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留村自然环境论文范文

留村自然环境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留村自然环境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留村自然环境论文

1西安长安区留村概况

留村是秦岭北麓长安区五台镇的政府驻地,也是终南山有名的大村古堡之一。村落位于关中环线(新环山路)以南,老环山路在辖区内东西向穿境而过,西弥公路经村南穿过,距离长安区主城区约13公里,距离西安市主城区约25公里(图3)。留村地处秦岭北麓石砭峪和太峪之间的山前洪积扇区,地形地貌属于受流水侵蚀的大起伏中山,半干旱山区河流出口处由冲积洪积物组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其形成延伸很广、坡度较缓的扇形地区。留村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3.3℃,无霜期224天,最大冻土深度20cm,年平均降雪日为12天,全年日照时间2230h。年平均降雨量650mm,易出现暴雨天气,防汛形势较严重。风速一般为2~3级,第一主导风向是东北风,第二主导风向是西南风。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雨涝、干热风和低温冻害。

2环境影响下留村空间布局特征

2.1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留村南靠秦岭位于秦岭北麓冲洪积扇区扇缘处,地势南高北低,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中间高而两边低。利用这种地形条件,居住区位于村子中心地势较高的地带,能有效排水防潮、避免洪涝灾害。而农田多分布在村落的东、西、北部,地势较低的地方,有利于作物吸收水分,能够利用地形将作物需要的有机质和水分引入农田中,保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冲洪积扇特殊地表径流冲刷的作用使留村南部的土壤较北部偏薄。养分的流动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流动的特性。因为土壤、水分、养分具有差异性的缘故,村南的农田产量低于村北的农田产量。留村的北部有两个水塘,利用村落原有地形人工开挖而成,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可以将南部的水汇入水塘中,从而达到储水的功能(图4)。留村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和潮土。水稻土是在长期灌溉条件下形成的水成土壤,土层深厚,肥力高。潮土属半水成土壤,以壤土、砂土为主,土壤肥力稍差。留村原本在河道两边栽植水稻,但因近几年水资源匮乏,已不再种植。目前留村主要的农作物为各种旱作物,如小麦、玉米、黄豆、绿豆、黑豆、小豆和谷子。可见,人为的开发和破坏,致使留村现在的土壤含水量不高,已不适宜喜水植物的生长。村子居住区北侧和西侧地形比较平缓的地方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地势起伏比较大的地方主要种植经济林木,以女贞、油松、国槐、紫叶李、黄山栾等观赏性树种为主,间有少量葡萄。布局的总体特点是经济林木和农田穿插布置。由于地势的原因,村落中的农田基本呈梯田式布局。

2.2防风遮阴的聚落空间留村冬季寒冷,主风向为东北风,防风是该地的主要任务之一。通风主要体现在建筑室内开窗通风,建筑开窗方向与建筑朝向基本一致;抗风主要体现在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室内:建筑朝向与主导风向呈现45°夹角,能有效地实现防风功能;室外:留村道路多成南北垂直交错的格局,与主导风向呈现不对应的状态,能有效减弱风力。同时村内多有丁字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阻止对流风形成,从而削弱风力。留村夏季高温干燥,为避免大面积的阳光直射,留村村内道路多为3~4m宽,道路两旁便是建筑,能有效避免夏季的强日光照射,尤其是南北走向的街道效果最为明显,因为太阳在东西向时的高度角比较小,街道在一天的时间里大部分被笼罩在影阴中;建筑顺应道路呈现连排状态,建筑与建筑之间大多紧挨或建筑1.5m内,能有效实现遮荫的效果;留村多以合院式住宅为主,院落开间8m左右,进深约5~-7m,庭院中种植乔木可以遮荫。同时,道路一般长直,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风道,降低室外温度。

2.3排水防潮的竖向布局留村年平均降雨量650mm,易出现暴雨天气,防汛形势较严重。因而排水是村落的第一要务。村落所在地位于周边用地地势最高的区域,房屋不会造成积水,有利于防潮且能有效排水,避免淹涝。留村道路顺应地势而建,呈现一定高差及坡度。留村居住区的坡度基本为1~2°,能够满足住宅的排水需要,且地势较平坦,能保证住宅的稳定。居住区道路坡度基本为1~2°,外围通向农田的坡度较大为3°留村的道路排水类型有边沟、路面排水、截水沟和急流槽。留村边沟类型为流线型,排水沟主要分布在排污水处,路面排水主要利用地形高差将雨水排出,能有效实现快速排水,避免淹涝灾害(图5、6)。

3结语

秦岭北麓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这里的乡村在千百年的进化与发展中与自然环境不断进行着互动与对话,并能可持续的延续下来与山麓区融为一体这里蕴含了世代人类的智慧与经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村子的经验非常珍贵,将为此类型乡村未来的发展及实现与生态环境更好协调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谢晖钱芝弘桂露曹艺砾马艺培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