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航空工业精英培育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本文作者:惠琳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航空工业作为现代工业之花,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技术、经济、国防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探寻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的难点及对策,进一步做好航空工业创新人才的开发工作,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设计了关于《航空工业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使用机制》的调查问卷,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部分企业院所发放520份,收回有效问卷469份,覆盖了兰州、西安、洛阳、新乡等地区的数十家航空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此次调查有助于发现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工作的难点,找出进一步做好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的对策,对促进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为航空工业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难点
通过对调查问卷相关结果的综合分析发现,在被调查者中认为缺少科研和学术氛围是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首要难点的,占45.2%;37.8%被调查者认为科研经费不足是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的第二大难点;34.4%的被调查者认为科技管理制度不灵活是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的第三难点。(说明:调查问卷中,该问题选项被调查者可选三项)其他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的难点依次是:难以获取有效科技资料和科技信息;科研条件较差;科研工作不受重视;很难争取到科研项目;国际交流机会不多等。所占百分比依次为:28.9%、27.4%、20.4%、18.5%、17.9%等。
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工作重点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61%的被调查者一致认为,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是目前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建立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制度也是当前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的次一级工作重点,所占比重为58.2%;52.3%的被调查者认为,建立完善合理的科技立项程序与审批制度对当前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非常必要和重要;44.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营造廉洁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39.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促进人才合理流动;13.8%选择了保护知识产权。(说明:调查问卷中,该问题选项被调查者可选三项)
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的对策分析
对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的难点和重点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提出如下目前可以有效促进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发的对策。
1.营造热烈学术氛围,提供高效科技创新服务环境
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环境将有利于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开展创新活动,包括工作环境、学术氛围环境、科研设施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热烈、浓郁、自由、宽容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将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创新进取的精神氛围,让身处其中的所有员工均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科学探索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应该允许失败,让其有做出重新选择的机会和勇气,从而锻炼科技创新者的意志,大胆攀登创新之高峰。因此,对科技创新人才更多的应该是尊重,任其发挥创造力进行开拓创新,而不应过于拘泥小节,限制其发展。同时,要积极营造良好政策法规环境,一方面要吃透、用好并真正落实已有人才政策法规;一方面要创造局部优化的环境,完善公平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真正使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价值得到认可,创新回报得到保证。此外,先进的科研装备是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必备物质条件。随着学术研究复杂性的增加,任何一项研究所涉及信息量巨大,所需设备高度精密。因此,应加大对科研硬件设施的投入。
2.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激励体系
科研管理包括科技成果的立项、审批、评价和奖励等,对创新活动有直接影响。科研管理制度是航空工业进行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保障,直接关系到创新人才学术研究的规范准则,任何有关学术研究的制度环境建设都必须以保障学术创新为原则。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将能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动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创新活动中。建立有效激励体系,采用传统激励措施与现代激励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鼓励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鼓励智力要素以期权、股权等形式实现分配,坚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让优秀人才得到优厚报酬,使创新人才的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逐步接轨;不仅能充分调动创新人才创新的积极性,而且体现了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与合理,对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科学的科研管理制度与有效激励体系不仅为学术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且有效促进航空工业创新人才大开发和航空工业的大发展。
3.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用人制度
航空工业,科技创新为重中之重,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作用的发挥。对于航空工业单位,要做到畅通流动渠道,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实际上,人才静止是相对的,流动是绝对的,要正视科技创新人才流动趋势,从长远的角度理性看待人才流失与回归现象。因此,要尊重人才规律,因势利导,把握主动,在流动中用好人才;要尊重人才流动规律,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把人才这一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从传统体制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要尊重人才价值实现规律,在人才流动中充分尊重人才本人的意愿,体现以人为本。完善用人制度,力求体现公平公正,实现航空工业与创新人才和谐共进、共同成长。在用人方面,要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的整合和集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4.加大投入重视人才开发,健全培训和交流制度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不注重员工的培训学习和知识更新,整个企业的机制和功能将会老化,既专业又广博的知识储备是航空工业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调整企业人才知识结构,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竞争。调查结果显示,37.8%的被调查者认为科研投入经费不足,27.4%被调查者认为科研条件差,有20.4%被调查者认为科研工作得不到重视。企业培训是最有效的创新人才成长和培养途径之一,仅次于实践锻炼。目前,有较多求职者把个人发展潜力和培训作为选择企业的标准。同时,创新还需要交流与合作,在经济、科学、教育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必须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借鉴一切新的经验和进步,充分继承国际先进水平成果,促进创新。因此,应进一步加大航空工业创新科研投入,努力改善科研软硬件环境,重视人才开发工作,健全培训和交流制度,使航空工业真正地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5.建立保护机制,降低个人失败风险和创新成本
航空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许多重要科技成果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瓶颈阶段,这时急需风险投资的介入。科技创新人才并不是资本家,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不可能承受一时科研试制失败时的巨大经济压力。此时,建立保护机制,通过政府的补贴、风险投资银行的介入以及社会提供法律帮助等,力争降低个人失败风险和创新成本。同时,在给予航空科技创新人才物质经济保护之余,还应从思想上、精神上予以保护。创新意味着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对待科技创新人才,如果失败应给予其充分的支持、理解和信任。因此,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对于航空科技创新人才,应多鼓励、少苛求,营造宽松的物质精神环境,建立科技创新人才保护机制,把个人失败的风险和创新的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使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才华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极致,从而促进航空科技创新人才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