务功能和模式的具体技术实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从2O世纪末开始,国内外诸多学者就已经致力于电子政务和知识管理的研究。国外学者中,MariaWimmer和RolandTraunmuller(2000)论述了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知识管理已经从最初以知识分配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系统发展到新一代以知识共享和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管理系统。SilkePalkovits,RobeaWoitsch和Dimit6sKaragiannis(2003)指出,电子政务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整个过程中信息量的庞大繁杂,使得知识管理的引入成为一种必然,强调电子政务的运作需要适宜的知识管理战略j。UweHeek,AndreasRogger(2004)提出了一个可以将政府政务模式和信息管理动态结合起来的知识管理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自1998年知识管理理念和思想被引入我国之后,国内也有学者开始了将知识管理理念引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研究。赵雪芹(2005)论述了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对知识管理的需求,指出电子政务中的公共事务、政务办公等信息流需要用知识管理的新思维加以协同统一。李淑梅(2004),高洁、辛文卿(2005)从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对信息资源价值的提取,进而促进政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将知识管理引入电子政务的必要性。范君晖(2004)初步论述了融合知识管理理念的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策略,在提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了解政府工作模式与业务流程、建立知识库、将知识管理渗透到OA系统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思想。
综上可见,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强调了知识管理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构建一种新型电子政务系统势在必行。1999年我国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逐渐开始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虽然截至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政府部门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系统,但大多电子政务系统仅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政府上网,政府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却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共享,从而导致政府部门行政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远落后于公众需求。而在电子政务中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仅有利于知识管理的实践,而且有助于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和知识的整合和共享,进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行政创新能力。因此,研究如何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方案
3.1系统设计的出发点及目标
实行“一站式”服务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目标,这对于政府各部门之间充分了解并利用彼此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进一步进行信息整合、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加快知识的使用和流动,并创造经济价值和管理效应是知识管理的核心。而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应从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一站式”服务的框架模式来进行。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采用先进的知识管理方法和产品,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政府实际情况的知识管理型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方案,以实现政府业务流程再造,进而提高政务效率。当前,在我国政府内部构建知识管理型电子政务系统,应从一系列关键点着手:首先,最大程度地挖掘政府拥有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的内在潜力;其次,充分利用和共享政府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再次,系统化管理政府业务流程中的无序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和二次使用;最后,利用知识管理工具和方法,重新梳理政府职能,设计出全新逻辑的电子政务系统。基于以上分析,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信息采集//管理/展现、信息自动归类/存储/传递、知识识别/加工/共享、智能检索和导航、数据库服务、安全控制管理和网络系统管理等。
3.2电子政务系统中知识管理的应用框架
“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架构,主要是通过信息、协作交流及办公管理等服务平台,为公众用户和政务专网用户分别提供接人工作流引擎、电子政务构件、个性化管理及服务集成等基本服务功能,使公众、企业通过具有统一人口的服务平台,简单快捷地获得全程电子政务服务的同时,也使政府公务人员可以在不同的信息系统间平滑切换,实现协同办公,提高办公效率。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其设计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自始至终贯穿着知识管理理念。根据新系统的设计要求及目标,结合“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架构,建立知识管理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框架,如图2所示:
在以上应用框架中,人与知识通过政务互相联系起来,实现了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知识传递给适当的人。通过信息、协作交流、知识管理以及办公管理四大功能平台,将知识管理的价值链贯穿于电子政务系统运作的整个过程,从而,知识管理的内容、目标及最终价值可以得以实现。
3.3新型电子政务系统的理论模型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标准,我国构建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可分为以下五个层面来进行:
