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货币资金审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不相容岗位分离
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各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有关货币资金的交易必须多人分工完成,严禁一人包办。一般来讲,货币资金的收支和记账岗位必须实行分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管钱不管账。
(二)授权批准制度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货币资金进行一支笔管理或按照业务类型对货币资金的收支进行分权管理。如果进行分权管理,可以按照不同的业务类型,如根据业务流程分为生产模块、行政模块、销售模块、供应模块等,对不同业务模块进行不同的授权管理,规定具体的授权方式、权限、责任等,并且要求被授权人按照授权范围进行审批,如果超出授权范围,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记录控制
所有的货币资金收支都要有合理合法的凭证,及时准确进行记载并按规定进行审核和批准手续,如固定格式的付款申请单及费用报销单。要求收支凭证和传递手续具有一定程度的严密性,从而保证货币资金的各项业务按照正常的渠道进行。
(四)决策控制
企业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由公司管理层或者更高的决策层进行专题决策,按正常程序报经审批,以免发生职务侵占等货币资金舞弊行为。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货币资金风险。
(五)资产保护
公司出纳员是公司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专职人员,其他人员不能办理资金业务和直接接触货币资金,公司要建立保管及保护措施,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货币资金应定期盘点,保证账实相符。盘点时由出纳员及出纳员以外的其他人员和财务负责人在场,保险柜中不允许存放私人财物。定期由出纳人员以外的人员去银行取回银行对账单并与银行账进行核对,发现不符立刻查找差异产生的原因。
(六)对资金盈利性和流动性进行权衡分析
合理使用货币资金做好货币资金收支预测,保证资金链平衡,定期调查实际发生额与预测不符的原因。关注货币资金余额与贷款规模,合理使用资金,保证货币资金支付流畅且货币资金收益最大化。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审计程序和关键点
(一)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审核和评价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货币资金内控进行了解。一般可采用流程图法和发放调查问卷、由资金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介绍业务流程、实地观看实际货币资金业务的办理、检查已办理的业务凭证等手段收集必要的资料。进行了解时,审计人员应注意检查货币资金内控制度是否建立、相关规定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在了解和测试程序之后,审计人员需根据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决定实质审计程序中针对各环节抽取的样本量。对于内控信誉程度高的环节可以适当减少样本量,而对于内控信誉程度低的环节,应做重点检查。
(二)岗位分工和授权审批的审计
一是获取岗位职责说明书、资金管理部门目前制定的现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银行账户管理规定及融资管理规定、理财产品管理流程等相关文件,审核相关程序中业务流程的有关分工、授权情况及业务流程是否合适。二是从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中抽取业务,检查相关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审核签字情况,是否有经手人、部门经理、主管副总的签字,是否经独立稽核人员的审核确认。三是检查被授权人的审批是否符合授权规定,是否有超越授权范围进行审批的情况。四是对现金收支进行检查,检查收付凭证,审查收支有无是否真实,有没有违反单位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账户的管理规定。五是检要的大额资金收支是否有领导层决策,检查审批和签字情况。
(三)票据及有关印章管理的审计
一是向出纳员了解票据的领用程序,查看票据使用登记簿中的登记内容和使用情况,确定登记内容是否能保证票据的领用和使用责任能够追踪到责任人。二是现场观察出纳员签发票据和背书情况,背书是否经过主管领导审批,是否与经审批的收款人一致。检查票据的保管情况,各种票据是否安全的存放在保险柜中。三是检查保管票据的出纳员、办理业务的经办人员、批准票据收付的审核人员职责分离情况。四是实地进行票据盘点并与票据登记簿及应收应付票据明细账进行核对,检查是否一致并查明原因。五是观察、询问财务专用章和个人名章的保管情况,是否分别由不同的人员分管,观察使用财务章和个人名章的程序是否能起到牵制的作用。
(四)现金管理的审计
一是检查现金日记账每日余额,与现金管理规定的库存现金限额进行对比,确定是否超过限额。二是检查现金支付项目,是否符合现金开支的范围,查看相应发票内容与摘要内容是否一致,有无套取现金的情况,是否有不执行现金管理制度的情况和违反结算纪律的情况。三是检查是否当日收取的现金及时送存银行。四是检查备用金明细账,审核备用金的领用是否符合备用金管理制度,是否经过了适当的审批,金额是否超出限额。五是通过检查出门证、询问有关人员的方式,检查容易漏记的收入是否均已入账,如出售废旧物资的款项。六是监盘库存现金,核对盘点金额是否与现金账相符,如果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做出处理。需要注意的是,监盘必须采取突击的方式,而且监盘必须要有出纳员以外的主管人员在场。如果实际盘点的现金高于现金日记账金额,还要关注是否有私设小金库等情况。如果实际盘点的现金低于现金日记账金额,则要关注进一步审查有没有挪用款项的行为。七是对货币资金收付的进一步审计,依据内控信誉程度的高低,抽取大额的收付款凭证进行检查,具体检查的内容包括核对收款的时间和金额、银行对账单时间和金额、收付款凭证和往来款明细账记录、实际收付金额与发票等原始凭据。
(五)银行存款管理的审计
一是获取银行开户情况表,包括单位所有下设的分支机构和部门,检查银行开户的情况。抽取一定的账户,检查开户和销户资料的原因和审批情况。二是审查账户的使用情况,检查明细账与总账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长期以来没有发生额的账户。对于长期不用的账户了解原因,是否有疏于管理产生风险的可能,不必要的账户建议进行清理。三是检查银行支票、汇票等结算凭证的取得、支付、保管等环节是否有关规定相符,尤其是支付环节,一般是要与出库单、销售发票进行核对。对于收款环节,则要与入库单、付款单位的发票等进行核对。着重审核这些原始凭证金额、内容、盖章等要素。检查是否存在没有真实交易和往来关系的收付款情况。四是检查有无银行账户出借的情况。可通过检查银行对账单,审查是否有未入账的大额存款进账和出账情况,检查是否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五是检查电子银行支付的控制。询问和观察电子支付情况下是否由出纳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复核,以确保支付款项的准确和安全。六是检查银行存款的核对情况。是否由出纳员之外的人员定期取得银行对账单并对银行账户进行核对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做到账实相符。审计时要特别注意是否对银行存款进行逐笔核对,是否对不符事项进行分析核实,是否有长期未达账项。对于长期未达账项应及时分析原因,关注是否有风险存在。七是检查大额存单,必须拿到存单原件,并且关注提供原件的速度,如有搪塞现象,应高度关注,核实存单是否有质押等情况,防范挪用风险。
(六)对银行贷款、贸易融资的审计
一是检查银行贷款规模是否符合董事会决议对银行贷款等的授信额度审批。二是检查借款情况,从借款时间上看长短期贷款的配比,检查借款利率的情况。三是检查借款合同及明细记录,借款合同审批和签署情况。四是检查贸易融资是否经过审批,经办过程中是否不相容岗位分离。五是分析货币资金余额与银行借款余额,检查对银行贷款额度的利用情况。
(七)对委托贷款、信托投资等理财资金的审计
一是了解业务的合法性,检查董事会是否对公司暂时闲置资金的使用无限制性规定,对委托贷款信托投资等银行理财产品的对象及金额、利率保障有没有条件限制。二是检查业务流程是否经过审批,经办过程中是否不相容岗位分离。三是索取委托理财合同,检查委托贷款合同及信托理财合同的执行是否与实际条款相符,关注收益是否正确及时计入公司账户,会计核算是否正确。
(八)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审计
目前,很多企业对货币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管理意识不是太强,无法通过对货币资金流入、流出信息的分析进行合理的货币资金预测。审计人员可以检查企业每月的货币资金预算,全面掌握货币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及货币资金管理部门如何实现现金收支差额部分的平衡和如何合理安排闲置资金。对于资金流入,应对销售预算和应收账款预算进行审核,注意销售回款周期。对于资金流出,应结合销售量、生产量和存货水平看采购材料数量的合理性,审核付款周期的合理性。通过检查货币资金收支,评价资金预算是否准确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检查货币资金平均余额,计算货币资金盈利性指标并与贷款平均利率进行比较,检查货币资金规模是否异常。对货币资金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进行评价,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提高公司采购人员、销售人员、运营管理人员对货币资金管理的认识,指导资金管理部门合理配置企业闲置资金,科学规划企业采购和付款周期,避免资金占用和浪费,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三、结语
(一)初步评价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情况通过了解A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情况,初步判断A公司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健全性一般,合理性一般,主要体现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比较陈旧,和正在执行的资金管理流程相脱节”等缺陷。
(二)测试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运作通过检查证据、实地考察等程序,结合A公司实际执行的资金管理流程,测试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判断现有的内部控制程序可以信赖,内部控制需要完善,主要存在“部分现金收支无审批流程、网银付款授权额度不合理、POS机管理存在风险、月度资金预算流程需完善”等缺陷。
(三)评价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水平A公司现有制度规定、实际执行和业务抽查中,发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比较健全,但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因此确定该公司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风险为中等。
(四)货币资金的经济性情况A公司从2012年开始启用山经资金预算系统,2012年资金预算支出总体执行率111.13%,2013年资金预算支出总体执行率104.01%,2012年资金预算偏差较大,公司多次进行资金分析和预算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2013年预算执行率得到提高,资金支出预算执行率偏差在5%之内。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及时调整资金预算,提高资金预算执行率。通过资金支出预算执行分析,公司货币资金管理的经济性较好。
(五)货币资金的效率性情况A公司根据行业上级公司统一要求,实行资金收支两条线,资金由行业上级公司统一调度使用,现有资金管理模式比较合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流程中的部分岗位职责存在重复现象,职责不清,且未见岗位激励机制。抽查2012年9月银行支出户的银行未达,发现存在单据传递不及时、部门之间协作待完善的现象。通过职责分工、激励机制和内部部门之间协作方面,确定货币资金管理的效率性为中等。
(六)货币资金的效果性情况A公司2012年度绩效考核评审105.66分,2013年度绩效考核评审110.55分,完成了年度绩效目标,其中涉及资金管理的财务指标均已超额完成。货币资金管理完成了年度预算,达到了货币资金管理的效果性。
(七)货币资金管理潜力分析通过对A公司两年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情况和货币资金效益审计,审计组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有潜力:1.货币资金管理的健全性和合理性,若扣除其他人为因素,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制度,优化资金管理流程,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情况会有较大的改善。2.货币资金的效率性,通过完善岗位职责,建立岗位激励机制,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作,资金管理效率性会大幅度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和审计建议
(一)现有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比较陈旧,和正在执行的货币资金管理流程脱节,建议及时修订制度,完善资金管理流程。
(二)实质性抽查中发现部分现金收支无审批流程、网银付款授权额度不合理、POS机管理存在风险、月度资金预算流程需完善等现象,建议梳理资金管理流程,规范过程控制,加强日常资金收支管理,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实处。
(三)资金管理部分岗位职责存在重复现象,且由于人员更换和轮岗,原有岗位职责和现有实际职责不一致,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行业资金管理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职责。
(四)部分单据传递不及时,建议加强资金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互通信息,按时进行账务处理。
三、审计评价
A公司能够按照资金管理规定,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通过货币资金支出预算控制,提高货币资金管理的经济性;通过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岗位职责分工、加强部门之间协作,提高货币资金管理的效率性;通过完成财务绩效指标从而促进公司绩效考核指标完成,达到了货币资金管理的效果性。通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提高了货币资金管理的效益,促进了公司经营指标稳步提升。
第一,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如何对企业展开效益评价,效益审计应运而生。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大力开展效益审计可以说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同时是审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更是全体内部审计人员维护和保障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尽的职责。
第二,从实际案例看,货币资金效益审计始终围绕企业效益的主线,效益审计在很大程度上又必须关注货币资金效益审计,两者之间的管理体现为互补。无论是效益审计还是货币资金效益审计都是审计事业长足发展需努力的着力点。因此,开展货币资金效益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是今后所要遵循的作业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审计的特点和优势。
1、浅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2、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3、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
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思考
5、财务欺诈的成因及防范
6、浅议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7、会计报表作弊的方式及审计策略
8、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9、如何进行货币资金审计
10、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1、识查假账的主要方法
