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航空业转包生产机构探索范文

航空业转包生产机构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航空业转包生产机构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航空业转包生产机构探索

本文作者:余帆单位:航空中心医院

我国航空工业转包生产始于1980年,先后与波音、空客、意大利阿莱尼亚、加拿大庞巴迪、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以及通用电气、普惠等国际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建立了零部件合作关系,并逐渐从零件加工过渡到组件生产、部件组装,技术含量高、协调难度大的项目不断增多。我国承担转包服务也从零件供应商向唯一供应商和风险供应商转变,合作模式从原来简单的来料来图加工发展到了利益共享的风险合作模式。

中国航空工业转包生产订单的主要来源是美国的各大航空航天制造商。近几年来,世界各大航空制造商将大量航空零部件向技术相对成熟而且生产成本低的地区不断转移,这将会引发航空工业生产格局的变化,也会为航空工业转包生产的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航空工业转包生产的变化与发展,仍是我国航空工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转包生产发展的意义

“转包生产”一词在我国是1988年航空工业青岛会议上提出来的,以前统称为“三来加工”或“三来一补”。发展转包生产的三十多年,我国累计签订转包生产合同金额超过50亿美元,交付各类产品超过20亿美元。我国从事转包生产的航空企业也基本完成了向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学习和并轨的工作,企业在转包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逐渐采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方式,独立或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了专门从事转包生产的专业化工厂和生产线,企业在生产的组织管理、工艺技术等方面都能进行自主创新,渐渐走向转包生产的良性循环轨道。

航空转包生产不论是对我国的航空工业还是对外国厂商都有其重要意义。中国航空企业通过转包生产促进了民机产业的自主研发,外国厂商把一些业务外包出去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加强其产品整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去研究、开发高精尖技术和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转包生产提高了航空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了进出口贸易。世界航空转包生产市场巨大,每年超过3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能为参与的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转包生产也扩大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我国航空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世界接轨。在转包生产中,外商会把我国企业的生产计划列入他们的产品主进度计划,所以外国专家每次项目审计都会对进度严格控制,不但要检查计划的合理性,检查工厂的资源是否足以支持计划的正常运行,还要检查计划是否按节点进行等。国内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是在客户的不断要求下,从无到有,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全员参与、不断改进的质量理念和质量管理体系。转包生产也将合同管理、订单管理、承诺研制计划、联合工作队模式、项目研制策划与评审等一列项目管理方法引入我国航空企业,使生产计划、制造过程中的资源平衡变得容易,提高了整体计划的可操作性,保证了生产的进度。

提高了我国航空企业制造能力和制造技术。通过转包生产,我国航空企业引进了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的思想,数字化设计、制造、检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精益制造方面也逐步与世界接轨,企业推行了可视化管理、红绿灯检查、建立精益生产单元等举措,对制造周期长的关键零件,运用并行工程和准时生产的思想以优化制造过程,同时推行“零库存”管理,减少在制品。转包生产也促进了我国自主研发民机的平台建设。

促进了航空企业从业人员观念的转变。在承担转包生产项目时,我们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所有环节都有时间节点,如果不能按时交付飞机,不仅拿不到飞机价款,还要赔付用户损失的利润。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只有顺应这个大的趋势,各承制单位都严格按照计划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才能使我国在航空领域走得更稳更好。

发展航空产业转包生产策略分析

无论从提高航空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进出口贸易,还是从提高航空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制造能力、制造技术,转包生产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包生产能为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与技术提供很大的便利,如何做大做强转包生产,推进航空产业化发展就成为我们应该进行的战略思考。

探求转包生产的合作新方式。为了适应世界航空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区域的一体化,保证对市场的占有率,大型航空公司都希望有实力的供应商以风险合作的形式参与到飞机的研发中以降低项目前期投入风险,并且他们也希望扩大合作的层面,如参与设计、共同研发等,以求得转包生产在质和量上都有一个大的突破。中国企业要想扩大转包生产的规模,提升合作层次是必由之路。对于与外国厂商联合研发、风险合作的项目,我国航空企业可以协调集团内部相关的科研院所和制造企业,组成联合团队,共同研发,这种国内企业间的合资合作是转包生产在生产组织形式上的一个创新。通过合资合作,国内企业建立起新的合资公司,使得外部资源内部化,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分散了投资风险,减少重复投资,降低交易成本。

发展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通过向外国厂商学习,我国航空企业将诸如6σ质量保证体系、SPC管理工具、ISO9000认证等概念和方法移植过来,建立并逐步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但是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外国厂商手中,导致我国始终处于世界航空产业供应链的低端。所以改变目前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新技术,使之成为我国航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建立专业化生产线和生产车间。将某一类零件集中在一定的空间里,配以固定的设备、技术人员、操作工人、质量控制手段及管理方式,使之相对封闭。这样生产出来的零件最为经济、最为可靠,成本最低,也最能满足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客户要求。

加强政府对航空贸易的金融和财政扶持力度。国家对航空产品贸易的金融和财政扶持是保障投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等最直接、最关键的手段。我国对转包生产项目免关税、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进行转包生产的技术改造,规定购买飞机时的航空转包生产补偿额不低于总合同的5%等,但是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国家可以设立旨在支持出口的信贷担保机构,为出口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行政自由。如可以提供给外国买方较高比例的信贷额,使其用于购买我国的设备、大型项目及相关服务业。同时可以为本国企业提供出口信贷,实行优惠利率,息差亏损可以由政府补贴。也可以考虑通过创立法律文件来使国内企业的融资计划法制化,这样可以通过直接融资或利率平衡支付方式向我国航空产业中的出口商提供出口信贷。对于直接资助,政府可以贷出一部分交易所需的资金,依据出口产品的具体情况确定出口融资的期限。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可以考虑在将来对出口航空产品免征一部分税;对进口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和机械免进口税。

从法律与外交的角度加强政府支持。做好转包生产是通往制造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的必由之路。政府可以通过制订具体的法律条文规定向中国出口飞机的公司必须按飞机售价的一定比例来购买中国生产的飞机零部件。国家应选择有规模、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工业合作,作为飞机采购的条件,优先考虑技术含量高和具有引领产业方向的项目,逐步增加合作项目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合作层次。政府也可以对潜在的国外客户提供诸如落地权、航路、地区经济援助、贸易协议、出口信贷援助等条件,也可以考虑在本国购买航空产品方面进行管制,对外国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

改善民机产品进出口贸易经营环境。航空产品是特殊的贸易商品,在生产、改装、维修、备件、贸易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操作也非常复杂。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宏观政策,例如:建立航空产品专用通道,航空产品免检政策。充分照顾航空产业的战略意义及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以便指导海关、商检、外事、总装等有关部门及中国航空企业一同重新审视航空产品在进出口中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适当减免所需费用。也能促使以上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针对民机产品贸易审批、通关、通检等重要环节创造更便利的航空贸易经营环境。

加强航空院校的建设。要想使我国航空产业转包生产发展更上一层楼,就必须重视对相关人才的教育投资。高等学府是科研创新的良好摇篮,政府应进一步重视对航空院校如北航、西工大、南航的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金额,以鼓励航空院校科技创新;减免航空院校的费用;促进航空院校与国外的交流,增加派遣访问学者的数量;鼓励承办各类学术论坛,提高航空院校学术水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航空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