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效率评价的企业环保论文范文

基于效率评价的企业环保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于效率评价的企业环保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基于效率评价的企业环保论文

1研究动态综述

1.1国外研究成果

1.1.1以完整信息披露为纲要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认为提供众所信赖的、有某种全球共享的概念框架、一致的语言以及衡量标准的可持续性报告框架可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强调提供不偏不倚的完整信息为目标。报告中分别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界限上对业绩指标进行了阐述,每个界限包括相应核心和附加业绩指标的披露,其中社会指标从劳力、人权、社会和产品责任方面作进一步阐述。报告框架提到了使用报告一般注意事项,诸如数据收集过程中需明确指出报告中省略部分的材料信息以及省略的原因;数据的合并与分拆中,需要考虑报告的工作量以及细分报告数据可能带来的额外价值,两者之间应取得平衡;在报告频率中,企业应界定一致的、周期性的报告周期。可持续发展报告主张对作报告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提供不偏不倚的和合理的说明,包括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强调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完整性;在报告结束时,报告撰写者应宣布它们通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应用等级”体系所应用的报告框架等级,通过等级宣布强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内容的真实及详细程度。

1.1.2以指标普适性为特征的生态效率测量指南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于1992年首先引进了生态效率的概念并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应用中不同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和衡量它。于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试图建立生态效率测量指南,一个能够被各行业使用的用来评估和报告企业生态效率的指南。该生态效率测量指南包括:(1)一套有限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认为对几乎所有企业都有效的普遍适用的指标;(2)在企业或者部门水平上,选择业务相关的具体指标的原则;(3)实施指导;(4)怎样与内部和外部听众沟通生态效率信息的建议。指标选择是生态效率测量指南的核心,这些指标选择建立在八项原则的基础上,指标共分为普遍适用指标和具体业务指标两大类。关于普遍适用指标,这些指标中的每一个都涉及到一个具有全球环境关注程度或者商业价值、确定的测量方法和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所有其他不符合这些标准的指标被称为具体业务,具体业务指标不一定比第一组指标显得不重要,它们仅仅是没有那么广泛适用。

1.1.3以企业经营内部管理为预期的环境管理—环境业绩评价指南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期望从企业经营角度为企业提供一种可靠的、可核查的、及时的管理信息的内部管理流程和工具,从而制订了ISO14031国际标准。ISO14031的具体内容基于“压力—状态—反映”模型建立,按照“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管理模式来说明环境绩效评价(EPE),其核心部分在于计划和执行两个环节。计划环节重在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ISO14031采用两类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环境业绩指标(EPIs)和环境条件指标(ECIs),环境业绩指标又有两种类型:管理业绩指标(MP-Is)和经营业绩指标(OPIs)。环境条件指标提供关于环境条件的信息,它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其环境方面的实际影响和潜在影响,从而协助规划和实施环境绩效评价。在执行环节中,ISO14031强调企业应当定期收集数据,在指标数据搜集、分析、转化和使用中要满足数据的可核查性、一致性、可比性、有效性、正确性与完整性等要求。

1.1.4以生命周期理论为视角的企业环境业绩指标指南

日本环境部(MOE)的环境业绩指标指南在指标设计过程中从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角度建立指标框架,指标框架包括经营性指标、环境管理指标和与管理相关的指标三种分类。该指南把重要性和普适性作为划分核心指标和普通指标的分类标准,核心指标共有9个,包括能源输入总量、物料输入总量、水输入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学物质的释放和转移量、生产和销售总量、废物总量等信息、最终处置量、总排水量等。凡不同时具备重要性和普适性条件的统称为普通指标,如补充核心指标的定性指标、不具普适性但很重要的定量指标,以及为建立可持续社会在将来变得重要的指标(以上的普通指标均包含于经营性指标中)、环境管理指标、与管理相关的指标等。

1.2我国研究现状

1.2.1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简称CASS)早在2009年11月就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1.0版本(以下简称“编制指南”)(2011年4月了“编制指南”2.0版,其3.0版处于编制过程中),“编制指南”提出了“四位一体”社会责任模型,具体是构建了一个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市场责任为基石,以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为两翼的“四位一体”模型。模型打破了国际上通行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初始划分,将客户责任、股东责任和伙伴责任重新组合为市场责任,结构更加平衡。并且“编制指南”拥有正式的评价标准,形成了涵盖标准、应用、评级、改进的完整闭环。评价标准以“编制指南”为依据,借鉴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原则与方式,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现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最终采取星级制,共分为七个级别和相应发展水平,各星级对应于特定分数区间。具体评价过程是,首先从实质性、完整性、易读性、平衡性、可比性及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对报告主体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进行评价,这六个方面分别通过相应评语级按百分制打分,并根据既定权重合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得分,然后再根据所得总分数转换成对应星级级别进行最终评价。

1.2.2以环境绩效为重心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

2011年6月中国环境保护部(简称MEPPRC)了《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简称“编制导则”),并于2011年10月1日实施。该导则指标框架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基础信息指标、环境绩效指标和社会业绩指标,其中环境绩效指标是框架的重点,包括环境管理、环保目标、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及绩效指标等。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可选择指标两类,具备重要性和普适性的指标为基本指标,重要性的判断依据是通过层次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等数学方法计算的各指标权重,其社会业绩指标往往属于可选择项。“编制导则”通过对企业环境报告书中各主要技术指标在数据收集完整性、表达方式规范程度及指标计算说明等方面的直接对比来进行打星评价评价,满足“编制导则”对该技术指标描述所有要求、做得最好的直接给三星,无相关描述、做得最差的没有星级。

