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自然失业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自然失业率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提出,它是相对于市场失业率而言的。弗里德曼所说的市场失业率是指市场上实际存在的失业率,而自然失业率则是指在没有货币干扰的情况下,让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正如弗里德曼所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某种均衡失业水平”,这种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模型可用下图表示。在下图中,横轴为劳动数量,纵轴为实际工资水平。Ld为劳动需求曲线,Ls0为劳动供给曲线。设市场不存在任何功能障碍和缺陷,市场机制充分作用可以出清劳动力市场,均衡点E0反映了这一机制。但由于市场存在某些功能障碍和缺陷,如信息不畅,部门之间的劳动力供求结构性较强,劳动力培训成本高等,实际的劳动供给曲线为Ls1,实际均衡点为E1,实际工资水平为W1。在W1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为L2,也就是说有意愿参加工作的人的数量为L2,而实际上劳动力市场上对劳动力的需求仅为L1,所以实际工资水平的提高使数量为L1L2的劳动人口相对于Ls0而言成为非自愿失业人口。这种非自愿失业按定义属于自然失业,不是由有效需求不足所引起的,不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当过高的实际工资具有刚性时,这种非自愿失业就成为一种持续的经济现象。这种工资刚性可能是由于制度性因素或者效率工资等原因造成的。
自然失业率理论解析了经济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失业现象,为失业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场的功能障碍多种多样,其引起实际工资高于均衡工资的机制也多种多样。近几十年来,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机制进行研究,形成了诸多的解释模型如效率工资模型,隐含合同理论,职业搜寻理论,内部人———外部人模型等。
二、自然失业率是不能控制和消除的
弗里德曼认为,在资本主义竞争的条件下,实际工资是有伸缩性的,它随失业人数的多少而有所变化,“较低的失业水平是劳动力需求过量的迹象,它将迫使实际工资率上涨,失业水平较高则表示劳动力供求过量,它将迫使实际工资下跌。”但是,不管失业水平如何变动,实际工资率如何变动,一切与实际工资率结构不相适应的人员仍将被排斥在就业之外。这就是说,自然失业率是始终存在的。这种失业是不能借助宏观经济政策来控制和消除的。
因此,自然失业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现象,但诸多可变因素都可以影响到自然失业的水平。例如,如果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较快,就可能比较经常和较大幅度地引发自然失业。但是,如果信息传递、职业培训、政府规制状况等反映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条件良好,就可以通过劳动者对变化的更快适应而降低自然失业率。此外,社会保障覆盖率和水平等一系列因素可能会通过影响劳动者寻找岗位的激励,而影响自然失业水平和持续时间。可见,自然失业实际上并不是"自然的"和不可变的。因此,除了我们熟知的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抑制或刺激需求的作用影响周期性失业之外,也可以通过一系列作为改变自然失业的水平。而一个经济中总体失业由自然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构成的相对比例,决定着政策的主要方向和效果。
但同时在肯定我国自然失业率存在的同时,人们通常有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即根据所登记的人数多少来判断一切,如果失业水平高,就证明社会没有充分有效的使用资源,反之,则证明资源已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其实,失业水平低也可能标明资源的利用是缺乏效率的。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并不一定反映经济的增长状况和经济的活跃程度。比如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是僵化的、缺乏流动性的,社会可能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安排一个固定的工作,这样一来,这种欠活跃的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将是低下的,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是灵活的、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成员有较大的可能改变自己的工作,社会的自然失业率就会高一些。
三、我国自然失业率的计算
国外对于自然失业率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但是,发达国家的失业率的计算方法有个隐含前提,即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充分有效,所有的失业都是显性失业,企业内部没有大量的隐性失业,否则就会低估实际的自然失业率水平。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中,企业雇用工人的数量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决定的。而我国劳动力市场还不成熟,存在严重的隐性失业、二元经济、劳动力市场分割等。而我国的国有企业还不能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所以我们针对中国劳动了市场的特殊状况,这里我们简要介绍2种:
1、通过菲利普斯曲线估算
自然失业率虽然无法直接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但可以通过观察失业与其他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进行估算。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就是这种相互关系,即名义价格水平的变化和反映需求的实际指标(如失业率)之间的关系(Phillips,1958)。通过解释菲利普斯曲线,可以间接地估算自然失业率。
