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给排水设计节能减排论文范文

给排水设计节能减排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给排水设计节能减排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给排水设计节能减排论文

1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看,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意义重大,能够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性发展,为人民的安居乐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具体的讲,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是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节约每一滴水是我国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也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生活的前提。不容置疑,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但用水浪费惊人,尤其是建筑给排水造成的浪费更加严重。因此,水资源短缺成为我国未来会面临着最具威胁性的环境问题之一,低碳建筑是我国调控建筑生态发展的一项措施,也是解水资源浪费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的一种举措,让节能减排意识影响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为我国城镇的未来发展以及营造绿色居住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次,从个体角度来看,每个人的生活生存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如果因为过渡浪费和使用水资源,将会给未来生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所以,通过建筑节能减排来降低水资源的过度使用,既是一项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又可以使每个人的健康、生存状况得到保障,同时对个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保护。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的措施

现代建筑已经越来越向绿色、智能的发展趋势迈进,实现节能、节水和节材是建筑行业孜孜不断地追求。在此,笔者将从给排水设计的角度对如何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进行研究,以推进建筑给排水的健康发展。

2.1选用优质的给排水管材常见的建筑给水管材的材质有金属、塑料盒复合管三类,如果使用金属管材的话,会因为生锈、腐蚀、结垢等问题导致给水质量下降,这是金属管的最大缺点,特别是给饮用水造成重大污染。按照国标GB50015-2003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规定,建筑给水应优选塑料管或柔性接口的铸铁管作为给排水管材。其中,塑料管更加美观便宜,但会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造成噪音,如果考虑功能的话,可以将塑料pvc排水管作为首选。对于建筑排水来说,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今天,采用柔性接口铸铁管能够解决建筑供排水的噪音干扰。

2.2利用市政水压实现建筑的给排水节能城市自来水范围十分广泛,为了保证供水安全和降低经济投入,城市中的供水管网压力一般保持在15m左右,可以直接直供建筑二层用水。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建筑的给水都是在楼内自行加压,显然忽视了市政水压的作用,也是对能量的一种直接浪费。因此,针对于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市政水压的作用,加大市政水压直供范围。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智能供水系统,当给水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时,让增压泵不用工作,而当给水压力达不到所需压力时,可以根据自行计算压力差,这样除了能够明显改善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的效果之外,还具有自动排气、补气的功能,已经在一些地区的建筑给排水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2.3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增设中水设施中水回用不仅是治理污染的重要手段,现在也越来越多的被利用到绿色建筑当中。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下水、上水而言,它既不是干净的自来水,也不是污秽的脏水,是经过中水系统的处理后用于冲洗厕所等非饮用水之用。中水回收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一些对水资源需求较大的公共场所,比如高校、浴室等,这些地方的废水排放量大且时间集中,能够保证中水处理系统足够的水源供应。因此,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建筑的未来用途,依据用途来的不同选择性的为建筑设计上专门的杂用水道,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达到建筑节水的目的,缓解城市供用水的紧张问题。

2.4不能忽视建筑消防水池的节水能力消防水池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它存储的水主要是用于灭火,但是大部分消防水池利用率不高,并且还具有占用空间大、建造成本高等问题,使得消防水池应发挥的功用性不高。相对于生活用水来说,用于消防灭火的水要求并不高,因此,消防水池在设计时,首先考虑它的实用性,可以与建筑中水回用系统联系起来,也可以把生活用水中的循环冷却系统分离出来,使其有效地为消防水池进行及时储水,并很好的防止水质的变坏,导致消防水池必须要重新放水,这会增加建筑给排水的浪费情况;其次,在设计消防水池的时候,尽可能的在一个小区或同层建筑中共用一个水池,减少了建筑资金的投入,还要注意消防水池容量和日常维护等一系列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建筑节水节能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打造全新的绿色、智能建筑,建筑给排水设计应该在节能减排的思路下进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给排水设计经验,采用更多更好的建筑节水技术,缓解用水的供与需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解决高峰期缺水方面尤为显著,还可以减少建筑物污水的日常排放总量,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功效一定的力量。

作者:于艳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