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法论文范文

会计法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法论文

第1篇

会计诚信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它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而完善会计立法是最重要的。所以,明确会计法的立法思路,将会计诚信明确写入《会计法》,这不但能将会计诚信提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其权威性。

会计诚信是企业法人、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证券分析师和会计人员等的行为准则之一,如同社会个人的道德规范,它的作用不但是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在于向社会传递企业的信用和声誉。因此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机制,如何从立法角度有效抑制虚假会计信息,弘扬会计诚信,需要我们有正确的认识。

《会计法》的立法思路

首先,在《会计法》修订中应明确以程序法为导向的立法思路。因为从法律制度的整体来看,会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综合反映的信息系统,《会计法》作为会计工作的根本法,会计法规必然包含经济、行政、民商和刑事等多方面的内容,试图将其简单地归属于某一特定属性的法种范畴是不可能的。从程序为导向的立法思路来看,《会计法》不但要规范会计的总体概念和基本程序,而且还必须要起到规范其他会计立法的作用,也就是《会计法》应该成为其他会计立法的“立法法”。

其次,对于程序立法的有关规定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因为从《会计法》本身来看除了具有程序性特点外还必须具有针对性,即除了应关注和有效协调相关法律外,如审计法、公司法、税法和证券法等,还应更多地集中概括专门的会计法律规范,并保证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如会计核算、控制、披露和处理等会计特有的法律规范,对于类似会计工作的行政、社会监督,会计内控制度和违法检举等,都应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明文规定,真正使《会计法》成为会计工作最集中和最具有权威性的根本法。

增加会计诚信的条款

会计诚信问题目前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在《会计法》修订时应当将其作为会计工作规范和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披露等最基本的准则。将会计诚信直接写入《会计法》,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体现了整个社会的一种基本意愿和期望,表现出法律的权威性,也表示出政府、法律制定和执行机构及社会大众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决心。

其实,无论现行的《会计法》还是会计制度,都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必须提供真实、合法、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也将客观性原则作为会计原则之首。但由于其都没有明确和直接地提出“会计诚信”的概念,所以大部分人都将这些规定作为一种技术标准,而没有将其与企业和会计人员的职业诚信和道德标准联系起来,这样就将一个重大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信用品德问题,简化为是一种技术方法的运用问题,这不但对于强化会计诚信机制,甚至对提升我们全社会的诚信水准都是十分不利的。

要特别注意的是,会计诚信并非只是针对会计人员而言,在《会计法》中应明确指明,会计诚信涉及所有与会计信息相关的人员,除了一般会计人员、财务经理、总会计师外,公司的高管层领导、注册会计师、社会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政府行政领导和国家监管部门等等,都会涉及会计诚信问题,不能让公司高管层、行政领导和监管部门等认为会计诚信只是会计人员的事,而与他们无关。通过《会计法》会计诚信责任的明确,不但要建立一种全社会遵循诚信的风尚,更应明确无论是谁,违反了会计诚信就要受到法律的惩戒,包括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

明确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第2篇

1.从“会计法”到“法律与会计”的嬗变——我国会计法与会计法学三十年发展

2.会计法学研究方法研究

3.试论会计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建立 

4.财经院校开办会计法学教育的思考 

5.关于会计法学科研选题的探讨

6.略论会计法学的内容和体系

7.会计法学初探 

8.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应增设“会计法学”课程

9.关于建立会计法学的思考

10.关于会计法学的两个问题 

11.会计真实之法学借鉴 

12.法学会计:一个值得研究的新会计领域

13.浅谈法学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

14.有益的尝试 大胆的突破——《会计法学与会计》评介

15.基于交叉学科平台的法学专业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以法务(司法)会计本科教育为视角 

16.会计法学科研选题的探讨

17.法学角度下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18.关于法学与会计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兼论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9.会计报表附注之法学完善 

20.会计真实的法学视角——兼论会计真实与法律真实、客观真实的关系

21.浅谈法学专业与会计专业经济法的授课内容 

22.法学角度下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23.我国企业会计社会责任的法学思考

24.论会计真实的理想目标与现实标准——会计学与法学双重视角的解释 

25.从法学角度看诚信会计的缺失与重构

26.基于GMS的中越会计法之比较  

27.浅析会计法文本中的法律责任及其规范  

28.大陆与台湾会计法比较  

29.浅议财政部门会计法执法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论新会计法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31.会计诚信的法学思考

32.会计监管的新视角——从法学看监管

33.司法会计鉴定的法学概述

34.会计法的立法创新及其影响  

35.会计监管的新视角——从法学看监管

36.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标准——会计学视角与法学视角的比较与透视

37.对会计问题的一点法学思考

38.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构建——基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39.会计监管:法学视角的分析