(1)IT基础设施平台。主要为为整个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网络通信和系统服务。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将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基础硬件设施连接起来,形成基础网络层,为信息提供数据通道。硬件设施配以相应的系统软件构成网络系统层,向上一层——信息资源服务层提供数据存储和管理所必须的基础设施;
(2)信息资源服务层。这是一个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负责管理存放政府各类基础数据,通过数据转换、加工、提取和过滤等过程,向其上一层——应用服务支持层提供数据;
(3)应用服务支持层。这一层面包括工作流管理和电子政务中间件等,向更高层——业务应用层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同时通过各应用系统完成具体的政务应用;
(4)业务应用层。包括电子政务中GtoG、CtoB、GtoC和GtoE不同模式下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行业应用系统等;
(5)表现层。表现层处于电子政务系统的最高层面,主要包括内网门户和外网门户,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交互来完成政府沟通等职能。
在了解政府工作模式与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根据图2所示的知识管理在“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框架,结合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图1所示的知识管理模型,我们可以构建出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分层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以上是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分层逻辑结构模型,该模型充分融合了知识管理的思想,通过知识管理将电子政务服务对象、政务和政府的信息资源和知识三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IT基础设施平台作为最底层平台,为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知识管理提供各种硬件和软件支持。电子政务过程中产生的海量信息在信息资源服务层被加工处理,成为有用的知识并存储在知识中心,以供电子政务的使用者访问和提取使用,这一层为知识的再利用和共享做了充分的准备。知识管理的大部分过程主要集中在应用服务支持层和业务应用层,其中,前者作为知识管理系统架构的技术支撑体系,集中了信息和办公管理两大应用平台,这两大平台及协作交流平台将和主要位于第四层——业务应用层的知识管理平台共同完成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具体业务应用。表现层中的公众和政府公务人员既是知识的使用者,又是知识的提供者之一,同时也是电子政务中引入知识管理的最终受益者,这一层面体现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1 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1.1 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政府电子网络构建做的比较好的,是美国、新加坡,还有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其中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公认做的比较好的,也最具代表性。美国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是1993年,由副总统戈尔提出一个国家资讯规划,国会通过了方案,提出到2003年10月,政府机构要逐步消除市场化办公,并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电子化的在线交易。为了推动政府信息化,美国在推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时,甚至通过总统命令这样一种形式来规范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比如1997年12月,克林顿了一条命令,要求政府的信息不是根据机构进行组织,而是根据用户可能寻找的服务,或者是信息的类型来组织,即政府要帮助公民一站式地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
在应用领域方面,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开始时,也不是全面出击,而是重点突出应用。但是这些应用是有选择的,在推动电子政务应用时,更多关注的是政府对社会、对企业的服务,对公众的信息服务。美国确认了重点应用:建立国际性的贸易资料系统。建立政府部门的电子邮寄系统。这是美国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时,最初确立的一些重点应用领域。
1.2 欧盟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欧盟15个成员国目前绝大多数都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电子网络政府的构建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按照欧盟提出的目标,这15个国家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方面是统一步调的。他们提出在15个欧盟国家内部,重点或者部分推动20项几乎全部是面向社会的具体应用。具体来讲,有12项是面向社会成员个人的,有8项是面对企业的。而且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欧盟15个成员国大体都要能实现这20项应用,也就是说这20项具体应用都能在网上办理。通过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概况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化的力度,推动电子网络政府的建设,说到底他们的本意是要提高本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2 当前我国发展电子政务存在的困难
从政府管理体系和机制方面看,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电子政务应用体系的构建受制于庞大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或者说,行政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构建的复杂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构建,绝不能过于简单,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这是因为政务管理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每一级政府都设了很多部门,这些部门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职权,各自行使独立的权力,但是他们又绝不是孤立的一个系统,它要左右配合、上下连动,这是政务管理,政务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企业运作的重大差别。在美国,大体是自由市场经济,这个自由市场经济政府管理的模式总体是管理的比较间接,很少直接管理,而且各个政府部门的设置也比较粗放,不像我们机构设置的那么多,那么细化。