12、货币资金审计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3、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14、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
15、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论文关键词: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财务资产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获利能力最弱的资产。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求有效地保证一个企业随时有资金可以利用,并从闲置的资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也即要求在货币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抉择,以期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不足和过剩所产生的不良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本文就企业如何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工作,谈一谈个人的认识。
一、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
货币资金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管理,而且有利于对整个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货币资金预算是对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估计,也是对企业预算期货币资金收支结果的预算。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对于完善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货币资金预算为控制企业日常货币资金流动提供了主要依据,也是评价企业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的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和挪用的现象产生。
在货币资金预算中,应把整个预算期分为若干个时期分别计算货币资金的余额。长期货币资金流量预测虽然重要,但在货币资金管理中所编制的预算,主要是一年以下的短期预算。划分时期的长短要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来决定,但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即月度财务收支计划,某些货币资金流入流出变化大的企业,还可以按周或按日编制预算。
编制货币资金预算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等等。完整的货币资金预算应包括货币资金收入、货币资金支出、货币资金千余缺以及货币资金筹集等部分。
货币资金流入量来源于销售收入、投资收益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其中销售收入是最主要的部分,其金额可以直接从销售预算中得到;投资收益的货币资金收入时间比较固定,数量也容易确定;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可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关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预算期货币资金流入量加期初货币资金余额,构成预算期可动用货币资金数量。
货币资金流出量主要包括购货支出、营业费用支出、利息支出、上缴所得税、利润分配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其中购货支出可从材料预算中得到;营业费用支出如工资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可以从费用预算中得到;利息支出所需的资金可以从偿债计划中得到;所得税付出以及利润分配支出可根据企业的盈利计划预先估计,支付的时间也比较固定;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并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
二、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货币资金的同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行为,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完善企业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总责,并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项目招标、工程采购、经济担保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方式、方法、程序、责任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
一是会计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收支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账凭证的编制;二是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收支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银行有关票据和日记账的登记;三是内审人员应当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审计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账的定期核对;四是会计主管应负责审核收支项目、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印章;五是单位负责人应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及各项支出。
四、建立收入和支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各个环节的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程序,确定货币资金执行的审批权限和制度,超限额或重大事项资金支付要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或超审批权限的资金支出。严格企业内部资金收入和支出审批程序。
1、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控制
①每笔收入支出都要及时开票;
②要尽可能使用转账结算,现金结算款项要及时送存银行;
③尽可能采用集中由财务部门收款的方式,分散收款要及时送交单位出纳;
④不得坐支各项收入;
⑤出纳员收妥每笔款项后应在收款凭证上加盖“收讫”章。
2、对货币资金的支出控制
①每笔支出都应有单位负责人的审批经、会计主管审核、会计人员复核;
②出纳人员每一笔款项都应以健全的会计凭证和完备的审批手续为依据,付款后,需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
③各项支出都有预算和定额控制执行;
④要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现金,尽可能使用转账支付;
⑤银行单据签发和印鉴保管应当分工负责。
五、强化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控制
加强对货币资金、会计凭证、原始的管理,要依法建账,及时核对银行账目,认真履行定期对账、报账的制度,建立定期进行检查的制约机制。不符合审核程序不能支付资金,按规定实事求是报账,不作假账。
一是货币资金的收付只能由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不得接触货币资金;二是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制度;三是出纳人员要做到每日现金日记账余额与保管的现金核对相符,并经常与会计核对账目;四是要严格执行定期现金突击盘点制度和核对银行账的制度;五是已开出的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全部及时入账;六是所有收付款原始凭证必须连续编号并顺序使用,错写作废的原始单据应加盖“作废”章后妥善保管。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如何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行业竞争趋势日益增加,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对建筑企业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行业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保证提高企业的中和素质和正佳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前提,从而使生产经营理论有效的实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和资料的可靠性,以防止经济内部出现偏差和重要方针决策失误,经营风险等推行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内部管理行政控制主要包括对计划、决策、生产、质量、技术、设备、物资、人力资源、销售等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对财务收支的批准权限、计划预算、核算、审核、分析和处理各种会计信息资料及出具财务报告的手续、程序、步骤和方法等的控制。一下我们讨论建筑企业内部错在的问题,病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一、建筑行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当今,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这一种普遍的现象,即起也对自己的内部员工不够重视,企业的管理机构和组织不够合理,而企业的管理者对该行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根本就为学习过该行业的知识,并且,由于企业的领导对企业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不了相应的约束作用,这样就导致了严重的内部控制出现严重失调现象。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执行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切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大部分建筑施工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由相应的机构制定的,往往是各个部门一起总结后,综合起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做也有一定的有点就是概括的比较全面,但是,制定的制度不够专业,且约束力低。并且许多制度自之间存在冲突,发挥不出有效的控制作用。其次,企业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倍钥刂浦贫热狈ψ愎坏娜鲜叮嬖谀诓靠刂浦贫炔煌晟疲葱辛Σ畹认窒蟆?/p>
各个项目风险制定不够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对市场的风险预防不够积极,且防御机构不够完善,对风险的评定缺乏该口型的认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对市场的调查来自与一小部分的调查,对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岁管理和控制断魂南国各方面带来的不利没有预定的估。
企业内部控制监制不够得当,内部审核不被够严谨,尤其实在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严格的执行。通常,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和纠正体系。
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在财务和建材挑选上工作态度不认真,由于企业受先前观念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的整体监督意识不强,法律认识弱。当今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素质不高,学历低,业务生,缺乏判断能力,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差,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只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企业应如何使建筑行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得到完善,何使企业的内不控制制度严格有效的执行?如何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内容: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与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整体工作人员对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养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一寸的主流意识,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力量对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是各单位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业务组织形式和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其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的规范性,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两者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支持,而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把内部控制的理念注入到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可以使建筑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内控实施的效果就好,企业的效益也就好,竞争力也就无形中加强了。
(二)重视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货币资金作为建筑企业内流动性最强、控制难度最大的资产,企业要更加重视对其的管理。在资金管理上,主要存在资金管理分散、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有的建筑企业图一时的方便设立多个对外银行账户,使得资金无法集中管理和使用,同时多个银行账户也给资金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如果管理不严格,很容易出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形,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还可以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但凡是涉及到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负责,同时会计审核人员要把好关,做好凭证的复核工作。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管理,明确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程序以及具体可以批准的金额等。
