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档案助理馆员论文范文

档案助理馆员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档案助理馆员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档案助理馆员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档案人才 医院档案工作 队伍建设

医院档案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档案工作水平,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档案工作水平、促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是医院管理中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桐乡市卫生系统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促使全系统医院档案工作水平稳步提升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医院档案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1.2009年全市各级医院档案目标管理及人才队伍状况

1.1 档案目标管理状况

2009年底,桐乡市设有公立基层医疗机构19家,其中市级医疗机构8家,镇(街道)卫生院11家。档案目标管理达国家二级的1家,达省级的6家。桐乡市建档合格单位3家,未达标的9家。

1.2 档案人才队伍情况

19家医院配有综合档案管理人员19名,具有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9人,中专或高中学历7人。毕业于护理专业的9人,会计专业5人,临床专业4人,药学专业1人。其中专职档案员2名,兼职档案员17名,只有1人具有档案助理馆员职称。经省级档案管理岗位培训持有档案上岗证的9人,其他10人均未经任何培训上岗。从事档案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6人,5年以上的3人,2年以上的6人,2年及以下的4人。

1.3 分析

档案人才队伍整体学历偏低,19名档案员均为医、药、护、会计专业毕业,没有档案专业毕业的专业人员;19人中2人为其他岗位转岗到档案岗位任专职档案员,其余17人均为兼职,且兼职工作较多,如办公室、会计、人事、医疗、护理、药剂等,兼职档案员平时都忙于自身专业和其它工作,档案工作只能作为“副业”,用于档案工作的时间很少;档案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调动频繁,新手较多,一半以上的档案员未经培训上岗;19人中有10人从事档案工作的年限较短,在5年以下;老档案员平时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缺乏、知识陈旧,对档案新知识、新标准、新技术的运用能力较差,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水平低下,基本处于手工操作状态。以上情况造成全系统档案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严重影响医院档案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2.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

2.1 稳定档案员队伍

医院档案员多数为兼职,由于文化素质、专业限制及本身对档案工作认识的偏差,档案员对自身的工作地位认识较低,档案工作积极性及钻研程度不够,业务提升不快。档案员队伍不稳定,有的医院档案员一两年一换,甚至一年换两人,致使医院档案工作严重脱节、受损,管理水平停止不前甚至退步。市卫生局针对现状提出各医院必须保持档案员岗位的相对稳定,对档案员的任职条件提出原则性要求,档案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与岗位适应的相关学历和知识水平,突出工作责任心和勤奋、积极进取的精神,把德才兼备的人员选拔到档案员的岗位上来;在系统内实施每年评选档案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制度,与医疗业务先进同表彰同奖励,并在年终考核时加分。

2.2加强对档案员的业务培训

针对一半以上档案员未持证上岗的状况,市卫生局积极组织医院未持证档案员参加全省档案管理岗位培训,要求医院的档案员必须在三年内全部取得档案岗位证书;对已持证人员要求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全省档案继续教育培训。市局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明确规定档案持证为必备条件,参加档案继续教育培训、发表档案专业论文为加分条件,这些措施较好地保证了档案员接受规范的业务培训。

市卫生局每年组织一次档案集中整理培训,邀请档案局的业务指导员作现场培训、指导,并实行业务协作方式,市级医院的档案员一对一地指导卫生院档案员进行档案整理,进行辅导和示范。市局切实加强对医院档案员业务工作的平时指导和监督、检查,从规范制定档案管理办法及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抓起,组织半年度和年度档案工作检查,发现没按时完成或质量不高的要求迅速作出整改。

市卫生局每年组织档案员进行一次档案业务参观、学习,形式为参观外系统、外单位的档案工作,或是本系统内档案先进单位的现场经验介绍和交流,已连续三年举办系统内省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基层单位建档合格认定、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现场会,这对提高档案员的业务水平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2.3重视档案员学历提升、职称晋升工作

针对系统内档案员学历水平偏低以及只有1人具有助理馆员职称的现状,卫生局大力鼓励专兼职档案员通过成考、自考、电大、网络学习等提升学历水平,通过职称转评、档案职称考试等取得档案职称。市局每年及时把档案职称考试的文件、举办培训班的信息通知到医院的档案员,并要求医院对档案员的学历提升、职称评定、晋升工作给予充分重视,与医疗业务人员同等待遇,纳入人事规范化管理。

3.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提升医院档案工作水平

第2篇

>> 基于CNKI的大数据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 spaceⅢ对于大数据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卫星地图的雷电故障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 Space的内部审计可视化分析 国际商务会话研究现状的计算机可视化分析 我国智慧档案馆研究现状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区域发展研究现状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竞争情报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的“和”文化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Maps API的可视化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CSSCI文献的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CSSCI的专利论文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卢章平 基于引文耦合的数字图书馆研究结构可视化分析 基于CSSCI的我国管理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的研究机构情报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mashup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Transana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分析案例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图书情报学合著网络研究:基于CSSCI基金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1]Chen, C.M.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57(3): 359-377.

[12]吕巾娇等. 活动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应用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07,(01): 8-14.

[13]Xu, Y. and D. Wang. Order effect in relevance judgme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59(8): 1264-1275.

[14]Xu, Y.The dynamics of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 Part I: An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58(7): 958-970.

[15]Xu, Y.J. and C.L. Liu. The dynamics of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Part II: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the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 58(7): 987-998.

[16]侯剑华等.国际科学技术政策关键节点文献演进的可视化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11): 10-14.

第3篇

>> 《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最新理论与实践研究》前言 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图书馆与情报学(LIS)的使命与视域 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关系分析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1次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组织”预通知 图书馆学与阅读研究 图书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图书馆学语言的严谨与浪漫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比较与思考 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中的模型方法 浅议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人才需求的思考 论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整合 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部分图书馆学情报学译作中的瑕疵 SSCI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研究 西方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研究的真实展示 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质量标准的比较研究 浅谈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共性与差异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同质化竞争及其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张瑜.2011年度《新华文摘》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注点及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2,(3).

[4]李朱.你可能不了解的《新华文摘》.[N].中国青年报.2011,(8):30.

[5]陈业奎.书:图书馆学永远的DNA.[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

[6]张瑜.图书馆学精英化研究路径的缺陷.[J].图书馆学研究,2012,(3).

[7]陈吟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2003-2005)收录我国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图书馆学刊,2007(6):57.

第4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保密工作;开展

高校档案是衡量高校业绩的重要标志,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维护档案的安全性,能够推动高校档案事业持续、良好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档案保密工作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国家及学校单位的切身利益,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时代对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更加突显了保密工作的重要意义。而如何做好高校档案的保密工作,也成了热门的话题。

一、高校档案保密的重要性

高校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招生、管理等活动,直接有效地形成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等历史记录累积组成了高校档案。高校档案室是收集和管理高校历年科研、教学等信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原始凭证,维护高校本身的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基地。高校档案涉及许多有价值性的科研项目、学术研究、学术论文等重要的文件资料。其中的档案资料不仅仅对高校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涉及国家经济政治甚至军事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保密意义。

二、高校档案保密工作

档案是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高校档案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它的科研信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经济水平。而对于档案资源信息,不仅仅要重视其载体的保护和保管,还要重视其所含信息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化。正确处理好档案的保密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保密工作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一步。以下从涉及保密工作的不同方面,对其进行探索研究,以更好地做好档案保密工作。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和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身份,肩负着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的保密工作应该有着深刻的责任意识。而档案保密工作的好坏,与档案管理人员有着重要的关系。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深入了解我国保密法律法规,强化保密法制观念,从思想上促进自己对保密工作的专注与高度警惕,把安全意识始终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除此之外,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不仅能够担当此工作,还要为档案的保密工作全权负责,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热爱档案保密工作。能够从事档案分析工作,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坚决做到不泄露档案信息,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保密意识,把档案的保密工作视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和义务。

(2)加强档案的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中,对于档案的使用,如移出、调阅和销毁等,应该有相应的严格手续作为指导管理步骤,按照这些规定的办理手续来进行管理。如调阅,必须经指定人员的批准,经过登记、签字等手续后方可调阅,否则,任何人不可擅自调阅。此外,还要对档案进行后期的使用管理,如及时清查、若发现泄密等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和后期的补救。对不同使用价值的档案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鉴别和管理。另外,还要了解各个档案的保密期限,对不同保密期限的档案,作不同的管理工作。例如,对规定为“长期”的国家秘密事项,在授权机关做出解密前,其他机关、单位应当对其采取长期的保密措施,不得擅自决定解密和随意对外提供。只有深入了解各个档案的保密期限,才能更好地做好保密工作,尤其是对绝密的档案保密。

(3)加强高校档案库房的硬件建设和安全建设。对于有硬件条件的高校单位,都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立档案库房,这样,档案的保密工作就具备来良好的硬件条件和环境。库房的保密设施应该俱全,从外到内,门窗的防护,以及库房的管理制度都应该以保密为中心,做到尽善尽美。对于档案库房,应该建设在优越的地理环境中,与办公室、阅览室等分开。设立相关门禁,没有得到允许的任何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加入科技新元素,设立泄密报警器,具有电子监控等功能。对于绝密的档案,还需将其置入高密机制中保存,如带锁的档案柜,对档案进行全面的安全保护。同时,还要对档案进行按时的清理和检查,检查档案是否有泄密和被破坏等现象,排除各种保密安全隐患,杜绝泄密现象的发生。

(4)加强计算机电子档案管理。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电子档案管理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模式环节。电子档案保存主要是以光盘等形式对档案的内容进行存储和网络数据库的存储。不管是哪种方式,档案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水平,通过对其进行备份、加密等方式来保密档案。对于数据库档案,应该给予不同管理人员的不同权限,不能随便更改里面的数据和复制传播数据,导致泄密现象的发生。防止病毒的入侵和黑客的攻击,排除一切泄密的可能。对档案保密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和严格的控制,应用各种加密技术对档案进行保护。

(5)建立和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的保密工作,需要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地管理方法。只有在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保密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做到绝对的机密。高校档案的借阅室日常办公的一个重要流程,加强档案的保密,确使它的安全,就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借阅制度、调阅制度等。然后根据这些制度规定,在有关人员和领导的管理下,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总结与利用,确保保密工作的有效执行。档案材料原则上不对外借出,而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严格要求借阅人遵守保密制度,不能丢失档案,保管好档案并按时归还。档案管理人员需对此进行相关的借阅记录和手续办理。

三、结语

高校档案的保密,涉及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利益,保护档案,杜绝档案的泄密,成为高校管理人员的刻不容缓地工作。高校档案保密工作,是高校正常运作的重要基础,更是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高校档案的保密工作,应该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从工作中不断地完善和加强保密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静,刘真真.浅谈高校档案保密工作[J].内江科技,2012.

[2] 扬文.论高校档案工作中的保密[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3] 马艳春.浅析高校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措施[J].科技信息,2010.