美国是一种比较粗放的机构设置,我国相对的是一种细化的机构设置,在这样一个大布置的行政管理体系下构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②如何改变传统政府的政务管理流程和程序。我国的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现在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变这套传统政务流程是相当难的,而这个流程不改变,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不适合、不符合信息化的要求,所以政务信息化一个重要的要求是要对传统的政务流程进行重新构建,这是比较复杂,也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③如何改变公务人员的管理行为。公务人员在长期的传统政务管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一种观念、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要在电子网络政府状态下,按照信息化的手段使他们的行为、观念能够适应电子网络政府要求,两者之间应该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如何改变公务人员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能够适应电子网络政府管理要求,重要的在于公务人员管理理念的转变,只在管理观念转变了,管理行为才会随之改变。
3 西方电子政务发展得到的启发
吸取发达国家建设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构建电子网络政府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①要关注应用,首先在重点应用领域进行突破;②要立足服务,面向全社会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面;③要循序渐进,政府及各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府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建设。
(1)国家要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 首先重视的问题应是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技术标准, 以此来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的发展。国家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努力贯彻落实。规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其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而且还涉及到党政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的调整和协调。这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从而能够对全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强调技术标准的统一性以及在一定的整体规划下进行,并不意味着要简单地追求硬件设施的先进性, 而是强调未来的可连接性和整体布局、应用的合理性,否则就可能使电子政务的发展偏离了方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
(2)建立功能完善的政府信息网络信息库。政府信息化实施的基本条件,是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整个社会所需要决策的数量越来越多, 政府决策的负担越来越重。在信息社会中,政府更开放,公众的参与性更强,决策更趋科学合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检查更具体直接。电子网络政府的构建:①要求政府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经济结构、信息系统及社会文明的其他特征相适应;②建一条能将所有部门连在一起并让它们协同工作的安全的政府内部网和中央数据库;③提供满足公民特殊需要的服务, 公民能够从网上方便、安全地得到这些服务。
当电子网络政府逐步构建完成之后,政府的网上应用会越来越多,如此便会产生出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在建立电子政府的初期,应对数据库的建立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要加强政府各部门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从而既能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又能互相连接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摘 要: 分析了公钥基础设施(PKI)的安全框架,引入改进算法构建更加安全的容侵PKI,并将该改进的安全框架技术引入到电子政务体系中。首先构建电子政务安全模型,再用容侵PKI分层进行数字签证,逐级回溯,通过安全认证建立数据信息通道,使电子政务在保密性、认证性、网络安全、事务处理等方面有所改善。
关键词: 电子政务; PKI; 容侵CA; 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7-42-03
Application of intrusion tolerance PKI in the E-government
Hu Hengwu, Na Zhigu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ineering,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ecurity framework of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is analyzed, the improved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construct a more secure intrusion tolerance PKI, and the improved security framework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E-government system. E-government security model is first constructed, and then the intrusion tolerance PKI is used to make layered digital signature, and recalling back step by step, establishes a data channel through the security certification, so as to improve E-government in confidentiality, authenticity, network security, transaction processing and so on.
Key words: E-government; PKI; intrusion tolerance CA; security strategy
0 引言
近年来,电子政务飞速发展,正朝着标准化、平台化、联合办公的集群式方向发展[1]。电子政务是政府组织机构根据工作流程和公众的服务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在互联网上,整合政府组织机构信息资源,实现政务电子化、信息数据传递与交换电子化等功能的新型工作模式[2]。