40.会计诚信分析的新框架:法学视角

41.土地资源资产会计计量的法学思考

42.会计负债概念之法学完善

43.从法学角度谈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44.会计主体本质之法学解读

45.以真实为目标的会计报表附注——基于法学视角

46.法学视角下的会计监管问题综述

47.会计信息虚假陈述误区的法学根源探究

48.会计法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现实意义  

49.上市公司会计义务不当损害赔偿的法学分析

50.关于股东表见行为的法学和会计思考  

51.上市公司履行会计义务不当损害赔偿的法学分析

52.论会计真实的理想目标与现实标准——会计学与法学双重视角的解释  

53.会计法视角下会计人员的权益保障 

54.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55.企业落实新会计法的十大策略 

56.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比较 

57.会计法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58.事项会计法对于传统财务核算的改进 

59.切实加强会计法实施的监督与检查 

60.认真学习会计法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 

61.会计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62.会计法执行情况现状及对策研究 

63.重新认识会计法在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64.浅析我国会计法的缺陷 

65.注册会计师应成为执行会计法的卫士 

66.谈会计法对会计行为的规范 

67.采取有效措施 全面实施会计法 

68.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与完善会计法 

69.纳税影响会计法视野下的中小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抉择 

70.对新会计法实施贯彻的建议 

71.执行会计法 开创新局面 

72.纳税影响会计法探析 

73.贯彻《会计法》 完善会计法制 

74.浅析纳税影响会计法 

75.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之比较 

76.对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探讨 

77.欢呼会计法新生及其实施贯彻建议 

78.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比较分析 

79.浅谈会计法对会计行为的规范 

80.会计法制建设的新阶段——学习新《会计法》的几点体会 

81.浅淡会计法的实施 

82.对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探讨 

83.学习会计法,在真实上下功夫 

84.认真贯彻实施会计法 促进会计事业健康发展 

85.贯彻执行新会计法的经验和体会 

86.会计法修订的主要目的和立法宗旨 

87.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88.对新会计法中重要性原则的思考 

89.会计法、会计理论、会计工作——学习《会计法》的体会 

90.谈会计法对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影响 

91.施行会计法不能变“戏法” 

92.论会计法中的民事责任 

93.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法教学改革初探 

94.浅析所得税会计中的纳税影响会计法 

95.建立符合新会计法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 

96.纳税影响会计法“闪亮登场”  

97.匈牙利的新会计法 

98.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应用质疑 

第3篇

摘要: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新的《会计法》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会计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这对于规范会计行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宗旨,现就会计行为规范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会计会计行为会计行为规范

新的《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并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作了具体规定;同时对假账作出特别规定。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依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使会计核算规范化。

所谓会计行为,就是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目标的驱动下,对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条件制约所作出有目的的会计反应活动。就一个企业来说,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会计行为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它与会计行为主体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制约会计行为的内在因素,是指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各种条件在质量上的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政治素质、知识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等。新《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就是要求我们应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培训,督促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处理会计事项,不做假账、不畏权势,以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

制约会计行为的外在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讲,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以及信贷政策等,将制约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活动行为,从而影响会计行为。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限定了会计人员的行为范围,会计主体的行为不可能超出会计法律之外。市场环境,也限制着企业经济战略行为,从而影响着长期和短期会计行为。从微观上讲,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战略方案,以及对内部机构的管理行为等,对会计主体的行为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企业内,会计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受制于企业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从实际情况看,很多违法行为是在企业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下进行的,如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虚增利润骗取贷款,隐瞒利润逃避交税,转移国有资产,账外设账,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的罪行等,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新《会计法》明确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就抓住了矛盾的关键,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规范会计行为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主体,有利于会计行为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很显然,要保证会计行为的良性运行,就得有一系列行为规范为基础。从会计系统的目标和会计行为的主体出发,会计行为规范着重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为主,以此在强大的外部监督体系下发挥行为主体的能动作用,达到优化会计行为的目的。

会计行为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我们国家的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它通过对会计人员的权利、方法、责任、义务的规定,以确认、维护和发展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会计行为法律规范概括性强,是会计行为主体必须普遍遵循的行为模式,可据以判断衡量会计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是符合规范还是不符合规范,只有通过会计立法,才能使会计职能得以有效发挥,使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会计行为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为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要求的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和社会性,在法律和道德规范下的会计行为,必须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效果。行为的合理化体现为会计行为在追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目标的同时,力求保持与社会效益目标的一致,会计行为规范必须在会计法制的前提下,而各单位在追求本单位经济利益目标的同时,也应力求保持与社会利益目标的一致,遵纪守法。

总之,只有自觉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加强会计人员法制教育,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经济法规汇编[Z]北京:中国财政济济出版社,2005.

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当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提出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人员素质也在不断下降。有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特殊的要求,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事业的建设者,是会计法规未来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所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战略的高度去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每年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高校会计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最容易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会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过:做人是做会计的根本,所以会计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决定了更应强调对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与深厚的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为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加强会计学生毕业后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国现阶段大量企业肆意造假,多数经济案件都有会计人员牵涉其中,从而使会计成为“高风险”的职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我国会计人员最主要的来源,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学生时期就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实现自我监督和自律,是会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现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产生热爱会计事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样,当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才能够抵制住外在物质利益的引诱。总之,高校学习时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最容易使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从而使会计学生在工作中面临职业道德挑战时,能够对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四)有利于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决策,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秩序。由于会计人员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会计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得到培养,在毕业后能够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国家教委提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全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而涉及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伦理等却很少有学校开设,即使开设也列为学时很少的选修课。总体上看,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虽然绝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是兢兢业业的,他们爱岗敬业,努力钻研,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优秀人才。但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而很少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由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为那是政治课老师的事情,与自身无关。所以,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等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高校会计学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政治思想品德教材又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脱离专业等问题,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另外,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从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靠教师在会计课的讲授中或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职业道德要求,讲多讲少完全由老师决定,并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种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况。

三、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重塑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学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可见,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更注重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所以现阶段高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应注重人文素质、品德等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仍侧重于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在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高校会计专业应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列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向学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需要内化为职业理念,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能达到效果。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内在职业素质,在讲授时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起到内化的作用。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修订教学计划或调整课程设置等,如在讲授审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结合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加职业道德内容。也可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违规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通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超级秘书网

(三)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由于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育。由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缺乏,需要会计教师及时地将杂志、报纸、网站等所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增强学生识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起到强化职业道德理念的作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实际案例感受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精髓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所淘汰,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理念。

(四)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对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学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班会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业界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道德现状,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主要参考文献:

[1]董丽英.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设计[J].财会通讯,2007.8.

