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范文

谈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摘要:银山地区矿化集聚区位于北秦岭-北淮阳构造带东段(安徽部分),其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向分带现象,中心为钼、铌矿化,向外则为铅锌金属矿化。沙坪沟钼矿床位于银山地区矿化集聚区的中心。受构造作用的影响,矿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原始地层均被大面积侵入体破坏和吞蚀,仅有少量残留体呈透镜状或不规则状零星分布,且遭受强烈的蚀变。

关键词:银山地区矿化集聚区;迎峰崖;铅锌多金属矿;就矿找矿

大别造山带是扬子陆块向华北陆块俯冲形成的碰撞造山带,它是以深大断裂构造所围限的“东宽西窄”的楔形地质块体,整个造山带以数条走向北西—近东西向形成区域构造的基础和骨架,控制了褶皱带的总体构造格局;同时被数条近于平行的北东向断裂所切割,形成“南北成带,东西成块”的构造格局。银山地区矿化集聚区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向分带现象,中心为钼、铌矿化,向外则为铅锌多金属矿化,角砾岩筒周边矿化多由断裂引起的网状裂隙控制,裂隙的大量出现直接控制着蚀变及矿化程度。近年来,安徽省地质勘查局313地质队在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发现了“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超大型沙坪沟斑岩型钼矿,沙坪沟钼矿床的发现给安徽省大别山东段寻找同类型的钼矿带来了充分的信心,但相对于与本区毗邻的河南省北淮阳地区发现的星罗棋布的大中型金(银)、钼多金属矿床,本地区仍显得差距很大,也与区内所处的成矿有利位置不相称。

1迎峰崖铅锌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

1.1地层

受构造因素的影响,迎峰崖铅锌多金属矿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原始地层均被大面积侵入体破坏和吞蚀,仅有少量残留体呈透镜状或不规则状零星分布,且遭受强烈的蚀变。矿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原始地层均被大面积侵入体破坏和吞蚀,仅有少量残留体呈透镜状或不规则状零星分布,且遭受强烈的蚀变。中元古界浒湾岩组,主要出露于矿区中部,呈残留体或捕虏体形式零星分布于各类岩体之中。主要岩性有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岩、浅粒岩和花岗片麻岩等,其中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夹有少量硅质大理岩透镜体。

1.2构造

区内为大面积岩浆岩侵入,变质地层分布零星,早期褶皱构造已无法辨认,仅能反映断裂构造特征。断裂构造主要为近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前者为压扭性质,后者为张扭性质,次为近南北向压性断裂和北西向张性断裂,后两者规模甚小。现将该地区主要断裂构造特征,规模及控矿作用简述如下:褶皱特征:区内因大面积岩浆岩侵入,残留地层零星分布,褶皱构造不发育,主要见于中元古界浒湾岩组之中,为斜卧褶皱和平卧褶皱等。裂隙特征:矿区范围内构造裂隙颇为发育,明显受早期断裂构造所控制,构成断层两侧次一级羽状裂隙构造体系。按裂隙方向主要可分为三组:(1)北东向一组:属该断层派生的次一级羽状裂隙,裂隙走向45°~85°左右,裂隙面倾向北西,倾角较陡,一般在65°~80°,局部近似直立。铅锌多金属矿充填其间,为矿区主要容矿裂隙。(2)近东西向一组:裂隙走向75°~125°,与北东向断层呈锐角相交,裂隙倾向北及北东,倾角较陡,一般在45°~80°之间,裂隙性质以张性为主,受后期构造变动影响走向局部扭曲,呈断续沿伸。铅锌多金属矿充填其间,为矿区重要容矿裂隙之一。(3)北西向一组:该组裂隙极不发育,与北西向断层基本平行。裂隙走向320°左右,多被脉岩充填。断裂特征:勘查区内断层发育,主要有四组,分别为东西向断层、北东向断层、南北向断层、北西向断层等,其中以北东向断层发育。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自元古代至中生代,超基性-酸性侵入体均见出露,岩体分布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其中以燕山晚期酸-中性岩体分布最为广泛。侵入体的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石英正长岩及角砾正长斑岩等。根据野外观察:斜长角闪岩中常见有花岗岩、闪长岩脉穿切,且于各类岩体内时常见到斜长角闪岩的小残留体;闪长岩体明显被花岗岩体所切或包裹;石英正长岩体多呈岩脉状插入花岗岩之中。由此说明,该地区的岩体生成先后次序为:斜长角闪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石英正长岩-(角砾)正长斑岩。

