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矿产管理论文:矿产资源瓶颈管束的思索范文

矿产管理论文:矿产资源瓶颈管束的思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矿产管理论文:矿产资源瓶颈管束的思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矿产管理论文:矿产资源瓶颈管束的思索

作者:宋建军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地所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扩大,利用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随着国家颁布一系列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和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日益受到矿山企业的重视,一批低品位、共伴生和难选冶矿产逐步得到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成为推进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点。2010年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超过千亿元,比2005年增长2倍。全国共伴生金属矿产中约70%的品种得到了开发,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接近40%。煤层伴生的油页岩和高岭土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钒钛资源、镍矿伴生资源实现综合开发。“十一五”期间尾矿、煤矸石、冶炼废渣累计利用量约26亿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城市固体矿产得到积极利用。在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多年来资源高强度开发及低效利用,加剧了资源供需的矛盾,后备矿产资源不足、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不高、矿产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矿产资源利用供需矛盾日趋凸显

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形势主要表现为资源需求总量刚性增加,国内资源保证程度继续下降,重要矿产对外依存度持续增加,矿山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一)资源总量丰富,但多数大宗矿产后备储量不足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居第三位;但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石油、天然气、铁、铜、铝等需求量大的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占世界的5%—30%;石油、天然气、铜、铝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相对缓慢,一些主要矿产储量消耗远远高于储量增长,矿产开发接续基地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上世纪60、70年代建立的部分大中型矿山相继进入中晚期,可采储量与产量大幅度衰减,部分矿山和矿业城市(镇)将面临资源枯竭。

(二)大宗矿产需求量持续增加,国内资源保证程度继续下降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持续攀升。近10年,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和增长速度异常迅猛,其中能源消费量增长118%,粗钢消费量增长300%,铜消费量增长394%,钾盐消费量增长50%,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0.5—1倍。2020年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和重要矿产的需求量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受国内资源条件的限制,石油、铁、铜、铝、钾盐等重要大宗矿产缺口量会继续增加,国内资源保障程度继续下降成为必然。其中国内石油生产能力基本维持在2亿吨左右,自给率继续下降;铁矿可供资源储量不足,供需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铜矿资源储量有增加潜力,但供需矛盾长期存在;铝土矿可供利用资源储量增长不足,自给率呈下降趋势。

(三)重要矿产对外依存度攀升,矿产安全供应风险加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45种主要矿产中有11种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出现严重短缺,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等大宗矿产进口量快速增加。2011年,矿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6.3%,且呈逐年攀升的态势。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6.7%,铁矿石为56.4%,铜、铝土矿、钾盐均超过50%。中国大量进口矿产资源的经济成本不断加大,美国、加拿大等矿业大国对资源垄断和控制同我国进口量攀升的摩擦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印度的崛起对国际矿产品需求量会迅速增加,我国资源供应的潜在风险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加大。

(四)矿山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生态恢复压力加大

矿产资源开发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带来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矿区采空塌(空)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山“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排放造成矿区环境污染问题,矿区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地下水循环遭到破坏等。我国矿山环境保护起步晚,矿山环境问题的长期“积淀”,全国矿山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全国11.3万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135万公顷,占矿区面积的26%;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238.3万公顷,占矿区面积的47%;采矿引发的矿山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6.3亿元。随着矿产开发规模的扩大,既要对新建矿山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又要完成老矿山遗留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任务更为艰巨。

破解矿产资源瓶颈的若干思考

基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形势,通过五大举措有效缓解资源瓶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一)推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切实提高国内资源保障程度

