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业设计中造型设计教课范文

工业设计中造型设计教课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设计中造型设计教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工业设计中造型设计教课

立体构成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德国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建校之初,它以建筑为主干,逐渐扩展到工业设计领域,树立起技术与艺术统一的主导思想与理论,废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设了处于雏形期的“三大构成”全新课程。包豪斯艺术教育家们曾提出了“艺术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教育理念,认为造型美应该由内而外地通过材料、技术、功能自然地传达,包豪斯的许多成就就是通过构成教学奠定了基础。这一崭新的教育方法在战后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在艺术与设计诸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立体构成虽然把形态分解为点、线、面、体、空间等诸多抽象元素,以便进一步细致研究,从而忽略了形态的具象特征,通过研究抽象形态来发现和认识形态的本质规律。但是,三大构成教育也存在许多弊端。首先,构成在研究形态时常常把相关因素分割开来考虑,从而导致在实际运用中无法综合处理形态的诸多问题。其次,构成对材料的材质特征、工艺特点以及构造原理研究不够深入,以至造型成为过于追求形式的花架子。以上方面不难看出现有工业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中存在体系单一与现代设计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的缺陷。此外,造型基础训练过于集中在一年级,与产品设计相脱节,也与部分设计教学相重叠,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够突出,也是现有大纲存在的重要问题。

现代造型设计训练中应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于现状的总结可以看出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那么现代化的工业设计要求学生在造型设计训练中解决以下问题。

1.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

(1)培养立体意识。绝大多数学生在走入设计院校之前都进行过长期的艺术高考培训,这种以平面思维模式以及固定僵化的表现技巧及程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这种以二维表现方法为基础的造型方法限制了对三维甚至四维造型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举例来说,学生对于一个平面四方形的理解可能仅限于简单的外形边框,但在立体造型中,某一特定角度的外形轮廓并不代表其形态特征的全貌。

(2)掌握审美规律。包豪斯教师克利认为,所有复杂的有机形态都是从简单的基本形演变出来的,如果要掌握复杂的自然形态,关键在于了解自然形态形成的过程,同时赋予自然形态的生命力感。要创造一个立体构成形态,首先要赋予它设计意念,赋予它生命,这样它才具有美感,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提高审美规律是造型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目的,创造美的产品是工业设计的崇高目标。美是一种心理反应,是审美对象被审美主体所接受后审美主体产生的心理作用。人们对审美价值的接受能力是人们审美能力的体现。正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界多种形态的丰富感受经心理及直觉的强化才产生出具有审美特征的形态。在产品设计中,如何将这种美的形态与产品的功能结构相结合,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一直以来是工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工业设计规律中,有多种形式的美,如形态美、结构美、工艺美、材料美等等。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理解并熟练运用它们是造型设计基础训练的主要内容。通过大量的造型练习,学生能快速有效地提升审美能力,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3)确立理性思维。设计非同于纯艺术,不是简单侧重感性表达,而是侧重于对造型规律的理性思维和表现。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很好地结合感性的跳跃,以理性的方式表达并确立有逻辑的可表达方法是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思维模式,如归纳法、演绎法。此外,如何将感性美赋予具有实际功能的工业产品也要求学生做到理性看待和分析二者的关系。

2.培养实践精神,强化实际表现技巧

设计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大量实践。对结构的认识和了解、对材料的熟悉和掌握、对工艺的选择和运用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完成。格罗皮乌斯在确立包豪斯体系中非常明确的强调了学生通过设计实践掌握设计方法的办学理念,这一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重要。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发现和掌握造型的内在规律,还可使学生在材料工艺的反复推敲中提高形态的表现技巧,使学生放弃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简单的电脑表现,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有效的实际工作中。

(1)了解材料与工艺。产品与材料以及结构密不可分,更与加工工艺息息相关。如果不了解材料的工艺特性,就会设计出很多不切实际的产品,造成材料的浪费和人力加工成本的提高,甚至会影响造型的成功率。例如,学生结课作业大多以产品电脑效果图为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完全忽视了产品的生产工艺、结构要求,大量的设计成为无用设计,从而脱离生产实践。不考虑材料与工艺的形态设计是不切实际的形态设计,只有明确了材料的工艺特点才能根据其特性及生产方式设计出可加工的形态,否则,再美的形态也是空中楼阁。