1.4物化探特征

从物探结果看,除少量辉石岩电阻率较高外(6170欧姆•米),其它各类岩石电阻率皆属中等,一般在1342--3600欧姆•米之间,各类岩石电阻率差异不大,一般为2倍左右。当岩石中含有多金属矿化时,电阻率明显较低,在100欧姆•米以下。因此,用电阻率在本地区寻找多金属矿体是可行的。通过化探原生晕测量,工作区共圈定单元素异常155个。化探异常在矿区内分布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大多数异常都与矿体及矿化蚀变有关,异常范围与矿体分布范围及矿化蚀变带分布范围基本吻合。

2迎峰崖铅锌多金属矿的矿(化)体特征

迎峰崖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以铅、锌为主,伴生组份为银、铜等多种有用组份的矿床,矿(化)体大多分布于近东西向硅化蚀变带中,矿(化)体走向近东西向,矿体(脉)均呈脉状,单矿脉规模小,且品位不均匀。通过地质测量、地表工程揭露和少量深部工程控制等方法和手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内诸多金属矿脉的形态、规模、产状;通过化学分析、岩矿鉴定及室内综合研究,对矿石有益组份的赋存状态,富集规律,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有了大致了解。矿(化)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局部受控于花岗岩与硅化带接触部位。矿(化)体区内的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及碳酸盐化。蚀变多沿含矿裂隙分布,发育于矿脉或矿化脉两侧。主矿体的特征:主矿体位于石门寨铅锌矿段,为本区发现的、目前控制较好的铅锌多金属矿矿体。目前已控制的主矿体,在平面上、剖面图上矿体呈“藕节状”,主矿体底部边界较规整,且底板矿化并未结束,地表有6条槽探控制,深部有16个钻孔和1个穿脉坑道控制,均不同程度的见到了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化)体。控制长度可达300m左右,矿体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47°~78°,矿体地表控制的厚度(槽探)1.93m~9.45m,深部钻孔控制的厚度1.20m~34.25m,单个样品Pb最高含量可达21.46-34.86×10-2,Zn最高含量可达4.80×10-2,Cu最高含量可达2.02×10-2,Ag最高含量可达313.40×10-6。主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总矿石量为82.72万吨,其中332+333级Pb+Zn金属量2.12万吨,其中332级Pb+Zn为10937.12吨,占48.52%、333级Pb+Zn为10307.28吨,占51.48%。332级Pb为9491.618吨,占52.50%、333级Pb为8587.76吨,占47.50%;332级Zn为1445.51吨,占45.67%、333级Zn为1719.52吨,占54.33%。

3对该区域内的找矿提出了一些认识和建议

3.1认识

(1)区域上药铺-青山断裂、商城-麻城断裂的相互影响,诱发构造-岩浆作用,并受表壳的一定构造样式控制而成矿。是区内第一层次的控矿构造条件。(2)从目前掌握的资料可以看出:主矿体在地表呈脉状、透镜状延续,局部呈豆荚状,为一歼灭再现的铅锌多金属矿矿体,在剖面上亦有这种现象。由于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的围岩多为硅化岩(构造角砾岩)。因此根据地质规律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第二成矿空间。另外可以探索性的寻找斑岩型的铅锌多金属矿床。(3)北西向银山沟断层与北东向其它方向断层交汇部位为成矿有利部位,亦为角砾岩筒和各种浅成岩赋存的有利场所,是区内第二层次的控矿构造条件。(4)角砾岩筒构造是银山矿集区的动力源、热源。为斑岩型钼矿赋存的良好空间,各种浅成岩相富含铅锌等成矿元素,为矿区浸染状铅锌矿主要含矿岩体.斑岩型矿床形成主要为面型蚀变,蚀变矿化中心为盖井和洪家大山。

3.2今后工作建议

随着矿产勘查和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强,地表矿、浅部矿、易识别矿日益减少,矿产勘查工作正朝着寻找隐伏矿、深部矿、难识别矿的方向拓展,找矿难度不断加大,因而发展找矿理论,不断改善和更新矿产勘查的技术方法,已成为现今全球矿产勘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矿产勘查,新技术、新方法会得到的不断应用和创新,找矿方法与勘查开发技术水平将会得到大大提升,找矿理论和区域成矿理论将跃上新台阶。借鉴沙坪沟钼矿勘查中,做到既尊重地质科学规律和技术规范、标准要求,更重要的是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做到不犹豫、不质疑,敢于决策,如发现问题,有关各方响应迅速,及时加以调整解决。同时针对制约找矿突破的一些重大地质问题,充分依靠科研院所、高校等方面的科技力量,大力加强成矿规律和找矿技术方法研究,不但提高成矿带基础地质与科技找矿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毓川.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地质出版社,1999.

[2]王照波.隐爆岩及其形成模式探讨.地质找矿论丛.2001.

[3]张正伟等.东秦岭钼矿带成岩成矿背景及时空统一性。高校地质学报,2001.

作者:陈秀忠 陈洪波 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