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区多金属矿成矿机理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舒城县西港地区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典型矿床特点等分析,总结该地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希望该该地区寻找多金属矿提供指导。
1.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东秦岭-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东延部分,即北淮阳构造带东部,北以六安断裂为界,南侧紧邻桐柏~桐城断裂带,向东被郯庐断裂所截(图1)。华北板块南缘和扬子板块北缘在长期的碰撞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北淮阳构造带,构造带在漫长地质作用下形成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格局和构造-岩浆活动,为区内多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根据北淮阳地区岩石、地层、构造环境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分别为中元古界庐镇关群;新元古界-下古生界佛子群;石炭纪杨山群及中生新生代一套未变质的陆相盆地堆积。查区基底构造—岩石单位不发育,仅西北部河棚岩体内见中元古界庐镇关岩群燕春岩组斜长角闪片岩呈规模较小的团块状分布。该区主要由桐柏-桐城断裂、信阳-防虎山断裂、商城-麻城断裂和郯城-庐江断裂所围限:郯城-庐江断裂是我国东部最著名的剪切深断裂。总体走向北东10°~25°,该断裂控制的最老地层是白垩纪以来的断陷沉积,切割中生代早期构造,且近期活动明显。以大规模左行韧性剪切位移和强烈的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作用为地学界所瞩目。沿断裂构成了十分明显的磁异常带。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末,以伸展拉张脆性形变为主,控制了东部庐枞盆地的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铁、铜矿的成矿作用。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形成时代为元古界、古生代和中生代,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燕山期岩浆岩可分为钙碱性和碱性两个岩石系列,在东段与之对应出现两个火山旋回:即晚侏罗-早白垩世毛坦厂第一火山旋回和白垩世晓天第二火山旋回。晚侏罗-早白垩世毛坦厂第一旋回钙碱性岩石系列形成于燕山期陆内挤压构造环境;早白垩世晓天第二旋回碱性岩石系列形成于陆壳拉张环境。区内河棚岩体占据查区大部分面积,它是由燕山期I旋回岩浆活动形成的中-酸性复式岩体,由凤凰山单元黑云钾长花岗岩、阴山院单元钾长花岗岩、徐家湾单元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岭单元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另外,在查区西部见有规模不大的海西期侵入的辉长岩体。区内中酸性脉岩十分发育,其中花岗斑岩规模较大,数量较多。
2.区域典型矿床特征
2.1东溪、南关岭火山热液型金矿
矿区出露地层为早白垩世的毛坦厂组,岩性主要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具明显韵律结构。安山质熔岩类含金丰度为4.84×10-9,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类为5.65×10-9,次火山岩及脉岩类为40.6×10-9。火山岩是金矿的直接赋矿围岩和矿源岩。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多为矿化集中部位,北西向断裂带的上部表现为脆性张裂隙,产状近直立,下部韧脆性剪切,产状平缓,具有伸展机制下犁式正断层或剥离断层的特点。火山热液矿床产于火山喷发相岩石中,为与火山喷发作用有成因联系的矿床,在晓天盆地中主要分布在单龙寺以东地区。矿体均为充填型脉状矿体,矿体可分为石英大脉型、石英细脉型或二者的复合型,呈脉状、板状居多。矿床均位于火山机构的火山斜坡相岩层之中,火山岩层似-假单斜构造,岩层走向为290°~330°,倾向20°~60°,倾角一般在10°~35°之间。在东溪、南关岭床所发现的52个金矿体,矿体长一般20m~40m,最长也仅223m~250m,延深最大仅225m。从矿体的形态特征分析,其成矿方式主要为裂隙充填型。矿石建造为金-石英型。矿石矿物中有用矿物质为银金矿、自然金、金银矿、自然银、自然铜;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玉髓等。矿石具块状、角砾岩、硫状、细脉、晶簇状构造,它形-自形粒状、镶嵌、碎裂、粒状变晶结构等。含金矿物主要产于石英晶隙间,并在石英中以包体金产出。
2.2隆兴次火山岩金矿
