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监测能力标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前言
随着环境监测地位、作用、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功能得到了全面发展,“十五”期间,各个省市都在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逐步深化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将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了目标责任状以及环保工作考核内容,推动各级监测站自身建设。通过标准化建设,很多的省、市、县站普遍达到或超过了标准化站规定的监测项目的分析测试能力。
2环境监测站建设工作中的局限
随着我国入世,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开始面临着对国外检测机构开放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国内很多部门和行业监测站由于工作或管理需要,也开始介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中来,给环保系统的环境监测站带来了压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环境监测站的性质、地位、作用和环境监测站的职能一直没有法定化,监测立法是环境监测工作之本。缺乏规范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法律法规就会使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缺乏工作立足点。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使得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等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使全国的监测管理体制、监测人员管理模式以及监测经费保障方式等不统一和不到位,给环境监测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造成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最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感到很多地方仅仅考虑到了对环境监测能力的硬件建设,对于软件建设方面的考虑较少。软件建设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质量管理工作无法跟上监测能力的提升速度
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保障,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监测硬件技术基础薄弱,监测工作任务低水平重复,监测科研工作缺乏经费支持,都制约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提高。
2.2人员素质不能够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的监测工作要求
一方面,部分环境监测站存在人员老化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老环境监测人员普遍能力和学历不高,在低水平的环境管理工作要求下可以满足工作要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更高层次环境管理的要求,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管理水平突飞猛,老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已经远远无法达到要求,同时由于体制的问题,老环境监测人员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很多环境监测站在环保局中的地位不高,或者由于领导对环境监测工作存在偏见等问题,进入环境监测系统的人员未能把严,近些年来有部分新进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即使经过认真培训,有时也无法胜任环境监测工作,不仅无法为环境监测工作服务,而且由于占用了人员编制,很多可以胜任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却无法为环境监测服务。
2.3工作经费落后于环境监测能力的提升
环境监测一直缺乏长效、稳定的财政保障平台,这一点对于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站来说尤其突出。由于国家对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标准中的硬件有要求,环境监测部门根据标准化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了大量的专项资金,配备了大量的环境监测仪器,但是这些专项资金都没有包括人员培训和仪器的配套使用资金。这样一方面由于人员的能力问题限制了环境监测仪器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经费的匮乏,也可能会造成监测能力的浪费。有的环境监测站购置了监测仪器,却苦于使用资金匮乏而长期无法使用。
3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都是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工作之一。我国应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在《全国环境监测条例》中明确界定什么是环境监测行为,将环保系统的环境监测行为定位成环境保护行政监督行为,将环保系统的环境监测机构定位成行政监督性单位纳入行政序列,将环境监测人员按技术类公务员管理,监测经费由财政保障。环境监测站可以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大力强化监测基础能力,抓紧做好环境监测项目的储备,尽快改变目前监测条件简陋、能力不足、设备老化、应急手段落后的局面。
目前,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沿用旧的“块块管理”模式,由于受地方利益的驱动,反映环境质量和环保业绩考核时,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监测机构按行政区域设置,监测任务和工作要求都一样,肯定是难以合理反映区域差异,同时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往往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环境监测工作却受到行政区划的影响,这样必然会造成环境监测数据难以满足按自然区域系统(如流域、海域)开展污染防治和进行跨(行政)区域环境管理的需要。
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服务,解决人员、经费等制约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问题。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环境监测技术一体化建设
环境监测系统内部要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做到全国、全省或全流域环境监测工作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现“说得清污染源状况、说得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得清潜在的环境风险”,否则只能盲人摸象,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总体;只看到表面,看不到实质。
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环境监测网络的投入,建成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海域、噪声、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环境监测网络等方面的一体化网络。
由于我国现有的环境监测工作还是各自为战,每个省市级环境监测站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自己的质量文件,自己的工作记录,自己的工作技术路线,虽然各有特色,但是也造成监测结果有时有不统一的现象,对于国家标准规范的理解也存在有不同的理解。作为一个统一于环境保护工作之下的技术部门,如果自身的监测结果都自相矛盾或不能自圆其说的话,又怎么能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国家应该就建设监测业务、信息传输和管理网络提出一体化的目标,并积极着手开展工作。
3.2环境监测工作制度化建设
为了避免由于地域不同、环境不同等造成环境监测工作而各自为战的后果。环境监测工作要形成全国性的制度,克服地域差异、资金差异、人员差异等困难,在环境监测能力、环境监测装备、环境监测工作程序、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报告等方面形成统一,统一要求带来的团结,也是规范。
3.3环境监测工作专业化建设
环境监测工作其实是有专业化要求的,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同时为了保证第三方公正性的要求,并不能隶属于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否则可能就会集裁判员和运动员于一身,无法提供准确、公正的监测数据,也降低了环境监测部门出具的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另一方面,环境监测部门加强监测人才队伍建设。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把监测人员入口关,保障监测机构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落实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大力开展监测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只有积极的发展监测技术水平,提高监测能力,全面地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技术服务,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水平与变化趋势,发展现代环境监测,实现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向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注重从无机污染物向有机污染物监测发展,从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从单一监测分析技术向多种监测分析技术联用发展,以发展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技术、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生态监测技术为核心内容,不断提高与完善环境监测能力,以技术立站,以科技立站,环境监测站才能适应城市规模与城市功能的巨大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环境管理的需求。
4结束语
我们环境监测部门只有紧密围绕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以“技术支持、技术监督、技术服务”的职能目标为宗旨,努力提高环境监测的能力与水平,不仅提升监测硬件建设水平,同时要大力加强环境监测站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环境监测部门才能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为环境管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