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镇工业经济阻碍因素及策略范文

乡镇工业经济阻碍因素及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镇工业经济阻碍因素及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乡镇工业经济阻碍因素及策略

云龙镇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南,东邻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南依横溪镇,西连姜山镇,北与鄞州新城区接壤,交通便捷。辖区内河网纵横,风景秀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全镇常住人口有2.5799万,外来人口3.9623万,辖17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1个居民委员会,镇域面积近40km2。工业经济作为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标志。近年来,云龙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三大行动纲领”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双优战略”,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后劲亟待开发等问题。

1云龙工业现状及面临形势

2008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不利影响,再加上经济形势变化和宏观调控带来的“转型之痛”,使众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1.1从总量来看

2008年云龙镇工业总产值99.8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80.26亿元。2009年上半年云龙镇工业总产值40.0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33.9亿元。云龙镇工业总量在全区排位中也不见优势,且在全区所占比重也有所下滑(见表1)。

1.2从增量来看

云龙镇生产总值年增长近12%左右,但主要依靠年均35%以上增长的高强度固定资产投资来带动,大大高于发达地区水平;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的能源消费量为176682t标准煤,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为0.18t标准煤,远高于发达地区的水平。在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粗放发展矛盾日益激化的现状下,我镇经济增长仍在走依靠资源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老路。

1.3从质量来看

粗放型工业模式在云龙镇工业中所占比重依然过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87%左右,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镇劳动力总量的88%左右,工业税收占全镇财政收入的90%左右。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全镇科技三项经费支出仅占地方财政支出的3.8%。这些都表明,云龙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技术装备还较为落后,产业发展层次亟待提升(见表2)。

2云龙工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尽管云龙镇工业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质量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发展后劲有待开发等问题客观存在。具体归纳起来,云龙工业经济发展存在“五大制约因素”。

2.1历史遗留影响依然存在

由于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铸造行业和山宕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云龙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云龙工业的支撑。无论从工业生产还是从税收上看,铸造行业和山宕开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一直是全镇工业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倚重点,但铸造行业和山宕无序开发给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压力,产业结构始终得不到有效调整,经济发展也一直未能跨越。

2.2经济增长方式较为落后

从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看,云龙镇经济发展仍未真正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主要倚重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增长。具体体现在:(1)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与效益实现的较低水平并存;(2)土地、电力、水等要素资源的短缺性与要素资源投入的高消耗性并存。

2.3主导产业层次不高

从产业发展水平上看,云龙镇80%左右产品处于初加工水平,位于价值链的末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偏低,总量仍偏小,中低端竞争的路子没有根本改变。

2.4金融危机影响不容乐观

金融危机造成经济衰退、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订单缩水近半成,价格因素导致企业增产不增值,虽然云龙镇主导行业铜、钢等产量有所增加,由于价格下跌,导致工业产销总量缩水。市场潜在因素把握难度加大,原材料价格难以判断,工业品出厂价格波动不定,促使企业减小生产规模。

2.5产业结构协调性不强

受东钱湖规划控制,云龙镇城镇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导致服务业的总量和增幅始终处于全区下游水平。服务业发展对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与云龙镇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发展严重滞后的现象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3云龙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云龙镇工业发展现状及历史轨迹,在感受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感受到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云龙工业要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可从“一个布局”、“两大提升”、“三个加强”、“四项着力”等方面加以突破。

3.1以“空间布局”为先行,不断加强工业产业统筹发展规划

按照《云龙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全区工业产业空间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原则,统一编制镇区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统一构建云龙镇工业产业结构,提升镇域工业发展的协同度、融合度,构建产业集聚区,最终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优势叠加、劣势互补、产业协调的工业产业体系和布局。要改变长期以来受东钱湖规划控制的习惯定位,积极探索云龙工业发展要素资源整合的新路子,推动云龙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2以“保增促调”为主线,不断提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3.2.1坚持保增促调,确保工业经济稳健推进。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后备梯队延伸,形成产业集群化;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有企业提质增效,尤其是着力把扶持一个大企业与做强做大一个支柱产业结合起来,如以博威集团为龙头,以锡青、浙东为骨干,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基地;以碧彩、汇港、艾里根斯等一批企业为骨干,做大做强电子元器件产业;以浙东、精铸五金、万冠等一大批骨干典型铸造企业为示范,做深做精铸造产业。

3.2.2践行集约理念,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传统产业高新化与高新产业规模化并重,加快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改造提升精密铸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巩固行业比较优势。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引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及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层次。推进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促进企业闲置土地利用、厂房流转和现有空间挖潜改造,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3以“三个加强”为动力,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内涵

3.3.1加强科技创新,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抓好高新企业群体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保障、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升级。通过扶持一批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以博威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其他22家区级以上技术中心为载体,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努力达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目标。

3.3.2加强品牌建设,确保企业生存之本。品牌不仅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更反映了一种市场秩序,代表着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地位。近年来,云龙镇品牌建设工作虽然得到了重视,但品牌建设还处于规模小、数量少、水平低的层面,现有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相当薄弱。根据镇内各企业实际情况,通过深入细致调研和排摸,列出一批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品牌企业发展的重点,对现有品牌企业要积极保护,加大政策倾斜。

3.3.3加强人才培养,确保企业发展之源。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聚集,做好“引才、养才、用才”的基础工作,在全镇范围内着力构建人才基地。充分发挥博威、浙东国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项目依托优势,实行“引进高校博士后+科研中心”的模式,用优秀的科研团队留住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另外,重点关注家族企业的“交接班”,交接过程是企业战略转型和组织变革的重点,也是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应以青年企业家协会为载体,对全镇有交接任务的40余家企业做好引导和培育,让接班人深刻认识到,他们接的不再是财富,而是一种责任,交接不仅是高层领导职位的更替,还触及企业的治理结构、战略转型、组织与文化再造、企业家个人转型等问题。

3.4以“四个着力”为抓手,不断积蓄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3.4.1着力园区建设,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针对历史遗留问题,翻开老账,解决遗留问题,变不利为有利,寻找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工业园区各个项目,做到能审批的尽快审批,能置换的尽量置换。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思路,大力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多方措施,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推进集群发展的载体和扩大对外合作的平台,切实改变规划起点不高、功能配套不强、产业定位不清、投资强度不足的现状。

3.4.2着力项目引进,确保工业经济发展产业支撑。从一定程度上讲,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决定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落实优质工业项目是镇域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抓好现有骨干企业技改投资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纳税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使工业经济在调高、调优、调质中真正发展壮大。

3.4.3着力山宕整合,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结合云龙镇实际,积极探索缓坡荒地、废弃矿山地开发整合利用。通过改造整合土地,盘活置换出一批可利用土地,一期整合土地约40hm2,二期约26.67hm2,从根本上解决用地问题。山宕平整不仅可“换”来土地,也可消除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将昔日人见人嫌的“赖头山”变成云龙工业经济新的“聚宝盆”。

3.4.4着力城镇建设,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城镇作为增强区域综合实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载体,不仅为新兴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也是财政稳定增收的税源,所以加快城镇建设,对于培育镇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前段时间云龙城镇综合改造工程建设,为云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下步应着重抓好“云龙小三江口”房地产开发和“九大项目工程”、“两大区块”建设,并配套制定对应的三产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弥补云龙经济发展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