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遗存的构成特征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该文根据系列遗产理论和《下塔吉尔宪章》,在实地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大连市工业遗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从历史时期、行业门类、保护级别、遗产类型、空间分布5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大连工业遗存的构成情况与特征,为大连工业遗存的进一步认定、保护和再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工业遗产;构成;特征;大连
一个城市或地区工业遗存囊括的内容与遗存个体之间的联系纷繁复杂,要对地区工业遗存做出全面的评估与认定,其构成和特征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大连是中国东北近代重要的工业城市代表,也是少数几个完全被殖民的近代城市之一,因此也遗留下较多具有特色的工业遗存,其中旅顺船坞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全国仅11项),它们足以使得大连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遗存聚集城市之一,因此对大连市工业遗存的构成与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下塔吉尔宪章》关于工业遗产的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①根据笔者的调查与评价,确定大连市符合工业遗产条件的共有118个,因多数尚未正式认定,故本文暂且统称为工业遗存。
1大连工业遗产的历史构成与特征分析
1.1多次易主导致的畸形的工业发展历程
大连工业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清末的发展萌芽期,到俄占的基础发展期,与日占时的垄断畸形发展期,再到最后新中国成立至今得来不易的较为稳定的进步发展期,总体呈现起步—垄断与畸形—稳步发展的进程,整个工业发展期间,由于大连多次易主,呈现了因发展目的的不同而导致的工业发展方向差异的现象,由清末海防军工业带来的工业产生,到沙俄长期占领为目的的交通、供应业的发展,再到日占早期长期占领目的的工业多项发展及后期充当军事经济的垄断与邪恶目的的发展,最后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恢复国民经济的稳步长足发展,整体上具有多次易主导致的工业畸形发展的历史特征。
1.2工业遗存历史时期构成以日占时期为主体
随着各个时期大连主要占据势力的更迭与回归,大连的工业发展也经过了起起伏伏的变化。每个时期都遗留有大量的遗产,它们不仅反映了大连近代工业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概况和特点。大连工业遗产现状多为日占时期建设运营的,在118处中共有78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量工业企业于日占时期诞生,其余三个时期工业遗产保留较少,而这些工业遗产则是清末、沙俄强占及新中国发展的重要见证,对于大连整个工业发展史来讲,这期间的遗产信息相对脆弱,需要予以特别关照,以避免发展历史的断代,不利于后期的研究(图1)。
2大连工业遗存的行业构成与特征分析
2.1行业构成情况
国内关于工业遗存的行业分类方法尚不统一,本文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将大连工业遗存按照其所属的行业门类,分为B采矿业、C制造业、D供应业、G交通运输业四个行业门类,遗存行业构成参看表1,图2。
2.2工业遗存行业构成呈现出较为完善的特征
总体来说,大连工业遗存所涉及的行业门类是全面的,这也是一个城市工业发展体系全面程度的一大表现,大连作为辽东半岛缺少地理纵深的城市,依靠其漫长的海岸线及东北出海门户的优势,成为成功发展全面工业类型的较为典型案例,对于一个工业城市的工业发展总体状况和城市工业特点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而大连工业遗存所属的行业门类中,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占比较大,各为44个,这也符合大连海港与临港制造业的海港城市工业发展情况。但通过分析,目前采矿业仅有1处工业遗存,即大连石灰石矿,为大连第一水泥厂的矿石开采基地之一。它体现了大连水泥产品完整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为完整体现大连工业的全产业链,该工业遗存应进行科学的保护与再利用。
3大连工业遗存的保护级别构成与特征分析
3.1保护级别构成情况
在笔者确定的118个大连工业遗存中,截止2018年4月,已被列为文物或历史建筑的有23个,在这23个文物中,旅顺船坞被国家工信部列为首批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录(全国共计11处)(表2,图3)。
3.2工业遗存的保护依赖于划为文物的形式
工业遗存的保护呈现出依赖于划为文物的形式,被列为文物的工业遗存基本得到了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而更多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存则无人问津。旅顺船坞已被列为我国首批11个国家级工业遗存名录之中,工业遗存的认定与保护逐渐得到加强,然而大连市还有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存,如甘井子煤码头钢梁高架式栈桥,为1930年代煤炭运输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的典范,随着现在码头的逐渐搬迁,遗存的脆弱性可想可知。
3.3应尽快建立工业遗产评定体系,加强对工业遗产的认定工作
在这118处工业遗存中当然不能都被列为文物,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而且文物的认定标准和价值体现及保护方式与工业遗存的认定、评定和保护方式也应有着不同的侧重。仅靠列为文物的工业遗存才能得到有效保护,使得大量可以体现工业发展生产力的车间和厂房等工业特征明显的工业建筑和设施不能被有效保护,这将导致较多有价值工业遗存的丢失。故应加强对大连工业遗产的认定工作,并结合工业遗存的本身特征,进行不同层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式,从而促进工业遗存得到有效地保护。
