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设计思维与现代技术制约下工业产品构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进入工业生产时代和信息科技时代,在人的设计谋划与科技的协助之下,工业产品设计在实用、经济、美观的人类要求中丰富着我们的物质与精神世界。每一种新产品的设计都意味着人类在为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付出了智慧与才能。科技的发展、工业的进步使设计走向一种运筹帷幄的规划设想。设计师在产品的设计时必须全面地关注产品的功能、材料、加工以及审美、价格等多方面的影响。确切地讲,设计师完善的设计思维成为产品诞生的源泉,技术与材料的加工生产也成为产品存在的物质依存。可见,设计思维与工业技术的相互制约成为了产品出现的必备条件。
1设计思维是工业产品设计的先决条件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从设想、计划、制作、使用、流通、消费等环节需要综合考虑的过程,设计的过程充满了创造与思索的因素。按中国传统文化理解,设计者乃智者。《考工记》云:“知(智)者创物”。创造是人类劳动中最高级、最活跃、最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实践活动。人类的创造性实践无论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衣食住行等各个角度,在逐步认识并学会利用、控制、征服、自然,又在不断改善、创新人类的生活环境与劳动环境的文明中,思维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化功不可没。从设计的角度分析,“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1]。因为思维是成就设计的首要条件,设计者思维能力的创新与否是设计成果优劣的最关键因素。即“设计”是前提,“思维”是手段,“产品”是目的。
1.1设计思维是艺术与科学思维的结合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产物。在思维的层次上,设计思维同样包含了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这两种思维的特点,应该说是这两种思维方式整合的结果。艺术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特征,包括灵感思维(或直觉)在内。而所谓科学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它是一步步推下去的、是线性的、或者又分叉,是枝杈型的……”[2]。设计思维的过程非常复杂,表现出了综合思维的特质。这种思维方式的内容主要有观察、选择、感受、分析、推理的能力,直觉、想象、抽象、概括的能力等。每个阶段的思维演进过程基本上都是从形象思维启发开始,再以逻辑思维的推理渐进,是设计师理性与感性思维激烈碰撞和充分融合的思维方式。在工业造型设计构思时,设计方案是设计思维的表象,设计思维决定着设计方案的优劣。设计思维既要求产品设计中的形式具备审美精神功能的创造,又必须要求服从产品的物质功能。设计中的艺术思维在设计思维中具有相对重要的地位。设计师对产品形式的构思过程,是融合理智和审美情感,然后,创造新的、审美的产品形态构思过程。设计师在完成纸面的设计方案以及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一直围绕着产品的形象作探讨。应该说,艺术思维在产品设计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始终贯穿,遵循着“形式表达情感”的设计理念。产品外在形象或形式构思的形象思维过程不完全是幻想的,自由的,是必须建立在产品内在科学的合理结构基础之上,是结构和功能合理而美好的形态展现。因此,设计思维是艺术和科学思维的统一。
1.2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始终是创造性实践活动形成的根本前提,也是指导其发展变化的方法论。设计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以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构思并最终生产出设计产品的过程。赖声川先生说:创意是看到新的可能,再将这些可能性组合成作品的过程。设计思维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求新求异的思维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创新也就无所谓设计。不敢求新求异,是永远不可能在创新方面有任何作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设计的原动力,对创造性思维的领悟和把握,决定了设计成果的价值。想象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或直觉感悟。对思维中的直觉或言感悟曾作过专门研究的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此做出调查的结果是:33%的创新者认为自己经常得力于直觉,有50%的科学家认为自己取得新突破的过程中偶尔得益于直觉,这一结果表明,直觉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在创新思维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但是还有17%的人认为自己的创造与直觉无关,而是来源于知识的积累[3]。古语云:“人成于学”。设计人员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释放是多学科知识与思辨能力的共同栽培,设计者要重视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人文学科以及设计教育的理论,系统地加強艺术文化的熏陶,加強多种艺术门类的广泛了解,熟悉造型设计规律,掌握“造型与形式”的表现法则。同时还要关注当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尽可能获取大量的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开阔视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世界著名数学家高斯在谈到他求证数年无果,而后来直觉帮他解开难题的思维经过时,非常有体会地说:“终于在两天以前我成功了……象闪电一样,谜一下解开了。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导线把我原先的知识和使我成功的东西连续了起来。”[4]可见,知识的积累和直觉的敏感联想都是创新的基础和来源。设计存在的意义本身也是创新的需要。
1.3设计思维具有逻辑思辨特因斯坦强调:“没有思辨精神,就没有创造性科学的能力”[5]。勿庸讳言,创新思维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与敏锐的直觉,更离不开它们与极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统一。约瑟夫•沃拉斯认为创造的过程包括准备、沉思、启迪和求证四个阶段。也可以说,调查、分析、突破、重构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艰辛而漫长的进程。通常认为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观察和体会。事实上在产品设计行为实现过程中如果缺乏对思考方式、思维组织模式的理性思考,缺乏对产品在形态造型语言的推敲、色彩材质的选择和行为理念的把握的逻辑思维,必然难以创造出符合社会需求和满足人们使用的高品质生活方式的物品行动。数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从感觉经验得到的事实真理是偶然的,只有依靠理性推论得到的真理才具有必然性,认识的任务就是把心灵中原本不清晰的潜在观念加工成清晰的观念。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创新天才都善于在直觉和想象之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严格的逻辑论证后,对它们进行独特性的组合,探讨所设想的解决方案与它们的可行性。一般说来,越是能在最看不出联系的事物之间建立起逻辑上的联系,表现出来的创造力也就越强,这类创新的意义也可能愈大,因此所获得的发现往往具有的普遍性也就愈大。比如亨特通过思考割过茸的鹿角继续生长的这一现象,联想到人体侧支循环的存在及其扩张的可能性成因,并由此得出可以用结扎法治疗动脉瘤,从而奠定了现代外科学的基础。可见,设计思维经过逻辑的推理与联想,才能使设计思维真正地通过设计的表现形式实现化。否则,只会带来偶然的、短暂的和缺少系统的结果。
