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范文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1生态主义的现实意义

人类已经为自己无视自然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工业化的加剧,后工业化时代的深入,竞争饱和性地渗入到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人类对自然随心所欲地掠夺,完全忘记了自然母亲的感受,贪欲让人类忘记了回馈和感恩,利用自然母亲宽广的胸怀肆意妄为。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沙漠面积增大、湖泊减少、森林面积缩小、旱涝不均、植被物种消失、城市雾霾、龙卷风、海啸、白色垃圾等多种灾难表明人类一直在为人类中心主义买单。许多地区既没有跟上工业化的脚步,也没有因旅游业的开发而脱贫,而祖辈世代依赖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田园牧歌却消失了。全球贫富差距依然在拉大,区域战争从未止息。人类甚至在构想是否可以抛弃这个蓝色的地球家园,迁居到别的星球上。这是何等的悲哀。人类已经麻痹,忘却了自己是自然之子,和万物生灵手足情深。

生态主义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的内涵包括:人和周遭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一花一树、鸟兽虫鱼、山水草地沼泽、多样化的物种共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类不可以对自然环境大肆掠取、涸泽而渔;人类不可以怀着人类中心主义,只图自己生活方便;人类在以自己的家乡物产富饶为荣、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工业制造业时,就该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以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一个进步的现代人应该保护环境,一个现代人应该意识到人类的衣食住用行都是建立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做到物尽其用,不应奢侈浪费,应以奢侈浪费为耻。人类如果无法与自然共存共荣,那么“人是高等动物”不过是一种自诩。

2小说内容综览

《野性的呼唤》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容、扣人心弦的情节和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成为伦敦五十部作品中被翻译次数最多、读者最多的杰作。在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集中读到了有这样的作者简介:“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作家。早年当过报童、工人、水手。代表作有《热爱生命》等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小说《海狼》《铁蹄》和自传性长篇小说《马丁•伊登》,其作品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人在困境中的自强不息精神。”[2]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人尽其用、物尽其才”。这样的价值竞争是残酷的,适者生存,适者才是强者。巴克原本是一条遗传基因良好、生活环境优越、养尊处优的狗。巴克是人的伙伴,而且是社会地位最高的人的伙伴:它出生在米勒法官家,生在那儿,长在那儿。它陪伴米勒法官散步、陪伴法官的儿子打猎、陪伴法官的女儿嬉戏,它得到了人类社会中地位最高的人的宠爱,成了他们形影不离的伙伴。但是月有阴晴圆缺,狗亦有旦夕祸福。米勒法官家一个有孩子老婆要养、却爱赌博的家丁(可以说他是人类社会中的败类),因为急于还赌债,设计卖掉了巴克。巴克无论昔日多么风光,多么得米勒法官和家人的宠爱,但它终究是人类圈养的家犬,它的命运掌握在人类的手中。

3用生态批评理论纲要性的剖析小说

人类贪婪预设下的巴克的逆境———这部小说以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克朗代克地区的自然环境为背景。[3]人类是贪婪的,据说在“北方”发现了金矿,于是人们怀着发财梦像疯了一样涌向北方,却全然忽视了自己的生命安危。对于自然,人们除了攫取还是要攫取。家犬巴克———“狼”与“狗”的标签由人类掌控,服从、遵守人类所规定规则的就是“狗”,否则即是“狼”。[4]温良、友善”的巴克是优裕生活的衍生品,是安逸的南方生活的道德观熏陶出的家犬,它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员,是人类的伙伴。它有着美好的心灵,它单纯,对人充满了信任,与人类亲密无间。在优裕的环境中,巴克本是温良可爱的,是人类的朋友,通人性,识温存,有智力,能与人良好交流,和谐相处。人、狗、米勒法官家的优裕生活和南方适宜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一幅美好和谐的自然画卷。然而,危险悄然而至。命运的转折———遭卖。一个嗜赌的园丁轻易葬送了巴克原有的一切。这个人类中的败类有着老婆孩子却嗜赌如命,轻易地把巴克推下了命运凶险的深渊。由此来看,一只狗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它的命运被人易如反掌地掌控,它的命运永远岌岌可危地悬在主人、家人和家仆手中。从一个角度上看,它似乎受宠备至,似乎是人的亲密好友兼家庭成员,但它却毫无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

一个园丁就割断了它原有的与人类家庭的联系,割断了它与人类家庭优裕生活的纽带,割断了它与南方自然环境和谐的关系。全新的险恶生活———人类的棍棒。人类的棍棒无情地落在了巴克身上,让巴克深刻地领会到了棍棒法则。弱肉强食,强者支配弱者,人类中心主义让人类无所畏惧,怀着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主人,能支配一切,能战胜一切,能奴役自然界的其他生灵,如果这些生灵稍有违逆,便大打出手,大施淫威。因此,笔者不禁要问:人对自然的畏惧之心到底在哪里呢?人对自然界施加虐行时,不怕自然有一天施以报复吗?人对除自己以外的欣赏之心到底在哪里?与其他生灵的共鸣又在哪里?适应北方的冰天雪地———巴克来到天寒地冻的北方,做政府邮政局的雪橇狗,和其他的雪橇狗踏上了茫茫的北国之旅。巴克和它的同伴们是何等的有灵性,有勇气!它们的身躯和活力是造物主施的魔法,这些生灵和人相比,哪里有相形见绌的地方呢?