我们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出不变的自然失业率。然而,社会经济条件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所以,自然失业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劳动力市场开始活跃,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追求的不再是稳定的工作,而是有挑战性的可以实现自身最大价值的工作,这样劳动力流动频繁,摩擦性失业增加,同时由于劳动力流动壁垒的逐渐放开,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也造成了一部分结构性失业,这样,由于经济社会的变化,我们的自然失业率增加了。
就处于转轨过程中的中国经济来说,劳动力市场条件乃至整个经济体制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特别是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改革力度加大,都会导致自然失业率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变化的假设对自然失业率进行估计。用计算不变自然失业率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时段的自然失业率。
2、按照资源配置要求推算自然失业率
按照资源配置要求推算自然失业率,就是要将既定的劳动力总量减去根据既定资本和资源要求,推断所需的最大数量的劳动力,剩下的才是自然失业人口。所谓按既定自办和资源要求推断最大就业人口,就是要选择适当的国家为参照,这些国家的资源劳动力比例不是最先进的,也不是最落后的,但是,他们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要明显高于我国,按照他们的资本和资源构成吸收劳动力的比例,推断我国目前资本和资源能够吸收的劳动力最大数量。譬如,按照我国目前的耕地面积,参照日本的土地和劳动力之比推断我国这些土地需要多少劳动力。如果推断出的我国的就业者超过对比国家的同等水平,则超出部分可被认为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造成的,而此时的就业人口则是资本和资源充分有效使用所能吸收的最大劳动力。由此可以修正我国劳动力和资本之比不合比例的高估就业,进而可以看出发生在实际失业背后的真实失业,避免隐性失业对实际失业的低估。然后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人口因素和收入水平对资源和要素组合推断出劳送礼数量进行调整。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自然失业率要低于资源对劳动力的吸收水平;在总需求旺盛情况下,自然失业率则高于资源对劳动力的吸收水平。
四、治理对策
虽然自然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我们仍然要全面把握自然失业率,在保持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前提下,降低失业率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针对自然失业率,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首先澄清一个问题,为什么宏观经济理论预期经济增长可以带来就业增长,是因为人们观察到存在着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交替关系。自然失业率与宏观经济周期无关,所以这部分失业率不依经济景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充其量只是针对周期性失业部分。在我国目前自然失业率很高并且构成全部失业率的很大部分,因此,靠刺激GDP增长率不足以扩大就业。
二是针对自然失业,有些专家提出了“制度性失业”的概念。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的表面上像是"自然失业"的失业现象,根本上是“制度性失业”。由于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滞后所造成的劳动力无法接受市场经济的观念,或者虽然在消费行为上接受市场观念但在就业行为上不接受市场观念,劳动力并非花时间寻找好的工作而是在耗时间等待政府给这些“国家主人”送来体面的工作,这样的失业恐怕也难称其为“自然的”。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除了加强现代经济教育外,还要通过失业保险的设置方法使其等待时间成本增大以至于放弃休闲寻找工作。
三是为劳动力市场的高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劳动力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难以靠市场机制本身解决的问题,政府应积极补充市场机制的缺失。例如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服务,这些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企业和个人难以有效提供;同时这些公共服务又能有效地减少交易成本,通过降低摩擦性失业降低自然失业率,政府应该积极介入采取有效措施。
四是矫正扭曲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增长方式。对于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选择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就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成为其产业的主体。劳动力是我们的比较优势,符合比较优势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而我国现在资金相对于劳动力是稀缺要素,但是我们的企业或部门更多的是发挥资本的优势,利用资金来引进先进生产线,采用高新技术,提高生产率。或是更多地通过资本的运作来赚取利润。在这样的经营方式下,就没有发挥我们的相对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只有资金和劳动的价格都准确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依靠市场的诱导,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才能形成,通过降低结构性失业来降低自然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