(三)重视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人员是受所有者之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可靠地计量、确认、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筑企业参与的经济活动最终都是通过会计人员转换为会计信息为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全面的掌握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同时,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作为各部门考核激励的依据;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信息与沟通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的编制表现出来的,这些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工作。毋庸置疑,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信息中心,由会计人员负责内部控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重视建筑企业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贯彻和预期目标的取得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地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得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筑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层的级次就越多,经营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就越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客观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可以视成本效益和企业人员的素质情况,将内部审计外包,减少审计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三、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明确的得出,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最主要的因素决定于公司的内部人员,所以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意识最为重要,其次,企业的内部制度的执行力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逐渐完善,另外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监督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要着重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时监督,确保其严格的执行,才能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丁玉海.论建筑行业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 2011(17) 85-86
[2]马玉涛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商情》2009(13) 34-35
[3]马冬梅.浅析加强企业内部控制[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1) 91-92
[4]刘世.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 113-114
[5]罗胜强.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01)
[6]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05)
[7]梁晟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合规实务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4)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3.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关键词】 高等学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高等学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高等学校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主要针对货币资金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高等学校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可随时在证券市场上自由转让的国债等。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资金不仅直接承担着高等学校在经济活动中的支付职能,而且还可以转化为其他类别的资产。所以,任何高等学校都不可能在没有或者严重短缺货币资金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运转,取得持续发展的后劲。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拥有的货币资金总量大幅增加,这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实情况看,高等学校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办学要求的同时,也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管理失控和职务犯罪数量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多,对学校的正常秩序和稳定产生了很大的威胁。本文将从现状出发,总结当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保证我国高等学校货币资金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一、我国高等学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库存现金盘点
库存现金的盘点有三种:一是出纳员盘点,出纳员每日业务终了进行盘点目的是保证每日现金收支的正确;二是稽核员盘点,稽核员经常进行盘点是为了保证有关账目记录的真实正确,加强会计员与出纳员之间的相互制衡,保证库存现金的安全、完整;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盘点,内部审计人员监督出纳员进行盘点目的不仅是为了查明学校库存现金账实是否相符,更主要的是为了查明出纳员是否存在挪用和贪污公款等舞弊行为。这三种盘点都是重要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程序,但是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学校长年不进行库存现金盘点,或者进行盘点但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使盘点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某大学财务处出纳员利用职务之便,以提“差旅费”为名,连续两次从学校现金库里支取现金,累计金额达25万元。一名小小的出纳,两次得手,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内部审计人员不重视库存现金盘点。高等学校的现金作为公有财产,其安全完整性没有得到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视,很多人抱有“明哲保身”的想法,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二是财务负责人不带头执行规章制度。财务负责人往往只是从整体上规划和执行学校的财务计划,不注重具体规章制度的执行,没有意识到哪怕一个小疏漏也会引起事故的发生。
(二)模仿领导签字问题严重
现在高等学校一般采用“一支笔”财务审批制度,所有经费开支均由负责人或其委托人审核报批。该制度使财务开支审批权集中在某一个领导手中,使其在财务管理上有绝对的权威。另外“一支笔”领导的财务报销审批权还派生出其他权力和利益,因为学校各个部门甚至每一位教师都会涉及财务开支报销审批事项,由此使领导的“一支笔”权威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同时领导的“一支笔”权威还可能延伸到物资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单位。因此,一些人就模仿领导的签字进行财务舞弊。
京华时报曾报道某学院的会计模仿领导签字,将自己的消费发票10万余元以公款报销。在一些高校,只要有领导签字,就能越过财务制度,使一切审批程序形同虚设,之所以很少有人怀疑“领导签字”,源于某些领导干部滥用“一支笔”给下级造成的惯性思维,源于一些高等学校“领导签字”远比规章制度管用,源于“一支笔”的监督环节没有做到位。
(三)截留学生奖学金、助学金
高等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央财政每年拨4亿元专款用于发放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向上级申请拨款。每个学校的奖学金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一些不法分子就动了截留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的念头,造成学校货币资金的流失。
某大学财务处会计将该校学生特殊困难补助金及奖学金共139万余元转入其个人账户。该会计将以前截留下的“发放花名册”套入下次“发放花名册”中重报一次账,将重报的总金额以自己的姓名填入新“发放花名册”中,并写上自己的银行账号,向银行报支。奖学金、助学金等的发放涉及到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如果财务处将银行的反馈信息报送到学校的其他部门,就可以对其发放工作进行监督,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案件了。
(四)业务流程不规范
业务流程规范是在货币资金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采用的一些基本控制方法,从而对货币资金进行有效控制。一些高等学校由于业务流程的不规范,给财务营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金控制不合理。有些高等学校对现金的支付范围、支付限额以及库存限额没有按规定认真执行,存在违规的现象。二是商业票据控制不合理。部分高等学校对商业票据的使用缺乏规范,存在票据失真的情况。三是预算管理控制不合理。有的学校没有将部门预算在学校内部按组织体系进行科学化管理,没有对经费审批人实行责任预算约束,使得部门预算执行出现失控。
某学院的院长没有向学院党政联席会通报,擅自将该学院的300万元公款挪用给自己的同学进行营利活动。他认为“这种创收的办法在联席会可能通不过”,于是这份借款合同竟然在没有盖学院公章的情况下就签署了,银行存款就这样汇入了别人的账户。300万元,面对这么大金额的借款,学校财务部门没有任何的怀疑,审核部门也没有发现问题,我们不得不怀疑学校的业务制度的执行和财务流程的规范程度。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货币资金安全完整的具体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等学校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内部控制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学校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各种贪污、挪用、盗窃等违法违纪行为的防范,从而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为此,本文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内审人员监督库存现金盘点
为了防止由于库存现金盘点问题造成高等学校货币资金流失,应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监督库存现金盘点。其盘点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第一,内部审计人员在会计主管、出纳员同时在场的情况下,要求出纳员将现金、有价证券、未入账的收付款凭证等分类整理后存入保险柜;第二,要求出纳员复核现金日记账的记录并结出余额,由内部审计人员将余额填入“库存现金盘点情况表”,并注明余额的时点;第三,内部审计人员全面复点;第四,将库存现金盘点结果与日记账账面余额进行核对。如果有差异,应要求出纳员作出书面说明,以便进一步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监督库存现金盘点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现金存放在多处且无法同时监督盘点时,应当先封存,然后再逐一监督盘点,以防止不同存放地点之间相互串混,使盘点无法得出准确结果;二是监督盘点一般应突击进行,以防止出纳员事先准备,转移资金,掩盖存在的问题;三是监督盘点应选择在当日业务开始之前或之后,尽可能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四是白条不能抵充库存现金,有价证券、未入账的收付款凭证应同时清点,以便能全面查清问题。
(二)加强“一支笔”审批的监督
“一支笔”财务审批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其监督,在报账凭证审批之前,首先应该经过学校财经小组或监督部门的审核,确保其与预算安排相吻合,确保其有相关业务部门的申请、主管人员的审批,经办人、复核人手续齐全,审核后必须联合签署审核意见,未经审核的报账凭证,“一支笔”不能签批,财务部门不得予以报账。学校财经小组及监督部门还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后续的监督,特别是大额资金的使用;其次要定期进行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及时发现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至少每年上级主管部门召集下属学校财经小组人员或监督部门会同上级审计监察部门,对学校近期财务状况进行检查,看其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真实、是否有越权审批和超额审批行为,检查是否有假凭证、假账目以及不执行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等情况;再次应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加强群众监督,除按规定应当保密的之外,定期公布学校财务状况,使“一支笔”审批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另外,对于“一支笔”审批的范围要有明确的界定,学校的各项业务都要涵盖在内,根据业务的重要程度、金额的多少划分审批层次,保证各管理层权责明确。
(三)完善高等学校组织机构
我国高等学校组织机构的现状是行政管理机构多,岗位职责不明确。为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该能够相互控制,保证各项业务在有关部门之间相互检查、相互监督。
以高等学校的学生助学金发放为例,说明组织机构间相互控制的重要性。高等学校每个月都要给学生发放奖学金和物价补贴,这些补贴的发放由学校财务处负责执行,按时汇入学生的个人账户。学生的变动情况由研究生院和学生处通知财务处。如果将学生处、研究生院和学生注册中心的人员信息情况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学生处和研究生院的学生数据库中,会有一些学生已经不在注册中心的名单中。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出国、生病等原因退学或休学,为了不给学校补贴支出造成损失,应该在相关组织机构间建立起内部控制的闭环机制:学生注册中心负责将学生的注册信息反馈到学生处、研究生院,学生处、研究生院负责每月给每类学生的发放标准赋值,财务部门根据上述部门间检查核对后的数据,进行相关补贴的发放,并在银行成功后,将情况反馈到学生处和研究生院,由这两个部门将应发与实况进行核对,以监督财务部门的执行结果。
(四)规范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的规范能够有效阻止舞弊的发生,防止货币资金的流失。关于业务流程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金的控制。对现金的控制主要通过现金使用范围和库存现金限额来控制。对于超出结算起点的资金支出业务,不能直接使用现金,而必须通过银行账户进行划拨。在货币资金管理中,可以通过检查库存现金,避免现金被挪用现象的发生。2.对商业票据的控制。首先要严格票据的使用范围,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和买卖;其次要加强票据的保管,各高校必须落实专人管理、专门登记和稽查制度,规范票据购买、领用、保管、回收、销毁等程序;再次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票据,查看是否有断号的问题。3.对预算管理的控制。预算管理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年度工作和管理需要而编制的年度收支总计划,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预算管理在货币资金管理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预算管理控制中,必须在科学编制、严格执行的基础上,把好经费报销结算关,严格按照预算开支进行。同时,也要把好借款拨付关,认真落实资金支付制度。
【参考文献】
[1] 杜桂霞.强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措施浅谈[J].财会通讯,2009(14):82.
[2] 阎军生.浅析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0(5):86-87.
