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抗回火性热处理工艺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生产中的问题
1.1渗碳+空冷→二次加热淬火→回火能够很好地满足M和AR级别要求,碳化物级别良好,但是,二次加热淬火又造成产品的变形量超差,约30%不合格。
1.2渗碳+空冷→真空炉二次加热淬火→回火金相组织能有效保证,变形量基本能保证合格,但是由于真空炉淬火油冷却速度慢,心部容易出现上贝氏体,且F也容易超标,真空炉装炉量小、前后清洗困难、生产效率低下。
1.3多用炉碳氮共渗+直接淬火→回火热处理变形能保证合格,但是M、AR、K很难保证同时合格,金相组织难于控制。由于N原子的渗入,使得Ac1、Ac3线下降,从而使得材料的过热倾向性比渗碳要大,淬火后M和AR级别比同温度的渗碳工艺要高,因此,要控制好碳化物、M和AR级别通常采用较低的温度和适当的碳势和通NH3量。虽然,原始坯件经过调质处理,但是,M和AR级别很难“持续、稳定地”控制在3级以下,经常出现4~5级马氏体,这样给后续冷处理带来麻烦,有时AR级别达到4~5级,即使冷处理后AR也不会降到≤1%,需要进行两次冷处理加两次回火,并适当提高回火温度。另外,如果M、AR和K级别同时为1级的时候,产品的抗回火性能差,回火后往往硬度偏低,特别是后续磨加工后,表面硬度降到59HRC以下,偶尔还发现有的为58HRC。因此,必须将M和AR级别稳定地控制在2~3级、碳化物3~4级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2改进工艺试验
2.1多次回火+适度升高回火温度针对上述碳氮共渗工艺,再通过多次回火来消除多余的AR、使M转化成回火马氏体。或采用适度升高回火温度,将温度由原来的175℃提高到190℃,通过两次回火,M和AR级别在4级的情况有所降低,但是评定为3级也很勉强,再增加回火次数,由于AR陈稳化,已经没有作用。如果继续升高温度,表面硬度将进一步下降,内孔表面硬度已经到了下极限。很显然,这种方法效果有限,每一炉产品都单独制定回火工艺,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2.2碳氮共渗抗回火性能的初步试验根据20CrMo钢[1]的Ac1、Ac3,确定碳氮共渗温度845℃,其他工艺参数见表1,其中氨流量及碳势均高于常规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产品变形量合格;;淬火状态下测定层深0.48mm(金相法测定全渗层),M和AR均4级,K是1级,心部F是8级,心部硬度33~34HRC,表面硬度58~61HRC;经260℃×3h回火,再次测量,M和AR均为2级,表面硬度55~56HRC,采用洛氏硬度机直接测量结果为79.5~80HRA,换算结果为57~58HRC。试验结果说明:升高回火温度后确实能降低M和AR级别至合格范围;虽然表面硬度已经不合格,但是通过HRA测定,表面硬度并没有过分降低,说明抗回火性能较好,只是因为渗碳层太浅,承载能力差,需要增加渗层深度提高承载能力,同时适当降低回火温度;心部F及心部硬度不合格,淬火温度过低。
2.3高氮、高碳势共渗及适度升高回火温度由于20CrMo渗碳后,特别是采用高碳势渗碳后其化学成分具有类比性的钢号是GCr9轴承钢,该钢在220℃回火能保证硬度≥60HRC[1],据此采用220℃回火。因碳氮共渗具有提高耐回火性的作用[2],试验了采用高氮、高碳势碳氮共渗以进一步提高工件的抗回火性。适度调整回火温度,可以分解过量的AR同时分解粗大的M针(保证M和AR≤1~3级,K1~4级),可以同时满足工件使用尺寸稳定性(AR≤1%)、耐磨性(内外表面硬度60~63HRC)及变形量小的技术性能要求,延长共渗时间增加层深,提高承载能力,具体热处理工艺参数改进如下:(1)通氨量由0.4m3/h增加到0.6m3/h,增加N固溶度,进一步增强抗回火性能。(2)采用1.10%的高碳势、降温阶段也保持高碳势1.0%~0.9%,以及提高共渗及扩散温度,使得工件表面获得高于常规碳氮共渗的碳势(0.95%~1.0%),增加淬火后的初始硬度,增强抗回火性。(3)共渗温度由845℃升高到860℃,加快共渗速度;共渗时间由110mim延长到490min,则共渗层深度由0.48mm提高到0.8mm的上极限附近,增强承载能力。(4)将淬火温度由805℃升高至840℃,保证心部硬度F≤4级。(5)选择适当高的回火温度220℃,保证表面硬度,同时分解大量的残余奥氏体和粗大的马氏体;同时,由于回火温度较高,淬火压应力更加松弛,使得冷处理时AR转变更加容易。高氮高碳势碳氮共渗工艺参数见表2所示。试验结果:产品变形量仍然合格;淬火状态测量层深0.80m(金相法测定全渗层),M和AR均为4~6级,碳化物3~4级,心部F3~4级,心部硬度35~37HRC,表面硬度≥63HRC。经220℃×4h回火后测量:M和AR均为2~3级,碳化物3~4级,心部F3~4级,心部硬度35~36HRC,表面硬度60~63HRC,各项指标全部合格。
3结语
(1)通过高氮、高碳势碳氮共渗更加进一步地提高了抗回火性能,适度升高回火温度通过部分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保证M和AR始终稳定地控制在2~3级以内。(2)由于抗回火性、气氛碳势、产品表面碳质量分数的提高,避免了同时出现1级M、1级AR和1级碳化物的可能性,保证了在较高温度回火后产品内孔及外表面硬度≥60HRC,保证了耐磨性。(3)由于回火温度的升高,使得冷处理时AR能更容易充分地转变,保证了工件使用中尺寸的稳定性。(4)碳氮共渗及直接淬火保证了产品变形符合要求。
作者:徐斌李培泽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易普森工业炉(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