隆兴金矿位于晓天—磨子潭断裂以北,晓天火山盆地的西段,与超浅成次火山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该矿床特征与福建紫金山金铜矿相似,属高硫浅成热液型金矿。矿体主要赋存在次火山岩-凌家冲闪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和岩体上侵时形成的顶部裂隙带或火山放射状裂隙中,以交代型和充填交代复合型为主要产出方式,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条带状产出。矿体规模较小,长一般20m,最长100m,走向不稳定。矿石类型有蚀变岩型和石英细脉型;矿石组合为黄铁矿-石英型,有用组合为金、银,且Au/Ag<1,Au与Ag呈正相关关系。矿石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银,此外还有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绢云母、玉髓和重晶石等。石英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其次为黄铁矿、黄铜矿,金以晶隙金和包体金赋存于载体矿物中。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角砾状、梳状、细-网脉状、皮壳状和蜂窝状等;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结构、镶嵌结构、碎裂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等。
3.研究区地质特征
3.1地层
研究区内仅见新元古界庐镇关群燕春岩组: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出露于研究区西北部的大冲树一带,呈规模较小的团块状,以残留体或捕虏体形式在河棚岩体二长花岗岩内分布。
3.2构造
研究区内褶皱构造不明显,燕春岩组表现为单斜层,局部出现小褶曲。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构造线受NW向晓天-磨子潭断裂和NNE向西汤池断层群构造控制,在区内表现为断层、破碎花岗斑岩和脉岩群三种形式。
3.3岩浆岩
研究区内岩性以河棚超单元中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其中二长花岗岩占据区内大量面积,石英闪长岩在研究区西南-西北角呈不规则状-椭圆状分布,花岗闪长岩在研究区西部呈不规则状-残留体分布。
4.研究区矿化特征
区内多金属矿化以铅锌为主,其次为、铜、磁铁矿,少量黄铁矿,偶见萤石矿化等。矿化主要分布在小畈-走马岭一带。初步圈定矿化脉6条,均分布于工作区中南部余家老湾一带。矿化脉规模均较小,且品位不均匀。深部矿化脉赋存标高为201m~-253m。(1)含铅锌矿化脉。该类矿化主要见于余家老湾一带,初步圈定1条铅锌矿化脉,5条方铅矿化脉。矿化形态以脉状产出,与石英脉共生。矿化脉长度约30m~80m不等,厚度0.95m~5.0m;延深15m~40m。矿化脉倾角40°~70°,根据地表脉岩及破碎等产状,推测走向为北东向。(2)含铜矿化脉。该类矿化地表仅局部可见,走马岭一带经探槽揭露,在二长花岗岩滚石裂隙面可见有孔雀石化。经西ZK51孔钻探,深部初步圈定1条铜矿化脉。矿化形态以脉状产出。矿化脉长度约30m,厚度0.33m;延深15m,根据地表脉岩及破碎等产状,推测走向为北东向,倾角45°。(3)含磁铁矿化脉。在西ZK51钻孔内有所显示,该孔岩性以花岗岩为主,次为晚期破碎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脉。黄铁矿化,铅锌、铜矿化在该孔微弱显示,仅局部见于花岗岩内裂隙,与长英质脉伴生产出。孔内深部磁铁矿化发育:其中32.86m~33.09m为磁铁矿化云斜煌斑岩,内见有赤铁矿产出。436.76m~495.26m为磁铁矿化黑云二长花岗岩,磁铁矿充填于黄铁-石英脉内,脉体轴夹角近直立,局部富集处密度可达7~8条/米。
5.研究区成矿机理
通过对研究区区域成矿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研究区主要成矿机理可分为5个阶段:Ⅰ-长石石英阶段,脉体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钾长石。这是区内最早的热液活动阶段;Ⅱ-方解石石英阶段,脉体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方解石,石英和方解石呈消长关系,区内所有大脉型矿体均属此类,也是主要成矿阶段之一;Ⅲ-梳状石英阶段,主要由石英组成,含少量金属矿物,形成了区内石英细脉型富矿体,它是最为重要的主成矿阶段;Ⅳ-方解石阶段,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含少量石英,该阶段无成矿显示;Ⅴ-晚期石英阶段,脉体由无色透明石英微脉组成,该阶段是热液活动最晚期显示,不含矿。
参考文献:
[1]刘恒刚,陈贺,等.青城子矿田金凤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探讨[J].黄金,2009(04):17-21.
[2]李军旗,杜树林,等.卢氏县小南沟矿区金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浅析[J].矿产与地质,2011(05):360-364.
作者:姜丹丹 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