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互联网下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为了培养具备较高互联网素质水平和工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共同合作和创新,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并结合具体专业的教学需求以及企业技术的创新要求,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要满足专业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与创新活动相结合,基础设施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要求,使之成为实施高职教育和协同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
2校内实训基地功能
2.1教育功能
校内实训基地的教育功能不仅仅针对学生,同时也包括教室以及企业的技术人员等等。在学生方面,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针对专业课程,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专项技能,通过展开模拟训练,帮助学生对岗位所需的技术、设备、组织管理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有所了解,从而有效缩短对岗位的适应时间,促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社会。在实训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专业技术能力,还有助于增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出来,并加以创新。另外,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责任心,并能够实现与他人良好交往、沟通,进而共同完成工作的社会能力。总的来说,校内实训基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2.2科研功能
实训基地不仅需要充分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还需要充分满足企业的科技研发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为了跟上时展的潮流,要求学校必须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沿,及时增添和更新各项专业仪器和设备,促使实训基地内部现代科技含量提升。同时,学校还应当积极鼓励教师加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交流活动,充分将基地的实验性质和实验设备的优势发挥极致。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还能够有效带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通过教学改革督促学校形成创新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2.3社会服务功能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将现代设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能够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后勤服务。比如,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检验检测、劳务培训、产品开发等服务,即协同创新基地应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
2.4产学研结合功能
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实训基地科技人才集中,仪器设备先进等优势,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企业行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使基地逐步形成在行业中具有教学、项目开发与产品生产的条件与功能。
3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背景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应当以培养高科技、高素质人才为主要培养目的,为实践“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做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践基地;引进新技术内容和企业新的项目认证内容,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分析本校互联网技术的开展情况,并着眼于长期整体建设规划,参照《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执行)》,规划建设互联网技术应用综合实训室,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互联网技术基础[1]。同时,在逐步完善实训环境的同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建设,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加强社会服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基地运行机制。
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4.1真实的职业环境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尽可能地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一线环境,并根据专业岗位的具体技能需求,建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文化,力求通过实训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2先进的技术含量原则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背景下,建设校内实训项目需要将未来专业岗位的高技术含量和新技术行业充分体现出来,并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应用。
4.3开放性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作用虽然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实训基地还应当主动面向同类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和社会开放,不仅承担校内学生的技能训练,并且积极承担校外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
4.4功能多元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应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2]。
5实训基地基本思路
以当地的计算机产业为依托,以构建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和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为目的,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为根本,服务地方产业。对现有校内实训场地进行整合完善,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使实训真正贴近企业岗位,实现学校与用人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品展览将校内培训与企业内训,学生考工与社会人员技能鉴定,校内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职业素质训导相结合,构建起集“教学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6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6.1学校自主建设
6.1.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满足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学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应当以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为主要依据,并结合校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技能要求,科学设定与学生实训目的相符的工业项目、工艺和产品。同时,在高科技设备的选择和购买过程中,需要依据设备采购论证机制来进行,并主动邀请专家来对设备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既要保证设备符合学生对于科技性和生产性的需要,还要充分将服务区域性原则考虑进去。由于学生进行实训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因此需要引入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先进设备,并充分考虑实训设备和技术的可升级性。
6.1.2有效利用校内资源,建立符合职业环境的实训中心可以在原有的实验室及相应设备的基础上,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以有效节约学校资金。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教育性质较多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适当减少,并添设部分具有工艺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的实训实验,并通过实验室的合并以及设备的更新,建造新的实训中心。以自动化专业实训中心的建设为例,可以将电工、电子、电气技术实验室合并为一座电工实训中心,将PLC、电气传动、电气综合实验室合并为电气实训中心等。在该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组装、调试各类电子设备和产品,并结合自身思路进行创新设计,比如进行建筑照明布线的模拟、制作广告牌灯箱等,并实现成果的产品化。
6.1.3实训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消耗性实训培养不仅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训。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寻找合作单位,通过产品加工和维修等方式,承接合作单位的生产订单,从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实训成本,同时对于提升实训教学质量也有意义,并且能够为后续的实训基地建设和设备更新等提供资金保证,使实训基地变成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体验职场的场所[3]。
6.2校企合作建设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背景下,为了使校内实训基地充分适应社会进步和企业的技术发展需求,学校需要投资大量资金以供设备的购买和更新,而单靠学校的资金实力,难以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寻找合作企业以及适宜校内实训基地发展的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利益共赢,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6.2.1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模式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首先,需要学校提供建设场地并加以管理;由企业提供相关设备和技术支持。学校应当主动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通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企业的加入,制定合作实训计划和教学方案。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和指导角度,并为企业提供场地和管理,而企业则负责设备以及技术人员的生产组织培训等业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
6.2.2学校打造企业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共存的模式企业培训基地与学生实践基地的共存,能够促使校企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学校主要提供师资条件以及建设场地,而企业则提供资金供实训基地购买和更新设备。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师资条件以及建设场地,为企业的员工及售后客户的培训提供便利,而校方可以利用设备来为学生展开技能的培养。
6.2.3企业技能培训及鉴定由于许多中小型企业实力有限,难以独立完成工业技能鉴定和培训等工作,需要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进行协商,为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争取资金投入,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专业化的技能鉴定和培训中心,从而为实训基地的建设争取了大量先进设备,同时能够通过培训和技能鉴定获得利益,并将其投入实训基地的后续建设中,以供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4]。
7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的各项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需要校领导及相关管理者加以重视。只有严格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办事,坚持以提供教学服务为主要目标,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背景,将保证学生就业为导向,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并通过实际调研,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落实,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将学生与岗位具体需求对接。
参考文献:
[1]梁小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型财经类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8):235-238.
[2]范真维.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7):224-228.
[3]何新凤.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05):92-95.
[4]吴国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程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1):99-101.
作者:庄丽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