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非航空民品规划战略及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改革开放30年来,历经多次变革和组织结构调整,航空工业始终紧跟时代潮流发展非航空民品(指民用飞机和航空转包以外的民品),以主动创新精神取得了非凡的成绩。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始终坚持以军民结合理念为指导,以市场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做强做大非航空民品产业;坚持体制、机制、管理协同变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自筹和资本市场相结合,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经过各民品生产企业的艰苦努力,航空工业非航空民品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体现了军民结合发展模式的优势。
航空工业发展非航空民品的历史沿革
我国航空工业的非航空民品多元经营格局是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等政策指引下,在航空工业“军转民”的实践中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于上世纪80年航空工业发展非航空民品的回顾与展望代初明确提出国防工业要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16字方针。从这时起,军工企业开始了大规模发展民用产业的步伐,开始承担起努力提高国防科技水平,研制发展新的武器装备,为提高我军战斗力服务和面向经济建设,大力开发民用产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双重任务。航空工业非航空民品30年的“军转民”实践,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取得了突出成绩。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是我国“短缺经济”时期,民用产品的有效供给极度不足。国家明确提出“军民结合”政策。航空企业开始利用军品剩余生产能力,结合自身工艺特点“大转、快转、全面转”,以较少的投入开发了几百种民品,如自行车、洗衣机、电风扇、摩托车等投放市场。“军转民”有了良好的起步。民品产值由占工业总产值的6.1%上升到1985年的31%。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非航空民品继续快速发展,但军民混线生产的弊端也逐步显现。航空企业开始实施军民分线生产,并开始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开展合资合作、技术引进,加强技术改造。此间共投入技改资金18.4亿元,引进了摩托车、制冷产品、大客车、微型轿车、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等15种产品的技术,形成了摩托车、大客车、汽车零部件、空调压缩机、纺织机械等一批支柱产品,组建了西沃、金城铃木、金城有限、华昌电器、维德风力发电等一批合资公司。1995年民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较1985年提高40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1999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合资合作,形成多元资本,起动“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西飞国际、力源液压等公司的股票成功上市,沈飞日野合资组建客车公司,金城摩托车在南美、南亚组建合资企业是标志性成果。这个阶段航空工业继续加大非航空产品的技改投入,共投入22亿元,为重点非航空产品在以后的竞争中形成规模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1999年非航空民品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69%。
第四阶段是1999年集团公司成立后至2006年。1999年,航空工业改组为两个集团公司,但非航空民品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这一时期,哈飞汽车、昌河汽车、金城摩托、庆安压缩机、西沃客车、贵航汽零等一大批产品发展成为航空工业的非航空支柱产品。
面对环境的变化,航空工业提出“大集团战略”、提出“精化分立、分业经营”等一系列措施,目的就是加快结构调整,使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等适应市场的要求,并使非航空支柱民品做大做强,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竞争实力。
航空工业非航空民品“军民结合”成绩突出
航空工业历来重视发挥航空技术优势,大力将航空先进技术向民用领域推广,开发出一批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近年来在加大对传统民品产业进行改造的同时,以航空技术为基础开发的能源、电子、材料、环保、先进机械装备产品发展迅速。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航空工业形成了汽车类产品、家电制冷类产品、机械装备类产品、材料及材料制品类产品、电子信息类产品等几大类非航空民品。
汽车类产品规模日益扩大
通过推进国际合作与自主开发相结合,航空工业的汽车产品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包括轿车、大中型客车、专用车、摩托车、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相关产品如模具、测功机、保养设备等完整的汽车产品系列。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的优势产品。除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外,摩托车产业也成为航空工业的支柱民品。金城摩托已经形成年产销100万辆的能力。金城摩托年出口50多万辆,连续多年成为摩托车行业出口数量最多的企业。机电类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目前,航空工业民品“小、散、弱”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利用国家国债技改项目、军转民技术开发项目和集团公司对民品项目支持的牵引,集中力量对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能替代进口,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给予重点扶持,形成了一批具有航空技术特点和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势民品。
对发展非航空产品的思考与展望
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启示