论文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制度和方法不能适应市场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进行制度创新。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应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而应以服务公共为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的约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内容相对简单。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经费开支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普遍缺乏明确的开支标准,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有些制定了开支标准的,却不认真执行,仍采用实报实销方式;一些较大开支,事前不做计划和申请,开支后只要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签字,财务部门就给予报销,这是公款消费严重超支的重要原因。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资金管理混乱,未能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专项资金与正常经费之间经常相互挤占、挪用。二是现金管理混乱,很多单位没有按照现金的结算标准支付现金,大额现金支付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应收账款管理不严,对借款和欠款长时间不来销账和还款的单位和职工未进行催收和清理,以致最后形成呆账、坏账。
(三)岗位设置不合理
由于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决策人、经办人、审核人、记账人员都没有完全分离并相互制约,出纳兼审核、采购兼保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极易出现贪污挪用行为。
(四)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内部控制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其表现:一是没有形成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意识。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单位职工也习惯于主要领导讲了算的工作方式。二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认为只要完成目标任务就行了,至于内部管理的好坏则是次要的,以致岗位设置不是从内控制度的要求出发;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路
(一)强化岗位分工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能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来设置岗位,划分工作职责,也就是岗位责任制。这也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但是,岗位职责的划分是否完全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要求,就很少有单位能够做到。所以一定要对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细化,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要求来设置岗位,并明确该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最好能针对每个岗位上的职工编制职责说明书,让他们能更加详细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权限,防止岗位互窜现象。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体系
预算控制是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的形式规范各级管理者的经济目标和经济行为的过程,调整和修正管理行为与目标偏差,保证各级管理目标和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所以,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过程中,预算控制体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1、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业务部门对事业发展年度计划进行详细论证和细化,财务部门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单位负责人亲自抓,做到年度预算真编真用真考核。严格预算调整和追加的控制程序,减少随意性,堵塞漏洞。
2、建立预算约束机制。(1)加强项目预算编制的控制,加强项目立项和预算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2)按照年初经费预算,把各项费用分解到单位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形成内部费用控制指标体系;(3)根据预算的执行随时完善预算的编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能得到顺利执行。
(三)健全经济业务流程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固定资产、预算管理。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货币资金业务处理实行钱帐分管;出纳员不得兼管总账;任何一笔资金收付业务的发生和处理不能由一人单独包办到底;规范现金、银行存款、印章控制制度。
2、采购与付款控制。需要进行分离的职务有: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验收;采购与会计记录;验收与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3、固定资产控制。需要进行分离的职务有:请购与购建;审批与购建;验收与购建;验收与付款;保管使用与记账;报废审批与报废执行。
4、预算控制。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根据预算管理工作的业务环节和特点分别制定预算编制控制制度;预算执行控制制度;预算调整控制制度;预算分析控制制度;预算考核控制制度。
(四)提升会计人员职业能力,降低操作风险
会计是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参与预测和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论文摘要】财务与会计资料是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中的一项重要资料,如何发挥财会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作用及具体做法,从而使招投标工作顺利进行,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阐述,这对各类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各行各业各种形式的生存竞争显得尤为激烈,特别在近几年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掀起的公路建设工程热中,各施工建设单位间抢抓项目的竞争可见一斑。这种竞争实际体现的是一个单位的综合实力,而对这种综合实力最具说服力的便是单位的各项财务经济指标。现就我单位近几年招投标公路工程的情况谈谈如何发挥财会在公路招投标中的作用及其财务经济指标考评的做法。
一、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招投标工作
任何一项工程的招投标工作都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财会部门的积极参与。在工程招投标中所需的大量财务信息及资料必定要靠财务部门提供,财务部门所提供的各种财务报表等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招投标工作的成败,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招投标工作之前就应提前准备好招标文件所规定的各种财务报表资料等,以保证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做好资金筹措,确保资金周转能力符合招标要求
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特别在工程招投标中,施工单位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应对建设单位所需提供保证金的需要,只有保证金符合要求才能有夺标的可能,否则也只能望洋兴叹。如果感到自己在自有资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就应根据招标单位的招标文告的要求,考虑到银行取得支持,以解决或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状况,为中标提供条件。
要取得银行的循环信贷保函,除了自己要有信誉保证外,还可以选择银行作为自己出具保函的对象。我国的商业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各银行在贷款重点、贷款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优惠政策也不同,各银行对贷款风险的承受程度也不一样。有些银行,特别是实力雄厚、服务对象分布在不同行业的大银行,由于能够分散不同的贷款风险,对企业的风险性投资会给予支持,而另一些银行,尤其是一些小银行,对贷款风险持谨慎的态度,因此财务部门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于自己企业的银行作为出具循环贷款保函的首选。同时还应考虑到一旦中标,在施工过程中有利周转资金的借贷。
三、认真分析评价财务经济指标,确保投标能力符合招标要求
综合评价和反映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经济指标很多。具体在公路招投标中,招投标双方最关心的财务和投标能力指标有(1)资产总额;(2)流动负债;(3)负债总额;(4)流动负债;(5)资产净值;(6)周转资金;(7)流动比率;(8)速动比率;(9)资产负债率等。其中第(1)(2)(3)(4)项财务指标和投标能力指标可以从财会部门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直接阅读和计算出来。
1.资产总额是指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中所拥有的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总和。这些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整体实力,资产总额越大,表明企业实力越雄厚。
2.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应收账款、短期投资、货币资金、存货等。一般来说,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而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比重越大,则支付能力越强。
3.负债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劳务偿付的债务,负债总额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负债是企业很重要的资金来源,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合理负债结构是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体现。
4.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项、预提费用等。流动负债过大,将移向企业资金的周转。
以上四项,在《资产负债表》中均有反映。
5.资产净值是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的差额,也就是企业的权益,资产净值越大,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投标能力越被招标单位认可。
6.周转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它反映企业可直接参加周转运行的资金能力。周转资金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企业的信誉越高。
7.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明企业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障,反映企业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障,但流动比率过高,可能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过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8.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以后的余额。
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障;但速动比率过高,可能表明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过多,现金回笼速度慢,反而会降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以1:1的比例为佳。
9.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部分资产如无形资产等难以作为偿债的物质保证,从稳健的角度出发还应计算有形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
在公路工程的招投标中,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以上指标的分析,便可得出这一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从而为招投标做出正确的决断。
四、作好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工作
一、建立货币资金的项算制度
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对于完善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有着举足轻的作用。货币资金预算提供了控制企业位日常货币资金流动的主要依据,也是价各部门、各单位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货币资金的支,全部实行预算管理,只有纳人预算的目,才能支付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的预制度,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可充利用资金,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娜用的现象产生。
编制货币资金预算,首先要根据本单的生产状况、经营计划,由专业人员、销人员、采购人员和直接参与资金支付业的人员根据业务需要,从单位最基层开编制资金预算.逐级上报审查。经过单内部各有关部门的认真研究、反复协、综合平衡修订后,会计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单位的最高管理层批准后执行。实货币资金预算,可以避免货币资金不足过剩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和提高企业单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就必须做到人为出、精打细算、科学理财、严格考。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可行。
二、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完善审批制度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与国外大团相比,目前国有企业一个很大的差距在于内部审计力度不够。因此,大型企都应建立高层的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单位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娜用货币资金等行为。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三、完普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大多数贪污、诈编、娜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加强对其管理和控制,对于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货币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行为,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完善单位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健全监普制约机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总责,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依法制定严格的批准制度,明确审批权限、方式、方法、程序、责任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1.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以减少和降低货币资金管理上舞弊的可能性。一是会计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收支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联凭证的编制;二是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收支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银行有关票据和日记账的登记;三是内审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些年来相关经济案件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有些违法行为以致很久才被发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反映出相关财务监督工作的不足。会计秩序混乱除了有关管理人员故意违法违纪外,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但从会计角度来看,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失为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相关寮质
作为会计人员,必须首先做到自律、廉洁奉公,能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正确运用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力,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要从思想上做好准备。
其次要加强业务素质培训,随着近年来我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要求,相关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一些会计的处理方法也有所改变,这就要求对会计人员搞好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主要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学习更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会计法制意识和依法理财观念,另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使其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更加有效,更加科学。
二、做到严格组织机构、严密职务分工要从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即“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并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记录和报告,这需要涉及许多人员,包括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产物资的保管人员以及负责办理会计事项的记账人员等。为了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保证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明确贵任,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保证经济业务的顺利进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必须明确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每个类别的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且保证在有关部门之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该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能得到迅速解决。这样就从体制上加强了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
三、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一个企业内部会计监督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相关清查制度,并要落到实处。财产清查制度就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全面和局部的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际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侦权员应当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审计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联的定期核对;四是会计主管应负责审核收支项目、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印章;五是单位负责人应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及各项支出;六是电脑程序员应负责程序设计和修改.不得操作程序,甚至不能随意出人会计室。