[4] 王秀云.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档案服务工作[J].黑龙江档案,

第5篇

关键词:校友录 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

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以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有效建立起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实现自主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管理好和开发好校友资源,为校友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促进高校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加速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个关键且可行路径之一。

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的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以开放的方式进行校友的管理,便于校友信息的查询、增加等工作,也能够以开放平台的方式由校友自行修改或完善其个人相关信息。总之,校友录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校友动态和有效管理的重要实现途径。

1 校友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原则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具备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信息作为重要的资源,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展现出重要价值和地位。依据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信息管理的具体情况,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主要遵循如下指导思想和原则:

①信息共享,统筹考虑。应用系统基于校园网,实现较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跨平台的信息资源访问,系统结构应具有跨平台访问不同数据源的机制设置。②可扩展性和包容性。系统要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包容性,能接纳已有的数据结构,在今后系统扩展时有效地保护己有的资源。在需求变化时,能方便地调整结构。易于扩充功能,升级方便,既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又为今后的扩充留有较大空间。③布局合理,服务完善。在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信息管理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提供业务处理的同时,按照权限进行信息的查询和维护。④使用方便,维护简单。软件应用系统的设计符合日常办公运作的需求,其功能完备实用,且简单易学,界面友好清晰;同时网络结构简单明了,层次清楚,便于维护和管理。⑤信息安全,运行可靠。系统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身份认证、权限检查,并与校园网的安全机制相结合,在路由技术上设立信息系统防火墙。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模块是软件结构的基础,软件结构的好坏完全由模块的属性体现出来,把软件模块化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软件的复杂性,使软件设计、测试、调试、维护等工作变得简单。

2.1 用户管理模块 ①系统用户分为一般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两种;②普通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查询、删除用户信息,并分配用户权限;③每个用户都可以修改自己的用户密码。

2.2 校友信息管理模块 ①只有系统管理员可进行校友信息的操作;②添加、修改、查询、删除校友;如删除某校友信息,应删除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如修改校友信息,系统需要记录修改时间和修改的次数;③校友信息除了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该校友的入学时间、所学专业、所在班级、学号、学位信息、毕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毕业去向、在学期间获得的奖励等辅助信息。

2.3 其它功能模块需求 ①建立校友信息列表的功能键,方便用户随时查看校友信息;②添加系统帮助文档,应包含系统版本信息和系统使用手册;③注销和退出系统的功能键。

除了功能性需求外,系统还应能进行多窗口操作,应操作简单,并且应有较好的图形用户界面,而且系统需要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具有好的可扩展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新的功能。

3 系统数据描述

通过对系统的业务流程的分析,需要设计如下所示的数据字段和数据表:①用户信息表,包括的数据字段有:用户编号、用户名、密码、真实姓名、联系电话、用户权限、权限编号。其中用户编号是关键字段,进行自动编号,每添加一位用户,编号会自动加1。②校友信息表,包括的数据字段有:编号、姓名、入学时间、性别、出生年月、联系方式、所在单位、所在省市、电子邮件、学历层次、所学专业、所在班级、学号、毕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获奖情况、校友信息修改次数、校友信息最后修改时间。

4 结束语

校友录是为了方便校友之间联系而使用的一种系统。目前,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以致把大多数的时间都投入在工作上,往往就会淡忘以前的生活。学生时代是梦想最多的时代,感情最纯真的时代,在那时,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也交了很多知己。但是一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数人都会与以前的朋友失去联系。有时,即使想联系却没有联系方式。通过校友录系统,可以找到想要联系的朋友,这是许多人都认可的,可以看出设计一个校友录是极具可行性的。

参考文献:

[1]胡艳娥.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浅析[J].理工高教研究, 2009,28(5):78-80.

[2]付杰.档案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05(3):28-29.

[3]王婷婷.高校校友档案价值与建设新探[J].兰台世界,2010(11):54.

第6篇

关键词:教师;业务档案;中职学校;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业务档案就像学校的人力资源库,受到了学校领导和档案工作者的日益重视。中职学校教师业务档案是指中职学校教师从事教学教研,并参与各种教学实践中产生的,能体现教师本人的思想政治观、教师教学水平和成果等方面的书面文字材料和其他材料,是通过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严格保存保管形成的,是教师工作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立、连续、流动和一定安全保密等特征。它一方面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业务水平以及工作业绩等,另一方面体现出一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各种结构情况,进而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中职学校教师业务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学工作记录本、班主任工作记录本、课外活动记录本及其他方面的教育管理记录本等。这些记录本是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组成,是由教师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地填写。

2、教师的教学公开课评价及教案。教学公开课是每名教师每学期都要开展的教学交流活动,这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经验的重要举措。教学公开课可主要分为全校开展和省市教育部门开展两种,在省市教育部门开展的公开课更具借鉴和启发作用,因此公开课的评价和教案应在同一时间系统地收集,作为教学管理和教研部门的调查材料,同时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成果。

3、听课记录。教师之间的听课记录是参加彼此,然后展开评议后所作出的记录。该材料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改进的目标,对教师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供参考。

4、教师发表的论文著作、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改革方案等。在报刊杂志以及参加各种论文竞赛获奖或教学研讨会中交流,或经有关权威部门认可的都应归档。这些都是衡量教师教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最重要的证明。

5、教师是终身学习制的,所以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是继续教育。教师的学历、专业职称和参加进修、培训的材料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参考评估资料。

二、教师业务档案原始材料的收集

1、教师个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申报材料是基础材料,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一段时期内的该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教师年度考核表、聘任协议书、师德师风评价、实践技能评价、公开课教学评价、班主任工作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等材料。

3、有关的证明材料复印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的主要途径,很多教师通过在职或离职进修学习,使自己获得更高程度的学历,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4、学术论文复印件。凡在报刊上公开、教学经验、公开出版的专著和编写的教学用书。这些复印件必须同时要有书刊的封面和目录,以保证其真实性,这是衡量教师教学和研究的最有力的证明。

5、各类荣誉证书复印件。包括各级各类优秀、先进的表彰;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指导教师奖以及发表学术论文获奖等。

6、日常自主学习笔记。阅读学习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等。

上述材料不是一次就能归集齐全的,而是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积累的。前两项材料主要由学校办公室和教务处提供,后四项材料需教师本人提供,一开始我们就主动要教师提供材料并认真验收,直到教师个人也逐渐意识到了提供这些材料的重要性,认为材料保存在学校档案室比存放在自己手中会更安全、更可靠,也更方便查用,所以一有上述材料就会主动递交给学校档案室。

三、教师业务档案的整理和归档

1、随时收集。任何时间收到材料后,要求先用简单袋子分人保管,做到不残缺、不遗失。

2、按时整理。首先每年年底将收集的材料根据规范进行裁切、裱糊、折叠,其次是拆开原有档案合并进行分类编排,并重新制作目录活页装订,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入个人档案盒。

四、教师业务档案的价值

1、教师业务档案对教师专业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提供了很有分量的依据,专业职称评审是一项技术性的评审制度,是对教师在一段时期内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个人在其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并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材料,它真实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班级管理能力,也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方法、态度和成果等教学环节的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对申报专业职称评审的教师来说,个人业务档案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料作为其工作业绩的证明,让教师能顺利如实填写评审申报表。同时教师申报职称还需要提供大量辅助材料,如教学成果、年度考核结果等,相关职能部门便要通过教师业务档案提供依据,还需由学校档案室在材料复印件写上“确系原件复印”,并加盖档案室印章,保证送审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我校实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晋升原则,公正的职称评审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而合理的聘任则体现了优胜劣汰。学校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其过往的绩效表现进行聘任,做到严谨认真、有理有据,这对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活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师业务档案为新时期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奠定基础,教师的综合考核与评定是一项复杂而细致且政策性强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教师业务档案由于对教师的年度考核、教学质量、教研情况等有一个详细的量化记录,所以一直都是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3、教师业务档案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体现,同时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广泛的参考,档案中客观记录了教师以往的教学、教研情况,是学校不同时期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学校积累和保存了历史文化财富,也是学校实力的象征。在我国,对一所学校的督导评估也强调这方面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评估学校综合实力的指标。

中职学校教师业务档案是中职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尊重教师、尊重知识的表现。把教师业务档案妥善地保存起来,不仅是学校的历史财富,也是教师的个人财富,通过教师业务档案,每一名教师都可以看到自己在从事教学和教研中的成果,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与创新,激发教学热情。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教师业务档案的珍贵价值,更好地为教学一线服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梦云: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之我见《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2]郝丽艳: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 《兰台内外》2009年第4期

[3]单鹤舫:浅谈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现代交际》2011年第5期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服务

1、引言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已经越来越高。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文化的“集散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面对公共图书馆难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现实,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服务社会公众已是大势所趋。

2、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必要性

2.1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使然。北京大学吴慰慈教授在《图书馆学概论》(1985)提出“交流说”观点,认为图书馆就是转换文献信息,实现其内容价值。图书馆的功能就是传播文献,实现文献内容价值。这说明文献传播范围越广、传播频率越高,文献内容价值实现越大,图书馆功能发挥的就越好。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服务对象基本限于高校内部,不能充分发挥其传播文化知识的功能。

2.2 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使然 。高校图书馆具备图书馆的一般属性——依附性,主要体现它在经济上必须有所依附。表面看,它似乎是依附于高校。但从深层看,它依附于国家、依附于社会。高校应当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图书馆就应主动对社会开放,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信息传播、社会教育的责任。

2.3 社会需要使然。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需求,对文化、娱乐等更多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知识共享”、“知识平等”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知识型、学习型的社会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一直由公共图书馆提供,但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无法满足众多人口的文化需求。而作为传播文化知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高校图书馆,其在馆藏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目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不高,假期时很多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以长春市为例,长春市现有人口近400万,吉林省图书馆和长春市图书馆建筑面积共4.6万,总藏书480万册,远远满足不了长春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据不完全统计,长春市20余所公立大专院校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地段,高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有各类图书2000余万册。”因此,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势在必行。

3、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办)的总数近1800所,总藏书量超过6.6亿册,配有先进的信息服务设备,多媒体阅览室、在线咨询技术平台等。而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藏书流通率低于40%,有的还不足20%。虽然教育部规定有条件的高校对社会读者开放,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还是在校的教师和学生,其服务范围及服务对象仍是有限的。

国内仅有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海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少数高校图书馆免费向市民开放。2006年成立的深圳科技大学图书馆是国内第一家兼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双重任务的图书馆。

4、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制约因素

4.1 服务意识淡薄。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主要服务对象是校内的教师、学生。馆员不熟悉各类型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也缺乏主动研究这些“流动”用户信息需求的意识。

4.2 资金紧张。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必然会增加图书馆对资源、人力、设施等方面的支出。而高校是非盈利性的服务部门,支出的增加会成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瓶颈,会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同时也会对图书馆服务社会公众产生不利影响。