第5篇

论文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人力资源会计也日益受到会计界的重视。先阐述了人力资源会计的现状,然后论述了应用和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以及如何在我国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现状

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人力资源会计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发展速度相对迟缓。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运用中存在着人力资源的计量及其资本化,人力资源的折旧及其分期、人力资源的权益分派以及人力资源在报表上列示等四大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公认会计原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影响了企业管理者应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系统的完善和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超前性,在国际上尚未形成定论,在国内更是因为触及了经济改革,尤其是国企改革的症结——个人产权问题,因而在实践上步履维艰。目前,国内会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看法不一,分歧较大。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应尽快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在具体的财务会计报表中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目前尚不宜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现行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体系之内,而主要应用在管理会计中。原因主要有两个:目前我国尚无一套完整的、具体的、可操作的会计制度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也没有相应的会计准则对此做出规范,而要在短期内建立一套完整的、成熟的会计规则也非易事;我国财务会计实务中已经存在惊人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加上人力资源的计量主观性偏大,引入人力资源会计更可能加剧虚报、谎报等情况,进一步扭曲单位的资产、权益、利润等信息。

2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崭新分支,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传统会计一直很重视对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的核算和控制,而到目前为止,对人力资源虽然在理论上承认它是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导的,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但在会计核算和控制方面,远远落后于前两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不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的有配置就是一句空话,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开展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掌握人力资源信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因此,在我国发展人力资源会计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完善人力资源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理论,是发展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前提。在人力资源理论体系中,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占有重要地位。

3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困难

在西方国家,人力资源会计尽管尝试性地实施已有30多年,但仍没有大规模地应用。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国内介绍和引进人力资源会计的阶段,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实务中尚未得到应用。

(1)相关的概念界定有明,体系缺乏公认性

首先,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概念界定模糊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此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概念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但是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界,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两者的关系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从有关人力资源的会计论著中不难看出,主流观点认为,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具有完全相同的主体—劳动者。也就是说,企业所有的劳动力既是人力资源,同时也是人力资本。企业录用员工一方面作为人力资产按评估价入人力资产账,同时入人力资本账。

其次,对人力资本与企业净收益关系认识不一。目前人力资本会计的研究都是基于公司制企业的法律框架进行的,关于人力资本与企业净收益的关系,目前认识不一。相关研究文献中有两种提法: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和人力资本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但既然人力资本是资本,它为何不能像财务资本那样参与收益的分配,而只是接受激励呢?

(2)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不完善。

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人力资源相关信息,有利于相关人员综合评价,作出客观判断和决策,是符合财务会计目标的。但现今的人力资源会计尚不能纳入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来。人力资源会计与现行会计制度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没有制度规定,财务人员无法也不敢将人力资源信息列入对外报表。人力资源自提出后,未能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势必会影响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推行。超级秘书网

4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措施

(1)更新人们的传统观念,转变管理者的模糊意识。

人力资源能否被视为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所在。现有会计模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已发展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对其每改进一步都是传统与新生的较量。尤其是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要素当中,涉及到人力资源的收益权问题,这将影响到政府、企业投资者及其他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因此,当前,会计界应该尽快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彻底纠正人们的思想误区,转变管理人员统一的会计模式旧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新观念。企业要把对人力资源的取得、招聘、使用等成本反映为一项资产,在劳动者的服务期限内摊销并转化为实际费用。职工可以用货币资金、科技成果和劳动力资源等入股,提倡劳动力入股,能真正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使企业在自主经营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从根本上为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奠定基础。

(2)开辟人力资本计量的新途径。

规范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与报告由于人力资源会计中对人力资本的确认、计量随意性较大,对于采取哪种方法的争议也很大,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参照西方在此问题上的解决方法,比如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或干股的方法。从现行的所有者权益中让出一定比例,供劳动者分享利润,不需要支付现金,员工可参与分利。要通过会计法、会计制度等规范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程序,使得人力资源价值能在财务报表上客观公正地列示。但人力资源有别于物质资源,其内容比较复杂,仅仅靠财务报表来揭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是远远满足不了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的。所以还应附加以下报告:人力资产投资报告,提供企业人力资产管理所应耗费或已耗费的成本信息,分析投资目标是否达到,投资效能是否理想等;人力资源结构及变动情况报告,反映人力资源的结构、变动情况,从而决定人力资源投资方向,使资源结构趋于合理化;人力资源效能报告,反映人力资源的使用状况,以便决策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晔贵.人力资源会计的框架构想[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0,(5).

[2]苑会祥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0,(10).

第6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由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下滑而引发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造成许多严重的后果。会计行业如今正面临着空前的“诚信危机”。通过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现状的剖析,提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标准的主要途径。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当今,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会计人员职业态度是端正的,职业表现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的,没有他们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劳动,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

我们在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一些欠缺和失范,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概括起来,其主要表现为:

1.会计信息失真

在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企业、政府和公众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然而,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发生的大公司财务欺诈案,使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是国内外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道德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往往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不能坚持准则,在处理会计业务时经常为他人所左右,不能公平地对待利益各方,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使会计行为偏离了既定的会计目标,经常以牺牲国家利益换取局部利益乃至个人利益。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

3.牟取私利,贪赃枉法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法制观念,通过收入不入账,虚报冒领等手段,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将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转移到个人手中,侵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少数会计人员丧失会计职业道德,借工作之便违法犯罪。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益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一些严重违法法制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部分人会计职业道德沦丧,走上法制的道路。

4.有法不依,法律意识淡薄,业务水平低下

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唯领导命令是从,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以及财务规章制度,就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有的会计人员缺少会计专业基本的业务素质,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业务素质低下,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缺乏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的措施

由于造成会计人员道德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标准也应当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规范性防范,以法治假,追究责任

(1)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典及有关监督约束机制,将有关民事赔偿法律纳入有关会计立法中,同时强化实施。(2)明确单位负责人责任。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2.建立好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它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会计人员考核、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防止会计人员在会计日常工作中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还应对会计人员建立考核、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考核、竞争、激励和约束等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使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人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全面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强化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机制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监督机制有会计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法律制裁等。

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其次,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体系是会计职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再次,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超级秘书网

5.净化会计行为环境

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一个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味的会计职业道德。净化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到的,而要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我们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会计秩序才不乱,才会促进整个社会工作质量的提高,使整个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会计工作处于良性循环,从而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会计业必将走向世界,其执业水平和执业作风必将经得起严峻的考验,每个会计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不负众望,以严明的制度约束自己,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感召世人。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职业道德现状分析,2002.06.