2.实行交易分开。将现金支出业务和现金收人业务分开进行处理,防止将现金收人直接用于现金支出的坐支行为。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实施内部稽核。设置内部稽核单位和人员,建立内部槽核制度,通过楷核可以对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制止,发现或者防止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或者其他俊害单位财产的行为。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监督,及时发现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改进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控制。内部稽核制度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少会计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4.实施定期轮岗制度。对涉及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业务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岗位,轮岗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工作交接,这迫使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将工作定期进行系统化处理,工作整理得很清晰、很有条理,通过在轮岗交接时的工作人员互相自查,可以防患于未然。新的工作人员要把岗位的全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一一清理审核,这样一来,有些潜藏在深处的问题就能得以显现,减少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中产生舞弊的可能性,并及时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
总之,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规范的迫切需要,抓好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财务资金管理的运行机制和信息网络,集中管理,动态监控,调刘余缺,盘活沉淀,才能进一步增强集团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控力度,促进货币资金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运营效能。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论文
摘要:新世纪全球经济竞争更趋激烈,人力资本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当今最重要的资本投入已不再是单一的物质资本,而是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的人力资本投入。因此,认清人力资本的投资选择性,客观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的可能风险与收益,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对于正确引导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风险防范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知识、经验和技术,在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所进行的资金、实物和劳务的投入。只有通过一定的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才能培育、积累和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也才能从中获得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由于企业是以微观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济组织,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加注重实效,更加关注其投资能否为企业带来现实的利益,即收益必须大于投入。同时,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诸多的特殊性质,从而使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必须慎重。必须客观分析企业人力资本的可能风险,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以获得最大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一、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特性
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的,目的在于通过企业的投资行为实现员工人力资本的获取和增值,从而实现企业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投资形式主要包括招聘、使用、开发、培训、教育、薪酬、福利等。它不同于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共属性,也不同于家庭或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私人属性,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具有组织属性的行为,它以企业内部员工作为投资对象,使企业和员工共同获得投资收益。这种特性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主要包括:
1·投资的规模效应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知识或信息的传播、交流、收集和加工需要一定的分工协作,知识量或信息量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对知识和信息具有认识能力的人、组织以及知识和信息传播、交流、储存和加工的渠道和方式。知识量的增加需要一个良好的认知基础和相当时期的知识积累过程,少量或分散的人力资本投资难以取得明显的效益。
2·人力资本投资的非货币让渡性。企业对员工所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无法由投资机构或个人像买卖商品或进行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那样自由让渡(转让)并收回全部投资。因此,一旦对人力资本投资失误就可能“颗粒无收”。
3·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收期长,甚至可能无法获得充足的回报。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累计性的特点,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因此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收期较长,无法像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那样能在短期内甚至即期内获得回报,只有通过员工在企业长时期的工作和努力,公司才可能回收人力资本投资并取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且人力资本的收益是一个发散的序列,即人力资本实际使用所带来收益不仅仅局限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支配者或使用者的范围之内,而且向更广的范围扩散。这种扩散的结果,会使与该人力资本投资和使用完全无关的其他人或其他组织从中受益。
4·个人主观能动性影响投资效果。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力资本是一种“活的资本”,其投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员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超额产出,但也可能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低效率甚至是负面损害。
5·环境因素影响投资效果。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除了受到员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相关环境因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科学技术等方面。如技术、市场条件的变化可能最终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降低甚至完全失败。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状态和变化缺乏准确的判断与合理的预测,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失误或投资损失发生的机率。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需认真分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的可能风险与收益,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以获得最大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可大致归纳为:人职匹配风险、人才外流风险、激励制度风险、职业道德风险、技术变化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环境变化风险和生命风险等。
1·人职匹配风险。企业中的每一职位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这些职位的职责、环境、繁重程度、复杂程度等所要求的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知识、经验、技能等也是特定的。如果所选用的人与特定的岗位相适应,这个职位所要求的工作目标就能实现,工作就能进步;反之,就停滞不前,无所作为,甚至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这种由于选聘员工与职位不相符合而形成的风险就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人职匹配风险。人职匹配风险包括:(1)聘用不当风险。如果招聘的人员不符合企业需要就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这种损失除公司支付的招聘费用、培训费用、人员工资福利等直接成本外,还包括由于招聘不当,新聘员工不称职使公司损失的商业机会等间接成本。
(2)投资对象选择风险。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应当是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应聘者和员工,如果投资的对象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其跳槽倾向就比较高,就可能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浪费。(3)工作调配风险。如果对员工在企业内的调配不恰当,使员工担任了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职务,则不但可能影响被调配员工的积极性,还将伤害其他员工的进取热情,给企业的整体造成的损害更是难以计量。
2·人才外流风险。人才外流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企业花费大量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特别是专用性很强的人力资本,如果外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因为培养或引进一个人才不但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且需要时间。这种风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直接风险,即由于人才脱离企业而造成的人力资本直接损失;二是间接风险,即由于人才进入竞争对手的企业而给原企业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3·激励制度风险。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性在于人力资本需要很强的激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企业的薪酬福利和奖惩制度是企业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它是体现公司对每一位员工公平与否的主要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詹姆斯教授对人力资本的能动性曾做过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20%~30%。如果得到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但如果激励制度不合理、不科学,会致使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有时还会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失败。
4·职业道德风险。员工对企业不忠诚,泄露商业机密,在业务交往中损害企业利益,谋取私利;违法乱纪,,盗窃公司财物;不敬业,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等,会给公司造成很大损失。这些都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道德风险。但同时也说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员工的道德培养进行投资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5·技术变化风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人力资本快速折旧而贬值。企业为一项新工艺、新技术投资开发的人力资本,如果由于外界的科技创新使这项工艺技术变得落后、陈旧,而使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贬值,这被称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技术变化风险。尤其是IT等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如果不认真做好技术分析和市场信息跟踪,很容易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技术失效。
6·政策变化风险。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从多方面影响到企业经营战略和投资方向,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和方向。如国家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这种调整的时机和力度难以把握,而企业没有预测到这一变化,需要被动地改变经营方向,以前投资培训的人力资本就会失去价值,需要重新投资培训员工新的技能、技术知识。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7·市场环境变化风险。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任何重大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都可能波及到世界各地,带来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如东南亚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影响到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企业不得不改变经营方向从而导致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8·生命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此外,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还面临生命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人力资本具有自然属性,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的人是有自然生命周期和经济生命周期的,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人力资源的生产效率将会下降;随着经济生命周期缩短,人力资本收益期也将会随之缩短,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则必须在更短期内得到补偿。因此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也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大。极端地说,人力资本投资也随着一个人的生命或工作能力的丧失而全部损失掉,从而引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对策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可能同时面临上述一种或几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欠佳甚至是完全失败。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企业要持续生存下去,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获取高的经营回报,企业必须正视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降低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针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下几种措施:
1·做好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规划。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最重要的措施即企业必须做好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规划。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必须通过战略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来实现。企业必须通过对自身实际及内外部环境情况的分析,确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制定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规划。首先,要加强对政府施政行为、法律法规的研究,提高政策把握能力。
其次,要加强对行业市场的调查研究,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要以市场为导向,适者生存。再次,要对本行业科技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在人力资本投资开发问题上要积极追踪本地区、本国乃至世界科技的前沿。此外,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和认识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实际状况,认识自身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内部组织需求后,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避免投资方向和目标的偏差。
2·做好人职匹配工作。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要做好人职匹配工作,重点是要遵循适才原则,即把合适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的企业用人原则。要切实遵循适才原则,关键在于做好工作分析、人员测评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以工作分析产生的结果———职务说明、任职资格条件(最低工作条件)、工作规范或岗位规范作为选人用人和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依据。人员测评则要选取科学、合理的人员测评手段和工具来评定、甄别和预测适合岗位的所需人员。此外,企业还必须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科学的职业路径,沿着所建立的职业梯有的放矢地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投资,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3·向员工提供客户化的服务。企业开展人力资本投资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要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本。即企业要站在员工需求的角度,通过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来吸纳、留住、激励、开发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特别是为员工提供共同远景、价值分享、人力资本增值服务、授权赋能和支持与援助等。通过提供员工服务,使员工的人力资本得以保值增值。企业在提供员工服务时要注重80/20效率法则,将服务的重点集中在那些对公司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贡献的人员上,实现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4·完善激励机制。要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特别是要在尽可能地节约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情况下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就需要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仅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还包括能力激励和情感激励。通过目标激励、理想激励、参与激励和荣誉激励,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培训激励和工作内容激励满足员工发展自己能力的要求,实现人力资本激励的成果。
