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省域工业经济探索范文

省域工业经济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省域工业经济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省域工业经济探索

人类的近现代化进程是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的。工业化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工业化实现了国家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同样也是在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的基础上,找到符合自己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发展中国家也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尽快实现物质精神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可以说,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思想。虽然世界上有些国家或地区,没有经过完整的工业化也实现高收入和高生活水平。但是,现代增长或发展的普遍现象还是如何实现工业化,以至于“许多经济学家把工业产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①

一、西藏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一)西藏应否工业化

尽管工业化是现代增长的核心思想和普遍现象,但是西藏是否必然要走工业化道路,则是一个值得说明的问题。与其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西藏有着极大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已经引起对西藏能否实现工业化的疑虑。

众所周知,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世界工业化进程,已经造成了极大的生态环境破坏,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西藏是世界的第三极,亚洲的一些重要河流发源于此或流经此地,被称为亚洲的水塔,对亚洲乃至世界的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使得西藏的工业化不能走西方先破坏、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

实际上,国家把西藏定位为生态安全屏障,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西藏很大区域被划为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就是对西藏特殊性的确认。

此外,西藏是一个宗教氛围相当浓厚的地区,全民信教且相当虔诚,这使其与其他不信教的地区或宗教信仰不太虔诚的地方区别开来;藏传佛教独特的教义教规又使其与其他普遍信教的地方区别开来。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所说的,“一个国家要是热衷采纳同经济增长不相容的宗教教义而不容异说,那就可能窒息自己的经济增长”。②

在刘易斯看来,与经济增长相容的因素主要是物质价值、劳动、节约和生产性投资、诚实经商、进行实验和承担风险以及机会平等方面。这两个方面已经使得一些人认为西藏不能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试图绕过工业化而直接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经济。对于西藏现在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很多人持肯定的态度可以说明这一点。

西藏是否必须经过工业化阶段,也许是一个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从纯粹的理论上说,经济发展并不一定要经过工业化阶段。库兹涅茨在解释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例逐步缩小,第二、第三产业逐步增大的现象时,认为这是因为“对食品及其他农产品的需求弹性低,而对耐用消费品和一些服务(即工业及服务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弹性高”。①

把这个结论作为对欧美国家的现代化之路的描述是正确的。但是,是否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必须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则是无法得出确切回答的。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考虑到工农之间的贸易条件,一个国家存在仅凭第一产业就可以发展的可能,例如在发展过程中,澳大利亚相对于其他国家第一产业长时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是虽然二产、三产与一产的需求弹性可以比较,但是二产、三产之间哪个需求弹性更大则很难比较,尽管理论上存在可能。

从某种程度上说,三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比二产产品还高。

如果是这样的话,一个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只发展第三产业来获得发展,其他用品与别国交换。三是即使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工业化是必经阶段,对一个国家内的一个地区来讲,也并不必然要经过工业化,因为一个国家必须保持政治、经济的自主能力,在参与世界产业分工是不会很充分,但对于国内行政区域来讲,参与国内的产业分工则是很充分的。

按此逻辑,西藏可以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只靠第三产业甚至是旅游业就可以获得发展,而不必走工业化道路。

西藏要走工业化道路,也不是不可能的。尽管西藏有很大的特殊性,相对其他地方工业化可能难以实现,但是困难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工业化不是要涵盖所有的领域,而是有选择性的。对环境影响破坏大的工业,可以不发展,宗教方面的影响,可以逐步消除。西藏工业发展在面临不利条件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优势。至于西藏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现有文献讨论比较多,在此不赘述。正如汤姆•肯普所指出的,“工业化能够在非常不同的地理、社会和政治环境下实现;它能够被具有各种不同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人民所采用”。②只要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区域分工,取长补短,采取适当的发展战略,发挥出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西藏的工业化还是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二)西藏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衡量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不同的指标衡量了工业化的不同方面。笔者认为,这些指标中最基础的是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传统方面的原因,西藏的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下。

表1给出了全国和西部十二省区2001年到2008年工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的数据。从表中至少可以发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从静态来看,在所选取的年份中,西藏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都是最低的,与其他省市区相比西藏的工业发展非常落后;二是从动态看,2001年到2008年,西藏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西部其他省市区中,除了云南变化不大外,其他省市的工业发展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这说明,与西部其他省市区相比,西藏的工业发展处于极端落后的水平。