由于电子政务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很容易受到网络安全威胁(比如,窃听攻击、伪造攻击、恶意攻击、否认发送等),如何保障政府组织机构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的安全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另外,随着电子政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深入,电子政务系统成为一个大规模大数据的系统,系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迅速扩大,其安全性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3-5]。
这里引入算法改进公钥基础设施(PKI),构建带容侵CA功能的PKI安全框架,将其应用到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中。首先构建电子政务的容侵PKI安全模型,再用容侵CA进行分层进行数字签证,通过层级安全认证建立数据信息通道,提升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1 容侵PKI
1.1 PKI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即公钥基础设施,其指的是用公钥技术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6]。PKI系统包括证书服务CA、数字证书库、注册机构RA等。其中CA是PKI系统的可信机构,是数字证书的颁发机构,在整个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数字证书库系统存储节点所有的合法证书,任意节点都可查询。RA提供用户和CA之间的接口功能,它能获取并认证用户的身份,并向CA提出证书请求服务。
CA一般有两类,分为集中式CA和分层式CA。一般使用树状结构来描述分层式CA,在树状结构中,一个叶子节点表示一个用户,枝节点表示次级CA,树的根节点代表顶级CA(它是系统中的最高证书实体)。如图1所示,低级CA、次级CA和用户,箭头指向表示颁发证书。
一个顶级CA的信任范围是包括它下面的所有节点,即表示用户的叶子节点和次级CA节点。该信任范围中的所有节点都信任顶级CA。表示用户的叶子节点,它们的数字证书由邻近各自的父节点的CA进行签署。顶级CA使用自己的私钥签署数字,然后由高一级的CA给低一级的CA签署数字证书,由此层层下行,其信任范围包括整个系统。
用户进行服务前需要验证数字证书。首先确认服务双方是否有共同的CA,如果是则直接用该CA的公钥验证证书;如果不是,则向更高级的CA追溯,直到找到一个共同的CA,然后依次验证连接该CA和用户节点的路径上所有节点的证书是否有效。
1.2 容侵PKI
一般,CA处在互联网上自动地提供相应的证书服务,而互联网遭受网络攻击是不可避免的。在这里采用“RSA公钥算法和(T,N)门限密码技术”[7],引入入侵容忍技术改善CA,使PKI系统在遭受攻击时,仍能为用户提供申请的服务,这样就得到了容侵PKI。如图2所示容侵CA。
通过把CA私钥分割成多个份额在服务器集群中进行分配,并结合分阶段签名方案,使得私钥在任何时候都无需重构,最后一步由签名通过综合计算得出最终签名。
2 电子政务安全策略
需考虑到电子政务发展迅速,电子政务的信息数据资源庞大,互联网拓扑结构纷繁复杂,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等因素。要尽力确保用户同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通信不泄漏给非法用户;有效地防止蓄意攻击;保证传输的信息数据的完整而不被篡改;对身份进行数字认证以杜绝否认行为;给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子政务服务,避免拒绝服务。我们采用改进的带容侵CA的PKI方式来满足政府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
2.1 解决方案
采用容侵PK实现电子政务的安全,方案内容包括:①采用基于RSA公钥算法和(T,N)门限密码技术的容侵PKI技术实现电子政务服务双方的身份认证和建立对称的通话密钥,还可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和不可否认性,通过引入入侵容忍技术,提供可靠的电子政务服务;②通过第三方传输协议,建立可靠稳定的服务通道,均衡性调用资源及处理大量用户的服务需求,对用户所获数据进行追踪并记录,作为事故处理依据;③服务通道建立后生成即时对称密钥实现数据通信的保密。电子政务服务中使用对称密钥原则是:一次通话使用一个对称密钥,服务结束则该通话密钥失效。
2.2 安全模型
引入容侵PKI/CA构建电子政务控制中心(Electronic Government Control Authority,EGCA)作为最高证书机构,构建电子政务认证管理系统(Electronic Government Certificate and Management Authority,EGCMA)作为次级CA机构以及服务对象即用户,形成图3所示的电子政务安全模型。
EGCA和EGCMA都有一对公钥和私钥,其中公钥用来加密数据信息和验证数字签名,私钥用来给数据信息解密和数字签名。另外,EGCA和EGCMA都用“RSA公钥算法和(T,N)门限密码技术”构建入侵容忍的私钥数字签名。
EGCA是安全模型中所有节点的顶级CA,安全模型中所有EGCMA节点的数字证书由EGCA用它的私钥签署,接着EGCMA为它下面节点的用户颁发证书。
2.3 电子政务安全服务过程
电子政务安全服务过程如图4所示。其中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和组织用户,是电子政务的请求者和使用者;电子政务服务指政府组织机构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办理、业务管理、支付、事务处理等服务;EGCA和EGCMA介于电子政务和用户之间,对电子政务服务进行安全认证,并对服务纠纷进行认定及处理。
电子政务安全服务过程为:政府组织机构(包括职能部门)向EGCA、EGCMA发送注册服务信息和提供具体的电子政务服务内容;EGCA、EGCMA对申请的电子政务服务内容进行安全认证,将其加载到服务列表;用户向EGCA、EGCMA发出包含具体电子政务服务内容的申请;EGCA、EGCMA从服务列表中选择相应的服务返回给用户,并建立通信连接处理该事项;若服务中发生事故,EGCA、EGCMA对用户和电子政务服务提供方进行责任认定,并作出处理;用户在首次通过EGCA、EGCMA取得电子政务服务后,在办理过程中每次都需要重新向EGCA、EGCMA发出服务通道连接申请,由EGCA、EGCMA生成即时的对称密钥,用于用户和电子政务系统间的数据通信和服务。
3 结束语
电子政务已被政府组织机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在实施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借鉴PKI的安全框架结构,利用算法改进CA,形成带容侵CA功能的PKI安全框架,构建了新型的电子政务安全策略,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进行分层进行数字签证,逐级回溯,通过安全认证建立数据信息通道,来改善保密性、认证性、网络安全、事务处理。相信容侵PKI在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在电子政务服务过程安全事故的界定、认证及处理等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完善安全框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范冰冰.电子政务框架体系结构[J].计算机应用,2004.24(2):
82-84
[2] 康汶,何耀光,詹先信,邓伦强.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总体架构
与功能分析[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3:38-43
[3] 陈荣艺.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游银辉.电子政务的网络信息安全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3.
