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航空业文化发展史及方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本文作者:刘洪德杨功云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51年,其组织隶属关系也从最初设立的二机部四局、三机部、航空工业部、直到后来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其隶属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我国航空工业成立初期,其以“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3个航空项目为基础。从1966年开始的10年“”,航空工业遭受了一次空前的大破坏。科研与生产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质量管理混乱,人才队伍建设停滞不前。由于战备的需要,此后大部分航空企业和科研院所建在三线内陆地区,其改变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布局。
改革开放以后,航空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16字方针,航空工业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变。1993年,航空航天部拆分为航空工业总公司和航天工业总公司,航空企业也走上了民品与军品共同发展的道路,此时航空工业对外开放的格局也迅速形成。
1999年,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现状,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别组建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2008年,为能够在未来国际航空工业的竞争与合作中处于有利地位,在整合国内航空工业资源基础上,两大航空集团公司重组成立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根据航空工业所面临的内部条件和所处的经济环境为依据,把航空工业的发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航空工业起步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全部的经济活动由国家计划和组织。此时航空工业先后隶属于三机部、航空工业部等。由于其与军队联系紧密,在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方面都受其影响,生产组织严密、规章制度严格。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航空工业企业管理者的市场意识薄弱、经营理念落后、企业发展战略不明确,在企业技术发展方面,也主要以仿制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
第二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末期。在此阶段,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航空工业的企业化改革也逐步展开:一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获得,在计划、资金等内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二是部分企业、科研院所的整合重组,引入了竞争机制。但是航空工业仍存在着下属企业多、管理层次多、运行效率低的状况。此后,由于国防战略转变,许多企业产品需求不足,生产难以为继,航空工业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
第三个阶段从上世纪末期到现在。航空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后,两大航空集团根据市场化原则积极推进改革: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在企业经营方面,明确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市场主体意识增强,建立了以市场需求、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日趋完善,两大集团的部分企业也改组上市,开始注重资本价值。在技术方面,航空集团也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大力推进集团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在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中,随着外部经营坏境的发生变化,其企业文化建设也从无序到制度化。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因素。以此下文将以航空工业发展阶段为基础分析航空工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特征。
二、中国航空工业企业文化的演进过程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航空企业都带着浓厚的航空特色文化,积淀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文化因素。在不同发展阶段,随着内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变,航空工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在价值观念、工作作风、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也随着变革,在不断完善。
根据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本文把航空工业的企业文化演化历程划分为相应的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航空工业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本文把它称之为萌芽期文化。围绕着航空工业基础能力体系的建设等工作,在引进苏联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军队的优良传统作风,航空工业广大员工发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进行艰苦的创业,并提出了“航空产品、质量第一”的质量文化理念。此时的企业文化主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表现形式,用思想政治教育员工,用行政手段约束管理者。企业文化注重员工牺牲、奉献精神的培养。由于此时处于计划经济,在经营管理上,航空企业缺乏规章制度和经营方针;组织很不正规,没有明确的分工;员工存在安于现状的消极氛围。但受军队作风影响,执行力度大、员工约束力大、工作效率高,大家注重相互协作。
这时候航空企业文化处于自发形成阶段,没有很清晰的、系统的文化理念体系,也没有相应的支持体系。处在该时期的企业还存在着解决生存发展的问题,因此对企业文化这种软性竞争力的关注不是很在意,但只要是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航空工业这时的企业文化可以认为是广大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即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怕牺牲、贡献国防的精神;同时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言行举止和管理风格,企业的模范人物对每个人都施加着影响,这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总的来看,在该阶段的航空工业企业文化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系。
