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机工业发展论文范文

农机工业发展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机工业发展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机工业发展论文

1发展现状

1.1生产规模恢复较快。

截止目前,湖北省共有农机生产企业183家,除鄂州市外,其他12个市州都有生产企业,其中武汉市达到48家,荆州市38家,宜昌市29家。截止2012年底,全省农机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实现工业销售值为22.4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为5.14亿元,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达10亿元以上,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亿元左右,技术改造投资显著扩大。武汉黄鹤拖拉机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2012年达到1.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在5000万元以上。

1.2产品种类不断增加。

近几年来,我省切实加大技术引进、研究开发和更新改造力度,调整提高老产品,开发投产新产品,产品种类明显增多。2010年,在省农机局的协调促动下,东风公司与日本井关农机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东风井关公司,落户襄阳,已投产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2014年拟投产大中型拖拉机。截至2012年,全省农机生产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突破1000个。本地企业纳入湖北推广目录的产品显著增多,其中湖北金驰达20个,武汉黄鹤18个,武汉天牧13个,湖北鑫吉10个,湖北星胜9个。

1.3产品结构渐趋完善。

近几年来,湖北本土企业立足我省实际,积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切实加大产品开发升级力度,开发生产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仅2012年全省鉴定农机新产品就达378个。武汉黄鹤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生产的插秧机和油菜直播机,一经投放市场就供不应求,插秧机年销售达2000台,油菜直播机达3000台以上。目前,全省农机产品种类包括拖拉机、插秧机、收获机械、微耕机、旋耕机、油菜精量直播机、机耕船、风冷柴油机、小型挖掘机、中耕追肥机、割灌机、果(茶)修剪机、太阳能杀虫灯,钢架大棚、喷雾器、饲料加工机、农用工程机械、禽畜养殖机械,众多品类涵盖了田间作业、养殖业和设施农业机械。2013年,全省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机产品销售额达到37亿元,其中我省本地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占30.9%。

1.4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近年来,在市场利好的带动下,科研院所和企业对农机科技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研发能力增强、科技含量提升,本省农机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品牌效应初显。湖北省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纳入国家推广目录的有235个,东风井关插秧机、金驰船式拖拉机、黄鹤油菜直播机远销外省,深受各地农民欢迎,品牌美誉度逐步提升。五是资本关注度较高。由于规模扩大、效益提高、前景看好,农机生产制造领域已成为自由资本、工商资本、风投资本关注和流入的重要洼地。湖北长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兴建农机产业园,目前已经开工建设。产业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占地1000亩(1hm2=15亩),集农机生产、销售、研发、展示功能于一体;该公司还与湖北金驰、武汉黄鹤等企业接洽,拟投资合作支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我省农机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农机工业发展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农机工业发展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2.1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不大、品牌不响。

突出表现为我省农机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全国农机市场上的地位不高、市场支配能力不强,大型农机制造企业空白,大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全国农机制造企业近万家,湖北只有不到200家,占比不到2%,规模以上企业更少,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仅为山东福田重工的7%,且没有几个在全国可以叫得响的品牌。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大型化、节能环保化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这将对农机制造企业的技术、资金实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型农机制造企业优势必将进一步增强,规模小、没有品牌的小型农机制造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淘汰。船式拖拉机(机耕船)是我省最早研发、最具有湖北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机产品,全省生产船式拖拉机(机耕船)的农机企业多达21家,但其产值仅1亿多元,其中最大生产企业———湖北金驰产值也只有2000多万元,其他多为小微企业,如果没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其生存能力堪忧。

2.2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突出表现为企业创新能力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严重;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家底较薄,投资能力较差,规模化生产能力不足;受地域条件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和改善生产条件难度大。据调查,全省农机企业生产的1000个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仅占20%,大部分产品都是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如生物质气化炉、育秧秧架等。90%以上的企业都是以生产小型农机和田间作业机具为主,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偏低,并且技术断档,能耗高、排放水平低,如微耕机、条播机等。我省农机企业产品覆盖14大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大于5000万元)仅有19家,占10%;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更少,只有8家。我省农机工业多为20世纪经过市场淘汰留存下的部分农机企业,或由原来国有企业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其家底不丰,多靠自身滚动发展,自我投资能力不强。除武汉市外,在其他县市的农机制造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困难重重,生产工人、技术员年龄多为50岁左右,他们对先进制造技术了解不多,掌握不够,直接影响产品质量。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机企业还存在生产技术条件差、生产管理落后、售后服务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