第7篇

以笔者所在的电力行业为例,近年来,各大发电公司不断通过开发新项目、并购其他发电公司和相关资产、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融资等方式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所涉及到的会计准则、会计概念、会计业务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我们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也经历了从基本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显然,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如何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看起来是一名会计人员、一个部门、一个基层单位的事情,实际上与整个发电公司的财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公司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更是有直接、间接的影响。

1.要妥善处理好会计基础工作的三种重要关系

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与财务工作的关系。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会计基础工作做得好,整个财务工作就有稳固的根基,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有可靠的保障。二是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的关系。会计基础工作是内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内控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也是搞好内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开展内控,梳理了流程,完善了制度,加强了执行,改善了会计外部环境,这也有利于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落实。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把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内控实时测评机制,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常态化。三是会计基础工作与公司发展的关系。目前,许多公司都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这些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不仅成为统驭公司未来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而且也对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单位只有把落实会计基础工作与促进公司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才能为公司内部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依托,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要集中精力解决好会计基础工作面对的三个主要矛盾

第8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

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属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讲述的内容较多且分散,使得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为使初学者学好基础会计学这门课,首先应了解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框架体系和严谨的逻辑关系,只有了解它的内在结构、主要框架,才能真正全面地把握其实质内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就如是,当我们认识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在规律以后,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初学者应从其切身的实际入手先学习这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体系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课程内容体系中重点、难点等。简言之,应使学习者脑中搭建一个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相关课程内容,将各知识点内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一、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

为方便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体系作系统介绍,笔者先将结合目前各学校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归入相关的篇章: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

(一)从账务处理程序的简略图(图1),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二)分步骤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图2所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从图2中可知,这一过程需要四章知识内容的铺垫。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

例1,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经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A公司来说,收到的是商业汇票,并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作为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有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时,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此笔业务假定不考虑税金,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与会计对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即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而为什么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应收票据,贷方反映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一种方法的学习,尤其是记录经济活动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会计分录这种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教学中可参看记账凭证的格式),当然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2.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图3所示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和全部经济活动情况,且不便于日后查阅,为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3.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如图4所示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而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的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寻找防止差错的有效办法。这样做,也便于对发生的差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4.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如图5所示

企业、事业等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不够概括,且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因此,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二、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手段与实际工作方法的迥异

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了教学方便,在会计教材中,讲述复式记账法时,有会计分录和“丁字账”,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通过比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高今后的学习针对性。下面对比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举例说明(表1)。

(二)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两者的差异。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这笔经济业务。

1.原始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见表2。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见表3。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即:

借:库存现金7000

贷:银行存款7000

3.会计账簿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表4)。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注:在手工记账时,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比较容易获取,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必要时可准备些车票等原始凭证),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为直观,便于理解。

三、结论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会计的实用性很强,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尽管会计环境等诸要素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对象层次也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第9篇

1.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指的是对于会计对象进行进一步分类的标志或者项目。会计科目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成为会计人员设置账户和登录账簿的依据。虽然在非银行企业中,基本上不使用大量的共同类科目和表外科目,但是在银行会计中却大量使用了共同类科目和表外科目。在会计的科目中,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会计科目在大多数的企业会计核算中都会用到,但是针对银行等的少数的金融企业设置的共同类的会计科目涉及面很少,在一般的企业中很少涉及到。此外,在银行中大多都设置有表外科目进行核算方法,为的是准确反映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将来可能发生的,或者导致银行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发生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的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影响会计报表相关科目的业务。银行中的表外科目反应的主要是不能够引起银行的资金增减,但是仍然需要进行记载的实物库存数量的变化。

2.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既成规则,在账户中使用一定的符号记载企业中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在银行中会计的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种形式。在我国银行中的表内业务所涉及到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合算的时候,大多采用复式记账法。而单式记账法主要用于在核算表外科目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过程中。

3.会计凭证

会计证明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材料,其中记录着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并且记录着其中明确的经济责任。银行中的工作量大,会计之间的分工比较细致、柜组数量巨大,业务种类也是相当复杂,在手工处理的情况下,一笔业务必须要经过多重人员之间的传递和处理才能完成。银行中的会计凭证不同于一般的非银行企业,主要表现在:首先是,银行中的会计凭证种类众多。从分类上来看,银行中的会计凭证处理按照其用途分为原始和记账两大种类,按照凭证形式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形式之外,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分类标准,也就是按照会计凭证的使用范围分为基本凭证和特殊凭证。其次,银行中的会计凭证以单式凭证为主。银行中的业务面比较广、工作量大,并且在会计中的不同岗位中的不同分工比较细,这样的工作环境要想使记账和分类汇集更加便捷的进行,就要求会计的凭证能够及时传递。在银行中采用手工核算或者人机并用的情况下,单式凭证能够使得会计凭证的传递更加方便,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最后,大量采用原始凭证。由于银行中业务量比较大,并且对会计凭证进行传递的环节比较多,因此会计凭证的正确填写与否之间影响到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经济利益。基于此,银行为了避免在会计凭证的传递或者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进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相应地减少重复的劳动量,银行中大多采用由银行统一印制的原始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结语