4.3 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和阅读氛围有益于教师和学生思考、钻研。图书馆对外开放,社会公众与学校师生“抢座位”、“抢资源”的情况难免发生。

4.4 公众对高校图书馆依赖程度低。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都不对社会公众服务,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不了解,即使有了信息需求,也是借助其他的信息服务机构来解决。

5.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应对措施

5.1 转变观念,创新服务。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平等”、“知识共享”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利。高校本身要正确对待图书馆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问题,要将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来对待,鼓励和支持图书馆服务公众、服务社会。

5.2 加强立法。首先,国家要加大对高校的投资,且明确规定其中对高校图书馆给予的经费支持。并对其制定评价监督体系。其次,政府鼓励企业和个人为高校图书馆捐赠资金,根据贡献的程度对捐赠单位和个人进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荣誉表彰。

5.3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建设与保护。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馆藏资源,包括印刷型文献、缩微制品和视听资料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信息服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终解决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带来的馆藏文献不足的问题。

5.4 树立竞争意识,加强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为在竞争中取胜,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定期对馆员采取教育和培训的措施,使其能够妥善处理临时出现的问题;根据社会需求及时向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定期开展免费讲座、电影放映、书画展览等活动,旨在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图书馆整体的管理水平,吸引更多的用户,使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5.5 采取灵活的开放方式。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应分步进行。初期,可以采取“限制时间”、“限制人数”的方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具有阶段性特点。学生上课期间和节假日资源利用率低,而社会公众大多数都是上班族,对图书馆的需求正好集中在节假日期间。也可以采取“区别处理”的方式,安排专门服务人员来解答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解读图书馆的使用规则。这样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灵活”的开放方式。

参考文献:

[1]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5):74.

[2]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5):9.

[3] http://.cn/detailarticles/20100113023A062/.

[4] 朱卫华,浅析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制约瓶颈和应对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7):110-112.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知识互动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3-0047-03

1引言

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 简称IC)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图书馆为迎合数字时代读者的需求而推出的一种全新服务模式。其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归纳起来主要基于两种思想: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前负责人唐纳德比格(Donald Beagle)认为IC是由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组成的综合设施,能为读者的研究与创造提供一站式服务[1];上海图书馆的吴建中馆长认为IC是一种动态的学习环境,能促进读者之间交流协作、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2]。从中可以看出IC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设施,更是一种动态的学习环境,它使图书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从静态的文献资源中心向动态的学术交流中心、技术实践中心及知识创新中心转变[3],因此,探讨IC的知识互动对策,有利于IC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实践情况分析

近年来,四川理工学院图书馆先后建成信息咨询室、合作学习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及读者培训中心等基础服务设施,构成了图书馆内部IC的形态。为了对这种IC的成效进行检测,笔者以信息收集、资料整理、参考咨询、资源运用、学习研究、经验交流、成果展示7项服务指标,共设63道测评题,以问卷的形式对随机相遇的教师、学生及馆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图1、图2调查情况发现:1)教师为适应教学与科研的发展,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充实自己,所以他们对IC各项服务指标的利用率较为平稳,分值均在4分左右;2)学生并不热衷于与人交流,只是将IC作为一个方便使用资源的场所,所以他们对静态服务指标的利率较高,对动态服务指标的利用率偏低;3)馆员经常协助他人获取信息,所以他们对资料整理、成果展示两项服务指标的利用率较高,分值均在5分左右;4)IC这种综合性的服务设施能使读者之间的共性表现更为明显,但由于不同群体读者使用IC的习惯各不一致,彼此之间并不容易产生知识互动。

3高校图书馆IC知识互动的实现对策

高校图书馆的IC为读者交流协作提供了场所,但并不意味着读者在这种理想的环境中就一定能产生知识互动,所以图书馆必须以多元化路径让读者之间高度接触,再配以服务人员的引导作为后勤保障,将具有获取动态信息资源目标的特定人群聚集在一起,提高不同群体读者之间产生知识互动的概率。

3.1 通过与读者建立伙伴关系,形成合力

心理学中的比马龙效应,意指教师的主观期待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借用这样的概念,可以思考图书馆构建IC对读者有怎样的期待?这样的期待有没有对读者明确表达?为达成期待的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通过思考这些问题,不难发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途径。对此,许多高校图书馆也曾扮演过积极主动的角色,如:建立图情教授制度加强与教师的沟通,让教师通过参与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创新基金、重点学科、社会实践等重点信息服务内容的亲身感受来指导和调动更多的读者来利用图书馆;鼓励学生社团围绕读者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创建阅读小组、过级小组、考研小组、英语沙龙、竞赛小组,以此促进知识、心得、经验、技术的交流。然而,这些措施因读者的习惯各异导致成效甚微。与读者形成强大合力的关键在于:1)注重读者的主体作用,切实增强读者的主人翁意识;2)注重读者的精神愉悦,满足读者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3)注重软环境建设,为读者营造出和谐、友爱、彼此关怀、分享互助的氛围。

3.2 以梯队服务,形成联动

“结构合理,协调有序”的服务团队能根据特定的情境和读者的需求层次,提供满足个人导向或群体导向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应该对不同学科背景、专业、特长的馆员、专家、教师及学生助理进行统一协调,组成外、中、内三层保障的复合式联动服务梯队:外层由一般馆员和学生助理组成,负责一般咨询服务,解答常见的咨询问题,引导读者利用各种资源,帮助读者进行信息收集、整理,遇到较难的专业问题时,及时与中层或内层相关人员联系;中层由信息导航员、软件专家及设备维护人员组成,负责培训读者掌握馆藏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常用软件的操作,解答读者遇到的技术问题,处理设备故障;内层由各学科组专家、各教学机构教师、图书馆资深馆员组成,负责参与读者的学习与研究,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和讨论,协助读者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处理读者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提出研究思路或解决方案。

3.3 加大对IC的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IC作为支持学校教学科研及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信息服务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因此,国内外各大学图书馆都非常重视对IC服务模式的宣传,如:韩国的延世大学图书馆凭借“魔镜”和“数字池塘”两项数字技术对IC服务模式的宣传,吸引读者积极利用IC开展学习与研究,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的宣传活动,让读者在一个“充满微笑”的环境中得到“一次满足”的服务。通过借鉴以上大学图书馆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对IC的宣传力度:1)可根据读者的习惯、行为及兴趣建立读者档案,定期推送相关的导航信息,让读者熟悉IC的服务功能与资源配置情况;2)可在图书馆主页、LED显示屏、查询机上添加宣传IC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激发读者利用IC的兴趣;3)可通过各学科组、各教学机构、教务管理部门进行整体推广,使IC服务模式和教学、科研有机地融合。

3.4 建立服务评价机构,促进成长

IC就好比一个成长的有机连续体,伴随着读者共同成长,所以,图书馆应与学校各教学、科研部门携手建立一个服务评价机构,及时对IC服务模式的成效给予评价和提出建议。评价内容可根据读者的期望值和认知度来确定;评价数据可通过日常信息反馈、派发问卷、信息勘探、信息过滤、图书馆知识竞赛等方式获取;评价方法可采用分量表,对平均分值较高的服务指标,给予鼓励;对平均分值较低的服务指标,提出改进意见,并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以保障服务的质量。同时,服务评价机构,还可以选择“辅导计划”的形式,对服务人员进行综合测评,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意识,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秋天开始进行一项正式的“辅导计划”,该计划大致由总体目标、实施方案、个人业绩、评定星级四个环节组成[5]。该项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激励作用就像“鲶鱼” 一样,引发馆员这些“沙丁鱼”的生存危机,形成经济学中的鲶鱼效应,通过馆员所付出的时间、技能及努力,达到帮助读者提升知识及能力水平,促进成长、彼此关怀、分享互助的效果[6]。

4结语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环境下,IC这种综合性基础服务设施与动态学习环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者逐渐增多,有关IC的实践经验也陆续出现,为IC的后续建设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因此,笔者更加有理由相信,经过不断努力和完善,IC将会成为今后国内高校图书馆主流的信息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琳.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51—55.

[2] 王敏.高校图书馆如何构建符合馆情的信息共享空间[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75—77.

[3] 吴浪.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79—81.

[4] 郭晶,陈进. IC2:一种全新的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8(8):115—118.

第9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时代图书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是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图书馆的自身建设、管理者素质的提高以及一些具体措施,阐述了图书馆吸引读者的思考和实践。

21世纪是计算机信息时代,人们利用网络寻求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快捷准确。然而,高职院校的一些大学生,迷恋网络,把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网络上: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声频、视频等娱乐对大学生的诱惑力越来越大,机房、网吧门庭若市,而图书馆门可罗雀,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他们认为在网上什么都可以找到,省时省力,没有必要到图书馆去看书,使图书馆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据专家分析,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娱乐和虚拟世界,疏于阅读思考,对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缜密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来说,弊大于利。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的图书馆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我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如何吸引大学生阅读,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方法,在此抛砖引玉,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1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是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高职学生入学时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和习惯有失偏颇;长期处于文化成绩“弱势”,使得他们中大多数已经厌倦了书本,选择高职院校并非自愿;但他们和其他年青人一样思想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同时思想也比较单纯,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在众多的网络信息面前,不能完全把握其真伪,不能去除糟粕汲取精华。如何去引导这些大学生,这不仅是学院教师的责任,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是责无旁贷的。

2 吸引读者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1 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

2.1.1 改变观念

网络是高校图书馆最大的竞争对手,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特点,以及快、精、准的趋势。高职大学生的书籍阅读范围不断扩大,阅读的方式、数量也有了很大变化,图书馆提供的单一的文献形势和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难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1]。要想图书馆走进每一个读者心里,使高校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必须改变观念。过去图书馆是等读者,读者要信息,我们工作人员只要热情服务,业务熟练就足够了,但面对图书馆的现状,这种服务模式是完全不行的,要走出去找读者,送信息,了解大学生阅读需求,与教学一线密切结合,走调查、宣传、导读、信息传递、回访“一条龙”服务模式。

2.1.2 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2]

这是图书馆吸引大学生阅读最基本的条件,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只有饱满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必须要有新时期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每学期派出一名图书馆员接受继续教育如:我馆与河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取得联系,定期进修学习。请进来就是把图书馆方面的专家,或有经验的同行请进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进行集体培训。如:我们利用假期举办馆员培训班,达到每个馆员都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搜集及检索能力,沟通能力。我们开展了专业技能竞赛,业务大练兵活动。为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大力宣传图书馆

学生下课进网吧或机房,不愿进图书馆与他们不了解图书馆有关。所以我们要积极宣传图书馆。传统的图书宣传已过时,无论什么样的好书都不能为读者所了解,那末如何宣传,根据学生爱上网的特点,我们就利用网上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推广服务,架构实时平台,促进与读者互动交流。达到图书宣传之目的。