定额配给的食物———在冰天雪地里,巴克赖以生存的是两个邮差定额配给的食物,这跟法官家的伙食是天壤之别,它时时食不果腹,忍饥挨饿,而它就是在这种境况下为人类服役的。狗是自然界优秀的物种,它们对人类是有益的,人类对它们应该是欣赏的,怀抱感恩之情的。人类的鞭子———人类的鞭子用来阻止巴克和它的同伴们相互掐架。两个邮差在巴克和它的同伴面前俨然一幅世界警察的形象。他们试图干涉巴克和它的同伴们的“业余生活”,其实这是他们试图对巴克和它的同伴们进行全方位控制。巴克和它的同伴们无疑是两个邮差的私有财产,把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当做私有财产买卖、役使和管理,这无疑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关键词。同类中强者的欺辱———巴克和它的同伴是人类临时组建起来的团队,它发现,团队中的伙伴们有强弱之分,弱者不断受到强者的挑衅、威胁和欺辱。所以,巴克要被迫学习如何应对这一状况。巴克不过狗队中的一份子,是所有这些狗的一个缩影。它经受住了这种磨砺,一只经受住这种磨砺的狗和在逆境中求生存的人并无二致。同类间的杀戮———巴克目睹了同类间的杀戮。“一旦倒下,就会被撕得粉碎。”巴克记住了这一点。巴克是只聪明的狗,它会从别人的“以身试法”中汲取经验教训。这点足以让人类汗颜。

学会雪地挖洞睡觉,想睡在人的帐篷中遭拒———巴克这只家犬原想依赖主人,去主人的帐篷里睡觉。这里巴克对人的依赖不止是物质上的依赖,还是精神上的依赖。巴克在这点上的表现说明它是只内心幼弱、对人类的友谊和关怀充满渴慕的动物。对友谊的渴望是人的本能,狗也如此。人与狗之间有多少共性之处啊!人类又缘何能认为自己是凌驾在万物之上的,从而冠冕堂皇地劫掠自然呢?岁数大被卖掉———巴克见到同伴中一只年龄较大的雪橇狗因为体力无法满足雪地劳役的需要而被卖掉。人类对自然的榨取手段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偷熏肉而赖给同伴———道德是特定环境下的道德,在异地恪守原生地的道德无法生存。巴克偷熏肉而赖给了同伴,并因自己未被发现而洋洋得意。人类对待狗的态度就是:狗是最低成本的服劳役者。冰天雪地中的苦役———身份的转变:人类的好伙伴———服劳役的雪橇狗(学会拉雪橇)。奔驰过两边遍布动物死尸的雪地———狗的劳动强度通过“奔驰”二字跃然纸上。艰难险境,雪地攀登———狗的劳动环境太过恶劣。无休止的雪地劳役———白日全速前进,夜晚扎营,狗的劳动时间在无休止延长。做邮差狗在驿站中的休整———狗在驿站中得到了短暂的、休整。人加于狗身上的劳役是以强度和时长为特点的,短暂的休整不过让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出劳役节奏有多么紧张。全速前进以创造新纪录———劳役节奏紧张到无以附加的程度。休整不过是为了彰显劳役的紧张,而休整之后迎来的不过是“周期加速度后的劳役。”

与史匹兹的决斗,做强者中的强者———高强度的劳役、极端恶劣的环境和定额配给的食物让狗与狗互相杀戮以获得更高待遇。“怜悯适用在更柔和的地方。”———史匹兹死去。狗受的驯化消失了,野性在萌发,高强度的役使让狗失去“理智”。它们不再是动物,它们成了机器,逐步机械化。巴克成为雪橇队的头犬———巴克因其基因优异、精力充沛而成为获得较高待遇的头犬。人类给予少量的食物,让狗群内部产生竞争,从而产生更能干的狗,让更能干的狗带领狗队,以使狗队产生更大的生产力。一个同伴死在北方冰雪消融的育空河旁———这只狗被人类奴役至死。詹姆桑顿的营地———巴克以其敏锐的预感感知前方的危险,决定不再前进,被詹顿解救。雪橇队的其他狗和三个驭狗人掉进育空河的冰窟窿里。狗的聪明与人的愚笨、残忍和刚愎自用形成了对比。狗得到了又一恩主。

救主人的朋友出冰窟窿———狗是知恩图报的动物,人是高级动物,狗也是。主人桑顿死去———狗发现恩主死去时的心情跟我们人类丧失亲人时的感情何其相似!为主人复仇———古人有云:有仇不报非君子,狗何尝不是。回归自然———恩主的离世让狗回到了自己近亲狼群中,在那里寻找自己的归属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归属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人与狗在这点上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巴克”代表着作家激越的精神追求———对社会和统治者的叛逆反抗,对自由、独立、尊严的追求,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

作者:常帅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英才校区外语系公共英语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