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城市环保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主要发展理念之一。所以,初中的地理老师要在课堂中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初中的地理课堂与生活实践。要引领学生关心我国的环保形势,指导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把环保理念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之中,以培育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危机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而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命,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和管理资源,并已在一些方面作出了重要成就。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既是地理老师的主要责任,也是地理老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1环境保护教育渗透中学地理教育的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有许多相关内容,如地理新课程标准以资源、人口、环境为中心,围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适合初中学生认知的深入探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类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正确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改善自身周边生态环境的习惯。再例如地理科学气候资源和人类生产活动,人类活动必须以地球为重要媒介。
2地理教学应充分渗透环保教育
环境意识教育是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出现的。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条件。环境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和全球变暖给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破坏。为了有效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必须重视环境保护,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环境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环境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应该从自己做起。逐步形成学生对环境现状的危机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全球环境意识。学校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环境教育必须从学校教育入手。
在地理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没有环境保护意识,更不用说地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意识了。原因是环境保护与考试没有联系,不属于教学或考试的重点内容,地理教师不会主动学习和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事实上,生活环境中的一些自然环境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地理教师认为当地学生已经思考过这些环境问题,并且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因此不需要在课堂上提出这些内容;或者教师的生活环境好,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发现自然环境问题,自然也没有在课堂上渗透环保理念的意识。
3.2环保教育过于理论化
现实中,虽然一些地理教师将环境保护教育引入课堂,促进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但这些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过于理论化。他们基本上只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理论教育,而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这种教学只是一种口号式的教学,不能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让学生感到与环境保护的距离感,现实中影响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许多地理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指导,没有试图了解学生在环保教育中是否有不良习惯,没有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组织一些切实可行的环保实践活动。
4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方法
学校教育以课堂教育为基础,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也应以课堂为基础。
4.1地理教材导向
教材作为环境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承载了大量的环境教学内涵。中学的地理教育应当围绕教材内容,进一步发掘课程中的环保教育内涵,选择知识教学和环保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并以课程设置为重点内容,通过认真落实地理新课标知识课程内容、环保知识教育和环保意识的培养三大效应,以实现环保教学任务,完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的终身培养。
4.2发挥教师的作用
身为一名地理老师,我们首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学习环境素质。如何成功地训练学生的环境素质,和与地理老师的环境素质水平有关。作为环境教学的指导者,每一个地理老师都需要提升自身对环境教学的理解,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指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对自己的认知情况进行审视,确定自己对环保理念的了解程度。在现实中,许多教师自身也没有良好的环保教育思想与知识储备。因此,地理教师首先应当自主学习环保理念。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搜索国家环保工作现状、公民应具备的环保思想、中小学生应具备的思想、公民与学生能够为环保事业做的事情。在学习完这些内容之后,教师才能将环保理念与地理教材内容一一对应,为环保教育的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
4.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教师应注重优化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语》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为了让学生达到求知的最佳境界,我们应该让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愿意自己探索学习内容。从“想让我学习”到“我想学习”。教师应善于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有趣的方式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教育。
(1)扩大信息量
教材只是课程资源之一。地理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环境知识,也不能再是“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地理教师应关注社会环境问题,利用环境保护热点丰富地理课堂。大多数欧洲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很好。向学生介绍欧洲国家关注环境保护的例子也是扩大信息量的一种方式。学生对最近发生的事件非常感兴趣,这可以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关注度和注意力。在课堂上,最好通过多媒体传达信息,并使用动画演示环境问题的过程。它的生动性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也是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巨大破坏性的最直接途径。此外,向学生推荐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杂志和电视节目,如《环境保护》和《地理中国》,以丰富学生对地理和环境保护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寻找环境信息的渠道。这也更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学习理念。
(2)在情感上激励学生
