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优化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使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各国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在世界市场赢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国际市场占优势的国家或产业,往往会要求其他国家开放市场、减少限制,而不占优势的国家或产业,往往会要求政府采取保护措施,以推动本产业的发展。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与越来越严峻的地球环境,绿色经济与低碳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趋势。面对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普及,中国更应该优化产业发展方向,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中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优势以劳动成本低为主,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应当以提升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及提升节能环保水平为突破口,提升国家竞争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业制成品;国际贸易;产品竞争力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低碳经济概念是随着全球气候恶化、资源消耗加剧以及能源越来越紧张而提出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要求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全世界共同对抗地球的破坏,保护世界共同的地球。世界各国的发展都避免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即在工业经济的起步阶段,由于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资源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而当经济发展进入到发达阶段,随着市场的成熟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资源节约的必要性,并着手修复被污染的环境。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社会从整体上来看已经逐渐从原始的农业社会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节能减排、地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自从英国学者在2003年将低碳经济作为独立概念提出以来,世界各国逐渐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级长远规划,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重新审视了世界面临的共同气候困境,号召约束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可持续经济。
2.研究意义在现代国际经济市场中,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由于包含了更多的经济增加值,被各国作为国际贸易追求的重要目标,通过加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提升经济附加值来创造利润,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体,经济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长达两百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全球工业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85年至今,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连年上升,达到95%以上。在需求收入弹性、劳动价值以及边际效用等市场经济各要素方面,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都有较大差异,面对低碳经济这一国际趋势以及中国工业生产科技含量仍有待提升这一实际情况,中国如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中国企业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当前国际贸易领域亟需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1.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中的“碳”即是指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和浪费。牛巨林(2018)认为,我国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还需要解决固有消费结构较难撼动、能耗总量依旧很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较快、制度和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陈建清等(2018)通过构建更新升级产品零部件供应商选择的指标体系,发现在低碳约束下,产品升级和更新都受到较大的影响。2.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是相对与初级产品和原料而言的,是经过复杂加工的工业产品和制成品。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87万亿元,从结构上看,主要进口原材料、农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魏浩在2008年提到,我国国际贸易对外依存度较高,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优势仍然只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需要提升工业制成品中等科技含量的产品,培育中坚力量(金碚等,2018),提升产品密度和附加值,摆脱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牢笼。3.国际竞争力产品或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往往通过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来体现,在行业研究领域,一般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Competitiveness)指数来衡量国际贸易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若是其值接近于0,则该国该行业竞争力接近于平均水平;若是值为-1,则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国际竞争力越弱;若是值为1,则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于1则表示国际竞争力越强。
三、低碳经济下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特点
1.出口贸易优势弱化长期以来,我国均保持着劳动成本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优势较大。但近几年来,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是依靠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取得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符合高生产率、低浪费的要求。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居民素质和人均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世界工厂”也有从中国转移到周边国家的趋势。我国的传统出口贸易优势被弱化,作为较大市场的世界发达国家对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的兴趣逐渐超过廉价但低效的产品。
2.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世界各国都依据国家利益调整对外政策,当西方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占据国际贸易优势地位时,在国际上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号召各个国家开放市场,其实质是希望相对落后但是市场广阔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销售商品的市场来源。而当之前相对落后的国家逐渐崛起,形成本国的优势产业并逐渐强大时,掌握世界经济话语权的西方发达国家却又宣传“大国威胁论”,号召各国政府采取政策保护本国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给了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借口,很多国家构建绿色壁垒,人为地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制造障碍,致使中国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3.国际经济参与度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成为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有机整体,货物的运输、信息的传递以及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仍不可避免。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并努力和世界融为一体,在世界经济之林中开辟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绿色经济条件下,注重节能环保、认可绿色经济的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程度进一步提升,尽管中国经济起步较晚,但中国不逃避大国责任,承担了远超过自己应当承担的节能减排义务,取得了世界各国的尊敬,同时也推动了国际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
4.出口产品多样性增加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无法长期保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必须设法破除绿色壁垒,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往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逐渐向综合性、高科技、多样性转变,在产品科技含量方面,只有保持技术优势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真正绝对优势地位,不至于被竞争对手替代或超越,也只有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摆脱单一的出口结构,才能使进口国政策对出口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的话语权。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优势,才不惧怕别国的壁垒政策,长期保持着对外贸易的优势。
四、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现状
1.长期保持较高增速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自改革开放以来,增长迅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出口贸易额仅为45.3亿美元,但发展迅猛,1981年便突破100亿美元,1994年,中国出口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2004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便已超过5000亿美元。这种较高的增长速度与我国的经济政策分不开,正式由于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同时依靠我国的比较优势,逐渐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国际贸易份额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不断扩大,这既体现了国际分工的不断发展,也表现出我国经济逐渐同国际接轨。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与外界的经济交流,闭关锁国是注定无法成长和发展的,最后摆脱不了被国际抛弃、被先进国家压榨的命运。我国的进出口总量不断扩大,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不断增加,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我国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顺差带来的外汇为我国换取宝贵的资源赢得了条件,缓解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汇资源极度缺乏的困境。
3.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商品出口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国际贸易中,出口加工贸易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份额的绝大部分,但是加工贸易的科技含量并不高,高科技产品仍然是我国国际贸易的薄弱环节。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各国绿色壁垒政策中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加工工业。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和产品仍然较为缺乏,诸如摄影器材、电脑处理器等涉及范围较广的民用产业都由外国企业所控制,其成本不高却可以依靠高附加值带来巨大收益。4.市场集中度较高由于我国贸易结构较为单一,导致我国出口市场也比较集中。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会降低国际贸易的安全性,出口贸易容易受到进口市场的控制与影响。近年来,尽管我国已经有意识地开拓其他国家市场,但由于国际局势与地缘政治的影响,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仍然以美国、欧盟、东南亚等为主,市场集中度较高。如果外部需求突然收缩,我国出口贸易便会受到巨大打击,进而影响到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
五、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提升对策
1.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只有提升产品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努力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才能真正迎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当树立科学的国际贸易理念,抛弃传统的短视观念,在充分认识到比较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不但要取得外汇收入,而且要占领国际市场,将短期优势强化为长期优势,进而转变为国家经济优势。
2.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附加值,注重产品质量是国际贸易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国际贸易面对的是全球市场,短期内依靠消耗资源和环境红利带来的利润无法长期维持,也不利于进口国经济的稳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中国企业应当取长补短,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但要维护传统市场,更要处理好“一带一路”带来的新兴市场与新的出口增长点。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政治与经济往往相互影响。国际政治地位以国际经济实力为后盾,而国际经济地位又往往受到政治局势的影响。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不但要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发展思路,而且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国际政治经济的话语权,通过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带动国际经济的发展。未来的低碳经济发展节奏应当由中国来主导,打破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与绿色壁垒的垄断。
参考文献:
[1]戴旻,左伟江.低碳经济视阈下外贸增长方式转型绩效与对策思考———以江西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8(08).
[2]皇甫春阳.基于低碳约束的外向型企业生产与贸易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3]翁曼莉.低碳经济视阈下福建省贸易结构转型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4]冯雯洁,武戈.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贸易的碳排放及环境效应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01).
[5]王钰.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作者:李玉婷 单位: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