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期。本文称之为成长期文化。这一时期,我国正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航空工业从缩小与国外航空强国现实差距出发,也积极进行对外合作。随着国外企业文化理论进入中国,不少航空企业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探索市场机制下的经营模式。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开始融合,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也开始转变为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许多企业在消化、吸收引进的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针对质量、服务等观念问题,确立了航空工业企业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市场意识;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大胆的管理创新,在企业激励制度、人才培养理念方面都形成正规化。但此时由于许多企业在地域、经济水平上的差异,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风格、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方面出现多样化趋势。在此阶段,企业忽视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度,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一致性较差。
在此阶段,航空工业企业文化开始作为管理制度的补充,已逐渐形成制度化、体系化。
第三阶段,上世纪末期至今。本文称之为航空工业企业文化凝聚期文化。1999年,航空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中航一集团、二集团在继承航空工业文化特色前提下,在整合以前阶段文化特色和各自下属企业文化基础上,建设形成了适合自己集团的企业文化体系。如中航一集团形成了“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核心理念,“积极进取、志在超越”的集团精神,围绕理念建设型号文化、质量文化、环境文化、企业形象、诚信文化、品牌文化等体系,成功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转变,走出了一条文化逐步融合管理的道路。中航二集团也建设了以“诚信经营、品质一流”为集团理念,“实干图强、创新兴航”为集团精神的“一条主线、五个着力点”的企业文化体系。
在这一时期,航空工业开始进入文化管理新阶段。企业管理者已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员工激励和企业凝聚力形成中的作用,对外更加关注企业形象、品牌和信誉度。本文把此阶段称为凝聚期阶段。其主要表现为先进文化与先进管理的高度融合,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统一。此时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制度的补充,管理制度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同时航空工业企业文化在保持航空特色内涵时,又体现具体内容的与时俱进。其一明显的特征就是创新氛围的形成,不仅仅是企业文化本身的创新,也是企业文化所蕴含的一种创新思维。两大集团注意到,建立一种能够不断自我变革的企业文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集团长久发展的关键。两大集团文化的核心内涵始终围绕“航空报国”这条主线。其具体内容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此外,航空工业企业文化也紧密结合集团战略,以战略为指导进行文化体系的建设。
此阶段,航空工业的企业文化完全进入体系化、正规化、制度化阶段。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紧密结合行业特色,一方面也强调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三、我国航空工业企业文化的
特色文化积淀通过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阶历程和为企业文化演进的总结,本文归纳出其积淀的航空特色文化。
1.“航空报国,服务国防”的爱国精神
我国的航空工业作为国防科技工业的一部分,其在国防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航空工业发展过程中,从航空专家到刚开始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许许多多航空科技人才从国家利益的大局出发,时刻把为国防提供最先进的、最可靠的武器装备和最优质的服务以保障国家安全需求作为最高使命和价值观,以航空工业的强大作为报效祖国的途径,积极地投身于航空事业,献身于国防。正是这种航空工业多年积淀下来的爱国精神的激发,广大的航空人不计个人所得,仍然战斗在国防建设第一线。
2.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于探索、创新的开拓精神
新中国航空工业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在基础设施条件差、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广大的航空人凭着自己满腔爱国热情,发扬自力更生,不畏困苦的精神作风,最终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中,航空人再一次进行创业,建设了大批的工厂和研究机构。到上世纪90年代军工企业军民结合战略转变下,航空人又一次创业,进军民品。我国航空工业科技人员通过积极的探索,不怕失败,勇于开拓,坚持走创新之路,最终研发出了强5、“飞豹”等机种,才有了我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支线客机。航空工业人员的这种创业精神已积淀成为一种强烈的事业奋斗精神,成为航空工业特色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在目前我国航空工业大变革背景下,这种强烈的事业奋斗精神是航空工业与世界航空强国进行竞争的重要精神支柱,为航空工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断的源动力。而那勇于探索、创新的开拓精神保证了我国航空工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3.依托型号的攻坚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
重点型号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防科技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正是由于重点型号的发展,促使航空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型号任务作为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在时间节点要求上非常严格,周期短,工作量大。航空科研人员必须有攻坚的精神,在兼顾进度和质量两个条件下按要求完成任务。此外,型号任务是一个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涉及多学科、多部门,需要相关产业配套的团体项目。在航空企业中,科技人员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果他们不擅长合作沟通,人员相互间缺乏沟通和协调,有可能会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在研制过程中,研究设计部门、生产部门、使用部门必须进行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型号任务。以此为基础的型号文化所蕴含的攻坚精神、协作精神成为航空工业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航空工业广大科技人员在型号研发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团结协作的风气和精神,从而使航空企业内部凝聚力增加、战斗力增强,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潜力。
4.质量就是生命的质量价值观
