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碱式碳酸钴生产工艺改进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通过对碱式碳酸钴生产工艺的改进,合成过程中使用碳酸氢钠替代碳酸氢铵,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及车间试产,对替代前后工艺的关键参数如pH值、温度、比重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优化,确定了替代后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以期达到在杜绝生产工序产生氨及硫化氢气体的情况下,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品质优良的碱式碳酸钴产品的目标。
关键词:碱式碳酸钴;碳酸氢钠;碳酸氢铵;过饱和溶液;成本;pH值
碱式碳酸钴[2CoCO3•3Co(OH)2•H2O]是一种外观呈紫红色结晶或粉末状物。有毒,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几乎不溶于水和氨水,可溶于酸,不与冷的浓硝酸和浓盐酸起作用,加热400℃开始分解,并放出二氧化碳。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制钴盐原料[1],陶瓷工业着色剂[2],电化学、催化剂、磁性材料[3]等领域。本文所涉及的原工艺为使用硫酸钴与碳酸氢铵合成碱式碳酸钴,后经沉降、离心、洗涤除杂、再离心、干燥得到产品,由于合成反应中,使用到碳酸氢铵,故反应中有氨气放出,在沉降后,使用了硫化钠作为原料进行上层清液的处理,释放在合成过程中,氨与钴离子形成的配合物[4],减少钴金属的损失,但同时也释放出硫化氢气体,故此工艺对作业环境存在很大的影响,同时还对吸收装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所涉及的改善工艺流程未进行变化,改善的工艺是在第一步合成碱式碳酸钴时,使用碳酸氢钠替代碳酸氢铵的工序,材料替代后,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氨气的产生,由于没有出现铬合反应,故不用加入硫化钠原料释放钴离子,因此没有硫化氢气体的产生,从而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且由于减少了生产过程中酸与碱的用量及人工成本,而碳酸氢钠的原料成本与碳酸氢铵的成本基本持平,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替代后的合成工艺参数,温度在50℃~60℃,pH在7.5~8.0时,反应沉降较完全,碱式碳酸钴转化率最高,反应过程中的上层清液钴含量最少,最终产品杂质(特别是Na+)含量低,产品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
1反应机理
采用工业级硫酸钴及碳酸氢钠为原料,经中和反应即得到目标产物。
2工艺改进实验
2.1合成过程及终点
时pH值对产品的影响经过反复实验,使用比重为1.06的碳酸氢钠溶液为固定参数,以工艺过程中pH值及终点pH值为变量。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当工艺参数为合成过程pH=6~7,合成终点pH=7.5~8.0,原料硫酸钴比重为1.24时,所得最终产品中杂质(尤其是Na+)含量最低,且反应釜内的上层清液中钴离子的含量也最低,而企业的经营,是一个最大限度追求利润的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前提,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来达到利润最大化。从工厂的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容积相同的反应设备,比重大的原料,单位时间内所产的成品量会高,故合适的工艺参数为:合成过程pH=6~7,合成终点pH=7.5~8.0,原料硫酸钴比重为1.27。
2.2过饱和状态的影响
通过实验发现,碳酸氢钠与硫酸钴的合成速率与最终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联系,合成反应的速率的快慢,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晶形的粗细。产品成核的过程是在产品溶液的过饱和状态下发生的,成核的速率快于生产速率,则最终出现的晶形较细,而当生产速率大于成核速率时,最终出现的晶形则较粗,在工业结晶器中,多数晶核是由于接触成核而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成核速度是搅拌强度。
2.3影响钴离子流失的因素
取反应釜沉降后的上层清液,通过改变加入氢氧化钠与50%双氧水的量,同时控制加入碱及氧化剂后,沉降时的pH值及反应温度,来控制反应过程中钴离子的流失。
3效果验证
3.1消除生产过程氨及硫化氢气体
使用碳酸氢钠取代碳酸氢铵,由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没有引入铵盐及含硫物料,故彻底消除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及硫化氢气体,解放了车间的气体吸收装置,对现场作业环境起到较好改善作用。
3.2保证产品的质量
工艺的调整一定是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的,本次通过以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为前提,以车间试产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表明:使用碳酸氢钠对碳酸氢铵原料进行替代,没有对最终产品的质量造成任何影响,所试产的批次产品均符合国家试剂标准,达到预期的目标。
3.3节约生产
成本企业的经营,成本是其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敏感的经济指标之一。本次通过工艺的改进,进行原料的替代,经过车间试生产数据的收集、对比与分析(如图2和图3所示),我们发现生产过程中日均减少了碱液用量1457kg且硫酸耗用量减少1036kg,降低了生产碱式碳酸钴的成本。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碱式碳酸钴工艺的改进,使用碳酸氢钠替代碳酸氢铵与硫酸钴进行合成反应,综合考虑工艺流程中多变量影响因素,如PH值、温度、比重等对最终产品碱式碳酸钴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和优化,找出了合适的工艺参数,并在车间试生产得到验证,达到了消除氨及硫化氢气体产生,改善了作业现场的工作环境,同时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最终产品符合预定的目标。但本次工艺改进项目仍有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洗涤工序阶段,洗涤次数较多,纯水使用量大,增加污水处理量,后续可考虑进行洗涤液回收利用实验。
参考文献
[1]文建军,刘锋.不同来源碱式碳酸钴的水溶解性能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3,44(5):6-9.
[2]吴卉.青花幽靓、钴蓝生辉———钴在青花瓷中的着色应用[J].福建轻纺,2009(6):43-46.
[3]张立,王振波,余贤旺,等.碱式碳酸钴的热离解过程与形貌继承性[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15(6):679-684.
[4]王正工,周凤岐.钴(Ⅲ)氨配合物及配离子的颜色[J].大学化学,1993,8(4):17-18.
[5]刘光霞.KDP晶体生长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2014.
作者:吴庆生 单位: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