如果与东、中部省市相比,西藏工业发展水平更低。

此外,图中用红线表示的粮食产量,从1991年起一直增长,到2002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这种趋势持续到2006年,2007、2008两年又有所回升。

在1999年之前,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而此间粮食作物面积没什么变化,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也变化不大,因此这段时间粮食产量的变化只能由农牧科技来解释。并且,在其他条件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到2002年达到峰值,说明2002年的产量基本上是在西藏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除非农牧科技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的增长对粮食产量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农村的新增劳动力也是剩余劳动力。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西藏不管是农区还是牧区,现在的产量主要由非人力因素决定,新增的劳动力必然是剩余劳动力。那么,农牧区现有的劳动力存量是否存在剩余呢?由于找不到相关数据,这只能作出大致判断。西藏大部分农区是一年一熟的,除了农忙季节外,其他大部分时间是空闲的。如果考虑到近年来西藏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推进,农区存在剩余劳动力应当是一个符合实际的判断。牧区基本也是这样。

下面再来看看城市方面。由于在数据上很难区分现代部门和城市中的传统部门,分析城市是否存在剩余劳动力比农牧区要困难一些。在数据没法得到的情况下,只能作出一些理论分析。前面说过,按照刘易斯的看法,城市中的临时工、小商人和门客都可以算作剩余劳动力,这些都是就业不充分的职业。对于西藏来说,因就业不充分而造成的隐性失业是广泛存在

二、西藏工业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

(一)劳动剩余理论在西藏的适用性

按照刘易斯的理论,剩余劳动力不仅来自农村,也可以来自城市。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农牧区的情况。因为找不到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数据,因此只能从相关数据中推断出来。笔者选取了西藏2001-2008年农林牧渔从业人员、粮食产量、粮食作物面积、年末牲畜存栏四个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最上面的紫线表示乡村从业人员①,一直上升,而其中的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则从1991年到1999年处于上升状态,并在1999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一直下降到2003年,然后又上升直到2008年。1991年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已经有86.05万人,2008年为88.28万人,而此间乡村从业人员则从91.19万人稳步增至115.07万人。这说明,扩张的乡村从业人员没有流向农林牧渔业,而是流向了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其他行业,新增的农村劳动力相对于农牧业来说就是剩余劳动力。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在所选取的时期,西藏各年的年末牲畜存栏基本没什么变化,而这期间牧区的人口总量无疑是增长的,这反映了牧业发展主要有自然条件来推动,劳动力的大小对于牧业发展不起什么作用。

这样一来,牧区自然净增长的人口同样也是剩余劳动力的。这里仅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在拉萨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拉萨东郊萨博数码广场前面每天都有一排“小四轮”农用运输车,等待着搬家或其他小量货运的顾客。这些车的车主不属于任何一家搬家公司或运输公司,属于“自我雇佣者”,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够跑上四五趟,差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两趟。拉萨城不大,以一趟一个小时算,好的时候一天也就工作5个小时,其他的时间就是空闲的,坏的时候也就2个小时,甚至1个小时都没有。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在萨博广场前面排队的原因。毋庸置疑,这些人可以算作剩余劳动力。

如果再想想拉萨的流动人口和闲散人员,在西藏的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是非常真实的。

(二)西藏工业发展落后的原因

1、西藏工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吗?按照拉克西特的理论,造成欠发达国家产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有多种。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有效需求的不足都反映到经济数据上来。

表2给出了2000年到2008年西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由于2003年的数据在口径上与其他年份不一致,为了保持数据之间的可比性,这里将2003年的数据剔除。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8年,西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虽然有2001年和2005年两个折点,但是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以后的三年,上升幅度相当大,这反映出西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能一直在扩大。如果,企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那么企业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只要维持一定的产能即可。因此,2000年以来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的趋势,实际上说明西藏工业没有遇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

再者,如果以销售产值与总产值之比来衡量企业的产销率,这些年份的产销率依次是92.9%、89.7%、91.1%、92.9%、93.8%、91.7%、93.4%、91.9%,除2001年低于90%以外,其他年份都高于九成,这样的产销率是非常高的。如果面临有效需求的不足,这么高的产销率是难以理解的。