2现代科技是工业产品设计的物质依托
工业设计是由工业革命的产业化发展而来,工业设计本身就与先进的科技存在着必然的联系[6],二者相辅相成。在中国古代的造物思想中,设计与制作始终是造物的两个方面。唐代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提出:“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即“匠心独运”的设计思想。“‘独’即‘独特’;‘运’即‘运用’,‘匠心独运’指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7],设计创新。这种思想反映在设计领域,仅仅具备“匠心”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运用“匠心”并付诸实践的能力。创新不是存在于想象和概念中,而是一种在创意的基础上运用科技的造物活动。技术条件,包括材料、制造技术和手段,是产品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产品设计的水平与质量是建立在工业所那个从结构、体系和条件基础之上的,它受工业生产的条件和可能性的制约”[8]对此,先秦时期的官书《考工记》也指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设计与制作的原则。
2.1科技发展引导设计方向科技是一种资源,而人类享受这种资源的方式就是设计。设计在技术的限制中从事创作,对科技的把握并不会妨碍设计规划;相反,可以为设计创新提供新的选择。利用科技、创造产品,设计使得科技的“可能”转变为现实。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电能的使用就成就了许多新的设计,电灯、电话以及电动生产工具、电动交通工具等,以电为能源的产品陆续诞生。同样,石英数码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的发明,也引发了钟表设计和液晶显示器的革命。现在大量的充斥着我们生活的石英手表、液晶电视、液晶电脑等都是这些科技与设计结合的成功例证。西班牙的设计先驱恩里•萨图就一直坚持“西班牙传统+个人创造+应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的设计路线,为人们带来许多饱受赞誉的传世之作。今天,科技的发展为设计打开了广阔的前景。工业设计由于在产品中采用了微型电子组件后,设计的弹性越来越大,产品的小型化与个性化设计成为可能。微型处理器被广泛地应用于洗衣机、汽车等设计,出现许多智能化的、会思考的机械产品。微型电脑的诞生,更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当下,新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快,原因一是由于罐络技术使信息流通方便快捷;二是先进的研究实验设备缩短了实验周期;三是多种技术的相互支持使概念容易成为现实[9]。这是现代产品产生的条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民生需求的必然。
2.2现代加工技术是设计制作的前提产品是以实用功利为中心的物质生产,产品加工与生产的方式往往决定着设计的样式。由于加工技术的限制,早期的许多家庭用品,如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在造型的设计方面都比较庞大、方正、平面较多。由于金属冲压技术的发展,整体、圆滑、流畅的曲面为流线型形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保证。福特汽车流水线的投入,使汽车走入批量化的生产状态,成为中产阶级的消费品,进而扩展人们的活动空间,也同时改变了城市的发展格局。而当下的加工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从整体上迈进了与信息产业结合、更新的阶段。由于电脑信息技术与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机械化生产发生了重大变革,出现了灵捷制造技术等新的制造方式与体系。在电脑的自动控制技术的调节模式下,大批量、标准化的刚性生产方式变成了小批量、多样化、灵活的柔性生产方式,设计与加工制造同时整合进行,大大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时间。加工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更加紧密,设计的工程性也更加突显。
2.3材料的发展是产品创新的条件21世纪的到来,工业文明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微电子技术、光学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的时代,新的材料的出现,激励着设计师进行新的设计形式的探索。早在中国古代的造物科学中就有“就材加工,量材为用”的说法,这是很有道理的。追问历史,对20世纪的设计影响最大的材料,毫无疑问就是塑料的发明与广泛使用。这种复合型的人工材料成本低廉,又易于成型和脱模,更适宜表现产品符号和发挥设计个性。在二战中就赢得了“战争的神奇材料”之名,60年代更是被称为“塑料的时代”,使得许多产品设计呈现出新颖的设计形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为设计开辟了广泛的前景。微电子技术,使电子产品越来越趋于小型化;电脑与数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个性化设计、趣味性设计有了便利。可见,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趋势下,许多时候设计师对产品形式的构思过程,是建立在新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产品的形式,体现强烈的时代美感,这也成为产品设计师的必要任务所在。
3结束语
我们生活在工业产品包围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娱乐、出行等等,每一种活动都离不开工业产品的协助。既享受着产品为我们带来的便捷、舒适、情趣、快乐,同时也有过对产品使用与维修等带来的不便和烦恼。产品是设计与制造共同协作的结果,产品的优劣也主要取决于这两个因素,一是设计;二是制造。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是产品诞生的源泉,是成就设计成果的首要条件。设计师在设计形式方面的艺术审美、创新性的突破、完善的逻辑等等综合性的思维整合,造就着优秀的产品设计方案。也可以说,设计思维成就设计师的梦想。作为工业产品设计物质依托的现代科技,在新的加工、材料等制造工艺的通力打造下,现代科技将设计梦想变成为现实。因而,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在设计思维和现代技术的制约下,工业产品迸发出了智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