为了让学生点击图书馆网站,我们搞了一个长期征集网页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网络爱好者的兴趣,他们立刻响应,大显身手,设计了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网页。我们把新颖、有创意的网页用到图书馆网站上,一周一换,这一措施使网上图书馆点击率直线上升。图书馆宣传还利用大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利用艺术,幽默的语言,图文并茂吸引读者。如:采用妙趣横生的宣传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让学生参与到图书馆宣传中,组织并鼓励他们在各系部进行图书馆宣传设计比赛,包括,宣传画,宣传标语演讲等,让图书馆宣传遍及学院的每一个角落,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2.3 图书馆举办各种活动吸引大学生

图书馆不是图书的堆积,也不是一群建筑物和图书工作人员的叠加。而是一个区域文化和历史的象征,是图书馆理念的体现,我院图书馆的理念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终生学习,娱乐和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我们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如:读书会、猜谜语、计算机培训班等。如:本学期我们举办了迎奥运知识竞赛,同学们纷纷查资料,参加比赛,借此我们图书馆在网上也推出了大量相关信息和知识,并向学生推荐了相关的图书和资料并帮助查找。这一举措受到了全院师生的好评,在活动中利用了图书馆信息,同时学生也掌握了知识,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发展。

2.4 建立学科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所需信息

通过自愿报名和考试,在学生中选拔学科联络员,学科联络员的职责是向系部学生介绍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搜集,反馈院系学生的现实或潜在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则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搜集相关资料与信息,通过网络,宣传活页等形式推送信息,及时解决利用图书馆资源服务方面的问题[3]。例如:经贸系学科联络员向图书馆反映目前很多学生参加会计资格考试,我们根据这一信息,把历年来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资格考试相关的信息(注意事项,往年过关率等)及时发送到网站上,并把往年会计师资格考试试题送到学生手中,由于数量大,无法达到一人一份,就把这些试题及时发送到网上,这样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同学们利用图书馆的兴致越来越高。学科联络员在起到图书馆与学生桥梁的作用下,还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访、管理,使图书馆的图书成为学生真正喜欢,有指导意义、实用的图书。

2.5 深入各系部了解所需,送书上门

图书馆不能像过去一样等着读者上门,而要走出去,结合各系部活动,真正做到人性化管理,热情地为读者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送书上门,做到随时随地为读者服务,馆员定岗定位,责任到人,每个馆员跟踪一个系部,了解学生需求、想法。以及在利用图书馆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相互交流,建立阅读档案,妥善处理读者意见,搞好跟踪调查,及时了解读者反馈,有效的导读,根据读者的年龄、文化、专业等分析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能力和心理状态,对学生指导,培训,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如:政教系结合学习十七大开展《身边的变化》征文活动。是以改革开放到十七大召开这些年身边的变化为主题。我们获得这一信息后就把七六年到零七年的GDP制成折线图发到网上,每年工业、农业生产总值进行搜集,归纳,制成表格,发到系部,对于来管查找资料的学生大力支持,帮助查找。学生在利用图书馆中尝到了甜头。到图书馆学习查资料的学生越来越多。

2.6 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提高馆藏利用率

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在网上什么信息都能找到,没有必要去图书馆做那些费时费力的事,网络完全可以替代图书馆。网络由网络的优势,图书馆有图书馆的长处,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它的馆藏是根据本院所设专业特点及学生状况,特点进行采购图书资料的,是教师、学生的得力助手。要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想法,就要挖掘自身资源吸引大学生阅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在每个专业书库设立个性书架,特色书架。个性书架要根据各系部组织的活动不断更换。如:外艺系举办口语比赛,我们就把英语演讲、英语对话等相关书籍放到个性书架上。将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相关书籍集中摆放,既方便读者快速获取感兴趣的问题答案,也能发挥阅读引导功能。建立专业数据库,使师生能够快速查找所需专业知识,扩大图书馆信息储存量,利用高科技手段加上热情的服务,保证做到快、准、精。

3 实践效果

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学院图书馆网站点击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三十增加到百分之九十,书籍借阅率,文学书提高百分之四十,专业书提高百分之三十,一改过去的冷清局面,据学生处统计,学生迷恋网络,上网聊天已明显下降,整个校园形成了浪费时间可耻,勤奋读书为荣的良好氛围。我们图书馆将一如既往,就如何吸引大学生阅读一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以充分利用图书馆,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职高专人才为己任,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图书馆必将成为每个高职大学生的得力助手,成为影响他们终身的朋友。

参考文献

[1] 刘磊,穆丽娜,张小冰.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吸引E时代大学生的注意力[J].图书馆杂志2006.(12):34.

第10篇

摘 要:文章对湖北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并从三个方面指出了特色馆藏的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48-03

收稿日期:2014-12-19

作者简介:王红芳(1973―),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馆员;李雪霞(1979―),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本文为湖北工程学院科学研究基金课题“基于Google云消息框架的个性化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523。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省级人民政府、位于地级中心城市并由省市共同投资建设的普通本科院校,其主要职责是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地方经济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特色办学已经成为地方高校普遍推崇的一种办学理念,其宗旨在于地方高校要遵循办学历史,寻求办学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实施特色办学。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地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服务机构,能否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努力构建与本校特色相适应的馆藏资源,是成功实施特色办学的信息资源保障。[1]

1 湖北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1.1 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访问湖北省10所地方高校图书馆网站,调查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情况,结果显示,仅有6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主页上设置了专门的“特色数据库”栏目,其中三峡大学图书馆建设了比较完善的特色数据库,包括三峡大学文库、水利水电、武陵地区资源库、工程移民专题库、三峡濒危植物库、专业课课件库、本校国际论文统计、读者资源共享库等11个专题,具有很鲜明的学科特色、本校特色和地方特色;湖北医药学院图书馆建立了麻醉学、解剖学和护理学三个学科特色的数据库,具有较明显的学科特色;湖北民族学院建立了土家族研究网和学位论文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和学位论文特色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学科特色和本校特色;湖北文理学院建立了文化襄阳和博士教授信息服务平台,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尽管湖北科技学院图书馆建立了唐诗、宋词、成语词典特色数据库栏目,但没有实质性的建设内容。其余4所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的主页上没有建立专门的地方特色数据库栏目,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明显滞后于其他地方高校图书馆。以下是湖北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数据库调查情况(见表1)。

1.2 现状分析

表1的调查结果表明,建立并提供了特色数据库服务的只有5所地方高校,所占比例仅为50%。其中,三峡大学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方面成绩尤为显著。另外4所高校图书馆尽管也建立了特色数据库,但不够全面,仅仅偏重于特色数据库的某个方面,不能为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特色资源服务。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尚有5所高校还没有开展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占总比例的50%。由此可见,湖北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很不乐观,呈现明显的滞后。另外,调查中,笔者分别从本校特色、学科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三个方面统计了10所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情况,发现只有4所高校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数据库,占总比例的40%,有4所高校建立了具有涉及本校学科特色的数据库,占总比例的40%,仅有3所高校建立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数据库,占总比例的30%。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构建与本校学科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特色馆藏数据库,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 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原则与内容

2.1 基本原则

王红芳,李雪霞: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探析

王红芳,李雪霞: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探析

2.1.1 遵循学校办学特色原则。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责是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地方经济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2]因此,每一所地方高校在学科设置、地域文化等方面应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通过多年的办学,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了多次优化与重组,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强化优势学科和建设重点学科,在适应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均呈现出了各自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增强自身竞争力,发挥办学优势,凸显办学特色,培育重点学科与特色学科,已经成为很多地方高校特色普遍推崇的一种办学理念。[3]图书馆必须根据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确定自身的馆藏定位,以专业特色为依据,以原始收藏为基础,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藏书体系,为本校特色办学、特色发展和特色创新创造条件。如三峡大学图书馆依托地处世界水电之都的地方优势和学校在水电学科方面的学科优势,建立了水利水电、武陵地区资源库、工程移民专题库、三峡濒危植物等地方馆藏。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可以利用本校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和“植物学”学科方面的优势,建立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特色数据库。由此可见,遵循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影响图书馆确立特色馆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1.2 遵循地域文化特色原则。地方高校的发展通常要与学校所在地的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需求密切联系起来。其办学出发点、学科专业的设置、未来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4]一方面,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社会,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该设立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另一方面,为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地方高校在科研选题上会更多地涉及与地方经济相关的项目。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资源收藏范围和重点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文献,体现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重要人物事件、风土人情及民间习俗等方面内容的地方文献,就成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和重点收藏的对象。[5]因此,民族地区图书馆应该以收藏本民族特色文献为重点。如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建立了土家族研究网,涉及民族宗教、民族语言、民族史志以及地方志和民族古籍。湖北文理学院建立的文化襄阳特色数据库,涉及三国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和风土人情。因此,充分考虑地方高校所在地的地域特点及需求,是确立特色馆藏的另一基本原则。

2.1.3 遵循本馆发展的实际状况。学校和地域的差异,导致各图书馆的软硬件实力各不相同。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购书经费、馆藏数量和质量、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办馆理念、人员素质、图书馆制度建设和管理、图书馆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地方高校图书馆应立足本馆实际确立自己的特色馆藏。[6]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自建新能源汽车特色数据库,符合本校“立足绿色能源、发展绿色交通”的办学特色理念。因此,立足本馆发展实际,是建设特色馆藏不可忽视的又一重要因素。

2.1.4 遵循由点及面、分层建设原则。地方高校图书馆由于资金有限,在学科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方面明显滞后于国内重点高校图书馆。为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定位、学科发展和专业结构,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首先确立2―3个能体现本校学科特色的项目进行重点建设,同时协调好与其他培育学科的平衡发展,注重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整合和深层次开发。在建设过程中,对本校的重点学科、重点平台、重点项目所涉及的学科资源要优先建设,重点扶持。建设时要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依托本校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相关院系,采取分层次、点面结合的建设模式,建立院系联系机制和考核机制,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此外,还应设置特色资源学科专人负责制,由专门的学科馆员和院系学科带头人负责某个学科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2.2 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内容

对于特色馆藏建设,图书馆除了要重视传统纸质资源建设外,还应该依托网络数字化平台,加强特色馆藏的数字化与合作化建设,将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特色馆藏的共享。[7]在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内容方面,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从本校学科特色、所处位置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本校个性化特色三个方面着手建设。

2.2.1 建设学科特色资源。学科特色是指与本校某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有较密切关系,能体现本校办学特色或具有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特色的资源。[8]如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可根据省重点学科的设置加强农业资源与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工程和教育学几个学科特色资源的建设。同时,还可以与本校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相关院系建立合作机制,对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项目急需的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

2.2.2 建设地方文化特色资源。由于地方高校地处地级中心城市,所在位置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因此建设与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是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建设地方文化特色资源时,地方高校图书馆尤其要和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地方志办公室、文化馆和档案馆建立联系与沟通,寻求支持;也可拜访一些地方名人和专家学者,收集或复制他们手中的珍贵资料。如湖北工程学院可以立足“中华孝文化”这一品牌,建立具有独立孝文化研究特色的资源数据库,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孝文化学术研究机构提供研究资料和交流平台。

2.2.3 建设个性化特色资源。个性化特色是指他馆、他校所不具备或只有少数图书馆具备的特色馆藏。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发、整理,将本校老师公开出版的著作、科技论文,以及课件等资料建成本校教师文库;或将本馆收藏的古籍建成特色文库,形成有别于他馆的特色资源;也可以将本校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整理成学位论文数据库。此外,可以将本校各级精品课程项目的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与集成,搭建网络课程特色数据库教学共享平台,为实现本校立体化教学提供全面的服务。

3 结语

特色办学是当前地方高校普遍推崇的一种办学理念。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本馆资源优势,立足本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在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需求和本馆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按照分层次、点面结合的方式,对学科特色资源、地方文化特色资源,以及个性化特色资源进行有效的建设,为实现特色办学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 文.特色办学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138-139.

