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域工业经济建设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龙凤区从简单加工的小作坊工业起步,到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主导产业突出、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全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可持续发展上看,项目档次不高、园区载体功能不强。2010年,大庆市共有198个地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2个,而在龙凤区17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中,还没有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的项目;万宝工业园区起步较早,是全市各县区中唯一一个被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联合认定的省级工业园区,经过几年发展,基本没有可利用空间;光明新型建材园、向阳新型包装材料园、萨东石化产品加工园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产业集聚度还比较低,项目承载力还不强;在临近土地资源、扶持政策更有优势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项目区和高新区,项目竞争激烈,使本区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招商工作难度增大;镇村工业相对落后,多为短期粗放经营的小项目,以工带农、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工业一体化步伐迟缓;近两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全市发展布局上,在全市近年形成的“东西南北”四个产业聚集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中,着力打造高新区、经开区和林源工业区三个工业发展平台,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而龙凤区未纳入其中,有在大庆工业发展布局中被边缘化的可能。
(二)从产品结构上看,初级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目前,全区绝大多数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比较落后,高科技电子电器、计算机软硬件等领域企业还是空白。在工业企业中,目前仅有11件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1件产品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10件产品获得大庆市名牌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明星企业、品牌产品还很少。同时,企业缺乏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三)从产业结构上看,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多,支撑点单一。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石化、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近75%,其他产业还比较弱小;大庆石化公司产品实行全国统一价,本区的石化项目的原料价格优势无法体现;国有石化大企业从上游炼油到下游成品油、催化剂及配套工程自成一体,地方企业很难加入其生产链条,现有的157家地方石化企业多属初级加工,比较优势不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石油将大庆石化120万吨乙烯改扩建项目延期竣工,大庆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项目推迟建设,对本区中小企业吃配延伸加工和扩张主导产业总量影响较大。
二、工业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一)裂变战略。工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提升我区发展实力的战略选择。一是实现经济总量由小到大。按照“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的总体要求,以项目建设为牵动,2011年应实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6个,工业增加值达到49亿元,保持工业经济强劲发展势头。二是实现产业层次由低到高。规划主导产业上下游产品和产业链,重点优化整合五个产业聚集区。依托万宝装备制造园,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依托光明建材园,发展新型节能建材产业聚集区;依托萨东石化产品加工园,发展石化产品深加工产业聚集区;依托向阳新型包装材料园,发展新型包装产业聚集区;依托兴化园区,发展精细化工产业聚集区。
(二)集聚战略。工业园区存在同产业布局分散、不利于企业相互间合作等问题,发展专业化园区,培育产业集群是本区发展工业经济的必然过程。一是坚持规模化。在园区功能定位上,转变园区建设大而散、功能定位多而全的思维模式,注重园区功能的专业化。依托“一区五园”的产业定位,围绕石化、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引导配套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使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形成经济板块。二是坚持市场化。借鉴经营城市做法,实行园区建设市场化运作,由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拉开园区框架,实施滚动开发;探索把园区部分功能区作为一个项目来运作,通过引进大企业集团投资,由企业进行园区配套和厂房建设,实施连片开发。三是坚持集约化。我区土地资源十分短缺,工业集约化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是我区今后工业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要把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量作为供地重要指标,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工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大项目用地。引导外来投资、企业新建和老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效率又不高的项目,禁止入园;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无开发能力的项目依法收回所占土地,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建立城乡工业一体化机制,城乡经济发展中所需的土地资源纳入总体规划来通盘考虑,充分利用镇村闲置土地,解决土地短缺的问题。
(三)品牌战略。品牌是无形资产,缺少知名品牌,必然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是打造品牌企业。针对我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的实际,以现有70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选择一批主业突出、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有自己品牌、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年产值或销售额超千万元以上、上升空间巨大的工业企业扶持培育,认真落实扶持措施,增强我区工业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二是打造品牌产品。针对我区知名品牌较少的实际,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黑龙江省著名商标、黑龙江省名牌产品,依靠拳头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龙凤制造品牌。三是打造品牌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切实保证各类投资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税收、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外地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最大限度的扶持,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法,真正做到优惠政策用好、用活、用足。
三、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项目强后劲。项目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把项目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来抓。一是利用资源引项目。突出石化产业的主导地位,积极协调争取大庆石化公司为辖区中小石化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原料,论证聚烯烃、有机化工原料、石蜡、化纤4个深加工产业链,开发以丁辛醇、乙二醇、1,4—丁二醇为原料的高附加值项目,以腈纶、丙纶为原料的化纤制品项目,以基础油为原料的“三剂”等精细化工项目,建成一批专业化中小企业与石化大企业配套,延伸石化产业链条,建设石化强区。二是盘活资产上项目。针对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实际,开展辖区中、省、市直大企业闲置资产及镇村可利用土地调查,将闲置用地,按照场地类型、环保要求、设备情况、适合上多大规模项目,进行分门别类管理,结合投资者不同需求,提供更详尽资料,实现资产整合和优化配置,按照投资规模,合理摆放项目。三是吃透政策争项目。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大庆石化公司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大庆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等契机,从国家宏观调控、资金投向、项目准入上深入研究,主动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围绕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有针对性开发和规划一批大项目,积极“跑部进厅”,做好项目衔接工作,想方设法将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计划的“盘子”。同时,围绕市里提出建设“四个产业聚集区”,即重点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向东部产业聚集区集中;推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向东部产业集聚区集中;推进一批精细化工项目向东部产业聚集区的精细化工园区集中的发展重点,争取在产业整合过程中,将龙凤项目区享受到我市给予高新区同等的政策,为区域发展赢得更优惠的政策环境。