目前世界航空工业整体步入产业发展成熟期。航空工业的主要国家长期以来保持着持续、稳定、小幅增长的趋势。从1980~2001年,世界航空工业界居于领先位置的美国和欧洲,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3.8%。为保证发展速度,扩大规模优势,各主要航空企业基本采用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为了获得更快的增长速度,在航空产品国际化发展的同时,诸多航空工业企业选择了军民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管控能力强的企业选择了超越航空航天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航空与非航空业务的协同发展。业务领域不仅涉足多个军用领域而且充分利用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发展相关民品。
多元化经营与多元化战略
企业集团在扩张过程中,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问题。在发展初期易盲目投资,形成投资风险。在主业突出、行业地位稳固时,又常常被多元化发展问题所困扰,因为此时的多元化战略不仅需要的投资更大,而且在组织结构、企业资源配置等方面也需进行全面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若企业进行真正的多元化战略,需进行全面的战略考虑,特别要避免通过“一业为主,多业为辅”的战略思路来实现。
多元化战略与组织结构调整
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学家钱德勒在分析了美国企业近百年的经营战略变化和组织结构变化过程后,提出了“战略决定组织结构”的著名论断。从控股公司的类型来看,之前航空工业两个集团公司基本属于操作型控股公司。这是企业在多元化的初期通常采取的组织体制,此时主业由母公司经营,多元化的业务由子公司经营。这种组织体制的优势是主业发展会受到整个公司的充分重视,劣势是没有太多时间考虑其他多元化业务的发展。
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现有资源,从整个公司的角度制定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加快从操作性控股公司模式向战略性控股公司转变。确立战略性控股公司要有明确的产业选择,要有核心企业,在区分战略单位的前提下,追求战略资源的优化配置。集团公司通过掌握子公司股份,利用控股权,影响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支配被控制公司的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做到决策和执行分开,产权经营和产品经营分开。
分类管理与分业经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以财务为中心的军民品统一管理的体制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因为军品和民品面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管理和运作体制,在“人、财、物、产、供、销”等诸方面有着不同的规律和作法,难以实现真正的“结合”。
中国一航2003年提出“精化分立,分业经营”的方针,这是集团实行结构调整的正确举措,是解决航空工业深层次问题的关键,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改变“军民混和”型的企业形态,完善民品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三项制度改革,改变民品企业是企业母公司附属的状况,使子公司按照“公司法”行使权利和义务,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利益主体,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
从效果来看,“精化分立,分业经营”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经营非航空产品企业的整合,实施多元资本重组、股份制改造,促进非航空产品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促进产业升级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分业经营”这一政策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多企业的非航空产品业务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彻底。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从集团公司整体战略角度对非航空产品发展进行进一步梳理。
(五)发展非航空民品要有突破性
的战略举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五化万亿、富国强军”的目标,非航空民品的责任会更加重大。按照以往的发展模式,依靠民品企业自身积累和各单位有限的投入,很难达到非航空民品的发展目标,发展非航空民品必须要有突破性的战略举措。
非航空民品的快速发展的前提是选准和支持市场前景广阔,能够形成规模的产业。那些涉及制造业的著名跨国公司的产业选择或者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围绕着这个产业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如松下、日立等的制冷产业;或者是在具有极大购买力的市场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奔驰、通用的汽车制造业。随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转型,一定要站在集团的高度上重新审视非航空民品的发展战略,举全集团之力形成几个真正的支柱产业。我们的市场目标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是全球市场。产业目标不仅仅是在每个产业实现几十亿元或者上百亿元的销售收入,而是在全球市场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实力。
在航空工业正在进行深刻变革的今天,非航空民品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今后若干年,航空工业非航空民品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谋求在国防科技工业中的领先地位。要重点进入机床制造、通用机械、工程机械、电子等领域。要建立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基地,形成研制、生产、经营的一体化模式,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对内整合、对外并购扩张的良性互动,争取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新兴骨干力量。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对加快国防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党和国家对国防工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航空工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只有真正实现这种融合,才能实现形成国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航空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速度,航空工业的非航空民品产业一定会谱写出更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