[2] 杨 红.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构建与特色服务方式[J].实用医药杂志,2012 (7): 665-666.

[3] 呼 群. 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 (11): 150-153.

[4] 杨 慧.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山东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 (2):45-48.

[5] 龙柳亭.浅述广州图书馆多元文化馆的特色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 (4): 176-180.

[6] 王伟利.农业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 (5):75-76.

[7] 夏有根,谢 惠.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策略[J].情报探索,2007(6):117-119.

第11篇

【关键词】 档案管理;历史文献;查考价值;重要性

档案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文献参考资料之一,是国家机构社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资料。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世代相传,档案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它是将人类记忆延续成为联系过去和未来的信息传送纽带,通过历史记载,可以将人类的发展历史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后来人探究和探索历史发展的重要信息库。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社会服务。可以说档案有力的推动了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前进步伐的同时,在人类发展史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档案的历史渊源

档案是人类生产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再现了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具有历史的再现性、知识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和价值性等特点。我国古代各个朝代对档案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如今统一称作“档案”。档案的载体有甲骨、金石、缣帛、简册、纸质、胶磁等。档案的制作手段有刀刻、笔写、印刷、复制、摄影、录音、摄像等;档案的表现方式有文字、图表、声像等。档案词语的来源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来源于清初,一是来源于远古,两种观点,尚待进一步从古代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中作进一步的深入考证,值得大家商榷。档案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已有上百种,根据定义的出发点和角度来划分,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法规型、辞书型、教科书型、专著型、论文型。《法兰西共和国档案法》(1979年公布)表述为:“任何自然人或法人,任何国家机关或组织,任何私人机构或部门,在自身活动中产生或收到的文件整体,不管其形成日期、形式和制成材料,都是档案。”《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档案是机关、个人、家族在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总和。”美国现代著名档案学者谢伦伯格在其名著《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中说:档案是“经鉴定值得永久保存的供查考和研究之用,业已藏入或者选出准备藏入某一档案机构的任何公私机构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对档案的定义表述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而最新的定义是:“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以上档案定义虽然认识有所不同,但都认为档案必须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形成者、查考价值、载体和多种形式。

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正因为档案具有历史的再现性,形式多样的档案才具有查考价值。档案是人类记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关键所在,档案的存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无形的宝贵财富,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使瞬间变为永恒,为我们研究历史现象,准确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服务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做好档案工作是一个社会、国家健康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是每一个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是提高单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管理,制定发展的好教材,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档案与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相伴随,档案工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档案在人们社会活动中具有其他文献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具有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各项建设如火如荼,通过对档案的研究和发掘我们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使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和不走弯路。

三、档案的价值

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档案的社会价值就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利用价值,是档案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表现所在。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最原始、最真实的资料,档案能够发挥其作用,就充分体现出档案的自身价值,也就是说档案的作用就是档案的价值。档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方面,即档案的凭证作用和档案的参考作用。档案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

档案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用,档案记录历史具有客观性,它保留了当时的历史真迹,如原始的印信、手稿、音像等,它是机关单位中信息工作必不可缺的信息工具,是处理业务和履行职能的手段,因此就要利用档案的信息来熟悉各项工作的内容,规划决策以及处理事务的前后条件。以方便工作的正常开展。

2、档案是生产活动的参考依据

档案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用来记载日常的生产活动,记录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与大自然融合、积极斗争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可以为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资料。当今社会各项建设突飞猛进,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规划建设在不断扩大延伸,各项建设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做好各项工程的档案管理尤为重要,档案可以作为城市规划、工程立项管理的有力凭证,可以避免好多重复建设,使我们的规划更加合理。特别是科技档案在当今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各项技术在不断更新的时代,档案更是作为企业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条件,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一切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前人所留的资料,在这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这就直接说明了档案成为了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科学研究中,档案不单单是直接的提供最原始的记录供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是能够直接提供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观察中建立起来基础材料可供直接参考利用。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主要依靠人类的实践,通过不断地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吸取其中有益的经验教圳,避免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档案是记录前人研究成果的最原始的资料,其真实可靠性是任何材料都不可替代的。因而任何科研成果都是以档案作为基础和条件。如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就是依靠以往飞机研制、设计、制造、飞行等原始数据资料,不断试制出一代又一代的先进飞机。

4、档案是文艺创作的基础

档案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历史朝代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有各种英雄人物的事迹材料、有当时的人文社会、生产力状况,人民的生活现状等等,是作家文人著书立传、艺术家文艺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5、档案也是对大众进行历史和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近年来国家很重视各类档案馆、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并逐步推行免费开放,档案所呈现给人们的原始资料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档案的记录人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变迁。有些地方将档案馆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档案的宣传教育作用,已越来越重要。

总之,档案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和价值,在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纷纷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在院校数量以及招生人数均大幅增长,占到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规模迅速扩张带来的是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学质量问题也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羁绊。在高职院校大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能够反映高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所以,提升高职院校教学基层单位教学档案专业水平和规范档案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滞后,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职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相对滞后。院系是学校教学活动的践行者和操作者,学生正常的教学活动绝大部分由院系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手档案在二级教学单位积累下来。大多高职院校组建时间不长,院系没有专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由教务干事直接兼任档案管理工作,但兼职的教学干事平日正常的工作事务繁多,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一些对教学有价值的教学档案材料无法及时归档,导致珍贵的一手教学资料白白流失。同时,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没跟上,影响兼职档案员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学校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不能保证一手教学材料的完整归档。

2、教学档案管理方法简单,电子化程度不足

高职院校在档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管理方法简单,停留在手工阶段,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随着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部分高职院校大都把经费用在校舍、教学设备、实验条件和实验室的建设上;大量的资金用来采购教学仪器、图书等方面,鲜有学校将资金用在购置现代化电子化的教学档案管理设备上。而在教学管理中,课表的编排、成绩录入系统的教学管理软件已经在教学管理中非常普及,实现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档案电子化管理还是比较简单,教学管理中电子档案的管理和普及还要走相当长的路程。目前教学档案利用方式还是以手工为主,导致教学档案管理的效率不高。

3、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没有学过档案管理知识,或者未接受档案管理的培训,业务不熟悉,工作流程不熟悉,在管理教学档案的过程中,归档的随意性很大。再加上相当多的老师对档案管理归档的认识不足,就会出现对现有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任务不配合,这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不认真,结果使该归档的教学档案不能及时归档,久而久之,越拖越多,使得档案不能及时归档,延期归档。

4、教学档案的分类、归档不规范

高职院校的院系教学档案分类管理缺少统一的、相对规范性的目录。由于理解上的不同,类别划分上不规范,加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多是兼职,很少有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士,缺少接受专业机构正规的教学档案专职培训,有的虽然进行了短期上岗培训,但平时不钻研和继续学习,档案业务能力低,对档案的采集、整理归纳不规范,随意性强,这都会带来档案的收集、归档、查阅的不便。从归档的内容看,反映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学校发文较多,反映院系落实学校下发文件精神过程的支撑性材料较少。

高职院校的档案可以包括学生学籍管理方面的档案,比如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卡,成绩汇总等;关于管理课堂和实验实践教学的文件材料,比如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总结,实习计划和总结,实习成果鉴定,课程安排表,教案,各专业题库,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关于毕业生工作方面的文件资料,比如毕业生工作计划,毕业论文,毕业证发放存根、毕业照片等;关于教材建设方面的,比如自主编写教材、主编教材,系部每个专业使用的教材,实习指导书和复习题等;关于教师外出学习,学历学习,教师培养计划,师资发展规划、教学总结、教学质量奖励、教学情况调查表等。

二、完善高职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1、领导重视,健全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在院系教学档案的管理中,要重视院系在教学档案的收集、归类和整理等环节,通过建立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收集教学档案时,收集的必须是全体参与教学过程的老师的教学档案,要注重收集第一手的原始教学文件,按照归档的要求,对收集上来的教学档案要及时归类,组卷。在教学档案管理使用中实行严格的登记管理制度。在每学期结束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每学期开学时,由各系部教学科带队,对教学档案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保证各种教学过程中教学档案的完整保存。

2、加强档案管理的业务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教学档案的管理规范是一项具体的、复杂的工作,它服务于教学又指导教学,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档案管理的需要。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归档、分类要熟练掌握,使教学档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在工作中,要不断进行现代化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更新传统观念,努力培养教学档案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3、更新观念,推进院系教学档案现代化管理

教学档案的管理,应充分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学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教学文件,档案管理对数字化要求也相对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实践的工作需要。而网络为我们教学档案管理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这可为院系教学资料管理提供有力的现代化保障。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要对教学档案的管理理念、方法思路进行全面更新。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院系也有自己的网页,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学资料上传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4、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档案意识

高职院校教学周期长,班级多,很多教师教学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教学档案的认识不到位,不配合。这样会丢失和损毁教学档案。为此要通过各种场合,提高广大教师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档案意识的目的,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学档案既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资料和依据,也是体现教学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更重要的也是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的重要历史见证。规范教学档案管理,日积月累,不断完善,可以使院系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教学档案,这会促使教学档案的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这个平台,挖掘教学档案使用的社会价值,保证教学档案更好的被开发利用,使教学档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红立.关于加强现代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广东科技,2012(15).

[2] 邢欣欣.信息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 郭芙蓉.浅议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学管理与决策,2013(9).

