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饲料工业发展情况与前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青海饲料工业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跨行业、跨部门的饲料厂、饲料加工车间及个体饲料加工点。初步形成了包括饲料原料、饲料加工、饲料添加剂以及行业管理、饲料科研、饲料人才培训及饲料检测组成的饲料工业体系。根据2005年底调查统计,青海省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加工点)74家,其中时产5-10吨的大型饲料企业4家,时产≥2.5吨(年单班产量0.5万吨)的中型饲料厂13家,时产≥1吨(年单班产量低于0.5万吨,≥0.2万吨)的小型饲料厂24家,时产1吨以下的饲料企业(包括个体加工点)31家,年单班生产能力为22.4万吨,生产的饲料产品主要有混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草颗粒、草块和动物源性饲料骨粉、肉骨粉及磷酸氢钙等产品。青海省现有饲料原料菜子饼生产基地4个,年生产规模4万吨;生产饲料原料骨粉、肉骨粉和磷酸氢钙的企业15家,年生产能力2万余吨,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青海省饲料工业企业生产的各类饲料产品总量达14.5万吨。其中配合饲料10.01万吨,饲料原料菜子饼2.03万吨,肉骨粉2.2万吨,饲料添加剂0.6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达2.15亿元。
2青海省饲料工业的发展特点
2.1饲料生产稳中有升,饲料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与1997年青海省的饲料工业调查统计相比,虽然饲料生产企业数量减少了23家,但配合饲料产品年末单班加工能力由12万吨,提高到2005年末的22.4万吨,提高了87%,年平均增长10.8%。混和、配合饲料的产量由7.35万吨上升到10.01万吨,提高36.2%,年平均增长4.5%。并且饲料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设备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大型饲料加工厂的设备配套率和自动化程度显著改善。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技术人员比例明显增加,有力地加快了饲料工业的发展。
2.2产品结构趋于合理,饲料质量明显提高。原来主要以生产低档混合饲料为主,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在能够生产各种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营养需求的全价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等系列产品。通过近年来的饲料质量安全抽检表明,饲料产品合格率逐年提高。2005年抽检各种饲料111批次,合格110批次,合格率为99.19%。与1995年相比,抽查的合格率上升了29个百分点。同时在养殖企业配合饲料及饮水中连续几年尚未检出盐酸克伦特罗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物质。
2.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骨干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2005年青海省实际生产配合饲料10.01万吨,其中排名前3位饲料骨干企业近几年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饲料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生产的配合饲料达4.3万吨,占青海省总量的44%,产品辐射到全省各地以及周边省区。而小型饲料加工厂(车间)的低档混合饲料市场呈逐渐萎缩的趋势。一些骨干企业在发展好主导产业的同时,以饲料为依托,积极与省内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以及某些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进行牛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饲草料种植加工等合作项目,形成强强联合,逐步向集团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2.4饲料科研和技术推广成效显著。近年来,饲料科研成果显著,特别是在高寒地区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小麦、青稞和菜子饼等饲料资源开发,反刍动物饲料配方、奶牛预混合饲料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有些科技成果应用到饲料产品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
3饲料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养殖水平低,市场开发不足。养殖业以分散养殖为主,缺乏有规模的养殖企业,农牧民的观念滞后,缺乏科学养殖知识,养殖水平不高,对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认识不足,主要以自产自配料为主,优质饲料入户率偏低,饲料市场相对狭小,饲料的产销量与青海省畜牧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3.2饲料企业生产规模小、品种少、效益低下。青海省绝大部分饲料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导致饲料企业单位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现仅有几家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先进,配套性能良好,能够生产不同品种的全价配合饲料外,大部分小型企业设备简陋,饲料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只能生产低档混合饲料,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理想。
3.3宏观管理能力低,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由于州(地)、县农牧部门对饲料管理职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管,饲料产品的生产、经营不规范,市场上无标准、无标签、无产品合格证和无生产许可证的“四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流通量大,侵害子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危害了广大消费者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饲料工业的稳定发展。
4发展饲料工业的有利因素及发展前景
虽然我省的饲料工业存在着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等诸多不利因素,但是全省的饲料工业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困难与挑战并存。近年来国家出台制定了促进饲料工业的优惠政策,使饲料工业发展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我省上下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畜牧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性逐步转变,农牧民群众对饲料有了新的认识,饲料入户率逐步提高。实施“西繁东育”工程、退牧还草工程和正在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有力的推动了饲料工业的发展。因此,饲料工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4.1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保证了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200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快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取消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审批程序后加强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4]884号)文件,青海省政府于2003年11月以青政165号文件转发了《关于青海省加快饲料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合理调整饲料产业布局,加快饲料原料基地建设,减轻企业税赋,保证饲料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政策方面的保障。
4.2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促使饲料工业健康发展。一是农区实施了“西繁东育”工程。省上每年投入资金700—1000万元,作为贴息补贴农牧民,每年从牧区贩运农区育肥牛羊200多万头(只)左右,二是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几年来由于猪肉价格持续走高,生猪出栏和存栏逐步增加,2005年末生猪存栏达到106万多头,同比增加5.83万头。三是奶牛养殖方兴未艾。青海省大型乳业企业年加工液态奶4万吨的生产线已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加之周边省份也开始在青海省收购鲜奶,牛奶需求量上升,奶牛业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2005年底存栏奶牛及改良牛17.13万头,同比增加3.12万头。这些有利因素将有力的拉动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
4.3青南牧区越冬饲料贮备等工程项目,拉动了饲料工业的发展。1998年启动实施青南牧区越冬饲料以来,共投入资金近1.37亿元,生产、调运牛羊精料补充饲料7.4万多吨,有力的促进了反刍动物饲料的推广应用。在这一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加快了反刍动物的育肥补饲,反刍动物饲料产销量年增长10%以上。同时近年来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每年禁牧天然草场至少在66.66万公顷以上,约有100万头以上的牛羊进入舍饲或半舍饲圈养,饲草和饲料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青海省的饲料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4.4畜产品的价格持续走高,推动饲料工业的发展。根据调查了解,自去年以来,畜产品销售价格稳中有增。猪肉销售价格在高位运行,牛羊肉和牛奶价格上涨,每公斤分别为14.86元、15.62元、15.28元和1.5元,同比上涨2.68元、0.94元、1.69元和0.3元,涨幅分别为22%、6.4%、12.4和15%。畜禽养殖效益明显。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饲料的需求量将明显增加。通过以上综合分析,目前青海省生产各类饲料产品仅为14.5万吨左右,与畜牧业的发展形势相比差距较大,预计青海省今后各种饲料的实际需求量达到100万吨,才能基本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因而饲料工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