航空产品如飞行器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出现故障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因而其质量要求是高标准、零缺陷。发展至今,航空工业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质量文化体系,通过开展质量文化建设,从观念意识等深层次入手,以提高员工的质量素养,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使员工自觉地把质量意识转化成自己的工作习惯和出自内心的自我规范,积淀形成了用户至上、质量第一、追求卓越、不断改进的质量理念与方针;以顾客为焦点,质量就是航空人生命的质量价值观;工作中严肃认真,自觉恪守职业道德,尽其所能保障质量的质量道德观;诚实守信,依照规章制度行事,坚持精品意识,追求科研与生产精益求精,产品一次做好,缺陷为零的质量行为准则。
四、我国航空工业未来企业文化建设方向
在中国航空工业进行重组后,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与以前两大航空集团相比变化巨大。从自身条件来看,原两大航空集团公司合并之后,其在企业文化方面必然有差别之处;此外,中航工业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强调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实现航空工业核心竞争力向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模式的转型升级。从外部环境来看,各国航空工业之间竞争愈来愈激烈,经济环境变化频繁,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这就要求我国航空工业人员须具有新的理念、观念等。总的来看,航空工业所面临的外部形势以及自身战略的变化,要求未来中国航空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发展和完善。
1.形成基于合作基础上的双赢价值观
航空工业发展的主要壁垒是资金和技术。有了资金和技术,才能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这样才能有发展市场。而对我国航空工业来说,技术上与欧美航空强国相比较弱,在产品的研发中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如在研发中采用国际合作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以降低技术凤险;另一方面还能够分担一部分研发费用。因为双方拥有类似的技术资源和客户,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弥补缺陷,分担风险,实现双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自身不断在合作竞争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在这种模式中,必须有文化沟通,有双赢文化和双赢思维模式,即要形成一种开放合作的双赢企业文化价值观。
2.构建危机意识下的速度文化
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一方面技术研发的竞争日趋激烈,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客户期望快速的获得产品或服务。这航空工业企业来说,其产品研发周期长,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因此航空工业应该建立起一种快速反应的速度文化,以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速度文化强调航空工业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能够根据经济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活动。具体而言,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速度文化:每个员工树立时间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建立快速反应的机制,让员工彻底发挥潜力,主动掌握不断流动的信息并做出反应,提高员工执行力;要在最快的时间里发现并满足客户的需求,抢先占领市场;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前沿,明确自身差距。围绕这种速度文化,强调的是要营造出充分发挥效率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提供企业员工最快速的反应机制。
3.打造品牌文化核心竞争力
品牌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内涵价值,使其区别于其他产品,同时也是企业形象的展现。可以说,未来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培育具有个性和内涵的品牌文化以提升品牌价值是航空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升航空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航空工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认为主要应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品牌文化建设:一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品牌,展示航空工业广大员工的良好形象;二是建设技术服务品牌,大力塑造和形成一批知名度高、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品牌。三是打造文化品牌。要通过系统地进行形象策划和宣传,培育典型示范人物为核心的文化,使航空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典范。
4.树立新型市场经营理念
当前,航空工业已开始竞争模式的转变,特别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以EVA为核心的新的商业模式的转变。一方面,EVA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各种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能够对经济增加值则准确地予以度量,真正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其还通过对价值创造的度量,在企业内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EVA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树立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由此可见,这就要求集团员工形成一种价值文化,认可不同的价值创造模式,树立起以股东价值为本的经营理念。此外,由于EVA强调不同价值创造模式,促使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这就要求集团的各下属企业形成一种能力差别的观念。
5.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目前,对企业的评价已经转向经济、社会、环境方面。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了企业与各方面之间的责任关系,密切了企业与社会的联系,已成为衡量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也表明,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其发展也更具活力和潜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面前,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这对航空工业企业来说,作为国防科技工业支柱,拥有大量的员工,耗用的各种资源巨大,更应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因而,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社会责任的理念传递给广大员工,形成各项行为的基本准则,增强员工的社会归属感、企业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