第13篇

【关键词】高校;电子阅览室;职能

1.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遇到的挑战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两个目的:一实现文献资源的电子化获取和传输,解决传统文献查阅的不便和资源区域和部门限制;二是解决学生上网条件制约,在电脑还未普及时代学生购置电脑困难,电子阅览室有效解决学生上网接触新技术、学习新知识、获取最新资讯和获取数字资源的问题。在发展初期电子阅览室确实成功的实现了最初的职能规划,成为图书馆最受欢迎的部门。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文献信息资源的逐步成熟和商业化运作以及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阅览室越来越偏离原来的职能导向,其学习功能和教育职能逐步弱化,休闲娱乐功能和创收逐渐成为主导功能,严重偏离其应有的职能设置。

2.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职能发生偏移的表现及原因:

当前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职能发生偏移,与设立初衷及职能要求越来越远,具体表现为:

(1):资源优势丧失,逐步沦为休闲场所 电子阅览室设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实现文献资源的电子化传输,在数字化文献资源还未实现网络存取和传输情况,文献资源是以电子化光、磁盘形式发行。图书馆购置这些电子资源存储在电脑上,使每台电脑成为一个电子化的文献资源的存取库,这使得电子化文献资源资源的获取只有在电子阅览室才可以。这一专一条件决定了电子阅览室的存在价值,即电子资源获取途径的唯一性。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文献资源实现了网络化传输和商业化运作,国内数个大型数据资源库均实现全面网络化,读者可以在任意一台电脑上实现资源的获取和存储。同时随着个人电脑拥有量的上升,高校逐渐放开IP限制,学生可以在校园网内任何节点获取与电子阅览室一样的文献资源。这使得电子阅览室失去资源优势,逐步成为学生在自习之余或者课余时间打发时间的休闲场所。

(2)教育职能缺失,逐步转变为创收途径 电子阅览室的另一项重要职能是承担教育职能,担负起帮助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承担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和实习。同样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电脑普及化,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教育职能失去存在价值。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能逐渐沦为收费员和电脑修理工。在文献信息检索课方面,绝大多数任课教师并非本部门工作人员,加上各院系普遍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机房,文检课在院系内解决。电子阅览室主要功能逐步转向收费创收,工作时间也逐渐向营业性场所靠近。

(3)信息保障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难以建立 电子阅览室的本质职能是建立电子信息资源的文献获取中心,但是随着大型数字信息文献库的运行和无限制网络获取,电子阅览室的核心职能难以建立。同时由于条件所限,高校自建数据库在成本、数量、质量上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电子阅览的文献保障职能徒有虚名。硬软件配置方面,与校外商业运行网吧相比,电子阅览室在机器更新、网络速度、服务条件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在大大降低。

(4)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难以做好信息检索辅助工作 尽管高校对员工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学校人才引进需要,一部分家属和不合格人员引入到图书馆。这部分员工自身对文献信息检索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难以胜任工作。还有些年纪较大的同志甚至对网络使用技能都不是很熟悉,对于学生辅导更是无能为力。员工素质良莠不齐也限制了电子阅览室业务的开展,阅览室对外形象也因此受到影响,成为学生心目中价格低廉的网吧形象。

3.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职能重新定位及对策

对电子阅览室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是解决电子阅览室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根据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和电子阅览室发展实际,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调整拓展教育职能,根据需求开展分类层次教育 教育职能是电子阅览室的根本职能,是电子阅览室存在的基础。针对网络和计算机使用技能普及的现状,电子阅览室应及时调整和拓展原有职能。具体措施包括:①保留原有计算机和网络基础教育职能,这一职能主要针对来自贫困地区学子,他们在入学前对计算机和网络尚不熟悉,经济条件也不允许购置电脑,因此图书馆需要保留这一职能将其纳入新生图书馆入学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入学教育形式完成对有需求学子的免费教育;②开展正确使用互联网教育和引导 上网已经成为大学学子的生活内容之一,但是如何科学上网,充分利用网络有用信息摒弃不良信息影响还需要加以指导和教育。同时文献信息检索将伴随大学生学习和科研,文献信息检索教育是电子阅览室重要功能,需要加以保留和加强;③专业技能教育 专业技能教育包括网页设计、ps教程、编程等,这些专业技能学生有强烈需求,图书馆有专业教师,可以用适当形式开展这方面教育,拓展电子阅览室教育功能。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教育基本覆盖学生的全方位需求,最大限度的拓展了电子阅览室的教育职能;

(2)深化文献信息开发职能 文献信息的开发和应用是电子阅览室重要功能之一,但随着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家级数字资源库的发展,文献信息开发功能在电子阅览室被严重弱化。只有重新定位电子阅览室的文献信息开发才能使这一职能发挥应有作用。笔者所在高校为应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学科服务和文献传递服务,成功实现了这一职能的转向。具体方式为:①将电子阅览室设置为学科服务中心,负责学科服务的信息收集、课题跟踪、信息检索和反馈交流。利用电子阅览室工作时间长及上网方便的优势,学科服务对象可以在网络上与学科馆员建立全天候联系;实现学科服务的及时有效性,深获好评;②电子阅览室成为电子文献信息传递中心,文献信息传递是针对校外读者或者馆际交流的一项特殊服务,设置专门邮箱或者账号接受读者服务请求,在接受请求后工作人员根据需求直接传递文献资源或者根据需求对信息进行整合完成文献传递;③校内资源的数字化 部分院系有自己的内部教程和课程辅助学习资料,这些资源是非公开学习资料,也是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主要来源,电子阅览室在获取许可的前提下,承担这部分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数据库维护和运行。

(3)合理调整娱乐功能和学习功能匹配 利用网络管理技术和监控功能软件可以实现屏蔽学生在电子阅览室娱乐玩游戏的功能,但是娱乐的确是学生硬需求之一,假如片面采取断网或者监控制止方式效果不好,失去教育和引导的意义。因此合理开发和调试电子阅览室娱乐功能和学习科研功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针对这一问题湖北科技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采取了一室二区设置、分时段开放和设置免费论文查阅机引导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操作方式为:①一室二区 在电子阅览室设置两个分区,一个为自修科研室,一个为娱乐休闲室。自修科研室采取限制外网和低收费方式,保证学生文献检索需求。娱乐休闲室不限制外网,并内置不断更新的电影和音乐和健康休闲游戏,但设置监控和恶意网站屏蔽功能,限制浏览不健康网站;②分时段开放指在学生文献检索高峰时段,如学科末、选课阶段和毕业季,限制减少娱乐休闲使用机数,保证学习用机需求;③设置专门免费文献查阅机,仅供文献查阅,最大限度提高文献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 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与社会网吧[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4(04):80-81.

[2]王玉锦.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及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第11期):189-190.

[3]解晓毅,谢强.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第4期): 65-71.

第14篇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行业体制;认证机构;现行政策

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虽然,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仍未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但上海市已于2003年11月率先出台了《上海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暂行规定》(下文简称“《规定》”),并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将上海和美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比较,能够清楚地看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和差距,从而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问题。

1 中(沪)、美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比较

中(沪)、美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相同之处,例如,非强制性、非终身性、采用一年一次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涵盖档案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等。下面,主要分析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

1.1 认证机构

1.1.1 美国的档案工作者资格认证学会(Academy of Certified Archivists,“ACA”)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性的民间学术组织,其资格认证考试标准、形式、试卷批改等各方面工作,都聘请著名的教育专家、档案学家和资深的档案工作者进行,考核标准客观、全面和科学,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至今为止,“ACA”是北美地区唯一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组织,所提供的证书已经成为全美乃至整个北美地区的职业认证标准,资格考试已推广到包括我国香港在内的境外国家和地区。[1]

1.1.2 上海市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由市人事局和市档案局共同负责,市档案局负责编制考试大纲、确定考试科目、编写教材、研究建立试题库、组织考前培训等有关工作;市人事局负责审定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和试题,组织实施考务工作,确定合格标准,并会同市档案局对考试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考试合格者,发给由市人事局统一印制,市人事局和市档案局共同盖章的“上海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2]

1.2 认证对象

1.2.1 在美国,申请参加档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获得硕士学位且有在档案管理机关从事研究学习的资历的,还要求有1年的专业工作经历;②获得硕士学位但没有在档案管理机关从事研究学习的资历的,则要求有2年的专业工作经历;③曾经获得资格证书但已过期的档案专业人员。另外,“ACA”还有一个“预备资格会员(Provisional Member)”方案,可以让那些具有短期实践经验的在读研究生参加资格认证考试,先取得预备资格,在工作一定时期后才可取得正式资格证书。[3]

1.2.2 在上海,《规定》适用于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中从事档案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请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首先必须取得上海市档案局统一颁发的档案管理岗位合格证书。具体来说,职业资格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申请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要取得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在《规定》之日前,已受聘担任档案管理员专业技术工作;申请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档案专业工作满6年;②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档案专业工作满4年;③取得硕士或第二学士学位,从事档案专业工作满2年;④取得博士学位;⑤《规定》之日前,按国家统一规定已受聘担任助理馆员职务满4年;⑥受聘担任非档案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档案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至于高级资格的取得在《规定》中没有涉及。[4]

1.3 证书管理

1.3.1 在美国,获得资格证书的档案工作者每过五年必须再接受一次资格再认证的考核,可以是重新参加考试或者通过申请的方式,其中,申请方式是对申请者的专业工作经历、教育情况、专业学术研究活动、社会服务、学术写作与编辑出版等五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评分,达到一定分数者方可通过考核。[5]

1.3.2 在上海,档案专业职业资格实行定期登记制度,登记有效期为3年,由档案局负责。其中,首次登记是在获得证书后3个月内,须经所在单位考核合格并同意登记,有效期满仍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则要在期满前30日内办理再次登记手续,除了须经所在单位考核合格并同意登记外,还要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科目。而档案局也有权对已登记但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进行注销。此外,获得证书3年内不申请登记的,或连续3年未被准予登记的,或被注销登记后3年内未重新登记的,资格证书自动失效。[6]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无疑是一种高标准,这既是基于美国对档案专业人员素质的高要求,也是有高度发展和普及的高等教育为基础。而上海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则明显是脱胎于现行的档案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资格级别的划分来看,各级别资格的能力和条件要求基本保持了职称系列的框架,资格考试的申请条件与职称评审条件也相类似,最大区别是以考试代替了评审;从适用范围来看,只是针对档案从业人员,更像是一种从业人员的考核方式,而资格认证制度最核心的准入控制作用没有体现;从认证机构来看,人事局和档案局的组合使得这一制度的实施更像是一种政府行为,这固然受制于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与档案学会职能弱化有极大关系;从证书管理来看,把登记的考核权限交给申请人所在的单位,但又未给出统一的标准,很难做到客观、公平,无形中降低了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专业性。此外,对认证对象的学历要求偏低。虽然,《规定》中没有明确最低学历要求,但根据“取得上海市档案局统一颁发的档案管理岗位合格证书”和“本规定之日前,已受聘担任档案管理员专业技术工作”这两条,可以推断出最低学历要求是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诚然,这种限定,是考虑到目前我国档案从业人员人数众多但学历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但我国的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已大大提高。因此,《规定》偏低的学历要求既不利于档案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不符合实际发展需要,更不能促进档案教育特别是档案高等教育的发展。