第10篇

一、电算会计中借贷记账法是否不适用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卢卡?帕乔利提出的复式借贷簿记方法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锱铢必较、泾渭分明的科学原理。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电子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在计算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的可行性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在电算会计之中,记账错误和记账凭证填制错误仍然在所难免。虽然红线注销法在电算会计中难以操作,但对出错的电子数据,却不能不留下修改的痕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另作更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录账簿,换言之,要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同时,其所登录的正与误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也作出与上相同的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

由上可见,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事实上,电算化会计中,由于电子数据的修改在技术上可不留痕迹,因而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 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改弦易辙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致使至今难有通用的成本核算软件面市。首当其冲的是,定制式的生产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适时生产控制”(JIT)等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定制式生产情况下,按批量计算的分批法似可适用,然而,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生产组织特点之外,还应当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而定,即使未来企业生产快捷,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却永远存在。无论是单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抑或是多步骤装配式生产,都必须在这分批法前提之下再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确定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算方法。看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诸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何将新酒装入旧瓶而已。

成本信息细化也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市场的竞价、压价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从内部挖掘潜力。以产品为主线,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问世,使产品的管理决策、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过程和经营控制等过程通过计算机科学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把管理和技术的信息直接用来控制机器进行加工,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纵向集成,进而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这一背景下,以作业成本管理(ABCM)与”成本企画“(TC/CD)为代表的两大成本管理方法崛起并表现出卓越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ABC)和”目标成本计算“崛起而成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挑战。例如,采用分批法虽然按产品生产周期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最终产品,但借助于计算机的海量存储的优势,将周期再分割成若干时间段(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明细计算、汇总与报告,无疑更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以最终产品为计算对象也显得粗糙与不适时宜,代之而起的则可能是细分至工序、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也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

EXCEL表处理软件在会计中的使用似乎给了我们许多的启迪。财务会计报表上的各项信息,尽可以通过公式定义的方式对其取数来源详加规定,继而运行报表生成模块,瞬间编制出所需的报表。从本质上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以及成本计算单等账表数据都是一系列关系型二维数据,均可以使用EXCEL软件定义、计算并生成用户所需的成本信息。随着表处理软件功能的日益增强,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可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频道点播”。

同时,由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以及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技术的采用,成本信息的电子化与实时化呼之欲出,成本计算方法可望日趋准确、科学,成本分析与管理也必将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会计信息需求量的增加

1.披露企业的机会、风险、决策与计划等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迹象表明,信息使用者除需求传统的财务信息外,还需了解新技术的研究与革新,客户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实力的变化;法规变更引起的风险及自然灾害等信息;还需了解企业未来计划、企业内部决策机构与监督机构运作的信息。管理部门的计划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企业未来导向的指示器,同时也预示着企业将要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企业内部决策与监督机构运作的情况可以帮助信息用户预测企业完成任务的能力。

2.提供经营数据与业绩评价数据

经营数据用来表示产量或劳务量、雇员人数、劳动时间等方面的信息。业绩评价数揭示的是与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有关的项目,如产品或劳务的质量,企业活动的相关成、完成主要活动如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时间等。信息用户在作预测时,即采用财务术语,又采用经营术语,同时作出预测,并将这两种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后得出正确结论。

3.其他信息

除上面提出的信息外,信息使用者还需要企业资产的现时价值、软性资产的价值、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以及有关企业背景等非财务信息。

(二)会计方法更复杂,计算量更大

1.计量单位多样化

一方面随着企业经营的国际化,需要同时用多种币种彼露报表信息,从而加大了运算量;另一方面,许多非财务信息与信息用户的决策有强相关性,应当予以反映,而这些信息如经营数据、业绩评价数据、企业经营背景等都无法单纯地以货币为单位加以计量,因而出现了计量单位的非货币化。

2.计量属性的多元化

历史成本属性与现时成本属性是会计计量属性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各有优劣,但出于保证财务信息的一贯性、可靠性的需要,不可能直接使用现时成本的计量属性代替历史成本。解决的办法是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分别呈报财务信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3.会计处理方法多样化

各企业为了经营管理的需要,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会计实务。但这会使各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解决方法之一是对会计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加以报告,对使用者来说,是有益的。

4.经济业务复杂化

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等使从未出现的经济业务猛增。这使得会计信息的反映更为复杂。如外币业务会计、债务重组会计、所得税会计、商品期货业务、企业兼并、合并会计报表等都使会计程序日趋复杂,计算量更大。

(三)会计信息传输要及时、全面

一些对企业有影响力的事项加速涌现,使季度或年度会计报表显得有些过时。它们不能及时捕捉和传递重要发展的信息去满足市场的信息需要。各种新型金融工具的产生能使企业在一夜之间逆转经营方向与风险类型,姗姗来迟的信息无法指挥用户做及时的反映,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因而提供的信息应当及时地流入市场,帮助用户降低风险,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由于股份公司的发展,股民可以分散在各个地方,财务报告应当在不用花费大量费用的情况下广泛地传递到每一个信息的使用者手中。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要求能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选择信息且能根据决策需要进行信息组合。

(四)修正现有的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确认等理论

未来经济发展主要影响会计主体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期间假设。会计主体假设使财务会计报表信息局限在会计主体范围内,使会计信息只反映主体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而不能反映各种非经济因素以及会计主体外部有关环境的变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在提供主体财务会计信息的同时,也提供有关整个行业的信息,还能提供整个金融市场的波动情况与经济发展变动情况的信息,从而扩展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会计反映的范围应更加广泛。