加快实现找矿突破,是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培育壮大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营造有利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环境,为实现找矿突破提供保障。切实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地勘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以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等国家紧缺大宗矿产为主攻方向,重点在天山—兴蒙—吉黑构造带、南方中上扬子海相盆地、青藏高原、重点海域等油气资源远景区,国家规划建设的神东、晋北等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晋冀、辽东吉南、天山—北山等19个重要成矿区带,大中型矿山深部及外围开展矿产勘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提供一批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后备基地,为山西、鄂尔多斯盆地等五大国家能源战略基地建设,铁、铜、铝、铅、锌等国家急缺矿种矿山接替基地建设,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二)实施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工程,着力提高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由于成矿地质条件复杂,造成我国共、伴生矿产多、单一矿少,难选冶矿多,如有色金属矿85%以上是综合矿。全国已探明的矿产中,由于资源利用技术工艺不过关,有60亿吨铁矿、20亿吨锰矿、200万吨钼矿和500万吨铜处于呆滞状态。全国现有2000多座尾矿库,尾矿堆存超过50亿吨,每年新增矿山固体废弃物超过3亿吨,尾矿平均利用率不到10%。通过科技攻关和工程示范,盘活一批难利用矿产资源,切实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首先要研究开发地质勘查新技术,大幅度提高对地观测与深部探测能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找矿效果,努力构筑现代化的地质工作体系,力争地质勘查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二是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的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体系,以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为主攻方向,重点支持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矿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和废水综合利用技术,矿产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三是加强中小型矿山技术改造,鼓励中小型矿山按照市场机制实施兼并、联合或重组,关闭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的小矿山,严格执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等准入制度,促进矿业向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四是支持和鼓励废旧金属及其他城市矿产的回收利用,提高再生铁、铜、铅、锌等资源占矿产品产量的比例。

(三)加快实施矿业“走出去”战略,抓紧建立境外资源基地

通过海外风险勘探建立境外矿产基地,是当今国际矿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境外矿产勘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境外矿业投资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合资合作、独资勘探开发、股权投资等方式在印度尼西亚、赞比亚、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开展了境外矿业活动。要抓住金融危机后国际上矿产资源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的有力时机,国内外汇储备充足的有力条件,统筹国内矿产资源勘查与境外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支持和引导国内企业通过勘查、购买、参股等多种方式在境外建立安全、稳定的矿产基地。针对矿业“走出去”前期投入大、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促进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利用我国政治、经济、外交的影响,将国家对外经济援助与矿业“走出去”战略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资源富集国家(地区)之间的战略合作,开展资源外交,寻求地勘技术换资源、投资换资源、项目换资源,促进双方互利共赢,为建立稳定的境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创造条件。加强与国外矿产资源管理机构合作,利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等为优势矿业企业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平台。积极参与国际矿业规则的制定和协调,力争在国际矿业联盟等国际矿业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促使我国矿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得到尽快提升。

(四)完善重要矿产国家战略储备,确保资源安全供应

20世纪发生的三次石油危机有利地推动了各国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美国、日本、德国、瑞士、韩国等发达国家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矿产战略储备体系(发达国家一般拥有120天至160天的石油储备),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加快建立矿产储备制度。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钢铁、煤炭、水泥消耗占全球消费量的45%以上,但战略矿产资源储备能力严重不足,有效应对资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很弱,矿产资源安全供应面临挑战。

加快建立紧缺矿产的矿产品储备和重要矿产的矿产地储备相结合,政府与企业合理分工的战略资源储备体系。完善石油、铜、锗、铟、铬等重要矿产的矿产品国家战略储备,加快东部地区矿产品储备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企业商业储备。划定国家规划矿区,加强西部地区煤炭、铜、铅、锌等重要矿产的矿产地储备,推进钨、锡、锑、稀土等国家优势矿产的矿产地储备和特殊煤种矿产地储备,在山西、内蒙古、湖南、江西、云南、青海等矿产资源富集区开展矿产地储备调查与评价。加快建立矿产地储备保护政策和矿产地储备补偿机制。

(五)组建跨国矿业集团,积极参与全球资源分配

矿业企业大型化和国际化已成为全球矿业发展趋势。近年来,一些跨国矿业公司加速并购,在铁、铜、铝、铅、锌、镍等领域形成了实力雄厚的矿业巨头,进一步控制全球优质资源储量、产能和市场份额,主导全球矿产品贸易,在价格形成机制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从总量上看,我国的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有色、建材等产业均可以与发达国家相较量,但任何一个矿业企业的规模都不足以与跨国矿业公司相抗衡。与发达国家和跨国矿业公司不断加强对世界矿产资源控制相比,我国参与全球资源的竞争力仍然较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矿业企业面临新一轮大洗牌,为中国矿业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支持有实力的矿业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及产品深加工项目,引导国内资金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投向境外矿产勘查和开发。鼓励中铝、五矿等国有大型矿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矿产勘查、开发、营销、技术研发等国际化经营,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矿业集团,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熟悉国际经营的矿业队伍,使我国矿产勘查开发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为提高我国矿业国际竞争力和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