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建筑设计与节能方案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建筑节能不是单纯的使用节能设备与技术,由于一些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之间存在“相克”关系,所以当不能合理选用节能设备和技能技术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能耗的进一步加大。同时工业建筑具有着明显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国内外差异,南北方差异、城乡差异、不同工业类型之间的差异等。所以对工业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国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建筑内的耗能系统等对工业建筑的设计进行细化,通过开展包括节能分析模拟在内的多方面工作来促进工业建筑的发展。同时,建筑要做到与原有设备的配合,从而防止高耗能、高投入以及低效益的现象发生。
在对工业建筑的节能形势作出探索的过程中要重视实现节能与功能的统一,如在确保工业建筑体积能够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的基础上降低围护结构的面积以降低热损。在确保工业建筑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多层工业厂房的推广来达到节能、节地、降低投资的效果,将有恒温或者恒湿要求的产房设计在一起,从而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基础上解决厂房布置复杂化问题。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体型设计、朝向设计、层数设计以及层高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工业建筑的生产要求以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
一、我国工业建筑节能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我国工业建筑节能工作中缺乏可行的、科学的研究工业建筑能耗的方法,并且对工业建筑能耗作出调查的过程中存在对象缺乏全面性的问题。虽然我国在工业建筑能耗的统计方法投入了很大人力、物力并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方法以确保调查数据的实用性、代表性与真实性。但是在工业建筑能耗调查中如果采用覆盖全国的抽查方法则势必会导致调查难度以及工作量的增加。工业建筑能耗的研究数据缺乏,研究内容单一是工业建筑节能工作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当前的能耗调查更强调调查总能量的消耗,这种数据并不能对工业建筑终端能耗作出准确判断和反映,同时也无法发映出城市环境污染、建筑环境相关指标以及建筑能耗之间的关联以及能源结构、能源效率、气候变化等影响建筑能耗的各类因素与建筑能耗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的因素越来越多,而这些因素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都要有所考虑,如节电、减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卫生标准、可再生资源利用等;二是缺乏具体的工业建筑节能设计依据。
当前我国只有一些大的标准能够对工业建筑节能设计作出衡量和评判,而事实上这些标准并不能满足工业建筑用途的不同、建筑类型的不同以及所处环境的差异等。所以有必要对于工业建筑节能相关的基础性数据进行长期的收集,并在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建筑节能标准的编订,同时在这些标准中要体现出差异性与针对性。
二、工业建筑节能措施
在工业建筑中,作为建筑外维护结构主体的墙体具有最大比例的面积,所以墙体对建筑的耗热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前工业建筑中墙体的隔热保温性较差,在冬天通过外墙所损失的热量普遍达到了28%以上,所以重视外墙的隔热保温设计十分重要,而实现这种设计的途径包括减少墙体的面积,提高墙体的热性能从而达到降低墙体和建筑外产生的热交换。具体的措施包括使用节能外墙,降低工业建筑的体型;研究并利用高效保温材料以减小墙体本身的传热系数;同时也可以利用一定厚度的彩钢板来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同时也能够使外墙具有安装、拆除快捷,并使工业建筑的体系具有可扩展性。
我国工业建筑具有层数低、屋面面积大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工业建筑的热损,并且工业建筑在保温方面所作出的研究与技术的采用尚不如墙体的保温,所以对工业建筑的屋面作出改造以实现屋面热工性能的提高对提高工业建筑的节能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屋面节能的途径主要是对屋面作出开发和利用,具体措施包括将屋面改造为植被屋面或者蓄水屋面等,在实现有效保温的同时能够实现厂房内的恒温恒湿,对减少厂房内的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门窗是工业建筑外围护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工业建筑中主要的耗能构建之一,与屋面以及墙体相比,屋面具有着更差的隔热性能与隔声性能,提高门窗节能性能的主要途径是减小门窗在外围护结构中的比例、提高门窗的密封性、采用合适的门窗材料等。具体的措施包括减少门窗数量,缩小门窗尺寸,这一点要根据工业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作出区别对待,并根据工业生产实际需求作出合理设计;在门窗处设计门斗,从而建立缓冲空间以降低冷风深入;正确选择门窗型,确保门窗能够严密闭合并且结实可靠;科学设计门窗朝向,避免让门窗处在主导风向的方向,以避免冷风灌入。五、结语
总之,工业建筑节能的实现需要在相关数据的支撑下以工业建筑所处环境以及生产需求为依据来开展节能工作,在此过程中外围结构的节能性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企业合理地选用节能设备以及政府制定与工业建筑节能相配套的宣传政策、激励政策以及节能标准等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工业建筑节能的发展。
作者:梁晓星单位:河北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工程分公司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