2.3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不优。

突出表现为国家虽已制定支持农机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落实难度大,且由于我省农机工业企业多为小微企业,相关扶持政策更难以到位。加之,国家对农机行业长期实行的是低价格政策,导致农机在机械行业中属利润最低的行业,农机制造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难以进行。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我省农机的制造和管理水平与之存在40年左右的差距。当前,国家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工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除此之外,在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改造、高技能人才引进等方面,结合湖北实际的相关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当农机销售市场火爆时,许多机械加工企业想跳进“农门”,这就导致重复投资浪费严重,同质化程度高,农机销售市场混乱;当农机销售市场处在低谷,企业利润低时,这些企业又跳出“农门”,从而导致农机工业萎缩,农民无机可买。同时,由于进入农机制造业的门槛太低,有的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把一些技术含量低,市场已淘汰,法律法规已禁止生产销售的农机产品引入我省,如所谓的多功能拖拉机(或变型拖拉机),使农机行业中散、乱、差、小、低的局面难以得到整治。与此同时,对农机工业的行业归口管理职能不清,定位尴尬也是其难以获得政府支持的重要原因。农机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在省经信委中应当归口为机械汽车处,但与其他装备制造业相比,农机企业规模太小,难以得到足够重视,若归口为中小企业处,又更加难以得到支持。在争取科技创新项目时,尽管农机工业对农业现代化极其重要,但其在工口中难以脱颖而出,极难获得项目组的青睐。

2.4农机产品针对性不强。

农机产品相比其他机械产品,有着比较强的适应性,我省农业生产环境、种植制度、地形地貌等与外省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生产所需的农业机械产品也相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发展本省农机工业企业,就是需要我省农机工业企业能立足湖北农业发展实际,生产销售适合湖北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产品。但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先发优势特别重要,在某东部省份的众多合资企业长期占据我省农机市场之后,各周边省份如河南、湖南、安徽、重庆均已领先我省,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农机工业,对我省农机工业形成“围剿”之势。因此,发展具有湖北特色农机工业显得尤为紧迫。从现有农机产品看,船式拖拉机(机耕船)算得上湖北特色农机产品,东风井关生产的水稻插秧机填补了我省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空白,武汉黄鹤公司生产的油菜直播机为解决我省油菜生产机械化提供了比较好的产品,随州双利公司生产的小型水稻收割机在山区丘陵地区具有较强适应性,通山玉龙公司生产的捡拾压捆机为农作物秸秆回收处理提供了较好机具,洪湖乾元公司生产的清淤机为地处鱼米之乡的农民带来了福音。其他大部分企业多为仿造外省产品,其针对性不强。我省作为农业大省,水稻、油菜、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还没有完全实现,急需农机企业提供性能可靠的农业装备,现有在用的产品90%以上为外省产品。

3我省农机工业发展的建议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而发展农机工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实现农机产品本土化,不仅可以扩大本省内需,减少经济增长对外贸和投资的依赖,同时也可促进本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为此,必须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做好农机工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湖北农机工业健康发展。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湖北省农机工业总体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机械工业振兴目标,加快农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农机企业集团,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着力抓好一批农业急需的重点产品,大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突破限制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装备的瓶颈,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品种齐全、适用优质的各类农机装备,利用湖北省雄厚的机械工业制造能力,打造出一个既能满足湖北乃至国内“三农”市场需求,又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的湖北农机工业体系。

3.2苦练内功,提档升级。

切实加强“产学研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农机工业企业要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组建行业性、非盈利性的民间社团产学研合作组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改组、兼并、组合,形成几个集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农机企业集团,真正形成有实力的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带动全行业技术、质量及竞争能力的提高,有效解决我省农机行业生产厂分布散、生产规模小、重复生产严重、产品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使我省农机工业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

3.3政府引导,科技支撑。

目前,湖北省农机科研体系的协同性和整体性较弱,产学研结合还处在浅层面,由于缺少有机联合机制,各方面的科技力量自成体系,研究方向与力量分散重复,难以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撑。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及科技政策导向,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联盟的快速发展,积极打造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机科技开发和创新体系。政府应提高对农机工业企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在技术开发,企业改造、重组等方面给予财政、政策支持和积极的引导、干预。同时,鼓励相关行业的生产企业转入农机行业,支持农机行业加快战略性重组。

3.4政策扶持,金融促动。

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对本省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机产品,提高补贴标准;通过公共财政政策,重点发展专业化企业集群,引导分散的农机生产企业抱团发展,对创新型农机制造企业和农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予以专项财政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或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低息贷款,政府并给予贴息;逐步建立起包括政府财政、产业资本、风险资本、金融资本、民营资本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作者:皮少成吴昭雄单位:湖北省农机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