这些情况充分说明,西藏的工业发展的问题不在于需求方面,而在供给方面。

退一步来说,即使面临需求不足,也可以通过供给方面来解释,因为如果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产品的需求无疑会扩大,况且新的产品可以形成新的需求。因此,在考虑西藏工业经济发展时,着眼点应主要放在供给方面。

2、西藏农业部门发展不能满足工业需求吗?按照费景汉-拉尼斯和乔根森的理论,工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以农业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因为农业部门为工业部门提供食物和原料,还提供工业部门发展所必需的一部分储蓄资金,当然也包括有利于工业部门的贸易条件。正如刘易斯模型所指出的,工业资本家有着天生的高储蓄倾向,只要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家倾斜,他们自己就可以积累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说,农业部门为工业部门提供储蓄资金这一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食物和原料。

下面我们分别考虑这两个问题。

关于食物,首先要说明的是,西藏的食物消费结构与内地有很大的不同。西藏作为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青稞、牛羊肉是藏族和除汉族、回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的主要食物,其他民族则大米、面为主,二者分别很清楚,不存在替代的可能。因此,西藏农业部门并不要求负担总人口的食物,一部分必须从外面调运,这不是由西藏农业部门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而是食物消费习惯的必然。尽管2008年,汉族、回族之和只占总人口的4.5%,左右不了大局。那么,西藏农业部门发展是否足以为藏族人口提供足够的食物呢?我们先来看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粮食结余情况,2000年-2008年的数据反映在表3中。

西藏发展论坛2011.2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每年的净结存波动比较大,但是每年都一定的净结存,大多数年份净结存都在三位数以上。我们以2008年为例计算这么多结存能否满足城市的需要。之所以选择2008年,是因为按保守估计,这一年净结存也处于中等水平。2008年,西藏农业人口为231.02万人,非农业人口为48.21万人。用人均净结存乘以农业人口大致估算出粮食净结存总量为27057.06万公斤,分配到非农业人口中,每人有561.23公斤,每天就有1.54公斤,这肯定够了。

因此,西藏农业部门足以为工业部门提供足够的食物是肯定没问题的。

关于原材料,西藏工业门类比较多,大大小小有几十个,每个门类需要的原材料不同,涉及西藏农业部门的主要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加工业等。

要逐一考察这些要从农业部门获得原料的产业是不可能的,也找不到相关的数据。因此,这里只选取羊毛为代表考察农业剩余情况。

由于农村居民家庭基本上无法直接使用羊毛,即使有应当也不多,羊毛主要被用作工业加工。因此,以羊毛为代表是比较合适的。

2005年以来,西藏每户农村居民家庭出售的羊毛都在10公斤左右。就按每户10公斤算,根据抽样调查资料,2008年西藏农村家庭有1480户,共有14800公斤。

以每件衣服含1斤羊毛算,也可以生产出29600件羊毛制品。

应该说,这已经是足够了。

但是西藏的纺织业规模则相当小,没能有效地消化羊毛剩余,这说明问题也不是出在农业剩余产品不足。当然,这里只引用了羊毛的例子,并不能得出其他工业门类不会面临农业剩余原材料不足的结论,但是能够说明核心问题。

3、西藏工业企业有利润吗?前面分别考虑了拉克西特、费景汉-拉尼斯和乔根森学说中可能阻滞工业部门发展的因素,数据证明西藏并没有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现在回到刘易斯模型中来,考察刘易斯模型中的阻滞因素在西藏是否存在。在刘易斯看来,除了劳动力剩余消失这一阻滞因素外,还有其他四个方面的原因可能影响工业部门扩张的进程。仔细分析这些阻滞因素会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结果就是造成工业部门利润的下降,使得资本家投资来源缺失,进而无法形成资本积累,阻碍工业部门的扩大。

如果工业企业的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没有下降,那么工业部门的扩张就是可能的。

下面,我们考察一下西藏工业企业的利润情况。

众所周知,2008年拉萨发生了“3•14”事件,这对工业企业利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持年度之间的可比性,这里没有采用2008年的数据。图2中,黑线表示企业营业利润,红线表示企业当年应付工资总额。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从绝对数额看,2004年之前,企业的营业利润小于应付工资总额,之后,利润则大于工资。另一方面,从2003年起,营业利润曲线的斜率大于工资曲线的斜率,这说明2003年后企业利润的上升速度大于工资上升速度。这表明,西藏工业企业并没有因为工资上升而侵蚀利润,企业资本形成是有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