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生态下历史街区资源调查及分析范文

文化生态下历史街区资源调查及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生态下历史街区资源调查及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文化生态下历史街区资源调查及分析

北院门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

1概况

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明西安城中心的西部,东起北院门—麦笕街,西至早慈巷—香米园,南临西大街,北到红埠街—西仓南巷,整个街区占地54hm2(见图1)。这一带是西安最古老的回民聚居区,同时也是明西安城内现存最大的一处传统民居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民族特色

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安市回民聚居区,约有4万多穆斯林同胞居住其中,虽长期与汉族杂居,共同使用汉语,但其仍保留着传统风俗。受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在街区核心区不足1km2的范围内分布有11座清真寺、2个礼拜点。因为回民有世代经商的习俗,并且每天要在清真寺做五次礼拜,因此该街区依然保持“围寺而居、依坊而商、前店后宅”的生活模式。

3历史文化特色

北院门历史街区位于唐代尚书省正门原址,原为唐皇城一部分。明代称宣平坊,清代更名北院门。该地区是1900年清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避难西安时的行宫所在地,在当时成为全国的政治商业中心。建国后,北院门成为西安市人民政府驻地。自唐朝开始,从陆上丝绸之路来的商客就逐渐定居于长安。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给这片街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打上了深刻的历史文化烙印。经过时间的洗礼,历史走到今天,北院门历史街区仍然是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化觉巷清真大寺、著名的北院门“小吃一条街”,以及中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西安城隍庙都在该区内。整个街区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2](见图2)。

北院门历史街区资源调查及分析

1研究地块的选取

针对几次调研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对北院门各个区块的繁华程度、包含功能、路网现状、居民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最终进行判断抽样,选取此基地作为研究对象。目标基地东界为北院门街,此街是街区的边界,可以反映出此区域与别的地区接壤处的现状;南临西羊市街,此街是街区内商业繁华区的代表;西界为北广济街,是此区域由商业繁华区向居住区过渡的街区代表;北临大皮院街,此街位处居住区,可以全面的反映居住区的状况。此外,基地区域内有学校、集市、清真寺、诊所等公共建筑,功能相对整个北院门街区完善全面,符合“依坊而商,围寺而居,前店后寝”的生活习俗。此外,北院门街区存在的问题在此地块内均有体现,因此,通过对该地块的现状调研及具体分析,得出的改造意见在整个北院门历史街区中也是适用的。

2北院门历史街区现状与问题

1)物质性老化现象普遍,基础设施匮乏。街区很多传统建筑已经成为危、旧房屋,内部设施陈旧、简陋。通风、采光、水、暖、电条件及卫生设施均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且街区建筑功能零乱,户型不成套,私密性差,见图3。此外,该地区路面排水不畅,现有管网紊乱,见图4。2)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街区用地紧张局促,建筑密集,缺少规划,建筑空间肌理整体杂乱无章。原有住宅的功能尺度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街区大量分布着居民自建的违章建筑,有些甚至加建到了6层。使原本就狭窄的巷道更加不见天日,见图5。3)内部交通错综复杂,鲜有贯通路网。该区域主干街道以“井字形”布局纵横排布,形成较为通达的人车通行商业街,将居民生活区围合在一个矩形地块内。街区内部路网错综复杂,主次模糊,且大部分均为死胡同,内部没有横纵通达的主要人行道路。该街区缺乏公共停车场,车辆多停于公共建筑的后院中,影响了原区域的正常功能,破坏了该历史街区的街景风貌,见图6。4)绿化及公共空间匮乏,生活质量不理想。该街区居住建筑密集,街道狭窄拥挤,缺乏公共活动区域及景观绿化。受穆斯林“前店后宅,依坊而商”生活习俗的影响,沿街均为商业用地。文化、生活、办公区域穿插分布在居住区内,规模和基础设施都达不到现代生活标准。5)人口老龄化现象显著,社会结构不合理。经过调查发现,由于长期居住环境较差,许多富裕起来的居民和年轻人离开原住地,生活在老街上的居民多以低收入阶层、老人、小孩为主,人口老龄化严重。这造成了老街居民社会结构的不合理,加速了老街活力的丧失。

3街区地块调查及改造思考

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的提升应该结合街区历史特色,尊重民族生活模式,探索出更前卫更符合地区模式的改造方案。1)不同于其他历史街区,这里是回民的聚集地,这里凝聚着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力量。这种深厚的人文内涵,伴随着该街区发展到现在。改造的同时,历史的文化不能遗弃。改造方案可以从空间概念出发,对居住模式加以调整,最大化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2)城市发展的整体统一性是改造必须考虑的前提条件。改造后的视觉效应应该与历史环境相协调,使二者成为完美的有机结合体。针对此项,可以对该街区的商业模式加以优化,在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满足居民利益最大化。3)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念。新的改建方式必须服从于环境政策,在有效提升环境的基础上保持旧有建筑的最大化保留。

北院门历史街区的文化生态环境提升策略

1)棋盘式居住概念。西安历史悠久,布局沿袭隋唐长安城的棋盘式布局,北院门回民历史街区总体上也是按照棋盘式布局,延续至今街区中还是可以清晰的辨认出一些传统院落,见图7。而到了基地这样大小的地块由于居住人口密集,往往道路不通形成死胡同,房屋更是拥挤满足不了基本的居住空间需求。结合回民“围寺而居”的居住传统,在清真寺周围进行居住改造,将杂乱的民宅按照棋盘式布局,道路网格清晰明了。2)商业向内扩展,解放主干道路。为了扩大受益居民的范围,可以将鼓楼回民区的临街商业向内扩展,不仅保持了沿路住户的商业利益,同时使得街巷内部的居民也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内部设立道路,增设商业店铺,提高居民收入,为该地的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3)增设屋顶绿化,改废弃小学为绿地公园(见图8)。整个北院门回民街区居住用地紧张,绿化率严重低于规定的舒适绿化率。只有主干道上种植有行道树,其他道路和居民自家庭院大多没有绿化。因此,整个街区不仅空气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景观视野单一古板,没有自然元素愉悦人们的心情。根据不同庭院的情况,可以添加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庭院绿化,见图9,以提高整个街区的绿化率并改善居民区的空气质量。4)加入停车场。鉴于鼓楼回民区居民的停车难问题,导致道路拥堵,不但使当地居民不方便,也使得该旅游区在游客心中的印象大打折扣。因此,需在街区中加设停车场。5)道路风貌及路网改造。道路人流混杂,拥挤不堪。道路两旁杂货摊随意摆放,商家争抢生意的同时使得道路原有的秩序被无形间打破。统一杂货铺的管理与租用;在道路中间砌建一道分割台,引导人流按秩序进行。另外,地块中有许多死胡同,所以根据房屋位置及人员使用频度打通一些道路,使地块的南北东西形成贯通路网。

结语

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方法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大量无视地域特征和居民生活传统的粗暴拆迁引起了公众的不满,成为了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因此,有机、生态、人文、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成为了新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的重要出发点。本文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出发,致力于保留北院门街区独有民族特色和地区文化,探讨提升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的有效策略,为经历千年历史洗礼的“回坊”注入新的活力,使它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延续着古老的穆斯林传统,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展现给世人。(本文作者:段思宇、车媛洁、李娟、马旭冉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