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煤矿高水材料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高水材料力学特性,得出高水材料具有增阻速度快、支护阻力大、适量可缩的特点,结合凌志达煤矿15210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提出采用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选取了合适的充填设备和充填工艺,经现场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水材料;沿空留巷;充填
沿空留巷相比较留设煤柱维护巷道而言,不但能够实现Y型通风方式,而且可以提高煤炭采出率,有效控制巷道稳定,对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1]。巷旁支护是保证沿空留巷成功的关键,之前采用的巷旁支护技术存在一定范围的局限性,难以适应沿空留巷围岩变形。高水材料因具有增阻速度快、支护阻力大、适量可缩等优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沿空留巷[2]。现阶段,许多学者针对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熊祖强等[3]针对高水材料巷旁充填的各项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高水充填材料变形特征分为压密阶段、线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应变软化阶段;武善元等[4]研发了与高水充填材料相适应的沿空留巷支护工艺,提出采用锚栓、钢带等方法可提高充填体的稳定性;孙春东等[5]针对高水材料进行了试验分析,利用水力泵送充填工艺,优化了相关充填技术。本文针对凌志达煤矿工作面具体条件,分析高水充填材料特性,选取合适的相关充填工艺及设备。
1工程概况
凌志达煤矿生产能力为150万t/a,所采煤层为15号煤层,煤层厚度为4~4.5m,平均4.28m,煤层倾角3~6°,属结构简单-复杂的近水平中厚煤层。15210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南部,其东部为15208工作面,西部为实体煤,南部为井田边界,北部为东翼回风大巷。盖山厚度195~300m,煤层平均埋藏深度260.5m。随着矿井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留设宽煤柱进行护巷已不适应具体工作面需求,急需进行无煤柱沿空留巷技术研究。以往,矿井设计中工作面区段保护煤柱宽度为20m,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煤炭资源损失,降低了煤炭采出率。同时,下区段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侧回采巷道维护量大,给矿井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决定在15210工作面回风巷进行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技术试验。沿空留巷示意如图1所示。
2高水材料力学特性分析
高水材料分甲料、乙料两组分,甲料、乙料单独与水不凝结,而甲料浆和乙料浆一起混合则快速硬化。本文采用武汉岩土力学所研制的岩石与混凝土力学试验机,根据配比配置高水充填材料,分别研究龄期与强度的关系、不同水灰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及高水材料的变形性能。
2.1高水材料龄期与强度特性分析
高水充填材料强度随时间变化关系见图2所示。高水材料甲、乙两组分分别加水搅拌后长时间不凝固,但当两种浆体混合后20min内可初凝。在实验室标准测试条件下(水灰比为1.5∶1),初凝时间可控制在15min以内,2h抗压强度可达2.1MPa,24h抗压强度可达到5.6MPa,7d抗压强度可达10.36MPa,28d能达到10.82MPa。1d强度达到最终强度的50%以上,7d强度可达到最终强度的90%以上。
2.2高水材料强度与水灰比特性分析
高水材料强度与水灰比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减小而增大,每单位内使用的高水充填材料越多,用水量就越小,从而充填体的强度就越高。常见的水泥混凝土水灰比范围为0.5∶1~0.75∶1,当高水充填材料采用此水灰比时,充填体的强度可以达到20~50MPa,完全可以满足井下沿空留巷充填体的强度要求。2.3高水材料的变形性能当水灰比为1.5∶1时,利用MTS815型刚性伺服机测得高水材料7d龄期的变形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当施加荷载达到峰值强度后,高水材料充填体并不会突然失去承载能力,而是逐渐缓慢下降,在该水灰比的条件下,充填体强度峰值为10.36MPa,当应变持续增加,充填体发生破坏时,残余强度仍有峰值的59%左右。因此,高水材料充填体具有明显的塑形特性,强度较高且下降缓慢,可以保证沿空留巷的安全稳定。
3高水材料充填施工工艺
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施工工艺为:1)充填区域顶板支护。工作面割煤—端尾4架液压支架铺设顶网—工作面支架移架—架后挡矸支架移架—充填区域顶板加固。2)施工钻孔。在工作面液压支架后方、挡杆支架的保护下,施工密集钻孔或切顶钻孔。3)构筑充填体。根据推进长度,每天构筑1~2垛充填体:清理浮煤—充填体定位—立模(挂钢筋网、单体液压支柱、吊充填袋、穿对拉锚杆)—联系注浆站配料注浆—清洗管路和注浆设备—移挡矸支架。4)辅助切顶。在工作面初次来压前,按设计要求装药、连线,待推过挡矸支架后进行放炮,定向预裂顶板;待工作面初次垮落后,采用密集钻孔辅助切顶,若密集钻孔不能辅助切眼,再采用水力定向切割等技术措施。5)清理现场,准备下一循环。由于甲料、乙料一起混合会快速凝结硬化。因此分别搅拌和泵送。采用双趟高压管路输送浆液、双液充填工艺,在回采工作面后方留巷位置充填到充填袋内混合、凝固。其工艺流程见图5。
4工作面充填设备选择
结合高水材料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首先运用专门的生产系统将甲乙两种材料分别制成浆液,然后通过双液泵经管路分别输送至充填区域,在即将到达待充区域之前将两种浆液混合,浆液混合凝固形成充填体。凌志达煤矿15210工作面初步预计每班的充填量为32m3,每班的纯充填时间按照2h计算,每小时需要充填16m3。因此,选择的充填泵实际输送能力应在266.7L/min以上。考虑该矿高水材料最大输送距离约1800m,根据每百米0.4MPa的输送阻力,确定选用型号为ZBYSB800/8-75型液压双液注浆泵,额定流量800L/min,额定压力8MPa;搅拌桶采用JDW1500型,内径1.25m,体积1.5m3,两对4个搅拌桶;单浆输送管采用D51mm×20m的高压胶管,长度根据泵站与待充填空巷的距离确定。凌志达矿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泵站可根据该矿实际条件,布置于东翼辅运大巷与东翼主运大巷联巷内。泵站需要占用宽约3.5m、长约20m的一段巷道或硐室,布置2台双液等量充填泵(一备一用),4个搅拌桶(甲料、乙料各配2个)、5个电磁启动器(泵1个,4个搅拌桶对应4个),搅拌桶附近布置料场。
5工业试验
凌志达煤矿在15210工作面回风巷采用上述方案进行了沿空留巷试验。随着工作面推进后,对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行了监测,观测周期为30d,在工作面回采18d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稳定在76mm,两帮移近量稳定在94m,巷道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沿空巷道的安全稳定。
6结语
通过分析高水材料的力学特性,得出高水材料具有强度大、变形性能好等特点,结合凌志达煤矿15210工作面具体条件,选取了合适的充填设备,并进行了沿空留巷试验,经现场监测表明,巷道变形量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峰.薄煤层石灰岩顶板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关键参数研究与应用[J].煤炭工程,2018,50(7):5-9.
[2]马强.高水充填沿空留巷支护优化设计[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5.
[3]熊祖强,熊志朋,孙亚鹏,等.沿空留巷高水材料巷旁充填系统改进及应用[J].煤矿安全,2017,48(3):106-109.
[4]武善元,贾凯军,徐庆国.薄煤层综采新型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3,45(8):50-53.
[5]孙春东,冯光明.新型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J].煤矿开采,2010,15(1):58-61,70.
作者:范子伟 李哲 单位:山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