2中外研究成果比较分析

环保投资绩效评价具有多目标、多指标等特点,属多指标综合评价范畴。接下来,本文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和评价应用的一般物理过程对中外研究成果的特点做比较分析:

2.1体系构建思想国际趋同化

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一个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特定评价客体数量规模与数量水平的信息系统。系统的构造一般包括系统元素构造和系统结构构造两方面,在这两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大致保持了相同的研究思想。系统元素构造即明确该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哪些指标组成。从上述研究成果来看,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均基于定性的原则选择相应指标,也就是要求进入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要满足一定的原则要求,较多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指标满足“重要性”和“普适性”原则,只有ISO公布的环境业绩评价指南特别强调了指标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等原则。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类型看,大致有两类,一类称为“目标层次式的”,另一类称为“因素分解式的”。除了WBCSD的生态效率测量指南外,其余环保投资效率评价研究均采用了“目标层次式”指标体系结构,可见,这种构建体系框架思想得到了国际认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层次式”的体系需建立在对待评价问题有清晰准确的概念认识基础上。也就是,“目标层次式”构建体系框架的关键就是要对评价问题的内含与外延作出合理解释,划分概念的侧面结构,明确评价的总目标与子目标。

2.2评价方法复杂化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分为“指标量化”、“权数构造”和“模型合成”等要素,关于该方面的研究比较主要体现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方面。国外学者比较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量化”研究,且研究内容集中在生态效率指标上。国内学者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权数构造”和“模型合成”方面,充分借鉴了近年来综合评价学在多指标评价体系方面的前沿成果。关于“权数构造”,我国学者在环境投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运用了多种综合评价学中的权重构造方法,如使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指标权重。

2.3评价应用差异化

2.3.1评价范围界定方面各执一词

在评价范围的界定方面,国内外组织、机构各有说法。国外研究如此,WBCSD的《生态效率测量指南》虽然强调上下游有重要影响,但更关注企业直接控制领域;MOE的《企业环境绩效指标指南》强调按合并会计范围搜集数据,企业所能直接控制的实体和能施加重要影响的实体都应该考虑在内,无论上下游或者海内外;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指南》观点同MOE相类似,但范围更广,报告范围除了涵盖日本环境部描述的实体外,如果对方实体能对自身企业施加重要影响也要纳入报告范围,即施加重要影响具有双向性;ISO的《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价指南》没有提到报告范围,从语言上判断企业需报告的内容还包括了生物多样性等社会上一些和企业有关联的信息,并且报告范围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意愿。我国的研究也是这样,CASS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在描述报告界限时界定为公司及下属机构;而MEP-PRC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在编制说明中提到,对于有多个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企业有选择是否涵盖各分支机构的自由。

2.3.2评价标准上两种思路对垒

国内外学术组织、机构主张使用等级评价方法判断企业环保投资效果,如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指南》通过指标索引对比由企业自行宣布应用等级并由GRI审核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评价标准;CASS公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通过专家点评、利益相关方评价、报告评级和报告审验等方式进行评价,其中报告评级方式是从实质性、完整性、易读性、平衡性、可比性及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对报告主体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按百分制打分,并根据既定权重合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得分,然后再根据所得总分数转换成对应星级级别进行最终评价;中国环境部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则通过对企业环境报告书中各主要技术指标在数据收集完整性、表达方式规范程度及指标计算说明等方面的直接对比来进行星级评价。而学者尤其是我国学者大多采用价值排序方法,如温素彬(2005)计算出综合绩效得分进行排序评价等。

2.3.3评价周期上大统一

关于评价周期,国内外组织、机构则一致强调了应定期公布相关信息,我国甚至直接采用财政年度作为其评价周期。

3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启示及思考

综述、比较上述各评价指标体系给构建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带来有益的启示:如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所具有的共性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趋势”,遵循这些共性吸收其精髓便于我们的体系与世界接轨;探讨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成因,有利于寻找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角度、模式;分析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差异可明确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位及特色;了解各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效有利于形成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效果预期等。同时,综述、比较各评价指标体系便于了解构建科学的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必需的条件:如指标体系要有科学的层次结构,这种层次结构既可以是深入分解核心概念各方面组成部分形成的“目标分解式”框架结构,也可以是对核心概念的计算进行分解形成“因素分解式”框架结构。总之,科学的指标体系层次要具备良好的合成能力;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选择要满足必要性、完整性、独立性。也就是所选择的指标是为了满足评价目标所必需的,所有的指标全面表达了核心概念的主要方面及完成了主要评价目标的评价,同一层次的每个指标表达了概念或目标的某一部分,指标间具有不可替代性。当然,科学的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在运用中还要注意指标的可理解性、可操作性、可比性、一致性等指标性质要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有了评价标准才能形成完整闭循环,这样的指标体系也才真正具备实践应用能力,才能真正促进评价目标的实现。当然,科学的指标体系还要界定评价主体、评价范围、评价周期、评价方法等评价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对国内外已有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述、比较有助于明确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如:企业环保投资效率核心概念是什么,评价指标体系要实现的评价目标是什么;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构建,包括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如何安排,指标如何选择,指标间的关系如何安排;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如何确定等等。

作者:乔永波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