2 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

基于对上海和美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比较和分析,可以预见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将面临很多问题,下面,就从行业自身、现有体制和现行政策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1 档案行业自身的限制。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实施影响较大的行业,例如,会计师、律师、医师、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翻译等,不但行业的市场化发育比较成熟,多种经济成分和经济体制的行业实体并存发展,而且人员流动渠道畅通。通过认证,个人的职业资格的市场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展现,可以说,行业本身比较适合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反观档案行业的现状,其实,并不适合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行业体制来看,我国无论是综合性档案馆、专业性档案馆,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馆(室),均服务于或者从属于各自系统的主导业务,基本上不存在市场化的运作,这种封闭的体制使得档案职业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从档案职业的特点来看,档案职业的价值形成具有依附性,档案人员的劳动价值总是依附在档案这种特定的对象上,而利用档案资源产生效益的直接受益者是利用者,档案人员凝结在档案上的劳动价值被无形地消费、转移掉了。[7]由此可见,档案人员的职业资格的市场价值很难得到充分的展现,无疑大大削弱了职业资格认证的实践意义。

同时,档案职业资格认证是非强制性的,上海市就没有规定档案人员必须参加资格考试,对用人单位也只是提倡择优录用获得证书的人员,而且,《规定》只明确了初、中、高级资格的标准,但没有设定各种岗位的从业资格要求。而我国档案行业又一直缺乏统一的上岗资格标准,从业门槛相当低。[8]因此,如果获得资格证书不是获得从业资格的必要条件,那么,急于就业的人不会主动为获得资格证书预先花费时间和金钱等成本,对从业人员也没有足够的动力促使他们自觉参加资格考试,甚至掌握用人权的部门也不会做特别要求,如此一来,这种制度的执行力度和实施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但是,如果要推行强制性的资格认证,必然会引起行业的动荡不安,实际操作的难度也非常大。

2.2 现有体制的约束。首先,我国档案机构的条块分割状况由来已久,不同系统的档案机构在行政隶属上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主管。虽然说,国家档案局是国务院直属的统管全国档案事务的职能机构,但在行业管理上,有时却显得有心无力,各系统的档案机构由于人财物各自为政,往往必须听命于本系统的政府主管部门发出的指令。在具有行政性质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问题上,各系统的政府主管部门都可以发出行政指令。参考其他行业,行业主管的“龙头”地位或者政令畅通的体制优势,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进程无障碍化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旧体制文化的长久积淀是导致职业资格认证的准入控制机制失效的主要潜在因素。我国行政事业管理体制普遍实行一元化治理格局,用人管理权高度集中,主观操作的弹性空间很大,例如,为吸引或留住人才需要安置其家属就业,为执行国家政策或者分担国家困难要安置弱势群体就业,以及为各种利益交换而提供工作岗位。而一般处于系统从属或下端地位且不具备独立人事权的档案机构往往成为“重灾区”,特别是在当前档案机构用人额度受控和岗位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先“进门”后“提高”或者“边干边学”的所谓“变通”处理最常见。[9]因此,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设计本来是为了消除体制弊端的负面影响,然而,在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下,它在实施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而且,这种状况不可能很快消失。

2.3 认证机构的缺失。一个权威性的认证机构无疑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力保障。国外的职业资格认证往往是由行业协会或学会等社会专业团体承担,国家只是对认证制度提供法律上的合法性保障,例如,美国的档案工作者资格认证学会(“ACA”)、英国的档案工作者协会(“SOA”)、澳大利亚的档案工作者协会(“ASA”)和文件管理协会(“RAMM”)。那么,我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是否也可以由中国档案学会承担?事实上,这很难实现,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一个不具备行政约束力的行业学会的认证结果很难得到现有体制内不同系统的人事部门的认可。而且,虽然,中国档案学会与各地的档案学会基本是覆盖全行业,但是,由于条件所限,特别是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等可能惠泽会员的职能的弱化或者缺失,对基层档案人员的影响力有限。[10]显然,以中国档案学会目前的状态,难以承担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构建以至贯彻实施的权威职责。上海市选择由市人事局和市档案局共同负责资格认证工作,颁发的资格证书也是由人事局和档案局共同盖章,优势就在于保证了认证工作能够顺利贯彻实施和资格证书的被认可度。

比照已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行业,例如,司法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司法部主持,教师职业资格考试由国家教育部主持,医师从业执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卫生部主持,均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承担行业资格认证工作。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由国家档案局与中国档案学会共同承担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比较适合。国家档案局作为行业主管能够保证政令畅通,中国档案学会是行业学术领头机构,其会员包括档案学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档案工作者,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可以起权威性的指导作用。[11]具体来说,中国档案学会可以负责: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研究论证工作;确定考试科目、编制考试大纲、编写教材、研究建立试题库、审定试题、批改试卷;组织和指导各地档案学会开展考前培训和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等。国家档案局的工作则主要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条例,保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贯彻实施;指导和监督各地档案局组织实施考务工作;负责证书管理工作,审查、认定和注销档案人员的认证资格等。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这一工作,中国档案学会以及各地档案学会应该强化社会意识,努力探索自身的职能定位、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用机制创新推动自身发展,不断拓展职能,从单纯的学术性社会团体逐步向社会中介性组织转变,真正成为实施档案行业管理的主体和广大会员信任的组织。

2.4 现行政策的阻碍。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不到位也可能阻碍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目前进行的职称制度改革。我国的职称制度已有50多年历史,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具体到档案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则包括:评审条件设置不够严密,缺乏量化的评价标准;对论文、著作等硬条件的偏倚,形成对工作业绩的软性要求的忽视;有时,还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等等,特别是职称的资格与待遇“挂钩”始终是包括档案行业在内的各行业都难以突破的“瓶颈”。有鉴于此,国家着手对职称制度进行改革,制定和实施了一些新的人事管理政策和措施,促使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逐步由岗位管理替代职称管理。而且,规定在岗位聘用上,如果是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应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规定》的实施正是顺应了这种大环境。然而,至今为止,事业单位的岗位聘用和管理仍然是以职称为依据,而上海市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也摆脱不了职称制度的影响,没有成为一种完整意义上的职业资格认证。

此外,收入分配制度是广大档案工作者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规定》中并无相关的条款。国家人事部、财政部在2006年先后了《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事业单位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收入分配制度,即工资待遇与岗位挂钩,但是岗位等级的划分基本保持了原来的职称系列的框架,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称与收入分配制度仍然是实实在在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笔者认为,在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过程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设计进行政策的配套改革,这样,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实际运作中才有可操作性。需要强调的是,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不是简单的以考代评,而是标志着一种新的职业准入与晋升标准的建立,改变的是档案人员任职资格的评判标准,因此,不应该拘泥于旧制度的枝枝末末的修补,而是要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建立一种全新、全面的评判标准,才能充分发挥资格认证的功能,达到改善档案行业人力资源建设状况的目的,维护档案行业的稳定与发展。

3 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工作的开展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构建和实施既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难度大、涉及面广的重大改革,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前期调查论证工作,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使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全局上站得住、推得开、行得通。具体来说,可以由中国档案学会牵头,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围绕“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构建与实施”这一课题,从学术层面和实施层面进行研究论证,深入研究世界各主要国家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客观反映档案职业水平和对档案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利用需求对档案职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套有理论依据、有实践基础、有可操作性的完整方案,供相关主管部门决策参考。具体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国外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历史与现状;②我国档案职业的构成与现状;③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构建,包括指导思想、制定的原则和依据、认证对象、职业级别、职业要求等;④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办法,包括认证机构、认证方式、认证程序、申报办法、证书管理办法以及培训实施办法等;⑤其他相关问题,例如,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档案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档案专业技术职称、档案专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等。

总而言之,档案行业人力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机制做保障,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档案专业队伍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构想,是对传统人事制度的反思和改革,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规划、培养、开发、利用和管理档案人员的综合体系,实现档案行业人力资源建设的大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行业服务质量的改进、档案教育的发展以及职业社会形象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3] [5]谭必勇.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J].中国档案,2004(9):48~49.

[2] [4] [6]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暂行规定.[2008-5-3]..

[7]吴红.论中国档案职业的形态[J].档案学研究,2006(2):13~18.

[8]王新才,谭必勇.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中国档案教育的发展前途[J].图书.情报.知识,2005(12):18~22.

[9]王小丽.关于建立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探讨[J].档案管理,2006(2):40~42.

[10]秦珂.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初探[J].档案,2006(4):11~14.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盲人数字图书馆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DAISY

[论文摘要]针对盲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基于国外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我国当前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及其网站建设过程中所用到的关键技术——WCAG2.0元障碍网页设计、DAISY(数字式声音信息系统)和盲人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技术,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几点建议,并展望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1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产生的背景

1.1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盲人数字图书馆是最近几年刚提出的概念,根据众多专家学者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可知盲人数字图书馆是专门针对视力残疾者收集、整理、存储和控制数字信息,并提供数字信息服务的机构。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多媒体数字信息进行鉴别收集、分类标引、优化排序并通过网页向盲人提供查询、浏览、阅读、复制、下载等多种形式文献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多媒体数字信息处理中心。

1.2国外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2001年国际图联盲人图书馆预备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主题是信息时代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盲人学习能力的培养,会议提交了许多国家与盲人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论文。经过对论文和相关资料的研究,得出国外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如下:

1.2.1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Congress,简称LC)与国家盲人与残废人图书馆服务处(NLS)利用In-temet开展多种服务,1999年就开始用网页点字系统通过因特网为盲人用户服务。该系统目前大约有1500个用户和3800个题名,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盲人用户可以逐条检索NLS目录,并且能把他们的检索限制在网页点字的题名上,2001年该系统进一步将网页点字系统拓展到点字杂志。

1.2.2法国法国一直非常重视盲人的入学学习和就业培训工作,点字网工程就是一个见证。点字网系统是着眼于因特网数字文献传递的潜力,通过一些协技术的发展和网上盲人可获取的教学材料来实现的。另外,该工程还和一些出版商、改编中心和印刷中心合作出版了一些盲文图书。

1.2.3加拿大加拿大专家建议图书馆向盲人提供电子格式文献服务,例如:基于页面的电子文本文献,其他一些网上数字资源的链接及一些商业许可的参考数据库等。加拿大全国盲人协会(CNIB)图书馆就是利用因特网通过VISUNET(包括VisuCAT,VisuNews和VisuTEXT服务)获取全国网络信息的一个代表。

1.2.4韩国韩国第一个网上盲人图书馆于2002年8月21日开放,它是由一个非营利组织为有视力障碍的人建立的。此前,韩国数字鸿沟委员会宣布将这一图书馆命名为“开放数字”(网址为open-digital.or.ku),它共有1万多种图书和200种多媒体资料。盲人通过一个声音识别软件,可以听到显示屏上出现的单词。这一图书馆的建立旨在缩小残疾人之间的信息鸿沟。

