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业化道路路径选择范文

工业化道路路径选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化道路路径选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工业化道路路径选择

1949年之前,我国工业体系极不完备、生产方式极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极差。从经济状况最好的1933年来看,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49.55亿元,其中工业净产值占各产业部门净产值总额的10.3%,农业则占61%。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经济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与1936年相比,农业牲畜减少26%,工业中的煤炭产量仅为1935年-1937年平均产量的70%。水泥产量只相当于1936年的42.8%。这就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出发点。

如果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沿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第二阶段(1979年-2001年)——新旧体制转换下重工业化加速成长;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至目前,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28.9%和71.1%,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都有,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2008年,虽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我国三次产业层次仍然调整为11.3%、48.6%和40.1%,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生产力布局趋向协调,地区之间经济增速差距趋向缩小。我国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段。

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新形势

1、国际化。当前,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已成为一种常态,各国政治、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正是在这种“国际化”的大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且不可避免的事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未用“全球化”表述这种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的关系,是因为“全球化”这个词虽然已被广泛使用。但还存在学术上的争论。国际上很多学者认为,国家的边界还远没有达到要消失的地步,因此,完全的全球化还没有开始,也可能不会开始——从历史上考虑,国际化从来没有变成全球化。)

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国际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我国产业发展集中于低附加值、低盈利的加工环节,在国际分工中“卖硬苦力”的情况必须设法改变。

2、信息化。信息技术是一种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即技术改进的空间很大,用途多种多样,大部分经济领域均可采用,与其他技术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能够产生更强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使得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信息化对我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不仅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已走在了前面,而且我国的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发达国家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达到80%~90%的高峰之后,现在已经下降到不足1/3,即已步入后工业社会。而发达国家信息产业部门的贡献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40%~65%,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已达到了25%~40%。既要工业化,又要信息化,这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3、资源环境。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集中到一点就是对资源能源的竞争和对旧然环境的掠夺。国家反复强调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至今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每次宏观调控后虽然暂时缓解了矛盾。但过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越来越严重。2006年,按当时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相对贫瘠的资源能源和自然环境已无法支撑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增长,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发展路径。正如同志所说。如果不下决心扭转这种过度消耗资源、过度污染环境、经济粗放发展的局面,我们将“无法向历史交代,无法向人民交代,也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

4、就业。就业对任何一个个家来说都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偏重投资拉动经济,拉动劳动力需求,我国客观上形成了“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格局。投资拉动使得产业重合较多,彼此竞争激烈。而这种竞争的结果就是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升反降:1980年-1990年,我国GDP保持了9.5%的增长,就业弹性为0.453;1991年-2000年,我国GDP保持了10%的增长,就业弹性下降到0.11;从2001年至今,就业弹性已下降到不足0.1。

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农村劳动力可以涌向刚刚起步的乡镇企业。10年前,受国企改制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国企职工大量下岗,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最终消化了那批失业人员。民营企业也在这10年中成长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而2008年蔓延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所导致的数千万寻找岗位的劳动力则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路径

新型工业化道路涉及的领域广泛、门类众多,目前要走好不可能面面俱到,而要突出重点,找好抓手。过去我们理解新型工业化主要是信息化,现在来看,还应在大力发展服务业上下工夫。

1、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从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传统工、业化意义上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意义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并不是相互排斥、有你无我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没有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依托;没有信息化,工业由大变强的目标也将不可能实现。两者相辅相成。而且唯有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才有可能促进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一要注重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产业。当前,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一起构成信息技术的核心,以此四大技术为基础形成的四大产业,即微电子产业、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包括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产业,构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产业。上述产业不仅市场前景广阔、技术进步快速、产业关联度大,而且单位增加值能耗明显低于工业部门的平均水平,因此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应当从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和维护国家产业命脉的角度出发,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二要抓好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技术改造工作。技术改造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突出特点。当前正是实施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看,我国注重技术改造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就比较强。而在工业社会,没有制造业,特别是没有装备制造业,就没有工业化可言。应集中力量、扶持重点,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力争在一个或几个行业中有所突破,其中,包括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

2、发展服务业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实践表明,工业文明高度成熟后,会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人们不再满足于有形的产品,而是需要更多无形的服务。于是,服务业也就顺理成章的发展壮大,大量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转移。英国有30%的就业人日从事服务业,美国为15%。英国有41%的就业人口从事服务业,美国为38%。进入20世纪,英美等国家的服务业就业人口开始超越工业。目前英美的服务业就业人口都已超过70%。从工业人口看,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接近30%的就业人口可能是工业吸纳就业的合理能力。我国工业目前的就业人口正好和这个水平接近,可能将无法再大规模接纳新增劳动力。唯有将希望寄托在服务业。有学者认为,我国应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但单从就业角度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同样重要。金融、医疗、教育等一些高级形态的服务业,目前大多受严格的行政管制,餐饮娱乐、美容美发等初级形态的服务业发展可能会使更多底层人群获得就业机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不是单纯的思路问题,更不是技术问题,关键还要使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相适应——改革开放要有新突破。必须进一步消除目前仍然存在的机制和体制性障碍,完善市场竞争规则。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高劳动者报酬,把需求的欲望和能力建立在有足够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否则仍会走回旧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