此外,更需要通过情感激励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促进员工的工作。对员工进行激励还必须克服以往传统单一化的激励模式,要依据员工职位、贡献、工作性质等的不同,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行业特点、治理模式等情况,确定企业不同员工的不同人力资本含量,相应采取权变的人力资激励模式,真正实现对企业员工的“个性化”激励。例如对维持费用高、投资报酬率低的一般员工将应采取短期激励,而对维持费用低、投资报酬率高的核心员工则适用于长期激励。
5·优化组织环境。优化组织环境是企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另一类重要措施。企业通过制定良好的政策,营造一种能够挽留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实现人才价值的良好环境,来保证人力资本投资;同时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以提高企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增强企业人员的自律,减少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道德风险。良好的组织环境还将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通过在组织内部形成积极的学习型文化来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值。
6·强化约束机制,控制培训风险。企业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另一重要措施是要加强约束,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客体的约束来减少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约束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投资成本转移、劳动合同等实现,另一方面在外部可以通过法律、市场和道德来实现。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出国培训)过程中,应全程控制。在培训中,企业应当选择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进行联系。通过沟通,了解受训人员的需求、表现和心理状态,一方面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有效防止培训员工流失。也可以通过减少企业负担的培训费用的份额,或降低投资对象在培训期间的工资或收入水平的方式,把部分投资成本转移到投资对象的身上。另外通过“竞业避让”、聘用条件、培训费用、服务期限、股票期权、违约责任等方面与员工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约定,约束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饶年华·人力资本的内涵、属性和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
[2]刘颖·积极应对培训后员工流失风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6)·
关键词:审计模拟实验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教学组织
随着国家对学科专业设置的改革,虽然各大财经类高校已普遍重视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的研究开发与实施,但未能重视对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探讨,更不用说投入足够的资金、人力进行开发研究与实施了。因此,探讨关于会计学专业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如何设计得巧妙合理,如何组织得高质高效就显得十分重要,其意义在于:第一,对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在明确教学目标、梳理和规范教学体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第二,对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审计学课程是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先导课程,后者的教学需要在前者理论知识良好掌握的前提之下,对理论知识进行模拟实践与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审计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完成本科学习任务。本文主要从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及环节的设计与教学的组织管理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课程性质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学生能够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资料,运用审计的原则和方法,亲自进行审计程序和步骤,进而培养学生洞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理解所学理论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该课程主要是对审计实务工作中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到审计计划、实施、报告的整个过程开展模拟操作,使学生在实验环境中模拟操作审计业务,从而间接接触实际、认识实践,进而提高审计实务工作能力。
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教学成败的首要难点。从审计教学的实践来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规划在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应按照规定程序收集、整理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所需资料,力求设计与安排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学模块,使之符合经济业务的真实性、逻辑性、全面性。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知识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等特点对教学资料的准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材仍然较少,教学内容相对简单,难以适应审计实务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组织与管理。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组织方面往往缺乏创新性。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往往将自己的观点、做法直接灌输给学生,将实习过程简单化,整个模拟实验的过程相当于一次理论课的教学,学生盲目被动地编制最终需要的审计工作底稿等材料,在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创新性。
因此,教师需要:第一,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安排代表典型经济业务的、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的实验内容。第二,对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使之符合学生掌握知识、探索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规律,以期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三、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及环节的设计
(一)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第一,按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充实,能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第二,综合性实验比例达100%,注重利用科研成果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能进行开放式教学。第三,课程组织与安排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寒暑期的相关实习(比如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社会调查以及其他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尽早熟悉社会实际会计、审计实务工作打下基础,更为毕业之前要完成的本科毕业论好选题方向及论据搜集等铺垫。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工作、审计技术与方法、风险评估与应对、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薪酬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求。教师在筛选了难度深浅适宜的实验内容之后,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逻辑体系清晰、符合教学规律的实验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以下四种思路:第一,按审计流程设计。可分为: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等3个环节。第二,按经济业务循环设计。可分为:筹资与投资、购货与付款、生产与仓储、销售与收款、货币资金等5个环节。第三,按开展实验的项目内容设计。可分为: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工作、审计技术与方法的运用、风险评估与应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生产与薪酬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终结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的撰写。第四,按开展实验的形式设计。可分为:按案例分析(实训)、独立实验、综合实验等不同形式。
四、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一)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第一,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梳理,分析得出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环节设置以及组织安排。第二,通过分析总结同行以往承担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经验,对授课教师们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吸取优秀的实验教学经验。
(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
1.分组开展实验。将学生按3―5人组为一组,将全部学生划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每一实验小组可以推选出一名“固定”的组长,也可以由组内成员按实验项目的不同“轮流”当选组长,以负责实验组任务的合理分工及实验内容的按时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实验项目相关理论,布置了实验任务之后,各小组开始进行小组讨论部分及实验项目组织实施部分。实验组组长此时承担了本组开展实验的组织任务,将需要完成的任务与组内成员一起做好实验资料相关信息的搜集工作、任务的划分、进度的把控,最终实现组内实验任务的及时完成和成果递交。
2.个人开展实验。由每一位同学独立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内容,并以个人为单位递交实验成果。这种方式使得每一位学生没有可以“搭便车”的机会,在教师讲授实验相关理论并布置了当次实验任务后,完全由个人主动搜集实验资料相关信息,充分回顾所学审计理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厘清思路,最终完成实验任务,递交每次实验成果。
(三)课后对学生的意见搜集与教学经验总结。
1.课后对学生的意见搜集。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通过积极观察实验效果,搜集学生对本实验课程的意见,在师生教学互动的同时,不断总结和吸取经验,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可在本课程的全部实验结束且学生已递交所有的实验成果之后,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实验报告”,该报告至少包括以下要素:实验时间、实验目的与意义、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对本实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实验收获及心得。再如,可以请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填写一份表格(见表1)来搜集学生对本实验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经验的总结。第一,需要从实验内容及环节的设计方面、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以及其他方面来积极总结分析。第二,由于审计模拟实验会分若干项目进行开展,会因教学内容的安排及环节设计不同而分为若干阶段,因此,教学经验的总结应该在每一阶段实验完成之后及时总结,以便下一阶段实验项目开展时收效更好。第三,在每一轮次的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全部实验项目完成之后,将本轮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经验体会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积极与同行“交流切磋”,开展教学研讨,撰写教学论文。
五、结束语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是一门具有一定专业技术难度、且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讲授难度大,对于会计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实验环节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精心规划教学内容,合理而巧妙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组织学生按实验教师预设的思路完成实验内容的同时,探究如何做到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模拟实践锻炼中主动探索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自觉对先前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的协作能力,进而有益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能够使审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环节设计与组织更为合理,实验效果更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审计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参考文献:
[1]吕B,池玉莲,杨元贵,何玉岭.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6,(04).
[2]顾正娣,李晓东.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探讨[J].财会月刊,2008,(18).
【论文摘要】 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评价与建议,它带给企业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效益上,还有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思路的转变,不但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有促进作用,对审计人员本身也是提高能力与素质的探索和尝试。
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一种新的审计类别,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趋势,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是使被审计单位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从管理审计的辅助手段上来说,它是相对于审计的一个概念,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外延来看,管理审计又是相对于经营审计的一种认知。管理审计是以财务收支真实性为前提,通常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被审事项,以分析、评价资源的投入产出及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含效率和效果)和适当性为主要方式方法,以促进管理层加强内部控制、有效履行职责、增加价值为审计目标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审计类型。
管理过程审计通过对各种管理职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以考查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素质的优劣以及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并针对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如对决策职能的审查,主要应查明是否制定科学的决策和程序,是否遵守合理的决策原则;决策的方法是否科学、恰当,决策的结果是否正确等。对控制职能的审查,主要应查明有无健全和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各项控制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其实际效果如何等。
内审工作只有审出成绩,审出问题,为组织增加实实在在的价值,才能真正取得单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管理审计主要是通过检查内部控制、对比分析有关数据,提出合理化审计建议,以促使被审单位完善管理、降低风险、增收节支,这是一种效益。但这种效益有时不能在短期内显现,有时账面还无法计量和反映,一般不如财务收支等审计效果直接。正如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在账上都有记录,能看得见、摸得着,但节约下来的钱在财务账面往往无法反映一样。因此管理审计工作成效往往被忽视。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多方探索,进行了一些实践,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通过风险分析,提高管理活动效益 电费资金纳入财务部门统管。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电网企业电费收入较大,电费资金的回收应当是重点监控。通过以前进行的“三清理一规范”活动,电网企业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的电费账户基本上收归企业财务统一管理,但我们在审计中发现,个别单位的供电所仍然有存折,用于保存TM(“井井通电”和“户户持卡”工程)卡卡费和预收的电费,供电所附近的多是邮政储蓄机构,他们大多在那里开立活期存折。由于这部分资金基本游离于财务部门的监控之外,所以风险也很大,管理难度很大。 我们通过与被单位探讨,认为由部门在邮政储蓄开立电费账户,通过其下属的邮政储蓄机构进行归集,这样,既不影响供电所办理TM卡电费预存,也保证了资金在财务部门的监控之下。通过这一方式的变化,可以更有效地保证供电所资金安全问题。
二、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审计工作的影响力 的创新。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国计民生,正是由于电力的这种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特点,使得电力客户以几十万计,即使在一个县级供电企业,电力客户少的也有几万户,多的十几万户。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有一个单位在营销程序管理上不是很连贯,财务部门管理电费资金,营销部门进行电费计算,农电部门负责电费催收,但是财务部门没有欠费明细,营销部门没有实收记录,农电部门汇总的电力客户计费数据和已有的经营数据,没有通过电脑网络进行完全的资源共享,即使是单位的负责人,如果想查询其中某一个电力客户缴费记录的话,也只能通过命令的方式要求下属进行汇报。这种管理方式不但没有效率,也因为其传递过程较长,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结合我们的工作经验,我们提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营销管理系统的建议,由财务部门管理资金,由营销部门管理全部客户电费信息和缴费记录,农电部门负责欠费催收的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并通过营销管理系统将相关部门联系在一起,通过用户授权解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需求。也许这个通过信息网络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并不新奇,但对习惯于某种固定思维模式的单位来讲,任何新的变化都是对传统观念的打破,所谓不破不立。被审计单位对我们的建议非常同意,希望通过我们这次审计建立和完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银行对账方式的创新。由于企业和银行在记账方式和时间上的不同,会存在未达账项,也就需要企业在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便一方面了解本单位真实的货币资金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对账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有的单位年末的未达账项比较多,但还在手工对账和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利用现有的会计核算软件自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软件的特点在于进行大量、简单、重复的数据处理,利用现有的软件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动完成银行对账。由于被审计单位对这一做法还比较陌生,我们就会计软件中银行对账的实际操作进行了演示,他们通过试运行,对账速度大大加快,资金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通过增值服务,构建和谐的审计