(2)明确形态与结构。产品不能脱离实际功能,所以与结构相适应的形态是造型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并熟练掌握结构原理并使之与力、尺寸、质量等物理特性相适应,是形态设计的基本保障,这些都要求学生在造型基础训练中长期学习和积累。

理想的教学模式

造型设计基础是一门综合课程,无论是造型的结构、材料、工艺还是与工业产品的具体结合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可以说,科学技术是为设计服务的。工业设计教育是由设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共同构筑的,而造型设计基础是设计基础课程的核心部分,也是专业设计课程必不可缺的环节。目前所实施的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地将造型设计课程划分在基础课程中,使其与专业设计脱节,而基础可能又压缩在本科一年级完成,时间过短且课程设置过于密集,学生尚未完全理解造型规律及造型基础相关知识就被迫草草结课,对于形态理解及材料工艺的知识掌握不够,这一教学弊端在学生进入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中不断体现出来。例如,重视产品效果图而忽视材料工艺,对自己设计产品的材料加工工艺及流程完全没有了解。因此,造型设计课程的理想模式如下。

1.合理的课程设计

合理的课程设计应根据正确的设计思维模式重新设置现有的素描基础及色彩基础课程,将其从简单的具象再现过渡到侧重培养对现有产品外观、结构的理性分析能力、对产品结构关系及空间形态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对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规律及材料特征的感受力。应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对点、线、面等抽象因素与人类情感与视觉规律的训练内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延长造型基础课程中有关立体造型的教学课时,使其分为一到三年级三个阶段,一年级以培养学生立体感觉和抽象形态表现技巧为主;二年级与产品设计I相对应,侧重确立学生对材料及加工工艺的了解和实践,让他们明确材料美感及工艺美感;三年级应与产品设计III相对应,使学生明确产品内部结构与外观形态结合及产品综合形态特征的表现。

2.合适的比例关系

传统的授课模式使基础与专业脱离,二者之间缺乏连续性。理想的授课模式应为渐进式和并行式。产品设计的核心应该是对产品外观及结构进行有效的设计,这与造型设计的授课内容是一致的。设计造型基础课程应与专业设计课程相互渗透,二者之间应达到无缝连接的效果。此外,设计基础课程自身也应以造型为中心,有机地结合其它的设计课程,剔除重复过时的内容,一改以往内容大而全的局面,高度明确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角度,这样,设计造型基础课程才能够真正对专业设计课程发挥持续有效的支持作用。

3.丰富的教学手段

造型设计课程也应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掌握点、线、面、体空间构造的基本原理后,提升观念,把纯粹的构成组合再转升为有意味的创作形式,锻炼创新思维,从而完成基础训练向专业设计的过度,上课方式应以多样的方式拓展学生思维,刺激学生创造力。例如找一些比较优秀的影片让学生分析,根据情节进行立体构成的作品创作,深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让学生意识到,一门专业基础课也能设计出生动的作品来。

立体构成课程应不拘形式,重在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掌握点、线、面、空间构造原理为最基本的要求,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避免成为纯技术训练。教师也应积极吸取现代雕塑理论和后现代艺术等观念,从材料学、解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思想中寻找造型的创新知识,从中探索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能更深地理解这门这程的意义。

结束语

工业设计教育需要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在国家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背景下,对于“中国制造”的价值的全面提升必将对现有教育体系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工业设计教育体系落后的重要体现就是造型设计教学中缺乏一套科学的、符合时展的教育思路以及观念。

本文力图通过对于天津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本科教学的梳理,明确工业设计造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诸方面内容。也希望通过对于工业设计造型设计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使之迎合时代的需要,使其自身与时俱进,成为真正能支持专业设计的课程,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然无论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如何更新变化,设计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宗旨永远不会改变。

作者:张帆张静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职业大学