货币计量假设排除了若干无法以货币单位表达的数据或非数据化的资料,使许多有关企业机会与风险的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都无法表达,但这些信息却是信息者所需的。会计期间假设也随着计算机处理的适时性受到冲击,财务报表不再需要到一定的时间才能表达,在需要时,应随时向用户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信息。但过于频繁地披露信息,也可能造成股票市场的短期现象。如何合理地进行会计期间的划分,使之提供的会计信息既能帮助用户做出正确决策,又能保证稳定的金融市场情况,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传统会计看来,可靠性比相关性更为重要。对那些不太可靠但相关的信息通常不予呈报。但正是那些不大确定的信息决定着企业的机会与风险,对信息用户更为相关。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能够为用户提供可靠信息的同时,也应向用户报告或有信息。用户可利用决策有用的模型判断信息可信度,从而使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可比性与一贯性已经能够很容易地同时满足。企业在按照一贯性原则编制会计报表的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来产生不同的会计报表,以便于对编制的各种报表进行同行业的比较,同时又能保持本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会计方法的灵活使用不会成为用户决策的障碍。

由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的冲击,及时性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将占更高地位。计算机网络与大众传播可以使信息用户跟上变化的市场节拍。在销售商品时,在手工会计中,根据各种不同商品与买卖方式,销售可以在生产期间根据完工程度确认,可以在产品完工入库时根据入库单确认;也可以在销售时根据发出商品的出库单确认;还可以在收到价款时根据银行的收帐通知确认。在社会网络化系统中,计算机应根据电子凭证自动进行会计确认,如何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确认以及电子凭证的法律效用是运用了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备后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借助知识决策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完成。

二、现代科技对会计发展提供的服务

随着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增强,会计工作量在迅速扩大,仅通过简单的人力将无法完成巨大的工作量和复杂的计算过程。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共享数据库、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和大众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帮助我们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现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与不足

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使得会计信息能够集中存放、重复利用。时间和周期不再是会计报表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的报表可以随机产生,且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所需报告的内容,自由定义新报表。输入的数据一经确认,马上可以产生各科目的综合信息,提供内部管理资料。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消除了手工处理状态下的诸多技术环节,从而降低了对会计人员的技术要求。计算机能自动进行数据处理,瞬间完成大量工作。

但现有的电算化会计系统都存在着诸多不足:

(1)主要以模仿替代手工核算为主,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各职能系统互相独立。如供应、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缺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一致性、整体性。各会计核算子系统只能满足财会部门的需求,却不能与相应的人事部门、仓储部门、设备部门紧密联系,没有形成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信息孤岛。

(3)不能利用网络系统以大众传播方式传输财务信息,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报告信息。信息使用者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无法主动地选择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仍然只是单一的财务会计报告,不能充分反映行业情况与市场需求等信息。

四、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模式

在构建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时,首先应对各类用户以及各用户所需的多样化、多元化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其次要随经济环境变化对系统进行适时调整,最后在提供财会信息的同时,帮助用户理解、利用信息。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信息报告系统、会计知识决策系统和信息反馈与纠错系统。信息收集系统主要完成记录、计量企业经营活动数据以及收集相关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对决策有影响的信息的工作。它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分散收集资料、集中管理,收集的会计信息应包括已完成的可靠信息和或有的、预测性的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企业主体信息和行业与市场信息。

信息分析系统,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会计信息转化成对决策更加相关的信息。主要用以消除会计方法和程序选择上的障碍,使可选择的方法与程序尽量地多,以便用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选取相关的方法,增强企业信息之间的可比性。

报告系统按照用户提出的要求,除提供财务会计报表外,还可提供各种会计方法下所能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表,决策部门的计划、控制和管理部门的监督情况,以及其他非财务信息,让用户具备主动选取所需信息的可能。

第12篇

法务会计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各类经济合同、凭证、账簿和各类统计资料。除此之外研究的对象还包括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各类存货和企业的固定资产这些通常作为物证出现。在法务会计现实应用的各个领域之中法务会计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损失计量。

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避免不了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赔偿案件例如意外伤害保险赔偿、工伤医疗赔偿、或者各种侵权类赔偿等等。企业在案件中可能扮演着赔偿方或者被赔偿方的角色法律赔偿的根据是由损失数量的多少来决定的法务会计可以利用会计专业知识提供令案件当事人双方都能接受的赔偿金额。之诉讼支持。法务会计在国企诉讼案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法务会计还可以为法官查清案件真伪提供有力的证据。法务会计还可以总结国有企业在管理制度上面的不足使管理层便于纠干讨失。

2.诉讼替代。

国有企业通过法律途径诉讼的费用一般都很高因此企业一般都选择比较低廉的成本来实现民事调解和仲裁团。法务会计人员能使诉讼各方充分认清自身在案件中所处的地位寻求更理性的利益诉求方式减少被动的盲目的诉讼请求带来的更大损失。

3.内部舞弊审查。

法务会计在国有企业内部舞弊案审查中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务会计强调证据的准确性和证明力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方式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舞弊案在国有企业中不是日常性的案件处理不好会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无论对单位还是个人都要谨慎从事才行。

4.合规性审核。

与管理和财务会计不同法务会计关注的方向不是法律而是侧重会计资料的合规性需要提供具有很强证明力的材料才行从而归避法律给企业造成的风险确保国企经济利益的实现。

二、法务会计在国企应用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法务会计在我国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不完善,尚处于初级阶段,国有企业在运用法务会计保障单位自身利益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合理选择方式。

由于法务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河以借鉴的经验不多所以不同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类型选择自己的方式。小企业可以与中介机构合作,中型企业可以考虑从财务部门临时抽调员工来完成。大型的国有企业则需要成立专门的法务会计部来解决和处理相关事务。由于相关事务的高度专业性法务会计部需要配备专业的律师来协调问题和解决问题。

2.建立完善的企业法规。

法务会计可以通过审查会计资料来帮助企业应对诉讼法律事务池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日常会计资料中不合规的会计风险漏洞帮助企业完善会计制度,防范法律风险使国有企业会计行为始终运行在正确的法律轨道上。

