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统电子工业企业发展策略研究范文

传统电子工业企业发展策略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统电子工业企业发展策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传统电子工业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区域生产要素禀赋在地方企业优化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从传统文化、人才资源、产业体系、空间布局、消费市场等方面分析要素比较优势对四川省传统电子工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依托要素禀赋、促进企业跨越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电子工业企业;要素禀赋;发展策略

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和特色,成为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四川电子工业历史悠久,发端于上世纪中叶,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得到较快发展,虽然历经上世纪80年代的短暂调整、上世纪90年代的艰难转型,以军工为主的传统电子工业企业实力严重衰退,但其在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战略意义。

1四川电子工业企业发展的要素禀赋分析

四川省深厚的电子工业发展背景以及在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战略地位,孕育出适合电子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从不同的要素维度全面解析四川电子工业企业发展的资源状况,有助于客观评价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1)电子工业独特的文化基因。四川省电子工业有较长的发展历程、较深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我国电子工业发展史上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线建设时期“备战、备荒、为人民”、“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口号,“豪气冲天炼好钢,炉温一天测三遍”的生产激情,“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的艰苦生活虽然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但三线建设人对四川电子工业的贡献却永远不被磨灭,其以军工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基因,铸就了一代又一代四川电子工业人高尚的情操和品格,直到今天依然能够激发新一代四川电子工业人建设四川、发展四川经济的自豪感和自信心。(2)科技人才资源聚集效应明显。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受区域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科技人才的配置效率对调动科技型人才科研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四川省历来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科研生态环境在近年得到较大改善。仅成都地区目前就拥有56所高等院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00余家军工企事业单位,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较丰富的人才储备。2017中国城市研究报告显示:成都人才可获得性中西部第一。在人才培育方面,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科教实力雄厚,多所高等院校电子类专业特色鲜明,其中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类专业综合排名全国第一。(3)产业体系发展较完备。《四川省“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提出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明确提出突破高端芯片、传感器、新型平板显示、信息安全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超前布局前沿技术研究,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目前,四川电子信息产业体系趋于完备,已形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和网络安全等四大支柱产业。其中军事电子装备整体实力居全国第1位,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2位,大数据应用指数居全国第9位,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7位,为实现“十三五”信息化战略构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大集群业态空间精细布局。四川省着力构建“大”字形“一核一带两走廊”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各区域精细布局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依托基地内知名电子信息企业,拓展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空间,实施大集群发展战略。比如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崇州经济开发区、绵阳高新区数字视听产业示范基地、绵阳市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等。四川省还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本地配套率不高的实际情况,在“两走廊”的重要节点遂宁市和内江市,分别设置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全面提升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5)电子信息产品消费应用市场庞大。近年来,我国信息消费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提升至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同样,信息消费也是四川省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领域之一,2018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超9200亿元,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7。未来四川省还将出台政策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预计到2020年,四川省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2发挥要素优势,促进传统电子工业企业跨越发展

2.1传承与创新并举,重塑企业品牌形象

首先,应塑造企业独特的品牌形象。随着上世纪末改革的深入,四川传统电子工业企业的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曾经在四川工业史上创造过无数奇迹的军工精神相继被企业遗弃,四川传统电子工业企业似乎一夜之间集体缺失了重要的发展灵魂。为了重整四川传统电子工业企业雄风,企业管理者有必要深度挖掘本企业精神文化遗产,汇编整理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内涵丰富的精神标语、口号、经营理念等,重新赋予新时代精神并创新性地加以弘扬,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核,重塑企业品牌形象,向社会展示四川传统电子工业企业强势回归的信心。其次,应保护性弘扬四川电子工业历史文化遗产。如今,四川各地依然残存着大量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电子工业遗迹,这些承载着几代老电子工业人共同记忆的历史建筑或设施设备,见证了四川省电子工业发展的兴衰历程。企业应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并积极推动相关部门通过申遗、打造电子工业博物馆、建设青少年教育基地等措施,弘扬四川传统电子工业精神。再次,应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跨区域合作,突破区域品牌观念,打造更加开放、市场包容性更强的企业品牌,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

2.2全方位协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资源的高度协同。在这个体系中,企业应主导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落实。首先,借助合作平台,共建开放、多元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可资利用的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和平台比较丰富,企业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联合开发、委托开发、技术入股、人才培训、成果孵化等合作模式,借智借力,延伸公司创新资源。其次,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或省市级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等,打造多层级创新平台,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比如九州集团近年来不断完善“1+N”科研战略体系,收获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撑了企业未来发展。再次,依托本地高校资源,开展多层次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适合企业的人才培养路径。

2.3立足本地市场,协同区域经济发展

企业应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建设,结合自身优势,立足本地市场,找准定位,积极作为。一是无论区域发展战略是否将企业现有主要业务纳入其中,企业都应主动寻找相互融合的切入点。比如针对四川省入选工信部国家新型信息消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四川省超高清视频产业、5G产业、工业互联网等发展行动计划,传统电子工业企业要在“新”字上做文章,在“精”字上寻求突破,推动产品类型配套化和高端化。二是要以开放的姿态扩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主动谋划与地方政府主导产业的互惠合作,以增强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话语权、抢占竞争制高点。三是应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因势利导,构建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比如,九州集团把握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政策方向,加快发展智慧城市主业,全面配合绵阳市政府做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筹备与组建工作,参与多地政府智慧公安、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4依托产业基地,谋求集群发展红利

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产业示范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四川传统电子工业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其一,政策红利。为了激励企业入园和扶持入园企业健康发展,各产业园区一般都会出台诸如人才引进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创新技术成果奖励政策等一系列产业激励政策,电子工业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这些政策措施并合理利用,为企业谋求最大化发展空间。其二,品牌红利。产业园区品牌建设离不开园区内所有企业以及园区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优质产业园区无疑是产业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品牌园区所释放出来的品牌价值红利,普惠园区内所有企业,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及行业影响力,尤其是转型后亟待重整当年雄风的四川省电子工业企业,入驻品牌价值较高的专业性产业园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搭便车”优质企业,快速激活尘封已久的传统品牌价值。其三,市场聚焦红利。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企业产品采购和服务采购考量的行业因素和政策因素等逐渐趋同,更加注重所采购产品的当地配套协作能力,因此,产业链上相互配套的企业在特定空间上大规模集聚形成的专业化市场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户。其四,科技协同红利。产业园区内企业间人才交流与合作、要素流动、技术溢出等所形成的“技术合作网络”,有利于形成园区内产业发展共享格局;园区内企业研发团队可采取多种形式协同进行技术攻关,共建技术标准与技术联盟,形成技术共享、研产销一体的创新科技产业链;共享产业园区科技服务平台,企业可低成本获取行业资源、市场资源、科研资源等。

参考文献

[1]杨冬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6).

[2]任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11).

[3]张超,周立新.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四川省制造业的证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10).

[4]陈卫东,吴晓刚.资源共享下的制造业绿色生产创新机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9,(03).

作者:王雪颖 王冰 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