[5] 鲍捷.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及防范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4.
[6] Akyildiz I F,Ekici E,Bender M D.MLSR:a novel routing
algorithm for multilayered satellite IP netwworks[J].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2002.10(3):411-424
〔关键词〕国家基金;电子政务;文献计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2.041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12-0147-05
Review and Prospect on E-government Research Programs
Sponsor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Zhou We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E-government is a hot issue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y.It does some research on E-government research programs sponsor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rom 2002 to 2011 by bibliometric analysis.All the projects which have been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fund will be analyzed from several respects to review and prospect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research,including the numbers of sponsored programs,the unit and region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ers,and key researchers.several interesting findings will be concluded.The numbers of sponsored programs and unit have been reduction trend.Information collectionand analysis of E-government,Sharing and operation mod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risk control,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government and Public satisfaction are the hot topics.
〔Key words〕national foundation;E-government;bibliometric analysis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政府部门和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程序、系统、过程或界面。与传统政府的公共服务相比,电子政务不仅具有公共物品的广泛性、公开性、非排他性等本质属性外,还具有直接性、便捷性、低成本性以及更好的平等性等特征。我国政府机关对“政府上网”工程的正式启动标志国家层面对电子政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而随后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系列性规范电子政务发展的通知以及由历任总理牵头成立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都极大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实践的需要带动理论的研究,电子政务这10年来也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文献计量法对2002-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电子政务研究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细致描绘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概况并勾勒其发展脉络。
当前国内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的学者并不多,主要有赵国洪[1-2]、王亚军[3]、张可[4]等以及曾润喜[5]等。不过他们的研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基本以CNKI或是CSSC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的论文作为研究样本,并没有学者将国家基金数据库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第二,将政府网站建设作为文献计量的主题,而政府网站建设仅是电子政务研究的新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政府网站建设为主题进行计量不能反映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的全貌。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作为国内社会科学立项研究的最高级别,其研究成果能够反映学科研究问题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奠基价值。为此,国家社科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既是衡量社会科学特定研究领域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评价各单位研究实力和作者研究水准的重要指标。因此,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据库电子政务的立项情况进行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现状。
1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样本数据来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查询系统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综合查询系统,以“电子政务”为课题名称的关键词进行搜索,第1个基金项目是在2002年得到立项的,因此本文将检索起点定在2002年,2002-2011年共得到46条数,由于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情况尚未上传到数据库,因此笔者将这46条数据组成研究样本。尽管以“电子政务”作为搜索关键词会有一部分遗漏,我们可以当做抽样调查,分析的结果是可以反映该领域发展情况的。本文的分析将基于这46个样本进行,运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 17.0进行描述分析,在研究主题社会网络图的构建部分将运用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开发的ROSTNAT软件进行。并试图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分析:(1)立项数量有何变化?(2)立项类别有何变化?(3)单位分布如何?(4)学科类别情况?(5)研究方向和研究主题有何变化学科分布情况?