3加强人才建设。

法务会计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学科应对的事务往往没有参照的标的对这方面的人才要求特别高。既要求具备会计和法律的综合知识又要求具有有效的灵活的调查能力还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修养。所以必须重视法务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国有企业内部法务和外部法务运用打下扎实的根基。

三、结论

第13篇

(一)隐瞒交易或事项

企业税收在交易过程中,只有大额的销售才开具发票,一些零星或小额的销售没有自主开具发票。也有一些企业将自行生产的产品当成员工福利进行发放,没有及时确认收入。当然这些舞弊的行为方式多样化,为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收入,减少企业的税负。

(二)利用关联方交易

所谓的关联方是指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在我国,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中。当前,集体公司与关联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购销、资金往来、担保和抵押、租赁、特殊权使用等多方面的关联交易事项。按照我国目前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有连续三年的亏损,则证监会有权暂停其股票。除此之外,上市公司还必须向社会公众定期公开其财务状况。面对这样的压力,有的上市公司直接利用其关联方交易来进行粉饰报表。每到资产负债表日,不法分子有可能直接利用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交易来调节利润,也有可能利用租赁或售后回购调节税负或收入,亦有可能利用采购或销售来进行调节利润或成本。

(三)滥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例如合并政策、外币业务等。会计估计是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通常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项目有:坏账、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等。例如:有的企业为了减少利润,逃避税收,将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加速折旧法,或是人为地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以达到提高折旧费用的目的。

(四)滥用会计差错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确认、计量或记录等方面的差错。例如有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故意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不确认实现的收入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时调整等,这违背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

(五)设置两套账簿

对于两套账的说法,笔者在就学期间就有耳闻。对于大企业而言,其财务部会根据工作内容分设不同的财务岗位,例如,有往来账款管理、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等不同的岗位职能,大企业在核算过程中,其业务内容繁多,因此,设置两套账的可能性较小。而一些小企业则有可能出于不同的目的设置不同的账簿,若是面向银行,小企业为了能取得银行的贷款,这套账簿的利润总是不错的,若是面向税收部门,则为了较少税收负担,这套账则总是亏损的。

二、基于法务会计视角下企业税收舞弊问题研究

笔者认为在税收舞弊案件中,应由征税方收集证据,这才能符合一般民事诉讼的要求,不管在形式,还是税收舞弊行为与损害事实存在因果逻辑关系上。这就需要法务会计人员运用复合型专业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专家意见来支持诉讼行为。法务会计人员在进行税收舞弊调查时,首先要先开展企业的调查和基本的分析工作,对企业的相关信息有充分的认识,其次要利用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适当的职业怀疑。税收舞弊信号涉及嫌疑对象的许多方面,比如计算环节、申报环节、缴税环节、减免环节、查账环节等。法务会计人员必须充分关注税收舞弊的信号,捕捉企业税收舞弊的相关信息,形成企业的合理判断,并做好财务数据的审核分析工作,结合企业的财务数据,据当前的内外部环境出发,评估企业的实际业绩,形成对企业的合理预期。其次,查阅监督部门的监管资料和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合理评价,掌握询问技巧,加强对企业的了解。法务会计人员必须重点关注一些容易发生税收舞弊的事项,例如企业的董事、大股东或监事等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企业注册资本的到位情况及权益的变化,集团企业的担保借款、质押等行为,应收款、存货及固定资产的变动、关联公司的异常情况等。

三、总结

第14篇

(一)实际操作进行研究开发阶段划分有难度。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自身存在相互交叉相互重合的部分,无法彻底区分开来,同时企业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判断无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增加了实务操作中进行客观合理判断的难度。对企业是否具有完成无形资产使用或出售的意图进行判断时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因为判断内容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二)研究阶段费用化处理不符合配比原则,全部费用化会影响会计利润。研究阶段直接影响着企业后续的各种研发活动,企业在研发阶段各项支出均应费用化计入当期利润,若研发成功则应将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也能体现会计信息的配比原则。若研究失败,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失败的基础上坚持研究目标不变,使用新方法进行研究直至研发成功,之前产生的研究费用暂时列入资本化支出,这样就可以体现会计信息的配比原则;另一种是换一个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与后期研究活动关联不大,将其暂时列入资本化的支出,逐渐费用化。若仅仅将研究阶段支出全部费用化,则会扭曲会计信息质量。同时,研发活动是一项高风险、高失败率、金额支出大的经营活动,若研究失败,高额的研发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在日后企业缺乏经济利益流入时,则会严重影响企业当期利润,规模小的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较弱,研究阶段全部费用化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使企业研发积极性大大受挫。

(三)缺乏对有条件资本化风险的有效计量,研发费用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在企业研发支出暂时列入资本化支出还未能成功转入无形资产的阶段,企业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有效计量,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信息失真。多家企业同时进行某种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在持续过程较长的研发活动中,若一家企业率先研发成功,则会严重影响其他企业所具有的创新型和价值。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披露方式不规范,披露内容不全面、不具体、模糊不清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会误导信息使用者。

二、改进研发支出会计信息处理策略

(一)严格制定阶段划分标准,增设会计处理科目。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不宜太过详细,制定好框架性文件,严格确立会计阶段划分标准。为解决研究阶段费用化不符合配比原则的问题,可通过增设会计处理科目,采用暂列资本化支出的方法来解决,核算之前待处理的风险和损失。

(二)预提研发基金核算研发支出。企业可以从留存收益中预先计提研发基金核算相关利润,尽可能减少研发支出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对利润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减少会计利润扭曲,增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中小型企业对利润风险的承担能力,增强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三)规范研发支出相关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会计信息披露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每个研发项目都必须明确细化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规范研发支出会计信息披露科目,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各个研发项目都应进行具体详细的研发支出会计信息披露,遵循适度原则对会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避免涉及商业机密。