1.2.5

奥地利

奥地利视力残疾人研究教学和服务网络(i3s3,AustrianNetwork0nResearchTeachingandServiceProvisionforPrintDisabledPeople)和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图书馆、因斯布鲁克大学的德国文学研究学院合作负责进行奥地利虚拟图书馆的奥地利文学在线研究。他们的服务不仅提供了标准的图书馆系统,而且还将服务的重点放在盲人信息能力的获取等问题上。

1.2.6巴拉圭巴拉圭首家盲人数字图书馆于2007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正式创建,盲人读者只需登录该图书馆的网站便可足不出户用耳朵“听”书。该图书馆是全世界第一家专门为盲人免费服务的西班牙语数字图书馆,该在线图书馆采用JAWS读屏软件,将文字转化成声音,从而帮助盲人“浏览”网页或“阅读”电子版图书。“盲人阅读”网站目前收录了2.2万本电子图书。

2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

2.1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阶段

2.1.1酝酿阶段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稍晚于发达国家。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国联大会(IFLA)上。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才被引入中国,随后开始追踪调研国际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1996年初,国家图书馆向文化部申请立项“数字图书馆项目”,展开了馆藏图书数字化的工作。

据1997年统计,我国有盲人900万。图书馆对盲人的服务,主要是采用盲文图书和磁带录音的方式,使用的盲文图书多是用手工凿成的,这种方法不仅效率比较低,而且给盲人用的磁带录音图书的种类、数量也比较少。

小型盲人图书馆只限于盲人学校内部,不仅规模小、服务手段落后,而且盲文图书的数量也很有限。盲人的阅读方式以触摸文字为主,在技术设备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最近几年,为了方便盲人获取网上资源,我国在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如盲人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使中文盲人用户可以浏览互联网资源。据有关资料介绍,瑞典国立盲文录音图书馆开发的数字式录音图书制作系统一DAISY(数字式声音信息系统)在我国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借助DAISY实现我国建设盲人数字图书馆的设想。

2.1.2试运行阶段2008年9月9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国家图书馆及中国盲文出版社共同筹备的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ChinaDigitalLibraryforVisualhpailmem)网站开始试运行(见图1),此举填补了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国家级空白。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由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国家图书馆、中国盲文出版社共同建设,采用多种成熟的无障碍信息技术服务于盲人。盲人朋友通过读屏软件,可以免费收听国家图书馆精心准备的电子图书、音乐欣赏、在线讲座等丰富的数字内容。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主页设置有十个栏目,其功能如下:①新闻动态:及时更新关于盲人、残疾人及图书馆的各种新闻动态;②电子图书:提供国家图书馆多年馆藏图书资源精选,通过读屏软件供盲人朋友免费收听;③音乐欣赏:馆藏MI:’3资源,选取经典曲目供盲人免费收听;④在线讲座:精选国家图书馆历年讲座视频,供盲人免费收听;⑤最新公告:介绍与盲人及残疾人相关的各种活动和其他最新信息,介绍网站栏目内容最新更新情况;⑥读者指南:提供国家图书馆开闭馆时间、具置、乘车路线以及残疾人阅览室等信息,满足盲人到馆信息查询的需求;⑦新书速递:秉承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精神,推介国内外最新出版图书,指导盲人读者的读书行为,倡导“好读书,读好书”的文化阅读氛围;⑧机构介绍:介绍全国各级残联的机构设置情况、职能和联系方式;⑨友情链接:链接国内外相关残疾人网站,实现信息导航;①网站导航:方便盲人便捷、准确利用网站资源。

按照“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各栏目的数字资源仍将不断扩充,以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爱好的盲人朋友的需求。

2.2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使用的关键技术

Intemet向盲人用户提供的点字法、音频法或者一些帮技术,包括声音输出、点字输出、触摸方式、简单地调解浏览器等这些服务方式都要依托于一些网页和浏览器设计技术才能实现。

2.2.1WCAG2.0无障碍网页设计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遵循WCAG2.0进行无障碍网页设计,符合XHTML1.0技术规则,适用于盲用读屏软件。栏目规划简单清晰、分区清楚、导航明确。网站图片均标示文字说明,所有链接均添加提示文字;导盲砖快捷键(=:=)的设置从细节充分体现出为盲人用户着想的建站原则,盲人用户可利用它们快速到达各主要区域。

2.2.2DAISY(数字式声音信息系统)DAISY(Digit-alAudioInformationSystem)是由瑞典国立盲文录音图书馆开发出的一种数字式录音图书制作系统,与磁带录音图书相比较,使用根据DAISY制成的CD--ROM(也称数字式录音图书)有很多优点:第一,容量大。借助于DAISY的1张CD--ROM最长能收录60小时的资料和信息;第二,专用放音机听DAISY制成的CD--ROM,使得盲人读者同普通人一样跳跃到任意的页、章、节等,自由自在地检索,大大增加了录音图书的便利性;第三,使用CD--ROM,可以避免录音磁带的磁性劣化;第四,使用CD--ROM,有利于图书馆对资料的保存和收藏。

2.2.3盲人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盲人浏览器针对华人视障者用户的特点,在结合先进的中英文语音合成技术和盲人用键盘输入法技术的基础上,为视障者上网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其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下:

·阿址获得。浏览器启动时,系统首先会弹出一个收藏夹对话框。用户可以从中选择事先存放在其中的网址直接进行浏览,用户也可以不选而直接进入系统。借助盲人键盘输入法在地址栏里输入网址后再进行浏览,用户在浏览网页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弹出收藏夹对话框,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网址进行浏览。也可以随时将新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里,供以后使用。

·网页下载。先将上一步获得的各类网址转换为有效的网址(即UP&,UniformR~ourceLocator),然后到相应的网站将网页下载到本地硬盘。下载过程中,系统会发出下载提示音辅助盲人用户。下载结束后,下载提示音停止,同时系统向用户提示下载完毕信息。

·网页朗读。为了便于盲人用户详细和完整地了解整个网页、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系统提供了多种朗读操作。如从当前位置开始连续朗读,朗读上一字、朗读下一字,朗读上一句、朗读下一句,从上一段开始连续朗读、从下一段开始连续朗读。跳转到页首、跳转到页末等等。

·网页跳转。网页朗读过程中碰到超链接,系统会作出提示,用户可以通过快捷键跳转到该网页。盲人浏览器启动后,系统会记录用户访问过的网页历史。在需要时,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快捷键实现前后网页之间跳转。系统在设计上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式,先划分好各子系统,并制订各子系统之间相关数据的传递方式和数据格式,然后分别设计各个子系统,最后集成为有机的高效的盲人浏览器。

3完善我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几点建议

3.1加大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现在很多盲人并不知道我国有盲人数字图书馆,重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盲人的信息渠道相对比较闭塞,获取最新的信息及时性较差。欲吸引盲人读者通过互联网访问数字图书馆,首先要根据盲人自身的特点,广泛宣传网站的功能及服务内容;其次,要与有关机构协作,搞好盲人读者的前期培训工作,确保其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丰富的网络资源;再次,数字图书馆也要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最新的文献信息,实行跟踪服务。

3.2增强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的无障碍建设

确保内容和结构的区分清晰无误,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方便获取其所需要的内容,而不用顾及这些页面结构以及版式设计等问题。因为内容始终是用户最关心的,也是网站的重心所在;

网站的规划要合理,通过努力使网站的结构尽量简单,提高布局一致性和连贯性。这样视障读者在了解了一个页面的布局之后,就可以方便地在不同页面间浏览,而不用每次都去费力地寻找返回首页的链接,在进行页面设计时应当尽量遵循“三次点击原则”;

使用替代文本,给具有图像、视频、小程序以及其他任何非文本的内容及信息提供相关的文字注释。尽量使用文字来叙述该对象的内容或功能,并且在所有的图像上都使用标签来加注;

在网页配色方案的选择上要注意,尤其是在选择背景和文字颜色以及反差、对比色时要谨慎。比如不要在黑色的背景上使用蓝色文字,对于患有色盲的读者而言就要避免使用红绿搭配的色彩方案;

慎重对待诸如表格、图层、框架以及表单等网页元素。在制作网页时,不要过于依赖表格和图层的作用。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复杂表格来控制页面效果。使用框架时,最好能够给每个框架页面都赋予能够揭示其内容的标题。表单最好能够控制在一屏之内,避免页面过长,使得读者需要频频上下翻页,并且对于表单中的元素都要给出相应的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浏览和填写。

3.3建立盲人档案,提高盲文图书馆服务绩效

盲人读者档案是指盲文图书馆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接受图书馆服务时所产生的一切与读者相关的资料,是盲人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原始记录。

“读者”档案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盲人读者个人资料:包括盲人读者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联系方式等,为提供针对提供依据。

·盲人读者借阅资料:记载盲人读者个人借阅资料的种类、数量、次数、时间,利用方式及利用后的满意程度,为进一步优化资料结构提供依据。

·盲人读者咨询资料:记载盲人读者的具体提问、咨询和检索的内容、下载或录音的内容、对盲文图书馆的建议意见等。

·盲人读者个性相关资料:记载盲人读者的利用目的、阅读倾向、阅读能力、阅读范围、阅读数量,个体的兴趣、爱好、习惯,为准确、快捷服务提供依据。

·盲人读者特殊需求资料:根据盲人读者的特点、记载读者就医、就业、培训等特殊需求,为关心盲人读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务。

3.4建立读者反馈机制,开展在线参考咨询和读者论坛栏目

提供相关的联系和支持信息,这样当读者在使用网站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帮助时,就可以通过网站论坛留言板或者在线咨询等方式来进行提问咨询。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处理这些意见和咨询,深入了解盲人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员要从盲人读者的意见、建议以及咨询的问题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观察、分析、研究其兴趣、爱好、心理变化曲线、阅读倾向等,归纳出需求趋势,更好地改进网站,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强的知识信息服务。

4结语

随着3G网络的测试运行和具有导航功能的盲人手持终端(PDAPem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设备的出现,相信盲人移动数字图书馆将成为盲人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潮流。PDA设备需要安装盲人手机读屏软件,由远程电脑操控,通过双向传输装置(如:移动电话)连接,盲人的查询需求可通过点击数字按钮完成,读屏软件将搜到的资料自动播放给盲人。不久的未来,盲人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盲人数字图书馆,更加充分地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舒适、便捷。图书馆则应该探索更加先进的技术完善盲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帮助盲人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中来,推动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忠庚。赵金海.数字图书馆运营模式及构成要素探论.现代情报,2004(12):72—75

[2]杜伟,王君.世界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晋图学:[dJ,2003(1):27—27

[3]新馨韩国第—个盲人网上图书馆开放。

[4]宋洁云.冯俊扬.巴拉圭首家盲人数字图书馆上线.每周电脑报,2007(12):28

[5]张芷.新世纪数字图书馆研究综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L):28—30

[6]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开始试运行.

[7]许敏华.为盲人服务的数字式声音信息系统——DAISy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展望.图书馆学研究A999(6):43—44

[8]董清富.盲人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2001(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