国家基金项目电子政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 立项基本情况分析
2.1 立项数量分布
自2002年受到第1个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至今,电子政务研究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达到46项,立项数量的总体呈现波动趋势,具体见图1。由图1可以发现,2003年电子政务获得国家基金的立项数量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在于2003年国家推行“政府上网工程”的继续深入,而当年也被称为电子政务年。2004-2006年趋于平稳,相较于2003略有减少,2007-2008年达到新的高峰,这与我国在200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电子政务建设息息相关。总的来说国家基金立项数量与国家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2009年国家基金立项数量急速下降,只有1项获得支持,2010-2011年虽然有所增长,但也处于曲线图的较低端。趋于稳定。值得思考的是,2009年立项数量的急剧下降说明自2007年和2008年后电子政务的研究是趋于成熟还是研究者的流失。而事实上电子政务仍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解决,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因此电子政务研究国家基金项目的回落可以从两个层面解释即国家层面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投入后劲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电子政务研究人才的流失。图1 2002-2011年国家基金项目电子政务研究立项课题数量走势图
2.2 立项类别分布
立项类别划分主要依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查询系统中的项目类别进行,其中将一般自选项目归于一般项目,青年自选项目归于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面上项目归于一般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归为青年项目,由此立项类别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自筹项目,各类项2002-2011年立项分布具体见表1。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电子政务研究的首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为一般项目,根据数据库查询系统可知是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杨凤春副教授领导主持的“中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模式与应用”。在此项目的支持下,以杨凤春主任为首研究的中国电子政务的应用为其他学者研究电子政务打下基础。这也充分体现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2002-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政务研究立项课题中重点课题有8项,一般项目25项,青年项目12项,它们是立项项目中的主体;自筹项目为1项。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电子政务研究迎来新的同时,青年学者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过程中,不少青年学者成为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新星,如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陈涛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徐博艺。
2.3 项目所在单位和地区分布
课题负责人的单位和地区分布,是对研究队伍现状和项目布局合理性分析的基础素材[6]。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查询系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查询系统对单位的划分,将项目所在单位分为高校、各级党校、各级党政机关、军队和省市社会科学院。由图2我们可以看出,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系统相对集中,高校是电子政务研究的主力军。具体来说,国家基金项目对电子政务研究的46个立项中,有36项由高校获得,1项由省市社会科学院获得,各级党校和军队分别获得2项,各级党政机关获得5项。根据笔者整理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别得到5项和3项立项,位于前列,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得到2项立项,占机关总项目的40%。因此,与高校相比,省市社会科学院在获得项目资助上虽有较大的差距。据此我们可以从基金的单位分布得出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是电子政务研究的重要力量。总体上来说,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共涉及16个省市,遍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充分说明电子政务研究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具体来看,北京以9项项目位居榜首,上海、江苏和湖北分别以8项、5项和5项项目位居前列(见图3)。
2.4 所涉学科分布
学科交叉是现代学术研究的重要特征。电子政务研究作为以社会科学研究内容交叉点很多为主要特点的边缘研究领域,它与多种社会科学研究有着广泛和密切的联系。2002-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与国际自然科学基金电子政务研究项目的学科分布便是最好地证明,具体见图4。宏观上来看,电子政务研究项目的立项涵盖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自动化等5个学科。从微观上考察,立项项目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两个学科,分别为19项和20项。其中管理学立项项目占总数的41%、图书馆与文献学占43%。对电子政务的各项研究宗旨都是推动政府信息化,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有助于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来自管理学界的学者成为研究电子政务的主要力量,管理学科也成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电子政务研究最多的学科之一。图4 2002-2011年国家基金项目电子政务研究立项课题所涉学科分布