三、总结

第15篇

从2005年开始到2012年底,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河北省块状民营经济产业集聚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全省5亿元以上产业聚集区营业收入历年分别增长22.4%、30.1%、20.7%、22.7%、19.2%、22.3%和33.3%。到2012年底,全省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达到370个,比2011年增加26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300个,比2011年增加20个;30亿元以上的185个,比2011年增加32个;50亿元以上的123个,比2011年增加23个;100亿元以上的67个,比2011年增加12个。从业人员472.6万人,比2011年增加64.5万人,占到了全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24.3%;企业总数17.3万个,比2011年减少0.5万个,占全省民营经济单位的7%。总的来看,按年营业收入分类,河北省块状民营经济集聚区的数量在逐年增加,百亿以上规模的民营经济集聚区的数量增加较快。如表1所示。但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北省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规模小,缺乏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骨干支柱企业,工业主导成分是中小企业,且布局分散,缺乏应有的产业集群效应,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工业产品一直在市场的低端竞争,产品利润低,企业效益差,更为主要的是产业间、企业间关联度低,大、中、小企业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这种小而散的产业组织结构限制了县域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大企业(集团)所设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机会,从而制约着县域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导致了县域工业整体竞争力的地位较弱。

二、河北省块状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块状民营经济发展实力分析

从表2看出,2012年,370个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22384.7亿元,比上年增加3475.6亿元,增长18.4%,占全省民营经济的29.2%;完成增加值5701.8亿元,比上年增加819.3亿元,增长16.8%,占全省民营经济的32.3%;上缴税金504.3亿元,比上年增加115.3亿元,增长29.6%,占全省民营经济的21.5%;实现出货值821.6亿元,比上年减少58.5亿元,占全省民营经济的57.7%。由此可见,块状民营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在全省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块状民营经济覆盖区域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2012年石家庄市47个,承德市16个,张家口市18个,秦皇岛市15个,唐山市36个,廊坊市31个,保定市45个,沧州市49个,衡水市30个,邢台市46个,邯郸市37个。涉及全省132个县(市)、14个区、17个高新区(开发区、管理区)(怀安县、青龙县、涞水县无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由此可见,块状经济集聚区域分布广泛,各地区基本呈每年增加的趋势,且分布较为均匀,各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区。白沟箱包、安国药材、辛集皮革、清河羊绒、安平丝网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颇有名气。

(三)块状民营经济产业集聚行业分布分析

从表4可知,到2012年底,河北省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行业分布情况:食品业54个、纺织服装业41个、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0个、设备制造业38个、汽摩拖拉机及配件业26个、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1个、金属制品业18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5个、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2个、金属采选业12个、家具板材业12个、文体工美制品业12个、皮革毛皮业11个、化工业11个、电子信息业10个、造纸和纸制品业10个、石油煤化业9个、陶瓷和玻璃制品业7个、医药制造业5个、自行车及配件业4个、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2个。由此可见,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行业分布广泛,集聚了各地的优势生产要素,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这些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中,有的已具有相当规模,成为河北省特色产业发展的“亮点”;有的虽然弱小,但填补了当地的产业空白,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涵盖了全省的优势产业,构成了相互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聚集,形成了对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打造了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百亿以上块状民营经济产业集聚区分布区域分析

从表5可知,到2012年底,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67个,其中:石家庄市12个、承德市3个、张家口市2个、秦皇岛市3个、唐山市7个、廊坊市4个、保定市5个、沧州市7个、衡水市7个、邢台市10个、邯郸市7个。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武安钢铁1340亿元、丰润型钢795亿元、丰南焊管463亿元。100-300亿元的有60个,300亿元以上的7个。

三、河北省块状民营经济目前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河北省块状民营经济目前的主要优势

块状经济产业集聚规模逐渐扩大。到2012年底,全省370个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中,10亿元以上299个,30亿元以上185个,50亿元以上123个,100亿元以上67个。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增加值占全省民营经济比重,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占全省GDP比重达到了21.46%。县域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增加值占县域GDP比重达到了26.1%。覆盖区域更加广泛。全省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涉及11个设区市、132个县(市),占全省县(市)总数的97.8%,除了怀安、青龙、涞水三县无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外,其他县(市)均存在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产业门类渐趋齐全。全省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共涉及21个产业门类,包括食品、纺织服装、金属冶炼压延、设备制造、汽车摩托拖拉机及配件、橡胶塑料制品、金属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金属采选、板材家具、文体工艺美术、皮革皮毛、化工、电子信息、造纸及纸制品、石油煤化、陶瓷玻璃、医药、自行车及零部件、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对河北省100个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进行调查后发现,整体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的有61个,达到30%以上的有32个,达到50%以上的有15个。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有:昌黎缝纫机零部件、曲周天然色素、藁城宫灯、辛集泡塑、遵化矿山机械、徐水吊索具、滦南钢锹、雄县乳胶、安平丝网、清河羊绒、南宫羊剪绒、南宫毛毡、大城保温材料、枣强玻璃钢、景县铁塔、盐山管道、新河装饰盒、永年标准件、霸州玻璃金属家具、安国中药材、曲阳石雕、东光纸箱机械、新乐电热毯。技术实力较强。到2012年底,全省共有省级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15个,资产总额12.5亿元,服务收入2亿元。省级技术平台研究推广新技术1117项,改进工艺883项,开发新产品5166个,参与制定国家、行业、企业标准341个,获国家专利243项,检测产品92020项次,协助引进人才2240人,培训员工84982人,对57447个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开展了技术服务,促进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新增营业收入39.8亿元。

(二)河北省块状民营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