4大连工业遗存的类型构成与特征分析
4.1大连工业遗存的类型构成情况
大连工业遗存的类型基本可以概括为工业建筑、附属建筑、工业构筑物、水库及相关产品、设备等(表3,图4)。
4.2工业遗存类型较为全面
大连工业遗存的类型构成中工业建筑、附属建筑、工业构筑物占据了绝大部分,这些建筑遗存可以更好地在物质上体现当时工业的生产、运营以及生活情况。同样,这些建筑遗存更好地直观呈现了当时工业生产、运输、管理、生活各个环节,能较好地体现工业特征。但对于具有较长城市供水史,并且缺乏水资源的大连来说,水库等工业遗存为大连供水系列遗存群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加强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与利用。
5大连工业遗存的形态构成与特征分析
5.1大连工业遗存的形态构成情况
大连有很多工业企业内只有部分遗存留存,甚至只余1个或几个建构筑物,因此大连的工业遗存呈现出不同的遗存形态特征,分为单点遗存、厂区遗存、线性遗存、网络状遗存4类,遗存的形态从点到线再到面,范围依次扩大(图5)。
5.2单点—厂区—线性—网络状的多样形态特征
单点工业遗存即为单独一座建筑或者一个构筑物(图6),其类型多为工业企业的办公场所或者是交通运输设施的车站站点等,特点是遗存占地面积很小;多位于市区或者交通密集的地方;厂区遗存通常为大型工厂,占地面积较大,例如大连机车车辆厂、大连港、大连造船厂、旅顺4810工厂等(图8),其特点是大型厂区中仍保留有多种工业要素,且内容庞杂,不仅有核心的生产区域,还有办公区域、运输区域、服务区域等多种类型的区域;线性遗存通常为交通运输业,如中东铁路(大连段)工程(图7),其特点是距离长、跨越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在平面上呈线性延展;网络状遗存为大连自来水集团工业遗存群,其依靠供水系统自身的专线网络,将各大水库、水厂等工业遗存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大连网络状形态的工业遗存群,特点是各水库工业遗存隐于丘陵地带风景优美、环境品质高,泵站、水坝等基本保留完好,水厂工业遗存有意识的保留下来,组成较为完整的供水系列遗存群。
6大连工业遗存的空间构成与特征分析
6.1大连工业遗存的空间构成情况
大连市工业遗存(图9~10)多数分布于大连市核心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和旅顺口区。其中核心区有75处,旅顺口区有22处,金普新区有16处,其他地区有5处。
6.2“一线”串“两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港城相间和交通运输的路港关系决定了大连的工业遗存大都在大连湾、旅顺东港附近分布,形成了两个集中分布区(图11)。大连湾港口与铁路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临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大连湾集中了专业港口码头、造船、石化的便于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的工业。旅顺东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使其特别适合军事发展,聚集了北洋水师军工业遗存,形成了两处工业遗存分布集中区。大连湾工业遗存集中区,临港工业、码头等,大量的原料和产品需要与东北腹地进行运输关联,所以,在大连湾腹地,则依靠中东铁路的交通运输资源,形成若干临近铁路的机车制造、修理业和车站运输业等。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地理纵深小,位置十分重要,其清末时期发展的军港与相关工业需要与东北腹地进行相关物资的运送补给,同样依靠中东铁路运输进行完成。中东铁路(大连段)沿线保留了较多车站、修理库和相关构筑物等工业遗存,整体上沿中东铁路线性分布,形成“一线”。“大连湾沿岸、旅顺东港”两个工业遗存集中区,均与中东铁路运输线密切相关,而且中东铁路(大连段)线性分布有较多工业遗存,具有“一线”的分布特征,两个工业遗存集中区与一条线性遗存群共同组成了大连“一线”串“两区”的工业遗存分布特征。
结语
工业遗存的构成与特征的研究为工业遗存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基础。一方面,构成研究将大连工业遗存这个整体分解开来,对其组成要素进行分类归纳,有助于理清大连工业遗存的各个组成的部分情况;另一方面,将这些散布的遗存联系起来,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大连工业遗存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历史、行业、遗存构成和空间分布的特征,以期为下一步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做好理论研究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嵩龄.文化遗产科学的概念性术语翻译与阐释[J].中国科技术语,2008(3):54-59.
[2]青木信夫,闫觅,徐苏斌,等.天津工业遗产群的构成与特征分析[J].建筑学报,2014(S2):7-11.
[3]丁晓博,李世芬,廉永哲.大连近代工业遗产分布特征及其成因[J].建筑与文化,2016(9):203-205.
[4]大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业遗产调查课题组.留住工业文明的记忆[N].中国文物报,2009-12-16(9).
[5]姜晔.大连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90-93.
[6]杨莹.工业遗产人文精神的保护利用——以大连工业遗产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6(2):87-92.
[7]周瑾,韩然屹,王慧敏.大连工业遗产现状及保护利用案例研究[J].中国文化遗产,2015(5):22-27.
作者:哈静 徐博文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