一般认为,审计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对立的,是矛盾的双方,但作为内部审计来讲,由于其服务的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把他们对立起来的做法非常不可取,所以,我们把构建和谐的审计文化作为审计工作的一个内容,把对立的双方变成利益的共同体。学里有一个名词叫“特里芬悖论”,它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书中的描述是这样的:“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而实际上,当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成为一种历史的选择且至今无法改变时,使用并保留美元储备的大量国家也就无可奈何地被绑到了美国经济的战车上,要保住手中美元的价值,就必须全力支持美国经济的繁荣;保留的美元越多,支持的力量也就必须越大。我们认为,虽然审计双方存在矛盾,但可以通过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实现规范和提高的目的。
实行开放式沟通。审计者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是双方非常重要的联系方式,良好的沟通不但有利于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融洽双方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过去的做法是审计过程对被审计单位是保密的,审计组成员不可以把审计底稿的内容泄露给被审计单位,这种做法不但造成了审计工作的神秘感,也不利于在交换意见前,双方进行充分的协商。我们的做法是,在审计工作基本完成时,由审计组全体成员与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等相关成员共同讨论审计工作底稿的充分性与适当性。这样,不但可以使审计底稿的表述更加准确,也可以使双方就有分岐的方面坦诚陈述意见,还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随后进行交换意见中,也就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肯定。
关键词:资金归集;集团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面临的问题
盐业集团是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是在比较松散的生产协作基础上,由政府相关行政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分散型集团公司。集团现阶段资金管理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集中管理模式落后,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盐业集团特点是规模小,业务单一,人员众多,资源控制权和资源使用权不分离、所有者缺位、人为控制、经营分散。集团很无法对各分子公司业务及财务活动进行统一、规范和有效监督控制。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不集中,致使企业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2.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盐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1)分子公司众多,同时设立的账户也是多则数百,资金管理不易控制。(2)盲目进行投资、出现一窝蜂现象,投资决策缺少统一规划。(3)因集团购进为国家计划调配,周转缓慢,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4)挤占,挪用项目资金。(5)网上银行定期一周划款一次,资金归集不及时,产生一定的在途资金,影响到集团货币流量的真实性,极易挪用,造成资金损失。
3.管理手段、财务信息化运用单一
目前集团百家分子公司,单纯依靠单机版本的KISS7.5来统计、核算、传递有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难以跨越管理幅度、地域分布、交通通信方面的限制,监督管理必然滞后。
4.内部缺乏严格监督
目前的国有企业集团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
5.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缺乏有机的结合。“先确定资金,后论证经营”的现象存在,专项资金执行中超标准、超范围、超预算屡见不鲜,形成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
二、加强企业集资金管理的主要方法
下面就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1.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信息平台
(1)强化统一银行开户管理,确保货币资金收支两条线。为强化货币资金的流量控制,可在健全货币资金基本内部牵制制度的基础上,清理盐业集团内部各公司在金融机构的多余账户,保留使用唯一基本付款账户及上划资金专户,实现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在途资金管理,货款必须日收日存,对收款人员零时存款的个人账户实施上报制,限时、限额控制。
(2)统一资金调度,强化资金运作监管。统一重大资金调度权,尤其是统筹规划、控制投资规模,将资金投资引向高回报低风险的地区。同时,给予子公司日常的资金管理权限,实现盐业集团对下属单位资金运营的有效监控,防范资金结算风险。作好投资筹资的计划,产权的划分,投资的控制和考核。
(3)加强资金流量控制。在资金目标控制上,每年编制年度资金占用预算指标,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挂钩。加强资金利用的过程管理,在投资时加强对有关贷款政策和利率水平的研究,把握好利用有关政策,合理确定贷款有效使用方案。注重投资风险防范和管理,利用资金成本率分析、利率调期、多种投资,多种形式化解投资风险。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1)要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强化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3)要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要把现金流量监控作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
3.加强资金安全的管理
企业在利用网络化快捷等特点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网络的风险性。必须做好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比如文件的备份、网络防火墙的设立,转账交易的二次审核程序等等,避免出现非竞争因素导致的失败。
4.健全集团内部管理、强化集团内部审计制度
(1)通过制定示范性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2)把好制度订立时的审查备案关,严格手续,落到实处。(3)加强企业对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
总之,加强和改善盐业集团财务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本规范的迫切需要。只有加强资金管理,使之运转自如,才能充分发挥其在企业集团中的血液作用,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戬: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中国特色”【J】,管理学家,2007,(3)
【2】于革委:内部资本市场视角下的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J】安徽财经大学学报,2007,(4)
论文摘要:目前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普遍偏重对审计理论的讲授,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教育改革也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以传统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切入点,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构建审计案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后的实践教学,使审计案例教学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要想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本文根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
风险导向;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从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山东网获悉,2013年山东省新增9万户中小企业,总户数达到9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75.3万户,小微工业企业达到12.7万户,从业人员达到271万人;实现营收5931亿元,同比增长10.2%;税金总额达到221.5亿元,同比增长2.4%。然而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同时,其背后也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抗风险能力弱等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为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山东省胶东半岛的不同生命周期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前期研究成果,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下面主要按照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揭示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初创期中小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普遍不重视,主要表现在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缺乏授权审批制度,职责分离不明确,对于员工的培训和职业生涯的规划等人力资源政策方面几乎没有;成长性中小企业管理层逐渐增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些企业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建立的制度,例如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清晰,致使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成熟期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相对完善,但是由于员工素质等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衰退期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但是由于企业正处于衰退的境地,企业面临着由成熟走向衰退的危险时刻,企业将面临内外部风险的挑战。从以上不同生命周期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难以为财务报告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提供合理保证,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经过前期调查研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五点:第一,控制环境薄弱,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制度普遍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第二,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且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第三,信息沟通不顺畅,影响管理层对经营活动做出正确决策和编制可靠的财务报告的能力;第四,缺乏有效的控制活动以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第五,没有设置专门的内审部门或者专职内审人员,而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缺乏独立性,没有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策略
结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重点针对其存在的缺陷问题,加以改进与完善,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果。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基础,没有健全的内部环境,无法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制定人力资源政策等激励措施并有效实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再次,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制度、规章等规范性文件。
(二)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控
首先,企业要尽可能地识别全面风险。风险识别既要识别外部风险,又要识别内部风险,只有识别全面风险,才能更加有效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企业应重点控制的风险。再次,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结合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衡量风险与收益,选择确定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和接受的应对措施,以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在信息与沟通方面,搭建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拓展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全方位多渠道沟通方式,保证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信息的快捷传递,提高信息处理质量。
(四)全方位控制活动,加强风险防范
控制活动应覆盖各个业务流程的重要控制点,包括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与职责分离等相关活动。同时,建立严格的奖惩办法,通过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检查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使控制活动能够有效实施。
(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专职内审人员,具体执行内部审计检查与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体系或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督促企业健全与完善,全面有效地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
三、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通过前期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在内外部环境、管理能力等方面与大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要中小企业完全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来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现实,就中小企业的现状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整体考虑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以减少风险。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导思想,在内部控制五要素范围内构建。体系控制范围应覆盖中小企业各业务循环关键控制点,建设以控制主要业务存在的各类风险和体系运行期望效果为目标,因而又称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决定了企业在道德标准、价值导向、品质方面的基调,反映了企业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它是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框架的基础。中小企业控制环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
(1)完善组织机构。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健全组织结构,构建权力、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运作体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内部控制体系运行高效。中小企业完善的组织机构图如图2所示。
(2)科学设定职责分工。组织机构只是给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框架,真正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是企业员工,因此,企业组织机构设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职责分工。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员工人数相对较小,另外又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实施职责划分要比大企业困难,但关键岗位仍应设立职责分工。例如,在货币资金环节上,中小企业至少应当将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除日记账)两个岗位分别设立;在采购与付款中,至少应当将采购、入库、付款三个岗位分别设立;销售与收款中,至少应当将销售、发货、收款三个岗位分别设立。
(3)建设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管理的稳定性,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中小企业应重视文化建设,并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全面融入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中,加强内控和风险文化传播、落实和评价,增强管理层与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为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提供强大动力。例如,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树立员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管理层在文化建设中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沟通,通过网站或宣传栏开设“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专栏”,建立内控文化宣传培训与经验交流平台,宣传国家相关内部控制政策规定,普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知识,总结交流各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经验。
(4)制定人力资源政策。中小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重视员工职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不断提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制定员工激励措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防止优秀员工的流失。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了解自身的承受风险能力,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防范风险。中小企业应采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对收集的风险管理信息、各项业务循环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并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企业影响重大的关键风险上,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对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
(1)建立风险信息库。各部门全面开展风险数据收集、识别,形成本部门风险信息,提交风险管理小组,进行汇总、分析形成风险信息库。
(2)确定风险评估等级。风险评估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两个标准,分为:一级风险———可忽略风险;二级风险———轻度风险;三级风险———中度风险;四级风险———重大风险;五级———特大风险。
(3)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等级,确定各类风险等级。
(4)风险应对。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等,选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和接受等风险应对措施。中小企业各部门应制定本部门的各类风险应对策略,并提交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根据各部门上报的风险应对策略,进行辨析、分析、处理和汇总,形成企业风险应对措施。
