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化学课上环保教育的渗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社会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但由此也带来了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化学和环境保护密不可分,搞好化学教育,就是给环境保护做出最大的贡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各个方面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一、现状分析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消耗大量的能源,在得到所需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雾霾等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为祖国培养环保人才,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
二、学情分析
遵义县地处我国西部边远山区,过去工业相对落后,但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大批工厂落户我县,城镇化在加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环保意识薄弱,乱丢、乱扔现象严重。受高中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很少接触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然而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只有让他们懂得爱护资源,知道保护环境,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解决方案
1.充分利用化学教材,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很多。例如,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1中,对学生进行氯气知识的教学时,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氯气泄露给人民带来严重后果的图片,给学生讲述在化学工艺中怎样才能让化学造福于人类。运用2013年8月14日在乌鲁木齐的一个小村发生的氯气泄露,100多人发生中毒事故,让学生思考:当发生氯气泄露时,我们怎样才能自保,过后,又怎样才能把空气中的氯气吸收呢?
2.化学实验,用节约进行环保教育。在中央八项规定中的第八条便是厉行勤俭节约,在实验时,我们应按量摄取,杜绝实验中的一切浪费。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应重视环保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试剂的性质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储存浓盐酸时要密封保存,防止氯化氢气体挥发污染大气;储存硝酸时应放入棕色瓶子里避光保存,防止见光分解的气体污染空气。此外,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在使用药品的时候一定要本着节约的原则。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如果尾气排放到教室或者实验室,将会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试剂,减少废弃物,同时要学会对其废弃物的妥善处理。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固体可以用于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的残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用于花、木、草的肥料。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做实验后很容易将药品随意倾倒,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准备好废液桶,要求学生将实验中的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这样可以减少污染。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受到直观的环保教育。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外,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给学生灌输这一思想。例如,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少用纸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买菜用提篮,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袋,不乱扔垃圾,不乱倒废水,不乱扔废旧电池,使用无氟冰箱,不吸烟,不食口香糖、泡泡糖,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打鸟,不捉青蛙,拒食野生动物,少用罐装食品及饮料,不使用涂改液,不用含磷洗衣粉,少用发胶和杀虫喷雾剂,不向河沟中倾倒垃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垃圾分类回收摆放,不在田间烧作物秸秆,少吃烧烤,多植树造林等等。以上很多内容,可制订成学校管理规定或教室公约,要求学生从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
四、结语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将环境保护变成世界范围的统一行动。人类对生产的概念要重新诠释,即提倡清洁生产。发展化学与技术,消灭和减少环境污染,这是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化学与环境密不可分,化学课上渗透环保教育,是每位化学教师的使命,只有让学生懂得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能留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只有师生通力合作,从小事抓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化学课上学起,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和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作者:龚迅 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