3 研究方向和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的分析可以知悉近年来电子政务研究的热点问题。课题题目是研究内容的精炼概括,基于此,笔者将运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教授开发的ROSTNAT软件对立项项目的题目进行分析并构建社会网络图。沈阳教授开发的系列软件已被学者广泛运用在学术研究当中,如喻国明[7]。ROSTNAT软件是专门的新闻分析工具,可以根据关键词或者研究题目自动构建社会网络图,从而得到所研究对象的关系图谱并发现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具体使用步骤如下:(1)将立项项目的研究题目集中于文本文档中;(2)并用ROST NAT软件对其进行一般性行处理得到研究样本;(3)选择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栏目,将研究样本导入ROSTNAT软件,点击快速分析得到2002-2011年间46个项目研究主题的社会网络图,从而能够深入探讨电子政务研究的热点。由图5可以看出,“信息资源”、“系统外包”、“资源共享”、“风险控制”、“流程再造”和“绩效评价”等是社会网络图中的主要关键节点。具体来说近年来电子政务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发展信息资源共享,使得技术、数据处理与政策、管理、组织、制度、政府治理等交叉、渗透,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与透明度。相关主题的研究17项,占到立项总量的40%。第二,致力于创新公共管理的理念、政策、制度、方法和手段等,重构公共管理与服务的价值观和能力体系,实现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等的转型[8]。例如:近期立项的“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流程再造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电子政务跨组织业务流程模型与柔性控制方法研究”。第三,随着政府职能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公民的民利以及公众的参与等都成了新的研究热点,为实现电子政府的公共服务导向、让民众获得更好的政府服务等提供条件。第四,随着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系统风险控制”、“服务外包”、“移动政务”等也成为学者研究的新主题,如华中科技大学的青年学者陈涛等。
4 讨论与展望
4.1 电子政务的研究趋于回落
从立项数量趋势图可以发现电子政务的研究呈下降趋势。具体原因可能是国家层面对电子政务研究支持的下降。不过深入来看,由于基金项目需要研究者申请才有可能立项。基于此,我们认为国内学者对电子政务的研究没有足够的持续性,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领域并未形成一支数量适中而又稳定的研究人员。大多数研究者对电子政务的深入度和专注度不足,对电子政务的研究仅是偶尔涉足。如在电子政务研究热时期部分学者即使没有相关理论基础也投入到电子政务的研究中,以期依据时期热点而使得其成果更容易发表。而这种回落趋势也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的到相互印证。如赵国洪以核心期刊数据库为样本研究电子政务的学科发展也发现近年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呈下降的趋势[2]。图5 2002-2011年国家基金项目电子政务研究主题社会网络图
4.2 国家基金需要加大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支持力度
自2002年到现在为止,国家基金项目对电子政务研究的立项支持仅为46项。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美国学者对电子政务研究保持高涨热情和美国政府对电子政务理论拥有巨大需求时期,也即1998-2005年,其资助电子政府研究项目总数超过600个,资助金额超过4 000万美元(约合3亿元人民币),且资助项目数和额度逐年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国家基金项目对电子政务研究缺乏力度的支持不仅与学术界对电子政务研究的研究热情极不相称,也使得理论研究远远不能支持电子政务实践的发展,很多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国家层面必须加大对学者研究的支持,充分挖掘学者研究电子政务的积极性和持续性,进而为电子政务的实践提供深厚的理论支持。因此,国家基金项目应该加大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支持力度。
4.3 电子政务的研究仍将体现时代性和现实需求性
从对基金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的分析可以得知,国内学者对电子政务的研究既体现时代性又紧跟现实需求。研究不仅仅集中在“电子”方面,即如何利用技术优化电子政务系统,而且“政务”方面也受到学者的重视。如在立项的国家基金中有学者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再造政府业务流程进而方便公众办事;也有学者研究政府如何通过外包手段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此外,学者对电子政务的研究也不断与时俱进,如对移动政务的研究便是电子政务与新技术结合的产物。
参考文献
[1]赵国洪.我国电子政务研究趋势探究――一项基于期刊数据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7,(2):55-56.
[2]赵国洪.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范式与学科发展――基于核心期刊数据的分析[J].情报杂志 电子政务,2009,(2):93-102.
[3]王亚军.近十年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9,(15):133-137.
[4]张可,张毅,钱岳芳.国内移动政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1,(5):98-102.
[5]曾润喜,崔薇,曾忠平.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主题及其发展――基于2001-2009年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18-121.
[6]田雨普,张文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6,(4):9-13.