在课堂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感情。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有“联系的普遍性”的意识,感觉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许多学生缺乏忧患意识。他们认为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用之不竭,环境污染也无关紧要。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每节课前紧后松。五分之三的时间用于讲授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五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与学生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课堂,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剩下的五分之一由学生自由支配,以便复习和巩固。这样,他们可以有效地利用自己注意力的黄金时间,接收效果会非常好。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现成的理论。教师应采取更多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善于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提高环境教育的教学效果。由于中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在不破坏正常课堂秩序和尽量减少限制的情况下,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个人参与讨论得出的结论比教师单方面传授的理论要可靠得多。当教师评论和总结结论时,学生也更容易注意和倾听。在谈到“保护资源,从我做起”时,教师要求学生们谈谈:作为新时代中学生,在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起初,学生们很胆怯,我一直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说错了没关系。在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他的想法后,我肯定鼓励了他,其他学生开始热情地发言。最后,我收集了很多好主意。其中,一些学生说他们用废塑料瓶盖下棋,然后用空瓶子做花瓶。这些都是我意想不到的。这门课非常成功。我甚至有点激动。同时,我意识到一旦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的力量是无限的。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当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教育中时,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对每个问题达成完全一致的观点,而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独特的观点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扮演角色。“如果你是环保部门的负责人,你会如何处理各种环境问题?”调动课堂的积极性。你会发现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精彩的思考和独特的想法将使课堂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鼓励他们相互竞争比赛环保答题,这也很容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开辟地理第二课堂
地理很实用。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开辟第二课堂,改变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坐着听”的局面,让学生“走出去”。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知识趋于丰富,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户外调查,并通过课外活动加强环境教育。
5.1结合当地地理
在环境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尽快投入学习,我们应该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联系当地的地理资源,让学生在个人经验中获得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形成鲜明的个人价值体系。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可以进一步教育学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问题无处不在,影响着各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同时,让同学们坚信,只要大家都参与,从我做起,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越来越美好和谐。每个人都爱他的家乡。让环境教育从关爱家乡做起,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和后果,提高关爱家乡环境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到世界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地理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乡土地理教学无疑是地理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的最佳途径。
5.2从实践中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社会调查,如环境污染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中心,郊区和农村存在着许多令人发指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郊区“白色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现状”,刮风时塑料袋到处飞白色污染严重。在广大农村和山区,生活垃圾随意堆放。这些现象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调查。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参观附近的蔬菜市场,了解蔬菜农药残留对身体的危害状况,探究怎样产出更多的绿色蔬菜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还有就是对当地环境污染区域进行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使学生了解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通过亲身体验,我们不仅可以深化教育内容,还可以升华我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很容易看到存在的问题,自然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专注于环境保护。
5.3进行有效宣传
环境问题主要源于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与缺乏对环境的正确理解密切相关。因此,环保教育是教育性的,首先要向全社会传达环保理念。因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以环保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小品表演或者是环保主题漫画展,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希望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鼓励他们尽量减少外卖食物,并自发地促进环境公益活动。学生之间互相监督、自我监督,做到“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以每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为契机,选拔环保卫士和节能减排先进个人;并举办环保演讲比赛和签名活动,保护我们的环境,从我做起。以环保知识、图片展览、主题讲座和环保专题的形式进行展现。在进行一个阶段的环保教育后,让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写下来,再配以大家在活动中的照片,在学校以专栏的形式进行广泛地宣传。并走出校门,到社区中进行环保宣传。
5.4身体力行的行动
生活在污染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可能是环境破坏者,面对污染我们能做点什么?地理教师以身作则,倡导学生每天做一些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如保持教室清洁;不乱倒垃圾、生活污水;教育学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环境保护,改变生活习惯。倡导绿色消费,去超市购物使用布袋,减少白色污染;对于废电池进行深埋处理;垃圾是另类的宝贝,在所在街区设置废品收集箱,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易拉罐、塑料瓶,“变废为宝”;外出旅游时,做文明旅客,避免污染景区。学生思想活跃,意识超前,组建学生环保社团能使他们有组织地参与环保,如“雷锋月”在校园捡白色垃圾;身边的有车一族在堵车的时候,把火熄掉,因为在长时间堵车,汽车不能完全燃烧时,尾气会直接危害到道路周边的人。我们可以不高谈阔论什么主义,但应该把环保落实到每一次行为当中。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能只是一句空口号,而应该成为每个公民身体力行地遵旨。青年可以引领整个社会,这样的举动会推动社会中更多的人参与环保。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参与环保的状态由“能环保”—“想环保”—“会环保”—“坚持环保”。由被督促到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良好的基础上,有环保动机,再到找到环保的方法,将环保变为自己的习惯,最后形成坚定的意志,持之以恒。
6结语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初中地理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的环境教育是加强人文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必要手段。在环境教育过程中,地理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环境保护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每一位学生在健康清洁的环境里快乐地成长。
作者:许璐璐 单位:阿克苏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