(二)抓招商添活力。资金紧张是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工业经济提速发展必须依靠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扩张资本解决资金困难,形成投资洼地。一是推进招商选资。南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项目较多,投资实力强、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很少。在当前土地、资金等要素日趋短缺,投资密度、单位面积产出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有选择地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将成为我们招商引资的价值取向。应有选择、有甄别、有控制地引进项目,在政策导向、考核导向、项目把关导向上进一步加以明确。二是突出招商重点。在地域上重点突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在内容上重点突出资源开发型招商;在对象上以国内外500强和全国知名企业为目标,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强、投资规模大、能提高工业经济整体水平的工业大项目。同时,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积极引进那些目前规模不大但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型项目,推动其发展壮大,使之成为未来发展的增长点。三是拓展招商渠道。促成区内现有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积极引进朋友、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力求收到“引进一个、招来一群、带动一片”的效果。同时,组建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积极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与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跑省进京,对接上级业务部门,采取大规模招商与小分队招商、专题招商与常年招商、走出去招商与请进来招商相结合的办法,争取工业大项目和专项资金,提高工作实效。
(三)抓园区夯基础。工业园区是吸收投资最为集中、经济前景最为开阔的平台载体。一是推动产业聚集。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的思路,围绕“一区四园”的产业定位,强化工业园区吸引项目入驻的主平台地位,将同一产业配套项目向园区集聚,巩固石化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升级突破;同时培育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印刷包装、机电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二是完善园区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建设光明建材园、萨东石化产品加工园主干道、给排水等设施。做好园区亮化、绿化、形象设计等基础工作,2011年建材园实现“五通一平”,其他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逐步完善,工业园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62.5%。三是创新运作机制。运用市场经济方法,对工业园区进行科学化经营管理,尝试公开拍卖园区公共设施的经营权、广告使用权、道路冠名权,把园区建设变成资本运营的过程,形成政府引导、园区和企业共同开发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同时,对可利用的农村闲置企业,按照规范程序将土地变性,由农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吸引项目入驻。
(四)抓骨干增效益。骨干工业企业是我区工业财源主要增长点,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其发展壮大。
一是做强优势企业。加大对重点和支柱型税源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扩大规模、提高档次上下功夫,帮助龙化新实业公司、石油机械厂等企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做好“三高一特”产品的技术改造,提升产业规模层次,积极开拓外地市场。
支持中泰科技、首创钢管、宝创彩板等成长性好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实施资本运营。协助规模以上企业争取土地、担保、信贷及各类专项资金扶持,帮助企业享受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在理顺银企关系,搭建平台促进银企对接,积极争取信贷资金的同时,对有上市意向的企业进行上市辅导,把庆丰集团、丰收包装、首创钢管、宝创钢构等有上市意向的企业作为重点培植对象,争取至少有1家企业达到上市融资的条件。同时,继续向市担保公司注入资金,放大流动资金贷款规模,蓄足企业发展后劲。三是提高决策能力。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对业主进行培训,帮助企业从规范内部管理入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消除家族式、近亲式管理的弊端,实现由业主个人决策向董事会集体决策、小作坊经营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
(五)抓调整优结构。当前我区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水平关键时期,应采取强势调控措施,才能加快转型步伐,赢得区域竞争先机。
一是调整行业结构。按照“存量调整、增量优化、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继续巩固石化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优势地位,推动配套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为行业发展储备后续力量,保持工业持续增长。同步培育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重点扶持以培育华夏沃德建材、昌盛达建材、远大环保设备制造为代表的拥有国家专利技术、技术密集型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步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行业;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印刷、包装,农副产品加工,机电等行业,在信贷支持、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为行业龙头企业丰收包装、中泰科技、红宝石食品、金麦隆食品提供高效服务,加速新兴行业发展壮大的进程。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工业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和延伸品牌,开展国家、省名牌产品及驰名、著名商标的申报工作。帮助企业完成质量检测、产品定位、品牌认定等基础工作,鼓励企业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引导红宝石冰淇淋、美佳宝环保门、群柏昂办公家具等企业,依靠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大的名牌产品、名星企业。2011年,力争再创建省级著名商标3件,省级名牌5件。三是调整组织结构。引导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构建和完善以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集群化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培育以首创钢管、中泰科技、丰收包装等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成为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重要依托。四是调整空间布局。细化“一区四园”的工业总体布局规划,位于主城区内的万宝园区原则上不再摆放工业项目,依托万宝现代工业园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临近主城区的光明新型建材园要建设省内最大的新型建材和化学建材生产基地,促进家具、机电等产业的集聚;向阳新型包装材料园建设成东北有一定影响的印刷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加快农产品深加工、食品等产业的集聚;萨东石化产品加工园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石化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快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集聚。同时,建立镇村工业置换退出机制,引导各村户零星工业企业逐步向前进村、向阳村、刘高手村等工业相对集中区域迁移,杜绝村村新设工业点,扶持镇村工业发展壮大,逐步构建城市与农村梯度分布、专业集聚、特色突出、协同发展的工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