关键词:云计算;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可视化;云平台;风险分析;安全特性
引言
电子政务自出现以来就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这些年的蓬勃发展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为我国各级政府稳定运转和高效管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国社会生产正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政务也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办公工具,其正在我国进行各项重大改革、执行关键决策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极大提升了我国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同云计算技术相结合,这也大大改变了电子政务传统的建设模式,电子政务网络也逐渐转化为政务云,这不仅提升了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还是我国电子政务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有效缓解了我国各级政府存在的信息共享不足和各自为政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政务资源整合共享,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能力。云计算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随着智慧政务各种应用的不断落地,各级政务部门开发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大都通过集约化部署的方式集中部署在电子政务云平台上。但是在这种模式下电子政务网络中将会存储巨大的数据和信息,这就成为了许多不法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尤其是在电子政务网络中引入了云技术之后,一旦电子政务网络受到了黑客攻击并且出现了各种问题不能正常运行,将会造成数据和信息的泄露,最终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1对政务云所面临安全风险的简要分析
1.1平台建设优先,灾备保护不足
两级政务云平台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受到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信息共享等相关政策的影响,各省市开始整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构建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购买,两级政务云环境基本形成。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云平台的灾备建设还刚刚起步,大量的政务云系统缺乏统一的灾备规划、管控,部署数据容灾方式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技术水平,缺乏有效的异地备份、分级备份方式和统一管控的手段。特别是业务集中上云以后,对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可靠性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灾备模式和代表政务公众形象的政务云低RTO、低RPO要求不相匹配。
1.2业务发展速度加快,传统规模估算模式略显吃力
在两级政务云建设模式下,业务系统建设逐步加速,“横”、“纵”两个维度的需求催生了政务云系统快速发展和扩张:协同办公、并联审批、信用平台、资源交易平台等横向建设的业务系统,一般由经信委、发改委牵头建设,业务建设由国家发文,省级单位统一规划建设;工商管理系统、交管综合系统、房管信息系统等涉及到部门专项业务的纵向业务系统,一般由部委牵头统一建设。业务建设由国家、部委发文,部委、省厅统一规划建设。
1.3政务云建设发展不均衡风险
政务云建设发展水平不均,落后地区建设预算不足,运维保障能力弱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省份、以及省会等区域中心城市,由于建设资金雄厚,政务云系统建设整体进展较快,设备资源较为充裕,运维水平较高;而对于欠发达地区,例如一些省份中的落后地区,当地财政预算不够充裕,又或者是垂直部委下辖的欠发达省份,建设资金无法满足建设需求,而与之而来的运维保障能力较弱,也成为了政务云建设中的短板。
1.4自建政务云与购买云服务关系有待协调
很多省市开始采用运营商、集成商为政府专门建设的云服务,其中有很多政府部门既有自建政务云平台,又有采购第三方云服务,两个平台之间使用、管理关系未统一,导致使用及管理复杂。
2对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规避策略的简要分析
2.1加大资源贡献力度
全局资源共享,提供跨域云资源服务,有效解决地市政务云暂时性资源紧缺的问题当地市有业务上线需求,但苦于平台建设进度无法跟上、没有充足资源匹配的情况,可向省级云租借空闲的资源使用,市级云管理员可以向管理自有市级云资源一样,统一管理租借来的云资源,实现了业务系统跨云自动部署、迁移、弹性伸缩,使资源充分利用,让资源在省内按需流动。
2.2省市两级云运维服务流程与规范统一
在两级政务云框架下,省内发达和落后地区的政务云资源由省级平台通过集中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纵向实现两级云分级、分权、分域管理,使全省运维标准统一,解决了各地市电子政务运维队伍差异大,运维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2.3加大灾备统一管理的力度
统一灾备服务,有效解决灾备系统选点难、投资大、管理复杂的难题在省级云建设统一的政务云灾备中心,为省、市两级各政务云站点提供统一灾备服务,可快速提高全省政务云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和连续性问题,整体减低建设、投资及管理的复杂度及成本。
3结束语
电子政务网络不仅提升了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还是我国电子政务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有效缓解了我国各级政府存在的信息共享不足和各自为政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政务资源整合共享,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为,张博涵,任海清,王晓云.2018年底前河北建设政府统一数据开放平台[J].计算机与网络.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