(三)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有效的沟通要求信息的自上而下、横向以及自下而上的传递。中小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内、对外传达信息,同时也应注意防范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中小企业可以将管理意图和控制措施嵌入信息系统,例如运用兼具运营和控制功能的ERP系统。
(四)控制活动
中小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控制活动是落实风险评估结果的基本手段。中小企业最好选择预防性控制与自动控制,因为其效果好,成本低,更容易形成一个全程可控的氛围,使整个内部控制体系更有效地运转。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控制手段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实物控制;信息处理;绩效考核等,例如中小企业在货币资金支出审批流程,明确审批环节和审批权限,如规定部门经理资金支付审批权限,超过了不予办理,必须经总经理审批,超过总经理审批权限的,应集体决策。
(五)控制监督
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应当包括常
规性的日常监督和专职内审人员的专项监督,监督手段一般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测试和评价,当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针对缺陷提出整改方案,尽快落实改进。内部控制整改方案应落实到部门和岗位,责任到人,还要设置一个整改期限,并制定专任检查整改的效果,将其落实于奖惩考核项目。
四、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实例
根据上述分析,下面以××商贸公司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一)公司简介
烟台XX商贸有限公司2012年成立,主要从事面包、蛋糕、西点及饮品复式经营的烘焙业务。在几年的经营运作中,该商贸公司在烟台、威海等地多家超市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自己的连锁店。烟台XX商贸公司初始注册资本30万,员工人数23人,年营业收入120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属于中小企业范畴。
(二)XX商贸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1)控制环境薄弱。XX商贸有限公司没有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没有董事会或董事长等机构或人员,而其相应的权力都在公司总经理的手中;XX商贸有限公司对员工专业胜任能力不重视,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招聘,大多数招聘来的员工都是经由公司内部的职员介绍,经过简单的接收手续就能入职,没有新员工入职培训机制,从而导致员工素质相对较低、专业能力较差。
(2)风险意识不强。XX商贸有限公司管理者与各级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淡薄,规章制度间不衔接,从而导致对既定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对风险的态度主要依靠总经理的个人经验和判断,公司内部没有设专人负责风险评估,以应对面临的风险。
(3)信息沟通不顺畅。XX商贸有限公司目前的内部信息传递方向只是自上而下,缺乏自下而上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沟通渠道成为管理者的传话筒,员工只能接受任务并执行,公司没有建立举报等制度与渠道,员工没有向上沟通信息的具体方式,很难将自己对公司的想法或是建议向上有效地反映。
(4)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XX商贸有限公司关键内部控制点设置不全面,例如采购业务、货币资金支出审批权限设置不合理,导致2013年被公司采购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公司19万元。
(5)内部监督缺乏。XX商贸有限公司没有设置专门内部审计部门或专职审计人员,无法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进行监督。
(三)XX商贸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XX商贸有限公司组织结构简单,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岗位设置不全,无法达到职责分离的目的,没有将内部控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缺乏监督体制,高风险的领域为货币资金项目与采购存货项目。下文将从以下方面对XX商贸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构建。
(1)总体规划。由于其员工人数少,因此可以设置执行董事,并聘专业人员负责内控监督,并直接对执行董事负责,保证其独立性;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考核细则,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并指定专人负责风险管理;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包括人员招聘、员工定期培训、职业发展规划、考核细则、激励措施等。
(2)风险评估。XX商贸有限公司的风险类别如表4所示。经测评,该商贸公司货币资金风险与采购风险属于五级风险,因此,必须采取应对措施。
(3)应对措施。通过管理层邮箱、座谈会等方式,建立部门横向沟通与员工向上沟通渠道;引入ERP信息系统,既能保证部门间信息及时有效传递,又能实施有效地控制。各业务循环设置关键控制点,XX商贸有限公司涉及的循环有采购与付款、生产与费用、销售与收款,以高风险领域存货采购为例,设计如表5所示的关键控制点。同时,设置日常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与专职监督人员专项监督。
(4)内部控制体系评价与反馈。一是由各部门对本部门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针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是否有效,是否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相关错报;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各个关键控制点是否有遗漏,员工是否能够遵守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执行,并提出改进建议。二是由内部审计人员对整体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实现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存在漏洞;汇总各部门上报的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整体是否存在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三是将评价的结果及建议提交给董事会,由董事会审批内部控制体系改进建议,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作者:付晓 孙琳 姚晓刚 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本文系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半岛地区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J12WF7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1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吕秀娥、韩岚岚:《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内部控制对策研究———以烟台市中小企业为例》,《会计之友》2013年第17期。
[3]蔡玉华:《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建立探讨》,《财会通讯》2011年第29期。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内部会计控制弱化的现象,是制约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深入分析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转变用人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夯实内部会计控制实施基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升内部会计控制力度、优化公司组织结构及法人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公司治理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对会计活动的有效性和会计记录、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具体而言,是企业为了有效的管理会计工作而制定的各种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组成,其主要目的是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及相关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活跃市场、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现阶段民营企业在从业人员素质、公司治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其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和关键节点,在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障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高效地发挥作用,企业应构建相应的会计控制体系,为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保障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正常运行。基于此,将会计控制体系全面融入企业财务管理之中,保证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为企业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现阶段民营企业内部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风险意识薄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缺失或不完善第一,不少民营企业管理者经营风险意识淡漠,对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失。只能在风险发生之后被动补救,而非积极防御。第二,内部控制目标不明确,不能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协调相关利益主体的权责利关系,无法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第三,内部会计控制对象缺失或不完整。按照全员和全过程控制理论,内部控制对象应是企业所有的人财物,然而现实状况是高管层将自身凌驾于管理制度之上,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存货等重要实物资产尚未实现全过程控制。第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大多数民营企业权利过于集中,管理者以自己意志代替公司规章制度,财务环节缺乏授权审批及相互牵制,内部关键节点存在疏漏,风险敞口巨大。
2、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治理机制不健全家族式民营企业由于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合一现象比较普遍,高管层和核心中层管理人员大都来自家族内部,这一特质决定了民营企业内部较少存在健全高效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治理机制。针对内部会计控制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长官意志代替制度管理。第二,民营企业资本或股权的高度集中导致权利过于集中,董事会、监事会职能严重弱化,内部监督制衡机制不完善加之缺少必要的外部监督机制,因此非常容易出现管理者独断专行的现象,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决策。第三,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尽合理。由于大多民营企业的财会部门主管由所有者的近亲属担任,导致会计核算独立性缺失,不相容职务分离及内部牵制制度形同虚设。此外,公司内部存在着行政管理岗位人员偏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职能岗位人员缺乏的不合理现象。第四,缺少风险控制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即便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也未发挥应有作用,这是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弱化的重要原因。
3、内部会计控制实施基础薄弱,削弱了会计控制力度第一,财会专业人员匮乏,职责分工模糊。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会计核算工作量较少,管理层对于构建会计职责分工体系缺乏足够重视,会计岗位结构过于简单,只设置基本的会计与出纳岗位,与成本核算、采购、销售等业务相关的会计核算职位并没有专门设置,或由会计、出纳兼任,或外聘兼职人员,财会人员职责交叉、分工不明,与现行会计法规中的岗位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要求相去甚远。第二,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升。目前民营企业中仍不同程度存在着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一些企业出于财务信息保密和便于管理等原因,直接安排无证近亲属从事财会工作。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出于降低成本动因,聘任缺乏从业经验、知识结构欠缺、学历职称较低的会计人员,他们往往只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知识,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相关理论知识,无法充分发挥会计在预测决策、成本控制、资本运营中的重要作用。第三,会计核算独立性较低,监督职能弱化。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会计工作仅限于简单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核算受制于高管层主观意志,缺乏独立自主性,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和会计法规的现象屡屡发生,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监管成了一纸空文,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甚至丧失。第四,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执行力度。制度制定仅是前提,制度执行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部分民营企业虽构建了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但缺乏执行力度,或屈从于高管意志,或对违规行为缺乏惩戒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环节失去了原本的严肃性,弹性大、刚性小,严重削弱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力度。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1、转变用人体制,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提升管理水平第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企业员工能否积极主动投身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与素养,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善的直接体现。民营企业管理者应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沟通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消除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偏见和隔阂,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第二,引入市场机制、转变用人体制,吸纳优秀管理人才和会计工作人员到企业中来。民营企业所有者应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转变用人观念,摈弃任人唯亲的传统观念,借鉴职业经理人选聘制度从企业外部引进高端管理人才,突破“两权合一”状况下企业高管眼界狭窄、“一言堂”等种种弊端,为企业发展注入全新科学的管理理念。第三,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尝试产权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对一些已具备较大经营规模、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可尝试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实施产权制度创新,由原来的私营企业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并进一步创造条件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对一些规模较小、管理相对滞后的民营企业,也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进行规范发展,提升管理水平。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夯实内部会计控制实施基础第一,根据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要求科学设置会计岗位,合理配备会计人员。明确会计人员分工,改变不相容职务不分离等混乱现象。对于规模较小、会计核算业务简单只需外聘财会人员代为核算的企业,也必须按照相关的会计法规严格执行。第二,引进和培训相结合,全面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加大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第三,提高会计核算独立性,强化会计监督职能。随着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贯彻落实,高管层对会计工作的横加干预现象将大大减少,会计核算独立性有望逐步提高。
3、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控制活动,提高会计控制执行力度第一,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从高管到普通员工自上而下形成重视风险管理的浓厚氛围。充分认识到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经营状况的不确定性,科学规划和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挥其在防范风险、保障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第二,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和控制对象。将相关人财物均纳入内部会计控制对象范畴,真正实现全员和全过程控制。第三,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会计控制执行力度。制度建设是保障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章可循、贯彻实施的核心环节,应本着预防为主、全面覆盖、突出关键节点、互相牵制的原则,构建一个全面覆盖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框架体系,突出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存货等重要财产物资及采购、销售、应收账款回收等关键控制节点,消除风险敞口和控制盲区。第四,完善财务危机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风险屏障作用。财务人员应通过对企业财务非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了解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对经营过程中的危机苗头及时预警,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为高层风险控制决策提供参考。
4、优化公司组织结构和治理机制,推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第一,强化董事会、监事会在企业决策和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重要地位,逐步改变一言堂局面,发扬民主决策优势,完善内部监督制衡机制。第二,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对尚未设立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部门的企业应尽快设立,发挥内部审计及风险控制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强化对会计工作人员监督的同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责任感,推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淼:LNFL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陶良峰: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5(8).
[3]刘洪、操张林:浅析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J].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