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结构控制裂缝技术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容摘要】
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于日常的混凝土施工当中,如何通过系统的研究来尽可能减少裂缝,本文以所建的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为例对裂缝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找出简化计算方法供裂缝控制使用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
【关键词】
混凝土;控制裂缝;技术应用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混凝土裂缝,并对其进行控制对于施工质量,施工造价产生深远的影响,若能有效控制裂缝产生,则现今建筑地下室外墙附近的部分防水措施可以省略,更可以消除沿着裂缝而引起钢筋锈蚀等质量隐患。可见,对裂缝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找出简化计算方法供裂缝控制使用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是迫切需要的。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从混凝土性能、原材料、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系统地分析混凝土在施工中裂缝出现的机理。对影响混凝土结构收缩变形、温度变化的因素和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对于配筋对混凝土极限拉应变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
(二)根据裂缝出现机理研究主体施工阶段混凝土裂缝控制的一些必要措施。在设计方面重点探讨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其对裂缝宽度和裂缝数量的影响等及合理的配筋等问题,研究伸缩缝间距和后浇带间距的合理大小。在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当中,对常用的8类水泥进行系统的研究,对选用合适的水泥、合适的水泥用量、外加剂的使用及粉煤灰的使用等,另外还对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较多论述。
(三)结合实际工程对裂缝控制的一些方法和措施进行具体应用。通过对裂缝控制措施的运用及采取的办法的评价,检验裂缝控制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形成裂缝的原因有:一是外加应力(即荷载)引起的裂缝,二是结构变形引起的裂缝,三是施工操作引起的裂缝。主要包括混凝土性能、原材料、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结构设计引起的裂缝:由外力作用引起的裂缝,可以通过力学计算来进行裂缝控制;由结构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通常采用特定的构造设计进行裂缝控制。
四、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一)根据对剪力墙结构施工中裂缝的分析。裂缝主要存在于楼板之上,其他也存在有裂缝,所以针对所承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所产生的裂缝进行系统的研究,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对其进行分析。
(二)裂缝的情况分析。1.楼板。与板的两边成45°角的裂缝占了绝大多数,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发生45°角的裂缝都处在外墙转角所对应的房间楼板上。裂缝沿板内电线管埋设的方向延伸。少量裂缝在板的跨中沿竖向或横向延伸。2.地下室底板。由于地下室底板通常为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时内部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对混凝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裂缝,由于温度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基础的整体性、防水性和耐水性,成为安全质量隐患。所以在选择原材料时要慎重考虑,尽可能选择水化热小的。3.剪力墙。外墙裂缝多以竖向为主;水平方向近似于等距离排列;裂缝大多数从墙板根部开始往上延伸,部分未到达顶部即消失;裂缝宽度为中间大、两端小;裂缝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侧模板拆除以后;裂缝几乎在墙的两侧同时出现;大多伴有渗漏水现象。
(三)结构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方法。一是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因河砂干净,又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所以在配制混凝土时要特别注意,否则砂石含量不符合范围标准,将大大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二是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并能按要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三是浇筑与振捣,控制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散热,加强养护,防风和回填,温控措施,减小环境气候的影响。四是选择骨料时选用热膨胀系数小的,尽可能不含泥的骨料,选用连续级配好的骨料。五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施工因素等对于外加剂如膨胀剂、缓凝剂、和减水剂要慎重选择。六是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和钢筋的结合力,减少内部微裂缝,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抗裂性。七是浇筑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全面分层法、分段分层法、斜面分层法。气候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气候条件来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用塑料薄膜进行围护,从而达到防风的效果。八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时间性的浇筑混凝土,尽可能在夜间作业,避开暑期的高温和冬季的寒冷,在浇筑混凝土时下雨,会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影响强度和增加混凝土收缩。
【参考文献】
[1]游宝坤.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J].建筑结构,2002,10
[2]白天宇,魏荣忠.关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技术控制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18
[3]司晓波.关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技术控制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20
[4]李春武,刘大勇,李婉,刘志平.建筑结构混凝土控制温度裂缝的施工控制措施[J].珠江水运,2012,12
[5]李士彬,朱慈勉,汤红卫.超长地下混凝土结构抗裂缝技术研究[J].混凝土,2005,10
作者:田志翔 单位:陕西铜川煤矿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